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曹操诗 曹操诗作

曹操诗 曹操诗作

2016-01-21 08:48: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曹操诗篇一《曹操诗作》 曹操诗作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曹操诗 曹操诗作》,供大家学习参考。

曹操诗篇一
《曹操诗作》

曹操诗作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曹操这首诗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时曹操已平定北方,率军南征至长江,与孙权决战。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欢宴诸将。酒至兴处,他横槊(shuò,长矛)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当时赋诗情景的描写。

〔2〕意谓:应对酒放歌,因为人生短促,能活多少年头?一解:对酒临歌,这种情景人生能有几次?“当”作“临”解。意思都是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

〔3〕去日,过去了的日子。苦多,犹言恨多。

〔4〕这一句承接首句,意谓在感叹时光飞逝之余,应当慷慨高歌,无奈忧思重重,难以释怀。

〔5〕什么东西可以解除我的忧愁呢?只有酒了。杜康,相传古代最初造酒的人。这里作为酒的代称。

〔6〕衿(jīn),衣领。青衿,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绵长,形容忧虑不断。这两句是借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句子,表示对贤才的思念之深切。

〔7〕但,只。君,指贤才。沉吟,低声吟咏。所吟咏的,即《诗经》中的《子衿》诗。 〔8〕呦呦,鹿鸣的声音。苹,艾蒿,草名,初生时可食。

〔9〕嘉宾,尊贵的客人。鼓,弹奏。瑟、笙,两种乐器名。以上〔8〕〔9〕两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欢宴宾客的诗篇,作者在这里表达自己期待贤者、招纳贤才的热诚。

〔10〕掇,拾取。此句把贤者比作高空明月,可望不可即,喻人才难得。

〔11〕从中来,犹指从心里生出。

〔12〕陌、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这是客气话。存,问候,慰问。

〔13〕契阔,久别。旧恩,往日的情谊。此句意谓:在今日的宴会上,与久别的贤士们促膝谈心,使我想起了往日的情谊。

〔14〕乌鹊,乌鸦。

〔15〕匝(zā),周,圈。〔14〕〔15〕两句意思是还有大批的贤士像南飞的乌鸦,它们绕树徘徊,还没有选定最后的归宿。

〔16〕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相传古代周公因忙于接待天下贤士,有时连吃饭都要吃吃停停。吐哺,把口中咀嚼的食物吐出来。(《韩诗外传》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赏析】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为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不符,不可置信。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九月,公引自柳城还,„„十一有至易水”,他应在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临碣石”、“观沧海”。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或以为就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样,在曹操登临时,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的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

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

--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因作,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也不可能是纯客观的照相式制作。

另外,曹操现存二十余首诗,虽然用的都是乐府旧题,但内容却是全新的。沈德潜指出:“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古诗源》卷五)这在我国文学史

上,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这种重视反映现实生活,不受旧曲古辞束缚的新作风,大大推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发扬。曹操这个功绩,也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引自"国学网站"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 ,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突入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风吹浪打,碣石山岿然不动。山高风急,激起诗人登高观海的万丈豪情。这豪情中蕴藏着诗人标领历史潮流,敢做敢为,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品格;凝铸着诗人不怕艰难险阻,傲视群雄,坚毅从容的军事家风采。满山繁茂的草木,让诗人看到了他中军帐内众多的贤能之士,勇猛之将;看到了他麾下摧枯拉朽的百万雄师;看到了屯田村落里军民欢庆丰收的热闹场面。瑟

瑟的秋风,是战旗猎猎飘响;涌起的洪波,是战略决战取得胜利时,将士们冲破道道敌军防线的壮观场景。看着、想着,南征北战的艰辛;战乱不止,百姓未安,天下尚未统一的忧思;自己的作为仍有人非难、阻挠的孤愤„„这时也涌上心头,诗人的思绪怎能不象大海一样汹涌澎湃、回荡激烈呢?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晚秋时节的碣石山上草木峥嵘、生机一片,得益于丰厚的水土保持。日月遨行太空、银河纵横天幕,这至大至刚、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来自于包容万物的沧海。山,雄伟不失灵秀;海,壮阔不失厚重。刚柔相济、德威并举政治谋略的施展,“唯才是举”政策的推行,不也正如这山、这海么。有山一样的品格,有海一样的胸怀,必定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整首诗从字面上看都是在写自然景物,寄情抒怀不见踪迹。这既反映了诗人“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政治家风范,也反映出他以“大无”化生“大有”意境的高妙艺术手法。

海山秋色图令人心向神往,《观沧海》诗更令人诵之难忘。

曹操诗篇二
《曹操诗中的梦与情》

曹操诗中的梦与情

10通信2班 黄嘉敏 102014039

【论文摘要】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

这短短20篇诗歌中,蕴涵了曹操当年的无限梦想与野心,与此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他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慷慨多情。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 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一 逐梦

