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有关师生情的诗歌

有关师生情的诗歌

2016-01-18 09:36:3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有关师生情的诗歌篇一《分析诗歌——师生互动》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有关师生情的诗歌》,希望能帮助到你。

有关师生情的诗歌篇一
《分析诗歌——师生互动》

分析诗歌

1、这首叙事诗描绘了哪两个场景?

(农人挥汗如雨割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

教师:割麦、拾麦分别是哪几句?

教师:因此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

教师:

先看题目中的“麦”,诗的开头哪些句子写到了麦?麦子什么颜色?什么情态? 明确:“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黄色。覆盖着田垄。

作者为什么要提到南风呢?

明确:刮风会下雨。

3、古有谚语“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割麦时得抢收,抢收不及时麦子遭雨淋之后,不出三天全部发芽,不能食用,之前的一切辛苦将全部白费。农人得接天连夜地干,什么时候干完,什么时候才能松口气,所以诗中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

倍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交代了时间是——五月,地点是——田间

教师:在这两句诗中有两个字写出了劳动人民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的是那两个字? (少、倍)

再看题目中的“刈”字。刈麦的人是谁呢?在哪里割麦?他们的家人有些谁?在干什么? 明确:丁壮;南冈。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姑指谁?“荷”何意?“携”何意?

“荷”与“携”的位置能否互换?妇女儿童提上汤水,担上食物全家出动去干什么? 不能,小孩力气小,只能提,大人则能担。给田里劳动的丁壮送饭去。

哪一句运用正面描写生动体现刈麦者忙碌艰辛?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教师:先找找与“蒸”一样底部有四点的形似字吧。找找规律看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明确:煎、熬、熏、热、照等,都与火(气)有关。

教师:四点是热气上升的样子,割麦人受农历五月地面热气熏蒸。

脚下是热气的熏蒸,那背上受什么烘烤?

明确:农历五月炎热的阳光。

9、在“蒸”、“灼”下割麦人真是太热太苦太累了,已经筋疲力尽,但他们却怎样? 明确: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侧面描写)

难道他们真的“不知热”吗?为什么?

明确:人们岂是不知累,岂是不知热,只不过是趁着天长,趁还没有下雨,要多干些活而已,更是为生活所逼,活命。其中一个“惜”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里,耐人寻味,令人心酸。

教师: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都违背正常心里,归根到底是生活所逼,突出社会的黑暗。

教师: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苦、再热、再累、再痛也得忍着、挺着。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感情读诗中写刈麦人的这句话。

教师:第一部分,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揭示了割麦者农民的艰辛的社会现象)

教师:在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这个全景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贫妇抱子挎篮拾麦”

全班齐读有关句子

这是一幅贫妇拾麦特写画面。从哪个字看出贫妇的穷?

明确:蔽

贫妇人手里拿的是什么?

明确:遗穗

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贫妇人真是太可怜了,导致她贫困的原因是什么?从哪里得知?

赋税;“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教师:“税”: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瓦不遮屋的真正原因。 农妇为了交租税把田地卖光了,只能拾麦穗充饥了。

教师:所谓“苛政猛于虎”啊

6、可想而知,贫妇人曾经也有田地,曾也是割麦人,但因为缴税沦落到拾麦的地步。只要繁重的赋税存在,今天的拾麦人曾经是„„(昨天的割麦人);今天的割麦人也会成为„„(明天的拾人,恶性循环,这强烈的讽谕尽在其中。想象一下,这样的季节还有麦子可拾,明天、后天、再后天,如果没有了麦子可拾,今日的拾麦人处境又将如何呢?

教师:请男生读刈麦的一段诗,要尽量读出刈麦的紧张忙碌,再苦、再累再热、再痛也忍着;请女生读拾麦的一段诗,要尽量读出悲凉、无奈,但还得活着。

教师:此八句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揭示了拾麦者赋税的繁重的社会现象)

教师:让我们再回到题目,看题目中的“观”字。作者白居易看到今天的割麦者和曾经的割麦者,有何感想?

明确:“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

全班齐读议论部分

白居易写作这首诗时任什么官?

明确:周至县尉。

教师:县尉就是主管一县治安和催租的小官。所以他深切地了解人民的悲惨生活,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3、为此诗中写到“念此羞自愧”,你们知道作者因何而愧了吗?

明确:官吏不事农桑却过着舒适富裕的生活;农民辛勤劳动却生活贫困。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师:作者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谴责自己;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师:诗人触景生情,由农民们痛苦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因此感到无比的愧疚与伤怀。诗歌也从上面的叙事转为抒写内心同情的情绪,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教师: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再读全诗,体会主题思想

诗歌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有关师生情的诗歌篇二
《毕业典礼诗朗诵《师生情》》

开场白: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将这首《师生情》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以及所有毕业班的孩子们,祝他们在以后的道路上,健康、快乐。

幼儿A (背景音乐《哪些花儿》):三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幼儿园,哭闹着要回家,老师,是你帮我擦掉了眼泪和鼻涕,是您,带着我们做游戏,是您,把饭菜一口口送到我嘴里,是您抱着我入睡还唱着动听的摇篮曲。

全体幼儿:三年来,是您教我写字,拿着我的手一笔又一笔;是您,教会了我一加一等于几,是您教我画画,从最简单的图形画起,是您教我唱歌,唱出动听的旋律,是您教我跳舞还有做人的道理,老师,我们感谢你。

(老师出场)

全体老师:孩子们,三年来和你们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有许多的话想对你们说。

全体幼儿:老师,我们也有很多话想对您说。

老师A(牵幼儿A从左边出场):孩子,我们共同走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不知不觉,你们就要展翅飞向另外一座花园,老师衷心祝愿你们早日能在空中尽情翱翔。

