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花花草草的诗歌

花花草草的诗歌

2016-01-19 10:39:5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花花草草的诗歌篇一《花卉与文学》 花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花花草草的诗歌》,供大家学习参考。

花花草草的诗歌篇一
《花卉与文学》

花卉与文学

姓名:徐梓宇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20103479 编号:

摘要:千万年来,花深深地渗透进了中国文化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花文化。美丽的花儿代表了人类许多的情感,如爱情、亲情、友情、敬仰之情;鲜花还象征了人类的许多精神,如坚忍、自由、高贵、雅洁等等;鲜花更是人类美好愿望的寄托,如长寿、幸福、吉祥、财富„„

关键词:鲜花 中国文学 表现 诗境

翻开中国文学史,从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乃至林逋梅妻鹤子„„, 中国竟有无数风流文人为花卉草木所倾倒,创造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

这些精彩的花卉文学作品,使自然的花花草草呈现出特有的情趣和艺术魅力,温暖、润泽着中国每一个文化人的心,甚至成为民俗化的理念。可以说,花卉与文学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的显著特征,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具体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文学以花卉为描写对象 世界上没有文学不能描写的对象,比之其他艺术门类,文学的题材内容是最广泛的。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不仅是指人物及人物生活的环境,同时也包括与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日月星辰、风云雷电、河海山林、鸟兽虫鱼、花草瓜果等自然物。

我国历代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简直多得不可胜数。在现代的诗歌、散文中,花花草草更是文人笔下的宠物,许多文人雅士亦因此而与花卉草木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代的著名文学家和园艺家周瘦鹃,就写过许多有关花卉盆景的散文短篇,出版的《花木丛中》一书便是很好的见证。我国现代的许多著名作家,都写下了有关《花》的篇章。

在中国的花卉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要数咏花诗词了。在我国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诗经》中,三百零五篇里,提到的花花草草,就多达

132种。稍后的《楚辞》,诗人屈原也运用大量的花木香草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使其成为一朵灿烂的文学之花。

有人将这些咏花诗词依所表现的诗境的不同层次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例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写杜鹃花的红艳。而韦庄的《白牡丹》则说:“昨夜月明浑如水,入门唯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唯闻其香的特别感受,让人联想到白牡丹那皎洁芳美的幽雅神貌。这类咏花诗词,侧重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

第二类咏花诗词的艺术境界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如陆龟蒙《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就体现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莫凄清的心境。再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入瑶席。”又说:“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得意忘形”之趣。

第三类是通过移情作用,将自身内心情感托之于花卉形象表达出来,构成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情境”。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与、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花,以“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寄寓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这类咏花诗词,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第四类咏花诗词主要表现“悟境”。如贺铸《踏莎行》咏莲所云“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所云:“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李东阳《月桂》所云:“未须夸雨露,慎与藏冰雪”等等,此类诗词中,花卉只是具有象征意味的原型意象,所表现的是诗人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后进而领悟到的人生哲理。

二、花卉因文学的描写而出名或生辉 自然的花卉,通过文学家的生花妙笔,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姿和细微末节的神态。花卉本身美的特点被文学家所挖掘、加工、表现,美化成为文学美的形象。“东风若使先春放,羞杀群花不敢开”(宋·戴昺·咏牡丹)。

“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宋·苏轼·咏月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咏梅花)等等。这些吟花的千古名句,

亦是对花性的生动写照。总览现在为人们所公认的“十大”或“十二大”传统名花,它们的出名无不与文学的描写息息相关。

琼花的例子也是相当典型的。尽管唐时即有琼花栽培,但由于其花色并不鲜艳,香气也不惊人,因此,宋朝以前一直是无声无息的。宋朝初年,继著名官吏兼文人王禹俘题咏琼花后,骚人墨客趋炎附势,横加题咏,文豪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又在琼花株旁建了“无双亭”。

至此,琼花在文人们的赞颂下得以名噪天下。特别是小说《隋唐演义》将琼花与隋炀帝相联系,融进故事情节中后,使得扬州琼花在我国花卉史上成为“四海无同类”、“天下无双”的奇葩,“中国独特的仙花”。

