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

2016-01-21 08:51:3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篇一《晚次鄂州赏析》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篇一
《晚次鄂州赏析》

晚次鄂州-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解1、估客:商人。2、舟人句: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3、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4、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5、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译文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平浪静;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那堪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赏析��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篇二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及观点态度练习附答案》

四、思想感情及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晚次鄂州①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②,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 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②估客,指商人。

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犹是”凸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自然景色及沁人心脾的芰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的清凉意境。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从修辞上看,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赋清风明月以人格化,增加了亲切感;从抒情角度看,这又是反衬的方法,清风明月无人管,尽情地美化了南楼夏夜,而诗人则可以贪婪地享受她恩赐的迷人风光。(2)山光、水光、清风、明月 作者的心情是十分愉悦的,兴致是浓烈的。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和相关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 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相传晋文公为寻找曾辅佐自己携老母躲进深山的忠臣介子推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结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死。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喻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杜陵】 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请简要赏析《寒食》和《寒食寄京师诸弟》两诗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的景象而抒发了一种感伤

情怀,都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异:孟诗抒发的是自己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侧重于悲身世;韦诗抒发的是离家在外的孤独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侧重于思亲人。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属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请赏析“古”“迟迟”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道”字上著以一“古”字,则可以使人联想到长安道上的车马之奔驰,原是自古而然,遂又可产生无限沧桑之感。“马”字之下接上“迟迟”两字,便与前面的“长安道”所可能引起的争逐的联想,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衬。总之,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名利早已灰心意冷,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深沉感慨。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客中初夏[注]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 是诗为作者客住洛阳撰《资治通鉴》时所作。

联系作者经历,解说三、四两句隐含的诗人的心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司马光政治上保守且固守己见,故以“柳絮”喻那些政治上动摇不定的政客,又以“葵花”写自己,表示忠君不移的决心。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寄 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

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词中表现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感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送别之忧愁苦伤及别后郁郁离思的内心情感。②作者采用了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起首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这二句写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一个“多”字,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以上,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只客观叙写普遍的离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观情感。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上阕中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描写采莲女的什么心理和劳动情景?请具体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衬托采莲女的心灵美。后两句写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在她们的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作者把这从早到晚的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这样就把采莲女欢快、清纯、高洁的心灵烘托出来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词中说的“心事”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评岳飞词“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而不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简述你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是指下阕中的“归程”,隐含重返疆场,为国效力的壮志。(2)当年率领将士杀敌复国的情形。(3)白首为功名(功名应指志向、抱负)。(4)上阕中“惊回千里梦”句,及梦醒后的独自徘徊,隐含对往日战斗生活的向往,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下阕用“欲将心事付瑶琴”写词人壮志难伸的惆怅与痛苦,都十分蕴藉。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下阕咏梅由物及人,极写词人内心几多波折。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词人以精巧之笔写出由梅而我、由我而梅的感情流动的过程。上阕末尾在赞美梅花时就饱含着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和追求,但想到风起伤花的凋零景象,便顿生忧愁哀伤之情,此情此景使词人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可是窗外梅花正在怒放,趁着花还没有凋零,应该及时赏梅谴意,于是又转愁闷为自我宽慰,这就是下阕末两句表现的情绪。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篇三
《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目》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一、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卢纶 (?~约799),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名诗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估客指商人。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剑

清·高鹗

一条秋水万黄金,千载谁明烈士心。

夜半虚堂雷雨入,壁间惊起老龙吟。

(1)咏古剑,但诗中却并未出现“剑”字,试问作者是怎样咏出古剑的意象

的?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

杜荀鹤

闻有汤泉独去寻,一瓶一钵一无金。

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

野老祷神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

患身是幻逢禅主①,水洗皮肤语洗心。

[注释] ①禅主:指诗的题目中的禅宗长老。

(1).试分析诗中两个“洗”字用法的妙处。

(2).这首诗的“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

(1).一二两句中各有一字用得很妙,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2).请简要概括诗中情感变化过程。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作者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了奇妙的想像。请作具

体简要的分析。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看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

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

南宋·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离官潭州(今长沙)途中为风雨所

阻时作。

(1)这首词匠心独运,艺术构思新颖别致。试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

(2)这首词可以看出作者此时是怎样的心境?(4分)

答: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黄几度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三折肱③。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④溪藤。

[注]①黄庭坚(1045~1105):宋代诗人。王安石变法之后形成的新党、旧党

的斗争延续多年,黄庭坚受牵连两次被贬。写此诗时黄庭坚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黄庭坚的朋友。曾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为官清廉却未得重用。②《史记》中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家居徒四壁立”。③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④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的湿热空气。

(1).颔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4分)

答:

(2).这首诗蕴含丰富,汇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分)

答:

九、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伯牙绝弦图

(宋)郑思恩

终不求人更赏音,只当仰面看山林。

一双闲手无聊赖,满地斜阳是此心。

九(1)、请你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哪一句)。

(2)、从语言特点上谈谈你对最后两句诗的理解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禾 熟①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

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1).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

(2).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

答: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元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

(2)词中用了哪几种手法写“心事”?

