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杜甫写有关动物的诗歌

杜甫写有关动物的诗歌

2016-01-18 09:53:3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杜甫写有关动物的诗歌篇一《描写动物的古诗》 ...

杜甫写有关动物的诗歌篇一
《描写动物的古诗》

描写动物的古诗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人若耶溪》)

1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3.春风得意马啼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1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1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0.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2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2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7.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扛晚景〉》)

2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杜甫写有关动物的诗歌篇二
《描写动物的古诗》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认识的字】

鹅、浮、项

【诗中名句】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鹅,鹅,

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

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认识的字】

露、藉、桐

【诗中名句】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

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胜玄鬓影,来对白头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认识的字】

蝉、露、冠、影、呤

【诗中名句】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译文】

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由于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树依然如故,毫无表情。我官职卑微,像桃木偶那样四处栖于高树之蝉吸风引露,饥饿难饱,日夜哀鸣,然而碧树无情,仍然清翠依旧;诗人身为小宦,四处漂泊,想来故园一定已经荒芜了,乡思难熬,可是蝉却无情,依然鸣叫不停。

春蚕

明 刘基

可笑春蚕独苦辛,

为谁成茧却焚身!

不如无用蜘珠网,

网尽蜚虫不畏人。

【认识的字】

蚕 茧 焚 蜘

【诗中名句】

可笑春蚕独苦辛,

为谁成茧却焚身!

【译文】

春蚕吐丝造福于人却被人煮死;

蜘蛛也吐丝织网,对人无用,

却能安全地生活。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认识的字】

眼 照 露

【诗中名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杜甫写有关动物的诗歌篇三
《描写各方面的古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描写花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道潜《临平道中》)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曾己《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春夜喜雨>>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描写动物的诗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描写风景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渭城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杜甫写有关动物的诗歌篇四
《古典诗词与动物》

内容简介

每当我们徜徉在曼妙的古诗词长河里,为那一声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而心动神摇的时候,可曾注意到那诗词中的种种动物,缠绵的鸳鸯、苍莽

的雄鹰、矫健的骏马、清闲的飞鸟、执着的春蚕„„正是它们闪耀的光芒

启迪了我们的思考,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因此,了解和探讨它们也是我们

深入挖掘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古典诗词唯美、动人的艺术境界的绝

佳途径。 直接吟咏的对象 世间动物万种,莫不各具情态,别有风致。诗

人们用妙悟自然的诗心独到地发现了它们,对它们进行了尽情的讴歌,留

下众多美丽动人的诗句。据说骆宾王七岁时看见白鹅在池中戏水,脱口而

出一首《咏鹅》绝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

清波。”“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

明的视觉形象,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清水绿波上的“白鹅戏水图”。

一时间神童之名响彻大江南北。又如李郢的《鹅儿》:“腊后闲行村舍边,

黄鹅清水真可怜。何穷散乱随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无事群鸣遮水际,

争来引颈逼人前。风吹楚泽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活灵活现地描绘

出一群黄鹅在田间悠然自得的嬉戏场景,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它们倍加可

爱。我国是最早开始......

每当我们徜徉在曼妙的古诗词长河里,为那一声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而心动神摇的时候,可曾注意到那诗词中的种种动物,缠绵的鸳鸯、苍莽的雄鹰、矫健的骏马、清闲的飞鸟、执着的春蚕„„正是它们闪耀的光芒启迪了我们的思考,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因此,了解和探讨它们也是我们深入挖掘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古典诗词唯美、动人的艺术境界的绝佳途径。

直接吟咏的对象

世间动物万种,莫不各具情态,别有风致。诗人们用妙悟自然的诗心独到地发现了它们,对它们进行了尽情的讴歌,留下众多美丽动人的诗句。据说骆宾王七岁时看见白鹅在池中戏水,脱口而出一首《咏鹅》绝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清水绿波上的

“白鹅戏水图”。一时间神童之名响彻大江南北。又如李郢的《鹅儿》:“腊后闲行村舍边,黄鹅清水真可怜。何穷散乱随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无事群鸣遮水际,争来引颈逼人前。风吹楚泽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一群黄鹅在田间悠然自得的嬉戏场景,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它们倍加可爱。

我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马是古代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战时又是重要的作战装备,人们靠马来建功立业,畅游天下,因而古时人对马怀着一种特别的感情。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堪称为马的赞歌:“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俊健的身躯,尖尖的双耳,踏风而行的轻蹄,昂首阔步的姿态,这是一匹多么神骏的马啊,可以说是人见人爱,难怪作者要发出可以托付生死,纵横万里的感慨了。翁绶的《白马》也形象地刻画出白马矫健的英姿:“渥洼龙种雪霜同,毛骨天生胆气雄。金埒乍调光照地,玉关初别远嘶风。花明锦垂杨下,露湿朱缨细草中。一夜羽书催转战,紫髯骑出佩弓。”

