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诗歌中的乡村

诗歌中的乡村

2016-01-21 09:20:0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诗歌中的乡村篇一《乡村诗歌》 诗歌一 ...

诗歌中的乡村篇一
《乡村诗歌》

诗歌一:乡村唱晚

一醉春风,从袖口吹进心里

一抹夕阳,飘荡在我的故乡

就是这些个倔强的小草

打搅了乡村的梦

像受伤的小鹿闯进了伊人的心房

纷繁的心事,沉重得提不起放不下 就着天边那朵云霞

轻轻剪断春天的裙裾

一枚风筝终于挣脱掉你手中的线 渐渐飞远

站在故乡的村口

是进去还是出来

多少年的犹豫没有改变

爹娘的期盼可能是饶恕我的罪孽了吧 两手空空

行囊盘缠统统抛却

沿着童年走过的曲线再重新走遍 原来的磨坊、拴马桩、石碾

还有村南头的小学校

和那棵枝桠伸展漫天的合欢

烫壶醇香的老酒

杯沿还没触及嘴唇

便已经醉了

春秋大梦爪哇国

这个时候夜色弥漫

月中嫦娥

花神牡丹

云游的和尚

赤脚的大仙

围着我团团转

枕着乡村的安宁就这样睡了

今晚的梦真美真甜

总是这样该有多好啊

久远的童年

小伙伴们相互嬉闹声声不断

诗歌二:乡村新貌

雄心开创农桑田,

库满渠通接改田;

继往革新暖大地,

高楼大厦盛小城。

诗歌三:乡村黄昏

山抹微云

一缕斜阳

朦胧的黄昏薄雾弥漫

新月弯弯

小路长长

小河流淌

屋舍炊烟袅袅

金色的小树林

绿色的草地

虫儿开始甜美歌唱

善良的母亲遥望村口

温柔的呼唤

山那边牧牛放羊的孩子

沉醉了天边绚烂的晚霞

诗歌四:美丽乡村

空水氤氲绿葱茏,

风吹溪客遍莲蓬。

新新农舍笑欢浓,

美丽乡村一梦中。

诗歌五:乡村春曦

新燕衔来泥芬芳

一枝桃花嵌窗棂

房门半掩花香至

乡村春音犹动人

诗歌六:乡村春天的早晨

乡村春天的早晨

华野

当梦还弥漫春天的花香

鸟雀们开始了美妙的歌唱

它们歌唱春天的蓬勃

它们议论哪家的禾苗粗壮

它们催促懒惰的人们

“快去种地,快去种地!”

哪块田种稻

哪块地种玉米

哪块田种麦穗

鸟们召开春天

村委扩大会议

那棵古老的银杏 浓密的枝叶

是鸟们常年的座椅

晶莹的朝露

是鸟们天然的茶饮

你一言,他一语

鸟们热烈争议

大家统一了意见

“轰”的一下

鸟们飞向各自的联系地

诗歌七:五月的乡村

鲜嫩的镰刀正映照着母亲苍老的容颜 我的那一朵炊烟早已在村头飘散

很多足迹早已被湿漉漉的野草荒芜 村口的河流越来越像我瘦瘦的思念 越奔跑越像断线的风筝

谁都无法牵住谁的背影

此刻的五月 多像村口的驼背树伸展的枝桠

多像五月走出去的一条田野小径

父亲的掌纹里

五月正在涨潮

诗歌八:乡村私语

此刻

不愿提起过去的事

只怕触破以往伤心的记忆。 被雨打湿的乡村

冷漠得像带了刺。

微风不停地拉扯着我的思绪 现在,连想你都没有了勇气。 为何过往的那些甜蜜 像断了翅膀的风筝。

还记得,你曾经住过我的心房 如今却隔着“遥远”的距离。 当初你一个潇洒的转身 为何带不走

我心中的那点忧伤的痕迹? 那一年的秋天

在这棵核桃树下, 为你写下了那首

名叫《思恋》的诗

诗歌中的乡村篇二
《徐玉诺诗歌里的乡村抒写》

诗歌中的乡村篇三
《田园诗歌》

历代田园诗词概说(ZT)

