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表达心烦意乱诗词

表达心烦意乱诗词

2016-01-19 09:59: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表达心烦意乱诗词篇一《古诗词鉴赏》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表达心烦意乱诗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表达心烦意乱诗词篇一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万能模式(上)

湖北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曹振国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答题时一般遵循先观点后分析的套路,结构上采取总分式、并列式(分点作答)。下面就常见的六类题型的答题模式做详细解说。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

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

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

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真题印证】

例1(20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

姜夔[宋]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江南水乡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这道题属形象画面分析类题型。第一问,形象画面定位为“江南水乡画面”,特征是“清幽恬静”,简单整合即可得到答案。第二问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例2 (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宋]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问题: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解析:这道题要求直接就“月”这一意象进行赏析,属意象意境解说类。答案对涉及“月”这一意象的三个诗句,先描摹解说,后说明作用效果。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设问方式】

情感——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要求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要求解析情感主旨。

【背景知识】

对古典诗歌常见的5种情感类型应该熟知: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

【真题印证】

例1 (20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问题: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鉴赏点为“情感”,答题思路为总分式,分述抓住诗句内容和情感特征。 例2(2008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宋]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问题: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鉴赏点为“主旨”,答题思路先总后分,分述时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围绕观点解说。

三、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类题型特别要注意审题。首先揣摩命题意图,区分鉴赏要求。表达技巧有四个层面: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思路结构。题干要求从什么角度鉴赏,这一点首先必须了然于心。一般说来,修辞手法着眼于诗歌小处(某个词句)设题,表现手法着眼诗歌大处(上下联甚至全诗)设题,思路结构着眼于整体设题。答题时术语必须准确,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解说内容,分析情感或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

手法类: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直接就某一诗句提出具体的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要求作分析。变体——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背景知识】

要准确答题,必须掌握以下常见术语: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表达方式指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等,主要指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其中描写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答题模式】

准确术语+诗句内容+情感效果

【真题印证】

例1(2009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表达心烦意乱诗词篇二
《形容心情不好的词语句子诗句》

形容心情不好的词语句子诗句 文章类型:教育     文章来源:天诺时空   一、形容心情不好的词语  提心吊胆  触目伤怀  额蹙心痛  疾首痛心  泪如泉滴  透骨酸心  五内俱崩  心烦意乱  闷闷不乐  目断魂销  唉声叹气  暗自神伤  抱璞泣血  悲痛欲绝  若丧考妣  失魂落魄   忧心如焚  郁郁不乐  怨气冲天  战战兢兢  惴惴不安  自惭形秽  自愧不如  忧心如捣   二、形容心情不好的诗句愁诗 李廷璧 到来难遣去难留,著骨黏心万事休。 潘岳愁丝生鬓里,婕妤悲色上眉头。 长途诗尽空骑马,远雁声初独倚楼。 更有相思不相见,酒醒灯背月如钩。 对雨愁闷,寄钱大郎中 刘湾 积雨细纷纷,饥寒命不分。 揽衣愁见肘,窥镜觅从文。 九陌成泥海,千山尽湿云。 龙钟驱款段,到处倍思君。 春愁 孟郊 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 故花辞新枝,新泪落故衣。 日暮两寂寞,飘然亦同归。 独愁 孟郊 前日远别离,昨日生白发。 欲知万里情,晓卧半床月。 常恐百虫鸣,使我芳草歇。 夜愁曲 施肩吾 歌者歌未绝,愁人愁转增。 空把琅玕枝,强挑无心灯。 愁 韦庄 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难忘。 夜坐心中火,朝为鬓上霜。 不经公子梦,偏入旅人肠。 借问高轩客,何乡是醉乡? 春愁 韦庄 寓思本多伤,逢春恨更长。 露沾湘竹泪,花堕越梅妆。 睡怯交加梦,闲倾潋滟觞。 后庭人不到,斜月上松篁。 长沙紫极宫雨夜愁坐 李群玉 独坐高斋寒拥衾,洞宫台殿窅沉沉。 春灯含思静相伴,夜雨滴愁更向深。 穷达未知他日事,是非皆到此时心。 羁栖摧剪平生志,抱膝时为梁甫吟。 独愁 李崇嗣 闻道成都酒,无钱亦可求。 不知将几斗,销得此来愁。 客愁二首 李群玉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深。 荡漾春风起,谁知历乱心。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长。 凭送湘流水,绵绵入帝乡。 春愁 韦庄 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 黄州暮愁 项斯 凌澌冲泪眼,重叠自西来。 即夜寒应合,非春暖不开。 岂无登陆计,宜弃济川材。 愿寄浮天外,高风万里回。愁 徐夤 夜长偏觉漏声迟,往往随歌惨翠眉。 黄叶落催砧杵日,子规啼破梦魂时。 明妃去泣千行泪,蔡琰归梳两鬓丝。 四皓入山招不得,无家归客最堪欺。 遣愁 雍陶 抛掷泥中一听沈,不能三叹引愁深。 莫言客子无愁易,须识愁多