燕子翅小,背部颜色黑亮,有着剪刀似的尾巴,属于候鸟,一年之中随着季节变化而迁徙,经常成双成对建巢在人家的屋檐下,因而备受人们关注和喜爱。史达祖的《双双燕·咏燕》被誉为咏物词之最,王士祯评价说:“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错矣!”(《花草蒙拾》)“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词通篇不写出一个“燕”字,却处处生动地写出了燕子的情态,上阕写燕子春天回到旧巢来,下阕写它们双双对对自由自在地畅游大自然,反衬了闺中思妇的孤独,但是没有直接道破,显得情韵无限。

借物抒情的媒介

诗人们在吟咏动物的各种情态时,除了细致描摹外,往往还借动物的情态抒发心中幽微、细腻的情感。爱情当是其中最为缠绵悱恻的了,所以古往今来引得诗人吟咏不已。《诗经》开篇就吟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鸠,又名王鸠,一种水鸟,生有定偶,通常并游。人们常以之来比喻爱情,表示终生不渝的意思。《关雎》之后,白居易又写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当爱情顺利,两心相通时,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当陷入爱的迷途时,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然备受艰难但依然爱得坚决时,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当爱得死去活来,却还是有缘无份时,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

故”(汉乐府)„„

诗人们还乐意借动物的情状暗寓自

身的遭遇,将内心难以言明的感情表达

出来。李商隐的《流莺》就是诗人自身

的象征,“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

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

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

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流莺四处飘荡,寻找可栖的花枝。飘过

陌头来到河边,还是不能安定下来。它

婉转地鸣叫,只为寻找那可栖的花枝,

可是常常错过。多少次餐风露宿,飘荡

于千家万户之外。春天就要过去了,那

花枝在哪呢?没有一个字提到诗人自身,

可我们却能深深感觉到流莺背后诗人那

长吟的样子。诗人内心深处那股幽微的

心绪也完全地以流莺来象征体现了。唐

高宗仪凤三年时(678年),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愁苦莫名,就写下了《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通篇以蝉的情状暗寓自身,将难言的委屈婉转地表达了出来。薛涛的《十离诗》更是一段趣话,随着薛涛的名气越来越大,韦皋嫌她过于招摇,就要把她贬至松州,薛涛在去松州的途中,写下了十首著名的离别诗,借用犬离主、鱼离池等几种离别暗寓自己离开韦皋的孤独无依,果然使得韦皋转怒为喜,将她召回成都。

屈原去国之时即以动物来抒发怀乡之情,当时屈原是坐着“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的马车,“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忽然经过了故乡,仆人和马都感到一股悲伤,徘徊不前了,写出诗人心中那股不愿离乡之情。此后,《古诗十九首》里也写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北地的马连风都是亲近北方的,南方的鸟也把巢筑在南边的树枝

上。这就是我们的乡土情怀吧,生动而又形象。陶渊明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

故渊”,郑谷的《越鸟》“背霜南雁不到处,倚棹北人初听时。梅雨满江春草歇,一声声在荔枝枝”描绘的也是这种情怀。

同是写鸟,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将“羁鸟”放归“旧林”后,就得到了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自在悠闲。而身处安史之乱中的杜甫,痛感国家动乱,感到的却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登上泰山时又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种苍莽阔大的情怀。到了毛主席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则写出了一种傲视古今的豪迈气势。

托物言志的载体

借用动物来表达诗人的心志也是我国古典诗词的常用手法。动物由于其本身某方面的情态,不仅能抒发诗人的一些幽微感情,还能通过情状的描摹和变化表达出诗人的心志。曹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神龟虽然长寿,也会消亡;蛇即使能乘云升天,也会死亡,而伏在马槽上的千里马虽然老了,仍抱着驰骋千里的志向。在这四句诗中,曹操以千里马自喻,表现了人老而志不衰的精神状态,抒发了一统天下的壮志和豪情。李贺的《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写得相当精致。在燕山大漠上(此处为互文),明月有如银钩照耀着大地,沙尘像雪片般纷纷扬扬。何时能够披上我的金甲,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啊!诗人通过写马表达了急迫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老鹰因它性格坚毅,视野开阔,也是诗人笔下的常客,杜甫《画鹰》诗云:“素练霜风起,苍鹰画作殊。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这首诗把画中鹰写得活而有神,仿佛挟风带霜而起,侧目而视,耸身而搏,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仇兆鳌评道:“老笔苍劲中,时见灵气飞动舞。”这灵气就是诗人心中那股鄙视平庸、昂扬奋发的心志。高越的《咏鹰》“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不肯低飞于平原之上,也寄托着诗人高昂远大的志向。

张九龄的《咏燕》则写出了自己不与俗世争名夺利的高洁情怀。“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祗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据说张九龄见嫉于李林甫,为了表明自己的心志,写了这首诗,看尾句即是暗含这个意思。李纲的《病牛》则纯是一首自白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表达了诗人

鞠躬尽瘁、甘于奉献的精神。苏轼《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则写出了一股老骥伏枥的勃发气息。