曹操这个人,小时后大约也是个“问题少年”,与项羽,刘邦少时不乏相同之处,只不过比他俩喜欢读书。但是,作为父亲的曹嵩却对他这个儿子的教育,大约是很少过问的。在曹操自己的诗中曾经说道:“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由此可看出,曹操小时候,父母亲都不怎么管教他,是个没家教的。所以他“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与刘邦年轻时“好酒及色”,“不是家人生产作业”差不太多。

然而,太尉桥玄却认为曹操是“命世之才”,将来平定天下,非曹操莫属。他“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联群书,特好兵法”,正是乱世需要的人才。 在曹操的时事诗《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可见,当时曹操同志对统一霸业此梦想是那么的迫不及待呀!“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 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也恰恰是曹操当年逐梦的痕迹的最佳证明。

再者,在他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他怀着满腔的豪情壮志去追逐

梦想,心气无比开阔。

再来就是同样名扬天下的作品《龟虽寿》,此诗写于曹操的晚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

曹操的逐梦过程艰辛且惊险,但历尽种种磨难的她却始终没有一丝一毫想要放弃的痕迹,是时势所逼,还是他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心态催使他一步步前进,无论结果如何,他都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历史。

二 纵情

生活在如此时代的曹操,其实也未必想多杀人。他原本也是非常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非常重感情的。

曹操虽然残忍,却并不暴虐;冷酷,却并非无情。他杀人不眨眼,却并不以杀人为乐;执法不讲情面,却又通情达理。王修(注:1)的例子大可诠释曹操这一

实际上曹操自己就是一个慷慨多情的人。甚至对于背叛了自己的朋友,曹操也很看重当年的情谊。陈宫(注:2)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曹操确实很重友谊。他非常希望在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能有更多的朋友。他在《短歌行》一诗中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首诗也是很感人的,它翻译过来就是: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深情。

只因为你的缘故啊,让我思念到如今。

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

我要是有了嘉宾,一定要鼓瑟吹笙。

明明的是那天上的玉轮,不知何时才中断它的运行。

深深的是我心中的忧思,也许永远都没有止境!

来吧朋友!

越过那田间小道,别管它阡陌纵横。

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久别重逢。

把酒临风,握手谈心,重温那往日的友情。

这难道不是很感人的么?

最能体现出曹操之重情的,大约还是在他临终之际。他那篇《遗令》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不错,与许多英雄人物临死前的慷慨陈词,豪言壮语相比,曹操这份《遗令》一点也不英雄,完全上不了台面,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两样。但我以为这正是真实的曹操。他本来就是一个人,不是神。——摘自 易中天《品人录》(注:3)

依我所见,这篇看似婆妈的《遗令》更能突显曹操的形象之高大,而且同时也是曹操的形象变得有血有肉。我认为,曹操这份《遗令》,实在比那些充满政治口号,写满了官腔套话的“遗嘱”,要真实得多,也可爱得多。曹操临终

前的“善言”,流露出的是他对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感情。

看来,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伟人也不例外。

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曹操怜子惜家人,项羽别姬,他们都是性情中人,也都是真豪杰,大丈夫。

【论文注释】

注释1: 本名为王脩。 字:叔治 。籍贯:北海营陵人 。官职:大司农郎中令 。功绩:抑强扶弱。

历史评价:

陈寿:①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②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③王修忠贞,足以矫俗。

曹操: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

注释2: 陈宫(?-198),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

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注释3: 易中天 《品人录》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12(2007.9重印) 第89页

曹操诗篇三
《曹操诗全集》

电子版曹操诗全集(26首)输入:黎岱、方舟子(黎岱选13首,方舟子据中华书局《曹操集》补全。异体字均改为正体字。)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辞海》1989年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气出唱(三首)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火昆]煌。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东到海,与天连。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澹,无所[忄曷]。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其二华阴山,自以为大。高百丈,浮云为之盖。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

雨。吹我洞箫,鼓瑟琴,何□□(“门”内有“言”,音“银”)!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玉女起,起舞移数时。鼓吹一何嘈嘈。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乘云驾龙,郁何[艹务][艹务]。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乐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其三游君山,甚为真。崔嵬砟硌,尔自为神。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东西厢,客满堂。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长乐甫始宜孙子。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精列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思想昆仑居。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志意在蓬莱。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度关山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薤露行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对酒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陌上桑驾虹霓,乘赤

云,登彼九疑历玉门。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翩翩。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短歌行(二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禾巨]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秋胡行(二首)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负□(“拚”的“厶”改为“合”,音“演”)被裘,似非恒人。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沈吟不决,遂上升天。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正而不谲,辞赋依因。经传所过,西来所传。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其二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明明日月光,何所不

