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形容美玉的诗句

形容美玉的诗句

2016-01-23 11:30:1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形容美玉的诗句篇一《关于玉的诗词》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形容美玉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形容美玉的诗句篇一
《关于玉的诗词

1.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2.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3.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5.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6.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

7.冰晶玉肌飘清韵,暴雨洗礼驻彩虹。

8.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

9.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10.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

11.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12.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13.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

14.玉器七千陈湛露,翠蛾三百舞灵风.

15.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

16.玉壶知素结,止水复中澄。

1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8.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

19.玉玺不缘归日角 锦帆应是到天涯

20. 古有和氏壁连成,今有泰山玉振声。

形容美玉的诗句篇二
《还怕词穷吗?形容玉的词语和句子!》

还怕词穷吗?形容玉的词语和句子! (文章摘自:中国和田玉爱好者联盟,微信平台号:zghtyahzlm)

人们对玉怀有深深的喜爱之情,这不仅仅是因为玉的美丽所致,这样的情愫,还来源于中国悠久灿烂的玉文化的潜移默化和影响熏陶。玉石的使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古代的众多艺术品中,制作之作认真莫过于玉器;美轮美奂、历尽沧桑而光彩不改者,莫过于玉器。中国人敬玉、爱玉、赞玉、赏玉、戴玉、藏玉之风历史不衰,玉在世人心目中有着无比美好的形象、有着非同寻常的分量。

在中国历史的悠悠进程中,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丰富和完善过程中,人们提炼、创造、产生了许多玉有关的词汇、成语、语句和诗编,来表达人们对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珍重。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凡是用玉来形容人、事、物、理,都是美好的;用玉组成的词,都是褒义词,没有贬义的词句。

由此可知,中华民族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有着深厚的土壤和基础的,中国人爱玉之风决不是偶然的。现汇集一些常见的、与玉相关的成语,词句,诗赋等,以供大家欣赏:

以玉喻人喻情

亭亭玉立,玉貌花容,玉洁冰清,温润如玉,怀珠抱玉,如花似玉,美如冠玉,洁身如玉,金相玉质,美玉无瑕,玉昆金友,金声玉振,香消玉殒,金口玉言,金枝玉叶,金童玉女,怜香惜玉,精金良玉,金麒玉麟,金龙玉凤,冰心玉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以玉喻事喻物

玉润珠圆,玉斧修月,金帛玉珠,玉粒桂薪,金科玉律,兰摧玉折,金铸玉雕,玉马朝周,出玉生金,白玉楼成,金凤玉露,玉燕投怀,投瓜报玉,切玉断金,灵壁护主,玉女香车,金波玉液,金龟玉兔,鉴玉尚质,执玉尚谨,用玉尚慎。

以玉喻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不琢,不成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抛砖引玉,改步改玉,化干戈为玉帛,玉为石,宁为玉碎,不为瓦金;荒年谷,丰年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鉴玉显学识,藏玉见真情,佩玉升情操。

以玉喻景

琼楼玉宇,金玉满堂,金马玉堂,玉树临风,喷珠溅玉,金山玉海,玉海碧波,蓝田玉暖,紫玉生烟,瑶席玉宫,翠惟玉账,碧玉生辉。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人们赞玉、形容玉的词语、诗句和诗篇美不胜收,可以说还有很多,愿大家的引玉之举,能引出更多的金玉良言。

形容美玉的诗句篇三
《诗歌与玉石文化》

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异彩纷呈的奇葩,中国宝玉石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光芒四射的瑰宝,它们自古就有着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共同演绎了瑰丽多彩的篇张。古人对宝玉石美化生活的作用的认识日益加深,在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描写宝玉石的内容。在早期的《诗经》中,就有不少有关宝玉石文化的名子,例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瑶„„”,这里的“琼瑶”、“琼琚”指的是珍贵的玉器,用来象征淳朴美好愿望,表达了我国古人人民朴素善良的内心世界。如图所示:

先秦文学中,许多绚丽多姿的诗篇又给宝玉石文化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例如屈原在《九歌》中写道“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其中“玉桴”指的是玉头的鼓槌;《离骚》中“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靡以为米长;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这里的“琼枝”指美丽的玉,“琼靡”指玉的碎屑,“瑶象”指的是美玉的象牙,借宝玉石之美描写宏大万千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出现了更多有关宝玉石文化的诗歌,例如乐府《战南城》中“双珠玳瑁簪”,《古诗为焦促卿妻作并序》中“耳着明月珠,”“口如含朱丹”这里的“珠”、“丹”都是指珠宝首饰,“朱丹”指红宝石;曹植《美女篇》中“玉帛不时安”,这里“玉”与“帛”一起为古代行聘之礼;《西洲曲》中“垂手明如玉”,以玉形容手之白„„这些诗歌都表明,当时的宝玉石已经在民间较为广泛的流传,珠宝首饰的种类与款式也更为多样,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唐宋明清时期,我国的宝玉石文化发展到高峰,当时灿若繁星的众多诗歌辞赋里出现了大量有关宝玉石的词句。例如,王之涣著名的《凉州词》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的《凉州词》里也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句子,李商隐《锦瑟》里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而李白以“明月珠”比喻贤能,辛弃疾以“玉漏迢迢”比喻时间漫长„„特别是《红楼梦》里的一块神奇的“通灵宝玉”,蕴涵了无尽的诗情画意,其中有许多关于宝玉石的诗句,比如“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常金作马”、“东

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可为达到了中国宝玉石诗词的极致。

然而到了近代,曾经灿烂辉煌的中国宝玉石诗歌却显得不如人意,关于宝玉石文化的诗词少而又少,几乎难以看见——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文化上的一个遗憾。选载:和田玉网:

形容美玉的诗句篇四
《诗词_玉_境——从唐诗宋词看中国玉文化的内涵及唐宋之际玉文化的发展》

诗{司‘‘玉”境文史纵横

诗词“玉"境

——从唐诗宋词看中国玉文化的内涵及唐宋之际玉文化的发展

杨瑾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1“玉”在唐宋诗词中的出现频率极高,诗词中隐含着深厚的玉文化内涵。依靠这些诗词能够清晰把握唐宋时期中国玉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唐宋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关键词】唐诗宋词;玉文化