营造诗歌的意境

同运用植物一样,诗人们还擅于使用动物来营造诗歌的意境。《江南》是一个绝佳的代表。这首诗中专门刻画了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场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莲叶那么茂盛,姑娘们撑着小船过来采莲,鱼儿在莲叶中四处穿梭,营造了一个唯美的意境,画出一幅欢快美好的采莲图。

王维的诗歌以意境清幽唯美见长,《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其代表。诗中描绘了山中春夜的景象,桂花悠闲地飘落,夜色恬静,一抹新月斜出云层,惊起了山鸟,便鸣着飞往了山涧。尤其是山鸟一笔,以动写静,刻画出山中春夜幽静清远的意境,历来为人称道。而辛弃疾的《西江月》也非常出色,“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一阕写夜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接着辅以稻花之香,铺开一片蛙声,又是一个以动写静的手法,将前面铺设的意境推向更加的深幽,也为下阕的转折做了铺垫。

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得尤为精致。昏鸦,写出气氛的暗淡幽冷;瘦马,写出境界的凄凉萧瑟。两相结合,境界全出,那股羁旅愁思就浓郁得再也化不开了。

古典诗词内蕴深广,其中蕴含的动物世界只是极小一部分,而这一小部分也扩大了古典诗词的内涵,营造了各样曼妙的意境,使得我们在品味古典诗词之美时也着力去探求那别具风味的动物世界,探究人与自然的奇妙联系,创造出更多动人的美来 内容简介

天鹅处女型故事在全世界流传非常广泛,历来为文学家所重视。我国许多

民族的先民,在民间神话故事里,塑造了众多神采各异的既为动物又为“处

女”的形象,比如天上飞的天鹅、孔雀、大雁,水里的鱼、田螺、青蛙以

杜甫写有关动物的诗歌篇五
《杜甫诗歌中的仁爱》

杜甫诗歌中的仁爱(上)

杜甫,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唐代杰出诗人。他一生忧国忧民,关爱百姓,关注未来,呼唤正义,以其自觉和深沉的社会意识创作诗歌,其诗“浑涵汪茫,千汇万状”(《新唐书》)。杜诗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其中所体现的仁者之心,表现为矢志不移的追求理想和深沉广博的仁爱,这不仅是杜甫伟大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其诗作能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这个概念是宋代人首先提出来的,认为他是个“集大成者”,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重要的品质如“仁者爱人”、“仁民爱物”等,并以自己的道德人格去影响他人。因此“诗圣”的称号既有文学的涵义,更有文化的性质和意义。受儒家思想影响,历

代文人关心天下苍生,特别臵身乱世。杜甫是这些诗人的代表。他一生中经历了唐朝由盛至衰的过程,他的诗歌真实形象的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风貌,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故又有“诗史”之称。

一、忧国忧时,心系社稷

杜甫生于盛世末期,年少时即志存高远。他登泰山时写了著名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绘出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的凌云壮志和宽广、博大的胸怀,给人以向上的精神动力。

杜甫认为历史上的尧舜之治和本朝的贞观之治,是当代和后世效法的德治典范,倡导实行仁政和教化。他早年曾“窃比稷与契”,致君尧舜,写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称赞“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写了《忆昔》描述出开元盛世时的繁荣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游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这首诗后来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唐代盛世的社会风貌。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开篇就表明自己报效国家的心

迹,犹如葵藿向阳之天性:“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向太阳,物性固难夺!”

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嫉贤妒能,杜甫未能得到朝廷任用。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他在漂泊各地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盼望着能得到报效国家的机会。他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时,便历尽艰辛,奔赴凤翔行在。他被授予左拾遗的官职。在这国运衰微,民不聊生之时,他写了《羌村三首》、《北征》、“三吏”、“三别”等诗歌,这时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急峡、危城、孤舟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

杜甫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鸣不平,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因不愿与社会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于是弃官,携家入蜀,开始了他漂泊西南的生活。在他颠沛流离的日子里,目睹历经战乱的祖国山河,写下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壮苍凉的景象,表达出“华夏满疮痍,忧虑何时毕”。他希望改变现状,写下了“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洗兵马》),“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昼梦》)。

二、与人为善,伸张正义

杜甫的一生,大都在困苦、奔波中度过,然而他并没有因为苦难的遭遇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无论身在何处,总是心系国事,从浓浓的诗意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报国无门的辛酸与惆怅。他不仅随时随地不忘君国、生民,而且本着儒家的“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的精神,处处与人为善,拥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一生结交了不少朋友,他对朋友做到了肝胆相照。如他与李白的友谊就是最好的例子,可以说是千古佳话。杜甫在结识李白后,非常钦佩李白的才华和不事权贵的气节,两人曾一起赴王屋山寻真访道,又同游梁、宋等地,后来又北上齐鲁。杜甫为李白写过十余首诗,如他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他在《春日忆李白》中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在李白遭到贬谪后,杜甫不畏朝中权贵,写诗为李白抱不平、为其辩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并向世人呼吁。他始终对李白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的交往没有丝毫势力和功利的成份,使人感受到什么是人间美好的关爱。