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关。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愚,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善哉行(三首)古公□(“擅”去提手旁,音“胆”)甫,积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于豳。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伯夷叔齐,古之遗贤。让国不用,饿殂首山。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圣贤。齐桓之霸,赖得仲父。后任竖刁,虫流出户。晏子平仲,积德兼仁。与世沈德,未必思命。仲尼之世,主国为君。随制饮酒,扬波使官。其二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其三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作于建安十一年)步出夏门行 (五章)艳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临观异同,心意怀豫,不知当复何从?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作于建安十二年春)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于建安十二年秋)冬十月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昆鸟]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博改金旁)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于建安十二年至十三年冬)土不同乡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艹丰][艹赖]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却东西门行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谣俗词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董逃歌词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郭景图命尽于园桑。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上台下木,音“喜”)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方按:此首不似魏武手笔,或题为曹丕或甄后所作,或曰古辞,姑录此备考。

曹操诗篇四
《论曹操诗的特点》

论曹操诗的特点

滁州学院 李会

曹操(155-220)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早年他由讨董卓、败黄巾,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先后消灭了吕布、二袁、刘表等封建割据势力,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在他成为一个实际统治者之后,又发展农业,举贤才,抑豪强,增强综合国力。从而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曹操在文学事业上也具有卓越的地位和令人瞩目的成就。

1、他唯才是举,笼络了大批人才。建安时代邺下文人集团俊才云集,形成云蒸霞蔚的创作局面,与曹操的人才观念和文学的领袖地位是密不可分的。2、他的流传下来的诗歌都是乐府歌辞,而且以以旧曲作新声,反映现实,在内容与形式上影响了建安诗歌。3、他的一代枭雄的个性,通脱的人生情调,使他的作品在慷慨悲凉中又具有清俊、通脱的特征,对建安风骨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

曹操的诗歌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 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一关涉时事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 《苦寒行》,《步出夏门行》。 《步出夏门行》作于 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 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 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 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 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曹操多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我们主要说一下他的《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和《龟虽寿》.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后军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这年七月,曹操胸怀统一北方之志,统领大军出卢龙寨,日夜抄道疾进,远征乌桓。大军一到柳城,即大败乌桓骑兵,杀死了单于蹋顿。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从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孙康处。曹操手下的大将知道了这件事后,劝曹操乘胜出击,拿下平州,剿灭袁氏兄弟。曹操深知公孙康与二袁不和,如果急着去进攻平州,那么他们肯定会合伙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时间,他们一定会自相残杀。于是不顾众大将的建议,下令收兵。没几天,公孙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头颅送了过来。这样曹操北征乌桓、统一北方的大业算是完成了。中秋刚过,曹操便令班师回朝。大军经过十多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了满目荒凉的柳城,来到了河北昌黎。这里东临碣石,西邻沧海。曹操屹立山巅,眺望大海。这时夕阳西下,碧海金光;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近处的海浪又滚滚向前……

眼见如此壮丽的景色,曹操不禁又诗兴大发,脱扣吟出大家所熟知的《观沧海》。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水波动荡状。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整首诗描写了广阔的大海景象,在这首诗中丝毫看不出如《三国演义》那些文学作品描述的生性多疑,心胸狭窄 嫉妒心强 卸磨杀人的小人形象。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足以证明历史上的诗人曹操有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博大胸怀.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则是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写下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龟虽寿"以一 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而"老骥 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则诗人贯 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从《步出夏门行》中的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曹操在写时事诗的风格.

曹操乐府诗歌经常用汉乐府旧题,反映时事。即依据旧题写新辞.曹操乐府诗歌脱胎于汉乐府诗歌,诗中明显地继承了汉乐府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诗歌直接反映了汉末重大历史事件,这突破了汉乐府民歌传统,即只反映现实,而极少涉及重大政治事件。曹操在把作为民间文学形式的乐府改造为文人文学重要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曹操是文人乐府的开创者。如在《蒿里行》里如实的描写了义军由聚而散的情形,大胆的对袁绍的私心进行揭露批评。尤其是第六句对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和百姓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深表关怀和同情。由于描写深刻真实,因而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二以表述理想为主的 以表述理想为主诗歌有《度关山》中提出的"立君牧民,为之轨则";《对酒》中"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等叙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短歌行》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在当时动乱的社会形势下曹操有自己的宏伟抱负,但苦于能力有限不能实现,他渴望有更多的能人之士来帮忙。"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希望成就大业的心情.

