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苏州园林的古诗词

苏州园林的古诗词

2016-01-18 09:25:0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苏州园林的古诗词篇一《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

苏州园林的古诗词篇一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拙政园

兰雪堂 :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 ,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缀云峰

缀云峰位于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秫香馆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苏州园林的古诗词篇二
《苏州园林与古诗文》

苏州园林的古诗词篇三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

目录

摘要 ............................................................... 1

关键词 ............................................................. 1

一、苏州园林的形成及特点 ........................................... 2

二、何为诗情画意 ................................................... 3

三、诗情画意在苏州园林中的体现 ..................................... 4

四、诗情画意的景观对现代造园意境美形成的影响 ....................... 5

结语 ............................................................... 6

参考文献 ........................................................... 6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及其对现代造园意境美的影响

张洁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08级 重庆万州 404000

摘要 本文从苏州园林由春秋时期到现代的形成过程,及其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四大特点,分析了诗情画意在苏州园林建造艺术中的体现,进一步分析了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对现代造园意境美的影响。

关键词 意境美 苏州园林 造园

一、苏州园林的形成及特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

从春秋时期到现代,苏州造园史延绵悠长,苏州园林发轫于春秋时期吴国的苑囿、离宫。苏州私家园林在血与火交织的魏晋期初成规模。顾辟疆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私园”,以美竹闻名,也有“怪石分相向”与之齐名的是刘宋时名士、艺术家戴颙在苏州齐门内的园林,聚石饮水,植林开涧,有若自然。

盛唐吴画家张璪在所著的《绘境》中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成为包括园林在内的艺术创作的圭臬。

宋代诗画渗融的写意式山水园林走上了静雅一途。苏州是宋元文学的中心,文人以诗画入园,私家文人园有50多处,园林中的一丘一壑自风流,一草一木皆有情。其中大多数属于“归来”主题:蒋堂的隐圃、叶清臣的小隐堂、程致道的蜗庐、胡元质的招隐堂、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史正志的渔隐„„朱长文有别业“乐囿”,苏舜钦筑沧浪亭„„自此以后,隐逸文化精神始终成为苏州园林的主旋律。

元末,在统治者“以功诱天下”的政策的激励下,苏州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远离战火的苏州城镇士人园得以发展。

明初,苏州园林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随着经济的发展,到明中叶以后再度掀起高潮。吴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虽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于是乎,“城里半园亭”,有明一代,苏州园林先后有271处,其中就有如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艺圃。

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古典园林呈现出艺术大总结的趋势。苏州经济继续繁荣,大批文人参与构园理论著作层出不穷,构园名家巧手迭出。清道光年间,“欧美风雨”席卷而来,殖民文化开始强行驻入,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依然是传统与蜕变并有,而且大多以传统为主。根据不完全统计,清代苏州园林共有130出,著名的有耦园、怡园、退思园、曲园、听枫园等。

民国建立前后,在“三民主义”治国纲领和“自由、民主、博爱”等旗帜下,苏州城镇的公园也应运而生,如,苏州公园、亭林公园、吴江公园、虞山公园、太仓公园等。

解放以后,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若干传统古典园林,如双塔影园,木渎的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太仓南园等,直到20世纪,苏州园林尚存大中小园林、庭院169处。

改革开放以后的今天苏州传统私家园林一脉,又开始延续。

苏州园林的最大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图画。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中国

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当的、恰切的,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另外,对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苏州“四大名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二、何为诗情画意

苏州园林宋后逐渐形成地方文化特色,最主要的是:小巧而静雅。“小”指面积小,是在咫尺天地里再造乾坤,“芥子纳须弥”;“巧”是善于运用艺术手段分割空间,使之峰回路转,庭院深深,别有洞天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精”是精致,叠山理水,建筑陈设,花木配置,无一不精,表现出高超的营造技艺;“雅”指文化含量高,苏州园林是雅俗兼有,但以表现士大夫雅文化为主,融文学、戏剧、哲学、绘画、书法、雕刻、建筑等艺术于一炉,积

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名士风流,是士大夫文人思想和精神的凝聚,文化忧患心态的物化,寄托自我超越心绪的乐士,集中反映了文人们对道德境界和审美理想境界的刻意追求。苏州园林一切景语接情语,需要细细品味。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进行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艺术。苏州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观,熔铸时间艺术的诗和空间艺术的画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三、诗情画意在苏州园林中的体现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中国古代没有专职的造园师,古典园林出于能诗善画的文人的目营心构,属于诗画艺术载体,中国的文学、艺术乃至传统习俗无不以含蓄为美,它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而作为综合性艺术的古典园林;则是体现含蓄美的典范。