唐宋的诗词含概了唐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士大夫阶层和广玉门关。”可见这条沟通西域和中原的经济要道几经战火硝烟。已经开大市井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诗词有很多艺术渲染和铺陈夸张,但从始走向衰落,唐朝盛世已渐渐没落。《子夜吴歌・秋歌》中说“长安一片一个侧面还是足以反映出社会真实的存在。而“玉”在诗词中的出现频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率极高,有专门描写玉的诗词,“瑶,佩,琼”都是玉的别名;有用“玉”对征!”体现了百姓厌战的情绪。家人对将士的思念化作家书千里迢迢美人才俊的形容:玉容、玉颜,玉骨,玉肤、玉树临风等等;也有对玉产地“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战争局势却始终是“岁岁金河复的记述和采玉、卜玉的诗句。诗词中隐含着深厚的玉文化内涵。同时,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可见当时战争持续时间长,征战频繁,百姓生依靠这些诗词能够清晰把握唐宋时期中国玉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唐宋时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西域作为沟通中原和东方商贸的经济纽带和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守卫中原的边疆防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对玉门关的坚守,对中

一、“玉”与玉产地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条“玉石之路”的关隘见证了西域和中原政对于玉的界定《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宋应星《天工开治、经贸、文化交流的全过程。

物》卷18说:“凡玉入中国贵重者,尽出于阗”。除此以外,自古以来中三、“玉”与美人

国有不少地方亦出产美玉。“如《禹贡》载梁州玉,《韩非子》载楚山(即玉在中国人的审美观中代表了美丽洁白。珍贵难得。用玉来形容荆山)之玉,淮南子载钟山之玉,此外又有岷山之玉,蓝田之玉、太行碧美人的诗词不胜枚举。古人情有独钟用“玉”来描写美人,“旧时月色。玉、会稽之玉、余姚之玉、南阳之玉……多不胜举。”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易挑锦妇机中的根髓,只有了解了玉文化,才能对整个中华文明进行更好的把握和理字,难得玉人心下事”、“有玉人伶我,为簪黄菊”、“马嵬坡下泥土里,不解。见玉颜空死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玉颜不及寒鸦

李商隐《锦瑟》云:“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杜甫的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玉容安知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翠叶《九日蓝田崔氏庄》谓:“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中提到的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岂能将玉貌,“蓝田”和“玉山”都是指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的蓝田山,因产玉而得便拟静胡尘”,美丽洁白的女子亦或风流俊美的才郎,皆用“玉”来形容。名。尤其是面容的清秀俊朗用“玉”来形容实在是贴切而令人遐想。这应该

李白有“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之诗句和李贺的“忽忆是一种玉文化在审美中的具体体现。玉的美在中华民族的心理上占据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马刍辞凤苑,赤骥最承恩”。刘禹锡“忆君初得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刘驾《昆山》“昔时玉为宝,昆山过不得”。四、“玉”与礼仪

所指皆为昆仑山。《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会见居住在瑶池的西王母,《周礼》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六器亦称“六瑞”,即玉登昆仑山赞许“惟天下之良山,宝石之所在”,“天子取玉版三乘,玉服,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玉璜。既而又对用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分于是载玉万只也”。昆仑古之认为是最高的山,黄河发源地,群玉之山。了尊卑、定了等级秩序。如《礼记・玉藻》说“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所以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玉、大夫佩水苍玉、世子佩琦玉”。自古中国人重视“礼”。礼是法度,是河乱注?”说明昆仑中流砥柱的作用。方千《题君山》中说“元是昆仑山法律,是尊严,是用礼乐的形式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严格固定下来。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借以形容世上罕有的珍奇。李贺《李凭箜篌统治阶级内部尊卑高下也用礼乐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即便是小到服引》用“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采形容声音如玉碎山崩之惊饰器用,~旦僭越,便构成非法。能够佩玉,必是上流社会的象征和标心动魄。由诗词可见一斑。和阗玉和蓝田玉在唐代应当是享誉盛名。志,玉器形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导向。玉冠、玉杖、玉玺是具有至高历史文献记载也能够证明这点。玄奘《大唐西域记》曾记载瞿萨旦那无上皇权的象征,玉琮和玉璧,既是具有浓厚宗教性质的礼器又代表了(和田)产“白玉”。贞观六年(632)于阗国“遗使献玉带”。五代时期玉统治阶级的特权。《游宦纪闻》卷五记载宋代“国朝礼器及乘舆服饰多器贸易更加兴旺。宋代时使用和田玉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唐代。据《宋是于阗玉。”

史》和《宋会要辑稿・蕃夷四》的记载,西域经常向宋贡玉。李商隐《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玉玺,用玉

二、“玉”与“玉门关”而非金,作为传国之宝,自秦朝以来作为王权的象征,一直沿袭到清代。玉门关得名至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来自英籍学者斯坦因所说因古代男子佩玉多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又融入了儒家的道德观。和阗玉输入中原而得名。玉门关之得名始于和阗的美玉,和阗玉自古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下,佩玉成为一种最为容易识别的身份标志。杜甫至今是塔里木盆地输入中国的一宗重要货品”1;另一种是李正宇、李树《哀王孙》“腰下宝块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壬维《酬郭给事》“晨若提出的“玉门”最早的古义为“玉饰之门”,即“边关”,亦即“国门”,新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中可见宫员执玉佩上朝。高适《别韦的引申义日“君门”。《周易》“乾卦”为“西北之卦”,言其卦象又有“为参军》“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千明主”、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玉为金”之说,“金性坚刚,玉质温润”.内含仁德,外施润泽。故有玉门明宫之作》“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王勃《滕王阁诗》“滕关之称。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除了《哀王孙》中指出人物皇族身份,

唐宋诗词中,玉门关成为边疆的泛指,其中流露的多是对远征故人其他诗中未直接指明身份自9人物其实都从礼法上体现出来了。这里的的思念和征战在外的思乡之情。从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块、砜、白璧代表着权贵,代表着上层社会,诗词中用玉采修饰和渲染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到了王涣之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下转第127页)《新西部))2008.16期一135—

简牍所见秦律令文史纵横

张家山汉简:“令:所取荆新地多群盗,吏所兴与群盗遇,去北,以儋条文,且在律、令、法律答问、廷行事、程、课、封诊式七种类型当中秦法乏不斗律论。¨"以律、令的形式使用最为广泛。这在现今大量史料无法查证的情况下

里耶秦简:1、“令曰:传送委输。必先悉行城旦舂、隶臣妾、居赀、赎和《秦律》遗矢的背景下,现有的简牍资料中出现的大量秦律、令还是具偾。急事不可留,乃兴徭。[s]’’有一定客观说服性。它不仅说明律、令在秦法中是客观存在,且证明

2、“令日:恒以朔日上所买徒隶数。【,"律、令是秦法中最常用的两种形式,而以“令”为名的追加法应该追溯到3、“令日:移言o[t03”秦统一以前或更早。

发现于睡虎地Mll的《文书)14简条文中也多次以令的形式出现:

……是以圣王作为法度,以娇端民心,去其邪避(辟),除其恶俗。I参考文献】

法律未足,民多诈巧。故后有间令下者。……而长邪避(僻)淫失(佚)[1]晋书・刑法志[z].

