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爱国之情的诗句

爱国之情的诗句

2016-01-23 10:39: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爱国之情的诗句篇一《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爱国之情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爱国之情的诗句篇一
《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

解释】孜孜:勤奋。不倦:不知疲倦。词语意思: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造句:1、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到深夜。2、 他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工作1

【近义词】勤勤恳恳、废寝忘食。

【反义词】好逸恶劳、拈轻怕重。

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2、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7、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失题》)

8、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爱国之情的诗句篇二
《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

已解决问题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 标签:表达,爱国 诗句,诗句 ] 匿名 回答:2 人气:8 解决时间:2008-06-03 11:39 检举 满意答案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完善答案 醉卧听雨 2008-06-03 11:30 检举评价答案是否解决问题(参与评价0次) 能 解 决: 0次评价成功原创加2!部分解决: 0次评价成功原创加2!不能解决: 0次评价成功原创加2!是否原创答案(参与评价0次) 原 创: 0次评价成功原创加2!非原创: 0次评价成功原创加2!满意答案《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自题小像》 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 秋瑾 《柬某君》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

家之急。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吴趼人 《痛史》 一寸赤心惟报国。 陆游 《江北庄取米》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病起书怀》 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韩愈 《送许郢州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陆游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李白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 千里江山图 “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五千年里数骄子: 武羞霸王, 文怒苏轼。 龙飞凤舞挥巨笔, 天下第一! 忽闻天外雷声急, 生灵亿万齐欢喜。 为赴大义轻生死: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多少豪情在诗集? 天开地辟!完善答案

爱国之情的诗句篇三
《抒发爱国之情.亲情的诗》

(抒发爱国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宋】陆游 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译: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曲》【唐】王昌龄 译: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丹心照汗青! 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译:

(表现亲情的)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译:

《白马篇》【三国】曹植 《立春日感怀》【明】于谦 【清】林则徐 《七步诗》【三国】曹植 《游子吟》【唐】孟郊 《水调歌头》【宋】苏轼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柴门闻犬吠,风雨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P111 译: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P151 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P127 译: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译: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 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阳缺。 译: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前出塞》【 】杜甫 【宋】曾几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南宋】杨万里 【 】龚自珍 【 】李煜 《水调歌头》【 】 《春日》【南宋】朱熹 《游山西村》【 】陆游 P148 P138 P26 P59 P70 P88 P61 P160 《三衢道中》 《小池》 《己亥杂诗》 《虞美人》

爱国之情的诗句篇四
《从诗作解读杜牧的爱国忧民之情》

2012年12月

第26卷

第6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xia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Dec.2012Vol.26No.6

●中国文学研究

从诗作解读杜牧的爱国忧民之情

郭艺丁

(新乡学院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杜牧是晚唐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作品饱含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济世经邦的抱负,其内容包

括以下几项:关心世事,爱国忧民;品评历史,借古讽今;关注下层人民生活疾苦。

关键词:杜牧;诗;解读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34(2012)06-0087-02

收稿日期:2012-08-21

作者简介:郭艺丁,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教师,硕士。

“小杜”,杜牧,人称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他在读书时非常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

[1]89失”。

杜牧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面广。他的诗“风

[2]45

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又精致婉约”。从其诸多诗文里透露出的不只是杜牧少有的才气,更有他拳拳爱国忧民之情。下面我们就通过作品来品读一下杜牧。

第一类作品,关心世事,爱国忧民。杜牧的出身是值得骄傲的。他的曾祖杜希望是唐玄宗时守边的名将,酷爱文学。祖父杜佑为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曾经出任宰相之职。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从小聪颖好学,年轻时杜牧就创作出以《感怀诗》为代表的饱含报:“韬舌辱壮心,国之志的诗作。诗中写道叫阍无助

”声。聊生感怀韵,焚之遗贾生。通篇夹叙夹议笔力雄健,慨叹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动荡和不安,赞扬以文德治天下的英明唐太宗顺从民意的开明思想、

举措,肯定唐宪宗用武力削藩平叛的功绩,同时抒发

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诗中“韩彭不再生,英卫”、“夷狄日开张,皆为鬼黎元愈憔悴”等诗句,质朴简洁,感情真挚。

《河湟》又如一诗: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箭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

流传天下乐闲人。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

该诗抒发了作者对朝政混乱、国力衰微的悲愤

流泪,甚至看到心情。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在哭泣、

诗人心头在滴血。

《郡斋独酌》一诗更是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他不:“岂为妻甘隐居山林而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早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雁》一诗则用比兴手法,以雁象征边地人民,哀鸿的惊飞四散则象征着遭受回纥蹂躏之下逃向祖国的边

民。回纥南侵,驱虐人口,杜牧忧念北方人民凄婉逃。“仙掌月明孤影过,借雁以寄慨长门灯暗数声难,

、来”一联,用笔爽健,如飞鸟之出山林,而以“仙掌”“长门”、“孤影”、“数声”的凄凉可悯,尤为警策。

诗歌中既暗示了统治者对百姓的漠不关心,也表达出诗人对难民的体贴与同情。这一类作品是杜牧爱国忧民之心的最直接表现。

第二类作品是借古讽今之作。杜牧很注意研究国家治乱的经验教训和经济、军事问题,且往往有独《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一诗到的见解。如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