匾题和对联既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也是文人参与园林创作、表述园林意境的主要手段。它们使得园林内的大多数景象无往而非“寓情于景”,随处皆可“即景生情”。因此,园林内的重要建筑物上一般都悬挂匾和联,它们的文字点出了景观的精粹所在;同时,文字作者的借景抒情也感染游人从而激起它们的浮想联翩。优秀的匾、联作品尤其如此。苏州的拙政园内有两处赏荷花的地方,一处建筑物上的匾题为“远香堂”,另一处为“留听阁”。前者得之于周敦颐的“香远益清”句,后者出自李商隐“留的残荷听雨声”的诗意。一样的景物由于匾题的不同却给人以两般的感受,物镜虽同而意境则殊。

苏州园林处处洋溢着清香甘冽的书卷味,充满氤氲的文气和文人气息,犹如一幅幅立体的南宗文人山水画,似一首首隽永的山水田园诗。而苏州园林是其代表,徜徉园中,能感受到诗境、仙境、禅境和画境。陈从周以诗文境界品苏州名园:网师园若晏小山洞,清新不落套;留园秀色夺人,犹如梦窗词;拙政园中部,清空骚雅,如姜白石词风:沧浪亭蕴涵哲理,耐人涵咏,则具宋诗神韵;怡园仿佛清词,集萃式的传统词派的模拟„„苏州园林举目入画:拙政园远香堂北平台北望,是一幅平远山水画,室内一扇扇窗户构成一幅幅尺幅画;网师园琴室是峭壁山和摇曳的紫竹构成立体浮雕画;留园的花步小筑的古藤、石笋和壁上钱大昕题匾,组合成一幅款识的文人画„„不胜牧举。

大自然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般的大字典,艺术家们从中拣出片石勺水,在深切领悟自然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美的规律进行了艺术再创造。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在自然美中融进社会美,由此孕育并上升为容量极大、辐射力极广的审美意象,升华成“人化自然”。比如,苏州网师园的彩霞池蓝本是虎丘的白莲池,池面不值荷莲,池周建筑体量娇小,小小水面,象征渔夫活动的又有烟水,寄托回归江湖之情,彩霞池经东南角的引静桥

苏州园林的古诗词篇四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

陈曦

(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2班 20092320203)

摘要:苏州,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了一位位文人墨客、儒商巨贾来到苏州造园。而苏州丰富优质的造园材料和四季分明的怡人环境,又使得苏州成为得天独厚的造园佳地。故而陈从周曰: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总之,苏州蕴山川之秀,钟天地之气,聚人材之盛,形而为立体的画、凝固的诗——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蕴含哲理、充满诗意,是“诗情”——文人情怀的载体;移步换景,缩天地于尺寸,美景如画,充满了写意美,是“画意”之所在。 关键词:苏州园林;文化底蕴;文人情怀;诗意;画意

苏州闻名于世的名园有拙政园、耦园、狮子林、沧浪亭等等,每一座都有她自己的故事。正如沧浪亭是苏舜钦退官归隐之地,耦园、拙政园亦是沈秉成、王献臣的退官归隐之地;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这些文人政客、儒商巨贾纷纷构园于此,常住姑苏?韦庄有诗云: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绿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姑苏,自古就是文人骚客吟哦歌颂之地,是儒商巨贾颐养天年的福地。苏州,古称吴,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河湖纵横,水网密布,风光旖旎,为造园的天然蓝本。随时都可以得泉引水,而有多产石料。太湖石,通灵剔透、姿态万千,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尧峰黄石,苍劲古拙、嶙峋入画,不入斧凿,古朴可爱,皆为叠山美石。而且,苏州四季分明,气候温润,沃野平畴,泽地沮洳,青林翠竹,四时皆备,得天独厚。苏州自古繁华,号称“人间天堂”、“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南旅往还,船乘不绝”,南北物资文化交流,促使苏州经济进一步繁荣,这为苏州造园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苏州文化兼容、开放、崇文、重艺。诗书的长期熏染,孕育了苏州高品位的艺术格调和审美风尚:陆墓金砖、苏绣、苏式家具、苏式盆景、苏州檀香扇……苏州艺匠叠出,高手如云:朱勔子孙、张涟父子、巧匠詹成、蒯“鲁班”、“国能”计成、姚承祖,乃至虎丘花农、香山艺人等群体……奠定了苏州园林精雅的艺术格调。

总而言之,苏州蕴山川之秀,钟天地之气,聚人材之盛,形而为立体的画、

无声的诗——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的美,在于她所蕴含的浓厚的诗情与画意。苏州是宋元文学的中心,文人以诗画入园,园林中一丘一壑自风流,一草一木皆有情。