之民,甚害于邦,不利于民,故腾为是而修法律令、田令及为间私方而下[2]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文物出版之,令吏民皆明智(知)之,毋巨(炬)于罪。社.1978.

腾的文书对立法的目的作了明确的宣示,“主”指秦始皇,而且还规[3](日)大庭修.秦汉法制研究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定令公之于众之后还将派人检查,兑违法抗者依法惩处,鼓励良吏执[4](日)大庭修.云梦出土竹书秦律研究[C],关西大学文学论法,对不廉之吏还将“致以律”。集,1977.

……凡良吏明法律令,事无不能翳(也);有(又)廉絮(洁)敦憨而[5]张建国.秦令与睡虎地秦墓竹简相关问题略析[J].中外法好佐上;以一曹事不足独治翳(也),故有公心……恶吏不明法律令,不学。1998.6.

智(知)事,不廉絮(洁),毋一佐上,偷惰疾事,易口舌,不羞辱,轻恶言[6]蔡万进,陈朝云.里耶秦简秦令三则探析[J].许昌学院学报,而易病人,毋公端之心……故如此者不可不为罚。……2004.6.

这是一则由秦政府发布的具有代表性的律、令文书,发布时间秦始[7]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蓦竹简(二四皇二十年。据《史记》载,这时秦已并巴蜀、汉中,但还没统一天下。说明七号墓)[M].文物出版社,2001.

秦在这个时候已开始使用“令”这种法律形式,并且“令”这种形式出现[8][9][10]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在政府正式颁发的文书中,说明令这种法律形式在始皇二十年的政府[J].中国历史文物,2003.1.

行文中已正式通用。

三、小结【作者简介】

从现有的简牍资料中我们发现秦以用律、令的形式颁布很多法律张军(1968一)男,陕西临潼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员

(上接第135页)

器物人品必定是清高而持重。十一德、九德、五德等学说。《礼记・聘仪》中记载了孔子的玉十一德之

韩愈《谒筏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中“手持杯玟导我掷,云此最吉馀说;玉成为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社会道德的象征。难同”的诗句中“杯玟”是指用玉雕制,用以占卜吉凶之物。关于用玉占在宗教方面,用玉制造礼仪祭祀之器,并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卜吉凶由来以久。可以追溯到甲骨文中关于“取玉”、“征玉”之b辞所金玉结缘,令诗词文学生辉添彩。在研究上,还有待深入。表现出的玉在国家政治中的重大作用;此之谓“以玉事神”,盖因玉是事总之,玉的美对中华民族来说已成为一种共识,玉文化不仅影响着神之物中之神圣者,最能代表神灵之形象。玉在人们的心目中衍变为文学领域而且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伦理到经济,从政治到军事,无所不能的通天圣物。玉能够向鬼神世界表达人间的意愿。唐宋之玉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在政治方面,玉作为权力的际,人们仍然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占卜,可见这—传统得到沿用和继承。象征,是身份的标记、财富的体现。国家之宝,皇室之珍,连城之璧,皇

五、“玉”与“金”帝之玺,都离不开玉。同时玉又是友谊、和平的象征物。几千年来,玉最为有特色的是金玉的关系在唐诗宋词中的完美体现。金玉同时联结了各地区、民族的友谊。在中国语言文字中,玉成为美的同义语。出现的诗句近三十首,与中国古代文化密不可分。《周易・说卦》云:玉还被蒙上了各种迷信色彩,佩玉以求辟邪除凶,食玉以求长生不死,“《乾》为天…为父,为玉,为金”,“乾”,为天,是太阳,所以佩玉是阳气服玉衣以求尸体不朽。总之,人们以玉为美、以玉为荣、以玉为贵,玉成旺盛元气充沛的象征。《管子》言:“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为人{门习俗生活的一部分。诗词中体现了玉器的地位和玉文化在屠宋布为下币”。即“黄金有价,玉无价”。而无论是玉还是金都代表了珍贵盛世的发展脉络,有待继续研究。

而持重的价值,因此也可以演化为贵族阶层和上流社会。而金玉配合

以诗词的押韵,处处体现了金玉的贵气和奢华,成为唐宋诗词一大特【参考文献】

色。[1]唐诗三百首详析.喻守真编注.中华书局,1982.

金玉在唐宋诗词中同时出现的主要原因:[2]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1、金玉都有其经济价值,玉贵金轻,确是一种中国文化特色。玉最[3]宋词三百首释注.编著郭勤.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开始为祭天的礼器和通神的陪葬品,随后成为进贡的宝物和商业买卖[4]宋词选.胡云翼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的货品,最原始归因于它的稀有和耐用适合作为财富的象征。[5]和田春秋.李吟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2、金玉同样有它的政治价值,《新唐书・舆服志》中记载了“以紫为[6]玉门关名义新探——金关、玉门二名互匹说.李正宇、李树三品之服,金玉带挎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玉带挎十一;浅绯为五品之若.敦煌学辑刊,2005.1(总第47期).

服,金带挎十……”说明金玉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就是这样靠礼制把

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分明的分裂开采,并作为维护统治的手段之一。【作者简介】

3、金玉还有其道德赋予、宗教礼仪功能,这些都对中国文明有着深杨瑾,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远的影响。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君子佩玉”,儒家的道德观念认为玉有

《新西部》2008.16期・--——127・--——

诗词"玉"境——从唐诗宋词看中国玉文化的内涵及唐宋之际玉文化的发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杨瑾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新西部(下半月)NEW WEST2008(8)

参考文献(6条)

1.李正宇;李树若 玉门关名义新探--金关、玉门二名互匹说[期刊论文]-敦煌学辑刊 2005(01)

2.李吟屏 和田春秋 2006

3.胡云翼 宋词选 1978

4.郭勤 宋词三百首释注 1997

5.唐诗鉴赏辞典 1985

6.喻守真 唐诗三百首详析 1982

本文链接:

形容美玉的诗句篇五
《形容女子的诗词》

形容女子的诗词

心素如简 人淡如菊

 北方有佳人

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2.“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出自李延年诗.衍生出一个很著名的形容美女的词语——倾城倾国

3.“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形容恰到好处,不能稍做变化,否则就不够完美.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有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宋玉<招魂>)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西施>)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歌一首>)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曹植<洛神赋>)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洛阳女儿行>)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丽人行>)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红楼梦>第六十八回)

周代《诗经.桃夭》中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已将桃花作为女子的象征;

唐代李白《长相思》中有“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应是最早以直白的手法将花与美人相提并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李白<清平调词>(杨贵妃)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同上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同上

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话眉>

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形容美女的诗句有:

手如柔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白居易《长恨歌》:

“天生丽质难自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温泉水滑洗凝脂”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芙蓉如面柳如眉”

人面桃花

唐寅 一剪梅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 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 妒花歌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雨;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装。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袁中郎评)竟能画态

唐寅 题菊花图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

仅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唐寅 和沈石田落花诗

之一

今朝春比昨朝春,北阮翻成南阮贫; 借问牧童应设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六如偈送钱塘妾,八斗才逢洛水神; 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

之二

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 鬓边旧白添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 漏客已随香篆了,钱囊甘为酒杯空; 向来行乐东城畔,青草池塘乱活东。

之三

春来赫赫去匆匆,刺眼繁华转眼空; 杏子单衫初脱暖,梨花深院自多风。 烧灯坐尽千金夜,对酒空思一点红; 倘是东君问鱼雁,心情说在雨声中。

之四

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 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 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 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正当中。

李清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

帘外拥红堆雪。

常记海棠开后,

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

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

更一声啼()(左“决”右半,右“鸟”)。

李清照 清平乐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李清照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四七、踏莎行

·簪花仕女图

送走寂寞,

迎来繁荣。

为谁争艳为谁红?