幼儿A:时间就像玩滑梯一样过的可真快,这里是我们最快乐和幸福的家,就要离开,我真的舍不得。

老师B(牵幼儿B从右边出场):孩子,你可爱的微笑和纯真的歌声一直伴随着我,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感知生命。

幼儿B:三年里,我们慢慢的喜欢上了幼儿园这个家,现在我们就要离开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了,我想对幼儿园的每位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老师C(牵幼儿C从中间偏左出场):孩子,老师是呵护你三年不愿将你放飞的鸟儿,请记住老师的话,路要靠自己去走。

幼儿C:现在,我们像小鸟一样长大了,要飞向更广阔的未来,不管我们走多远,永远也不会忘记像妈妈一样呵护我们的老师。永远也不会忘记,美丽细心的园长妈妈。

老师D(牵幼儿D从中间偏右出场)《背景音乐换成舒缓钢琴曲》:亲爱的孩子,你即将成为一名神圣的小学生,请带上老师的祝福走出小红帽。

幼儿D:这三年里,在您精心呵护下,我们每天都快快乐乐的,放心吧老师,我们一定会走的越来越棒!

老师E:亲爱的孩子啊,此时,真是心酸不已,愿你们自信的走向小学,迈向一个新的阶梯。 幼儿E:亲爱的老师,谢谢您为我们付出的一切,祝你们永远健康、美丽、幸福。

老师F:孩子,总有一天,你如花朵一般绽开,到那时,你是否还记得你的老师?这个曾经和你相依相伴的老师?

幼儿F:老师,我们不会忘记你的,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已成为我最美的回忆。

老师G:今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就像小溪总要流向大海,雏鹰总要在蓝天翱翔,祝愿我的孩子们永远快乐幸福,勇敢、坚强。

幼儿G:在离别之即,我想对我的老师说:老师,谢谢您给我们的爱和关怀,谢谢您的教育和培养,我们会想您的。

全体幼儿:

老师,老师,我们的好老师,让我和您说句悄悄话,我们是您搀扶长大的丑小鸭,我们是您梦中开放的七色花;再见了我的老师妈妈,将来我会长的很大,再高再大也是您培育的娃娃,每年每年的夏天我都会回来看您,说上许

多许多的悄悄话,老师老师我的好老师,我们永远爱您永远永远。。。。。”

有关师生情的诗歌篇三
《师生朗诵诗歌》

朗诵诗歌《我和老师一起读书》:(配乐朗诵)

师:书是广阔的天地,

书是知识的海洋,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没有书籍,

就好像生活没有阳光,

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书籍,犹如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把我们引入人类文明的殿堂。

让我们时时刻刻

在世界文学的海边漫步,

聆听她的回声,

品味她的魅力,

感受她的力量。

生(合):老师,

您的教诲如同雨露,

使我破土而出,

使我茁壮成长,

以后我也会像您一样,

以书为友,

与书同行!

生1:我从《安徒生童话》归来,

带回一个五彩缤纷的梦,

我梦见,卖火柴的小女孩,

拉着奶奶的手,

在温暖的天堂里又笑又蹦!

生2:我从《唐诗宋词》归来,

带回一首首美妙的诗篇,

我看见,

诗仙李白,

站在窗前,凝视月光,

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生3:我从《二泉映月》归来,

带回一曲如泣如诉的歌,

我听见,

瞎子阿炳,

用他那心爱的二胡,

诉说着苦闷不屈的心声。

生(合):老师,感谢您啊!

把我们领进了书的世界。

在这里,

女生:总有一种激情让我们感动,

男生:总有一种生活令我们向往,

女生: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

男生:总有一种精神令我们昂扬。

女生:书山有路,

男生:学海无涯。

女生:书不仅仅是我们心灵的家园,

合:而更应该成为“世界的回声”。

师生合:让我们伴随着书,

在蓝天下张开搏击的翅膀,

在大海上扬起远航的风帆,

让这回声,

历久弥新, 在我们心中永远激荡!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群口快板------《说书名》

齐:打竹板,齐开腔,同学们个个喜气洋,创特色,读书忙,人人都把知识长。 甲:读故事,读传记; 乙:读小说,读科技。

齐:可惜咱们说的时间不能长,只能单把那书名讲。

领:说读书,很必要,提高兴趣最重要。要说同学们喜欢啥?首先得把神话童话讲。

甲:《美人鱼》、《丑小鸭》,《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

齐:这些童话我们全知道;

乙:《阿拉丁神灯》《哪吒闹东海》,

齐:爱不释手聚精神。

领:说读书,很重要,中外名著不会少;要问大家读了啥,我来帮你查一查。 白:同学们,你们都读了哪些名著呀?

甲:《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四大名著常回忆,风云人物心中记;

乙:《岳飞传》、《文天祥》,《成吉思汗》《杨家将》,忠肝义胆传久长,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领:读好书,长志气,伟人传记来助力。

甲:《华盛顿》,《拿破仑》,《爱迪生》,《哥伦布》,

乙:《司马迁》,《哥白尼》,《彼得大帝》《达尔文》,

齐:追踪伟人成长迹,认真学习添动力。

领:广见闻,读科技,了解世界、破除迷信没有科技知识只能干着急。

甲:《恐龙真奇异》,千万年前消声迹;《宇宙去探秘》,谋划人类未来生存的大计。

乙:《动物趣闻》多,科学家为你细解说;生活科学多,《身边的科学》详解说;《大自然奇趣》多,《世界自然之谜探索》给你说。

齐:说同学,你别笑,《世界真奇妙》,《十万个为什么》为你详介绍。

领:读科幻,能畅想,敢幻想,创造强,科幻图书谁来讲?