(3)“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三句在景物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篇四
《语文答案(定稿)》

参考答案

1.B(A.蹊qī,锲qiè,其余读qì。C.咽yè,其余读yān。D.据jū,其余读jù。)

2.C(A.迄今;B. 急躁,风餐露宿;C.戍边,提纲,引咎自责,继往开来;D.一筹莫展,

标新立异)

3.A(①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②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的人。③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④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⑤终止:最终的结果,最终停止,不再发展下去、进行下去了。⑥中止:事情中途停止,事情还没有完成,由于某种原因,被迫停止,有可能再继续下去,也有可能不继续下去。⑦捉摸:侧重“猜测”“预料”,多用于对某人脾性或言行用意的猜测、把握,有时也用于对某种情况的猜测、预料。常与否定性成分搭配使用,例如前面加否定的状语“难以捉摸”“无法捉摸”“不可捉摸”;后面跟否定的补语“捉摸不透”“捉摸不定”。⑧琢磨:“反复思考、仔细考虑”的意思,多用于对某一具体问题采取何种对策或做法的考虑,有时也指对文章中词句含义的思索、体味,还可以用于人。)

4.D(A项“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主宾不搭配;B项“自从„„

后”掩盖了后面句子的主语,应该去掉“自从”;C项成分残缺,应在“状告”后加“于”。)

5.D(“黛玉”应为“宝钗”)

6. B(“各个领域”的范围被扩大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程度、范围等上,多多熟悉误区设置的点,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7. A(B项,原文是说“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 C项,小篆经过垂针篆、

薤叶书、玉筋篆等变体与中国古代铸造钱币的需要没有必然的目的关系;D项,“最重要元素”与原文不符,程度被加深)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题时应先根据题意,找准答题区间,从中找到相关语句,筛选出有关信息,作出判断。

8. C(该项前后二者并非因果条件关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的思路:首先整体阅读,感知全文;其次是找到该题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再次是对该段落或区域内容要点进行概括与分析,最后将选项中的相关信息与这些概括与分析进行对照,从而得到本题的答案。

9.D(过:拜访)

10.B( ①写汲黯无为而治、不拘泥于法令条文 ④写汲黯担任职务做官,才能未必能超越

常人)

11.C(“在皇上眼里,他比大将军卫青、丞相公孙弘都重要得多”错。原文只是说皇上敬

重他,并没有说他比大将军卫青、丞相公孙弘都重要得多。)

12.(1)汲黯的愚笨刚直也太过分了!(“戆”字和倒装句式各1分)

(2)以大将军的身份,有向他行揖礼而不拜的宾客,(这样能降贵礼士,)声望怎么会反而不加重呢!( “揖客”1分,整句语意通顺2分)

(3)凡是主上所不喜欢的,他就跟着毁谤;凡是主上所喜欢的,他就跟着称赞。( “主意”“毁”“誉”各1分,整句语意通顺1分)

13.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准赞成上意。乘舆方渡河/敌

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忷忷/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谢安。(选自《梦溪笔谈》)

译文:景德年间,河北发生战事。皇上将御驾亲征澶渊,朝廷内外意见不一,唯独

寇准赞成皇上的意向。皇上的车驾刚渡过黄河,敌人的骑兵已到处都是,有的已到澶渊

城下,一时人心惶惶。皇上使人暗中观察寇准在做什么,而寇准却正在随征的中书省酣睡,鼾声如雷。人们因为他是危机时刻能够镇得住物议人心的人物,比之于东晋的谢安。

14.(1)颔联对仗工整,内涵深刻,含蓄蕴藉。上句是动中写静,白日舟行水上,同船的

商贾酣然入睡,足见江上风平浪静;下句是静中写动,晚上夜深人静,忽闻舟人低语,可知江潮涨起。这一联明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暗写他昼夜难眠的纷乱思绪。

(2)这首诗主要抒写厌战、伤老、思归之情, “归心”是全诗之眼。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出旅途的寂寞情绪。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之情。颈联进一步写内心纷乱的原因。 “三湘”“万里”, 写的是战争的境遇和身世的飘零, “衰鬓”想到了人生易老,“秋色” 的肃杀增添了内心的孤苦。“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把这种忧心愁思更加深化了,“旧业”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而江上仍然传来战鼓声声,诗人把这一切的根源归结为战争,思归的同时显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伤时之情。