87

知。

”开篇直接点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常识,然后对那位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予以批判之意,接下来的议论不落俗套,让人想象一个“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再如《赤壁》一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作者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不禁起了“怀古

之幽情”。诗把赤壁之战胜利归于东风,看似难以想象,

恐怕其意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抑郁不平之气罢了。

此外,诗人还针对晚唐政治的腐朽、黑暗、没落

的社会现实,讽劝当朝统治者引以为戒。《过勤政楼》一诗云: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

偏称意,

年年因雨上金铺。勤政楼是唐玄宗用来处理朝政、举行国家重大

典礼的地方。这首诗是诗人极度感伤下写成的,全诗却不着一个

“悲”字。从诗的整体看,诗人主要采用明赋暗比的方法。前两句写的是今日之衰,实际上诗人缅怀的是当年之盛;后两句写的是今日紫苔之盛,实际上诗人愈加感到“勤政楼”今日之衰。一

衰一盛,

对比鲜明,文气跌宕有致,读来回味无穷。第三类诗,关注下层民众,大多为女性而歌。

《杜秋娘》是杜牧早年的一首名作。太和七年春间,杜牧奉沈传师之命赴扬州聘问淮南节度使牛僧儒,路过润州,听到杜秋娘的故事,深有感触,写下了这首诗。杜秋娘曾得宠于宪宗,穆宗时,放还故乡。杜牧“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杜秋娘诗序》)[3]71。这首诗用叹唱的笔调、对照的手法,叙写杜秋娘一生

遭遇的变化,

篇终阐发议论。诗中写杜秋娘入宫得宠一段,词采极为华丽: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景奁蟠

88

蛟螭。低鬟认新宠,

窈袅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下面写她被放后的凄凉情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

归来邻人改,茂苑草菲菲。清血洒不尽,仰天知

问谁?寒衣一匹素,

夜借邻人机。诗的末段就人生升沉难定、命运无常发了一大

段议论,

并举出许多古人事例作证,说明人不难掌握自己的命运,归结说“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此诗在张祜、李商隐赠杜牧诗中都曾提到。《张好好诗》也属于这一类作品。大约在太和

九年(835)八月中,

杜牧在洛阳东城遇到歌女张好好。张好好在宣州时嫁给沈述师为妾,

与杜牧熟识,后来又被遗弃,流落在洛阳,当垆卖酒。杜牧与张好好谈起别后的情况,一直谈到天晚。他一方面同情张好好的身世遭遇,一方面怀念故交,尤其是沈传师的逝世,于是“感旧伤怀”,作了首描写旧时妇女悲

惨命运的长篇五古

《张好好诗》。此诗以舒徐委婉、韵致馨逸见长。篇中写张好好在江西幕中能歌善舞

的一段,词采华艳,结尾变为疏淡,抚今感旧,情韵绵邈,

有不尽之味: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卓卓为

酒垆。怪我苦何事,

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斜阳挂衰柳,凉

风生座隅。洒尽满矜泪,

短歌聊一书。读罢这些诗句,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的

伤感情怀。此外,杜牧的其他类诗作中也还有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同情的范例,此处不一一赘述。

[参

献]

1]洪亮吉.北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2]杜牧.上李中承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郭庆林]

[[[

爱国之情的诗句篇五
《浅谈杜甫诗中的爱国情怀》

浅谈杜甫诗中的爱国情怀

姓名:霍清清 指导老师:胡蓉

邢台学院 中文系05届汉语言教育专业 专接本二班 6号

【内容提要】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一生坎坷,生活在‚安史之乱‛时期。其中写了很多反映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的诗,称之为‘诗史’。爱国思想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主旋律,是杜甫诗中的灵魂,杜甫以悲慨的情感基调表达出对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热切关怀之情,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极度不满和万般无奈之情,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坎坷的仕途,他仍保持着和屈原一样的赤诚的爱国之心,生于动乱的经历,丰富和深化了他的爱国思想。

【关键词】爱国思想 忧国忧民 安史之乱

杜甫在诗中所表现出的爱国思想与其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纵观杜甫的一生,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现实主义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他的爱国思想源于他的独特的人生经历。杜诗现存一千四百余首,都是围绕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人自身遭遇而做的。这些诗作,有的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深切同情,有的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有的表达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有的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这些诗无不体现其爱国之情,赤诚的爱国之心,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儒学世家,但是他屡试不第,献赋未成,他所在的时代,权奸当道,排斥能者,帝王昏庸,不识贤良,使他对唐王朝的统治甚忧。直至进一步身陷“安史之乱”的逃亡生涯,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体味了太多的人间辛酸,由官宦子弟成为地道的‘村夫子’,一个真正的‘穷

儒’,诗人终于在国恨家愁白了青丝之后愤笔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杜甫用卓越的才华和惊人的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诗人始终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当国家统一中兴时他就纵情欢呼,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当国家分裂时他就痛哭流泪,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将诗人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诗人的激愤和忧郁的情感也达到了顶点。