一、

所谓田园诗,应是指歌咏农村田园生活的诗歌。人们通常把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些诗称为“田园诗”,因而后世的文学家便把田园诗的范畴限于隐居乡野诗人的作品,把其题材局限于写农村田园的风光和隐士的乡居生活。这样的理解,大致符合早期文人田园诗的创作情况,但它既不能包括《诗经》及汉乐府中许多写农村田园生活的作品,也无法概括唐宋以后田园诗内容的全部,因而是片面的。

田园诗创作公认的典范作品是范成大的田园诗作,而其代表作首推《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中有许多内容是狭义的田园诗定义所无法包括的。如:“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再如:“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铜钱买酒回。”显然这两首诗中既未写农村田园风光,也没有隐士的形象,却反映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所受的剥削。诚然,写这类题材并不始于诗人范成大,只是在此之前它习惯上不被文学家视为田园诗。范成大对田园诗的最大贡献也许正在这里。他把以反映农村现实的诗作归入田园诗苑,使田园诗上承《诗经》、汉乐府的传统,也把传统的田园诗从仅写知识分子闲情逸致的狭窄樊篱中解放出来。

因此,如果以范成大的田园诗为标准来确定田园诗的疆域,田园诗应指以农村为题材,反映农村田园生活的诗歌。它既有写农村自然风光和隐士生活的一面,也包括乡村的民情风俗、农民的劳动生活、农村的阶级剥削和压迫等内容。这样的认识,不仅更符合我国古代田园诗创作的事实,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使它较之山水诗、咏物诗、爱情诗更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

二、

《诗经》中一部分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其代表作如《豳风·七月》、《周南·芣苢》、《魏风》中的《伐檀》、《硕鼠》,这些作品反映了奴隶制社会奴隶们从事农业劳动和艰苦生活的情况,并辛辣讽刺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诗作大都出于社会下层人民之口。汉乐府中以农村为题材的田园诗不很多,但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中如《江南》诗展示出江南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男女青年劳动生活的快乐,而《平陵东》则写官吏公开劫掠农民的财物。这些早期田园诗作开创了田园诗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的田园诗创作及整个诗歌创作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位田园诗人。他接近农民,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切的体验。他的许多诗歌,表现对劳动和农村田园风光的赞美,道出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生活和情趣。由于他的诗风格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语言上也很有成就,因此对后世田园诗的创作影响极其深远。

唐代是田园诗创作异彩纷呈、云蒸霞蔚的时代。初盛唐时期,经济繁荣,优裕的物质生活,使诗人陶情田园山水,他们或把隐居乡野山林作为求官出仕的“终南捷径”,或因官场失意,把过乡居生活作为超脱宦海风波的方式或麻痹政敌的韬晦之计。这一时期还产生了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以布衣终老,隐居故乡的鹿门山。王维在仕途受挫后,买下宋之问的蓝田辋川庄,亦官亦隐。他们的田园诗具备下列两个特点:一是与山水诗融合,许多写山村自然景观及隐士生活的田园诗,与山水诗已无明显的区别,充其量也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如《积雨辋川庄作》、《山居秋暝》、《新晴野望》、《过故人庄》

等。二是王孟(尤其是王维)的诗较之陶渊明、谢灵运更重视意境的刻划,从大自然恬静的美景中显示出诗人高蹈出世的情操和志趣。如王维的《渭川田家》、《桃源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无不如此。王维的田园诗,意境既浑融完整,又多精工刻划,语言也清新洗炼,可谓从内容到艺术上都融合了陶谢二家之长。由于王维崇尚佛老,故他的田园诗更静穆,诗境更有层次,有更深的底蕴,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他们很少写农民,从不接触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因而其思想价值不高。

李、杜二位大诗人在安史之乱前后的流离漂泊中与农民有了广泛接触,甚至定居乡间。他们的诗中或写农民的劳动生活,或写农村的自然景物,或写战乱年代农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李杜虽不以田园诗名家,但其田园诗作同样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同时代的诗人如储光羲、韦应物、戴叔伦,也都不乏田园佳作。