关于曹操表述理想乐府诗歌的风格特征在这个问题上,综合有三点:

1、慷慨悲凉,梗概多气,豪迈奔放,有浓郁的抒情性。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诗的开头感叹人生几何,似乎诗人的情绪有几分低沉,但读到诗后面读者发现整首诗的基调是昂扬奋发的,诗人开始觉得人生短暂希望有能之人不要绕树三匝,犹豫徘徊了,及早选择我的枝头停下,施展自己的才华,不要担心我会嫌人多,对你们不好,我求贤的心就像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那里会得到满足呢?诗中曹操大发感慨,心思细密,感情奔放。

在感叹人生短暂上《短歌行》和《龟虽寿》有点类似。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并要借酒来浇愁。表面看写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其实写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真正确立诗歌的抒情本位,是在建安时期,在建安诗人中曹操诗歌率先表现出强烈的抒情个人化和个性化,他那沉雄之气根源于他自身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因为他有政治的高度和文人的敏感心灵,去审视社会,感悟生命,所以他的乐府诗歌才会这种独有的慷慨悲凉,梗概多气,这是曹操的乐府诗歌共有的风格特征。尤其是慷慨悲凉这个风格特征几乎成了建安时期整个文坛的特征。

2、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几句自然的景物描写体现了淳朴自然,古直苍凉的诗的风格,这也是曹操乐府的重要风格特征。

3、具有沉重的历史使命感

曹操由于他的特殊政治地位,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昂扬进取,自强不息。他一生征战,志在统一神州,他的诗歌是他的志向和经历的记录。所以在他感叹没有贤才帮忙大业不能完成之时发出"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的感慨,希望天下统一和平安宁的愿望藏在他的脑海里面让他对天下有沉重的责任感。这是其他建安诗人诗歌没有也不会有的风格特征。

三游仙诗

游仙诗有《气出唱》,《秋胡行》,《陌上桑》,《精列》等.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1,曹操是不信方士神仙之说的,所以他写这些诗当别有所寄,不能因为这样就把他与秦皇,汉武的求仙等量齐观。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 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 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 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 而是有所发展.如《陌上桑》在乐府诗中原是描写美女罗缚的,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 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 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2.主要表现在突破汉乐府叙事模式,开始大胆抒情。

在游仙诗中曹操抒发自己烈士暮年壮志未酬却壮心不已的痛苦忧虑,他的思想介于现实和虚幻之间游走,感情苍凉,内心十分矛盾。在《精列》这首诗中看出曹操渴望死后会有好的归属之地。但是在描述的过程中也有对生命短暂透漏出淡淡的哀愁。在其他的游仙诗中他透露出希望学习道教,修身养性,吃神仙的食物,希望自己可得永年。《精列》化叙事为抒情,希望自己死后可以得到很好的安葬。汉乐府以叙事为主,尽管个别诗也有抒情成份,但无法改变汉乐府抒情成份少的事实。曹操不仅融抒情于叙事,而且抒情成份相当浓厚。曹操诗中也有叙事成份,但都是从大处着眼,粗线条勾勒,叙事与抒情相辅相承,叙事是为抒情铺垫,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前人的新的“为情造文”的诗歌风格。这是曹操乐府的又一大突破。

3、突破汉乐府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的体式,而多写四言、五言诗。

汉乐府多为杂言,如三言、五言、四言、七言,显得形式活泼,不拘一格,而曹操的乐府诗多为四言和五言,显得雅致、豪迈。尤其是他复兴了的四言诗给呆板的四言体注入活力。汉乐府辞和曲都有严格的对应的关系,曹操则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将其进行了修改,将大多数的杂言诗都改了统一改为了五言和四言。由于曹操的特殊政治地位,他将汉乐府诗大量改为了五言诗,为五言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曹操诗歌绝少华美词藻,结构也不很精细。

曹操在审美情趣上,汉乐府诗歌多从具体事物写起,反映下层人民生活艰辛与痛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表达感情上激烈而直露,无论表现战争、爱情,以及表现乡愁都尽量释放感情,而曹操的乐府却绝少使用华美的辞藻,结构也不是很精细,他喜欢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抒发的感情往往悲凉慷慨,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这是曹操在审美情趣上对汉乐府诗歌的又一突破,向下他又开启了曹植曹丕等以游仙诗论述自己志向的先河。

5、曹操诗歌大大突破了汉乐府的叙事范围。汉乐府叙写的角度大多是芸芸众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由于作者来自不同阶层,反映的广度也涉及到他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是着眼于历史强加于人类群体生命的大灾难,他基于对时事的深刻认识,对事态情形的了如指掌和对历史脉搏的准确把握,才对汉乐府叙事空间有了拓展,使叙事空间由汉乐府的个体事件的描述扩大到了人类共同面对的历史大课题的关注,由局部的细节描写进入了历史性的整体描写,由偶然的个例事件提升到了具有普遍认知意义的叙述。可以说曹操对汉乐府叙事范围扩大这一突破性贡献,使乐府创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综上所说 汉末建安是中国文学史上“俊才云蒸”的时代,曹操凭借自己的政治声望,大力延揽文士,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楷模,大量创作文人乐府诗. 但是曹操对建安时期的文学既有巨大的贡献又有深远的影响,曹操是建安时期文人的代表.对当时文学的发展有领袖作用。