文学作品对花卉的题咏甚至可以主宰花卉的沉浮。如现在被称为“花王”的牡丹花与“花相”芍药,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诗经·郑风》中即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一有关芍药的记载。

而“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药。”(《广群芳谱》卷32)牡丹之所以“初无名”,唐朝的李德裕在其所作《牡丹赋》序言中叙述尤为明了:“余观前贤之赋草木者多矣。„„惟牡丹未有赋者。”可见没有文人的讴歌、赞美,即使是荣华富贵的牡丹,也只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三、花卉文学与花卉审美 有关花卉的文学作品加深了对花卉的审美层次,同时丰富了对花卉的欣赏内容。 文学是想象的艺术,它为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广阔天地。文学通过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运用比喻、象征、联想、寓意等表现手法,来形象地渲染、夸张和集中花卉的美熏陶感染人们的意识,使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趣味,随着这种影响和引导而变得日益丰富和多样化。

给花卉以艺术的比拟和象征,赋予它们以“观念形态的意义”,给它以意识即情感、想象上的“人化”,从而使花卉美从它的色彩、形态、香味、质地等自然特性构成客观自然属性的美凝聚升华到主客观相统一的自然意态之美,亦即通常所讲的“风韵美”。从而加深了对花卉的审美层次。

综上所述,可见花卉与文学历来既有血缘关系。形形色色的花卉草木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题材。而花卉在文人的笔下更具有风采。这种被融进诗意和故事情节的“人化”、“情化”、“心化”了的花卉,又给人们带来更为丰富更为崇高的美感。(参考文献:科学网)

花花草草的诗歌篇二
《古诗》

古诗 绝句 作者: 僧志安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按】《宋诗纪事》作僧志南诗

【短篷】有篷小舟 【藜】草名,茎至坚,可为杖

杏花盛开时节,细雨蒙蒙,衣衫渐沾渐湿,杂着杏花的芬芳;杨柳吐青,天气转暖,春风拂面,醉人宜人,伴着杨柳的清香。剪

剪轻风细细雨,悠然徜徉春色里,何等惬意。

雨,冠以杏花;风,冠以杨柳。雨,是杏花浸湿过的雨,似乎更纯净;风,是杨柳筛滤过的风,似乎更清爽。杏花雨,杨柳风,把风雨花木糅在了一起,使春意的色彩渲染得更加浓重。

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这样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开门迎客。怎么回事儿?主人真的不在吗?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表苔被人嗝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未免太小气了!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当儿,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诗人快意地想道:啊!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它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但是,后来读者并不以这点儿为满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阴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名诗 也便 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至于这种发挥是否符合诗人的愿意,那并不重要。因为诗歌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读者不妨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趣味,扩展诗的意境,丰富诗的含意,或者给诗句涂上比喻象征的色彩。对于这种现象,诗论家说是:“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读者的理解,有时是比作者还要高明的。

咏柳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

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江南春》 唐 杜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

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

迅速移动的电影镜

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

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 ,也无明显的

恶,仅仅是在单纯地写景、咏春。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

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映日红》,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简析]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 又字幼元、友生,自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吴县)人。与杨万里同榜进士。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晚年隐居石湖。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七绝·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桥名,在江苏吴县阊门西。

2.乌啼:乌鸦啼叫。乌,指乌鸦,亦指夜晚树上的栖鸟。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名。 5.寒山寺:在离枫桥西边一里的寺庙。据传唐初有名的寒山、拾得两个和尚住此,因而得名。 6.夜半钟声:唐代寺庙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赏析:

诗歌从很细小的景色入手,绘制了一幅朦胧静谧、清冷幽美的江南水乡秋夜图。诗歌一、二句,虽然写的是秋夜,但仍能使人感知江边各种秋物的色彩、形态,还有声音和情绪;而且前后词语之意因果相连,推论而出。三、四两句却是个大写笔,把一里以外寒山寺的钟声远距离传送了过来。这捎带着禅的超然的钟声,又会引发满怀愁绪的夜泊之人什么样的感受呢?