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痈疽一直未能根治,战乱、灾荒、统治者的巧取豪夺给人民带来不幸。“国家不幸诗家幸”,中晚唐时期却成为现实主义田园诗作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田园诗虽也有“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杜牧《商山麻涧》)、“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社日》)那样恬适、宁静的乡居生活,诗人笔下更多“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唐彦谦《采桑女》)的血泪篇章。中晚唐的田园诗较少受陶、谢的影响而上接《诗经》和《汉乐府》。许多作品讽刺辛辣,见解深刻,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这一时期的田园诗还有两个特点值得一提,其一是善于向民歌学习。这些民歌原先是用于歌颂农民的劳动和爱情,故刘禹锡、白居易等仿效民歌的作品,较多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其二是与新乐府运动的密切结合,张籍、王建、白居易便是善于写田园乐府诗的大家。如张籍《野老歌》、王建《田家行》、柳宗元《田家行》、白居易《杜陵叟》都是这类田园诗的杰构。

宋初的田园诗创作受中晚唐诗风影响,这与当时整个诗坛的情况是相似的,但在这一领域中西昆派诗人并未涉足。这是因为西昆派诗人大都是达官贵人,他们不仅没有亲身体验躬耕乡居的隐士生活,对民生疾苦则知之更少,因而宋初田园诗中看不出贾岛、姚合、李商隐的明显影响。这一时期写作田园诗较多的是受白居易和晚唐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影响的一些关心民瘼、政治地位不高的诗人。如王禹偁《田调》、《村行》,梅尧臣《田家语》、《陶者》,张俞《蚕妇》。这些诗还未打上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烙印,也还未形成自身的明显特点。

开创宋代诗风的苏轼、黄庭坚及大政治家、大改革家王安石的田园诗作,则不仅一般具有关心人民疾苦的内容,而且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如苏轼之《山村五绝》,便尖锐讽刺王安石变法中的弊端。由于盐法太苛,百姓没有盐吃,有的甚至铤而走险去带剑贩卖私盐。其《吴中田妇叹》更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尖锐讽刺了“青苗法”。黄庭坚之《上大蒙笼》、《劳坑入前城》诗中也说:“今日有田无米食”,“正苦无钱刀”也写出“青苗法”实行中的弊端。这里显然不难看出诗人自己的政治态度。与之相反,王安石的《后元丰行》则热情讴歌新法实行十年后农业大发展,社会出现暂时的安定景象。毫无疑义,这是对新法理想化的歌颂。王安石变法使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农民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诗中出现如此政见旗帜鲜明的田园诗作,这在整个田园诗词发展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词作,最早为张志和《渔歌子》,其后五代孙光宪《风流子》也以描写田园风光为内容,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但唐五代词中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毕竟是很少的。我国词史上第一个较多写作田园词的是北宋大词人苏轼,如他去徐州城东石潭谢雨途中所作的《浣溪沙》五首便是其代表作。它拓宽了词的领域,使词空前深入地走向人民,走向社会生活。南宋词人辛弃疾也是写田园词最多的大家。他自号稼轩,据其自己解释,就因为“人生在世,当以力田为先”。他的田园词作大都写

于退居带湖、瓢泉时期。其中《清平乐·村居》、《鹧鸪天·代人赋》等均为脍炙人口的田园词章。这类田园题材的词作,较多使用白描手法,以质朴清新的格调,反映出农家生活的片断和农民的音容笑貌。陆游一些写渔父闲适自在生活的词作,实际寄托着作者的理想。

陆游还和杨万里、范成大以写作田园诗著称。他们都是年老告别官场以后长期退隐田园的。他们对农民所受的剥削压迫寄予了满腔同情,其中尤以范成大的田园诗作成就更高。它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宋代农村的风土人情,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难能可贵的是他把对农村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并以浓墨重彩写到农民的劳动和生活,赋予以闲适为其特征的田园诗以更深刻的内容,使近两千年来千汇万状的田园诗汇入一流。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历来被推为田园诗的光辉典范,这是因为它不仅题材开阔,而且诗句清丽明快,形象鲜明生动,而成为田园诗发展史上的丰碑。