杜诗的震撼力量不单纯在于他对世上苦难的揭露和对苦难制造者的抨击,更在于他歌颂了人性中的善良、美好的一面,并满怀善意地描写,希望它能发扬光大。杜甫的朋友非

常多,开元、天宝时期有成就的文人才士大多与他有往来,如高适、岑参、王维、薛据、郑虔、苏源明、孟云卿等。杜甫描写友谊的诗章非常感人,多是描写这些朋友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其中如《赠卫八处士》成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描写战乱之后,他遇到老朋友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回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偶遇故人,相伴话旧一夜,这短暂的相会诗人多么眷恋和珍重呀!表达出友谊的纯洁和无私。

从杜诗中还可以看到,无论走到哪里,邻人对杜甫都是非常友好的。他在回鄜州省家事时写道:“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从邻人父老对杜甫的热忱,可以看到他们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关系。杜甫对儿女也十分慈爱,当他在外漂泊时,分外惦念家中幼小的孩子:“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倘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遣兴》)

他在短暂的为官任职中,从不趋炎附势,而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伸张正义。在杜诗中,凡是邪恶、黑暗的人或事,都受到严厉的抨击,叛军、贪官、奸臣是不用说了,对那些“翻手作云覆手雨”(《贫交行》)、“当面输心背面笑”(《莫相疑行》)的卑鄙小人、“攀龙附凤势莫当”(《洗兵马》)的

杜甫写有关动物的诗歌篇六
《浅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

・40・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第4期

浅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

翁仁康①

(贵州省博物馆贵州贵阳550004)

内容提要:杜甫的诗歌是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汪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其诗歌不仅涉及国家的大事,

还触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杜甫对一切和其它有关事物的仁者之心和高度责任感,也就反映出了’

他诗歌中的那种忧惠意识。

关键词:杜甫诗歌忧患意识安史之乱

中图分类号:12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08)04—40—44

广]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视诗歌的国度,几千年诗作更是汇成了浩瀚银河。杜甫诗歌在这浩瀚银河中凸f—I显得格外明亮、耀眼,千百年来一直以其真、善、美的璀璨星光,闪烁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滋养着一代

又一代人的心灵。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在诗歌中为黎民百姓而鼓而呼,为国家的兴亡、民生的疾苦而歌而泣,这都使得他的诗直到今天读来仍振聋发聩、真切感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杜甫其人,理解杜甫精神的实质,也是我们学习和发扬杜甫精神的必要途径。

杜甫这样的诗中大家,从古至今无数学者都曾对其加以研究。宋朝时就有“千家注杜”之说,到了近现代,对杜甫的研究更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外对其研究也逐渐展开,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晚清以前,学者研究杜甫,并没有论文一说,多是通过重新注释杜诗加以研究。自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可统计的论文120篇①,且质量比较高,分别对杜诗的版本,杜甫的生平、思想,杜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李杜的比较等作了广泛的探讨。

自1950年至1976年,全国报刊发表的可统计的杜甫研究文章多达600余篇。其中五十年代约140篇,1960年至1966年上半年约460篇,1966年至1972年则一篇也没有,1973年至1976年不足二十篇四。五十年代,学者们纷纷尝试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杜甫及其诗歌作深入研究,开创了新局面。其中较为优秀的是冯至连载于《新观察》的《杜甫传》和萧涤非连载于《文史哲》的《杜甫研究》。此外,俞平伯、夏承焘、刘大杰、程千帆等也都写出一批极有学术见地的佳作。刘大杰《杜甫的道路》一文,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杜甫的生活与创作道路。自1956年起,学术界极左思潮逐渐泛滥,只有夏承焘《杜诗札丛》、《杜诗札记》就事论事,发人所未发,颇具独见。1962年杜甫诞生1250周年,并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当年发表研究杜甫的论文有300余篇,内容极为丰富。郭沫若《诗歌上的双子星座》一文,称杜甫是“伟大的诗人”、“爱国诗人”,说杜甫在现实生活中“和人民同命运、共甘苦”。这期间,人民文学出版社还编成三本《杜甫研究论文集》。

“文革”十年,杜甫研究受到冲击,此间出版的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以抑杜扬李为基础,以所谓杜甫的“阶级意识”、“门阀观念”、“功名欲望”、“地主生活”、“宗教信仰”、“嗜酒终身”等为题,发表不少迎合①作者简介:翁仁康(19600一),贵州省博物馆.馆员。

浅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4l・

“四人帮”评法批儒、否定历史文化传统的论点,刘大杰新版《中国文学发展史》,也以“儒法斗争”为纲给杜甫加上“法家”的桂冠,同样与史实不符。

1977年以来,报刊发表可统计的杜甫研究论文多达1700余篇,还创办了《杜甫研究学刊》等杜甫研究专刊,全国成立了两个杜甫研究会,杜甫及杜诗研究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这一时期是从批判梁效的《杜甫的再评论》开始的,许多学者尖锐批评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和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杜甫部分。萧涤非先生也修订重版了《杜甫研究》。学者们对杜甫的生活、思想,杜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杜诗的分期、分类、分体,杜诗版本、杜甫的行踪考辨等,展开了深入的研讨。杜诗赏析也应运而生,收入《唐诗鉴赏辞典:}及其续编等书的达数百首之多。

