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表达收获 古诗

表达收获 古诗

2016-01-21 09:50:4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表达收获 古诗篇一《关于古诗文教学的一点收获》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表达收获 古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表达收获 古诗篇一
《关于古诗文教学的一点收获》

——浅谈文言文的教学设计

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李卫东老师的执教的《小石潭记》。下午,全国特级教师、河北张家口一中教师尤立增又上了一节《虞美人》。欣赏了两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感触很多。两位教师都把目光聚焦到了浩瀚的古诗文上,都从自己的角度诠释了自己对古诗文教学的理解都对古诗文教学进行了演示,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我对两位老师所教、所谈印象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让学生给“白文”(不加句读的文言文)加标点。在《古代汉语》科目的自学考试中我曾做过这样的练习。但没想到李老师却把它用到了课堂教学中,且效果很不错。学生通过对文段断句标点的探究,可以很好地去品味文言文的韵律,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也能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这一点我今后一定让学生试试,估计效果会很不错。

其二,提倡教学生咬文嚼字。他主张文言文教学,既要教文,又要教言。文言文教学首先是要学生读通、读懂,其次才是读文。教师只要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文言白话的比较和师生串讲的结合这三点,大可大大方方地串讲串译。这一点,我十分赞同,我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从学生学习第一篇文言开始,我就告诉学生:要力求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或用法,在翻译时尽量做到逐字对照。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学生在八年级的上学期就基本上具备了自译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课内文言文的阅读自然也得心应手了。试想:如果我们真的按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只是了解文言的大意,那么,学生不去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虚词的意思和用法,怎么才能具备独立阅读文言的能力呢?

其三,李老师提倡在“言”和“文”中来回穿梭,循环往复,而不是我们往常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节疏通字词,一节赏析评价。我在教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始终坚持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对字词的学习基本上都放到了赏析中。我认为这样课堂教学比较连贯、自然,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每每我看到教师要在导入新课后专门设计个学习生字新词的环节时,我总是感到很别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好,如此去教中学生真的没有这个必要。

其四,让学生“浸”入文言。两位老师都在课堂上引入了相关的课外文言语段,为学生创设文言语境。可以说,恰当的拓展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锻炼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效果不错。

其五,师者语言的魅力。李老师在课堂上表扬学生三次用的“真精辟”和尤老师在报告中对字词和现象的独特解析,都赢得了听众们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师者,必须具备独特的语言魅力。而这要求我们要在不断的阅读、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其六,大胆取舍,用心设计。优秀的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在教学时不妨学学两位名师的做法,取舍上大胆些,不要拘泥于教参、课本,对一些语句的品析,不妨有点自己的见解和设计。

古诗文的教学,自有它的魅力和难点。只要我们本着以学生的疑惑为难点,从学生的角度去引领,注重积累与赏析,吃透些,放开些,角度新些,古诗文的教学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

表达收获 古诗篇二
《古诗园里收获多……》

表达收获 古诗篇三
《诗歌活动收获》

活动收获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 3.想象画面 4.各种诗歌做对比。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有了放飞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写诗歌。在“搜集诗歌”这个方面,我的收获最大。因为在搜集诗歌的同时,我不但知道了许多诗人的名字,我还知道了许多不同诗人的风格和资料。让我知道了许多诗歌的来源。我觉得我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回报展示”做的不是很好,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资料不够充分。而且展示的方式全都是在古诗书上,并没有其它的展示方式,这几点我们在下一次的综合性学习里都要改正。

表达收获 古诗篇四
《古诗词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过程与方法:

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泊船瓜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㈠、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

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3、指名答:

4、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㈡理解吟诵,体会感情

1、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

3、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㈢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方法。

师: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指数名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指名答:

(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诗人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

远处( )的树林( )的高山。

学生口述。

9、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更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六、当堂训练

背诵、背写古诗。

七、板书设计

远望钟山

泊船瓜洲 春绿江面 思乡浓

见月思归

第二课时《秋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

2、板书:《秋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㈠检测阅读、理解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指名试读,指名评价,全班齐读。

3、再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4、班级交流:

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㈡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

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

2、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

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

4、感情朗读。

㈢总结: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达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的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生答: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么感人的诗吧。

六、当堂训练

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七、板书设计

秋思 见秋风 意万重

思乡浓 说不尽 又开封

第三课时《长相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板书:《长相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词的生字词。

2、理解诗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情

1、检测读词情况

要求:

⑴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⑵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

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4、初读后想象

⑴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

⑵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5、领悟词意

⑴、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

⑵、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者的“身”在那里?

