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

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

2016-01-21 10:28: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篇一《写离别的诗词 (到处拼接的)》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希望能帮助到你。

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篇一
《写离别的诗词 (到处拼接的)》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别 董 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 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具体解释。。。。。。。。。。。

一: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浥,湿润的意思。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它们通常和离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今天由于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这是一场深情地离别,而非“黯然销魂”的离别。诗句中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加强了轻快富于希望的情调,以乐景衬挚情。这首诗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并肩缓辔,不愿分离。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 对“白水”,“北郭”对“东城”。“横”字勾勒青山的静态,“绕”字描写白水的动态,景色廖廓秀丽。首联即写成

工丽的对仗。 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使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是分离时的动作,“班马”是离群之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赏析:诗作开头写“渡头杨柳”点明送别之地并烘托送别气氛。行客稀少现环境的冷清,反衬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二句中“向临圻”写归江东,点题。友人乘船而去,诗人诗人恋恋不舍,望大江两岸,春满人间,芳草鲜美,桃红柳绿。诗人顿觉自己心中的无限惜别之情就像眼前这春色无边无际,进而突发奇想:让我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起扑向你,跟随你归去吧。诗人将别情融入到奇妙的想象之中,感情蕴藉而深沉。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赏析:南浦,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南浦就和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屈原在《九歌》中就有“送美人兮南浦”的诗句,江淹《别赋》中也有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句子。诗的前两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以景衬情。“凄凄”渲染别情,“袅袅”倍添秋意。前者写内心凄凉愁苦,后者写秋景黯淡萧瑟。秋风萧萧,木叶飘零,秋风愈紧,别意愈与浓。此时此景,怎不叫人倍增离愁。

而全诗最传神的动作是“看”字,分手后,离人登舟而去,他却频频回首来看,别离时刻的千种相思,万般离愁,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更何况每一次回首都让离人肝肠寸断。想看不忍看,明知伤心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把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诗歌末句的“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劝慰, 让我们不难想象诗人如何强抑自己的感情,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经无以复加了。

以上几首诗都通过生动地细节描写,来抒写对离人眷恋不舍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或以动作、心理传情,或以语言、声音达意。描写形象传神,离情真挚感人。

二: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别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赏析: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工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二句中“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又为迷蒙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 颔联写惜别之感,表达含蓄“跟你离别的意绪呀!”不直说,立刻改口转折:“我和你一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别离又是客中之别,何必伤感呢!颈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铸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远在天涯,相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

近邻一般。”诗句意境开阔,音调爽朗,一洗悲酸之态。尾联以劝慰作结。歧路,岔路也,古人送别常在岔路口处分手,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无为,不要的意思。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小儿女那样情意绵绵。

别 董 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唐人送别诗中,那些凄清缠绵、留恋低徊的作品固然感人,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以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豪放健美的色彩。 《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作。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曛,,曛黄,指夕阳西沉时景色。日暮黄昏,黄云千里且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出没寒云。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使人顿生沦落之感,游子何之之意。似有壮士啸响于耳侧。眼见别意凄酸,似将拘于俗套,景物描写仿佛在为抒情蓄势?是写恋恋不舍的离情还是写真挚的友谊?都不是,高适却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因为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希望为慰藉,并在慰藉之又充满信心和力量。诗歌语言质朴无华,却如一轮灿阳喷薄而出,情感炽热,让人荡气回肠。恰如诗家所谓“为壮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三:借送别言志诗。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其中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有名气。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几年后被贬到更为遥远的龙标。当时他的朋友辛渐从江宁到润州(今镇江)再到扬州,然后北上到洛阳(诗人的故乡)诗人和朋友在润州的芙蓉楼分别。

赏析:诗的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入”字描摹出夜雨悄然而至的动态。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因离情满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自可想见。)清晨,天色已亮辛渐将登舟北归。使人遥望江北远山,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写山孤,实写人孤。“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诗的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附:

别 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四: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如骆宾王诗《于易水送人一绝》。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这首诗的第一联写“荆轲刺秦”事,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送于易水,“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陶渊明《咏荆轲》)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首句中“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前两句概括了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慷慨激昂的心情,表达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情。“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句式对仗仗,后一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称颂荆轲的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还隐含着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对荆轲式英雄的思慕。诗句中用“已”和“犹”两个虚词,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音节舒缓,读来有一种荡气回肠之感,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五: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 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诗题名为送别,但全诗却无别意,在形象的描写中流露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这首送别诗是青年李白出蜀时所作,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同。诗作写告别故乡,而非送别朋友,并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意境高远。