诗歌前后两联,所描写的内容一繁一简,体现出来的感觉一实一虚,对比非常清楚。而诗歌所创造的艺术意境,也寓于这繁简虚实对比的玄妙之

中。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jun四声)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

花花草草的诗歌篇三
《诗歌朗诵》

花花草草的诗歌篇四
《古诗八十首》

1.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2.晞(xī):晒干。3.阳春:暖和的春天。4.德泽:恩惠。5.秋节:秋季。6.焜(kūn)黄:枯黄色。7.华:同“花”。8.老大:年老。9.徒:徒然。

[今译] 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2.七步诗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首好诗。? 3.敕勒歌 2.煎:煎熬,隐喻迫害。 北朝乐府

[简析]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 [注释]

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古包。

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 4.苍苍:青色。 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 [简析]

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

1

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4.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

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 2.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 3.衰:疏落。

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 [简析]

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浙江萧山县)人。

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

趣。

终等传说。?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 5.回乡偶书

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贺知章

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 [注释]

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情。

逾八十。

2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

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

利是一致的。 6.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

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简析]

7.凉州词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王之涣

(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西绛县)。唐代诗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 [注释]

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凉州词》)配的唱词。

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州词》。

于七八尺。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

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

3

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

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8.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简析]

“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由于云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9.春晓 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孟浩然

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 [注释]

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 1.春晓:春天的早晨。 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 2.晓:天亮。

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 4.闻:听。

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 5.闻啼鸟:听见鸟叫。

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简析] 孟浩然(689-740)襄州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他写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

4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

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10.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简析]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野旷天低 [注释] 1.夜光杯:白玉做成的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酒杯。

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 2.卧:躺。 四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 [简析]

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这十分成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的淡淡哀愁。

色彩。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托景抒情。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寻味。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据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说有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他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即席赋诗,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白玉琢成的酒杯。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桐叶间)两句好诗。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继续赋诗了。

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11.凉州词 渲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王翰

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

5

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12.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花花草草的诗歌篇五
《古诗词鉴赏》

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2.晞(xī):晒干。3.阳春:暖和的春天。4.德泽:恩惠。5.秋节:秋季。6.焜(kūn)黄:枯黄 色。7.华:同“花”。8.老大:年老。9.徒:徒然。

[今译]

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 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 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 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 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 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七步诗

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 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 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 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 一首好诗。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 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 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 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 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 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 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 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 说。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3.衰:疏落。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简析]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 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 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 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 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花花草草的诗歌篇六
《春天来啦,那些春意盎然的美诗词》

春天来啦,那些春意盎然的美诗词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杯子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杯子君: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杯子君:春风可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春行寄兴》

【唐代】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杯子君: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淮中晚泊犊头》

【宋代】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杯子君: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

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绝句》

【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杯子君: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春兴》

【唐代】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杯子君: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

《春题湖上》

【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杯子君: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更漏子·柳丝长》

【宋代】晏几道

柳丝长,桃叶小。

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

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

寻思残梦时。

▶杯子君:全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抒写了春日闺思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纯美的词境。淡淡的红日照进院子里,浓绿的树丛笼罩着漠漠轻烟,传来了流莺三两声鸣啭。

《天净沙·春》

【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杯子君:这支曲子的人物应该是一位女子,她站在栏杆之旁,帘栊之下,窥探着春天的景致,她眼中的春天要更加细腻,更加秀美。依靠景物的巧妙排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动静结合的写法,增添了生气,也让静态的画面有了动感。

花花草草的诗歌篇七
《散文诗歌》

散文诗歌:脚下的土地

踩着一块块方格的稻田,扬花的水稻开始奔跑,这些奔跑的水稻,它们一弯腰,风就从那些稻叶上纷纷滑落,并借势将稻叶上诗意栖居的我摔进葱绿的诗行。 追求理想没有谁会一帆风顺,只要踮起脚尖,奔跑在属于自己的那方土地,勇敢前行不怕风雨,就会更靠近阳光。

坐在草地上,软软的,享受着那个属于自己的梦境。调皮的琴声跳跃着飞进人的耳畔,世间被梦想点缀的五彩斑斓。身旁的花花草草,摇曳的身姿仍在眼前闪现,引起人无限的遐想。试问,无土哪有草,无地哪有花。随着生命之花一点点的绽放,我们渐渐明白,原来除了知识的获取,我们还肩负着别的很大的责任。我们脚下的土地,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一方乐土。在这方乐土里,春天,我们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夏天,经过雨水的洗刷,变得更晶莹剔透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满地金黄色的果实;冬天,白皑皑的一大片,大雪把大地装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脚下的土地,我认为要当走则走,当停则停,因为它直接牵引着你我的人生,走是奋斗不止的过程,而停是一种历经大风大浪后的心境。走是停的前提,停是累后的慰藉。正确的走和停,会让你用理性的画笔为自己挥洒出浓重而精彩的一笔!