15.(1)泣涕涟涟 (2)慨当以慷 (3)羁鸟恋旧林 (4)猿猱欲度愁攀援

(5)江间波浪兼天涌 (6)可惜流年 (7)潦水尽而寒潭清 (8)茕茕孑立

16. BC(B未能把握主人公的主要性格特征。C小说并未体现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

一代身上的意思)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这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分析鉴赏题,要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联系前后语句和上下的段落、主题进行综合分析,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说得太绝对的地方。

17.①简洁形象,给人以新鲜与新奇的感觉,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线索作用,关于海龟的故事把小说巧妙地串连起来,匠心独运。③海龟与父亲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题目中所蕴含的寓意形象而深刻。(任答两点即可)

【命题意图】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类试题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考查的角度有:标题的深刻含义;拟写标题;分析多义;理解深义等。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一,分析关键字词,即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其二,分析标题修辞。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其三,分析内容主旨,即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其四,分析背景线索,即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18.这篇小说的线索呈双线结构。父亲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是明线,父亲自身的故事与经历是暗线。两条线索交织,把父亲与海龟的经历、性格与命运联结在一起,揭示了造成二者同一残酷结局的原因。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概括分析小说线索的能力。一般来说,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等。寻找线索可从小说的标题、中心词以及情节梳理概括等角度切入分析。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但注意的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如本文中联结的点即是海龟。

19.①形象刻画。刻画了一个艰苦奋斗却遭到不公平对待、对女儿有着深沉之爱对未来充满希冀的父亲形象。②情节设置。这段文字以戛然而止的方式结束文章,这样的刹那停笔能留给读者更多更为深沉的思考。③折射环境。含蓄深沉地揭示了如海龟般付出却得不到公平对待的社会环境,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位父亲鸣不平。④揭示主题。小说的目的在于从海龟的角度暗写父亲的遭遇,剖析社会体制的弊端,进而对体制改革寄予莫大的期

望。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作出合理的解释。

20.【示例1】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退秦晋联军。点评:

烛之武虽有被埋没的幽怨,但一旦被召便不顾老迈之躯毅然赴难,其爱国之心实在可赞。

【示例2】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规劝齐王除蔽。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忠心一片实在难得。

21.【答案示例1】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游子,我可能在仰看那枯藤老树上的昏鸦,

也可能正投宿在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当然,我也可能正牵瘦马行走在西风古道上。我有充足的时间,为每一段路程写一首诗。

【答案示例】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离人,寒蝉凄切,长亭正晚,我可能正与柳七郎执手话别于江畔,想明晨醒来,他该在另一段晓风之中残月之下的杨柳岸。(写出角色特征2分,化用恰当2分)

【思路分析】注意审明题干要求:①从上一段中选择一种角色;②化用古诗文。

2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使“兰亭”这座绍兴市西南兰渚山下的普通小亭名闻天下;鲁迅

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绍兴城的菜地和民居成为天天游客如云的名胜古迹;被收入语文课本的俞平伯、朱自清等人的同题散文使南京的秦淮河名声大噪。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一首好诗,贵在有真情实感。有真情,可免造作扭捏、有实感,不致浅浮空洞。大凡诗人流离颠沛,死别生离,或躬逢其事,身临其境。倘寄之吟咏,最易动人。所以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卢纶《晚次鄂州》,写兵难中背井离乡、颠沛奔波之苦,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

首联扣题写“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迹。”“云开远见汉阳城”。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也说明行进方向。鄂州离汉阳甚远,故下旬说“犹是孤帆一日程”。这样远的距离,当然不能直接看到。句中一个“犹”字,

道出诗人的迫促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旧业”指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它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鼓鼙”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借指战乱。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句中“更堪”意谓“更哪堪”,因受诗句的限制,省作“更堪”。这一句言外之意是:虽然战争已令我一无所有,但战火未熄,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本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深入一层: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

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不是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本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所以有真情、有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第二联的描绘入微,第三联的造语精妙,都足以令人一唱三叹。

文言文译文:

东海太守濮阳县人汲黯担任主爵都尉。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他在东海郡时,整肃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汲黯身体多病,躺在内室中不出门;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百姓交口称赞汲黯。武帝听到了,召汲黯入朝,担任主爵都尉,地位与九卿相同。他处理政务,主张清静无为,从大的方向引导,不拘泥法令条文。

汲黯为人,性情倨傲,缺少礼数,当面使人难堪,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当时武帝正招揽文学之士和儒家学者,武帝说:“我想要怎样怎样。”汲黯应声回答说:“陛下心中藏着许多欲望,而表面上却做出施行仁义的样子,怎么可能效法唐尧虞舜那样的治绩呢!”武帝沉默不语,接着勃然大怒,脸色很难看地宣布结束朝会,公卿大臣都替汲黯担忧。武帝退朝回到内宫,对左右侍从说:“汲黯的愚笨刚直也太过分了!”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立公卿等辅佐大臣,难道是让他们阿谀奉承,使君主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吗?况且,我既然已经处在公卿的位置上,如果只想顾全自身性命,那就会使朝廷蒙受耻辱,那怎么办!”汲黯身体多病,病假将要接近三个月的限期了,武帝多次特许延长他休病假的时间,还是没有痊愈。最后病重时,庄助替他请假。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篇五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及观点态度练习附答案》