甲:《复仇女神》《神秘岛》,《环月旅行》可知晓;

乙:《海底两万里》,《大战火星人》,未来人类显奇能,飞天入地不烦神;

甲:《冰岛怪兽》《变色龙》,《火星公主》《大木筏》,奇妙世界有征伐,大家都来想办法。

乙:宇宙要建太空站,没有幻想很难办,《从地球到月球》,《风翔万里》《创龙传》,

齐:飞天理想要实现,科幻故事常相伴。

齐:同学们,志鹏程,不读书,可不成,书是药,治愚人,书是船,起航程,书是灯,引攀登。好书启动智慧门,未来事业一定成,一 定 成!

有关师生情的诗歌篇四
《师生诗集》

浪 花

诗社专刊

第二期

洪山中心学校“浪花”诗社编

2012-5-24

洪中诗社赞(外一)

社长 桑传志

吟诗诵词抒豪情

师生才气冲霄汉

文化传承待今人

洪中诗社留新篇

诗作无华情可敬

明天才人今日成

千里之行始足下

名垂青史待后生

从教三十年有感

桑传志

三尺讲台寄深情,寒来暑往几十冬。 不悲青丝转白发,更喜幼苗变梁栋。 科技发展靠教育,社会进步赖文明。 荣辱得失不须计,苦中有乐心自清。

处处都是活雷锋

——学雷锋偶感

董天锡

党中央真英明,

号召全国学雷锋。

举国上下齐努力,

比学赶帮见行动。

学习雷锋好榜样,

雷锋精神记心中。

思想觉悟大提高,

处处都有活雷锋。

壬辰年逢闰四月有感

赵永玲

桃花既从春风去,惜时值今正切宜。 东见乾坤重折转,芳菲将尽又复回。

贺太和县创诗词文化之乡

赵永玲

华夏文明数千年,诗词歌赋显神彩。 身为华胄无旁贷,高唱低吟抒情怀。

杨柳赞

祝希贤

晴空万里飘雪花,杨棉柳絮入万家。 游人不知何所去?待到来年发新芽。

书法抒怀

赵永玲

落笔惊风雨,

曲折亦有意。

缓急总怡然,

润枯自入诗。

求的一方砚,

从耕无辍时。

有关师生情的诗歌篇五
《初中师生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初中师生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八年级下学期)

1、《诗经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4、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戌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6、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三国)王粲《七哀诗》(主题学习书5册237页)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適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注解]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李傕、郭汜的变乱中离开长安所见的悲惨景象。“七哀”,《文选》六臣注吕向注云:“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

这首诗就是反映作者离开长安时看到的乱离景象,和由此而产生的悲愤心情。诗人在“白骨蔽平原”的忄妻惨景象中,被一个饥妇弃儿的事件深深地打动了。于是他摄取了这一场面,着力加以描写,使充满死亡丧乱的社会观实更具体、更真实、更典型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饥妇的声声泣,字字泪,牵动了诗人的愁肠,激发了诗人的壮志。由于登上了汉文帝的陵墓,这位葬身“黄泉之下”的西汉贤君,又使诗人自然联想到《诗·曹风·下泉》诗的作者,一种忧世思治的心情不禁油然而生。“南登”两句,把诗人留恋故国,不忍离去,而又不得不离去的复杂心情,描绘得非常动人,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

8、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解】柳永,原名三变,北宋崇安(在今福建省)人。他在政治上很不得意,近五十岁才考上进士,一生没有做过大官;他熟悉大城市生活:对社会底层的妇女有一定程度的同情,这些在他的词里都有所反映。

这首写杭州的词是很有名的,传说宋、金对峙时期,金朝的一个荒淫的皇帝听人唱它,便十分垂涎[xián]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南宋都城临安(又叫钱塘、杭州),于是起了渡江南侵之心。这个传说虽不一定可靠,但它还是说明《望海潮》把杭州写得很美,很繁华,很吸引人。

9、《论语》第8章

第八章泰伯篇

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

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0、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解]“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有关师生情的诗歌篇六
《用“诗”涂抹师生对话的情韵色》

用“诗”涂抹师生对话的情韵色

最终,我还是将“王崧舟版”的《长相思》端进了自己的课堂。那是一次上校本教研公开课的时候,按教学进度正好上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词一入眼帘,首先浮现脑际的不是纳兰性德的征途情思,倒是王崧舟老师的课堂意境。捧着那节课的教学实录细细回味,王老师声情俱茂,《长相思》的情与意被他诠释得淋漓尽致。从课堂中流淌出来的,俨然是一首抒情诗,似天机云锦,而又哀感顽艳。于是,自己也想去吟咏一下这首“抒情诗”,看“克隆”名师的课堂,是否也能调出那个味儿。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老人的这句话一度让我举棋不定。我告诫自己说:“名师的课是模仿不来的,散失了自己的味,课就变得不伦不类了。”但是,王崧舟老师那精妙的设计,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一般紧紧地吸引着我,令我难以割舍。虽未曾亲临现场感受王老师的教学魅力,但读着他的课堂实录,亦如身临其境。尤其教师的课堂语言,真可谓字字珠玑,环环锦绣。“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如此强烈的共鸣,句句沁我肌肤!我不再犹豫,决定完全照搬名师的设计。

于是,反复研读着《长相思》的教学设计,试图探骊得珠,悟出王老师设计中的“神韵”之所在。“作者的‘身’在哪?‘心’又在何方?”——这个问题当是整个流程中的珠玉之言吧。在我反复咀嚼“作者的‘身’在哪”这个环节时,头脑中突然灵感闪现:“在学生表述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时,何不用诗句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呢?这不更让这首词的教学更具诗情画意吗?”我再次“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不过,这次是为自己的“灵光一现”而“起舞旋走”!是啊,用有声有色的诗句对话来促进学生对词的意境的领悟,课堂不更具诗情画意吗?不就是对名师的设计进行重新整合吗?不是就能抹去照搬照套之嫌了吗?