生命的缝隙,被阳光和雨水不停地灌满,那一抹又一抹藏在泥土中星星点点的微红,是阳光和雨水偷吻留下的唇印……

今生,我要努力去做一个好人;来世,我愿化作一块诗意的泥土。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

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九一八”十周年写

花花草草的诗歌篇八
《仓央嘉措诗歌完整》

仓央嘉措诗歌(马辉译)

不久 他便在一句诗中消失了 令世人心疼

A地空

好多年了 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 我放下过天地 却从未放下过你 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 任你一一告别 世间事 除了生死 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谁的隐私不被回光返照 殉葬的花朵开合有度 菩提的果实奏响了空山 告诉我 你藏在落叶下的那些脚印 暗示着多少祭日 专供我法外逍遥

少年的爱情 永远不够用 一杯酒足以了却一件心事 为午后预设的独木桥 在天亮前就被 一个女子梦断了 渐悟也好 顿悟也罢 谁能说清 从刀刃上失踪了多少情人

一个人在雪中弹琴 另一个人在雪中知音 我独坐须弥山巅 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 此外 便是不敢错过死期的众生 他们纷纷用石头减轻自己的重量 他们使尽一生的力气撒了一次谎 仅仅撒了一次谎 雪就停了 雪地上闪耀着几颗 前世的樱桃

用多少美人和香草才能驯服一颗野心 马蹄敲打着地狱的屋顶 大量的手段和智谋都弃置于荒野 一些人被另一些人用旧了 也只能在酒色中辉煌地度日 唯独那个努力不幸的人 却依然幸运地一步一步死去 而空门内外 谁又是谁呢 一想到这些 春苗就一直绿到我的枕畔 天气先于我的心情而变化 灾难比信誉 还突然 心一冷 所有的人都在一句咒语上打滑 我从莫须有的罪名起步 行色简单 心术复杂 前程被充满杀机的预言一误再误 唯有刻在骨头上的经文 为我推脱世事 一眼望去,浮尘中的英雄个个落魄 镜中的美女悄悄迟暮 我为了死 才一次又一次地活了下来 而其他的人却随处羞愧

我一走 山就空了 所有的鸟都朝着相反的方向偏激 我被俗世隐瞒 转身时又被自己撞倒 从此言行暧昧 对自身毫无把握 而一再遭受目击的人 大都死于口头禅 有的甚至死于美德 当那条唯捷径省略了朝拜者 我便在一滴花露中瞬间彻悟

先是在拉萨河两岸遥相误解 不久便在细节中彼此注释 穿过一张张丧失了性别的面孔 来到群山中安息、修行 一粒无意间丢入土中的种子 无意间便轰动了高原 这时,恋人们腾出最敏感的地方 供我痛心 下雨了 很多人等着用雨伞辜负我 而我在接受捍卫的同时 内心也正在接受着雷劈

野花无法解放野蛮的盲人 野外的盲人任意盲目 用想象中的粮食度日是诗人的事 任何平头百姓或王孙贵族谁都穷不起 如果落难 骨头越贱越硬 人与人越爱越轻 死不瞑目的人就该睁着眼睛客观 活得不像话的人就该竖起耳朵听话 一想到人生没老没少 便去佛堂坚信没大没小 没你没我 想了想 一个好人 怎么活都活不好 好了好了好了 见好就收

生来渴酒 那么谁去造就宝剑 锋芒中小人奋起 羞煞漫天云霞 酒色、福田、功德 无法标价 互相用眼睛煮着对方 谁能把谁放下 走吧走吧走吧 孽缘 随缘 缘缘不断 白云飘飘 一了百了