四、思想感情及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晚次鄂州①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②,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 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②估客,指商人。

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犹是”凸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自然景色及沁人心脾的芰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的清凉意境。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从修辞上看,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赋清风明月以人格化,增加了亲切感;从抒情角度看,这又是反衬的方法,清风明月无人管,尽情地美化了南楼夏夜,而诗人则可以贪婪地享受她恩赐的迷人风光。(2)山光、水光、清风、明月 作者的心情是十分愉悦的,兴致是浓烈的。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和相关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 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相传晋文公为寻找曾辅佐自己携老母躲进深山的忠臣介子推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结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死。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喻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杜陵】 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请简要赏析《寒食》和《寒食寄京师诸弟》两诗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的景象而抒发了一种感伤

情怀,都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异:孟诗抒发的是自己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侧重于悲身世;韦诗抒发的是离家在外的孤独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侧重于思亲人。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属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请赏析“古”“迟迟”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道”字上著以一“古”字,则可以使人联想到长安道上的车马之奔驰,原是自古而然,遂又可产生无限沧桑之感。“马”字之下接上“迟迟”两字,便与前面的“长安道”所可能引起的争逐的联想,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衬。总之,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名利早已灰心意冷,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深沉感慨。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客中初夏[注]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 是诗为作者客住洛阳撰《资治通鉴》时所作。

联系作者经历,解说三、四两句隐含的诗人的心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司马光政治上保守且固守己见,故以“柳絮”喻那些政治上动摇不定的政客,又以“葵花”写自己,表示忠君不移的决心。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寄 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

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词中表现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感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送别之忧愁苦伤及别后郁郁离思的内心情感。②作者采用了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起首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这二句写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一个“多”字,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以上,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只客观叙写普遍的离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观情感。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上阕中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描写采莲女的什么心理和劳动情景?请具体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衬托采莲女的心灵美。后两句写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在她们的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作者把这从早到晚的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这样就把采莲女欢快、清纯、高洁的心灵烘托出来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词中说的“心事”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评岳飞词“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而不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简述你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是指下阕中的“归程”,隐含重返疆场,为国效力的壮志。(2)当年率领将士杀敌复国的情形。(3)白首为功名(功名应指志向、抱负)。(4)上阕中“惊回千里梦”句,及梦醒后的独自徘徊,隐含对往日战斗生活的向往,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下阕用“欲将心事付瑶琴”写词人壮志难伸的惆怅与痛苦,都十分蕴藉。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下阕咏梅由物及人,极写词人内心几多波折。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词人以精巧之笔写出由梅而我、由我而梅的感情流动的过程。上阕末尾在赞美梅花时就饱含着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和追求,但想到风起伤花的凋零景象,便顿生忧愁哀伤之情,此情此景使词人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可是窗外梅花正在怒放,趁着花还没有凋零,应该及时赏梅谴意,于是又转愁闷为自我宽慰,这就是下阕末两句表现的情绪。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篇六
《诗歌形象答案》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篇七
《诗歌鉴赏》

达县中学高2009级诗歌鉴赏练习(教师版)

一、表达技巧与思想内容

1、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桥晚兴

①郑协

②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2分)

答:景物有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手法: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4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

要分析。(4分)

答: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5分)

郡圃舂晚 韩琦①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②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①韩琦一生以天下为己任,这是诗人晚年闲臵相州时的作品。②堂堂:公然地。毫无顾及地。

(1)诗的颔联中‚又‛‚还‛有何表达作用?(2分)

答:前以‚尽日‛‛有时‛加以修饰,紧扣诗句中的‚闲‛字,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1分)表达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1分)(或答:‚又‛、‚还‛,表现花鸟由飞而歇,先见后藏,突出了景物的衰飒、寂寞,体现了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内涵。(3分)

答:春水满塘,春花坠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有伤春之愁;(1分)诗人桑榆晚景,因病戒酒,终日闲臵,是一种难耐的折磨。(2分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诗后问题。(8分)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

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4分) ‚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篱笆的管束,而要破藩篱而出

(2分),也写出了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仍不忘争取自由的精神。(2分)

(2)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诗人运用象征(若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1)作者写有功无过的桃杏妆点了明媚的春光,却

不为春风所容,正象征了作者的遭遇。(以光花杏花自喻,用春风暗指皇帝及佞臣)(1分),借春风吹折

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债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2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宴 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畎,田间小沟。

(1)这是诗人写于宴席上的七绝,全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能领略到诗人的满腹愁绪。请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来表达愁情的?(3分)