苏州园林的诗意,首先在于苏州及造园主人丰厚的文化积淀。在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苏州的经济迅速发展,而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则为苏州民风由尚武向尚文转变,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在当时的苏州,上层人士热衷于读书求功名,下层大众则是安居乐业,自两宋以来,苏州地区更是人文渊薮,文风鼎盛,号称文采风流为天下冠。在苏州园林里,一亭、一台、一榭,仿佛都可以看到姑苏吴文化的镌刻:那粉墙黛瓦、那蜿蜒曲径、那静水流深,无一不是温婉、深蕴的吴文化的缩影。而造园主人的文采风流、藏书画卷,则是游览苏州园林最应细细品味的“诗情”。无论是唐代大诗人皮日休还是陆龟蒙抑或是“清泉绝天一尘染,长松自是拔俗姿”的苏舜钦,都是诗词歌赋、锦绣文采的文人骚客——其住宅必定不俗,如取自《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沧浪亭,如拙政园中取自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听雨楼,如“清风起兮池馆凉”的清风池馆,无一不是诗人精神寄托之所在、文人情怀之所现。而园林主人丰富的收藏更是让人目不暇接、赞不绝口——那镌于廊壁的碑刻,那悬于书房的书画,那带着古色的梨花桌椅……无一不透露着浓浓的诗意。而园林背后的故事更是耐人寻味。“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耦园的主人,沈秉成丧妻、仕途失意,退官隐居姑苏,遇到了他此生的知己严永华。沈秉成酷爱藏书和诗文,严永华也爱写诗,两人便在仓街小新桥巷深处筑园,夫妻二人相偕成趣,“赌书消得泼茶香”。至今在耦园东院的墙上还刻着这位夫人的诗:“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耦同偶之意,城通成之意,寓意二人同耕,佳偶天成,可见严永华之才。徜徉于耦园的方寸天地,看着吾爱亭、遥望着南北驳岸码头听橹楼,仿佛能想象沈氏夫妇当年是如何恩爱,把手同游,听橹弹琴。

苏州园林的诗情,在于苏州园林中无处不蕴含的老庄哲学与佛教思想。老庄好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主张雕琢复朴,而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很符合老庄哲学“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主张。“致虚极,宁静笃”、“清静为天下正”、“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些老庄思想深深印入了园林主人的脑海中……耦园的

藤花舫,山阴廊侧,小巧玲珑,不失为初春紫藤入画、盛夏藤阴下午后小憩的绝妙场所,同时主人引庄子“不系之舟”的遐想,“无所求,饱食而遨游”,闲散自在之情油然而生;留园冠云台边的“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正是造园主人对老庄哲学的理解体现。值得细细品味的,还有其中蕴含的佛教思想,它为苏州园林增添了更加丰厚的文化内涵。如原为菩提正宗寺后花园的狮子林,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亦因佛书上有“狮子吼”一语(“狮子吼”是指禅师传授经文),且众多假山酷似狮形而命名。狮子林中的立雪堂,为讲经说教之堂,其名取自慧可和尚少林立雪之事:达摩祖师在少林修禅时,慧可为拜师在门外站了一个晚上,积雪没膝,后被达摩祖师收为弟子,修成正果成为禅宗二祖。还有指柏轩、问梅阁等,都是以禅宗公案命名。又如留园的亦不二,取自《维摩经》:“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乃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意为直接入道,不需文字语言。这些都与道家、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州园林的诗情,还在于苏州园林对唐代时期中隐思想的绝佳体现。白居易有诗《中隐》云:“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苏州园林正是如此,造园主人筑园于或是城郊或是渡边,既不脱于人世,又免于身处丘樊的冷寂,在那有限的空间里悉心营建他们的壶中天地。单单以黛瓦高墙、繁树碧水,就将喧嚣就此隔绝园外。而那些风雅如自在处、闻木樨香轩、听雨楼、清风池馆的所在,更是使得园林主人获得了心灵的宁静。蒋堂的隐圃、叶清臣的小隐堂、程致道的蜗庐、胡元质的招隐堂、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史正志的渔隐……朱长文有别业“乐圃”,苏舜钦筑沧浪亭……这些园林都是以归隐为主题。苏州园林是文人士大夫朝与野的折中选择,文人政客们既能与友人把酒言欢、吟诗作乐,亦不必躲避时

政、断绝朝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便是这些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心灵境界的写照。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苏州园林之美,巧夺天工,宛如画卷,充满了“画意”。

苏州园林的占地面积较小,但却绝不影响这幅画卷上的内容,其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壶中自有风光,园中自有天地。在这个浓缩了自然山水的空间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一泓清泉蜿蜒便代河流溪涧,一座假山玲珑便胜险峰奇山。园内的四季晨昏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达到了“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而园中亭台轩榭,都精雕细刻,匠心独运,无一重复。却又不露声色,绝看不出斧凿的痕迹,浑然天成,造园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在方寸的天地里运用到极致,让人叹为观止。园内庭台轩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观赏苏州园林,犹如观赏一副动人的山水画——“鸟啼花落屋本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苏州园林移步换景、处处洞天,绕水游览留园,就仿佛度过了一年四季:夏日在留园涵碧山房观赏荷花、摘莲子,中秋于闻木樨香轩折桂赏月,静听桂子落地的声音。而花木繁盛、亭台精美,又相映成趣。在荷风四面亭中观赏荷花,清香盈手、碧荷扑面;而站在远处看荷塘,又觉得一片浓碧浅红掩映着精致纤巧的亭子,清风徐来,莲叶轻摇,着实可爱。苏州园林小巧,故而匠心独具的造园艺人们不仅将四时之景、无限天地浓缩,还巧妙的运用各种手法,借景添景,虚实结合,增加了游览者的空间感受: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岸边叠石犬牙交错、绝不齐整,而静水流深又有高大的绿树、繁密的灌木、玲珑剔透的太湖石掩映,使人觉得流水无边,蜿蜒不止;巧妙的将远处的景借为己用,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矗立的北寺塔仿佛也成了园中一景,为园林添色。