朵朵饱含相思泪,

朵朵伴我去漂零。

形容美玉的诗句篇六
《文学苑囿中的无瑕美玉_浅谈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的玉文化》

第7卷 第2期2005年6月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JournalofGemsandGemmology

Vo.l7No.2

June 2005

文学苑囿中的无瑕美玉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的玉文化

毛恒年,王和泉

1

2

(1.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2.湖北省广播电视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中国素有/玉石之国0的美誉。至少在8千年前就开始使用玉饰品。古人以玉礼祭天地,君子比德于

玉,玉俨然是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玉似一层层花瓣,大量地散落于古代的诗词歌赋之中。采撷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5诗经65楚辞6以及止于清朝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不难看出,玉文化已深深地融铸于华夏民族的血脉之中。先秦时期玉文化有着璞玉浑金之美;魏晋以后,玉文化有着古典的浪漫。玉不仅被古人赋予了商品和艺术的属性,而且还蕴涵了政治和宗教等的属性。从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玉文化中,可窥视中国珠宝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脉络,从中领略到先哲们的珠宝情愫以及他们质朴的审美情趣。玉文化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

关键词:古代;诗词歌赋;玉文化;中国

中图分类号:P6191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14X(2005)02-0042-03 富有魅力的玉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石文化兴起于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诗词歌赋的文学形式记录和抒写了对宝玉石的审美感受,以玉描述大自然的美妙景观,描述人的美貌,描述人的美德,这说明珠宝玉

石文化在华夏民族的心理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据考古资料证实,1975年在云南省呈贡县龙潭发掘的一批旧石器时代的石器中,就已发现有用水晶、玛瑙和玉髓制作的器物

[1]

是写君子仪表堂堂见玉的独特地位。

[2]

,如玉器一般威武壮美,可

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对玉的认识是宽泛的,也是朴素的。诗经作品常称赞人物是:/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0此外,他们还把玉

[2]

作为喻人、喻物、喻事的最重要组成成分,君王的出场是:/济济辟王,左右奉璋0;君子的赠物是/琼瑰玉佩0/报之以琼瑶0;对君子的祝福是/佩玉将将,寿考不忘0,等等。先哲们还用玉来说明事理:/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0,教育君子要执身如玉,言行举止谨慎从事。

屈原是我国在诗赋中撰写玉最早的诗人,他在5离骚65天问65九歌6中有关玉的描述俯拾即是。在5楚辞#离骚6中描述到:/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岂

美之能当0,/

0就是一种美玉

[2]

。从原始艺术

的角度看,这些出土文物已证实我国远古时期就已经具有较高的珠宝审美意识了。

1 赏玉容天地,方寸藏古今

中华民族对玉总是怀有一种传统的敬意。常言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先秦时期,美丽奢华的玉饰品很早就作为民间礼尚往来之物了。如,5崧高6中:/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0。这是说,我送舅氏的时候,其思念之情是隔不断的,拿什么送她呢?琼瑰玉佩是最美丽的了。从中可见玉具有别具一格的审美价值。又如5卷阿6中:/

收稿日期:2005-03-31

。/何

琼佩之偃蹇兮,从然而蔽之0,以玉抒发诗人的

抱负和情怀。

5楚辞#九歌6中有更丰富的玉石审美感受。如在5大司命6中:/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0,这里诗人写出了玉饰品七彩杂踏/光怪陆离0的审美感受。屈原的5东皇太一6可以说是一首典型的有着浓郁玉石文化气息的诗,/抚长剑兮玉珥,璆

,如圭入璋,令闻令望0,这

作者简介:毛恒年(1957)),男,馆员,汉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从事期刊出版工作。

第2期

[2]

毛恒年等:文学苑囿中的无瑕美玉

43

锵鸣兮琳琅0,其中的/玉珥0/琳琅0都是玉饰品。5湘君#湘夫人6中写道:/捐余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0,这是说因湘君失约,湘君夫人将湘君赠予她的定情之物/玉玦0生气地投入江中,表示决绝。在这里,玉是人的情感寄托,更是诚信和爱情的象征。

魏晋以后,出现了灿若繁星的玉文化名作与名家。如,隋#孔绍安的5别徐永元秀才6:/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0;唐#李白的5赠瑕丘王少府6:/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0;北宋#王安石的5次韵子履远寄之作6:/飘然逐客出都门,士论应悲玉石焚。0

如果说最早诗人的诗赋中还没有涉及到玉石的种类、颜色、质地以及用途的话,那么,后来的诗人在此方面就有所提高和发展了,同时对玉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国的古书中对玛瑙有许多记载。5广雅6中:/玛瑙石次玉0和/玉赤首琼0,意思是说玛瑙在价值上仅逊于软玉,而红色的玉石则以红玛瑙最美。

诗词中/玛瑙0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如,何逊的5学古诗6中:/玉羁玛瑙勒。金络珊瑚鞭0,描述了玛瑙用于装饰;唐#杜甫的5郑驸马宅宴洞中6中:/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0,描写了玛瑙的质地;唐#孟浩然的5襄阳公宅饮6中:/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0,描述了玛瑙的光泽。

/碧玉0一词在诗词中最早见于唐代,如,唐#白居易的5采莲曲6:/菱叶萦波荷风,荷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0,等等。

[3]

#李颀的5双笋歌送李回兼呈刘四6:/并抽新笋色渐绿,迥出空林双碧玉0;元#王冕的5素梅四十6:/看来都是梅花树,个个春风玉佩环0等。

玉也用于描写动态美,诗人由玉的表象联想到水的相似性。如,刘敏中的5菩萨蛮6:/绣江江水清如玉。梅花香满清江曲0;唐#李白的5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6:/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0;唐#元稹的5远望6:/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0,等等。212 以玉描述人的美貌