答:诗歌的前两句写作者由眼前的美景激起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去,而自己却不能同友人同往;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通篇虽没有一个‚愁‛字,我们却可以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来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2)请简要赏析最后一句‚桃溪浅处不胜舟‛的表达技巧。(3分)

答:这句诗运用了反衬手法,用‚溪浅‛反衬与朋友的离愁之深。意思是不要将太多的离愁别恨一起载到船上吧,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 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表达愁绪;(1分)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

己的孤寂惆怅。(1分)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2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

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2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

之痛故乡之思。(2分)

24.(1)此诗前两句描写了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的惊异之情作辅垫。

(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前,雨后之景泰蓝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有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之情;何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雨中的喜雨和雨后的‚奇‛雨之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宋)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①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4分)

答:不能换成‚见‛。(1分)因为‚惊‛字与首旬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

如梦初醒之情,(1分)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1分)而‚见‛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可以换,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②本词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上片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写当年全盛时的欢乐,结尾两句又从欢乐的高潮跌入悲怆的深渊:以今

日之悲凉对比昔日之全盛,以往昔之欢乐对比现实之悲哀。(2分)对比手法使作者冲破了时空的束缚,把悲国之思、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二、形象与情感分析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前三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境界?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用?(4分)

答:前三句写暮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等,景物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又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前三句寓情于景,为下文‚离人‛句作铺垫(或引出下文,意思对即可)。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4分)

答:最后一联是说友人归去当及新年,而自己却不能回去。此联一方面表现了诗人的自伤怅惘之意,另一方面

也表现了念友之情(或因友人归去逢新年的欣慰之情)。

8、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卢纶 (?~约799),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名诗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

估客指商人。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1分)‚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

情;(1分)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2分)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4分)

借景抒怀(或借景抒情)。(点明手法2分)时值寒秋,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

往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内容分析2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 宜兴作

苏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①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②,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①岚:山林中之雾气。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首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开篇两句以寒风、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着两下的夕

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能把意境描绘出即可,前两

句2分,后两句2分,共4分)

(2)本首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义?(4分)

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2分)以景结情,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

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1分);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1分)。(共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答:参考答案:(1)‚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

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

诗人内心的孤寂。‚待汝成阴系钓舟‛,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答出

两种即可得满分,不必分析,但讲评时要点明。)

(2)‚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答:2)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也可以理解为:表达的是育人

的主题,希望人才尽快成长。(5分,两种‚感情‛各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表达清楚、流畅,1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回答问题。(5分)

①水龙吟〃西湖怀古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

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②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

③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 ①本词作于南宋末年。②‚力士推山‛,指传说中古时巴蜀五个力士推山的故事。《蜀王本纪》:‚天

为蜀生五个力士,能徙山。‛③‚天吴移水‛,‚天吴‛,海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有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1)本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3分)

答:上阕描绘了西湖美景。堤上,亭台楼阁,园林秀美;堤下,湖水荡漾,游人歌吹。荷花在六月,桂花

在九月,自夏到秋,‚四山晴翠‛,景色宜人,风光明媚。这里说的虽是夏秋间事,实际含有四季风光,无不秀美的意思。景色描写是铺垫和衬笔,山水之美,可怡人性情,但更会使人沉溺其中消磨意志。所以在铺叙之后,词人大笔一挥,引发无数感慨‚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景色描写记1分,写出了基本景物和特点即可。作用写‚铺垫‛或‚衬笔‛、‚衬托‛都记1分,分析记

1分。)

(2)最后一句‚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岳飞精忠报国,志在恢复,却落得父子被害的悲惨结局。作者愤懑郁积于胸,想借用钱塘江潮水来洗雪亡国之耻,以慰忠臣在天之灵。这结尾写出了作者忧国伤时,欲有所为却又明知已不可为,只能寄希望于自然,复杂矛盾而始终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

(解释这句话记1分,思想感情记1分,写‚忧国伤时‛、‚愤懑‛都可记分。)

12、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

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②傲杀:傲视

(1) 开头两句写景,请赏析其特点和作用。(5分)

(以下8点答对一点给1分,满5分为止) ①开头两句,对仗工整,语言清丽,风格俊逸。②用墨俭省,仅用14字便铺排了‚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等八种景物意象,③不仅交代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④且不着一个动词,便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大好秋江风光图,⑤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⑥烘托了‚渔夫‛闲适、淡泊、宁静、愉悦的心态。⑦写景黄、白、绿、红相间,色彩明艳;⑧四种颜料渲染精心选择的四种景物,‚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相映成趣。

(2) 诗歌往往先写景后抒情。‚点秋江白鹭沙鸥‛也是写景,为何不放在第三句的位臵上呢?