作者的“心”在那里?

⑶、学生再谈体会。

⑷、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六、当堂训练

背诵本首词。

七、板书设计

长相思

山水--身已远

风雪--梦不成

(思乡浓)

表达收获 古诗篇五
《5、古诗》

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表达收获 古诗篇六
《21、古诗词三首》

21、古诗词三首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 “思乡怀亲”主题的古诗,掌握了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借助注释、工具书抓住关键词句初步理解诗意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只在学生理解肤浅处,理解困难处加以提点,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促进感情朗读。《长相思》词这一样式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词的韵味,理解词所表达的情感,初步感知学词的方法。因此在课时分配上,《长相思》单独占用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三首诗词,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借春风明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秋思》则寓情于事,借助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长相思》这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则写景叙事相结合,表达对故园的思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泊船瓜洲》《秋思》意思,体会情感,并能有感情朗读。

2、初步掌握一些读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词体会诗所表达的情感。

一、读诗导入

1、同学们,你积累了哪些思乡怀亲的古诗?生交流题目,全体学生齐背《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古诗。

2、背得很熟练,如果能背出节奏,抑扬顿挫,那一定是种享受。想再来吗?齐背《静夜思》。

3、小结过渡:皎洁的明月、特定的佳节,这些物象,是诗人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源泉。今天我们再学两首古诗,读题目“泊船瓜洲”“秋思”

师提要求:学诗首先要把诗读通顺,琅琅上口,有诗的味道,自己读读吧。(两首同时呈现)

二、初步交流,引发情感

1、谁来读,尽量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生相机互动:

(1)给“间”字正音,反复朗读过程中一要肯定学生读得抑扬顿挫,字正腔圆,读出了诗的味道;二要相机在黑板上画图,把三个地点和长江画出来,告诉学生像这样分开,隔开就读间,间断,间隔。

(2)“意万重”,“重”字读间和它意思有关,什么意思?对啊,表示很多时读重,我们说心事重重,山重水复,轻舟已过万重山。谁也来读读第二首。(注意有否读对重)

2、以你喜欢的方式,再去读一读,看看注释和插图,相互说说诗词的大概意思。

3、交流诗词意思

预设一:题目不要忘了,“泊”什么意思?停,那飞机那说泊吗?火车进站能说泊吗?准确点。(专指船儿停下靠岸)

预设二:钟山和王安石有什么关系?看黑板图说。(师适时补充:王安石的父亲

曾在南京做官,王安石从小一直在南京长大,因此把南京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预设三:“何时”就是(), “还”就是(), “数重山”什么意思?

预设四:这个“欲”就是(),《秋思》最后两句谁也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那恐就是(害怕),复恐的“复”你懂了吗?

4、编者为什么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有什么共同地方你发现了吗?

预设一:都是和思乡有关的。师:哦,流淌的都是思乡情!板:思乡

预设二:里面有两个“又”。师:你有一双慧眼,这两个“又”意味着什么,我们等下要好好品味。

预设三:两首诗里都有“风”春风秋风。师:春风秋风,你有诗人的敏感,这又意味着什么?

如果学生出不来后面两个,师:你发现了这里一个“又”,这里也有一个“又”,这意味着什么?板 又 又

三、走入《泊船瓜洲》 教给方法 感受“思乡”心切

1、初读收获就这样多,不错。古诗是中文文化的瑰宝,语言特别凝练传神,让我们先走进《泊船瓜洲》,静静默读,深入字里行间,从哪些地方中你感受到浓浓的思乡情?圈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点批注。

2、交流

(1)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抓住“何时还”谈理解——师小结:正所谓归期遥遥,无可奈何。读诗就该这样,抓关键字词去体会诗人内心涌动的情感,请你读读。

(2)一个“何时还”就让刚才这位同学体会到浓浓的思乡情,谁也像他一样从别的字词中感受到吗?

“春风又绿江南岸”——

① 此时作者身在江北瓜洲,他无法望见江南家乡的景色,应该是徐来的春风、当空的皓月让他联想到了此时的家乡一定是绿意盎然。

② 为什么是“又绿”江南岸呢?写出了作者离别家乡时间很长。

补充介绍:王安石21岁离开钟山,高中进士后一直在地方和京城为官,很少回家。49岁,他受朝廷重用,上京途经瓜洲,故乡一江之隔,却因公务繁忙,不能还乡。时隔28年,人生有几个28年啊,思家之久,思家之切,思家之痛,谁来诉说。连读后两句。

③关于这个“绿”字还有一段千古佳话呢,谁知道?相机出示课后资料袋的内容。谁来说说绿字神在何处?妙在哪儿?

