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

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

2016-01-24 09:36:5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篇一《郑大进与登泰山诗》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篇一
《郑大进与登泰山诗》

郑大进与登泰山诗

郑大进,字誉捷,号谦基,又号退谷(《清史稿•列传》记载为“字退谷”),揭阳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他从政三十多年,“凡经七省,遭遇盛明”,因屡有建树,政绩卓著,所以职位不断升迁。从初授直隶肥乡县令,累官至直隶总督,加太子少傅衔,赏赐孔雀翎、黄马褂,还得到乾隆皇帝赐坐、赐宴的高规格待遇,生平极尽荣耀。在潮州市太平路近铺巷口处有一座“圣朝使相”石牌坊,即为表彰郑大进的功绩而建。(该坊原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后因故与其它牌坊一起拆除,现潮州市人民政府为展示潮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恢复建造牌坊街,“圣朝使相”坊也于原址复建。)郑大进位高权重,饮誉朝野,终因操劳过度,久积成疾,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病卒于任上,终年七十四岁,谥勤恪。皇帝恩赐祭葬,御赐碑文曰:“郑大进才优干练,志笃寅恭。出宰专城,早擅循良之誉;分符佐郡,兼推治理之长。”给予较高的评价。

笔者于几年前出差到山东泰安学习,有一天傍晚在泰山脚下周围闲游散步,来到离登山磴道起点不远的红门宫处,偶然发现墙壁上有一块石碑,上刻诗文,落款赫然写着“韩江郑大进”字样,不禁眼前一亮,于是仔细记录,并拍照存档。红门宫靠近登山磴道旁边,位于“孔子登临处”石牌坊后的左侧。该碑刻就镶嵌在红门宫外墙上,碑刻长115厘米,高60厘米,题为《登岱四首》,全文楷书,诗正文字迹清晰,文间有注释,注释字体较小,有些字难以辨认,现抄录如下: 登岱四首

(一)

岳麓晨钟急漏催,残灯隐隐傍云隈。

天门日出光潜达,水洞帘寒晓未开。

枫入晴岚深着色,涛生松壑乍闻雷。

散花别有修真处,山立□顶□□□时灵液风前切溯洄。欲游后石坞不果 (二)

落木萧萧馀素秋,峰回走马索添裘。□回马岭地势高寒

天孙界合红尘外,岳日宵悬碧海头。

何处秦灰然故劫,几人汉策得前筹。

文成既死无消息,犹向家山艳列侯。

岭上皆道观故云

(三)

五岳由来秩上公,继离出震德滋崇。

偶缘汉寺瞻云日,却借秦松纪雨风。

玉简千年回地轴,宋祥符间玉册屡现山中开元一柱发鸿蒙。唐摩崖石壁立绝顶

只今陟降红门下,并吊将军翊戴功。红门东为唐白骡将军冢 (四)

奉符见说乞除官,程道明以未得游泰山乞主县簿多少传疑待击弹。 碑始东封应有字,马如练白岂无鞍。

丈人何独因西海,神女却偏避灌坛。

宋世天书谁作俑,至今山外石仍完。

韩江郑大进(钤印二枚:“郑大进印”、“退谷”)

落款“韩江郑大进”,“韩江”二字点明了人物的出身地域。韩江是潮州的母亲河,郑大进故乡揭阳,而清代揭阳为潮州府属县,所以郑大进不具体称潮州或揭阳,而泛称韩江。再加上印章“退谷”的字号,也与文献资料吻合。因此,可以断定,上录诗文为乾隆朝官至兵部尚书、直隶总督的揭阳郑大进所写无疑。

以上诗四首,题目已交代清楚,即郑大进登游岱岳(泰山)感兴而作,其中涉及到回马岭、后石坞、红门等都是泰山的景点。由于落款未署日期,因此具体是何年何月游览泰山或写诗刻石不明。郑大进一生为官,历经河北、山东、浙江、湖南、贵州、河南、湖北等地,据光绪《揭阳县续志•卷之三•人物志》记载,郑大进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擢山东济东道,历署按察使、布政使;三十三年(1768)迁两淮盐运使。”济东道全称为“济东泰武临道”,下辖济南、泰安等五个州府。泰山在泰安府辖区内,贵为五岳之尊,它雄伟壮观,是历代帝王的封禅之地,人文胜迹众多。郑大进作为本区域最高长官,自当会登临圣地,凭吊先古,畅游揽胜,舒发情感。乾隆三十三年郑大进离任山东,迁两淮盐运使,从此之后再也没回到山东任职。所以,《登岱四首》应该是在乾隆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这期间内所作。而从诗中“落木萧萧馀素秋,峰回走马索添裘”之句分析,登岱之时当为余秋未尽的初冬时节。