(不考虑格律要求)(3分)

答:这一句是借景写人。前一句设下悬念说渔夫‚却有忘机友‛,这一句揭开悬念,暗示‚忘机友‛原来指

‚点秋江‛的‚白鹭沙鸥‛。(1分)友白鹭、侣沙鸥,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揭示了‚渔夫‛(或作者)傲视权贵,不与达官贵人为伍,鄙弃俗世,甘心淡泊宁静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夕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河山。

(1)本诗艺术手法精妙,请你对颔联‚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4分) ①用典:运用了‚庄子梦蝶‛的典故,创造出曲折幽深的情境,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②对仗:‚蝴蝶梦中‛对‚子规枝上‛,‚家万里‛对‚月三更‛,韵律和谐,对仗工整。 ③对比: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梦中回乡的片刻欢娱与醒来子规啼唤的悲凉构成对比,表现了诗人愁苦的思乡之情。

④虚实:上句写梦见自己回到万里之外的家园,是虚写;下句写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是实写。虚实相生,更加触动思乡之情。

⑤烘托、映衬: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相互烘托、映衬,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2)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尾联两句既有无可奈何,又有自慰自嘲,表达了诗人苦闷凄凉的心境和深切的思乡之情。 简析: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的衷曲。‚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怎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呢?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的复杂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篇八
《专题08 古典诗词鉴赏-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湖北版)(第01期)(原卷版)]》

1、(14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小题1】结合全诃,简要分析词中“弄潮儿”的形象。(4分)

【小题2】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4分)

2、(14届湖北武汉新洲区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①。比人心,山未险。

【注释】①飞廉:风伯,传说中的风神,此指风。

3、(14届湖北襄阳四中、龙泉中学、荆州中学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小题1】英国诗人济慈名句:“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请据此观点具体分析诗中“悠悠”

二字。(4分)

【小题2】诗的结句体现了什么创作风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4.(14届湖北黄冈重点中学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2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小题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小题2】全诗是怎样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5、(14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 步 野 步

(宋)周密(清)赵翼

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6、(14届湖北襄州一中 枣阳一中等四校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小题1】请简要分析颔联中“没”字和“空”字的妙用。(4分)

【小题2】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离情别绪,请作简要赏析。(4分)

7、(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陈七赴西军

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8、(14届湖北孝感高三上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本诗选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人当时旅居在夔州西阁楼中的,他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小题1】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请联系具体诗句,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悲慨之情。(4分)

【小题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请说说诗人在此联中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4分)

9、(14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

卢祖皋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不似今番醉梦,帝城几度斜晖。

鸿飞,烟水弥弥。回首处,只君知。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高峰梦醒云起,是瘦吟窗底忆君时。何日还寻后约,为余先寄梅枝。

【注】①三生:佛家语,指前生、今生、来生。杭州北山有三生石。

【小题2】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0.(14届湖北武汉武穴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建业

丁开

谁遣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后。诗人途经建业(今南京),有感于它的残破荒芜。

11、(14届湖北黄冈中学、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晚 次 鄂 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1]估客:贩货的行商。[2]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2][1]

【小题2】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2、(14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二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各题。(8分)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扬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对远在杭州的妻子的思念,写了这首词。②姮娥:嫦娥。

【小题2】结合全词,说说上片中“飞雪似扬花”和“杨花似雪”能否对换位置,并说明理由。(4分)

13、(14届湖北教学合作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一诗一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①,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①上苑:指在故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御花园。

14、(14届湖北重点中学高三10月阶段性统一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过裴长官新亭

钱起

茅屋多新意,芳林昨试移。

野人知石路,戏鸟认花枝。

慢水萦蓬户,闲云挂竹篱。

到家成一醉,归马不能骑。

【小题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颈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写景,请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5分)

15、(14届湖北黄冈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①,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注释]①钓鱼子陵:严子陵和刘秀的关系非常密切,刘秀称帝后多次邀请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想请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别,隐居富春山下,每天钓鱼。

16、(14届湖北武汉新洲三中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虞美人 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小题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小题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

17、(14届湖北恩施高中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篇九
《高三年级质检一语文试题精编——古诗词鉴赏》

高三年级质检一语文试题精编——古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分)

(2)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参考答案:

(1) ⑴衬托: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⑵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⑶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写出其中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2) ⑴诗人写愁不说愁,只说鬓发白了一半;⑵只说读张署的诗是白了鬓发的原因,不正面写自己的愁怨。(写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卢纶(?~约799),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名诗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估客指商人。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4分)

参考答案:

(1)“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1分)“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1分)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2分)

(2)借景抒怀(或借景抒情)。(点明手法2分)时值寒秋,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往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内容分析2分)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8分)

有美堂暴雨①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此诗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有美堂位于西湖东南的吴山之上。

(1)(1分)诗中的“谪仙”指的是唐朝诗人 (人名)。

(2)(3分)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开篇直接写雷霆的迅捷,乌云的浓密,将暴风雨的声势突兀地展现在读者眼