暗损心。 愁思 鱼玄机 落叶纷纷暮雨和,朱丝独抚自清歌。 放情休恨无心友,养性空抛苦海波。 长者车音门外有,道家书卷枕前多。 布衣终作云霄客,绿水青山时一过。 江陵愁望寄子安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长乐坡送人赋得愁字 白居易 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 其一愁 曹邺 远梦如水急,白发如草新。 归期待春至,春至还送人。 其二愁 曹邺 涧草短短青,山月朗朗明。 此夜目不掩,屋头乌啼声。 其三愁 曹邺 别家鬓未生,到城鬓似发。 朝朝临川望,灞水不入越。 江上愁思二首 陈羽 江上翁开门,开门向衰草。 只知愁子孙,不觉生涯老。 江上草茎枯,茎枯叶复焦。 那堪芳意尽,夜夜没寒潮。 边愁 崔湜 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 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 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 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经罢病虎纵横。 愁坐 杜甫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 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 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愁 杜牧 聚散竟无形,回肠自结成。 古今留不得,离别又潜生。 降虏将军思,穷秋远客情。 何人更憔悴,落第泣秦京? 遣愁 杜甫 养拙蓬为户,茫茫何所开。 江通神女馆,地隔望乡台。 渐惜容颜老,无由弟妹来。 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 春愁 韩琮 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 秦娥十六语如弦,未解贪花惜杨柳。 吴鱼岭雁无消息,水誓兰情别来久。 劝君年少莫游春,暖风迟日浓于酒。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清渠。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

。   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常圆,春色易为老。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远梦如水急,白发如草新。 归期待春至,春至还送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别家鬓未生,到城鬓似发。 朝朝临川望,灞水不入越。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涧草短短青,山月朗朗明。 此夜目不掩,屋头乌啼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表达心烦意乱诗词篇三
《如何迅速准确把握古诗词蕴含的情感》

如何迅速准确把握古诗词蕴含的情感

诗词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作者的情感或直接抒发,或间接抒发。考生在鉴赏古诗词时,一定要迅速准确的把握诗词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诗词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高考命题专家非常重视考查考生正确把握诗词蕴含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历年屡见不鲜。那么考生如何迅速准确的把握诗词蕴含的情感呢?

一、情感语言分析法 ....

1.有些情感语言直接表露感情。

如下面的文字就直接表露感情,“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王维《山居即事》2008年高..

考天津卷﹞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08年高考.

湖南卷﹚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谢枋得《小孤山》2008年高考安徽卷﹚ .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范成大《窗....

前木芙蓉》2008年高考广东卷﹚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008年高考江苏卷﹚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秦观《画堂春》2008年高考山东卷﹚

2.有些情感语言间接表露感情。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王安石《壬辰寒食》2008年高考上海卷﹚

“雪”与“朱”间接表达感情。“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感叹之情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之情更为深沉。

二、意象分析法 ..