陈贻掀《杜甫评传》一书,脱胎于诗话而取意于章回,在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和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成功地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比较文学等方法,全方位地把握杜甫其人其诗,将一个有血有肉的杜甫科学真实地再现出来。其间还出版了《杜集书目提要》、《杜集书录》、叶嘉莹的《秋兴八首集说》及多种杜诗选本。古人研究杜诗的重要版本大都整理出版。《杜甫全集校注》工作,历时十年余年,也取得很大进展。

近年来,莫砺峰教授的《杜甫评传》的问世,更将杜甫的研究大大推进了一步,此书是匡亚明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的一种,因而除按传统评传的写法外,更注重对杜甫思想演变过程的分析与探讨,有许多独到的真知灼见。

关于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当代学者研究认为其突出地表现为政治忧患(忧世)和生命忧患(忧生)。杜甫的忧患意识中,最为可贵地表现出他对大厦将倾的唐朝政治的预见性,而壮志难酬的遭遇使得诗人心灵时时蒙上时不我待的阴影,其忧生之嗟便带上迥异于其他忧生诗人的紧迫感。本文研究其诗歌的忧患意识也就是在研究杜甫那种对国对民的人间大爱,从中也会得到许多的启发。

广1关于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国内的研究大多并没有把它单列出来,而是将其包容于对杜甫精神的I二l研究之中,作为杜甫精神的一部分来研究的。但这并不表明大家不重视对杜甫诗歌忧患意识的研究,L-J相反作为杜甫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来都是人们研究杜甫的重头戏。如陈贻掀教授的《杜甫评传>中就是把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作为重点之一来研究的,陈贻掀教授认为杜甫在他的诗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矛盾,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政策,及其骄奢淫逸、专横暴虐的行为,还反映了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灾难和痛苦,处处表现出的他批判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莫砺锋的《杜甫评传》则认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是对儒家精神的实践和完善。儒家非常重视修身养性,重视个体的一种道德建树,崇扬一种人格精神。在这一点上面杜甫可称是一个典范,我们看到在《孟子>中间所提出来的那样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杜甫非常好地实现了这一点,体现了这一点。杜甫的同情心、仁爱心还推广到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推广到宇宙中的其它生命,那么这一点也是非常突出的。我们在杜甫的诗歌中间无数次地看到他充满怜爱的描写,动物、植物不但那些外形是美的,表现是刚强有力的,比如马、鹰、松树,这些都能够使人引起审美感崇高感,甚至是一些细小的并不那么美的东西,杜甫在写到它们的时候也充满了爱心。杜甫看到江上面,横着一张密密的渔网,很多鱼都被那张网困住了,他觉得很同情那些鱼。他说“物微限通塞,侧隐仁者心”④。他认为生物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很细小的生物,它们的命运有的不好,有的好。但是人们对他们都应该有一种关爱之心,我们知道“恻隐之心”本来是孟子提出来的,但是当孟子提出侧隐之心的时候,他关注的对象仅仅是人。

除了儒家精神的影响外,杜甫的诗歌的忧患意识也与时代紧密相关。诗人生逢安史之乱前的全盛时期,目睹了危机潜藏但仍繁华豪奢的开元盛世,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亲身体验了战乱给民众带来的血泪苦难,中晚年又目睹了唐王朝衰落的开始。诗人将饱经忧患的一生和历史大转折时期社会治乱盛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休戚与共,这既是社会生活缩影,也是历史真实地写照。而且诗人贴近现实的有血有泪的动地歌吟,显露出君子忧道不忧贫的人格高贵与美,一种真正大慈大悲的仁者襟怀。当国家危亡之际,人民危难之时,诗人与生俱来的忧国忧民不忧己的忧患意识便不自觉地在作品中流露出来。

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主要是从羁留长安(公元746—755)开始的。这是安史之乱爆发前的酝酿时期,尽管诗人饥寒交迫,仕途无望,常过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生活,甚至陷入“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④的困窘境地。但他没有回避艰苦,还是坚持积极人世的道路。在此期间诗人写了诸多作品,从多