一粒种子毁灭了多少人的梦想 混战时,好钢和好人一起被用在刀刃上 话题与话题之间仅仅隔着一场梦 解梦者是风 嫩芽 飞絮 春秋轮回 谁的宝剑能气贯长虹 尽快地活着 清新的早晨怀揣诗歌超度草木 省悟后低头认真回到厨房 一五一十地避免了一天的盛宴 诞辰之日从铁腕延伸到剑锋 饱受哀悼 …… 到底谁配言归正传

坐在菩提树下 我观棋不语 前世 今世 来世 患得 患失

我用世间所有的路 倒退 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正如 月亮回到湖心 野鹤奔向闲云 我步入你 然后 一场大雪便封住了所有人的嘴

那个女子 满身都是洗也洗不尽的春色 眸子闪处,花花草草 笑口开时,山山水水 但那块发光的松石 却折射着她一生的因缘 她坐在自己的深处避邪 起来后再把那些误解她的人白白错过 一挥手 六尘境界到处都是她撒出的花种

为了今生遇见你 我在前世 早已留有余地 天一黑 家家丢人 那些任性的女孩 都在虎皮花纹中走散 那些不任性的高僧 都在顽强地举例 而一场秋雨 却篡改了 世上所有的鹦鹉和画眉 忘我的我 在寒风中 舒舒服服地 坐失江山——我不是我 谁又是我呢

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世 再用一生的时间奔向对方 游山归来 世道人心已变了千年 门前的河流正在被陌生的民风歪曲 一个人征用千千万万的人 反过来就遭到应征者没完没了的怂恿 只好去野外独立 并设法补救种种遗失的借口 高原下,帝国依旧勇猛地科举着各色人物 爱面子的人天天背叛镜子 却不敢轻易伤心 他们为了一己之利而尿频尿急 从厕所中沾染了过多的不良风气 …… 你穿过世事朝我走来 迈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一座空城 这时,一支从来世射出的毒箭命定了我 唯一的退路

B辑 水空

彻悟后,便去水中捞月 沿途花事轻浮 谎话香艳 我在起点与终点之间两全其美 却无法禅定于一夜琴声 直至悠悠的琴声被暗香淹没 我才刚刚赶到岸边 片刻之间 已被一缕清风绣在水面

澡雪的夜晚人心清秀 远处寒水轻舟 负心者夜夜盗汗 节日里举起酒杯准备绝望 不惜赔上所有的路也要挽回败局 却仍是情色苍茫 一觉醒来,对着镜子明辨是非 为不成立的君子改错的人 不停地陷害自己 丛林深处全是小道消息 而世外的梅花一瓣一瓣地恋旧 落伍的战将便开始用残雪粉饰太平

众生膜拜 膝下的每一寸黄金都是误区 酒色暖洋洋 龙与虎之间人人折中 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 今生 来世 一句佛号便是过渡段 跑出视野的马又回到了普遍的缺点上 草与盐哪一种恶行更配鼓吹 现在,花朵与春天无关 除了享用 生命与死亡也毫不相干

一匹追赶春天的烈马 不懂顿挫 顺着那条魔道 一味脱缰 从草料 到湖面上的薄冰 从疯狂地继承 到奋力摆脱 所有的耳目一齐夸张 远处 在温泉中打盹儿的少女 伸了伸懒腰

琴弦上的兵马都退回了来世 观世音依旧昼夜观心 转经筒更叠着一个又一个朝代 臣民们却紧紧地团结在王者的宠爱中 从小恩小惠的深处不能自拔 于是,众生失忆 离家出走的人渴望被一场战争蛊惑 你是谁呀,谁又是你 我只能爱你一世 却不能爱你一时 失敬 失敬

面向花园的北窗一开 逃禅的人又重新操琴 手势流水声声 星空——一部没有页码的字典 仍旧为富家小姐注音 一个人在树下隐逸 等待另一个人沽酒归来 而备受仰慕的女子 却在一块白云上失足 处处都是水火之缘 风声一紧 谁都拿不稳主意 从刀锋上辨认色情 人人退步 任你在所有的路上胆寒