有些意象本身具有特定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意象,我们要把这些特殊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进而把握其蕴含的感情。

如古诗词中松、竹、梅、兰、菊、柳、古道、鸿雁、红豆等等都是诗人用以抒情的特定意象。“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谢枋得《武夷山中》2007年高考福建卷第9题)

它的第2小题是: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那么此题的答案应是:表达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有些意象不具有特定意义,但通过分析也可发现它蕴含的作者之情,因为诗词中的意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总是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包孕着作者的感情的,是为表达作者特定的情感服务的。只要真正理解了熔铸作者感情的意象,就能深入领会诗词的感情。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王安石《葛溪驿》2007年高考四川卷12题﹚它的第2小题是: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要做好这道题,关键应抓住诗中熔铸作者感情的主要意象,即残月、滴漏、昏灯及疏桐鸣蝉。 那么正确答案应是: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疾、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得以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的手法,借疏桐鸣蝉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三、细节分析法 ..

细节描写往往出现在诗词的关键处,一个好的细节,可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以营造一种意境。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秦观《画堂春》下阙2008年高考山东卷14题﹚

第2小题是:“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根据细节分析法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此题答案应是:这两句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表现了词中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四、典故分析法 ..

古人作诗词,往往用典较多,用典可使诗词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往往借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秦观《画堂春》上阙2008年高考山东卷14题﹚它的第1小题是: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上阙用了“杜鹃”的典故:杜鹃鸟俗称布谷鸟,也叫子规、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叫,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其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

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由上可知,哀啼之杜鹃可表伤春或惜春之情。那么第1小题的答案应是:《画堂春》词的上阙,秦观通过描写哀啼之杜鹃、憔悴之杏园、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等残春景象,表现词人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五、背景分析法 ..

言为心声,任何一首诗或词,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所处的环境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鉴赏时,如果忽视作者作此诗词时的背景,就不能准确理解其中蕴含的真实情感。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李弥逊《春日即事》2008年高考全国卷‖﹚它的第2小题是: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要做好这道题,必须注意题目的【注】1,这是一个重要的背景材料,其内容是:李弥逊„„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罢免。

这一背景材料,表明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及由此而感到的世态炎凉。

此题的答案应该是: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了诗人们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以上五种是最主要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诸如诗眼分析法、意境分析法、所叙之事分析法等等。要真正能迅速准确的把握一首诗或词所蕴含的情感,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几种分析法。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1.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2.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

【注释】

[1]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

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4]巾:头巾;雪:白发。

[5]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

[6]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

[7]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壬辰,1052年,时王安石31岁,时介甫任舒州通判(约五品或六品)。冶城,在今南京西。 寒食在清明前两天,是仲春、季春交替时节。这是祭扫亡父时的作品。

王安石主张改革,但当时保守势力强大,他的政治主张不能实施,因而有思隐退的情绪。按说,31岁当到副市长级的地方官,应当是仕途很顺利了。但是王安石志向在做事而非做官,志向不得施展,必然会产生郁闷的情绪。

这首诗的手法多用夸张,有些像李白的风格。

首联比喻起兴。“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眼见春风杨柳,丝丝碧绿,本当愉悦,而诗人却用杨柳来比自己的思绪,千条万条,理不清,夸张。思什么?留下了悬念。

颔联写悼念先人,介甫父葬于江陵,这是在祭扫归来的情绪。“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扫墓时流的眼泪,要把长江的水涨高了!夸张之极。悼念先人,思绪之一端也。然非此一端而已。

颈联写衰老。“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又是夸张。32岁的人,能衰老到哪里去?有白发,也不很多,面容憔悴,也不会憔悴到哪里去。然而,作者心里却是衰老了。为什么?读者去体会。

尾联总括。“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轩冕,当官的所用的车和礼帽,借代仕途。虽然31岁就是地方高干了,可是诗人一点都不觉得高兴,反而想归隐了!反常。联系诗人的抱负不得施展的境遇,这种心情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吗?后来王安石变法,虽经遇到重重阻力,最终失败,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在变法前就没有想到过吗?当然会想到。为了政治理想而不惜自己最终失败,忘家、忘亲、忘身,义无反顾地去奋斗,不正是一种英雄的品格吗?失败的英雄,比那些明哲保身的政客,不知高尚多少倍。所以说,不以成败论英雄。