・42・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第4期

方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唐代社会的各种矛盾。如当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对外发动掠夺性战争,接连遭到失败,人民负担着过度赋税和徭役时,杜甫写了《兵车行》,倾诉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天宝十一载,杨国忠任右丞相,杨氏一门权倾一时,杜甫就写了《丽人行》,对杨氏兄妹骄奢淫逸的放荡生活作了入木三分的真实刻画,深刻地揭露了朝政的腐败与黑暗。潼关失守、陈陶的战败、相州的溃退、两京的收复,吐蕃的入侵长安,关中的大旱、蜀中徐知道之乱、官军收河南河北,湖南兵马使臧阶之乱等,都一一被杜甫用诗记录下来。而作为755年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方面是对诗人十年长安生活的总结,也更是展示了唐代盛世结束、危机四伏的社会图景,表达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拳拳深情,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对比鲜明、形象的画面对当时尖锐的贫富对立的阶级社会矛盾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在这个时期众多的杜甫诗作中《兵车行》算得上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也是其忧患意识的具体表现。“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诗人用铺叙渲染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生离死别的图画,为全诗创设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在这些平实的叙事语言中字字句句蕴含着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谴责,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接着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好大喜功的唐玄宗。“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诗中继续写到战争导致国内生产力的衰减:“君家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最后借想象为那些无辜的死者发出悲愤地哭喊:“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在唐诗中,如此严肃地证实现实,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的作品,以前还没有过。

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在此期间,作者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吏治的腐败,同情人民;另一方面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还是勉励人民参战,与民同行。由于诗人与人民群众一起流亡奔走,深入最底层人的生活实际。对现实生活和民众苦难有了一种刻骨铭心般灵与肉的震撼,这使得诗人写出了《彭衙行>、《日夜》、《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羌村>、<北征>、<洗兵马》,“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炽热的忧国忧民感情的诗篇。在此期间《春望>的忧乱伤时可以说是其诗歌忧民忧国意识方面的代表作。本诗即景伤春,以沉痛的笔调抒发胸中无限悲愤之情,将国仇与家恨融为一体来进行表现,写得字字血,声声泪,读之令人低徊欲望绝。诗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是如此紧密地与祖国的命运时局的变化和人民的痛苦息息相连。

他绝不低低切切地为了一己的愁苦而作草间虫鸣似的叹息,而是合着时代悲愤的主旋律,在短短四十字<春望》篇章中奏出了沉郁悲壮的哀时之歌。前人称杜诗为“诗史”,是因为他“善陈时事”,颇多“敷陈时事如史”的叙事之作。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三月杜甫陷入长安城贼营之时。它的中心,可用颔联的“感时”与“恨别”二语来概括。诗本以含蓄蕴藉为贵,可是此时杜甫投奔肃宗以赴国难之愿未偿,反而身陷贼中,内心悲愤至极,满腔心事透过春日意象喷薄而出。不过,由于感情内涵很丰富而句子又高度凝炼,加上并非一腔依傍地歌哭而是融眼前之景人情,因而纵然开头就说“国破”,后文又出现直指时事的字眼,但通篇仍具意余言外、耐人回味的诗意美。全诗的抒写层次,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四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首联二句,看似直陈,实则含有山河依旧而国事已非、草木茂密而人烟稀少的强烈暗示。颔联二句是古今传唱的伤时警句。这两句均省去一个动词,“花溅泪”与“鸟惊心”,意当为“看花溅泪”与“闻鸟惊心”方为完整。春日花开鸟鸣,如在承平安之乐时,是该使人愉快的,但眼下由于国破而家散,春花徒然增人伤感,春鸟更牵动离人之怀。这里高度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胸中忧国忧民与思想两股感情的回荡与交织。“感时”承上“国破”,“恨别”启下“家书”,更有章法意脉上的照应贯串之妙。诗的后四句,写春望之情,重点在遭乱思家和因伤时而焦急难耐两点上。颈联二句,虽重在思家,然绝不忘时事,再次把国事与家事紧紧联在一起来咏叹。“烽火”应上“国破”与“感时”,伤乱忧国之心一以贯之。“连三月”,是说战火延续,平乱无日.眼看整个春天就在忧伤中过去了。“家书抵万金”一句,尤为家喻户晓的名句,它以夸张的比譬,控诉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家庭离散,亲人音讯隔绝的悲剧。由于准确生动地传达出战乱环境里的人之常情,所以获得千载读者的共鸣。杜诗之所以为史诗,就在于他处在国运危急之秋而表露出哲人的忧患意识。

安史之乱后诗人过着四处飘零的生活,然而无论生活怎样苦,也是无论漂泊到什么地方,其总是深情地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时,更加抓紧时间多写诗,其曾说:“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铆,漂?自西南的十一年间,他竞写了一千多首诗。忧患一生的诗人直到临死也没有忘记他多灾多难的祖国和受苦难

浅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43・

的人民。后世贤哲范仲淹所求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已用生命作了笺注!“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衙斋卧听潇潇雨,疑是民间疾苦声”@,伟大的诗人早在千多年前已率先垂范。听雨疑民苦,闻声励志行,杜甫在忧患中为国为民歌唱了一辈子。