杜甫的“每念社稷,动忧苍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真可谓是“沾概千秋,泽被万代”。因此,探讨他的爱国思想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拙见。

杜甫诗中爱国思想的内涵

(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歌颂

杜甫是一个把自己的命运自觉捆绑在国家命运上的人,更是一个不惜自我牺牲的伟大爱国主义者。他与国家命运是同呼吸共患难的,当国家遭遇灾难时,他会见花泪流听鸟鸣而心惊。而当国家形势好转时,他又为国家的大好形势而欣喜欲狂。他忧念时局,关心社稷,时刻忧虑牵挂着国家的安危,在《谒先王庙》中有“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的诗句,心灵深处当中一直都在忧虑国家的安危,眼中始终含有“忧国泪”。他把心中热爱祖国的情怀表达到诗作当中,他的大部分诗中歌颂了祖国山河的美,例如“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天地是壮阔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表天。”山川是优美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物象是丰富的等等这些都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深沉的热爱。从二十岁起,先是南游吴越,后又北游齐赵,中年寄寓京华,晚年漂泊各地,足迹所至均有诗作。杜甫赞颂祖国不同于其他诗人,在赞颂祖国山河的美丽之中,结合社会现实,抒发对祖国命运的悲切之情。例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从一国着眼,放眼山河,宽阔的意境勾勒出来后,再描绘草木长势之深。处于春日的城市竟然是荒草茂盛。对于国破城荒的凄凉景象,诗人内心的痛楚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对祖国执着的爱慕之情,这些诗句是写不出来的。

(二)对战乱中人民的怜悯

在杜甫的作品中,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占有很大的数量。这又是和诗人关怀人民的痛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天宝年间,唐代专制当局屡次用兵吐蕃,造成人民沉重的军役负担,因此诗人从较早的作品开始,就为人民控诉封建统治者的穷兵黔武:“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又说:“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前出塞》)统治者向外征伐,曾在天宝十载(751)征南诏的战役中遭到大败,杨国忠一面掩瞒事实,一面征兵再战,便派御史分道捕人,押送军所,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资治通鉴》卷二十六,《唐纪》三十二)的凄惨景象,诗人把这一切曾集中地表现在《兵车行》一诗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同时,作者更多地表现出了对人民的深切热爱和同情心。统治阶级实施罪恶行为的对象是劳苦大众,而诗人亦是其中受害的一员,有切肤之痛,诉诸笔端时,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诗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恰好与揭露和讽刺统治阶级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句深刻地揭露出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对立的同时他总是怀着满腔热情去歌颂人民、赞美人民。在《负薪行》和《最能行》中,他歌颂了夔州妇女的勤劳和峡中舟子的勇敢,并且反问那些鄙视他们的人道:“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若道土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在书写人民的巨大苦难时,作者始终怀着一颗暖暖的关爱之心,为人民的痛苦而痛苦,为人民的疾苦而大声疾呼减轻赋税。即使在隔了千年之后,我们仍能感受到他那颗火热的心的温度,同时也温暖着我们的心。

诗人不仅歌颂人民,而且还对人民表现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当他离开瀼西,已经把居住的草堂让给吴姓亲戚,但心里还惦念着一个住在草堂邻近的贫苦妇人,于是便写诗给吴:“堂前扑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既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认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又成吴郎》等等的诗句都表示出诗人对农民的体贴,加上诗人多年的饥寒体验,更加深的对人民的同情。有时一想到人民的痛苦,他便忘记了自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安史之乱之后,杜甫曾沦为俘辱,颠沛流离于各地,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这其中“三吏”、“三别”集中体现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人民苦难的认同和深切同情。诗人不单单是反映了战乱给社会所带来的残破景象,而且更表现出阶级矛盾因此变得更叫尖锐。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壮丁尤少,于是统治阶级便用残暴手段,把结婚才一天的丈夫,还没有成年的“中男”,以致年老妇人都一起强征入伍或服役。这一切都反映在他的诗作中,尤其在《石壕吏》这首诗中,表现的最为集中最是深刻。杜甫是第一个如此真实地写“民”的诗人,感同身受的共鸣,同样的遭遇使他的诗中对人民有了深刻的同情。杜甫创作的诗,大部分是反映安史战乱、军阀混战、反对外族入侵的诗篇,极为深刻的再现了战乱给诗人的家庭和广大人民带来的灾难。

(三)杜诗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

诗人生活在腐朽黑暗动荡的封建社会,对人民所受到的压榨、剥削是耳闻目睹且感同身受。并且自身又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因此对统治阶级的各种罪行有深刻的认识。对统治阶级的各种残酷剥削、苛捐杂税和残酷兵役等各种罪行的揭露,反映出受此压迫下人民的苦难,就成了杜甫爱国思想的又一显著特点。

典型的代表作《兵车行》中有“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凄惨景象都是残酷兵役所造成的。相类似的诗句还有《石壕吏》中的“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等等,无论老幼,皆被强行征丁去服兵役,从而深刻地揭露出唐朝战乱时兵役的残酷性,残酷的兵役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和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