1.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2.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

1.解析:A项,此写春风杨柳的目的不是描绘春天美景,而是表现诗人的愁绪。C项,“只能辞官归隐”的理解不对,所谓“但欲老渔樵”只是诗人对归隐生活的一种向往。D项,诗中表达的感情比较复杂,不光有客思之愁,还有对青春逝去、老之将至的哀叹,又有对为官不乐,有意归隐的追求。

答案:B

2.答案:“雪”隐喻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评价古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较低。阅读鉴赏古代诗歌要知人论世,命题者在这首诗后面附上了有关作者生平的简要注解,这是考生应敏锐把握的一个重要信息。

结合这两个注解阅读本诗,可知该诗抒发了作为绝世孤臣的诗人的国破家亡之痛(从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可见出诗人内心的幻灭感,从第三句“天地寂寥山雨歇”可玩味出其隐喻意义:东南各地抗元武装斗争相继告败,复国理想已告破灭)。前两句主要写出了自己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捕而独自隐居深山的孤独,后两句主要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诗人善于借景托物以抒怀言志,从“独立青峰野水涯”与“几生修得到梅花”等句可见出诗人以.........

“青峰”“梅花”自喻,显露了自己卓拔不群、坚贞高洁的人格。

答:表达了破国家亡的痛苦之情,并借青峰、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表达心烦意乱诗词篇四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①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表达心烦意乱诗词篇五
《诗歌鉴赏语言》

表达心烦意乱诗词篇六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万能模式》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万能模式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答题时一般遵循先观点后分析的套路,结构上采取总分式、并列式(分点作答)。下面就常见的六类题型的答题模式做详细解说。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

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

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

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真题印证】

例1(20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

姜夔[宋]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江南水乡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这道题属形象画面分析类题型。第一问,形象画面定位为“江南水乡画面”,特征是“清幽恬静”,简单整合即可得到答案。第二问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例2 (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宋]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问题: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解析:这道题要求直接就“月”这一意象进行赏析,属意象意境解说类。答案对涉及“月”这一意象的三个诗句,先描摹解说,后说明作用效果。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设问方式】

情感——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要求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要求解析情感主旨。

【背景知识】

对古典诗歌常见的5种情感类型应该熟知: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

【真题印证】

例1 (20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问题: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鉴赏点为“情感”,答题思路为总分式,分述抓住诗句内容和情感特征。

例2(2008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宋]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问题: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鉴赏点为“主旨”,答题思路先总后分,分述时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围绕观点解说。

三、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类题型特别要注意审题。首先揣摩命题意图,区分鉴赏要求。表达技巧有四个层面: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思路结构。题干要求从什么角度鉴赏,这一点首先必须了然于心。一般说来,修辞手法着眼于诗歌小处(某个词句)设题,表现手法着眼诗歌大处(上下联甚至全诗)设题,思路结构着眼于整体设题。答题时术语必须准确,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解说内容,分析情感或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

手法类: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直接就某一诗句提出具体的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要求作分析。变体——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背景知识】

要准确答题,必须掌握以下常见术语: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表达方式指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等,主要指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其中描写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答题模式】

准确术语+诗句内容+情感效果

【真题印证】

例1(2009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宋]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问题: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解析:文中问怎样写景,应该从写景(描写)的角度和结构思路方面回答,联系描写的相关术语(动静、声色)回答即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解说。

例2(2007年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宋]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表达心烦意乱诗词篇七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

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

三)。

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答题示例3: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

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答题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

二)。

答题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

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表达心烦意乱诗词篇八
《高考古诗词鉴赏解题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 第一种模式 :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

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①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答题示例3: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

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答题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答题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表达心烦意乱诗词篇九
《表达情绪的词有哪些》

表达情绪的词有哪些?