南北朝#庾信的5杨柳歌6:/凤凰新管萧史吹,朱鸟春窗玉女窥0,以玉描写美女形象;又如,唐#王维的5洛阳女儿行6:/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0,等等。

213 以玉描述人的美德

这是我国诗人欣赏玉石的最高境界。如,屈原的5怀沙6:/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0,这是将玉比喻为美德;又如,北宋#黄庭坚的5黄颍州挽词三首6:/胸中明玉石,仕路困风沙0,以玉言志。玉色纯净,故常用玉比喻贞操和志气,如,/守身如玉0,于是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0,既是做人的道德操守,也是华夏民族高风亮节的昭彰。214 孔子以玉育人观

玉饰既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象征。如,5周礼#大宗伯6中记载:/以玉作为六器,以礼天地四方0,表明不同的玉有不同的礼仪功能。孔子认为:玉有十一德,即/温润而仁泽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之道也。0孔子用儒家的道德观念诠释玉的物理性质。/温润0比/仁0;/缜密0比智;/廉0比义;/垂0比礼,等等。又如,许慎的5说文6对玉的释义为:/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行可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畅,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0。玉成为仁、智、义、礼、忠、信、德、道等社会生活准则的象征,形成了明确的思想体系。可见美玉在中国人心理上的位置是何等之重要。孔子的这一赏玉思想,奠定了后世文人和百姓对玉的情感基础。在随之而来的4千多年间,玉的命运一直同中国儒学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儒学盛,则兴

[4]

[4]

2 袖里新诗千首馀,吟看句句是瑶

古代人对玉有着解不开的情结,对玉赋予了社会文化理念,西周以后,玉的道德化、政治化、宗教化过程业已完成,并成为道德、习俗、神灵、财富、权力的象征物。不独认为人如玉一般的美丽,还认为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也要如玉无瑕般的洁净。他们用玉作为参照物来描写一些具体的事物,如自然风光、人体美、人的美德等,说明对玉的审美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211 以玉描述自然景观

古代诗人用玉描写静态美,如,唐#贺知章的5咏柳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0;唐

44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5年

佩玉、治玉。玉的一些原始意识逐步演化成了教育意识、政治意识。玉文化已然是深深地熔铸于华夏民族的血脉之中

[5]

王公贵族身份、地位、权贵的象征。因此,中国古

玉一直是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的。春秋战国时期,六种不同的官吏使用六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六瑞制:/王执镇圭,公执桓圭,候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0。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至清朝。5诗经6中的/瑞0,以玉来预测凶吉,了解未来,因此,也有了宗教信仰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是,古人将玉加以人性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0,玉在历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贡品和收藏品。其五,玉使文人墨客爱屋及乌。在古代的诗词歌赋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些美好的人和事物,寄托情思,妙笔生花。古代学者根据玉的本质特点以及事物的联系,在诗词歌赋中形容是:/玉体纤柔0/香肌玉润0/冰凝玉洁0/冰肌玉骨0/冰姿玉质0,等等。如,谢枋得的5蚕妇吟6诗:/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0;周权的5念奴娇姑苏台怀古6词:/当日倾城人似玉,曾醉台中春色0。诗人从人体之美的描写又具体到人的肌肤美。如,白朴的5阳春曲题情6:/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慵施减玉容0;周权的5百字谣久雨得晴再用韵6:/冷雨难禁,红脂洗脱,半露肤如玉0。大清皇帝乾隆对玉也是情有独钟,题有5观承光殿玉瓮再作歌6诗:/和阗玉瓮昨琢成,质文较此都倍赢,周监在殷殷监夏,一经数典惕予情0。

由以上可以看出,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知玉、用玉、崇玉并有自己独特玉文化历史的国家,玉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玉除了作为装饰品外,还与华夏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伦理、文化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最初贸易中的商品演变为统治阶级的宫廷贡品,再进一步发展成为伦理、权力、宗教的象征,一方面是玉在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玉的需求层次不断丰富和提高,并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宝忠.云南珠宝王国[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2]褚斌杰.5诗经6与楚辞)))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之一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

[3]王寒竹.玉石鉴赏与商贸指南[M]1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

版社,19971

[4]廖宗廷,朱静昌,郭守国.珠宝鉴赏[M]1武汉:中国地质大

学出版社,20001

[5]毛恒年.中国传统珠宝玉石文化的渊薮[J]1中国宝玉石,

2003,(1):42)431

3 华夏民族崇玉的心理成因

首先,玉具有异乎寻常的实用价值。因为玉的硬度大,在有文字记载的周朝,已把透明度好、质地均匀的材料雕刻后,做成耐用的生产工具,并用这些工具同自然作斗争

[4]

。由此可见,华夏

民族崇玉的心理成因,就是因为玉制工具能帮助人们征服自然,玉制礼器帮助人们趋利避邪,玉饰能装点和美化人们的生活。5管子6言:/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0。可见这也是/玉无价0的最好诠释。美玉具有3个条件:美丽、稀贵和耐久性

[4]

。用玉石原料制成玉器可

作装饰品、观赏石、陈列石及其它工艺美术品。

其二,玉具有审美和装饰的价值。罗丹说/发现了美,便得到了艺术0。在五光十色的珠宝中,玉就是以其冰肌玉质、晶莹碧绿和温润玲珑而博得人们青睐。玉石的美可以体现在色彩美、材质美、晶莹美和特殊的光学美现象上。而玉石制成

的首饰又可以体现工艺美、款式美和富丽美及其精神内涵等。玉雕作品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还有着象征性意义。通过玩赏玉,使人产生高尚的情趣和审美的艺术享受。

其三,玉的养身与保健价值。古代人还认为食服玉,寿同玉。食玉能健康长寿,长生不老,这是我国古代流行的一种观念。现代科学表明,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铬、锰等。玉还放出物理的光,对准人的穴位,能刺激经络,疏通脏腑。位于人的手背侧有/养老穴0,常佩戴玉镯,可长期按摩穴位,而且能祛除眼疾,蓄气养神。嘴含玉,借助唾液的营养成分与溶菌酶协同作用,能生津止渴,除胃肠之热,平烦懑之气。以玉磨面可祛瘢痕,还可以滋养毛发,起到美容的作用。宋朝医学文献5对济录6中记载:/面身瘢痕,真玉日日磨之,久则自灭0。明#李时珍的5本草纲目#玉屑6云:玉可/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0。慈禧太后驻颜有术,其美容方法就是以玉磨面。玉在山而草木润,玉在河则河水清,故人们对玉总是集千万宠爱于一身。