值得一提的是宋亡以后月泉吟社遗民诗人的田园诗。月泉吟社是吴渭、谢皋羽、吴思齐发起成立的。他们于丙戌年(1286)小春望日(十月十五),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至丁亥年(1287)正月望日收卷。后收得2735卷,评选出280人。于三月三日发奖。其中颇多值得一读的好诗。如此众多的人参加同一题目的田园诗创作,这是我国田园文学史上的空前盛事。

金元时期的田园诗词为数不多,但却独具特色:其一是诗与绘画艺术的紧密结合,其二是多反映牧民生活的作品。金元时期是我国书法绘画艺术迅猛发展的时期,大书法家、画家赵孟〖FJF〗瞓〖FJJ〗奉太后懿旨作的《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大画家倪瓒的《荒村》、《东林隐所寄陆征士》等作品均为诗画结合的田园诗代表作。赵孟〖FJF〗瞓〖FJJ〗虽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但他被荐于朝之前显然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农事很熟悉,故这些田园诗历历如绘,颇有诗情画意。倪瓒为元四大画家之一,尤擅水墨山水画,他的诗多取材于太湖一带,田园与山水融合,意境幽淡萧瑟,且诗中有画。金元两朝还都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故田园诗中也多牧歌式的作品,这在少数民族诗人的作品中尤为常见。

明代是我国诗歌史上成就平庸的时代。田园诗词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并未能使人有一新耳目的创新。但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的作品在明代田园诗中还是随处可见的。从明初的高启、于谦,到明末的张纲孙、陈子龙,都以饱含激情的笔触写下了反映人民苦难遭遇,能下千年之血泪的佳作。钦叔阳的《税官谣》还以诗记叙了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昆山农民葛成领导的抗税斗争。这在明以前的田园诗中是很少见的。

清诗是继唐诗、宋诗之后又一个高峰,其数量之大,使唐诗也瞠乎其后;其成就之高,也是可与唐诗媲美的。清代的田园诗,同样具备这样两个特点。清词是与宋词并峙的又一个高峰,其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也远出宋词之上,其田园词亦然。

清初战争不断,农民除经济上受沉重剥削外,还得为军队服劳役。施闰章《牵船夫行》、陈维崧《贺新郎·纤夫词》对此都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这段时期,农民、盐民受苛捐杂税的残酷盘剥,以至岭南一带竟发展到人吃人的地步。宋琬《同欧阳令饮凤凰山下》、吴嘉纪《绝句》、屈大均《雷女织葛歌》、《菜人哀》都反映了这样的事实,令人读之下泪。清初一些遗民诗人(如顾炎武)也写过一些反映隐士生活的诗,但他们并未忘怀国仇家恨,隐居往往是抗清活动的思想准备。

随着清政权逐步巩固,经济繁荣,物质生活也逐步富足起来,田园诗词从题材到审美趣味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知足饱和,恬淡自适的田园诗词又应运而生了。如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王士祯《真州绝句》都是这一类的作品。其写景优美,笔致清新,恬淡自然,与陶谢、王孟的田园山水诗格调相近。但清代是我国最末一个封建王朝,封建的生产关系已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清朝后期更为腐败,统治者

穷奢极侈,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加剧,加之自然灾害,使农民的生活每况愈下。这样的社会现实反映到诗词中,使清代中后期的田园诗创作中又涌现出大批现实主义杰作。周弘《道旁叹》揭露赈荒之弊,查慎行《村家四月词》写农民以人拉犁的苦况。蒋楛《河堤曲》以民谣形式,写黄河泛滥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令人欣喜的是从田园诗中传出的不仅是农民的痛苦呻吟,还传出愤激反抗的呼声。如赵执信《甿入城行》写县令以赈荒名义到农村催租逼税,激起农民的反抗,这是古代田园诗中不多见的光辉篇章。