绿的多美啊,诗人怎能不思乡?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指名读 齐读。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生:我从“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一水间”“只隔”知道了作者与家乡距离很近了,他一定触景生情,想家了。(生若谈不出来,教师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思考,谈出粗浅理解。)

师引:京口是现在的(生接江苏镇江),钟山是现在的(生接南京),从镇江到南京就是现在坐火车也要一天一夜,在古代交通极其落后,(指着示意图)一道天堑,数重大山,实属千里之隔,那为什么作者说一水,只隔呢?(请两三生谈,师小结:实际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4)谁想朗读全诗?读出作者深深的思乡情?

(5)诗人就在此时此刻思家乡吗?他是一次又一次思家

引读后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看到,

诗人21岁,上京赴考,途经瓜洲,意气风发地问:生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49岁,上京重用,途径瓜洲,百感交集地感叹:生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55岁,罢免相位,再次途经瓜洲,已是物是人非,怎不老泪纵横地悲叹:生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当某年某时某地,我们也远离故乡,适逢明月,会情不自禁地问:生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过渡:何时还何时还,王安石满腔思乡情寄托于春风明月,板书:春风明月——借物抒情,那诗人张籍又以怎样方式表达思乡之苦?请同学们静静默读,圈出关键字词,也可动笔写写。

四、走进《秋思》,学以致用,理解信短情长的深切思念

1、生自学

2、交流:

你从哪些关键字词中也读出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

(1)意万重 说不尽

①你真会读书,这千言万语说不完的感觉你能读读吗?

还有谁也想来表达表达?(朗读前两句),你非常投入,能告诉大家你心里想什么?(生:想着家人,有好多话要说„„)

②千言万语,千愁万绪啊,那诗人张籍在寂寞秋风里,会想到哪些人哪些事呢?指生说。

看来你们还没有真正走入诗人的内心啊,补充材料:张籍小时候家很穷,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江苏苏州,常年四处漂泊、流落异乡,写这首诗时他暂居洛阳,刚刚做了官,远离千里之外的故乡已经12年了,12年四处流浪,乡愁自然是意万重。此时,洛阳满目繁华,他独守寂寞秋风。(课件出示)

诗人想对白发苍苍的双亲( ),却无从说起。

诗人想对( ),却一言难尽。

学生汇报,老师凝聚情感:是啊,诗人想对双亲诉漂泊之苦,却无从说起;想对妻儿说相思之苦,却一言难尽,多么复杂的思乡情,谁来读读。两生(读得好啊,意万重,说不尽,思乡尽在其中)一起读。

(2)又开封

① 学生谈体会,从又字你体会到什么?(两生谈)

② 剪不断理还乱,思乡的话怎能说得完呢?让我们走近当时“临发又开封”的一幕。

看插图,张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开封后,他当时会做什么说什么呢?

预设一:再急匆匆写上什么?(是啊,家书抵万金,再补上一笔)

张籍打开了后就一定会写上一些吗?也可能怎样?

预设二:什么都没有写,就 哭了, 叹气„„

(是啊,那抖动的手,那滴在家书上的泪分明是归乡的魂,你来读)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啊)(一个叹气就是刻骨铭心的相思)

(无声胜有声,一切的一切都在这“又”字里了,你读,看,又开封,又开封哪。

齐读后两句。

预设三:紧紧拉着行者的手,要他一定把信送到,记得对他家人说声平安。 师: 12年思乡怀亲的愁绪,怎能不是意万重,说不尽,而这一切,全浓缩在一个“又开封”里。齐读整首诗。

五、回归整体

1、 同学们,两代诗人,一种情怀,都是思乡怀亲,却各有千秋,王安石借春风明月,写景抒情;张籍却由萧瑟秋风,借书写家信这一片断,叙事抒情。款款思乡情,浓浓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让我们愈品愈觉其香醇浓烈。

六、作业

课后,背诵这两首古诗,并搜集一些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

板书:

泊船瓜洲(写景抒情) 秋思(叙事抒情)

春风 秋风

明月 又开封

思乡怀乡

第二课时 长相思

教学目标:

1、懂得《长相思》意思,体会情感,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初步掌握一些读词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诗人的款款思乡情,浓浓恋乡意。这情,或借助春风明月,或借助生活片断表达出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首词。

生谈对词的了解,师可简介:最初词为席间歌女传唱,多传情说爱,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文体。