其四,玉的道德品质人性化与政治象征。我国古代以佩玉来表明自己是谦谦君子,甚至也是

形容美玉的诗句篇七
《从玉词语看中国的女性文化》

从玉词语看中国的女性文化

玉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旧石器时代的玉石混用,到新石器时代的精美玉器,人们对玉的审美意识在逐步提升,当时人们将玉转化为神物而顶礼膜拜。到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的观赏功能被人们重视,其审美价值渐渐掩盖了社会价值。汉代以后,玉的功能主要以观赏为主。在如此漫长的玉文化演变中,人们用玉比拟一切走到了极致的“美”。玉成为财富、美德、学识、容貌、信义等美好事物的比拟物。玉所折射出的丰富文化内涵,我们能够从语言中得以证实。

在《汉语大词典》里以玉为词根的词和词组就多达1268个。汉语词汇里面的同根词恐怕没有哪一个能够与之相比了。在如此浩大的玉词语中与女性相关的词语又居多数,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为什么人们在描写女性的时候特别喜欢用玉作为比拟物呢?这中间反映出人们怎样的审美心理?玉与女性之美又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关系呢?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加以剖析。

(一)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这句诗是李白《南都行》中的佳句,此处用“玉色”比喻女子貌美。用“玉”象征美貌的用例,早在《诗经•国风》中就有记载:“彼其之子,美如玉,殊异乎公族”,“白纯束,有女如玉”等。以《诗经》为契机,人们沿用以玉比美的传统,创造出一大批词汇。这些词语产生在不同的时代,反映出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力。笔者试从有记载“玉”的书证起算,剖析“以玉比貌”在各个朝代的用例及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战国时期楚国宋玉在《笛赋》中曰:“赤颜臻,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吕氏春秋•贵直》中记载:“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这里的“玉貌”、“玉女”都用借代的手法,代称美貌的女子。晋代王嘉《拾遗记•后汉》中也有类似记载:“灵帝乘船以游漾,使宫人乘之,选玉色轻体者,以执篙戟,摇漾於渠中”。从这些史料中可看出,用“玉”代指的绝代佳人,似乎毫无尊严和人格而言,处于一种被欣赏、把玩的附庸地位。 当然,也有单纯用“玉”形容女子貌美的诗句。晋代的陆机就有:“玉容谁得顾,倾城在一弹”的绝妙佳句。“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是南朝梁代丘迟的诗句。诗仙李白也有“玉

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的佳句。这里的“玉容”、“玉脸”、“玉面”都是形容女子仪态万千,貌美如玉。

到了唐宋时期,形容女子像玉一样美好的词语大量出现。如:“玉人”、“玉仙”、“玉姝”、“玉童”、“玉润”、“玉颊”、“玉蛾”、“玉奴”、“玉芙蓉”、“玉儿”、“玉真”、“玉京人”。这些丰富的词语大多产生于文人墨客的笔下,从这些描写女子容貌的诗词中,可感受到古代的一种审美倾向。古人辨玉的标准,在陈性《玉纪》中概括为“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声音洪亮。”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内敛含蓄,温文尔雅,刚柔一体的女子方达到至美的境界。这样,玉与女性在审美实质,审美方向上形神相合。语言经过长久的积淀,充分的反映了这种思维。

到了元明清时期,出现在戏曲中以玉比貌的词语也不少。如:元朝张鸣善的“雾鬓云鬟,楚宫腰素妆打扮,恰便是玉天仙谪降人间”中的“玉天仙”;班惟志套曲中的“是谁家玉卿?只恁般可憎,唤的人一枕蝴蝶梦儿醒”里的“玉卿”;王仲元套曲中的“把一固玉臂蝉娟,闪在瑶台月底”中的“玉臂蝉娟”;还有“玉娉婷”、“玉靥”、“玉 盂”、“玉簪”都指女子貌美。为什么有这么多以玉为词根的词来指美女呢?这与玉在中国社会的审美地位和文化地位相关。在长久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在逐步地对玉的审美变化中,似乎能够悟出一种时代风尚、一种民族习惯、一种社会心理、一种集团气质。玉作为一种丰富的文化载体,不仅体现了人们外在的行为规范和一些典章制度,还进一步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模式。正如清朝俞樾在《群经平议•尔雅二》中所言:“古人之间,凡甚美者则以玉言之。《尚书》之‘玉食’,《礼记》之‘玉女’,《仪礼》之‘玉锦’,皆是也。”“以玉比貌”是众多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辜鸿名曾指出:“一个民族中的女姓正是该民族的文明之花,是该文明国家的国家之花。”

中国人对美女的认同或期望,是温文而雅,轻柔悠然,内敛含蓄。如《世说新语•贤嫒》中形容两位女子之美:“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而玉质之坚洁,玉色之温润,真玉之难求,美玉之赏心悦目,这种审美心理和审美享受,与美貌女子带给人们的心理美感相得益彰。在这种审美的趋同下,产生了丰富的以玉比拟女子美貌的词语。这是我们从事物的积极方面入手去看待问题。而实质上中国古代社会里女性的处境告知人们如此多的带有玉的词用在女性身上,也许反映的恰是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我们试从这个角度加以分析。

(二)青莲两瓣开,玉荀双尖跷

“青莲两瓣开,玉荀双尖跷”是明朝玉磬《清江引•蒲靴》中的诗句。此处用“玉荀”指女子经过缠足后的小脚,这在当时被喻为最美。小脚成为中国古代人们审视女性美的一个重要尺度。唐朝杜牧《咏袜》中有诗句“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荀裹轻云。”蒲松龄《聊斋志异•织女》中也有:“隐约画廉前,三寸凌波玉荀尖”的词句。人们用一种很微妙的心理去欣赏这种残缺美。“玉钩”、“玉弓”也指该含义。见于元代吴昌龄的套曲《端正好•美妓》“衬缃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以及明代徐霖在《绣襦记•逑叶良俦》中的:“掀罗幕荡玉钩,弓鞋裙衬双凤头。”都用“玉钩”再现女子的玲珑俊俏和美丽无比。“玉弓”见于清代汪懋麟的《姑苏竞渡曲》:“欲识真珠裙带动,凌波一对玉弓来”。从这些史料中可看出:小脚在元明清时代已蔚然成风。这种风气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据史书记载,最初女子缠足大约产生于五代末年南唐李煜宫中有位宫女娘,善于歌舞,李煜命人制作了一朵金莲花,让 娘用帛缠脚,使之纤小上屈,然后在莲花上跳舞,舞姿因而显得格外轻灵飘逸。后世的学者据此认为,缠足自此而始。缠足在产生之初是出于男性对女性轻灵舞姿或纤巧身姿的一种审美欣赏。当这种审美成为主流之后,缠足就演变为风俗。女子争相缠足,那些想让自己的女儿成长为真正的小姐并嫁与体面人家的母亲们从小就要给女孩子缠足。“玉钩”、“玉荀”、“玉弓”就形成于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从这样的文化词语中,我们可探究出这种审美倾向对女性产生的巨大影响力。男性把小脚作为一个爱恋对象而予以崇拜、赏玩、歌咏。女子为求得认同、青睐,心甘情愿地入俗,忍受身体的这种迫害。缠足之风蔓延整个中原大地。清朝康熙皇帝禁止中国人缠足的敕令在几年后被撤回。满族姑娘很快就开始模仿中原姑娘的缠足。清代的方绚曾把小脚分为五类,十八种。一双小脚应该具备如下条件:肥,软,秀。他说:“瘦则寒,强则娇。俗遂无药可医矣!故肥乃腴润,软斯柔媚,秀方都雅。然肥不在肉,软不在缠,秀不在履,且肥软或可以形求,秀但当以神遇”。人们把小脚当作一种艺术品来把玩、欣赏。缠足风俗演变至此,这种审美心理发展成为束缚妇女的一种手段。文人墨客争相在诗文中赞赏、诗化这种美。并且用“玉”加以比拟,提升这种美。