苏州园林的画意,在于其无处不似画,无处不入画,诗与画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苏州园林的花窗,处处精美,式样繁多,透过花窗,是一幅幅景致各异、

写意动人的画:或是雨打芭蕉或是雪欺枇杷,抑或是那屋外的一丛青竹随风摇曳,难怪有诗云“雨惊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江南多雨,才子多愁,于是游人就在这样一个下雨天漫步在苏州园林里,走到一扇花窗下,望着在雨的洗礼下青翠欲滴的蕉叶,听着雨打芭蕉万点愁。花窗里的雨打芭蕉是一幅画,看着雨打芭蕉凝起淡淡哀愁的你也是一幅画。坐在听雨楼里,倚楼听风雨,看着荷塘里枯萎的秋日残荷,不由秋上心头结成愁,恰恰是应了那句:“此时窗外,雨势渐大,雨打残荷,恰如天上愁怨,人间离愁。”而拙政园的门洞与方窗,又是与花窗异曲同工、匠人们智慧的另一体现。在拙政园的门洞里眺望荷塘景色,池中一一风荷举,岸边依依杨柳枝,尽收于圆圆的门洞里,而池中波光粼粼,映在门洞的青石上,光影斑驳,清风徐来,浮光跃金。而走廊边的一扇扇方窗则恰到好处的将廊边水景框于窗内,游人在走廊上漫步,眼前的画卷也在不断地更替。从审美与文学的角度而言,诗画是一体的,诗歌以其工笔细描或是粗描淡写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而苏州园林恰恰就是诗画完美结合的产物。留园明瑟楼下的方室因与其西涵碧山房在可亭处看来恰似一艘航船,故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的诗句命名为“恰杭”,实在是诗与画、名和形的有机统一。宋陆游有诗云:“高高下下天成色,密密疏疏自在花”,而自在处的景色与诗意相同,故而借以为名。 苏州园林的画意,还在于其对色彩恰到好处的运用,明丽与淡雅的巧妙结合。苏州园林的建筑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以黑白为主,崇尚朴素淡雅,而花木则以植物的绿色为基调,点缀以花卉、果实的缤纷色彩。黑白二色,是道家最推崇的色彩。黑色是最深暗的色,庄重、高贵、超俗、沉静,是《易经》中的天色,所谓“天玄地黄”。白色是最明亮的色彩,轻快、朴素、纯洁,它也是道家所重视的,《淮南子.原道训》载“色者,自立而五色成矣”。道家认为一切事物的生成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而无是最根本的,“无”就是道,按这一观点解释,白(无色)和五色应该是同统一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但无色是本原,五色与白(无色)相生、相和,这一思想直接影响了绘画荚学思想。古代园主多为文人墨客,造园思想深受绘画理论影响。苏州园林一直有文人造园的传统,他们的审美倾向直接决定了园林里粉墙黛瓦的建筑形象。园林里建筑类型丰富,亭台楼阁高低错落,如果色彩过于复杂,势必不能统一,甚至有可能喧宾夺主,突出了个别建筑而破坏了园内的整体协调。在形式美的创造中,色彩比造型有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苏州园林的古诗词篇五
《诗意的栖居——浅析苏州园林的文学观》

苏州园林的古诗词篇六
《苏州园林八景【七绝组诗】》

苏州园林八景【七绝组诗】 苏州园林八景【七绝组诗】

《一》虎丘

仰望古塔入胜景,

初识剑池勾践心。

游人笑指洞天处,

顿扫庸愁生闲情。

《二》留园

起伏长廊通四园,

曲折幽径达馆轩。

最是楼台亭阁美,

独缺古人弄管弦。

《三》西园

时泰故居傍古寺,

碧水澄清放生池。

坐亭喜看浪花溅,

顽童投食戏鼋鱼。

《四》蠡园

漫步长廊湖畔行,

拂面柳絮遮画亭。

环山半落青天外,

太湖帆影碧空尽。

《五》拙政园

满园绿水平如镜, 夕阳桥下楼倒影。 品茗赏景林荫下, 留连忘返游人兴。 《六》锡惠公园 挥汗力攀锡惠山, 容光焕发步屡键。 登高阅尽吴越美, 消逝青春又重现! 《七》狮子林 山壑虽假气势巍, 环步巡回洞中迷。 忽见天日抬头望, 古柏苍松伴石林。 《八》鼋头渚 惊涛拍岸湿鼋头, 吴越河山千古留。 谁言太湖全无知, 历代兴衰付东流! 喜欢