经过一番澄思寂虑,我在众多诗句中排沙拣金,依据词所展现的意境,预设好了“诗意对话”内容,并付诸课堂实践。每每回味这一教学流程,都令我感到赏心悦目。因为,教学中融注了自己的评价智慧,溢满了富有个性的教学语言。

有了自己的东西,它就是活的,是“学”,而不是“似”了。

师:同学们,作者的身在何方?

生1:作者的身在山海关外。

师:在山海关外,这让我们仿佛看见了王昌龄所说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情景。是啊,在边关上守卫的将士,何时才能回到故土?唯有亘古的明月陪伴着他们。羁旅的凄凉跃然纸上。

生2:作者的身可能在去山海关的路上。

师: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一路上荒芜人烟,风餐露宿,甚至可能连睡也不知睡在哪……这寥廓悠远的边塞,怎能不引发词人的思乡愁绪呢?

师:那“山一程”呢?作者的身还可能在哪?

生:作者的身可能在山上。

师:是啊,还可能在翻山越岭。站在崇山峻岭之间,“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此刻,已是寒冬季节,满目萧凉,诗人岑参笔下的那种离情别恨荡漾在作者心头。

师:那“水一程”呢?作者的身还可能在哪里?

生:作者的身可能在漂泊于江边的船上。

师:这不禁把我们带进了那空灵旷远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枫桥侧畔。夜幕降临,已是万家灯火,作者却还在江何漂零,栖身水岸。征途的辛酸,读来令人扼腕叹息。

师:“夜深千帐灯”——这又告诉我们作者的身还可能在哪?

生:作者的身可能在营帐外面,站在月光下思念故乡。

师:此刻,你想到怎样的情景?

生1:我想起袁枚的诗句:“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作者一定很多年没回家了,他只有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给月亮。

生2:我还想到作者可能度步在大树底下。正如马戴所说的那样:“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作者夜不能寐,挑亮灯芯,走出营帐,看见树叶早已落地归根,引起了作者悠悠的思乡之情。

师:好一个“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落叶带来的乡愁,丝丝缕缕,摇

曳飘忽。那“夜深千帐灯”即是“夜深思乡人”啊!

生3:我觉得作者也可能在营帐里面。他坐在床头边,不自觉吟起了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4:我好像看见作者在营帐里借酒消愁。我想起范仲淹的一句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我是在《宋词三百首》里读到的。是说守卫边关的将士,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情,而一杯浊酒也销不了浓重的乡愁,因为任务还没完成。

师:是的,老师记得范仲淹还有一句词,也是写羁旅生涯相思之苦的。“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晚只有羁旅的疲惫与黯然的思乡情怀。

师:很赞赏同学们也能用诗词佳句来表达自己领会到的词的意境,来表达词人的内心情感。

师:作者所在的边塞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境况呢?老师这儿有一段描写塞外景象的话:“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边地特有的苍凉萧瑟……

情感是诗,意境是诗,对话也是诗。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都浸润着诗的韵味。在这节《长相思》的教学中,以诗句作为师生对话的点睛之言,学生沐浴着的是诗的情韵,触摸到的是词的意蕴。

一、“大珠小珠落玉盘”——浸润着诗句的师生对话唤醒了学生诗的灵性 伊始,老师用诗句描绘学生对词的感悟与理解。学生在老师课堂语言的引领下,逐渐走进了词人的内心世界。随着师生对话的推进,学生感染着老师的语言,触摸到了诗句语言所展现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与词人纳兰性德产生了深度共鸣。“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慢慢地,学生诗的灵性被唤醒了。于是,学生诗情泉涌,一句句饱蘸情思的诗句从学生身上流淌而出,一朵朵似“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那样的美丽诗花在课堂上俏丽绽放。

二、“羚羊挂角无处寻”——浸润着诗句的师生对话陶冶了学生诗的心境 这一段师生对话本身就是一首委婉凄恻的诗歌。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一幅寒风瑟瑟、情思绵绵的画卷。学生赏着它,心境明澈悠远。随着师生对话一路

往前,已没法区辨是在捕捉语言、或是感悟内容、还是熏陶情感。但回顾前后,句句对话似山涧清泉汩汩而流,流到学生心田,引发学生的情愁;流到学生脑际,深化学生的理解。“语文”与“人文”和谐相融,课的痕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三、“心有灵犀一点通”——浸润着诗句的师生对话丰融了学生诗的美感 一首诗词,看上去是一幅幅色彩明丽的画,吟起来是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歌。读一首诗词,如入别致的曲院风荷,流连忘返而又情动万分。在这里,师生共同走过装饰着诗句的会话走廊,欣赏着诗词的优美,领略着诗词的神韵。翻开《长相思》,进入文本,和着诗句对话的课堂情境,“清风徐来,品茗展卷;窗外疏花,暗香入字。”聆听着师生对话的语言,学生“心有灵犀”,已然闻到了浓厚的诗词芳香,展开了诗词意境的遐想。在这一对话中,学生诗意萦怀,美感丰融。

语文课堂的师生对话,应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景中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诗词佳句,涂抹着师生对话的情、韵、色。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 肖春林 小学高级教师

