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最是人间留不住整首诗

最是人间留不住整首诗

2016-01-23 12:08:1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最是人间留不住整首诗篇一《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答案》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最是人间留不住整首诗》,希望能帮助到你。

最是人间留不住整首诗篇一
《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答案》

第五讲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

诵读古代诗词曲,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上着重提出的一项,也是近年来中考语文必要检测的一项。纵观中考题目的设置,无外乎两种题型:

一、积累、默写。

二、诗句的赏鉴。默写是检测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默写的题型也在不断尝试着变革,由最简单的上下句记忆性默写,过渡到理解式、迁移式、创造式默写。

如:(1)_____襄阳好风日________ ,留醉与山翁。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咏雪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意境相反的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写出诗词中带有“鸟”字的句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带“花”的诗句:(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百花残《无题》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5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蝶恋花》6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双调.楚天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知识结构

1.诗歌分类

(1)按体裁分类:如图所示(广义)

古体诗(古风)不太讲究压韵、格律,字数不拘,以五言、七言较多。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词、曲)讲究格律,注重平仄,诗有定章,章有定句,句有定字。 新体诗(自由诗)五四以后出现的用白话创作的现代诗。

就不同体裁的特点,作为文学常识,必须牢记并能灵活运用。

(2)按表达方式分类:

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说理诗)

(3)按主题分类:

送别诗、望月诗、登高诗、伤春诗、临水诗、悲秋诗。

二、了解背景,贴近作者

就每一篇作品来说,我们在学习前都应了解一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的情况。

三、熟知技巧

a.托物言志:“桃源望断无寻处”作者只是借“世外桃源”无处可寻之意,表达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 b.动静结合:“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城市好象在上下浮动,波浪似乎撼动了天空,这里、城市、天空本是静态事物,但因作者泛舟江上,不辨动静产生错觉。

c.渲染烘托:“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这两句从动词“卷”“倾城”突出随从人数之多,气势之盛,渲染出出猎阵势的雄武。

d.虚实相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以上四句皆为虚景,注重与诗歌现实景况的区别。

e.映衬手法:分为正衬和反衬,其中反衬又分为

“从乐景写哀情”和“对比”这两种方法。

例:正衬手法“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个香径指的是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整句诗衬托出主人公生活的闲适。

例:反衬手法

①以乐景写哀情。

“花近高楼伤客心”“感时花溅泪”。

②对比。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在白雪皑皑的背景中,有一点凝固的红色更显出整个世界的苍白寒冷。

f.借古喻今 诗言志,委婉含蓄是它的特征。

例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生子当如孙仲谋”。

①句借南朝前事暗合今朝政事,诗人借以讽喻统治者不要大兴土木,浪费民财。

②句拿孙权的英雄业绩跟那些昏愦、懦弱的统治者作一个鲜明的对照,讽喻之意十分明显。 g.典故、用事 好用典故似乎是词人的专长。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等

四、辨识修辞

此外诗歌还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其中大量的修辞往往是点睛之笔,也是 “炼句”的重点。

a.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b.夸张。“一川碎石大如斗”写风之劲。

“千骑卷平冈”写随行众人之多,气势之盛。

c.借代。“孤帆远影碧空尽”帆代船。

“兵戈既未息”兵戈代战争。

“年少万兜鍪”兜(dōu)鍪(móu)代兵士。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

“八百里谓牛”,“麾下代部下”,“五十弦代乐器”。

d.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互文见义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比如: A有B,C有D。如果是互文,就是说: A和B都有C和D。这应该就是同文见义。“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关:边关 还:归来 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五、炼字炼句

如下列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小园看径独徘徊”的“独”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

“可怜白发生”的“可怜”一词。

“艰难愧深情”的“愧”字。

“砌成此恨无重数”的“砌”字。

„„

可见,“炼字”不仅便于理解赏鉴诗句,更于记忆背诵大有裨益。同样“炼句”也很重要,往往书后训练中都会特别强调这里。

六、创设情境

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诗歌鉴赏的情境。诗歌鉴赏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有相当难度的,它需要想象和联想,以往的鉴赏往往是教师用语言描绘意象,引导学生入境,这未尝不是一种方法,但它毕竟缺少诗歌的直观性和再现性,若利用一些现代化手段,赋与诗歌以音乐以画面让学生引起共鸣,获得感性的燃烧。可能会事半功倍。

七、诗文结合

用散文的笔法再现诗歌优美的意境,已不是首创了,它不啻(chì)为一种好方法,因为诗歌鉴赏本身就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也是一种再创造。把诗人高度凝炼的诗的语言和那种尽在不言中的特殊意境,再次展现出来,是一种激发创造思维的良好方式。

考试中,常见的类型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三、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夸张、双关等。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题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

最是人间留不住整首诗篇二
《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

第五讲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

诵读古代诗词曲,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上着重提出的一项,也是近年来中考语文必要检测的一项。纵观中考题目的设置,无外乎两种题型:

一、积累、默写。

二、诗句的赏鉴。默写是检测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默写的题型也在不断尝试着变革,由最简单的上下句记忆性默写,过渡到理解式、迁移式、创造式默写。

如:(1)_____襄阳好风日________ ,留醉与山翁。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咏雪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意境相反的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写出诗词中带有“鸟”字的句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带“花”的诗句:(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百花残《无题》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5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蝶恋花》6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双调.楚天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知识结构

1.诗歌分类

(1)按体裁分类:如图所示(广义)

古体诗(古风)不太讲究压韵、格律,字数不拘,以五、七言较多。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词、曲)讲究格律,注重平仄,诗有定章,章有定句,句有定字。

新体诗(自由诗)五四以后出现的用白话创作的现代诗。

就不同体裁的特点,作为文学常识,必须牢记并能灵活运用。

(2)按表达方式分类:

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说理诗)

(3)按主题分类:

送别诗、望月诗、登高诗、伤春诗、临水诗、悲秋诗。

二、了解背景,贴近作者

就每一篇作品来说,我们在学习前都应了解一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的情况。

三、熟知技巧

a.托物言志:“桃源望断无寻处”作者只是借“世外桃源”无处可寻之意,表达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

b.动静结合:“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城市好象在上下浮动,波浪似乎撼动了天空,这里、城市、天空本是静态事物,但因作者泛舟江上,不辨动静产生错觉。

c.渲染烘托:“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这两句从动词“卷”“倾城”突出随从人数之多,气势之盛,渲染出出猎阵势的雄武。

d.虚实相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以上四句皆为虚景,注重与诗歌现实景况的区别。

e.映衬手法: 分为正衬和反衬,其中反衬又分为“从乐景写哀情”和“对比”这两种方法。

例:正衬手法“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个香径指的是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整句诗衬托出主人公生活的闲适。

例:反衬手法

①以乐景写哀情。

“花近高楼伤客心”“感时花溅泪”。

②对比。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在白雪皑皑的背景中,有一点凝固的红色更显出整个世界的苍白寒冷。

f.借古喻今: 诗言志,委婉含蓄是它的特征。

例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生子当如孙仲谋”。

①句借南朝前事暗合今朝政事,诗人借以讽喻统治者不要大兴土木,浪费民财。

②句拿孙权的英雄业绩跟那些昏愦、懦弱的统治者作一个鲜明的对照,讽喻之意十分明显。

g.典故、用事 好用典故似乎是词人的专长。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等

四、辨识修辞

此外诗歌还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其中大量的修辞往往是点睛之笔,也是 “炼句”的重点。

a.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b.夸张:“一川碎石大如斗”写风之劲。

“千骑卷平冈”写随行众人之多,气势之盛。

c.借代:“孤帆远影碧空尽”帆代船。

“兵戈既未息”兵戈代战争。

“年少万兜鍪”兜(dōu)鍪(móu)代兵士。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百里谓牛”,“麾下代部下”,“五十弦代乐器”。

d.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五、炼字炼句

如下列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小园香径独徘徊”的“独”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

“可怜白发生”的“可怜”一词。

“艰难愧深情”的“愧”字。

“砌成此恨无重数”的“砌”字。

„„

可见,“炼字”不仅便于理解赏鉴诗句,更于记忆背诵大有裨益。同样“炼句”也很重要,往往书后训练中都会特别强调这里。

六、创设情境

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诗歌鉴赏的情境。诗歌鉴赏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有相当难度的,它需要想象和联想,以往的鉴赏往往是教师用语言描绘意象,引导学生入境,这未尝不是一种方法,但它毕竟缺少诗歌的直观性和再现性,若利用一些现代化手段,赋与诗歌以音乐以画面让学生引起共鸣,获得感性的燃烧。可能会事半功倍。

七、诗文结合

用散文的笔法再现诗歌优美的意境,已不是首创了,它不啻为一种好方法,因为诗歌鉴赏本身就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也是一种再创造。把诗人高度凝炼的诗的语言和那种尽在不言中的特殊意境,再次展现出来,是一种激发创造思维的良好方式。

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

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

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三、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夸张、双关等。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题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初中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约 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含蓄而有韵味地描写诗人怎样的情景?

2.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二、雨过山村

(唐)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简要分析“闲“字的表达作用。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故人”指谁?“烟花”指什么?

2.你认为最能表现诗人深情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四、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柴扉”写出了“园”的什么特征?

2.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你认为其哲理是什么?

应(yìng)怜(lián)屐(jī)齿(chǐ)

五、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说说你的理由。

六、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歌在画面的描写上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最是人间留不住整首诗篇三
《诗经两首教师版》

1

2

3

4

5

最是人间留不住整首诗篇四
《李白-《将进酒》和《宣州饯别...》》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最是人间留不住整首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雪的古诗整首 闲谈莫论人非的整首诗 仇敌三千奈我何整首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最是人间留不住整首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最是人间留不住整首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6670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