鸦片战争敲开古老中国的大门,西方文明与血和火一起闯入中华大地。但这一切并未给中国农民带来福音,它只导致中国封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田园诗人笔下的农村,已完全见不到恬静与幽美,到处是饥荒、弃儿、流民„„。魏源的《江南吟十章》写苏州农民将粮田改种花木,道出封建经济的破产。陆嵩《鬻儿行》、姚燮《谁家七岁儿》、贝青乔《杂谣》便写出荒时暴月,农民被迫逃荒讨饭,小儿被遗弃或被卖掉换粮。郑珍的《经死哀》、黄遵宪《邻妇叹》、周实《睹江北流民有感》都艺术生动地写出封建社会末期我国农民生活的苦难。他们这啼饥号寒的呐喊,仿佛产妇分娩时阵痛的呼叫。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应该被埋葬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就要在这痛苦的呼唤声中诞生。

三、

我国田园诗词源远流长,历来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手法,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地反映了两千多年我国古代社会的现实。其中许多作品,甚至比正史更具体深刻地反映统治者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如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西夏出兵攻宋,朝廷因正规军不足,下令征集乡兵。地方官为邀功而滥行征点,又适逢夏雨成灾,梅尧臣在襄城知县任上作的《田家语》、《汝坟贫女》两诗就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点弓手”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有些田园诗还能印证正史:《明史》记载于谦任山西巡抚时因平反冤狱,救灾赈荒,兴修水利,使人民安居乐业。于谦本人在《平阳道中》以“相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实况。古代田园诗词中的许多优秀作品是我国现实主义文苑中的瑰宝,至今仍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美学价值。

田园诗词与民歌有着血肉的联系,早期见之《诗经》、汉乐府中的田园诗自不待言,唐宋以来的田园诗词与民歌也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的联系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田园诗大量见之于新乐府诗人如张籍、王建、白居易的乐府诗中。这些“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田园乐府诗显然胎息于民歌。其二是模仿民歌曲调创作的田园诗词。最典型的是中唐刘禹锡、白居易的《竹枝词》(又称《巴渝词》),便是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改词而成。此外如《杨柳枝》等也都是向民歌学习的产物。民歌本属社会下层人民(主要是农民)的口头创作,因而这类受民歌影响而写作出来的田园诗词,大都能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同情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艺术上也大都独具特色,新颖别致。

田园诗与山水诗在文学史上是一直被相提并论的,但山水诗的出现要比田园诗晚得多。《诗经》及两汉的诗歌中没有以山水为题材的,两晋玄言诗中已有写山水的成分,但山水诗的兴盛是在宋齐时期。山水诗与田园诗的作者大都是同一类政治上失意或隐居山林以等待一朝交泰、飞黄腾达者,或是从官场退休林下、颐养天年的人。山水诗与田园诗的交叉发展如同珠江的支流北江和西江一样,它们来自不同的源头,在三水附近合流了,随即又分开了,但分流而下的江水中已分不清哪些水来自北江,哪是来自西江。盛唐以后写农村自然风光的田园诗与山水诗已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部分作品中甚至兼及这两方面的题材。明清时期,这样的作品已颇为可观了。而另一部分反映现实的田园诗,则与山水诗一直并行发展,没有相互融合。融合和分流是文学题材、形式发展的两种方式,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关系也正如此。但从艺术上来说,田园诗比山水诗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这是与其题材的多样性是一致的。

总之,我国历代的田园诗词,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其中某些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可以成为文学体裁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些田园诗词,使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古代社会,可以从中研究古代农村的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补正史之不足。田园诗中大量写农村田园风光的诗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给人美的享受。对我国历代的田园诗词,我们应给予更多的重视。

诗歌中的乡村篇四
《田园诗》

古诗赏析训练题

1. 桃花溪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解】⑴桃花溪:在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 ⑵飞桥:高桥。 ⑶石矶:河流