郑大进是一位颇具才华的官员。他自幼“沐浴家训,性复开敏”,十五岁就“以五经补博士弟子员”,有神童之称。其著述原有《爱日堂诗文稿》和《郑勤恪公奏议》。据饶锷、饶宗颐《潮州艺文志》记载:“郑大进《郑勤恪公奏议》,未见。”饶锷按:“县志言公有奏议若干卷,今不可见。惟王先谦《东华录》载其任河南巡抚时,有报《开封得雨,河水骤涨,自请处分》,及《拟藩库章程》诸疏。任直隶总督时,有《请疏浚保定九龙河》一疏。”又“《爱日堂诗文稿》,清揭阳郑大进撰。揭阳李志书目著录,云:未刊。”由此可知,郑大进的存世文稿可谓廖廖无几,目前也只在光绪《揭阳县续志•卷之四•艺文》中载有他写的《张惕庵先生翼注论文序》一文而已。诗方面,查地方志书及文献资料,则尚未发现有任何记录,仅黄赞发先生搜集到贵阳石刻《登甲秀楼》诗一首。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曹秀先在《郑勤恪公神道碑》称,郑大进任直隶总督期间,被乾隆皇帝“召见顾问,锡赉便蕃,赐宴正大光明殿,恭和御制元宵诗章,朝士见者,咸推公为老诗伯。然后知公之政事与公之文学,皆高出侪辈也。”郑大进的才学出类拔萃,备受同僚所推崇。遗憾的是,这位“老诗伯”的《爱日堂诗文稿》却没能留传于世。因此,《登岱四首》尤为宝贵,可补地方史料之不足。

潮州热线门户网

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篇二
《关于泰山的诗句》

1、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雪中望岱宗》 清代施闰章

2、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元·李简《登岳》

3、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振衣日观三秋曙,依剑天门六月寒。风雨黄河通瀚海,星辰紫极近长安。小臣愿献蓬莱颂,闾阖高悬谒帝难。——《岱宗》明代徐文通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甫

5、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元·贾鲁《登泰山》

6、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元·张志纯《泰山喜雨》

7、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元·徐世隆《送天倪子还泰山》

8、峨峨东岳高,秀极冲苍天。——《泰山咏》 晋代谢道韫

9、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元·张养浩《登岳》

10、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泰山》 李梦阳

11、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泰山颂 杨辛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3、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泰山石[唐]李德裕

14、晋代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泰山咏》

15、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题灵岩寺泉池 [唐]李 白

16、林峦类拱抱,涧壑如交趋。——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17、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18、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19、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20、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21、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元·李简《登岳》

22、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23、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24、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25、清代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雪中望岱宗》

26、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27、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28、三峰突兀与天齐,天门未到劳攀跻。——元·李简《登岳》

29、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30、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31、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32、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元·王旭《游竹林寺》

33、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元·王奕《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34、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35、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36、泰山天门,无室宇尚矣,布山张炼师为之经构;累岁乃成,可谓破天荒者也。——元·杜仁杰《天门铭》

37、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泰山吟》

38、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南朝·谢灵运《泰山吟》

39、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登岱》 明代王世贞

40、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41、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 ——元曲《登泰山》 张养浩

42、我梦天倪子,同登日观峰。——元·徐世隆《纪梦》

43、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无赖蚊虬知我字。 ——再书王母池 [唐]吕洞宾

44、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45、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46、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元·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篇三
《关于泰山的诗句》

描写泰山的诗句

1、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雪中望岱宗》 清代施闰章

2、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元·李简《登岳》

3、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振衣日观三秋曙,依剑天门六月寒。风雨黄河通瀚海,星辰紫极近长安。小臣愿献蓬莱颂,闾阖高悬谒帝难。——《岱宗》明代徐文通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甫 5、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元·贾鲁《登泰山》 6、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元·张志纯《泰山喜雨》 7、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元·徐世隆《送天倪子还泰山》 8、峨峨东岳高,秀极冲苍天。——《泰山咏》 晋代谢道韫 9、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元·张养浩《登岳》

10、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泰山》 李梦阳

11、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泰山颂 杨辛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3、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泰山石[唐]李德裕 14、晋代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泰山咏》