手机:15899791621 邮箱:colin_xiaocl@yahoo.com.cn

有关师生情的诗歌篇七
《2016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师生)》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

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

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

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这首诗借( )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

的情感(心情,心境)。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 些表现手法。表

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

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

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

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答题示例、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

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⑴制毒龙。

[注释]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世俗欲念。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

上)。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

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

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

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

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

要说明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步骤: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答题示例、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

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

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

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

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这首诗借( )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

的情感(心情,心境)。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 些表现手法。表

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

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

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

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

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

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答题示例3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

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⑴制毒龙。

[注释]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世俗欲念。

【参考答案】例一: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喧闹的泉声遇“危石”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树

林的幽深而变冷。这“咽”和“冷”充分点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烘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

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愿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此答案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

其妙处】

例二: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因为“咽”用拟人的手法写泉流之声,以动写静,

突出禅寺之静,生动而传神地写出泉流过高石时,水声急变,形象而生动;“冷”字不仅写出日色

下青松的色调,更突出了香积寺环境的清幽、静谧,这一禅院寂静空灵之感由这一“冷”字表现出

来。【此答案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

上)。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

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三)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

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有关师生情的诗歌篇八
《[原创]师生的另一种对话:一起写诗》

师生的另一种对话:一起写诗

江苏省赣榆县金桥双语学校 222142 贺龙江

摘 要:师生一起写诗、倾心对话,是构建相互间情感和友谊的桥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提升学生文学素质养,更能进一步联通师生间的心理灵感空间,使学生更广泛的进行发散性思维,获得文学创作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关键词:师生 对话 写诗

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说过: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而言之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1]

诚然,“喜欢”是首要的,只有“喜欢”了,才会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有一种方式,可以让师生的心灵达到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喜欢”我们,那就是:一起写诗,教学相长。

在诗歌的各个层面,师生之间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磨合。语文教师必须坚持一条原则: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记得有一节课,我板书了一首本人的原创诗《难》,全诗如下:

人生如意难,世事易空谈。夜弄箫笛怨,晓起春草寒。

快下课时,萧同学举手示意:老师,此诗末句第二个字出律。“起”字为仄音,该字位的字应为平音。我慨然接受李同学的指点,把“晓起”二字易为“夙兴”,并奉李同学为“一字师”。

我坚信:师生之间一旦就“一起写诗”达成了“师生无序、长幼无别、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共识之后,一切相关的对话就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

正如教育专家高敏所言: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被看做是一种主

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活动,主体之间只有平等相待、相互学习,才能实现双赢。[2]

为了更好更快地进入到师生一起写诗的状态,我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写诗之兴趣,使写诗成为学生内需。

五绝、七绝为唐诗极常见的形式。我选择了一部分较为典型的诗歌,与学生一起研究平仄,并要求学生必须识记常见的几种平仄格式。

接着,我用了两课时展示我的几首原创绝句并要求学生对照平仄格式,探究一下黑板上的几首绝句合不合平仄?

十五分钟过后,他们不无遗憾地说,都合平仄,没错。当我说出我是这些诗歌的原创者时,他们讶然了。怀疑与敬佩的目光同时向我投来,学生写诗的欲望顿时高涨起来。我顺势摆明了自己的态度:与学生一起写诗、论诗。

二、营造师生和谐对话、合作提升诗品的氛围。

只有共同成长、共同提升,师生的对话才有意义,才能持恒,才能成为人生美好的记忆。只有创作,没有合作,只有展示,没有建议,只会止步不前。

十一月一日,我接到了张同学家长的一个电话。家长激动地说:

“我儿子从上九年级以后,回家老提起您。说您出口成章,文采很好,语气中充满对您的敬仰之情。听说您正带着他们写诗呢。今早我儿子上学之前即兴写了一首,希望您多多指导,谢谢了。”

我不由得沉思起来:只要有一丁点儿希望,家长就会全力以赴,拉孩

子一把。作为教师,更应如此呀。

回到学校后,趁着学生展示七绝之时(此为假期作业:创作七绝一首,内容要与家庭有关即可),我点了这个不出彩又不出名的张同学。只见他在座位上犹豫了下,又坚定地向黑板走去。

他展示的“诗歌”,是这样的:

红瓦黄墙朱漆门,小园菜地绿意浓。几只鸭鹅见人鸣,堪似红冠大公鸡。

这是一首“押韵无,平仄乱”的诗。不过,还是有闪光点的。一是节拍好,二是讲究色彩搭配,三是用词富于变化,如“朱”“红”二字。当我陈述以上的评价时,张同学害羞地低下了头。我趁热打铁,即时帮他的诗用“伪诗歌”的手段简单地修改了下。

所谓“伪诗歌”手段,是指把第二、四句末尾的字换成与首句末尾的字押韵的字,第三句末尾的字换为音调为仄音的字,且全诗四句最后一个字的音调分别为:平平仄平。当然,这只是针对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而推出的权宜之法。

遵循权宜之法,我修之如下:

红瓦黄墙朱漆门,小园菜地绿意匀。几只鸭鹅逢人叫,红冠公鸡欲断魂。

较原诗而言,诗意确浓了许多,而且读来琅琅上口,竟有几分诙谐之风,错落之境,抛却平仄之限,还满有诗味的。此时的张同学终于露出了感激的表情和信任的眼神。

三、师生共同为文本配诗,开启“一起写诗”第一章。

我认为,引领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与学生一起进行诗歌创作,是语文教师的义务。师生共同为文本配诗,既能满足文本的深层次解读要求,又能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师)学习《多收了三五斗》时,我配了一首题为《哀》的诗:

喜见多收三五斗,悲怜少种七八年。

长嘘更饮穿肠酒,短叹又催霜夜天。

这是怎样辛酸的故事呀。明明多收了三五斗,却少得至少两倍的钱,呜呼,历来的布衣,竟是如此艰难地走过了春秋冬夏。

(生)卢同学的配诗是《殇》,引之如下:

喜收稻谷满船舱,摇至米行心痛伤。

街角急沽酒数盏,舟中静坐泪双行。

此诗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对旧毡帽们的同情,实乃无声的泪,无声的控诉。

(师)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我配了一首题为《乱》的诗:

津渡会神望远帆,好男执意度难关。

岛游往返易航道,作祟金钱乱世间。

此诗前三句分述三件事:栈桥痴心候于勒、公务员决心求婚、回家改乘圣玛洛。最后一句点出了“都是金钱惹的祸”的主题。

(生)朱同学的配诗题为《情逝》,引用于此:

负债离家书信回,沧桑游历几时归。

时光易逝人憔悴,无奈凄风浊泪垂。

此诗写出了于勒悲惨的后半生,点出了“善恶终有报”的意旨。

在展示各自配诗的同时,师生间可就诗歌的押韵、平仄、节奏、意境等几方面,进行平等而有效的对话——推敲、探究,实是快哉!

四、师生共同实践“生活诗歌化”,开启“一起写诗”的第二章。 “生活诗歌化”,即以诗歌的形式展示生活的方方面面。越熟悉,写起来就越有感觉,越有味道,而且越容易与老师、与同学产生共鸣,对话就越亲切、自然、深刻。

1.写身边事。

⑴(师)为了保障道路畅路、就餐安全,本学期初,学校对就餐通道做了重新调整,我作《念》之诗以记之:

原路百花发,郁香透碧纱。

如今避远道,常念旧篱笆。

⑵(生)徐同学有一首诗《烦恼》,把“上学”比作“鸿门宴”,着实笑人:

寥落清秋枯叶落,如针细雨绣烦忧。

匆忙赶赴鸿门宴,半路迷蒙群鸟啾。

2.写身边人。

⑴(师)姚同学虽为走读生,然早上进班时间却早于大部分住校生,且坚持不懈,令人感佩,故此,我赋《期》诗歌之,以激众多之懒虫:

朝夕向蟾桂,风雨步闲庭。

不计身边事,惟期天上虹。

⑵(生)早读课时,李同学看到有的学生刚在位子上坐下就开始打哈欠,形象滑稽,便写了五绝一首,题为《晨歌》,极尽嘲讽之意,如下:

有关师生情的诗歌篇九
《读经典诗文》

读经典诗文,做儒雅师生

2011-09-19 15:14:19| 分类: 资源共享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读经典诗文,做儒雅师生

——漳平市溪南中心学校经典诗文诵读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2011~2013)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局“办好特色学校”的精神,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校内涵,开展特色办学,提升学校教育品位,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结合我校实际,将“读

经典诗文,做儒雅师生”列为特色项目和发展方向。为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特制订如下方案。

【创建的背景及意义】

漳平市溪南中心学校地处漳平市的东部山区,学校现共有15个教学班,学生533人,教职工4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学校教师的80%。学校生源来自全镇16个行政村,现有寄宿生273人,校园面积近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宜人,是漳平市一所较大型的初具规模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先后获得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福建省农村标准化学校、龙岩市素质教育先进校、龙岩市寄宿制管理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因为办学布局调整每年都有学生新联办入我校,家长知识水平不高,加上农忙,没有时间、也没有方法教育孩子,所以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方面做得很不够。结合学校这些实际情况我们把“诵读经典、德化心灵”作为教育的切入口,开展“读经典诗文,做儒雅师生”活动。《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可以促进师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锻炼学生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经典诗文中汲取养分,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

方面的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着任何其它手段所无法替代的的作用。

【创建方案】

一、创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陈文波(校长)

职责:负责特色建设的总体领导与策划,宏观调控特色建设的全过程。

副组长:连振东(副校长)、陈开锋(教导主任)、陈金木(语文教研员)、陈玉爱(总辅导员)

职责:构思并制订特色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和有关规章制度,负责组织实施和考核。组织教师进行特色建设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特色建设的研究和实施并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这一课程档案整理等

工作。做好特色建设的总结及经验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小组成员:各班班主任、全体语文教师

职责:负责本班的特色建设的实施,负责编写教材、教案,上好特色课,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特色建设的活动,总结、归纳、

整理本班的过程性成果资料,并展示、交流和存档。

二、创建目标与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使经典诗文诵读特色建设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2.凭借经典诗文诵读,营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风气。

3.围绕“读经典诗文,做儒雅师生”开展系列活动,陶冶师生情操,提升学生风尚,以“秉承传统文化,打造儒雅校园”为文化建设主题,引导学生“胸蕴儒雅,心存天下” ,努力打造“儒雅”品牌。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奠定学生的道德根基,将学生培养成爱国爱民、文明有

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一代新人。

三、创建过程

(一)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

目标:确定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加大宣传,确保师生全员参与。

1.开展调查研究,组织讨论,申报论证,认清“读经典诗文,做儒雅师生”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意义。

2.组织学习。以《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转变教育思想,为开展特色建设奠定

思想基础。

3.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初步编制诵读书单,广泛宣传,营造儒雅环境,培训儒雅教师,创建儒雅课堂。

(二)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2年9月

目标:实施特色校建设方案,形成学校特色。

1.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一、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字经》,三、四年级诵读唐诗、宋词,五、六年级诵读《论语》和

经典名著,至小学毕业完成指定篇目的诵读。

2.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篇目的整理与开发,形成特色校本教材。

3.用传统文化提升师德境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红土书香”工程,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强,有儒雅教学风格的