随缘时,梵心静如夜空 星光下,我准确无误地匿名 爱我人却从我的掌纹上不停地失踪 风尘中的侠女依然夜夜叫阵 人们去远方只是为了紧紧地搂住自己 我只喜欢在笛声中闻着野草的清香 沉默——苦不堪言 我喝水,替别人解渴 无力挽留闪电的浪子沦落为王 一粒青稞终于使众生重获宽恕

花开花落的声音 让蜜蜂去翻译吧 一碗酥油茶 令我日日鲜明 离开宝座 去龙王潭散步 突然被记忆中的那双莲花眼盯疼 这种时刻不便多疑 便于美 便于回到一滴汗中闭关

百花美得一错再错 杜鹃声声 佛门外的女子纷纷被说破 一边赏花 一边护法 天下大事 无始无终 哗的一声 这一生 就淌光了

雄鹰飞剩下的天 容不下一只小鸟 有情众生不受任何语法的局限 诗人一哭 金豆子就噼里啪啦地落满游僧 的心钵 一世的承诺 使金刚钻化成水银 梦浅情深 蹚不过去的河留给来生 繁花错落有序 我被一页一页地误伤 而窥视我的人 转眼便立地成佛

一念之差便落叶纷纷 天凉了,每滴泪都温暖着诸佛 世间事旧的不能再旧了 却依旧落花流水 我天高地阔地看着、想着,却不能转过 身去—— 我走到哪里 哪里就是危险的春天 那条猛厉的狗 突然逃出了寓言 从此女人的嗓音 就失去了岸 当一只锚 抓住了女人的心 谁会想到 地狱与天堂 竟然同时呈现于 女人的眉宇之间

工布的少年步履繁荣 他在佛法与女色中无力精确 泛滥的形容词使他心慌 每一步都模模糊糊 我从山中尽兴而归 途经失去了林荫的绝路 三伏天,被一口枯井渴望 到了一定程度,我便失去了态度 仅凭一块石头 就回避了硬朗的教育 短期内 任何尾声都不悦耳

野兽背叛猎人的武器 人们为了民谣的韵律出马迎敌 艺卓拉茉与诺桑王 在一场春梦中深藏不露 令我浪费了数不清的故事 却仍然无法为她提供回归的路线 我慈悲地执行着天地万物 用一世的时光体谅时光 终究还是目空一切 阿弥陀佛

刽子手的品质在刀光中全面得逞 雨季过后 众生持续缩水 少年们站在飘舞的布幡下伪证风景 柳林中 水蛇腰弯了又弯 过早衰弱的脚步使前景暧昧 一个荒唐的哈欠便会动摇民心 左脚已经抬起 右脚却悬而未落 晚饭后 用抛出的石子胡乱地树敌 夜半掌灯供佛 入梦时却又悄悄背诵落地的人头 口齿中留着国色天香 太阳出来之前 人人都在武装

枕花而眠的少女 心事婉转 醒后又哗哗地流畅 为了一个灼热的眼神儿 而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盛开的机会 连自己的名字都丢在了我的梦中 我毫无宽容地接纳别人的礼仪 饥饿与口渴使我难上加难 拣废品一样把说出的话收回来 是轮回前人人必修的课程——莲花下,血比铁硬

桃花刚落 我就知道我死得过于荒唐 哪一个祭日不配我复活呢 你有权崇拜我 但你无权拥抱我 大地山河轻得不堪承担 每一滴泪都流向大海 没有了有 有了没有 没有了有了没有 有了没有了有 如果把世上所有的路一次走完 我手捧银碗 拉萨河被一位女子反复斟酌

C辑 火空

顺着一条看不见的路大踏步地反省 血缘错失的风物无法光复 铁与金刚响亮地回答着阴谋中霉变的骨头 修行者只好接受一棵苹果树的定义 天气一暖,我便用月光精心地哺育着敌人 生满老茧的刽子手纤细而柔美 开始温习母乳四溢的生命 果香贯彻经脉的那个不眠之夜 刀锋冷淡,人们互相搀扶着逃出内心 随即便在我的假设中五体投地 剩下的都是例外的人 他们倾向于酒色,并不断翻越美人痣 挺进的过程反复排毒 不要机会只要面子 他们先是各自揣测 不久便谋求攻略 竟不知剑锋冰镇了多少妖魔 心弦紧张,崩了又崩 一声脆响,世事寸断 从此我高枕青山 被一草一木日日决定