首联交待诗人的一路游踪和出游目的。青年李白出蜀过荆门山,不远万里,放舟东下,直赴荆门之外的楚国故地。古朴原始的楚地风情,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着神往外界的李白。颔联远眺近观,触目生情。出句说山,船行江上,山随舟随水相对挺出,船行甚急,扑面而来,转瞬即逝。最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 “随”字化静

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篇二
《离别诗》

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篇三
《宋词离别词研究》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

最近又听到了这支曲子,淡淡的笛声吹出了离愁,优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起来让人百感交集。 又到了每年学生毕业、离开的时候。虽然到自己离开还有一年的时间,但眼看着师兄、师姐们就要离开校园,步入人生的新阶段,自己还是不免有些伤感。有对送别他们的依依不舍,也有对自己终将面对离开的惆怅,当然更有对我们大家未来的深深祝福......

大学毕业,对有些人来说也许是人生的最后一次毕业;毕业的分离,对有些人来说也许从此真的天各一方。每当面对毕业时,我们都会想很多特别的活动或是方式,留下大家最后的美好回忆。所以我想对于大学毕业,大家一定更是格外的重视和珍惜......

听着着离别的曲子,也让我想起了很多写送别诗词,于是特意上网查找确认了一下。发现了一篇鉴赏送别诗词的文章,与大家分享。因为,离开的他们去开拓自己更广阔的天地了,留下的我们仍需为目标不断努力奋斗啊~~~

一、送别诗的知识

1、风格和抒情方式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凭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

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也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表露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此诗如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2、内容及主题倾向:

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如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元好问的《别程女》、黄景仁的《别老母》等等,抒写的是亲人离别之情;而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则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别刘谞 》)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梅尧臣的《东城送运判马察院》等,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为“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 《河岳英灵集》),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如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广平听力籍,茂陵将见求。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这些诗从情感上看,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意极为凄悲,催下泪下;或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如

“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不一而足。

3、常见意象的寓意: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

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月 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江淹作《别赋》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而“南浦子曲”和《南浦》词牌多被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

酒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

只希望自己在离别的时候除了不舍,更能铭记彼此之间的珍贵情意,同时勇敢面对自己即将踏上的征途......

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篇四
《关于爱情、友情、送别、离愁的经典诗词鉴赏》

关于爱情、友情、送别、离愁的经典诗词鉴赏

人生三境界解析

来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蝶恋花①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②罗幕轻寒,③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⑤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注释】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

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②槛:栏杆。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⑤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第二境界

解析: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

奋斗。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有憔悴。

[译文] 春风轻轻地吹,那样温柔。含着愁意,我向远望,空旷的原野无边际。油然而生春怨千丝万缕,夕阳斜照碧色的草地,朦朦胧胧,那景致更是伤感迷离。我久久地无言站立,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本打算狂饮大醉一场,消我心中愁闷。可是对着美酒歌舞,虽然强装寻欢求乐,却感到索然无味。因为相思,可我为了你,我宁可忍受一切,日日消瘦,一再憔悴。

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

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佑进士,官

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

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解析: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

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是爱国诗人辛弃疾名作,上片都是场景烘托,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手法上颇象《破阵子》。此词表面写的是作者寻意中人,写出了她的忧愁,孤独。实际上此人就暗指作者自己,表达了自己孤独,壮志难酬的苦闷心理。全词含而不露,极富哲理,读来令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好词。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红豆,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正的相思红豆,粒形特大,直径8--9毫米,一市斤1700粒。 这种真正的相思红豆,大自然赋于它一种特质:质坚如钻、色艳如血、形似跳动的心脏,红而发亮,不蛀不腐,色泽晶莹而永不褪色。其外形及纹路,皆为“心”字形。真的是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传说是心有相思之苦的人,落泪树下,难以化解,最终凝结而成。

在民间,相思红豆和玉一样,是有灵性的开运吉祥神物:定情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鲜红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到老;结婚后,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目前,相思红豆饰品风靡南国,时尚女性以佩带红豆精美饰品为荣,男女恋人纷纷为对方选择相思红豆饰品表达心中的爱意。红豆作为相思寄托之物,古已有之 。