教师队伍。

4.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栏、绿地,打造儒雅教育的物化环境,进行儒雅教育理念渗透,让儒雅教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围绕“儒雅”这个核心,创设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走廊文化、橱窗文化和教室文化。设置“弘扬美德、学会感恩、励志笃行、成才报国”等四个文化主题。以“儒雅”为核心,利用校园广播营造良好氛围,让墙壁说话,让花草生情,让资源增值,努力追寻充满“诗情画

意,儒雅品位”的校园环境。

5.全方位培养儒雅学生。常年不间断地开展文明礼仪、尊师重教等方面教育,让学生仪态儒雅;开展环境护卫活动,美化校园建设活动,让学生行为儒雅;开展吟诵经典,表达温暖,让学生语言儒雅;会礼让、会问好、会游戏,脱浮躁之气,修雅正之情,使学生性情儒雅,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知书达礼、言谈文雅的人,守信重诺、举止优雅的人,德正品端、气质高雅的

人,刚健有为、心存天下的人”,足以彰显出其“树儒雅之风,养浩然之气,做博学之人,成有用之才”的鲜明教育特色。

6.完善相关制度,形成特色制度文化。

(三)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

目标:融合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形成特色学校。

1.围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园文化,凸显学校个性风格,形成独具魅力的的精神文化。

2.汇集创建原始资料,撰写创建报告,形成成果系列,开拓更加宽阔的特色创建之路。

3.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突出学校文化的外显与内涵,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学科教学、校园

文化、育人方向等方面形成独特性,得到社会的认可。

四、创建策略与措施

(一)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体师生必须明确经典诗文诵读对于培养师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师生的道德品质、素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学校特色创建的目

标与方向。

(二)立足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以《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弟子规》、《三字经》和《论语》等古诗文中的优秀、经典篇目为主,实现校本课程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为基础,再选择唐诗宋词、《论语》中的经典名篇,由学校教务处组织自

编我校古诗文必背篇目和推荐篇目,分学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略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德化学生的心灵。

(三)诵读经典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1.传统文化是德育之根,真正的人格修养和品格行为是建立在厚重的文化底蕴上。伴随着经典诵读创建活动,加强学生的习惯教育和礼仪教育。从规范养成和习惯入手,细化习惯要求和礼仪要求,强化训练,使习惯成自然,培养谦谦君子,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美

德。

2.挖掘经典中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诵读《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活动为依托,让学生在富有趣味性

和实践性的情境中学习中华传统礼仪,让中华传统美德浸润学生一生。

3.以主题活动为载体,落实学生德行实践。结合学生的德行教育开展一系列的,在经典诗文引领下的主题活动。如:“感恩活动”、

“经典文化表演”、“星级奖章评比”等。

(四)具体措施

学校层面:

1.通过升旗仪式和集队讲话,宣传诵读中华优秀古诗文的意义,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熏陶作用。每天的红领巾广播播放经典古诗

文的配乐诵读,培养学生节律朗读的能力。

2.充分利用好校园的每一个地方,营造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利用学校文化墙、宣传栏等阵地,展示经典文化,在学校教学楼教

室、走廊、老师办公室布置古诗文背景材料和字画图片,供师生阅读、赏析。

3.以活动为载体,促进特色建设的有序进行。每学期开展一至两次的“经典诗文诵读”竞赛活动;组织开展手抄报比赛,举行以书写优秀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比赛;在学校“六一”文艺汇演中安排相关主题的节目;每学期举行一次以“读经典诗文,做儒雅学生”为主题的

征文活动,并编印优秀作品集;每月开展一个德育主题活动,践行优秀古诗文中的品德内涵。

4.组织考评小组对各班“读经典诗文,做儒雅学生”活动进行星级考评,使经典诗文诵读保质保量,促进学生诵读经典,德化心灵。

班级层面:

1.开展课前、课后一吟,熟读成诵活动。每天从早读课中挤出5分钟进行诵读;每天晚上休息前挤出10分钟进行家庭亲子诵读。

2.开辟“经典诗文诵读”专栏,每周在专栏内抄录2~3首古诗文,经常展示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或手抄报。

3.经常开展竞赛,激发学生诵读热情。教师见缝插针,在班级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诵读竞赛、诗句接龙、对诗竞

赛等。

4.结合学校月德育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布置具体的德育践行活动,并经常开展汇报会,对学生的德育践行活动进行点评。

教师层面:

1.围绕学校特色建设方案制定相应的班级“读经典诗文,做儒雅师生”的实施方案。

2.指导、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读经典诗文,做儒雅学生”活动。

3.树立儒雅价值观、开发儒雅校本课程、创建儒雅课堂、培养儒雅学生。把教育实践与读书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路,反思自己的教育细节和习惯,从而立德、立言、立行。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参与教研组群,与人交流、反思,不断提高自己。

4.语文教师每学期上交一份经典诗文阅读课案例设计至教务处,全体教师每学年写一篇“读经典诗文,做儒雅师生”为研究主题的

论文。

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有效结合:

传统经典文化的接触必须与学校学科教学融为一体。语文教学是与之结合的主要学科,现代文学的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正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最佳途径。在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都要紧紧结合我们诵读的经典诗文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美术》等各学科教学中都应注意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定期进行经典诗文与学科教学有效整

合的研讨活动,进行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进行案例设计,点评教学心得及反思。

家校配合,落实到位:

在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没有家长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认同和合力是不可能成功的。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学校要对家长进行理念宣导,以点带面,寻求家长的认同和支持,让家长对原有的家教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让学校的德育教育在家庭中能得到延续。班主任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力度,指导亲子诵读教育并形成一套有效的模式。