二、初读

师:打开课本106页,读一读这首词,把它读通顺并借助注释和插图试着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师:同学们读书很专心也很投入,我们读书就是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谁想读一读这首词?(指一生)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你要准备对他的读书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评价

师:同学们,读词不仅要读通顺、读准确,还要读出词的停顿,谁能把这首词再读一遍?(一生)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要特别注意词句中间他是怎么停顿的? 指导学生读出停顿

师:好了同学们,《长相思》我们已经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那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学生可以补充自己的理解

三、研读

师:看来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已经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可是同学们,诗词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诉衷肠,所有的作品,都是作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结果。《礼记》有言,“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里的“物”既指自然界的物象,又指人事界的事象。那么,在这首词中,是哪些物、什么事使纳兰性德情动于中,夜不能寐?这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细细揣摩文本,感悟纳兰性德的情感。在感受深刻的词句下作批注。

学生交流学习体会,教师引领抓住关键字词体会情感。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纳兰性德那一颗思乡而破碎的心,我想,你们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想问问纳兰性德呢?

生:„„

师:问得好,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纳兰性德的资料,谁能选取有价值的信息来答 生:„„

师:保家卫国,建功立业,这就是纳兰性德身在军营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纳兰性德聒碎乡心梦不成的原因所在,这就是纳兰性德乡心破碎的原因所在。于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行军一天的纳兰性德依然无法入眠,他走出帐外,听着凛冽的寒风声,望着绵绵白雪中的群山,心生感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脱口而出„„男女生分读,齐读。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款款思乡情,浓浓恋乡意,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思乡怀乡的千古绝唱

因为思乡,诗人王安石这样写道„„

因为思乡,诗人张籍这样写道„„

因为思乡,纳兰性德这样写道„„

四、课外拓展

师:思乡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他跨越悠悠的历史长河一直走到今天,这就是经典,这就是文化,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这些诗词,读一读,背一背,感受经典的力量,文化的魅力。

表达收获 古诗篇七
《古诗词三首》

教学内容:1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诗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会背诵,会默写《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5.积累古诗词。

教学重点: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幻灯片 诗人资料 相关诗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题目叫古诗词三首,今天学习一首诗《望洞庭》、一首词《忆江南》。 板书:望洞庭 忆江南

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重点指导“庭”字,里边是建之。

2、诗、词有什么区别呢?自己读一读这两首。

二、学习古诗词:

1、《忆江南》这首词和古诗有什么区别?

学生试说,出示资料并小结:

词和古诗格式不同。忆江南是词牌名。词牌名规定的是词的格式,即每句几个字,压哪个韵等。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首词就是一首小令。写词一定得有词牌名,题目可以没有。“忆江南”是词牌名,内容也正好和词牌相对应,于是也没再取其它名字。

2、两首诗有个共同点,都是写什么的?(板书:共同点 写景)

3、学习《望洞庭》

(1)解诗题:

望洞庭,“望”字怎么理解?(远远地看)

你对洞庭湖有哪些了解?教师补充洞庭湖资料: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侧。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由四条河水汇成,对长江洪水起着调节作用。洞庭湖水,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2)自读古诗,读通读顺。 指名读诗,纠正读音。

(3)明诗意、悟诗情:

默读,根据注释了解诗句意思。诗句描写了洞庭湖什么时候的景色?(秋天的傍晚,月亮升起时的景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美丽、柔和等) 学生汇报诗句意思,重点指导: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什么叫“镜未磨”?出示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镜未磨”:古代用铜镜,打磨后才能用。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把什么比成什么?

月光柔和,水波粼粼,水色月色融为一体,那么柔和寂静,哪个字突出了这种景象?(和,和谐)看着美景你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安静、祥和、心情好等)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柔美的景色。

自己读,指名读。

填空练习(投影):湖光秋月( ),潭面( )镜未磨。

( )( )两相和,( )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指导生字“谭”,书空。

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翠”,结合题目思考,你有什么疑问么?帮助学生理解:山水翠,就指水,古人写文章的一种表达方法。

白银盘指什么?青螺呢?指导书写“螺”,书空。想象所描绘的景色。看着这么美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遥望洞庭( ),白银盘里( )。

( )洞庭( ),( )里( )。

(4)作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此时作者心情是愉快的,高兴的,对这

美景是喜爱的。配乐读全诗。背诵诗句。默写诗句。

(5)你知道作者刘禹锡还写了哪些诗句?教师出示: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小结学古诗方法:读通诗句,结合注释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感情,背诵积累。

4、学习《忆江南》

(1)指名读词,正音。描写了江南什么季节的景色?