前。

B.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手法,将西湖比做满溢的金樽,用羯鼓之急促表现雨点之骤密。

C.诗的颈联在写法上动静结合,用西湖的静态衬暴雨之急骤,对比强烈。

D.这首诗展现了自然雄奇壮丽的景色,也让人感受到作者起伏激荡的情绪。

(3).(4分)这首诗境界宏阔,气势奔腾不羁。请结合划线句对此作简要的赏析。8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李白(1分)

(2).C(3分)

(3).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涌之势。上句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吹海立”则表现雨势滂沱,如海潮汹涌。而下句则连用

“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 不知身世自悠悠。

(1)“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4分)

(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2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2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幾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颈联中“应”字、“最”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4分)

(2)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抒发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①“应”字写诗人想象中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的生机勃勃的画面,(2分)②“最”字写诗人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作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2分)两字充分表现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

(2)大雨如注,诗人“房漏”、“床湿”,但他不顾个人生活窘迫,闻雨而喜(2分),表现了诗人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2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钟陵禁烟寄从弟①

李中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注①禁烟: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

(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就诗歌首句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以分析。

(2)试分析诗歌结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4分)

参考答案:

(1)(4分)“落絮飞花”,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飘荡不定的情景,(1分)寄托了作者远离亲人的飘零之感;(1分)“日又西”,写日出日落,日复一日,时间漫长,(1分)突出了作者一天天处在思念亲人的情感煎熬之中。(1分)

(2)(4分)古人多用杜鹃啼鸣表示思乡,黄昏时分,杜鹃哀啼,自然引发诗人思归之情;(2分)“忍听”,即“不忍听”,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愁苦。(2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这首诗上片的结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上片加以赏析。(4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流露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你是怎么认为的呢?结合全词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上片的结句连用三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因此对名利的追求也是徒然劳神费力的。(答用典也可以。“隙中驹”语出《庄子·知北游》;“石中火”见乐府诗“凿石见火能几时”和白居易《对酒》“石火光中寄此身”;“梦中身”语出《庄子·齐物论》)

(2)这首词的确流露了词人在政治上的苦闷情绪,“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一种不被知遇的感慨,名利在作者眼里如过眼云烟,建功立业的抱负难以实现,于是想到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但“几时归去”表明作者并不厌弃人生,只想功成身退,从中看到的仍然是他的旷达。

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篇十
《古诗赏析》

首页查询诗词曲文言文辞赋典籍随便看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写景|咏物|爱国|励志|手机版古诗大全目录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全宋词宋词精选元曲精选古诗十九首小学古诗小学古诗80首小学古诗70首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写景的古诗咏物诗描写春天的古诗描写夏天的古诗描写秋天的古诗描写冬天的古诗描写雨的古诗描写雪的古诗描写风的古诗描写花的古诗描写梅花的古诗描写荷花的古诗描写柳树的古诗描写月亮的古诗描写山的古诗描写水的古诗描写长江的古诗描写黄河的古诗描写儿童的古诗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含有地名的古诗节日古诗春节古诗元宵节古诗清明节古诗端午节古诗七夕古诗中秋节古诗重阳节古诗古代抒情诗伤怀的古诗咏史怀古诗爱国古诗送别诗离别诗思乡诗思念的诗爱情古诗励志古诗哲理诗闺怨诗赞美老师的古诗赞美母亲的古诗关于友情的古诗关于战争的古诗忧国忧民的古诗婉约诗词豪放诗词人生必背古诗辞赋精选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简介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3684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唐诗三百首》在线阅读五言绝句行宫(元稹)登鹳雀楼(王之涣)新嫁娘词(王建)相思(王维)杂诗(王维)鹿柴(王维)竹里馆(王维)山中送别(王维)问刘十九(白居易)哥舒歌(西鄙人)夜思(李白)怨情(李白)登乐游原(李商隐)听筝(李端)渡汉江(李频)八阵图(杜甫)宿建德江(孟浩然)春晓(孟浩然)春怨(金昌绪)江雪(柳宗元)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终南望余雪(祖咏)宫词(张祜)寻隐者不遇(贾岛)送崔九(裴迪)送灵澈(刘长卿)听弹琴(刘长卿)送上人(刘长卿)玉台体(权德舆)七言绝句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闺怨(王昌龄)春宫曲(王昌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凉州词(王翰)后宫词(白居易)宫中词(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逢入京使(岑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早发白帝城(李白)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贾生(李商隐)隋宫(李商隐)瑶池(李商隐)嫦娥(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寄令狐