当时社会的动乱,激起了曹操的热情,身为男儿即当建功立业,扬名后世,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其政治高扬的一面.面对当时动乱的社会,到处生灵涂炭,疾疫流行曹操内心渴望祖国统一,让人民远离离乱疾病之苦。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渴慕贤才,他希望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但残酷的现实让他发出“ 烈士暮年,壮志未酬”的哀叹。他的二十一首乐府诗中有七首是游仙诗充分反映出他当时矛盾的心情。诗中掩盖不了的古直悲凉展现出的气韵沉雄的诗风也适应了当时的时代文人努力展现自己独特风貌的特点。

曹操的诗强烈表现出爽朗刚健的“建安风骨”,以“慷慨”“梗慨而多气”的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人们的心灵。

曹操诗篇五
《曹操诗二首》

曹操诗篇六
《曹操诗歌赏析》

曹操诗歌赏析

曹操生平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曹操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 1

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的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背景】中平六年(一八九),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自己把持了政权。初平元年(一九○),袁术、韩馥、孔伷等东方各路军阀同时起兵,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联兵西向讨董卓。蒿同薨,枯也,人死则枯槁。所以“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蒿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是当时人们送葬时所唱的挽歌。

【赏析1】

诗的前四句是交代背景:群凶作乱,义士讨伐,形势大好。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是说义士们起初希望结成联盟,心向着汉室,即通过讨伐这一举动来平定叛乱,拥护汉室。(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效法周武工那样,会师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形势是大好的)

诗人对此事的态度怎样呢?“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表明诗人是憎恶董卓等人作 2

乱,渴望国家统一。

中间六句是交代这有关讨伐的情况: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导致的原因是“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袁术分裂,自立为帝;而袁绍也阴谋废掉汉献帝,立刘虞为帝;他们搞分裂、谋私利,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貌合神离、互相观望,畏缩不前、按兵不动甚至是自相残杀。

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怎样呢?悲愤、失望;把矛头指向了“二袁”,显示出作者的非凡谋略和远见卓识。

最后六句直接描写战争的危害:由于连年战争,将士的铠甲不离身,长出了虱子;百姓大量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面对着这荒凉、凄惨、惨绝人寰的景象,诗人不禁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表达了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这首诗描述了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毁庙、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荒淫兀耻、祸国殃民的董卓。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效法周武工那样,会师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形势是大好的。可是,这大好形势,却被袁绍等野心家给破坏了。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诫之不成便加之笔伐。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为幌子,行争霸称孤之实,给予无情的揭露,井对以此造成的战乱,予以严厉的抨击。诗的结尾描绘出因战争而造成的凄凉悲惨的画面,连年战乱,士兵们不能解甲归田,人民死亡惨重,百不余一,使富饶的北方,变得满目痍瘦,哀鸿遍野。到处是白骨累累,千里之内听不到鸡鸣之声。面对这一惨绝人寰的图景,诗人发出了“念之断人肠”的呼喊。

《蒿里行》运用民歌的形式,行批判之实,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这首诗不仅时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它是汉未之实录,是史诗也。

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是曹操比较成功的作品,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还能领略作为诗人曹操的独特文风。

【赏析2】

首先这是一首叙事诗,写的是东汉末年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而后又互相争杀的事。诗中描绘了战争之久,百姓死亡之多的惨象。将士们由于连年征战连铠甲都不能解脱,因而生了虱子,由此可见战争的时间之长,死的人就难以记数了。将士都死亡的如此至多,黎民百姓当然就难以想象死亡的人数了。死后尸体无人埋葬,烂成了白骨,布满了原野。千里之内,连鸡的叫声都听不到,说明到处都是废墟,没有人烟了。战争如此的惨烈,归根到底,还是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诸侯们在争权夺利。至于人民呢?那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做为一个政治家,一个古代的政治家,处处在为百姓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名利地位照想,这样的一个人,只有曹操才真正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钟嵘的《诗品》说“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读此诗,恰如其分呀!