等我病灶上的病一热再热 梦中便叶落花飞 喉头发痒,一咳又是片片残红 那么多人在一个优点上累死 紧接着又有一些人被流水策划 帛裂 弦断 松竹梅再三地落魄 少男少女不屑于难解之结 只是在街头互相体贴 被低估的决心 任意膨胀 从成熟到反省 需要多少次轮回 被省略的一块块空地 哪一处才配被后人牢记 默默地走出自己的肌肤与骨血 掏心掏肺,以备来生独享

在密林中遇到故人 用半生半熟的野果互相美化 比回避一个种族更艰涩 从一朵花到一座雪山 谁能越过六字真言 日出日落,男女老少总喜欢跑回家中偏食 挑肥拣瘦的富人无奈之下只能接受子孙的盘剥 却依然暗藏血色 杀戮,远远满足不了刀口 而一到紧要关头月亮就弯思念就圆 一声再见,柳色青青 逐渐模糊的背影 只够偿还欠给邻家的敲门声

心上的草 渐渐地枯了 心上的杂事、杂物……次第消失 我也随之空下心来 这时,玛吉阿玛的脸 浮现在我的心头 而月亮正在攀过东山 不留任何因果……此刻,除了这无边的宁静 还有什么值得我拥有呢

从容地进入仇人的梦中 需要开辟多少条邪路 缘来花开 缘去花落 一滴血足可以红透高原 预期以外的骨头倾向于剔刀 强盗诵经时总忍不住回头早恋 而在雨雪交加的途中没人要求一位浪游 的诗人沦为帝王 精打细算地爱着 女人总是被时光推迟

人们有所保留地爱着我 而一遇到好处谁也停不下来 谁越过珠峰谁就有力气亲密地 敌视我 我已经习惯了被别人等待 在这个世上能够把一 人爱死的 只有鹦鹉

一层薄梦 遮住了三生的艳阳天 末法之季 有人出发 有人回家 牛羊误事 梦中草色新 我在

花花草草的诗歌篇九
《唐诗》

唐诗三百首小知识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是仿《诗经》三百篇(共311篇)之作,从前是家弦户诵的儿童诗教启蒙书,所以比较浅显,读者容易接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原序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该书的编者是孙洙,别号蘅堂退士,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进士。孙洙编选唐诗,是依据沈德潜(1673年—1769年)的《唐诗别裁》及王士祯(1634年—1711年)的《古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为主,杂以其他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的题材广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边塞军事、宫闺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沈、隐逸生活等。但《唐诗三百首》也有一些遗珠之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白居易《新乐府》以及皮日休等人的作品,未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较为简明。朱自清著有《唐诗三百首读法指导大概》一文,近人金性尧根据《唐诗三百首》重新加注。

军 行

唐:李 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诗文解释】

将军刚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 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诗文赏析】

《军行》,唐代李白的一篇七绝诗。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此绝描写古时战争的胜利,言不停于字面,而在于构 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描述出来。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词语解释】

1、古台:指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

2、寒磬:清冷的磬声。

【诗文解释】

古台上草木凋零,秋天来临引起了思乡的情绪,荒野的寺院来往的人少,云峰隔在水外更显得幽深。

【诗文赏析】

诗人登上古台吊古咏怀,吴公台的凄清冷落带给诗人孤寂的情

绪,诗人想起南朝事,颇多感慨,心生惆怅。全诗抚今追昔,写景寄情,感情深沉。

送 上 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

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

时人已知处。

【词语解释】

将:伴随。

【诗文解释】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诗文赏析】

诗人送僧人归山,两个人的关系亲密吗?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充满了惜别与挽留之情。这首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词语解释】

白屋:茅草屋。

【诗文解释】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诗文赏析】

这首诗用精炼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主题的寒山夜宿图。整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后半是主人夜半还家;上半全为所见,后面皆是所闻。平中有转,有起有伏,虽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羁旅情怀不写自现。

相关热词搜索:小浣熊的花花草草 院子里的花花草草 花花草草的图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花花草草的诗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花花草草的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5302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