中露出的石堆。 ⑷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5)尽日:整

天,整日。

(1)有人说“隐隐飞桥隔野烟”中的“隔”字用得很好,请说说其妙处。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1)有人说“绿池芳草满晴波”一句,一个“满”字意境全出,请说说其妙处。

(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晓过鸳湖 查慎行①

晓风催我挂忱符,绿涨春芜⑵岸欲平。

长水塘⑶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释】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鸳湖:嘉兴南湖。②芜:丛生

的草。⑧长水搪: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④秀州:即嘉兴。

(1)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

(2)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请写

出你的理由。

4.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①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是抚摸着堤岸。②春烟:春

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③纸鸢:风筝。

(1)这首诗的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字用得极妙,请说说其妙

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5.钟山①即事②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

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⑴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⑵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6.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①7.西楼子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②,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曾巩(1019—1083),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其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如《西楼》、

《城南》、《咏柳》等,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抒情的佳作。 ②钩疏箔:把帘

子挂起。

(1)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 与 两个感官角度写浪卷、云涌、风

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2)这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满腔豪情的诗句是哪一句? .................

8.秋日行春路 乐雷发①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②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③,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乐雷发,字声远,号雪矶,南宋道州宁远县人。精通经史,长于诗赋。②社肉:祭祀时所供之肉,后分给各户。秋日之社即秋社,指立秋后的第五个逢

“戊”日。③该句用“句勒法”写出稻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开放。

(1)“红蜻蛉伴绿螳螂”的“伴”字用得恰到好处,请你说说其妙处。

(2)全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①陂(bēī):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

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

“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

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⑤有约:即为邀约友人。⑥

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

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1)一、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诗人通过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梅雨季

节的夏夜之景的?

(2)“闲敲棋子落灯花”,表明诗人在闲适、恬淡之中隐含了怎样的心境?

11.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12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 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

(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13.江村晚眺

宋·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1) 诗人晚眺江边,看到了哪些景物?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4.丰乐亭游春①

(其一)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

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16.新 凉

徐玑①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

(1)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 的景象。

(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7.游 丝

吕祖谦

游丝浩荡醉春光,依赖微风故故长。

几度莺声留欲住,又随飞絮过东墙。

注解:浩荡,形容游丝飘若无痕,自由自在。故故,故意。

(1)说说你对第一联中“醉”字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19.绝句(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①“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②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0.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①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

②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2分)

古诗赏析训练题答案

1.(1)一个“隔”字巧妙地交代出诗人观桥的位置是在远处,给人一种朦胧美。

(2)诗中流露出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热切向往和对理想世界渺茫难及的怅惘之情。

2.(1)“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突出春景之美。(2)这首诗

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 (1)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2)“香”、“过”,写出了菜花之茂盛,香气之浓郁。(或“莱花”,用最寻

常的莱花写出了诗人朴实的内心。)

4. (1)一个“醉”字,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杨柳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杨

柳的柔美姿态,使杨柳富有神韵。(“使杨柳富有神韵”不写也给满分)(2)这

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⑴“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

⑵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6.(1)梅子、芭蕉、柳花 (2) “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

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7.(1)视觉 听觉 (2)卧看千山急雨来。(三、四句都写不给分。)

诗歌中的乡村篇五
《描写乡村生活的有关诗句》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工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中寡妇

唐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鸲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乡村四月 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州,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雑,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自落。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田家行

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野老歌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伤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鸲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诗歌中的乡村篇六
《唐诗中的乡村生活》