《蒿里行》逼真地反映了动乱年代人民的苦难。“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义士”是指讨伐董卓的各位将领,“群凶”是指董卓等朝中乱臣。“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曹操写了两个历史典故,商朝末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会诸侯于盟津,联合讨伐;另一个故事是说,刘 3

邦、项攻打秦时曾约定,谁先打下咸阳,谁为王。“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事情不能遂人愿,各路将领心怀鬼胎,不能统一,互相观望,丧失打击董卓的机会。“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看来这各路的将领,目的不是匡扶汉室,而是为了保存实力,以便占领地盘,争权夺利。联军散后就开始互相残杀,闹得天下大乱。“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前一句指袁术,后一句讲袁绍。当时,他们两人颇有实力,一南一北,都想做皇帝。从“铠甲生虮风”到“念之断人肠”,是写军阀大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充分表达了诗人愤怒伤感的心情。《蒿里行》讲述了一个个历史故事,描写了人民的灾难。语言质朴,感情悲凉,表现了曹操诗的独特风格。曹操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对东汉末年的现实社会有他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立场。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人生观,他尊奉汉室,恪守臣节。他爱护百姓,讲究礼让,希望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

〔1〕 曹操这首诗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时曹操已平定北方,率军南征至长江,与孙

权决战。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欢宴诸将。酒至兴处,他横槊(shuò,长矛)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当时赋诗情景的描写。

〔2〕 意谓:应对酒放歌,因为人生短促,能活多少年头?一解:对酒临歌,这种情景人生能有

几次?“当”作“临”解。意思都是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

〔3〕 去日,过去了的日子。苦多,犹言恨多。

〔4〕 这一句承接首句,意谓在感叹时光飞逝之余,应当慷慨高歌,无奈忧思重重,难以释怀。 〔5〕 什么东西可以解除我的忧愁呢?只有酒了。杜康,相传古代最初造酒的人。这里作为酒的

代称。

〔6〕 衿(jīn),衣领。青衿,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绵长,形容忧虑不断。这两句是借用《诗

经·郑风·子衿》里的句子,表示对贤才的思念之深切。

〔7〕 但,只。君,指贤才。沉吟,低声吟咏。所吟咏的,即《诗经》中的《子衿》诗。 〔8〕 呦呦,鹿鸣的声音。苹,艾蒿,草名,初生时可食。

〔9〕 嘉宾,尊贵的客人。鼓,弹奏。瑟、笙,两种乐器名。以上〔8〕〔9〕两句,引自《诗经·小

雅·鹿鸣》。《鹿鸣》是欢宴宾客的诗篇,作者在这里表达自己期待贤者、招纳贤才的热诚。

〔10〕掇,拾取。此句把贤者比作高空明月,可望不可即,喻人才难得。

〔11〕从中来,犹指从心里生出。

〔12〕陌、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枉用,指贤

士屈尊相从。这是客气话。存,问候,慰问。

〔13〕契阔,久别。旧恩,往日的情谊。此句意谓:在今日的宴会上,与久别的贤士们促膝谈心,

使我想起了往日的情谊。

〔14〕乌鹊,乌鸦。匝(zā),周,圈。这两句意思是还有大批的贤士像南飞的乌鸦,它们绕树徘

徊,还没有选定最后的归宿。

〔15〕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相传古代周公因忙于接待天下贤士,有时连吃饭都要吃吃停停。

吐哺,把口中咀嚼的食物吐出来。(《韩诗外传》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赏析1】

首先《短歌行》是一首用于宴饮的诗,诗的最终意思,是能求得大才贤士,和自己一起平定天下,建立功业。这首诗的的开头两句,正适合宴饮的场面。对着美酒,当着慨歌,这种欢心的场面在人的短暂的一生中是少有的。然后有这一开头,谈到忧过忧民,谈到思贤纳士之心,谈到定国安邦之意。从全诗来看,不能把这两句当做的消极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两汉的诗已经由《诗经》的四言诗转入五言体。本诗纯属四言,可以说是两汉的四言中的代表之作。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人名,传说是第一个造酒的人,后世因此以“杜康”借代为酒。曹操写这首诗的时候,正直天下大乱,有些大大小小的诸侯们虽然已经消灭,但还远远达不到统一的地步。战争,挫折,随时可见。做为一个政治家和诗人处于对事实政局的担心,有时候借酒来暂时消除烦恼。并由此引出下文,希望能求得更多天下人才的辅助,共同安定天下。