一、激动

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二、感激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感同身受

三、懊丧

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 大失所望

四、悲痛、哀悼

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 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

五、愤怒

怒不可遏 怒形于色 怒火中烧 忍无可忍

六、欢喜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喜从天降 大喜过望

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乐不可支

心花怒放 手舞足蹈 拍手称快 皆大欢喜

七、忧愁

愁眉不展 愁眉苦脸 愁眉紧缩 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 心急如火 郁郁寡欢

八、烦乱

坐立不安 局促不安 忐忑不安 方寸大乱

心烦意乱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神魂颠倒 心神不定 心乱如麻 若有所失

惘然若失 长吁短叹 度日如年

如坐针毡 火烧火燎 抓耳挠腮

描写心情的四字词语

: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兴高采烈,乐不思蜀,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 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感同身受 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 大失所望 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 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

描写表情的四字词语: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 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

表达心烦意乱诗词篇十
《诗词鉴赏表现手法---273》

273班---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常识检测

一、表现手法分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抒情手法有________和_______两种。

二、主要描写手法的妙处是:

1. 情景交融 ____________________2. 对比烘托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想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4. 用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使用叠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托物言志_____________________8. 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白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修辞手法妙处是:

1. 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借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夸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偶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反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设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双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要特别注意以下高考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1.衬托,分___衬和___衬.反衬又有______衬, ______衬 以_____衬______ 2.动静结合,可以_____写_____,也可以____写____

 3.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______,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_________,从而突出的中心)

4.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________的情感,也可以反衬______之情

5.观察角度的变化:______,仰视;______,近看;或由_____而_____

五、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用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________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________

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

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___________________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_________

5、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__________ 6、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

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

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________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________

 10、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_________

附答案:

一、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二、描写手法主要有:

1. 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 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 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 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

8. 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9.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三、修辞手法主要有:

1.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 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 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反问 加强语气

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四、要特别注意以下高考常见的五种描写手法

1.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 声寂衬 以乐景衬哀情) 2.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3.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4.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之情)

5.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五1、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2、“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3、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4、“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

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5、用“奇服”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和崇高的理想。6、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7、画面描写注意到近与远、高与低、声与色、动与静的搭配,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8、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9、写思亲,从侧面设想对方对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现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10、把对金陵城的昔胜今衰的感慨寄托在“曾经照古人”的“旧时月”之上,用月来见证古今的变迁,人世的沧桑。

高考诗词鉴赏中容易混淆的几种表现手法辨析

一、渲染与烘托。

渲染和烘托原本都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应用在文学作品中,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渲染是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等进行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则是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两种表现手法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例如高考湖南卷: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提问: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赏析:颔联“草草杯盘”极写酒菜之简单,可见欢聚之短暂,一切都来不及准备。再加上“昏昏灯火”就更渲染出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而颈联中的“三年”言分别的时间之长,“万里”谓相隔的距离之远。因此,中间两联无论是“草草”、“昏昏”叠词的秒用,还是以数字入诗,都是为了渲染一种悲情的氛围,从而从侧面烘托出诗中人物将要离别的伤痛。

二反衬和对比。

反衬是利用事物间相反的条件来衬托。反衬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对比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摆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的技法。对比的落脚点不在相互对照的任何一方。例如高考山东卷: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提问:“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赏析:该句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三、衬托与烘托。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似或相反的条件,以某些事物做陪衬,来突出要描述或要表达的思想的一种写作技法。利用事物间相似条件来衬托某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间相反条件来衬托某一事物称反衬。

烘托是指不正面刻画所表现的对象,而用有关的人、事、物、景从侧面进行刻画,以达到突出特定对象的目的。即《艺概》中所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例如高考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提问: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赏析:本诗以“乱”为诗眼,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火,从侧面来烘托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又以天地凄凉的色彩从侧面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使用的则是衬托的手法,“乱”这一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已经点出,但作者尚嫌突出的不够,又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情绪刻画到极致。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表达心烦意乱诗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表达爱意的诗词 表达爱情的古诗词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
  • 1、表达幸福的诗词(2016-01-17)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表达心烦意乱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表达心烦意乱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5188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