苏州园林的古诗词篇七
《建筑·园林·诗》

建筑概论结课论文

建筑·园林·诗

——从苏州园林谈起

建筑学院

2005级城市规划甲班

学号:3005206080

张 璐

建筑·园林·诗

——从苏州园林谈起

有人说中国的古典园林是“有声的画,有形的诗,凝固的音乐,流动的建筑”她有着“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巧妙艺术构思与设计手法。乾隆有诗云“山无曲折不致灵,水无波澜不致清,室无高低不致情”。的确中国古典园林正是以他错落有致、婉转低回的意境彰显着她的优美与迷人。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既有皇家宫苑的高贵与气派,又不失私家园林的优雅与闲适。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诗一般含蓄而又悠扬的苏州园林。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来

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

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

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

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

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

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

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

拙政园西部有一高轩,姚起孟写有隶书的

题额:“与谁同坐轩”,其语出自苏东坡词《点

绛唇》:“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题额

者把答案藏匿起来,非常耐人寻味。拙政园的

留听阁,阁前有平台,两面临池,池中植荷,

阁名取唐代诗人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

衮》诗中“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残荷听雨声”

的诗意,残荷、雨声渲染了带有伤感的感情色彩,颇有感染力。

苏州园林是具有“三绝诗书画”的士大夫们所“写”的“地上之文章”。内涵意蕴上都浸透着中华文人的主体情致,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优游倘佯其间,仿佛置身于深山幽谷、穿行于桃源阡陌,能感受到骚韵、禅味、玄理,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感慨隐忧。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一语道破,造园正如作诗,从诗文中可领悟造园之法,而园林又能引起人的诗兴。诗文与造园同样要通过构思,要能表达意境。中国美学,最重要的在于意境,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而造园高明的人,运用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亭榭廊舫组合出身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的意境。这正是苏州园林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的原因。

有人曾以宋词喻苏州诸园:网

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俗套;

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层楼台,拆

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园中部,空

灵处如闲云野鹤去来无踪,则姜

白石之流了;沧浪亭有若宋诗;

恰园仿佛清词,皆能从其境界中

揣摩得之。可见苏州诸园虽皆有

诗一样的意境却各有不同的风

格,文体不能混杂,所表达的情

感与意境也千差万别,决不能以小令引慢为 长歌。何种感情,何种内容,成何种文体,皆有其独立 性。故郊园、市园、平地园、小麓园,各有其体。亭台楼阁,安排布局,皆须恰如其份。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徜徉于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之中使人尽享山水之乐。

建议:

八次的建筑概论课并不多,但您生动的讲解、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每节课前的短片,却使我们这些以前没怎么接触过建筑的大一新生收获颇丰。它使我们从头脑一片空白逐步发展到对中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感到八次课对于这样一门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希望以后能增加课时。

苏州园林的古诗词篇八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

第5卷 第5期 中 国 水 运 Vol.5 No.5 2007年 5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May 2007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

官文娟 原菊蒲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与古典诗歌的联系颇为紧密,在其内在的审美意境上互为相通互为映照,而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也一并共同营造出一种诗景交融的综合艺术效果。本文旨在探索此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发掘其艺术语言的魅力之处。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诗歌 意境 艺术语言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07)05-0209-03

一、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关系 1.两者的产生期

在人们追寻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时,发现其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大概出现于中国上古时代的农耕文化时期。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中,认为“圃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而在中国古典诗歌的起源上说法不一,朱光潜在其《诗论》中虽宣称“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但其还是倾向于诗歌起源于上古时期的民间歌谣。在“园林起始关于栽培、圈养”和“诗歌起始于民谣这两种论断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典园林与古典诗歌的早期关系---那就是:他们都产生自劳动人民中间。然而,早期的古典园林与古典诗歌的关系还不为明显,甚至二者之间还未有直接联系。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源头之中,例如圃、台、园圃等,都属于生产基地的范畴,他们的运作具有经济意义,“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甚至贯穿整个生成期的始终”然而古典诗歌的早期,因为没有现实意义和作为艺术门类的出现,仅仅停留在民间歌谣的“原始诗”状态,“此时的诗歌与音乐、舞蹈同为一体,属于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在后来的发展中才慢慢向文字意义方面发展,而此时虽为雏形的园林已经直接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了。

2.两者的成长期

在此后殷周时期,属于中国典型的奴隶制国家,作为统治者的奴隶主此时已经占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并且开始大兴土木,在这种早期的城邦建设之中,园林的“襁褓”期得到了很好的成长土壤,在中国早期著名的都城邑宫遗址---殷墟的建设中,城市园林规划已见雏形,在此之后的周、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古典园林在中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一直处于稳定而持续成长过程中,而此时的“原始诗”也从原始的民间状态走向历史舞台,《商颂》、《周颂》,到《诗经》、《国风》等等,这些将在民间搜集

来的已经写定或者流传已久的歌谣集结成辑,并开始受到统治阶级重视,开始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但其内容着重表现风俗、政教等,与同时处于成长期的园林似乎还是没有极其直接的关系或联系。