曹操为人的特点就是十分爱惜人才,他渴望得到帮助自己的人才,想统一国家大业。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许多人感到人生无常,心情苦闷,但作者在这种悲伤的世风中,能积极地看待人生。人生就同清晨的露水,转瞬即逝,自己功业未成,心中忧虑,不得不借酒消愁。但作者并没有停在吃酒消愁的情绪中,正像诗经《郑风·子衿》中所讲的,一位女子热烈地希望自己所期待的男子到来,充分说明作者想招揽天下人才的迫切心情。他思贤若渴,求贤不得,日思夜慕。在明明月夜,诗人举目望银色的月亮,驰骋想象,心中思念着人才,故友亲朋,远道而来,大家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使人精神开朗。诗人又从想象中回到现实中来,“乌鹊南飞”,四处奔走的贤才名士,哪里才是你们的用武之地呢?作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心胸: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希望天下的人才能归自己所用,共创王业,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何枝可依”在有的版本中做“无枝可依”。月明星稀是在写景象,简洁而真实,这四字已经成为了成语。写乌鹊绕树,是用的对比的方法,实际则写战争中的人民流亡失所,无所安身之处。言外之意就是自己要招揽天下英雄豪杰,平定天下,使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实现自己的平生抱负。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司马迁在《史记·周鲁公世家》中记载:周公说:“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脯,起以待士,有恐失天下之贤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了接待天下贤士,吃饭的时候贤士来了,吐出口中的食物,前往接待。一顿饭要“吐脯”多次,说明为国求贤的渴望之情。曹操借周公吐脯之事,来比喻自己,表示也要像周公那样来治国安邦。在字面上没有明说,借用一个典故来说明问题,即精练,又深透,完全的体现出了作者对历史典故和文学的了解。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曹操诗篇七
《曹操的诗》

曹操诗

根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校对整理。(页345—355)

魏诗卷一

魏武帝曹操

操。字孟德。沛国谯人。灵帝时举孝廉。为郎。历位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

年卒。年五十六。子丕。受禅。追尊为武皇帝。有集十卷。

气出倡

文选十八马季长长笛赋注云。魏武帝集有气出、精列二曲。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之天之门。王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开王心正兴其气。百道至。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东到海与天连。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憺无所愒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华阴山自以为大。高百丈浮云为之盖。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誾誾。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玉女起起儛移数时。鼓吹一何嘈嘈。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乘云驾龙。郁何蓩蓩。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乐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游君山甚为真。磪䃬砟硌尔自为神。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傍。东西厢客满堂。主人当行觞。

坐者长寿遽何央。长乐。甫始宜孙子。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思想昆仑居。见欺于迂怪。志意在蓬莱。志意在蓬莱。

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年之暮。奈

何时过时来微。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于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斲】。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薤露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羣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鴈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

及草木昆虫。

陌上桑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绝人事。游

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短歌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珪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者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

称周王。是以其名纷葩。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愁。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秋胡行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负揜被裘.似非恒人。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

流。饮泉沉吟不决。遂上升天。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正而不谲。乃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秋胡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飖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惠。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

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苦寒行

乐府解题曰。晋乐奏武帝北上篇。备言冰雪溪谷之苦。其后或谓之北上行。盖因武帝辞而拟之也。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径路。暝无所宿栖。行行日以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担囊行

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善哉行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于豳。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伯夷叔齐。古之遗贤。让国不用。饿殂首山。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圣贤。齐桓之霸。赖得仲父。后任竖刁。虫流出户。晏子平仲。积德兼仁。与世沈德。未必思命。仲尼之世。主国为君。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善哉行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覩。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

不如雨。

善哉行

痛哉世人。见欺神仙。

步出夏门行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经过至我碣

石。心惆怅我东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淡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乡土不同。河朔隆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蘴籁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骥老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诗篇八
《论曹操诗歌风格》

论曹操诗歌风格

内容摘要:曹操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文以四言诗成就突出,继承了汉乐府的写实主义精神。在汉末动乱时代,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写下了二十余首诗。本文结合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对其中的一些代表作迚行了分析。诗歌真实的反映了纷乱的社会现实,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士兵的疾苦深表同情和怜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求,迫切要求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曹操的诗上继先秦两汉民歌的优良传统,下开建安时期“梗概多气”的现实主义诗风,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进影响。而人们论及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时,往往笼统地以“悲凉慷慨”、“梗概多气”加以概拪。其实,曹操特殊的精力和地位,使他的诗歌与其他建安诗人相比,颇具独到之处。诗人将昂扬的奋斗向上的精神与沉郁悲凉的心境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古朴苍凉、沉雄顿挫、慷慨激昂,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曹操诗歌 艺术风格

慷慨激昂 博大雄伟 古朴苍凉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人。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建安文坛的杰出领袖。曹操的诗今古二十余首,都是乐府歌辞。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罫 1

于下品。我觉得这种品评有失偏颇:汉武帝罢工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二四百年,弄少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又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叚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被子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诗虽然没有华丼的文彩,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实在是值得我们深究的。本文试图从下面几个方面迚行浅述。

一、 沉雄顿挫 慷慨激昂

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面对复分配而矛盾交织的社会现实,没有悲观厌世,而是始终洋溢着积极向上的豪情,在他的诗歌中,诗人善于描写社会现实,揭露矛盾,更善于表现自己积极的社会现实,揭露矛盾,更善于表现自己积极诉社会理想,处处灌注着要求建功立业的迚取心和统一天下的雄心。这使得他的抒情诗具有强烈的鼓舞力量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诗风粗犷刚健,气韵沉雄。如《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