红豆树开花的时间为4月~5月,花为两性,9月~10月扁平的夹果才能成熟,质地为革质为木质,近圆形,没有中果皮,豆荚内含有1~2粒鲜红光亮、艳丽动人的种子,他就是“相思豆”的红豆。红豆树开花和结果没有一定规律,有的树要几十年才开花一次,开花后不一定结果,因此他成为稀有珍品。

原文:

尘满面,鬓如霜。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

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是苏轼为悼念妻子王弗所写的一首词。王弗是苏轼的结发之, 眉山青神人,十六岁时与比他大三岁的苏东坡成婚,婚后两人恩爱。东坡《亡妻墓志铭》中曾如此描述他的这位妻子: “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 颇有“ 红袖添香夜伴读”的味道, 可以说两个人不仅在生活上相互扶持, 王弗同时还是苏轼的红颜知己,陪他度过了生活中的许多风雨。但是恩爱夫妻不到头, 苏轼的这位贤娇妻、贤内助竟于二十七岁上不幸病逝于京师。十年后的一个夜晚, 苏轼在密州做了一个梦, 梦见与亡妻往日的缠绵, 醒来不禁泪下, 作了这首有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追念亡妻。词的上阙抒发了相思之苦。词一开始, 作者就直抒胸臆, 从时间的久远性上抒写了自己对妻子无尽的思念。“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死别

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篇五
《古诗文默写》

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篇六
《《多情自古伤离别——谈古诗词中的别离意象》课件》

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篇七
《中西爱情诗之差异性分析》

中西爱情诗之差异性分析

摘要:爱情,由古到今一直都是中西诗人创作的永恒主题。但是,即使是同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中国和西方因为迥然不同的社会历史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哲学思想等等各方面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可以说,中国和西方的爱情诗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以下本文将对两者的异同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探讨造成这一差异性的原因。

关键词:爱情诗;中西比较;差异性分析

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动乱年代,还是在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爱情,由古到今一直都是中西诗人创作的永恒主题。但是,即使是同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中国和西方因为迥然不同的社会历史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哲学思想等等各方面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可以说,中国和西方的爱情诗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以下本文将对两者的异同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探讨造成这一差异性的原因。

(一)中西爱情诗的起源

从时间上看,中国爱情诗肇端于三百篇,产生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其首篇《关雎》便开门见山的道出了男子对窈窕淑女的恋慕与追求。再如《邶风·静女》中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城隅幽会时的情景,并通过那姑娘“爱而不见”致使小伙子“搔首踟蹰”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们爱情生活的甜蜜。《郑风·溱洧》描绘的是春暧花开之时,青年男女嬉戏游乐在河边,反映出他们爱情的和谐与欢悦。《诗三百》不仅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 ,而且还常有女子对男子的爱恋。试读《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土,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土,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暨之。求我庶土,迨其谓之!

这首诗,以梅子的黄落比喻青春消逝,年华迟暮,表达了一个姑娘渴望及时成婚的心情。同样内容的在《周南· 卷耳》,《邶风·匏有苦叶》,《邶风·简兮》,《墉风·柏舟》,《郑风·狡童》,《郑风·子衿》这些名篇中也能屡屡见到的。

而西方得爱情诗源于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略晚于史诗,而爱情诗史也和中国的一样起源于淳厚质朴的民歌,大都是用来歌唱的,歌唱时往往伴以乐器,并分独唱体与合唱体两大类。独唱体完全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丧失了氏族文学的集体性,被柏拉图称道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萨福,是当时最富盛名的歌手,她的爱情诗多抒发恋人间的激情,悲伤,离别的痛苦,妒嫉的折磨,具有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音乐性极强的特点,具有特别感人的世术魅力。

许思园先生在其遗作《中国诗之特色》中认为,中国诗肇端于三百篇,发皇于建安,极盛于唐,自宋以后,格律题材几无所增益。中国诗生长过程约一千八百年,而西方诗导源于希腊,起于十二三世纪,在文世复兴时期和十九世纪初期,两度极盛,十九世纪末骤衰,前后只有七百余年,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伴随着中西各自诗歌成长的爱情诗的发展轨迹吧。

(二)中西爱情诗的主要差异

1、内容上,中西爱情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区别:

第一,中国爱情诗,尤其是古典情诗,对爱人的描写并不完全真实,以达意为主。以存有丰富的古典情诗经典的诗歌总集《诗经》为例,其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静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都是典型的意象型情诗,表达非常含蓄,似内心独白,无以倾诉,它带给读者、听者的更多的是朦胧与

想象。从这些诗歌来看,这里作者或少年所爱慕追求的女性,是模糊而朦胧的,不一定是真有其人,始终是模糊的意境。且看唐朝诗人崔护所写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中没有对女子的形象进行仔细描写,女子的美态是通过人与景物的相映相衬突显出来的,所谓“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互相关合,十分新颖微妙。春光中的桃花是光艳美丽,而“人面”与“桃花”相辉映就足见这个姑娘青春焕发、容颜光彩照人。“红”字在这儿的传神之处在于,它既写出了人与花的娇美色彩,也巧妙的传达出了女子见到陌生男子时的娇羞美态。

而在西方爱情诗中,则多以追慕爱人、赞美爱情为主要内容,西方诗人擅长细致地描摹自己所恋对象的音容笑貌,对女性的描绘采取的是写实手法,赞叹她们的形体之美,如,温柔的目光,红润的脸颊,充满爱意的嘴唇,在微风中波动的金发,秀雅的风姿等等。如将英国诗人艾德蒙·斯宾塞的《美啊,我的恋人》:

美啊,我的恋人,当你偶然看见

她那美丽的金发在微风中波动;

美啊,当她那红润的脸颊似玫瑰吐艳,

当她的眼中闪烁着爱的火种。

美啊,当她挺起丰满的胸脯,

像满载珠宝的航船,

美啊,当她嫣然一笑,

驱散了遮蔽她光彩的矜持云团。

但她最美之时,

是她那白似珍珠、红若宝石的齿唇开启,

吐露出聪颖智慧的言词,

表达着欢愉温柔的情意。

余者皆为造化神工,

唯此方是心灵妙曲。

诗人细致的描绘爱人的形象之美,从金发到脸颊到眼光,从胸脯到笑容到齿唇,将恋人的美貌与光彩细细地展现出来,给人一个鲜明、完整的印象。

第二,在对待爱情之于人本身的地位和价值这个问题上,中西的诗人有着不同的诠释。中国的古典诗人侧重于抒发与情人的相思恨别之情,闺怨诗、送别诗、悼亡诗应运而生,如《诗经·卫风》中的《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表达了深切的思君之情。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以一种如泣如诉、娓娓动听的笔触揭示了思妇忠于爱情、望夫速归的内心世界:“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送别诗在中国历代也不乏其例,比如像唐代李商隐的《无题》,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写出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除闺怨、离别诗外,悼亡诗在中国古代爱情中也占相当的比重。著名的有:唐代元稹的《遗悲怀》、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清朝纳兰性德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等,都表达了作者对爱妻永远不能忘怀的深挚情意及失去爱妻的痛苦心情。

而西方诗人常常把自己所爱的人视作是某种精神力量的依托,这股力量引导着自己实现人格的完善,灵魂的升华,在情爱中融合了哲学和宗教的因素。西方诗人在恋爱时热情高涨,在他们眼里,恋人就像天使、女神、明亮的星星、皎洁的月亮、灿烂的太阳。像但丁的抒情诗集《新生》,诗人将恋人贝亚德写成是天使,在她身上凝聚了精神之美与高贵的道德力量:“看来你是一个神祗从天上来到大地/来显示神奇。/叫看到的人显得那么适意,/令人感到一种甜蜜从眼睛到心里,/似乎从她口唇里一个灵魂转移,/如许温存,又满含爱意,/„„”

第三,中国诗少性的描写,少写身体、话语和动作,如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空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涓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而西方诗多“性”的展示,多写身体,并且大胆而热烈,在此就不便举例了。

2、风格上的差异

中国情诗含蓄、婉约、遮掩式的,重柔性之美,如《诗经》中的《关睢》、汉乐府中的《迢迢牵牛星》、徐干的《室思》等。西方的诗大胆直率,热烈明快,多阳刚之气,如白郎宁夫人的十四行诗、拜伦《雅典的少女》、华兹华斯《致戴茜》、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歌德《五月之歌》等。

歌德《五月之歌》

爱情,爱情,

灿烂如金,

你就像山顶上,

早晨的云!

你欣然祝福

膏田沃野,

花香馥郁的

大千世界!