诗歌中的乡村篇七
《乡村田园诗》

诗歌中的乡村篇八
《赞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诗歌》

赞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诗歌

春天来了,让我们用心歌唱--

我站在苍翠的青屏山上

迎来了东方的黎明

那从雾海腾飞的红日

用第一缕亲吻的曙光

让我的心灵如潮,思绪随风飘荡

耳畔那往日滚瓜烂熟的顺口溜呀

把青屏山南北的两个世界描绘得如此形象

站在青屏山,南北两重天

南边一片明,北边黑一片

犹如古老的歌谣

带给我的是久远的暗谈和忧伤

我站在岁月老人的身旁

目送着时间流失那远去的背影

是新时代前进的脚步

伴着金鸡的又一声啼鸣

迎来了春天的又一华彩乐章

如今的青屏山呀

南北一样地亮

青屏山北边的xx呀 正在走向与城市发展同有的希望 我撕下2004年的最后一页日历 由感而触发的是

片片飘落的日历

是盘点着的丰收和收获者的勋章

我把2005年的日历挂上

高兴得如同回到了童年

洋溢着对新年的渴望

这是岁月的无私,赐予给我们的福份呀

我感动得,用颤抖的心

向未来发出金色的狂想

呀,让我们一起歌唱

歌唱我们已经到来,且共同拥有的春天

歌唱吧,这属于我们xx人的春天

歌唱吧,xx人幸福而又美好的希望

上篇:风景这边独好

我明明知道,时间不可以倒进

为什么没有用我手中的像机

把十年前的xx定格在相框

但我很高兴

经历过时间洗礼的人们

已经把目光聚焦在xx今天的风景上

从十年前第一个屋顶接水水池的诞生

历史将改变着我们 命运将决定我们 一定能够战胜贫困的恶狼 收藏起挑水的扁担,我们的肩不再有压过的疼痛

拆卸掉推水的铁桶,我们的心不再有辗过的裂痕

解放了驮水的驴子,我们的心不再有愧疚的蹄印

改写了的历史

催生出以庭院经济为主的科技示范户

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从集雨节灌的第一个水窖

到农业综合开发的样板工程

的农业结构调整,就这样成为全省的榜样

山上的树呀,在向我们招手

路边的花呀,在向我们绽放

田中的果呀,在向我们致意

身边的鸟呀,在向我们歌唱

这鸟语花香,欢声笑语、怡然自乐的世界呀

是跳动着的音符

是抒情的诗行

是xx人灿烂的脸庞

听啊,那是xx中学高楼里传出的书声琅琅 英才的热血,燃烧着激扬的文字 英才的青春,锤炼着指点江山的气概 桃李芬芳,(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沸腾着鹰击长空的理想 如潮水,势不可挡

那是敬老院李大爷清脆的竹板声呀

他在用一颗心,站在中国的大舞台上

用盲人那种特殊的感触

诉说着党的温暖、政府的厚爱

如春风,化作心雨奔放

那是我们十几家工厂所打造的工业长廊

他们是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引来的凤凰

有致有韵的捷报,报告着经济的增长

让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山民们的每一颗心领略到了豪爽

看啊,移民小区的环境是多么地优雅

那曾是大山深处的女儿们,如今同城市里的人一样

浓浓的情,甜甜的话,灿灿的脸

诉说着浪漫与吉祥

那幢幢高楼

如丰碑,拔地而起

如巨人,伟岸挺立

如坐标,指向导航

如旗帜,在向贫困宣战的号角声中飘扬

那是飞越着的郑少高速公路

让我们真正明白,天堑变通途的雄壮 她如同穿着盛装的少男少女 舞动着绿色的飘带 舞动着经济腾飞的翅膀

舞动着文化交流的形象

舞动着xx人对山外的山、天外的天的憧憬和向往 那是咱们新改造的商业街

与以往相比,好像把满脸皱纹的老太太

一夜之间打扮成一个待嫁的新娘

迎娶的贵宾是那整齐的树

迎娶的地毯是那红色的砖

迎娶的车队是那绿色的带

迎娶的乐队是那人来车往的共鸣

把气氛装点的喜气洋洋

这是xx的变化,变化得越来越亮

这是xx的现在,现在得令人神往

我说不清xx有多美

我说不清xx有多娇

但我知道,毛泽东的风景这边独好

是对xx今天的畅想

中篇数风流人物 在这里的环境中,有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 这里没有焦裕禄、孔繁森的名字 这里没有邱少云、刘胡兰的悲壮

但这里却有着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这里却有着实实在在,勤勤恳恳的榜样

我告诉你,第一个用屋顶接水的设计算不算创造 由第一个屋顶接水水池到家家户户都拥有1-3个水池 这可不是梦想

从水池到集雨节灌再到农业综合开发

是谁为这如雾、如雷、如电的三步曲谱写着篇章 你肯定明白,扶贫开发到综合扶贫的构思来自何方 这样的构思到变为现实

又是谁在为此操心和奔忙?