3.两者的成熟期

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公认的全盛期始于隋唐,成熟于宋,而此时,也正是中国古典诗歌从发展到成熟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时期。任何中国人或者熟悉中国历史的任何人,对于中国唐宋的诗歌艺术成就恐怕都有所闻。在这一时期,中国古典诗词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自由的创作和时尚的风格使得其广为流行,并产生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和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最终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唐诗宋词”之称谓,其艺术成就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中亦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诗词开始有了直接的联系。

公园589年,隋军南下灭陈,结束了两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建立隋朝,中国复归统一。隋文帝杨坚爱惜民力、革除弊政、勤俭治国,经济发展平稳、社会安定繁荣,但其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一反乃父作风,穷奢极侈的营建宫苑、游幸江南。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乃命宇文恺为营东都副监,将作大将,在北魏洛阳故城以西约9公里处、东周王城的东侧正式兴建东都洛阳,次年完工”。“徙豫州郭下居人以实之。......又于皂涧营显仁宫,采海内奇珍异兽草木之类,以实园苑。......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板渚引河通于淮。”[1]历史上隋炀帝是一个著名的暴君,其为了一己之欲劳民伤财,所建的宫苑完全为满足个人享乐,其内在的艺术性今日已不好作评价,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随着这些宫苑的建成,一些描写歌颂这些宫苑的诗词歌赋涌现出来,从当时歌颂描写这些宫苑的诗词歌赋的内容来看,其主题不免单一,无非描写这些宫苑的奢华绮丽。从隋伊始,皇家造园活动开始频繁,并在唐朝达到全盛,皇室园居开始呈现多样化,相应出现大内御苑、

收稿日期:2007-4-1

作者简介:官文娟 女(1980-)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助教 (430070) 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

210 中 国 水 运 第5卷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这三种类别,天宝以后随唐王朝国势衰落,许多宫苑毁于战乱,皇家园林开始没落。而在同时期,中国古典诗歌迎来她的黄金时期,百诗齐放,诗人林立,并出现专门描写景物的山水田园诗派。宋朝,中国的封建社会已发展成熟,传统文化亦发展到一个关键时刻,“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式”园林作为重要的文化内容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历经千余年的发展此时也进入完全成熟期,它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定型,语言和内涵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大批优秀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私家园林、文人园林涌现出来,并最终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此时的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古典园林,在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之后完全走到一起,并最终达到和谐交融并形成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混合文化艺术形式。

二、意境互通 情景交融

中国古典园林集山水之精萃,融大自然之秀丽,透诗画之妙境,抒人物之情志,其内涵之精深,应该说是世界一绝。中国古典诗歌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北宋欧阳修描写苏州拙政园(中国古典园林作品代表之一)的诗句,其中园林之景境、文人之心境、诗词之情境,经寥寥七言诗,尽显天地乾坤,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其实何为诗词,何为园林,在此刻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相通融的意境,由人的心志筑造,就赋予了生命对美的永恒想象和追求的灵魂。

中国古典园林就是声与色、光与影、自然与人造空间统一的整体艺术,而其中之意境恰如移步换景,又不喧嚣、缛繁,总可以随观者找到自己心中的一片天地。如何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园林意境是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5] 陈从周说“园林之诗情画意即诗与画的境界在实际景物之中,统称为意境”。园林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像一山、一石、一花、一草那么实在,但它是客观存在,它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主客观的统一,两者不可偏颇。意境具有景尽意在的特点,因物移情!缘情发趣!令人遐想!使人流连忘返[4],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最能表现就是“一勺代水,一拳代山”之中。古典诗歌的意境是情与景的结合,写景亦可写情,见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诗文在园林艺术中的主要作用,还在于促使景象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亦即对园林意境的开拓” [5],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园林就是一个好的“意境”,用这个“意境”创造出另一个好的“意境”,同样,一首好的诗歌亦是一个好的“意境”,用这个“意境”亦能创造另一个好的“意境”。造园与作诗歌无异,从诗歌中可悟造园之法。陈从周先生认为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应先从中国古典诗歌入手,中国古代许多伟大的诗人善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至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有长江天际流”。诗中虽只字未提及诗人的感情如何,但是通过诗人对景物的描写,使读者