除了残酷的兵役外,各种苛捐杂税和统治者的荒淫无度也是作者着重揭露的对象。《岁晏行》中说:“况闻处处鬻男女,割忍慈爱还租庸。”这些现在令人发

指,但都是被压迫逼出来的不得已之举,真可谓是吃人的税赋。在人民被残酷压榨剥削得民不聊生时,统治者却在一边纵欲享乐、荒淫无度地挥霍。同时诗人对统治阶级的暴行也作了无情的揭露,如“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三绝句》)他们屠杀奸淫人民的丑恶面目被一针见血地捅了出来。“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也揭露了统治者纵情于声色,不恤国事的昏庸腐朽。诸如此类的讽刺批判统治者种种罪行的诗句,可谓是繁不胜数。在诗人的如椽大笔下统治者的罪行无处藏身。

(四)杜诗中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

古代士人的爱国情怀突出表现在纵然身处逆境中仍把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和道德理想的现实看作是人生各种需要中最高的层次。杜甫是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主张民族团结,反对侵略,反对战争。安史之乱,杜甫辗转于战乱地区,亲眼目睹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使他和国家、人民的联系更加紧密,杜甫晚年漂泊川湘,痛感于万方多难,国事萧条的局面,把自己的整个身心,完全和国家、人民融为一体。因此,杜甫的诗歌,就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他呼唤时代精神,直面惨淡人生,忧虑国破家亡,同情劳动人民,他的诗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境界。其次,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识,他公开宣示明确的立场。“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他大胆谴责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他反对唐王朝的 侵略,也反对少数民族的袭扰。诗人赞同民族和睦友好的这种态度,符合各民族利益和要求,有很大的进步性。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战乱中人民的苦难以及诗人本身的遭遇都真实、鲜明地反映出来。

杜甫爱国精神的根源探索

杜甫的诗作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诗人在动荡的社会中,后半生可以说经历战乱、四方漂泊,而恰如此,使得他对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有了极为真切的现实体验,杜甫也成了衔接唐诗由浓烈的理想色彩 而重返人世艰辛、拓展出新的诗歌艺术领域的继往开来的伟大诗人。此外,《诗经》和《楚词》形成了我过诗歌史上第一座高峰,超越《诗经》和《楚词》,就成了后代诗人的历史任务。在体裁上,这一时期,出现了崭新的五言、七言古体诗和近体诗,革新了四言诗和骚体诗。它们属于未来的样式,具有无限的发展潜

爱国之情的诗句篇六
《爱国的古诗》

《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观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创作地点是在凉州。作者没去过玉门关。完全是作者自己的感慨。诗中的“春风”,暗指朝廷的重视和恩惠。该作品的主要思想是借题发挥。言外之意是:这座小小的孤城(凉州城)内的官员,都得不到朝廷的恩惠,守卫玉门关的将士门,更别想了。体现了作者忧国,无奈的思想。

王之涣(688—742),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曾任冀州衡水主簿。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职。他在职风清白著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岁之壮年,卒于官舍。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经此番考察,该诗中的“羌笛”,不能理解为该诗中是谁吹的。

创作地点是在凉州。作者没去过玉门关。正如楼主所言,完全是作者自己的感慨。诗中的“春风”,暗指朝廷的重视和恩惠。该作品的主要思想是借题发挥。言外之意是:这座小小的孤城(凉州城)内的官员,都得不到朝廷的恩惠,守卫玉门关的将士门,更别想了。体现了作者忧国,无奈 羌笛原来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本文中借代北方少数民族

意思: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山仍是秦汉时的关山,远征边疆的战士们至今还没归来。只要还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一定不会让敌人度过阴山。

诗洋溢着作者对和平的期望以及不得良将的慨叹。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1 ]

注释译文

字词注释

⑴ 僵卧:直挺挺躺着。此指无所作为。

⑵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⑶ 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

⑷ 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⑸ 思:想着,想到。

⑹ 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⑺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shù),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 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⑻ 夜阑:夜将尽。阑(lán):残尽。

⑼ 卧听:躺着听。

⑽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⑾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⑿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全文译文

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迷迷糊糊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踏过冰冻的黄河奔赴前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1192年(绍熙三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灵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在梦中也常常梦到。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2]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⑴

剑外忽传收蓟北⑵,初闻涕泪满衣裳⑶。

却看妻子愁何在⑷,漫卷诗书喜欲狂⑸。

白日放歌须纵酒⑹,青春作伴好还乡⑺。

即从巴峡穿巫峡⑻,便下襄阳向洛阳⑼。[1]

爱国之情的诗句篇七
《古诗词鉴赏(爱国)》

爱国之情的诗句篇八
《诵读欣赏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诵读欣赏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饱含爱国之情的诗句所迸发出来的伟大凝聚力,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称为鼓舞中华民族积极进取、不懈奋斗的强大力量。教材中编排了《岁暮》《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小重山》《病起书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金陵驿》《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题材多样,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爱国之情,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在单元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爱国主义”这一专题,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激发爱国之志。