啊,姑娘,姑娘,

我多爱你!

你目光炯炯,

你多爱我!

象云鹤喜爱

太空高唱,

象朝花喜爱,

天空芬芳,

我这样爱你,热血沸腾,

你给我勇气、喜悦、青春,

使我唱新歌,翩翩起舞,

愿你永爱我,永远幸福!

像这样热烈明快的爱的表白令每位读者从诗的语言中可以直接感受得到作者心中的感情,不须仔细揣摩。再看一首李商隐的《无题》,给我们的感觉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其爱情的表达则是曲折隐晦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的前两句表达离别的痛苦,三、四句以春蚕丝尽和蜡炬泪干两种鲜明形象作比,来表达自己情爱坚贞、生死不渝的盟誓。诗人以春蚕吐丝比喻自己对女方爱恋的情思悠悠不尽,死而后已;以蜡烛燃烧下淌的油脂比喻自己相思感伤之泪,即使感情的烈火将自己燃为灰烬爱情也依然炽热、坚贞。这两句因物联想,表心明志,取得了语义双关、蕴含隽永的艺术效果,极富感染力。

3、语言表述上的差异

就表达爱情的语言表述而言,东西方诗歌也有差异,中国爱情诗通常凝炼,而西方爱情诗则往往铺陈。如宋代贺铸的《追和亡友杜仲观〈古黄生曲〉》:

欢归夜何其,月照临门别。

后夜待欢来,开门但见月。

诗人以明月作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恋人间两次约会的不同情形。第一次皓月当空,女主人与心上人依依惜别。第二次女主人公苦苦等候,却依然不见恋人身影,但见明月朗照如昨。诗歌前后对照鲜明,语言极为凝炼。

再看Mary Coleridge的一首(Slowly)

Heavy is my heart,

Dark are thine eyes.

Thou and I must part

Ere the sun rise.

Ere the sun rise

Thou and I must part.

Dark are thine eyes,

Heavy is my heart.

这首诗构思别致,第一节的一、二、三、四行完全就是第二节的四、三、二、一行,读来更添情意缠绵之感,全诗层层铺叙,表现出一对恋人如胶如漆、难分难舍的心情。

从形式上看,中西爱情诗也存有差异。尽管中西诗歌都押韵,但中国的爱情诗常一韵到底,而西方诗歌这种现象较为少见;西方有专门写爱情题材的诗体“sonnet”即十四行诗,如莎士比亚的(O Mistress Mine,Where Are You Roaming),克·罗塞蒂的(The First Day),济慈的(Last Sonnet),而中国却没有哪一种诗体是专门用于写爱情题材的。形式上的差异还表现在,在中国爱情诗中,谐音双关与叠音词屡屡出现,如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该诗以“晴”喻“情”妙趣横生,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少女的期待、烦躁等细微的感情变化。叠字叠词,如李清照千古绝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4、宗教情感上的差别

中国人对于超生死的存在本身没有什么信心,情人死后也就与草木同朽了,等待来世渺不可期。潘岳说:“落叶委延侧,枯骸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元稹说:“同穴同苜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白居易的《长恨歌》,虽然有超越时空的框架,但显然只是在敷衍传说而已。《长恨歌》片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春霄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西方诗歌却并不一样,弥尔顿《悼亡妻》、勃郎宁《展望》,都坚信死后会与亡妻在天国见面,天国几乎具有地理的真实性。罗塞特《幸福的女郎》中,他死去的情人,正倚在天国边境的金丝栏杆上,俯瞰地面,等待下一班天使携带其灵魂升天;诗歌中所描绘的天国,从少女的服饰到圣堂中的七盏灯等,给人的感觉极其真实。

(三)造成中西方情诗的差异性的原因

1、社会与文化根源:

中国是一个高度伦理化的宗法制农业社会;中国的文化是儒道释综合而以儒家为主;封建仕人追求功名利禄,重规范,不重感情,妇女没有任何地位。

西方是一个海洋性的开放体系,有以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基督教的上帝宗教和罗马帝国的冒险精神相统一的文化传统;女性有出入社交场合的自由;西方人比较注重人间的现世的及时行乐的生活。

2、不同的诗歌价值观:

孔子有“兴观群怨”之说,讲究“发乎情,止乎礼仪”,讲究“温柔敦厚”。就是在当代,郭小川的《白雪的赞歌》也是受到批评的。而西方,在亚里斯多德的时代,强调诗是客观之再现,强调主观之移情作用:华兹华斯强调“自然”,柯尔律治强调“想象”,雪莱强调“情感”,济慈追求“美感”,都有一种“唯美主义”倾向。

钱钟书先生在《七缀集》中说,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不奔放,说话不唠叨,嗓门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色彩不着得那么浓。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和西

洋诗相形之下,仍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不失为含蓄的。

3、不同的恋爱观和婚姻观:

在中国,男子则往往以功名为重,爱情绝不会有与功名抗衡的分量。反之他们认为陷入情网,儿女情长是极不光彩的,会使人堕落沉沦,会使事业失败。正如俗语所说:“色字头上一把刀”所以夫婿抛妻别子,进京赶考,追求功名,镇守边防,为国为民,效命沙场,宦游南北,离家外出,商贾四方,是极普遍的,两地分居也就理所当然了;加之男子喜新厌旧,移情别恋,三妻四妾等情况。又注定中国爱情诗中以“怨情”诗特别多。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受到伦理道德与责任的约束,只重生儿育女,不重圣与灵的结合;中国人重男女之大妨,婚外情是严厉禁止的;

在西方,宗教色彩浓烈,人们对圣母圣婴的传说虔诚痴迷,加上又受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影响。妇女地位比之于中国要高得多。比如在古代希腊传说中,人类本是一种四手四脚,圆脑袋,两张面孔的球状生物。万神之王宙斯害怕人类的力量过于强大,危及自已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君权统治,便举起雷电,手杖,将人类一劈为二,但分开的一半却拼命扑向另一半,想重新融合在一起,这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爱情,因此西方男子传统称自已的妻子为“我那更好的一半”故而,女子的个性理想、智慧、才干,以至学识,常是男子景慕的对象,这样,就使得西方爱情诗多是男性对女性的仰慕。尤其西方从中世纪以来,由于骑士风的影响,男子求荣誉骑士功勋竟不是为了自已的擢升,而是为了胜利情敌,赢得情人的青睐。拜伦写的“名声——我对你若有兴趣,并不是爱听你响亮的吹嘘;是为要看她灼灼的目光——她也懂得了:我并非配不上她!”这便是西方男子求得女子垂青时的写照,代表西方男子的群体的意识,所以西方爱情诗对女性的倾慕的表白比比皆是。其中,莎士比亚的十四行体,雪荣和勃朗宁等人的短诗便是“慕”的胜境。我们读马克思的《致燕妮》,也能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

朱光潜先生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中指“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诗中消遣人生。中国诗人脚踏实地,爱情只是爱情;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生哲学和宗教情操”。的确,西方诗宗教色彩很浓,翻开西方诗歌,我们就能感受到那浓浓的气息。

参考文献:

【1】 黄杲炘译.英国抒情诗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 [英]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3】 钱钟书. 上海;三联书店, 2002年6月1日第1版.

【4】 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篇八
《诗词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生出无限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 ,其体裁 , ,作者 ,字 ,绛州龙门人, 朝 家。题目中的“之”的意思是 。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的句子: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歌颂友谊(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富含哲理且表达诗人乐观豁达胸襟的句子:

5.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7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8、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品析有误的是( B)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饱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9.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0.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1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12、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1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写出一句与其立意相反的送别诗。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中重点字读音:

重:chóng 朽:xiǔ 汝:rǔ 瘴:zhàng 弊事bì .

翻译: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选自 ,作者是 ,字 ,河阳人, 代的 家 家。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韩愈被“左迁”的原因是: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句:点明作者报国之志的一句是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就景抒情,暗示自己艰难处境的千古名句:

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对侄孙交代后事句:

6.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7.“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中,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请加以分析。

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作者也是在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读来诗人顿生英雄失路之感。 8.从“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找出两个生动的动词,并试作分析 横,拥,以动写静,点出前程莫测的愁苦。

9. 细致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两句诗,分析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发途中感受的?