人们不仅用“玉”比喻女子的小脚。女性的肢体、身材、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被赋于玉的含义,用来表达人们对女子的赞美、欣赏和倾羡。如:玉甲、玉爪(指女子指甲的美丽);玉尖、玉指、玉葱、玉粳、玉纤、玉纤纤(手指之纤细、美丽);玉肌、玉软、玉雪、玉质、玉娇(肌肤的洁净细腻);玉柄、玉臂、玉藕(指女子的手臂);还有玉齿、玉腕、玉手、玉掌、玉腰、玉骨、玉体等玉词语,几乎女子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用“玉”来美化。这些词语全面的展示了女子的静态美。形容女子动态之美的词也有很多,如:“玉亭”、“玉姿”、“玉亭亭”“玉精神”都形象地再现了女子的优美姿态。还有丰富的以玉比貌的成语,全方位地

用玉比拟女子,体现其审美标准。内在之美,冰清玉润;外在之美,仙姿玉色;具体之美,粉妆玉啄;抽象之美,瑶环瑜珥;身材之美,亭亭玉立;肌肤之美,冰肌玉骨。美女流泪,是抛珠滚玉;美女娇嫩柔弱,是玉软花柔、软玉娇香、温香软玉、温香艳玉;美女的声音,是珠圆玉润;女子的贞洁之美,是冰滑玉洁,守身如玉;出生名门的女子是金枝玉叶,琼枝玉叶;女子的不幸身亡是香消玉减、玉殒香消、玉碎珠沉、玉葬得埋、珠沉玉没。

玉与女子被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紧紧地连在一起。经过历史长长地积淀,产生了丰富的玉词语。当我们运用和赏析这些词语时,一方面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人们对女性美的欣赏,对玉价值的认可,以及人们对二者审美价值的认同与首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暴露了中国社会里,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社会现实。而中国社会重男轻女之观念,实自殷代即已有之。”《韩非子》里有这样详细记载“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这种杀女婴恶俗,在商代开始流行。即认为生女不嘉不吉,杀而求吉理所当然。当“玉荀”、“玉钩”、“玉弓”所代表的审美标准走向另一个极端时,它已成为迫害和约制女性的一个枷索。

(三)结束语

刘大同在《古玉辩》中提出:“伏思吾国文化之开化,以玉为最古,其他皆在其后。”许多学者甚至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一个玉器时代,这样的设想尚未定论,但从中感受到玉文化在中国的深远影响。正如英国伟大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赞许:“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它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的灵魂。”丰富的玉词语就产生于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玉与女性在形神相合的审美趋同下走到一起。以玉为词根的词语形象的反映了中国女性文化的两个方面。本文对此略加剖析,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玉文化的丰富内涵。

形容美玉的诗句篇八
《关于道德品行的古诗词》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

【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

【讲解】涂:同"途"。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

【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

【讲解】患:忧虑,害怕。寡:少。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

【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讲解】摩:通"磨"。倜傥(ti tǎng):卓异。意思是:古时发财做官而名誉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异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称颂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根,学人言语。

【出处】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讲解】意谓人要有人格,要有独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

【讲解】浊:浑浊,形容卑劣的手段。意思是:宁可一生清白贫穷,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意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讲解】善于做官的,能注意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往往招来怨恨。意谓为官者

要树德,不要积怨。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出处】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

【讲解】济:(对事情)有益。意思是:宁愿固守穷困以有益于心意,不愿低声下气去劳累自己。

不自信而人孰信之?不自度而安度人?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

【讲解】度(duó):揣度,认识。如果不相信自己,那么别人谁能相信你?如果不能认识自己,那么怎能认识别人?意谓人既要自信,也要有自知之明。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讲解】兰摧玉折:喻有节操才能的人死亡。萧、艾:古人以为恶草,比喻奸邪小人。敷、荣:指花叶繁盛。意思是:宁可做兰草美玉被摧残,也不做萧艾之类恶草而繁茂。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出处】宋·陆游《入瞿唐登白帝》

【讲解】丈夫:指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意思是:大丈夫贵在不屈不挠,成功与失败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

【讲解】布衣:平民。宠禄;因恩宠而得到的爵禄。意思是:富贵无常,不足羡慕,不如召平(原为秦东陵侯,后沦为平民)东门种瓜,可以安享天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处】《国语·周语》

【讲解】学习美好的东西,就象登山一样不容易;学习不好的行为,就象山崩一样迅速。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

【讲解】卑:谦恭。瘁:这里指贫困。意谓谦恭而不失于礼义,贫困而不失廉洁。也可理解为谦恭而有分寸,贫困而不志短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出处】《礼记·大学》

【讲解】广:开阔,坦率。胖(pán):安泰舒适。意思是;拥有财富能装饰房屋,具备良好的品德能有益身心,心地坦然就会显得安泰舒适。

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

【出处】汉·王充《论衡·命禄篇》

【讲解】奋发努力,勤恳工作,从而达到富有;磨炼才能并使情操光明,从而求得高贵。意谓富贵要凭实干和德才换取。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

【讲解】通过冒雪"独钓"于寒江的渔翁形象,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始终不屈的精神面貌。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议》

【讲解】知:同"智"。距:同"拒"。专己:刚愎自用。意谓多看的人知识广博,多听的人聪明;拒绝别人意见的人闭塞,刚愎自用的人孤立无助。意谓人要多见、多听;接受意见而不自以为是。

以天下之功为功,而不功其功,此之谓大公。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讲解】把天下人的功绩作为功绩,但不把那功绩认作自己的功绩,这就叫做最大的公心。"功其功"的第一个"功",意动用法,把……认作自己的功绩,此句话劝戒不要贪天之功以为已有。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地位不高,而担心道德修养不高。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出处】《庄子·田子方》