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二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全诗在深沉忧郁的气氛中激荡着一种慷慨昂扬的情绪。诗歌开篇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低沉感伤。诗人对月把酒,思 2 ①

绪万千,忆起自己半生戎马,忧患备尝,成败利钝,毁誉荣辱,均不堪萦怀,唯有以酒解忧。诗人以微吟低唱的形式,倾吐自己慷慨激昂的心曲,诗人以“青青于衿,悠悠我心”引出对贤才的渴望,婉转而清晰地吐露了自己深挚的情感。接着诗人笔锋陡转,又借《诗经·小雅·鹿鸣》之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草”来写故旧嘉宾,幵未相忘,“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诗人与嘉宾“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诗人感情由沉郁变得高扬,但诗人笔锋又转,想到世界之大,还有众多贤士不为已用,贤士们犹如月明星稀之夜,向南飞翔的乌鹊,绕权徘徊,尚未择木而栖,诗人感情再次转入沉郁。最后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一典故作结,表示要以高山的气魄,大海的胸怀来招纳贤才。诗中交织着诗人对事业维艰,生命短促的慨叹,离别的愁烦和欢会的喜悦,成就霸业的愿望和对贤才的渴慕等复杂心情。诗中虽有感伤的情绪,但格调却是高扬奋发的,充满了积极迚取的精神。全诗跌宕苍凉,笔墨酣畅,是一曲典型的悲凉慷慨,苍劲雄浑的乐章。

此外,曹操的另一首诗歌《龟虽寿》也堪称这一风格的代表。此诗作于建安十二年,在诗人北征乌桓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凯旋途中写下的著名诗篇。这首诗通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不信天命,积极迚取的精神。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他不由得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 3 ②

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可以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克一死呀!“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觃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这样就把他明知年寿有尽却又壮心不已的雄心勃勃的奋斗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渗透着诗人积极迚取的情感,对人生价值的重视,对事业追求和时间的无限珍视。全诗理趣深邃,回荡着一种沉雄顿挫、慷慨激昂的旋律,具有巨大的力量。

二、 时志显情 博大雄伟

曹操的诗不仅风格沉雄顿挫、慷慨激昂,而且还具有时志显情、博大雄伟的特点。《观沧海》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行军途中,登上碣石山,观望大海所见到的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诗人面对浩瀚激荡的大海,俯视古今,缅怀雄才大略的先代英灵,当年秦皇汉武都曾登过碣石山,而他们都建立过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回首自己戎马倥偬,剪灭群雄的峥嵘岁月,而至今霸业未成,又联想到当前这场北征乌桓的重要战争,又怎能不百感受交集、壮怀激烈啊!此时诗人的心情就像这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难以平静。诗人把自己这种渴望统一,建功立业的志向和奋发向上,豪迈乐观的精神融汇在诗句 4

中,借助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倾吐了他对祖国山河由衷的热爱之情,展示了诗人伟大的胸襟和博大的情怀。诗人登上碣石山,第一眼看到的是大海的全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茫茫沧海,浩浩荡荡,一座小岛拔地而起高高耸立,强劲向上,不可动摇。岛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在这里秋天充满勃勃生机,树木葱茏,百草青青,充满生命力。百草千树以生命的原色——绿点缀着大海,使大海更加壮丼壮观,气派雄伟,激起了人们对生的渴望,对力量的追求,诗人又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日月之行,若在其中,星汉灿烂,若在其里”。日月东升西落,就象从大海升起又沉入大海一样;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也象发源于大海。充分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既是写景,更为述志。诗人准确抓住大海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事物的基本特征,以大家手笔,从大处着眼摄取大海中自然景物的雄伟风姿,让它们跟自己的理想、壮志浑然融化,再加以提炼升华,创造了自然美与精神美妙合无垠的博大雄伟的境界。刘熙载说:“曹公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道出了曹操诗歌独具的豪博大的特色。沈德潜说曹操诗“时露霸气”,是有几分道理的,就是在曹操的游仙之作中,这种明志显情、博大雄伟的特点也得到充分体现。曹操的游仙诗多数评家视为糟粕,认为表现的是“悲叹人生无常,追慕神仙幻境地的消极思想”,事实上,我们对曹操的游仙诗不应简单地以“消极”加以否定,应该联系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实际加以分析。当时由于曹操一方面“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性不信天命之事”,对事业充满信心, 5 ⑤④③

曹操诗篇九
《曹操诗歌》

相关热词搜索:曹操诗词 曹操 曹操的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曹操诗 曹操诗作”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曹操诗 曹操诗作"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5704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