设计理念

以诵读感悟背诵为主,理解诗意、诗境以及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同时在诵读感悟中丰富自己的积累。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岁暮》《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导入:

回忆表现已经教过的爱国的诗文,如《过零丁洋》等,引入本课时要交的三首诗歌。

《岁暮》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

3、全班齐读

二、理解诗意

1、题解:唐朝代宗广德元年,吐蕃攻破松、维、保三州,成都告警。作者那年在梓州,感于国防空虚,朝中无人,自己虽有壮志,不被重用,因而写了这首诗,抒发感慨。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既反对非正义的对外战争,也坚决主张抵抗外来的侵略。

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

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

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

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

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

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

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

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

3、指名理解诗意

三、理解思想情感

岁暮远为客,首句带给我们一种凄凉之意:岁尾年末,不能跟家人团聚,还是漂泊异乡。边隅还用兵,一个“还”字,多少无奈忧愤尽含其中。颔联紧承首联,具体写吐蕃兵势的浩大,“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犯”“动”示敌人来犯的气势,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冲击。颈联先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天天在流血,真是惨不忍睹,再发出自己的

忧叹“朝廷谁请缨”,这里用汉代终军请缨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朝廷中并没有能奋不顾身以身殉国难的人。尾联先用反问“济时敢爱死”,如果于国有济,我敢吝惜一死吗?暗示自己渴望能赴难报国的决心,最后一句“寂寞壮心惊”,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无奈和悲愤。这里“寂寞”一是说自己流落阆州,真是寂寞,二是说自己为朝廷所弃,他乡作客,报国无门,但诗人是不甘心这样寂寞的,所以才会有“壮心惊”的心情。

四、齐读背诵

五、指名背诵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

3、全班齐读

二、理解诗意

1、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

象你这样不遇于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何况燕、赵一带的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想。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向他们殷勤致意:“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

2、指名理解诗意

三、赏析

其二,韩愈为了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很希望朝廷能够招揽人才,但在这一点上朝廷使他大失所望。所以他在许多诗文中,都替自己与他人抒发过怀才不遇的感慨。他有一篇《嗟哉董生行》的诗,也是为董邵南写的,诗中小序有这样的语句:“县人董生邵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全诗在赞扬董生“隐居行义”的同时,也对“刺史不能荐”表示遗憾。这位董生隐居了一段时间,大约不安于“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的现状,终于主动出山了,选择了去河北投靠藩镇。对于董生的“郁郁不得志”,韩愈自然是抱有一定的同情的。 在董生临行之前,韩愈要送一篇序文给他。但这样的序文是很难措辞的。赞成他去吗?固然如此,因对他有一定的同情,但若赞成,则违背了韩愈自己的政治主张;阻止他去吗?说明那是“从贼”,那就是变成了“留行”,而不是送别,也不合“赠序”的要求,更何况对于“怀抱利器”的董生去求发展(藩镇名义上还是唐王朝的一部分)提出反对意见,毕竟是说不通的,作者毕竟对董生怀有一定的同

情。由此看来,这篇“赠序”实在是难以下笔了。 但韩愈毕竟是文章大家,倡导“惟

陈言之务去”的他,写文章常常因难见巧,以巧取胜。这篇赠序的构思、用语就颇为精巧。 文章一上来就先赞美河北“多感慨悲歌之士”;接着即叙述董生“怀抱利器”而“不得志于有司”,因而要到河北去,“吾知其必有合也”,这很有点为董生预贺的味道。再加上一句:“董生勉乎哉!”仿佛是说:你就要找到出路了,努力争取吧!除此外,作者还深入一层:像你这样怀才不遇的人,只要是“慕义强仁”的人都会爱惜的,何况那些“仁义出乎其性”的“燕赵之士”呢?又将河北赞美一通,为董生贺。意思仿佛是:你的出路的确找对了! 这其实都是些反话,所谓的“心否而词唯”。

五、齐读背诵

六、指名背诵

第二课时

《小重山》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

3、全班齐读

二、理解诗意

1、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昨晚受寒的秋蝉不断哀鸣,惊醒我回千里之外(故乡)的梦,已经三更了,我寂静无语,帘外面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头发已白,家乡的松竹也长大了,阻断了我回家的路。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知音太少了,弦弹断了又有谁听?

2、指名理解诗意

三、赏析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

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表面低沉消极,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

国情感。

四、齐读背诵

五、指名背诵

《病起书怀》

一、解题

二、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并正音

3、齐读

三、理解意思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是若想实现我的理想——国家统一大业,恐怕只有在我死后才可能有定论了。希望天地神灵好好地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的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皇帝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四、诗歌赏析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曾任枢密院修编、夔州等地通判,力主抗金统一全国。是著名爱国诗人。

本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时年五十二岁。陆游在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挥笔泼墨,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之作。