郎中(李商隐)为有(李商隐)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赠别二首·其一(杜牧)赠别二首·其二(杜牧)金谷园(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遣怀(杜牧)秋夕(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杜牧)征人怨(柳中庸)金陵图(韦庄)滁州西涧(韦应物)桃花溪(张旭)寄人(张泌)题金陵渡(张祜)赠内人(张祜)集灵台二首·其一(张祜)集灵台二首·其二(张祜)枫桥夜泊(张继)陇西行(陈陶)杂诗(佚名)回乡偶书(贺知章)瑶瑟怨(温庭筠)月夜(刘方平)春怨(刘方平)乌衣巷(刘禹锡)春词(刘禹锡)马嵬坡(郑畋)寒食(韩翃)已凉(韩偓)宫词(顾况)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梓州李使君(王维)汉江临眺(王维)终南别业(王维)终南山(王维)酬张少府(王维)过香积寺(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山居秋暝(王维)归嵩山作(王维)次北固山下(王湾)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司空曙)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寄左省杜拾遗(岑参)听蜀僧浚弹琴(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赠孟浩然(李白)渡荆门送别(李白)送友人(李白)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凉思(李商隐)北青萝(李商隐)蝉(李商隐)风雨(李商隐)落花(李商隐)登岳阳楼(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别房太尉墓(杜甫)旅夜书怀(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杜甫)月夜忆舍弟(杜甫)天末怀李白(杜甫)月夜(杜甫)春望(杜甫)春宿左省(杜甫)旅宿(杜牧)春宫怨(杜荀鹤)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杂诗(沈佺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留别王维(孟浩然)早寒有怀(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孟浩然)过故人庄(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孟浩然)章台夜思(韦庄)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玄宗)灞上秋居(马戴)楚江怀古(马戴)除夜有怀(崔涂)孤雁(崔涂)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望月怀远(张九龄)书边事(张乔)没蕃故人(张藉)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早秋(许浑)送人东游(温庭筠)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新年作(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蜀先主庙(刘禹锡)阙题(刘昚虚)送李端(卢纶)送僧归日本(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在狱咏蝉(骆宾王)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七言律诗遣悲怀三首·其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元稹)赠郭给事(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王维)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白居易)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

岑参)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李商隐)春雨(李商隐)筹笔驿(李商隐)锦瑟(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隋宫(李商隐)送魏万之京(李颀)咏怀古迹·其一(杜甫)咏怀古迹·其二(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咏怀古迹·其四(杜甫)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宿府(杜甫)阁夜(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登高(杜甫)登楼(杜甫)蜀相(杜甫)客至(杜甫)野望(杜甫)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柳宗元)春思(皇甫冉)寄李儋元锡(韦应物)望蓟门(祖咏)贫女(秦韬玉)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高适)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崔曙)登黄鹤楼(崔颢)行经华阴(崔颢)利州南渡(温庭筠)苏武庙(温庭筠)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刘长卿)西塞山怀古(刘长卿)晚次鄂州(卢纶)赠阙下裴舍人(钱起)宫词(薛逢)同题仙游观(韩翃)五言古诗贼退示官吏·并序(元结)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王昌龄)渭川田家(王维)西施咏(王维)送别(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青溪(王维)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岑参)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李白)月下独酌(李白)春思(李白)梦李白·其一(杜甫)梦李白·其二(杜甫)望岳(杜甫)赠卫八处士(杜甫)佳人(杜甫)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寻西山隐者不遇(邱为)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溪居(柳宗元)送杨氏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韦应物)夕次盱眙县(韦应物)东郊(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感遇·孤鸿海上来(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感遇·幽人归独卧(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桔(张九龄)春泛若耶溪(綦毋潜)七言古诗石鱼湖上醉歌·并序(元结)长恨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白居易)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韩碑(李商隐)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李颀)古意(李颀)送陈章甫(李颀)琴歌(李颀)古柏行(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杜甫)寄韩谏议(杜甫)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渔翁(柳宗元)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石鼓歌(韩愈)山石(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乐府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塞上曲·蝉鸣空桑林

(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王昌龄)长信怨(王昌龄)渭城曲(王维)秋夜曲(王维)洛阳女儿行(王维)老将行(王维)桃源行(王维)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李白)行路难(李白)行路难·大道如青天(李白)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李白)将进酒(李白)玉阶怨(李白)长相思·在长安(李白)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干行(李白)蜀道难(李白)子夜吴歌·春歌(李白)子夜吴歌·夏歌(李白)子夜吴歌·秋歌(李白)子夜吴歌·冬歌(李白)关山月(李白)江南曲(李益)古从军行(李颀)哀王孙(杜甫)兵车行(杜甫)丽人行(杜甫)哀江头(杜甫)金缕衣(佚名)独不见(沈佺期)烈女操(孟郊)游子吟(孟郊)燕歌行·并序(高适)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崔颢)长干行·家临九江水(崔颢)塞下曲·鹫翎金仆姑(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塞下曲·野幕蔽琼筵(卢纶)更多>>《全唐诗》? 2013 古诗文网 | 古诗大全 诗句大全 古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为您推荐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5712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