从中受益得惠的人啊

我们决不会忘记

党委政府的宏伟蓝图

这样地壮观

这样地超前

这样地务实

又是这样地辉煌

这是集体的才智

就这样靠实干,象爬山,抬级而上

这是集体的智慧

就这样靠团结,象接力赛,一棒一棒 那是我们的书记 他走村串户,访贫问苦 当他的手紧紧握住孤寡老人粗糙如印的手时 我的像机读懂了"以人为本"的份量

就让它定格吧

是这份情确立了统揽"三农"问题全局的思想 那是我们乡长的身影

当她的手触摸到学校学生的床被时

坚强的她,用泪眼告诉我们

这是我们的孩子

我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为学习而着凉

就是这份爱

让实事好事为解决"三农"问题激发出无穷的力量 在荒山着火的紧急关头

急促的电话铃把每一位同志惊醒

这时候,谁都没有顾及什么

把火情当命令一起冲锋

漆黑的夜,没有路的路

疯狂的火,没有灯的灯

用分分秒秒扑打着星星点点的火 用不辞劳苦诠释着无私无畏的歌 当最后一丝火消失的时候 疲惫的你,受伤的我,流血的他

会心地笑着,相视着胜利者的目光

我曾记得有这么一件事

当左右邻居为门前的路闹得不可开交时 是我们的领导现场办公,化干戈为玉帛 并赢得了左邻右舍的称赞和夸奖

那是我们的乡长助理

曾牺牲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把大写的"水"字写在xx

乃至新密城镇供水的历史上

那是我们的民政所长

踏遍了全乡的村村组组、家家户户

为实行低保的318户588人

为205人五保对象送去了党的温暖

送去了政府的形象

啊,我说不清有多少事

都着实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

啊,我说不清有多少人

都成为咱老百姓心中的知己、朋友、亲人和偶像 就是这样平常的人

怀着一颗平常的心

专注地做着平常的事 虽没有惊天动地 但却是我们xx的风流人物 肩负着全乡两万人民的重托

把共产党的名字雕刻在咱老百姓的心坎上 下篇日出江花红胜火

xx是一个方阵

这在xx排名曾是最后的方阵

正在以新的姿态向前推进

xx是一支生力军

这在家庭贫寒、条件艰苦的环境里成长的生力军 正在以昂扬的斗志展示着英姿飒爽

"改革创新"是这一方阵的灵魂

破旧立新,创新发展

勇立潮头,引领时尚

让xx与时俱进

"团结合作"是这一方阵的精神

结成集体,形成团队

决不掉队,向前进取

如同从头上飞过的雁群

"务实拼搏"是这一方阵的旗帜 强乡富民,艰苦创业 只争朝夕,奋发图强 为xx的明天贡献力量

"以人为本"是这一方阵的根本

关注"三农",稳中求进

结构调整,摆脱贫困

让每一个都成为奔向小康社会的主人

啊,我的朋友们

我很想成为一位诗人

让诗行舞动起来

为我们的xx颂扬

我很想成为一位歌唱家

让我滚烫的音符跳动起来

为我们的xx歌唱

但是,我更想成为一名摄影家

用我手中的相机

让历史定格

让瞬间凝固

让xx的昨天、今天、明天

都永远如同春天的脚步

踩着时代的鼓点

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响

诗歌中的乡村篇九
《春天里的乡村(组诗)》


诗歌中的乡村相关热词搜索:诗歌中的乡村作文 诗歌中的乡村作文800 乡村田野的现代诗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诗歌中的乡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诗歌中的乡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5813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