【讲解】对于人来说,没有比思想颓废、精神萎靡更可悲的了,至于躯体的死亡,那倒是次要的。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出处】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讲解】释:解除,免除。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利益,而让全天下的人们得到利益;不以自己的祸害为祸害,而要让全天下的人们免除祸害。此为作者对理想政治的赞美。

天下自有公论,非爱憎异同能夺也。

【出处】宋·陆游《跋东坡谏疏草》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某人某事,天下的众人自然有公正的评论,不是哪个人的爱憎和看法的不一能够改变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讲解】不清心寡欲就无法使志向明确,不平心静气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贵不凌贱,富不傲贫。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讲解】意思是:地位高了不要欺凌地位低微的人,富有了不要瞧不起贫穷的人。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讲解】丹青:绘画用的红绿颜料,这里指绘画。意思是:酷爱绘画竟不知道已近年老,视富贵荣华引如过眼浮云。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出处】清·石达开《入川题壁》

【讲解】肝胆:喻勇气、血性。意思是:我视黄金如粪土,刚强正直的气质如铁一般坚硬。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出处】《老子》三十九章

【讲解】意思是:果真尊贵了,就要以卑贱为根本,果真高高在上了,就要以卑下为基础。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出处】《老子》

【讲解】不拘泥已见,所以能看得清楚;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名声远扬;不自夸,所以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久不衰。

集众思,广公益。

【出处】《三国志·蜀志·董和传》

【讲解】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对大家有益的意见。意同成语"集思广益"。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

【出处】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讲解】得死所:得到死得合适的地方,形容死得有价值。意思是:哪个人不会死?可贵的是死得要有价值。

士皆知有耻,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出处】清·龚自珍《明良论二》

【讲解】士:读书人。耻:羞愧,羞辱。这句话指出了士人有无羞耻之心与国家有无羞辱的直接关系,说明知识分子立身要先知耻的重要性。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出处】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

【讲解】孤:孤寒。直:刚直。意思是:自古以来圣贤之人都是贫困而不得意,何况我们这样身世微寒而又刚直不阿的人呢!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出处】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讲解】本心:根与心,喻坚贞操守。美人:喻君王。意思是:以美德贞操自励,不求闻达于朝廷。

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

【讲解】惊:惊喜。疾:憎恨。意思是:见到好人好事如同遇到惊喜的事一般,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

【讲解】疾:恨。章:同"彰",显著。君子在社会上活动、跟人交往,最痛恨的是名望品德不显著。意谓人的交往,要以好的名声和德行为基础。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讲解】激:冲击。浊:脏水。冲去污水,扬起清水;憎恨坏的,喜欢好的。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出处】晋·陶渊明《拟古》

【讲解】既没:已经死了。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在世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死了以后他的名望还留传百世。

身修然后可以治家,家治然后可以治官。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诽》

【讲解】然后:这样以后。意思是:自身修养好了,就可以把家治理好;家治好了,就可以把官府治理好。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出处】《格言联璧·从政》

【讲解】勤奋能够弥补天资的不足,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美德。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意谓劝人学习别人优点,改正自己身上与别人相同的缺点。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

【出处】唐·韩愈《举张甫自代状》

【讲解】嫉:同"疾",憎恨。恶:坏人坏事。雠:同"仇"。憎恨坏人坏事如同仇恨仇敌一样,看见好人好事如同饥渴求取食物与水那样。

勇不虚死,节不苟立。

【出处】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讲解】虚:白白地。不苟:不随便。意思是:真正勇敢的人不会去白白送死,美德节操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成就的。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形容美玉的诗句篇九
《描写玉的词语》

描写玉的词语 鉴玉尚质,执玉尚谨,用玉尚慎。 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

藏玉显真情,佩玉升情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无阳不看玉,月下美人多。

太平盛世玉生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丰年玉、荒年谷,无瑕胜美玉,化干戈为玉帛,莱霞倚玉树,玉貌花容,玉石俱焚,玉洁冰清,玉波静海,玉鱼之敛,玉皇大帝,玉姜避难,玉燕投怀,玉扇之报,玉昆金友,玉人吹萧,玉粒桂薪,玉川之奴,玉润珠圆,玉马白驹,玉山自倒,玉马朝周,玉石难分,玉山将崩,玉田娶妇,玉关人老,玉后无当,玉斧修月,玉石之美也,玉不琢不成器,金吊珠玉,金题玉嫂,金玉货赂,金科玉律,金玉良言,金相玉质,金玉满堂,金声玉振,金校玉叶,金口玉言,金马玉堂,金浆玉醒,金童玉女,冰壶玉尺,冰肌玉骨,冰清玉润,君子必佩玉,洁身如玉,亭亭玉立,温润如玉,守身如玉,以色辨玉,堆金砌玉,抛砖引玉,浑金瑛玉,琼浆玉液,东方玉文化,珠玉溅雾,清脆如玉,良金美玉,良玉不豫,白玉为皇,昆山之玉,昆山片玉,白玉楼成,伯雍种玉,出玉生金,大宋玉音,饭玉炊桂,封金刊玉,赴召玉楼,改步改玉,怀珠抱玉,兰摧玉折,兰田生玉,佩玉晏鸣,窃玉偷香,求玉索剑,精金良玉,象等玉杯,不吝金玉,萧史弄玉,以玉抵鹊,切玉断金,如花似玉,蝇粪点玉,投瓜报玉,候服玉食,葬玉埋香,芝兰玉树,钟山之玉,紫玉成'烟,美如冠玉,炫玉贸石,珠玉在侧,珠磐玉敦,被褐怀玉,夏玉敲金,琼枝玉叶,琼楼玉宇,喷金吐玉,怜香惜玉,香消玉硕,飞珠溅玉,玉树临风,美玉如斯。

形容美玉的诗句篇十
《描写爱情的古诗词》

描写爱情的古诗词100首

这里精选了100首歌颂或描写爱情的古代诗词(附作者及出处)。这些描写爱情诗句大多精雕细琢,字里行间都弥漫着诗人微妙的情感,或是豪放洒脱,或是朦胧细腻,值得欣赏与收藏。

1、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2、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2、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5、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6、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11、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1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3、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1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32、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33、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5、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缕衣》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

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4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51、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楼梦》

5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5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5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寒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5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5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5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59、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6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61、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6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6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6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65、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66、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6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6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69、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70、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7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72、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73、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7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75、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7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77、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78、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79、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80、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81、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82、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8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8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85、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86、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87、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88、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89、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90、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9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92、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9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94、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杨修《玉楼春》

9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96、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9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东坡《江城 子》

98、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

99、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10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白居易的挺多都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1 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击鼓《诗经.邶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李白《三五七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 佚名《凤求凰,琴歌》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6 郑愁予《赋别》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 李白《三五七言》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形容美玉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形容美玉的诗词 形容玉的诗句 璞玉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形容美玉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形容美玉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6591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