(2)这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丽)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指导:

a.“江南好”,一个“好”字,直接表达作者喜爱之情。

b. “旧曾谙”,为什么用个“旧”字?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的,并非传闻。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

c. “红胜火”能换成“红似火”么?为什么?“绿如蓝”,颜色鲜明,描绘美丽景色。阳光下,花红胜火,生机勃勃,江水碧绿赛如蓝草,强烈的色彩,给人以美感。读好这两句话,突出美丽景色。

d.反问句,更能体现喜爱之情。指导朗读这句话。

(3)指导朗读、背诵:

指名有感情朗读。师生对读。背诵。

(4)指导“谙”:书空。熟悉的意思。

(5)《忆江南》白居易共写了三首,你会另外两首么?

(二)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三)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朗读,指导背诵: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齐读、背诵。

三、积累语言:

你还会背诵哪些描写山水风光、美丽景色的古诗词?

补充,带领学生读一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四、课堂小结:

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古诗语言凝练,作者用心锤炼词句,饱含丰富的内容,希望你运用学过的方法,多读多思,细细品味每一首诗。

板书设计: 1. 古诗词三首

《望洞庭》 《忆江南》(词牌名)

唐 刘禹锡 唐 白居易

镜未磨——比喻 好

(湖面) 旧

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 红胜火 绿如蓝

(湖水) (君山) 反问

共同点:写景 喜爱之情

教学内容:1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掌握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会默写。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品味语言,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

教学重点: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幻灯片 诗人资料 相关诗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板书:唐 李白

我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句?

根据学生背诵的诗句,适时小结,如 《静夜思》──一个浪迹天涯、乡愁满怀的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与朋友情深意重的李白。

《望庐山瀑布》——一个寄情山水、想象丰富的李白。

《赠汪伦》一—一个有情有义的李白。

2、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

齐读课题。

教师简介“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云庵、广

表达收获 古诗篇八
《古诗里的故事(杨海燕)》

4-4表达:古诗里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

2.从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齐背古诗。师:很多古诗里都有故事,比如说《赠汪伦》就是写的李白即将远行和好朋友汪伦告别时的情景。

2.生:我们可以把有些学过的古诗改写成故事。

二、回忆古诗:

1.这个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古诗?

2.生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

3.请同学们回忆这些古诗里是不是都有一个故事?

4.下面就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叙事古诗,把它背诵下来,并把它进行改编,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通过交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全班交流:

1.班级召开一次“古诗里的故事”故事会,每组选派代表到前面汇报,要求所讲的故事情节完整,声情并茂,教师要注意指导和点评。

2. 同学们中有兴趣的还可以表演诗中的情节。

3、评一评,你们之中谁讲的最好?(以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为标准)。

四、总结:

1.同学们交流了这么多的古诗故事,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2、讲古诗里面的故事,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古诗的含义。五、布置作业

准备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故事。

板书设计:

第一小组

古诗故事会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表达收获 古诗篇九
《5、古诗词三首》

表达收获 古诗篇十
《八上课后古诗》

八 课后古诗:

一: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徒伤悲 。

2、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3、 诗中暗示美景不是永恒不变的,从而隐喻时光一去不返,人的寿命有限,要倍加珍惜时光之意的一句:朝露待日晞

4、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泽,万物生光辉。

5、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6、诗中通过蕴意深远,水到渠成,极具感染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诗词中有许多告诫人们要懂得惜时的名句,请写出你知道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答:(1)莫等闲,空悲切,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隋寸功。(杜旬鹤《题弟侄书堂》)

二: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暮望,徙倚欲何依

2、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色,山山唯落晖。

3、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猎马带禽归。

4、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6、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漫漫

3、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4见长江天际流。”此诗中与这两句意境相近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5、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有问,平海夕漫漫

6、

7、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远离他乡的羁旅之情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答:(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泽,波撼岳阳城。

2、表现诗人渴望援引的诗句:3、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4、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5、表明作者对自己不能报效君主而深感愧疚的诗句:

6、作者祈望出仕而又心怀内疚的诗句:7、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有羡鱼情。

8、诗中形象地描写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积广大,充满活力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9、诗中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的诗句:有羡鱼情。

10、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水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答:(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五: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2、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波江上使人愁。

4、诗中表现诗人怀念家乡的惆怅之情的诗句:波江上使人愁。

5、诗中能够诗人触景生情而起思乡之愁的诗句:烟波江上使人愁。

6. 诗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 请写出古诗词名句中关于“乡情”的两句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答:(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收获的古诗 收获的古诗 描写收获的古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表达收获 古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表达收获 古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588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