作品开篇两句写出了诗人的现实景况,身体刚刚病愈,并且因被罢官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岷江江边,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待阖棺”是在写自己的忧国心智,也不乏对眼下压抑情绪的抒发。顾炎武曾有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诗人陆游在当时显然不能向天下人呼吁,只能勉励自己,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这是一个被罢了官的普通百姓的爱国情怀。至于对自己的不公平,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还要待盖棺方可定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这是诗人的企盼,也是天下百姓的企盼。当时因为宋朝朝廷腐败,君主昏庸,至使大宋失落了半壁江山,老百姓处在外族蹂躏的水深火热之中,正如诗人写的那样:老百姓天天企盼天地神灵能好好地保佑国家和君王,天天盼望皇帝能早一天起兵讨伐外族侵略者,还百姓一个完整的国家和太平盛世,可事实上这些只是枉然。这对于诗人陆游自己来说也再明白不过了,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作品通篇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

五、学生当堂背诵

第三课时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所学,,指名学生背诵。

二、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并正音

3、齐读

三、理解文意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四、赏析

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一、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并正音

3、齐读

二、理解文意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的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三、赏析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

爱国之情的诗句篇九
《爱国诗歌的三大阅读技巧》

爱国诗歌的三大阅读技巧

胡传亮 安徽省宿州市萧城一中高三语文教师 宿州市中学语文学科带

头人

发表在《作文周刊》高考

[技法点拨]

爱国是炎黄子孙的不解情结,爱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的教诲,不知影响了多少英雄豪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告诫,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中国是诗的大国,无数诗人慷慨激昂,感叹悲歌,或表现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如文天祥《正气歌》;或表现誓死杀敌、为国建功的凌云壮志,如王昌龄《从军行》;或表现结束战乱、迎接和平的强烈愿望,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或表现身处困境,仍心系国家的赤子情怀,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它们思想高尚,情感纯真,艺术性强,文质俱美,蔚然成为古代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有效掌握爱国诗歌的三大阅读技巧,不仅可以迅速把握诗歌内容,领悟其内在情感,而且可以从中汲取许多有益的艺术营养,最终提高同学们的诗歌鉴赏水平和语文综合素质。

技巧一:关注题目, 把握“三点”

题目是爱国诗的眼睛,常常是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集中体现。高度关注题目,把握住题眼、作者和题注,有效解读其中暗示的有用信息,非常有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地了解爱国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1、把握题眼。题眼,即题目中能揭示景物特征,或能透露出作者的内在感情的字眼。比如丘逢甲《春愁》,题眼就是“愁”字,比较直观地表达了作者惊闻宝岛台湾被日本割占后的愁闷之情。

2、了解作者。因为“文如其人”,一个爱国诗人的生活经历、主导思想和艺术追求常常体现在主要作品之中,掌握这些常识,就有助于我们知人论世地鉴赏爱国诗歌。比如两宋时期的岳飞、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诗人的诗作,常常表达故土难收、壮志难酬的悲愤,多爱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这些常识,对我们快捷地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具有很大的帮助。

3、关照题目注释。爱国诗歌的题注,往往补充说明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及其他相关情况,绝不是画蛇添足之举,有效地利用它们,综合辩证地分析诗歌,会大大提高我们鉴赏结论的合理性、准确性。

技巧二:分析意象,抓住“关键”

古典诗词的意象常常有特殊内涵:比如,以冰雪喻心志高尚,以折柳表无限惜别,以蝉喻品格高洁,以草木繁盛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因此,爱国诗也大多重视意象的选择,意境的构建,

通过景色的悲乐,氛围的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来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岳飞《小重山》“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一句,就借助人悄、月朦等意象,创造寂静而迷茫的意境,表达了反对投降、力图收复失地的愿望无法实现的苦闷。

分析爱国诗,要特别注意抓三个关键:

1、抓典故。基于现实压力和讲究学养、含蓄的诗歌传统,爱国诗人常常借助典故来表达自己深沉的思想感情。比如,“黄金台”可以表达受到君王赏识的渴望;“燕赵悲歌”可以表示壮士复仇之意;“破壁”可以表达一展雄才,为国效力之愿„„认真分析典故的来源和含义,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抓诗眼。诗眼,即诗句中最能揭示景物特征或表示作者感情判断的字眼。如李益《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一句,诗眼分别为“春”和“尘”字,不仅写出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隋家宫阙的破落衰败,而且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中,对亡国暴君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批判,表达对国事的深沉忧虑。

3、抓诗骨。诗骨,即爱国诗歌中带有直接议论抒情成分的句子,它们是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认识态度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如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尾句“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就比较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报国无门的无奈情绪。

技巧三:利用题材,妙悟情感技巧

由于民族文化和心理的影响,对自然风物、生活现象,中华民族均会产生许多相似的认识和情感;而这些思想情感,也习惯于通过具有共同文化色彩的素材、行为方式来表达出来。比如,爱国者可以借助十五望月,自然产生怀亲思乡之情,家国破碎之痛,韶光已逝、壮志难酬的悲叹;也可以利用典故,借古讽今,自我比况,抒发激烈壮怀,倾诉抑郁块垒。因此,从爱国诗的题材类型入手,就很容易把握其常见的情感范围和惯用的艺术技巧,以便全面、准确、深刻、到位地鉴赏好爱国诗歌。

重点注意以下四类:

1、羁旅诗:感情上,在真挚思念家乡、亲人的同时,也可以表达为忧国忧民、为国效力的渴望;在表现上,常用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衬托、虚实结合等传统手法。如杜甫《旅夜抒怀》。

2、咏物诗:表面写物,实际写人,以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托物言志,比况诗人自己的遭遇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如李贺《马诗》。

3、咏史怀古诗:通过凭吊古迹,吟咏古人古事,借古讽今,表现自己的遭遇和抱负。常用对比、衬托等手法。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边塞诗:往往通过边塞风光、边疆将士的征战生活的描写,表现誓死报国之情和对遭受苦难人民的深深同情。惯用方法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用典、虚实结合等。如李白《塞下曲》。

5、伤时诗:多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

朽,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和报国无门的悲伤。

[跟踪训练]

一、阅读杜甫《倦夜》,做1、2题: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1)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一度逃往陕州避难。

1、这首诗的题眼是什么?表现了诗人什么感受?

2、本诗是什么题材的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爱国情怀?

二、阅读唐朝令狐楚《少年行·其一》,做3、4题: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3、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

4、后两句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三、阅读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做5、6题: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5、古人认为这首送行小诗“颇为别致”,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谈谈自己的理解。

6、诗中哪些字眼体现了作者盛唐时代的豪情和浪漫主义风格?

四、阅读文天祥《南安军》,做7、8、9三题: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7、颔联运用设问句式,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8、尾联使用《诗经·采薇》篇的典故,有什么目的?

9、颈联来源于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试比二者在表达爱国情感方面的异同。

五、阅读戚继光《望阙台》,做10、11题: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注释:望阙台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一座山顶。作者常在此处远眺京师,因而命名其为望阙台。

10、前两句的“寒”字和“望”字富有什么内涵?

11、后两句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流露了作者怎样的爱国之情?

六、阅读陈子龙《渡易水》,简答12、13题: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⑴陈子龙(1608-1647),崇祯进士,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自杀。⑵并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匣中鸣:古人形容壮士复仇心切,常说刀剑在匣子里也发出叫声。

12、这首怀古诗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13、你认为本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艺术风格?

七、阅读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做14、15题: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注释]①缟素,缟是一种白色的丝织品,缟素即丧服。②投鞭渡,即投鞭断流,喻军队之多。前秦符坚将攻晋,石越以为晋有长江之险,不宜勤师,坚曰:“以我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14、本诗是如何表现作者宏伟抱负的?

15、试分析最后一句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

八、阅读龚自珍《漫感》,做16、17题: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注释:本诗写于道光三年(1823)。当时西北边疆动乱,东南沿海一带英、美等已开始进行经济掠夺。

16、填空:箫、剑是作者诗词创作中蕴涵深厚的意象。本诗中的“箫”是指,照应本诗的第 句诗;“剑”是指 ,照应本诗的第 句诗。它们分别从 两个方面诠释了作者“平生意”的深刻内涵。

17、有人评价:“本诗之妙尤在以显豁磊落之笔,出深曲沈至之情。”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谈谈自己的看法。

九、阅读周恩来《无题》,做18、19题: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注释:1917年夏,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毕业,并东渡日本留学。东渡时,书此诗赠同

窗好友。

18、本诗使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19、这首诗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完美结合的典范,体现了革命家务实而又激昂的爱国豪情。请根据诗歌内容做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题眼为“倦”字,十分鲜明地揭示了诗人忧国忧民、彻夜难眠的疲倦感受;2、伤时诗,表达了作者在战乱不息、国家多难的时刻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报国无门的感慨。3、少年出征图: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少年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诗的前两句刻画了武艺高超、精神饱满、慷慨报国的少年形象。4、后两句