中华民族极其重视群体利益,国家利益,他们崇尚把群体利益看得比个人更高的一种精神境界,杜甫就是这种境界的杰出代表。他对国家民族充满了一种忧患感,忧患感产生的基础是责任感。他虽然身在民间,但他觉得自己对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杜甫是一个坚持儒家道德观念的人物。古代儒士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杜甫则穷达均不忘济世,他的高洁品格令后人高山仰止。杜甫儒家文化立场,以及自己的种种失败受挫的经历。使他看清了盛世背后的黑暗衰败与危机。故其作品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忧患意识。所忧甚广,如由边塞士兵到山东妇老,由河患难民到困顿儒生,由边战想到人力耗散、物质匮乏,由盛世想到危机。所忧至烈,情动于衷,不能自抑,而且处处都能触发他的这种忧思,显示了一个写实诗人情感的厚度。’

杜甫和忧患意识与其经历密切相关,与其历世之深成正比。《望岳》和《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就表现了这一变化。早年登泰山何等壮怀激烈,而十多年后。在京城登上慈恩寺塔,心境就显出沉郁忧患。从“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小山”的英雄主义气概与乐观主义精神,到“自非旷土怀,登兹翻百忧“的临眺惆怅忧患感慨,其间的变化发人深省。从二诗的写作背景看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变化的必然。前者写于青年时期,后者写于中年之际。前者世阅世尚浅,流连忘返于自然。后者历世已深,多年奔波于都市。望岳时,正逢开元盛世;登楼时,已是天宝末期。杜甫思想情怀的变化与自身经历的及时代关系不言而喻。从“长安十年”起,杜甫的忧患意识就愈来愈明显、愈深层,至直终老。

杜甫诗歌有厚重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还有良知的情怀及困惑,在飘零的人生旅途中,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人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风雨声中识民苦,坎坷路上忧黎民。诗人以一种“兼济”未成,“独善”亦未成的生命悲剧作了动荡时代苦难人生的代言人。形成了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的创作倾向和由此带来的语言表现形式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不仅标志了唐代内容与风格的重大转折,也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宋代,天下一统,渐趋太平以后为了防微杜渐,赵匡胤开始抑制军阀的力量,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于是,儒学被摆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文人士大夫扬眉吐气。这时,历代文士、特别是唐代文士留下的文化遗产普遍受到重视,杜诗的意义也被文人士大夫们发现。人们读杜诗除了得以徜徉在诗人所创造的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诗中所传达的深厚诚挚、充满了仁爱精神的情感。用王得臣在《增注杜工部集序:》中所说“逮至子美之诗,周情孔思,千汇万状,茹古含今,无忧端涯”。“周情孔思”四字最重要,它表达了宋人对杜诗内容的理解,“周~孔”是指周公、孔子。宋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文人士大夫无不受到杜甫的影响。宋代儒学主要表现是理学,而理学家中许多人受到杜甫影响。关西学派的创始人张载在《西铭》倡导的“民胞物与”至少是杜甫主张是暗合的。政治家中的主持“熙宁变法”的王安石、宋金交替时期的民族英雄李纲、宋元交替时期为国献身的文天祥都是杜甫的崇拜者、杜诗的热爱者。李纲说杜诗“平时读之,未见其工;迨亲更兵火、丧乱之后,诵其诗如出乎其时,犁然有当于人心,然后知其语之妙也”(《重校杜子美集序》)。这大约是近百年来人们之所以热爱杜诗的一个总的说明。文天祥被俘后,羁押在燕京狱中,三年艰苦的牢狱生活,陪伴他的惟有杜诗。并用杜甫的五言诗句集成五言绝句二百首。他在序中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代为言之”回。我们可以想见杜诗所表达的伦理精神对他们的人生选择中所起的巨大的推动作用。杜诗不仅文人士大夫读,就是一些武官、市井小民在读,这在宋代笔记诗话中皆有记载。杜诗在宋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出现了专以杜诗为学习对象的江西诗派。

结语

忧患意识是一个国家、民族危机感和使命感产生的动力源。人类历史表明,一个没有危机感和使命感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一个没有危机感和使命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其最终结果,势必会走上国破家亡的衰败之路。而忧患意识首先是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周易>里说“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福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

・44・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第4期

因此,忧患意识对唤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的作用是永远不可小视的。杜甫也正是以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呐喊、而呼号!

通过杜甫的诗歌创作,我们领悟到他诗歌中那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汲取了儒家精神和丰富阅历的忧国忧民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伟大精神。

注释:

①‘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

⑦<杜甫研究文集>

③<过津口>

④<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⑤‘归)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大中丞括>⑦<重校杜子美集序>⑧‘老子.五十回章>

参考文献

[1]陈贻掀.杜甫评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邓魁英.杜甫的穷儒意识与诗歌创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21一"

[3]冯至.杜甫[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

[4]韩成武.论杜甫的众生平等意识.杜甫研究学刊,2000(2):40—45

[5]胡可先.杜甫与安史之乱.杜甫研究学刊,2003(2):1一ll

[6]胡守仁.试论杜甫的忠君爱民问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22(2):22—26

[7]刘开杨、萧涤非.杜甫及其作品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8]莫砺锋.杜甫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吴明贤.试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杜甫研究学刊,2001(1):11一17