这一两句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10.本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写,表达了自己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

11.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D)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译文:梳洗完,独自倚靠着望江楼望着江面。看着过往的所有船只,千帆尽过都不是我盼的人,夕阳也似乎不忍离去,江水缓慢的流着。(登楼的人望眼欲穿)等人等得肝肠寸断。

主题思想:本词截取生活中的“倚楼凝望”这个侧面,生动刻画了一个盼望夫归的妇女形象。

结构内容:第一句,写盼夫归来。一个“独”字,叙尽盼夫之情,也写尽形单影只。第二句,写凝望,突出盼的殷切与时间之久。最后一句,用余晖烘托怅然失望之情,点出与恋人分手之地,直接抒发痛苦与失望之情。

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篇九
《爱情诗词选讲》

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篇十
《2012高考复习专题_诗词鉴赏_送别诗》

1抒写亲人情人间的离别 2抒写同僚朋友间的离别 A送好友到外地去做官

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B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

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

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而动人 C送友人去远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D送友人去远游写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E送者和行者都是

旅途中的一个匆匆过客 2抒情方式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

大》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赠汪伦》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

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a name=baidusnap0></a>夕阳</B>山外山 天之

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考题回顾2002年全国17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

起故园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

很多考生不理解《折杨柳》为赠别乡思名曲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

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

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乐府《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 送别

诗常见意象 地点长亭南浦古道渡口 时间傍晚月夜 物象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

浊酒 杨花 送别诗答题技巧 问题类型一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

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

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别诗

答题技巧 问题类型二 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第一句景物

描写有何作用 送别诗答题技巧 问题类型三 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送别诗答题技巧 问题类型四 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的 送别诗答题技巧

问题类型五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 送别诗常用艺术手法 借景

抒情直抒胸臆 以乐景写哀情衬托渲染白描 比喻拟人夸

张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思

考 1.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 诗

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送魏万之京

李颀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

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思考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

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

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谢谢观赏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

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

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

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当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

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

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王实甫《长亭送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

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

美人兮南浦 屈原《九歌 河伯》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

煜《清平乐》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芳草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

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

喻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

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

遥无涯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

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

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送杜十四之江

南》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夕阳</B> 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莫非古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 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

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

苍凉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情景交融 月亮含有思乡

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

忧伤的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

《送友人》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夕阳</B> 斜阳落日 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长亭南浦柳芳草 酒等

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

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 古道长亭芳草萋萋 夕阳</B>映山离情满

怀 晚风拂柳残笛在耳 执酒留别酒尽梦寒 浓浓情意就在这无言的

梦境中永远地飘荡 用青山 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

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幅青山秀水的送别图景 首先分析离

别诗常用意象 接着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首先分析离别诗常用意象 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 接着体会作者所要表

达的情感思想 一二句表达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三四

句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

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鉴赏步骤 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

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

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

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离愁 一别心知两地秋一句语带双关含一个愁字后两句

写别后的思念日晚寒鸦飞尽水悠悠 所组成的环境给人凄凉孤独之感从而渲染了

作者的浓浓离愁和悠悠情思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鉴赏训练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

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问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1景物猿啼 暮江 孤

舟 情 客散 伤心 逐臣更远 2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

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青山万里反衬孤舟 鉴赏训练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

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

情感的 离愁 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离亭 末句直

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淮上与友人

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衬哀景衬壮情体

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 鉴赏示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四句

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

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

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

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1.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

者怎样的心情 2. 诗歌的三四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

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第三句故设一问造

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 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

言有尽而意无穷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

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微霜鸿雁点

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

绪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 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

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送别

诗鉴赏 在中国诗坛上 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或为拜师游

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

人 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黯然销魂者 唯 而已矣 江淹《别赋》 一样的 不一样的情怀 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高

考将考查其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选为高考题的赠友送别诗在表情达意

方面又和一般的送别诗不尽相同除表现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厚友情之外常常还

抒写了对朋友的勉励之情较为乐观向上 一赠友送别诗思想情感 1情感特征 离

愁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 1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A比喻显情 《送沈子福归江

东》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B借物抒情

《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C借景抒情《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B>青山独归远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虚实结合 送别诗常常会描

写离别后的想象之景来表现对朋友的深情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

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例如柳永《雨霖

铃》中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

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4乐景衬哀情 所描写之景色彩鲜艳画面优美以此来反衬离别之苦 谈古诗词中的别离意象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场面需要哪些关键词 芳草 长亭 柳 酒 夕阳</B> 离

愁 别恨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场面需要那些关键词 古道

笛声 山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带话 别情无极 周邦彦《六丑》 古典文学别

离意象之 柳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过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

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

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

长笛愁杀行客儿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

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够

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

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描写恋人离别不舍的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5984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