清晰可见帆船早已远去,而送别的人还伫立在江边怅然的情景,那种深厚的友情溢盈于诗表,所以以景抒情,情更真、意更切!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内心的共鸣,这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确切地说,这就是“意境”。那么园林与诗歌的意境怎样才能获得呢?对作者来说,只是用强烈而真挚的思想去深刻认识所要表现的现象,目寄心期,用心聆听,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的思维过程,才能达到艺术再现,简而言之,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园林设计中作者用的是“情语”或曰“心语”,此情为作者所触所看所思,进而转化为一种表现欲望和创作激情,“其实写景是为了写情,情景交融,意境自出”,一个园林一首诗歌,意境的互通使两者达到了高度的融洽,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混合艺术作品。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独特瑰宝,它把很多文化汇入其中,随着历史的发展直到今天还具有很高很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古典园林与古典诗歌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经济繁荣的唐、宋、明等时期,私家园林逐渐兴起。私家园林的主人大都是一些怀才不遇或官场失意的有闲阶级,他们有才气和金钱,想给自己一个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个人空间”,笔者以为,正是这些有闲阶级的追求,使得中国的古典园林得到极具人文精神内涵的发展,最终达到了与古典诗歌一样的意境,此类中国古典园林我们习惯名之为“文人园”。先拿苏州园林作例子,苏州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几乎都取材于著名诗歌或古文,如留园“自在处”。留园水池北岸的一幢楼房,楼上名“远翠阁”,楼下名“自在处”,于此举目南望,留园中部景色尽收眼底,不远处又有牡丹花台,是赏花赏景的佳处,故取陆游“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诗句名之;楼上“远翠”一名,取方干诗“前生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也是因为景诗相符的缘故;又如狮子林问梅阁,就是极富文学意味的称谓,取李俊明诗“借问梅花堂上月,不知别后几回圆”,原来阁内多种梅花,旧有古梅“卧龙”,颇具清韵。苏州园林中又多有书条石,上面镌刻着文学名著,如留园法帖中,唐代诸遂良的《诗经》、宋代苏轼亲笔《赤壁赋》、明代董其昌所书曹植的《洛神赋》等,都是著名的例子。苏州园林中亦有用镌刻图案形式表达文学名著内容的,如在网师园“濯缨水阁”居中屏风上,就刻有《三国演义》的故事,在留园中“揖峰轩”东首二窗堂板上刻有《封神演义》故事图案等。

读园就如读诗,中国的园林是强调人的参与,如果不身处中国传统园林之中,无论是谁也无法探清其中的奥妙,人们也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在游览的过程中体会到造园者的苦心,游览的过程形成了流动的空间,这是一种三维空间加上时间形成的四维空间,这一空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空间中的每一点既是三维坐标中的一点也是时间流线上的一点,它们形成了一个整体。钱咏说“造园如作诗文”,如果从一句诗中抽出任何一字,那么它也就不再是句诗了。从客观意义上来看,园林应是融文学、绘画、建筑、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与自然的一种独特艺术,它们充分体现园林的艺术性而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作用,也可以说各

第5期 官文娟等: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 211 种艺术的综合,必须彼此渗透和融合,融会贯通,形成一个适合与新的条件,能够统辖全局的总的艺术规则,从而体现其综合艺术的本质,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是造园的主要内容,但中国古典园林不是建筑、山水与植物的简单配合,而是赋予了生命的艺术,是诗画和音乐的空间构图,是变化、发展的艺术。

现仅单从园林与诗歌说起,例如,园林中的筑山,园林中的筑山是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是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形式的重要因素。而一个假山的优劣,除了堆迭的技巧外,艺术审美要求是重要的环节。筑山在造型手法上要求与我们写诗歌手法如出一辙:(1)要有宾主,清代画家但笪重光《画筌》说:“丛山供状,主山始尊,群山盘互,祖山乃厚”,意在突山中的主峰,在群山和群峰之间,都要高低错落,疏密有度,峰和峰之间要相互呼应!掩映和烘托,使宾主相得益彰;(2)要有层次,“山不在高,在层次”,说明了层次的重要性,层次有三,一是前低后高的上下层次,用来表示高远;二是两山对峙中的峡谷,犬牙交错,用来表示深远;三是平岗小阜,错落蜿蜒,用来表示平远;(3)要有起伏山势,既有高低,山形又有起伏;(4)要有来龙去脉,山有来龙去脉,使之一气呵成,方能显示出山的神韵气势;(5)要有曲折回抱,假山曲折回抱,形成开合收放,大小不同,景观迥异的空间境域,产生较好的小气候,尤其在具有水体的条件下,溪涧迂回其间,飞流直下,能取得山水之胜和世外桃源的艺术效果;(6)要有疏密、虚实,布置假山时要疏密相间和虚实相生[3]。这六种手法也是创作诗歌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法,若所掇之山能做到上述几点,就达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境界,若所作之诗歌做到上述几点,诗文就能达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艺术效果,能窥见园林与诗歌的内在联系的例子不胜枚举,不论是皇家苑囿的沧海、湖泊、还是私家园林庭院的一池一泓,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自然风貌,它们都饱含着诗情画意。