多元评价:

1.保证经典诵读的质和量,对指定篇目要全部过关,教师做好相关记录,学校对“读经典诗文,做儒雅师生”活动创建过程中表现

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发给星级证书。

2.评价方式必须多元化。可采取学生自评、老师评、同学评、家长评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模式采用等级制,分优秀、合格、不合

格三等。

五、创建成果形式

成果展示方式包括特色建设的方案,特色建设的实施,从营造儒雅环境文化、培训儒雅教师、培养儒雅学生、创建儒雅课堂等,从教育手段、教育内容、课程建设、学生成长、教师论文等方面,构成的一整套具有儒雅特色的育人体系,从而展示学校教育特色,凸

显全体师生“胸蕴儒雅,心存天下”的高尚情操。

有关师生情的诗歌篇十
《写老师的诗》

写老师的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赞颂老师的名句: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写老师的成语: 德高望重 为人师表 鞠躬尽瘁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良师益友 言传身教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诲人不倦 良师益友 桃李满天下 恪尽职守

赞美老师的四字词语及诗句

词语:

默默无闻 谆谆教导 循循善诱 孜孜不倦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言传身教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呕心沥血 无私奉献 一丝不苟

为人师表 良师益友 恪尽职守 教导有方

披星戴月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师恩似海

诲人不倦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尽心尽力

一丝不苟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默默无闻 孜孜不倦 德才兼备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循循善诱 潜移默化 和蔼可亲

无微不至 勤勤恳恳 良师益友 桃李芬芳 教导有方

辛勤劳碌 教无常师 能者为师 青出于蓝 师道尊严

研桑心计 一字之师 尊师重道 春风化雨 呕心沥血

蜡炬成灰泪始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良师出高徒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门 先圣先师 良工心苦 门墙桃李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桃李天下、师恩似海、 师道尊严 教导有方

教无常师 良师益友 能者为师 青出于蓝 师道尊严

默默无闻 孜孜不倦 德才兼备 辛勤劳碌

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心中无我装他人,甘做泥土润芬芳。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片言之赐,皆我师也。

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写老师的现代诗:

绿叶颂

——赞园丁

作为一枚绿 叶

常为别人骄傲自豪.在您的一生中

只有奉献

没有索取

把美好的青春

献给盛开的花儿

把金色的年华

献给香甜的果实

作为一枚绿叶

常为别人抒情赞美

在您的一生中

只有拼搏

没有消沉

笑迎日出日落

伴陪花香鸟语

沐浴风风雨雨

抗击雷电侵袭

作为一枚绿叶

常为别人舞高歌

在您的一生中

只有浪漫潇洒

没有悲观叹息

在凉爽的秋风中

扑向根的怀抱

在金色的阳光下

让向日葵个个向阳

绿叶

园丁

园丁

绿叶 !

94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

(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 )是她( )的( )

( )是她( )的( )

( )是她( )的( )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孔子让学生看水的目的是什么?

(3)对于大自然中的水你还有其它感受吗

(7)孔子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你对这位大教育家有何评价? 第七单元

共4篇课文都合老师有关.前三篇文章突出的是个体后一篇文章讲的是群体.四篇文章里塑造了古今中外的老师形象讴歌了令人难忘的浓浓师恩.

《莫泊桑拜师》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他的悉心指导最终成名的事表现了莫泊桑的勤勉好学执著诅丑合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

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羵柒莫泊桑写作成长的经历:由刚开始的 "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却"坪坪常常" ;到"全神贯注地观察" 作品 "有羵气步" ;直至 "仔细观察用心揣摩" 并写出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然后引发疑问找出成长的两个关键问题再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行动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理想的风筝》是新入选的一篇文章.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一位尸去左腿的刘教师给我们上课合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他高尚的师德合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不仅放飞自己的理想也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合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同时他也在指引着学生放飞远大的理想合纯真的感情.风筝在这里显然是个象征具有多重的隐喻:"知识的风筝"—他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情感的风筝"—他的表现使我们酸涩激动;"生命的风筝"—他生命的强壮精神的丰富合乐观令我们钦佩……啊我们就像这风筝一样在刘老师的精心呵护下飞上了蓝天!

教学可以采用读写结合式.一读课文整体感受羵柒主要内容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

人有个初步印象.再读课文探讨文章的写法感受人物的精神境界羵柒开篇的景物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并通过工作生活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然后读写结合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

《孔子游春》主要写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欣赏春景观水施教合谈论志向的情景展现了孔子的学说思想合大家风范从而给学生以启迪合教育.

"观水"取自于《荀子·侑坐篇》所记述的孔子合子贡濒临东流之水时的对话"论志"则出自《论语·公冶长篇》第五.两件事在历史上可能绯同一天发生但是把"观水施教"合"师生论志"的活动置于春意融融的泗水河畔既考虑了一定的史实又兼顾了文学的创造性.这样以"游春"为线索将自然之春与师生之情融合起来将自然之景与世事之理融合起来改编很合理.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赏读课文体会文中描述春天美景的文字.然后潜心读文品味孔子合弟子们在泗水边谈了些什么边读边批注在书中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疑惑.再让学生交流感受体会文中浓浓的师生情.最后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学生可以谈志向谈做人谈学习 …… 《明天我们毕业》通过作者对六年学习生活主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合同学的眷恋之情.教学中要紧扣课后的问题整体把握教材;要结合课文的语言真切体会作者火热的情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然进入文本的意境.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师生情的诗歌》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歌颂师生情的诗歌 关于师生情的诗歌 师生情的诗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有关师生情的诗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有关师生情的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4742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