是诗骨,既是少年的心理活动,又是诗人的坚强决心。全诗基调高昂,表现了诗人收复故土、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5、此诗不落窠臼,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胜利的祝愿,只是写出想象中的两个行军镜头,以壮僚友的行色:一是友人迅疾如飞地驰过火山,二是碛西军营惊破战地早晨的号角声。但是,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友人的豪健气概和我军雄壮的声威,叙述自然,比兴得体,可谓别具一格。6、“少”字,体现了行路之难,环境的艰苦;“疾”字,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身手的矫健不凡和一往无前的气概;“太白西”,极言其远,唤起人们庄严雄壮和必胜的神圣感觉;“动”字,表明在天真好奇的诗人眼里,一声号角就可一扫如磐夜气,将胡天惊晓,显示了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和英雄气魄,体现了盛唐时代的豪情和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7、抗元失败后恨不战死沙场的悲伤和对民族危亡的深沉忧虑。8、借典故委婉而又坚定地表达了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生不作元人,死做庐陵鬼的强烈爱国感情。9、都表现了山河依旧,人事已非,国家衰亡的黍离之悲。不同点是:杜诗通过客观的景物描写,侧重表达感伤情怀;文诗还表达了元人一时取胜难以改变历史,中华江山千年永固的坚定信念。 10、一个“寒”字,不仅写出了海色的清冷,而且写出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抗倭生活的困苦艰难,以及得不到朝廷理解的苦闷感情。一个“望”字,表达了作者摆脱孤立无援处境,期盼抗倭斗争得到朝廷充分支持的强烈愿望。11、诗的后两句,运用联想、想象、比喻等艺术手法,将繁霜染红的满山秋叶,来比喻自己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借景抒情,表达忠于祖国,愿意抗倭事业而献身的高尚品质。12、对比、用典。通过古今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风雨飘摇而慷慨报国壮士难觅的深深慨叹。13、悲壮苍凉。诗人途经易水,感受燕赵悲歌,感叹时世艰难,壮士无多,怀古伤今,悲壮激昂之情溢于言表。14、作者开头就描写了十万将士为南明皇帝服丧,发誓复仇的悲壮场面,显示了哀师必胜的信心。接着使用“投鞭断流”的典故,进一步突出抗清雄师的浩荡气势。最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誓灭胡人”、匡复明室的雄心壮志。15、使用了双重否定句式。结句用两个“不”,否定加否定,更加强了肯定语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报效国家的坚定的信心和英雄气概。 16、赋诗忧国的哀怨幽情,二;从军报国的雄心壮志,一。文、武。17、同意。本诗题为《漫感》,其实是有感而发,针对性很强。开篇前两句“绝域从军”、“满词笺”,即点明作者武可从戎、文可经世的雄心,但是,“惘然”、“幽恨”二词,以显豁的语言,深沉地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悲愤。最后两句看似自嘲“负尽狂名”,其实包含无限悲愤辛酸,郁勃苍凉,令人耸然动容。18、①“大江歌罢”, 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句子。此处用典,表明其志向的豪迈。②“面壁十年”,指达摩禅师在嵩山少林寺山洞里面壁十年,默默修禅,终成禅宗初祖。作者以此反映自己为国刻苦钻研、发奋学习的决心。③“破壁”,源自《历代名画记》的传说,南朝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一经点睛,巨龙则破壁腾空飞去。作者以此表达如巨龙腾飞、一展救国雄才的人生追求。④“蹈海”,近人陈天华留学日本,为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毅然投海自杀,以示警醒。“难酬蹈海亦英雄”,表明诗人为了救国救民甘愿献出宝贵生命的豪气。19、 起句高唱苏轼的豪放诗词,毅然东行,气势雄伟,决心坚定,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豪情壮志。次句,直言要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表现了作者“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和务实精神。三句将“面壁”和“破壁”巧妙地结合起来,充满想象和传奇色彩,不仅是一种修辞艺术创造,更反映了诗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力求掌握科学知识的踏实态度和渴望为国效力、担当天下大任的高尚追求。结句,以革命先驱陈

爱国之情的诗句篇十
《爱国的诗句和名言》

爱国的诗句和名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晏殊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 (前苏联)高尔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迁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俄)巴甫洛夫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俄)别林斯基

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 —— 奥斯特洛夫斯基

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么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什么呢! —— 车尔尼雪夫斯基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 ——列宁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来

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他就应该把自己看作为公众的财产。 —— 杰弗逊

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 —— 泰戈尔 凡是不给别人自由的人,他们自己就不应该得到自由,而且在公正的上帝统治下,他们也是不能够长远地保持住自由的。 —— 林肯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明朝政治家

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 高尔基

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 —— 闻一多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工人阶级的团结就是工人胜利的首要前提。 —— 马克思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 奥斯特洛夫斯基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 —— 谢觉哉

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 —— 林耐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 华罗庚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 朱德

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 —— 卢瑟福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是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巴斯德,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 ——巴斯德

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 列宁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 吕坤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 巴金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 戚继光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 海涅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 苏霍姆林斯基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 —— 华罗庚

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 黑格尔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 —— 别林斯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南宋诗人

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 毛泽东 一燕不能成春。 —— 克雷洛夫 认为艺术家的自由在于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是错误的。这是胡作非为者的自由。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 牛顿 上下同欲者胜。 —— 孙武

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 奥斯特洛夫斯基

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 奥斯特洛夫斯基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 鲁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 巴金

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么。 —— 贺拉斯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 歌德

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鲁迅

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 许广平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来

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 居里夫人

我们从别人的发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们也应该乐于有机会以我们的任何一种发明为别人服务;而这种事我们应该自愿的和慷慨地去作。 —— 富兰克林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 歌德

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淤泥中。 —— 马克思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 马克思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

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 —— 裴多菲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 赵博生

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 彭德怀

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 孟德斯鸠

我无论作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 巴甫洛夫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 冼星海

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 —— 马雅可夫斯基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 陶铸 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 奥斯特洛夫斯基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 陆游

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 别林斯基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 雷锋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 —— 王杰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 雷锋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 傅雷

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 —— 罗曼·罗兰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作家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 伊索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 陈辉 在许多问题上我的说法跟前人大不相同,但是我的知识得归功于他们,也得归功于那些最先为这门学说开辟道路的人。 —— 哥白尼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 马克思、恩格斯

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 —— 吴仲华

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 鲁迅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爱国之情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爱国之情的古诗 爱国之情的名言 杜甫很忙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爱国之情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爱国之情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6530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