再如古典园林的理水手法,很能体现出东方文化的特色。水能制造各种气氛,给人以不同感受。如静水给人以平静和亲切感,动水能造成活泼与欢乐的气氛,奔腾浩瀚的江海,能使人心胸开阔,精神焕发,形体广大的水能接受风、云、雨、雾的影响;形体狭长的水体则能显示出水流奔驰状态和发出激石的声音,增加生动活泼的感觉,至于涓涓溪流和叮咚的泉则能增加环境的幽静气氛。这些利用自然界中的较大水体的理水手法就如古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汉·刘邦·大风歌)的豪迈气息,犹如“大家风范”,这也是造园者的用心良苦。人工水体的溪涧、池塘、瀑布、潭、泉都起着“峰回路转”的视觉冲击,使得许多文人被园林中特有的水景所震撼,从而创造出许多美丽的诗句“虚阁荫梧”、“清池涵月”和“池塘月色”等意境,园林中的水体有聚有分,聚分得体,聚则水面辽阔,宽广明朗,分则萦回怀抱,似短似续和崖壑花木屋宇互相掩隐,构成幽深景色,在如果以水体为主体则应聚为主,聚则水面辽阔气魄大,而与大水体相接的溪流、河流则意味着源头和去路,并与大小体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情趣迥异的幽深空间……这些古典园林“理水”的种种手法和诗歌间的创作手法亦有及多相通的地方,凡次种种,在中国古典园林与古典诗歌间,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意境或创作语言间相通之处,屡见不鲜。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1999.

[2] 朱光潜.诗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 周武忠.中国园林艺术.[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

公司.1991.

[5] 刘沫,刘艺,刘渊.试论中国古典园林与古典诗词之融

合.[J].江西.江西农业大学报.2004.3:146~14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lassic Garden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Poesy

Guan Wenjuan Yuan Jupu

Abstract:It is a long history to combine Chinese classic garden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poesy. They flatter each other in terms of inner aesthetic artistic conception. This kind of combination produces a comprehensive artistic result which interwinds poetry and landscap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two artistic forms,and makes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charm of these two artistic languages.

Keywords:Chinese classic garden Chinese traditional poesy conception art of language

苏州园林的古诗词篇九
《13苏州园林试卷》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鉴赏( ) 孕育( ) 嶙峋( ) 镂空( ) 琢磨( )

砭骨( ) 蔓延( ) 阑干( ) 轩榭( ) 叠嶂( )

追溯( ) 愧怍( ) 连亘( ) 荒谬( ) 脊椎( )

剽悍( ) 濒临( ) 酷肖( ) 媲美( ) 遒劲( )

奢侈( ) 炽热( ) 倒坍( ) 孱弱( ) 慰藉( )

泥泞( ) 提防( ) 纤细( ) 抽噎( ) 睥睨( )

擎天撼地 玲珑剔透 可望不可即 险象迭生 突如其来 猝然长逝 获益匪浅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骇人听闻 来势汹汹 铤而走险 锲而不舍 迥然不同 大相径庭 气冲斗牛 因地制宜 韦编三绝 源远流长 呕心沥血 戛然而止 一拍即合 瑕瑜互见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毛骨悚然 断壁残垣 提纲挈领

二、选词填空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________(完美、完整)的画面而存在,决不________ (允许、容许)有欠美伤美的________(地方、败笔)。

2.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________(尽量、追求)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________ (简单、简朴)而别具匠心。

3.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________(虽然、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________ (但是、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4.谁______(如果、既然)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_____(就、可)不该错过。

5.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_____(美术、图案)画,不是____(美术、图案)画,而园(美术、图案)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三、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方面来说明。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 色彩美三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四、课内阅读理解

(一)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caí(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xiè( )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根据注音在括号中写上汉字。 裁 榭

2在横线上补充词语。 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3说明事物应该抓住其特征。本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句中“ 图画 ”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别说明了园林特点。

4本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排比 、 比喻 。

5、“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的“败笔”意思是( A )

A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B园林绘画上的不足

C文章写得不好的语句

D字写得不好影响整体的一笔

6、对本段结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二)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

层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

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

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把

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

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

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

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景致”中“致”的意思是_情趣_____;你能再说出几个和“镂”同义的词吗?

雕、刻、镌、锲、铭_______。

2.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有墙壁隔着 ___,“不隔” 指的是____墙上有镂空图案___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有廊子界着 _,“未界” 指的是____廊子两边无所依傍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一句中“补”字用得准确吗?说 说你的看法。__“补”写出了匠师们的细心、匠心,说明他们注重图画美,善于将单 调化为多彩。______

4.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__举例子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__每一个角落都注意

图画美 这一特征(用原文回答)。

(三)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2、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 C )

A.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的经验和水平。

3、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成果给人以愉悦,不能被复制;“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被大量复制。

(四)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第①句中“着眼在画意”的意思是( B )

A.重视图画的意味 B.从图画的意境上考虑

C.观察画面的意趣 D.把眼光放在表现一定的情调上

2、文中的“寂寞”,原意是“孤单冷清”,这里是_______之意。

3、对“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是议论,点出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 B.是说明,告诉这样设计的艺术目的

C.是叙述,表明这样设计的艺术感受 D.是描写,体现这样设计的艺术魅力

4、这节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

5、文中加横线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它的理解是_

_____五、课外阅读理解

(一)

云水洞

①北京周口店西20余里,有一座上方山。②在山影林间,掩映着一簇规模庞大的庙宇——兜


苏州园林的古诗词相关热词搜索:描写苏州的古诗词 园林古诗词 苏州古诗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苏州园林的古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苏州园林的古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4722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