[10]张建东.执著的用世之情一从杜甫生平和创作看其执著的从政信念.学术交流,199r7(1):106—107

[11]张忠纲.侧隐之心为仁一挫甫儒家思想一瞥.孔子研究.2006(1):57—63

[12]张忠纲,赵睿才.20世纪杜甫研究述评.文史哲,2001(2):13—2l

iIlthepersonpopularsentiment.DuFu’8poetryisrecognizedas“thepoetryofhistoricalsignifi-

esllse”,itspoetryonlyinvolvestheimportantmatterofcountry,butalsotouchesthepeopledailylife

ateachaspect.Overall,Dufu’spoetrydisplaysthehighlybenevolentfeelingandthehighlysenseofre・

sponsibilitywithhisrelatedthings,inotherwords,reflectedthesenseofhardshipinhispoetry

keyword:DuFu;Poetry;senseofhardship;AnlushanRebellion责任编辑俞菲

杜甫写有关动物的诗歌篇七
《与“动物”有关的诗句》

与“动物”有关的诗句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6.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几《三衢道中》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李清照《如梦令》 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1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使至塞上》 1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20.山下兰溪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宋·苏轼《黄鹤楼》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苏轼《浣溪沙》 2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23.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东汉·曹操《龟虽寿》 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东汉·曹操《龟虽寿》 25.山气曰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 2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2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9.鸡栖于埘,曰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君子于役》 30.鸡栖于桀,曰之夕矣,羊牛下括。《诗经·君子于役》 3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 3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宋·陆游《游山西村》 3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 李商隐《无题》 3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 李商隐《无题》 3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8.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东汉·曹操《苦寒行》 3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4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4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42.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静中生。五代·韦庄《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43.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4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4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47.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乐府诗集·木兰诗》 48.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49.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乐府诗集·木兰诗》 5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乐府诗集·木兰诗》 5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2.散入竹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4.长风万里送秋燕,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5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5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唐·崔颢《黄鹤楼》 5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禅院》 5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9.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汉乐府·陌上桑》 60.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躇。《汉乐府·陌上桑》 61.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汉乐府·陌上桑》 62.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陌上桑》 63.结庐在人镜,而无车马喧。晋·陶渊明《饮酒》 64.山气曰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 6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66.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67.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6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淡淡风。宋·赵师秀《约客》

杜甫写有关动物的诗歌篇八
《杜甫名言关于诗歌的解释》

第二题题目:有第一等襟抱,有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此句的大意是:“拥有广阔的胸襟抱负和优秀的学问知识,加以整合,就能出优秀的诗句。”从意思上来看,这句话一语中的,简明扼要的阐述了诗词写作的真谛;它强调诗歌的创作需要两个前提条件,第一;诗歌创作者要有涵盖外事万物的胸怀,第二:诗歌创作者要有丰富的学识,而从两者的强调程度上看,学识在后,胸怀抱负在前,这绝不是反客为主,而是具有深意的,诗歌的创作虽说离不开知识的运用,但这充其量只能展现诗歌的结构,而诗歌的价值不是在于结构的好坏而是在于诗歌本身溢出额灵魂风格,而撑起诗歌灵魂风格的正是诗歌创作者的胸怀抱负,把自己的思想的精神寓意于诗歌当中才是优秀诗歌产生的要领。

一般人认为, 一首好的诗歌往往取决于诗歌产生后读者的鉴赏的好坏,实际上这是一种浅谈,诗歌的好坏实质上取决于诗歌创作者对诗歌要领的正确把握和对所处时代和生活坏境中的人和事的有效结合。诗歌创作者只有在掌握作诗的要领前提下,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了解,加以反馈于自身的想法,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则是好诗歌产生的征兆,而作者自己再通过学识的运用将心中的诗以文学的样式展现出来,这样就完成了一手好诗歌的创作,而这样的诗歌实际上是不用鉴别就能使得人们感官上为之一新,而加以阅览,则必定得到认可,所以,诗歌的真正创作首先出发于“心诗”(襟怀),其次转化为“诗文”(学识),最后“心诗”以“诗文”为载体,“诗文”反应“心诗”,二者的相辅相成则必定成就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真诗”。

同样是诗歌,李白的诗潇洒豪迈,杜甫的诗沉重壮烈,他们同为诗者,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诗歌风格,这实际上就是取决于诗歌先决条件,李白心性旷达,视名利如草芥,随行所致,自然造就了洒脱乐观的诗歌风格,造就“诗仙”美名,杜甫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自然有着对现实的揭露和感伤,自然也就造就了其诗歌沉重庄严的风格,诗歌堪作“史镜”,流传其“诗圣”圣名。两位诗歌大家的功成名就恰恰验证了“心诗”、“诗文”、“真诗”的光辉历程。

杜甫写有关动物的诗歌篇九
《描写动物的诗句》

描写动物的诗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绿遍山原白满州,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 《乡村四月》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杜甫写有关动物的诗歌相关热词搜索:杜甫写的诗歌 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杜甫写有关动物的诗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杜甫写有关动物的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4774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