15、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题灵岩寺泉池 [唐]李 白 16、林峦类拱抱,涧壑如交趋。——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17、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18、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19、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20、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21、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元·李简《登岳》 22、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23、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24、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25、代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雪中望岱宗》

26、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27、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28、三峰突兀与天齐,天门未到劳攀跻。——元·李简《登岳》 29、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30、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31、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32、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元·王旭《游竹林寺》 33、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元·王奕《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

山张真人》

34、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35、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36、泰山天门,无室宇尚矣,布山张炼师为之经构;累岁乃成,可谓破天荒者也。——元·杜仁杰《天门铭》

37、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泰山吟》 38、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南朝·谢灵运《泰山吟》

39、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

《登岱》 明代王世贞 40、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41、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 ——元曲《登泰山》 张养浩 42、我梦天倪子,同登日观峰。——元·徐世隆《纪梦》

43、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无赖蚊虬知我字。 ——《再书王母池》[唐]吕洞宾

44、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45、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46、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元·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关于泰山的名言名句

1、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

3、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生死如鸿毛 4、气概如乔岳泰山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 5、为学直如涉泰山,一毫怠忽莫跻攀明·金维玉《登岱》 6、且将同梦生华笔,来写千秋泰岳铭。民国·张默君《登泰山》 7、只要人心齐,泰山也能移

8、只要拧成一股绳,泰山也能拽得动 9、生不上泰山,死也心不甘

10、陈毅《怀泰山》诗:"我昔登泰山,半途即遄返。既此失机缘,至今悔不转。

11、圣不过孔子,高不过泰山,老不过汉柏,少不过鲜花 12、圣贤不死天不老,岱岳与之同久长。清·何嘉珝《岱岳灵奇》 13、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宋·辛弃疾《临江仙》 14、清·戴震《与方希原书》:"仰观泰山,知群山之卑;临视北海,知众流之小。

关于泰山的成语

【安若泰山】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安如泰山】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安于泰山】比泰山还稳固。形容稳固而不可动摇。

【不识泰山】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笃定泰山】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恩重泰山】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鸿毛泰山】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蚂蚁搬泰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可以创造奇迹。用作贬义指人自不量力。

【捧土加泰山】捧:两手承托;加:增加。用手捧土增加泰山的高度。比喻不自量力。

【挈泰山以超江河】超:跨过;挈:用手提着。用手提着泰山跨过大江大河。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死重泰山】比喻死得光荣。

【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泰山北斗】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泰山不让土壤】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泰山鸿毛】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泰山可倚】有如泰山一样可以倚靠。形容有强有力的靠山。 【泰山梁木】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泰山盘石】比喻安定稳固。 【泰山磐石】比喻安定稳固。

【泰山其颓】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泰山若厉】厉:“砺”的本字,磨刀石。泰山剥蚀得像一块磨刀石那样大。比喻时间久远。

【泰山压顶】泰山压在头上。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泰山压卵】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强大的一方必然压倒弱小的一方。

【泰山之安】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稳固、安定。 【稳若泰山】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稳如泰山】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有眼不识泰山】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

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重于泰山】比泰山还要重。比喻人死得很有价值。也形容意义重大。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泰山:山名,在山东省,主峰海拔1524米;鸿毛:大雁的毛。形容意义重大或比大雁的毛还轻,指双重价值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游泰山 李白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

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篇四
《29 登泰山 观日出》

17 登泰山 观日出

嘉定区城中路小学 谈安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 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出示课题:17 登泰山观日出

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1—6节、7—9节)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板书:登泰山 (千辛万苦)

观日出 (壮美)

说明:充分开拓课文资源,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词用语的能力。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对于加强学生选用恰当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词句

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1、指名读1—6小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作者分别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有关词语。

2、小组讨论并填空。

3、师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文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述了泰山绮丽的景色。

4、指导学生默读课文1——6小节,用“——”划出登泰山时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5、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特点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1)高: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板书:雄伟 担心

(2)美:

山势美:“„„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指名读。理解:“依稀可辨”。想象一下“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云雾美:“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引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板书:变幻莫测 迫不及待

小结:作者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又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雾升腾缭绕、扩展幻化的美景,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险: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板书: 险峻

齐读。再次体会比喻的生动、贴切。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找出的句子。

说明:把文体知识的教学与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有感性上的认识。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上语文课还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使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内容的。

7、学习方法,训练说写

(1)做小导游,带领大家登上泰山,向大家介绍泰山美丽的景色。

(2)仿照课文第四小节,发挥想象,说说依稀可见的泰山还会有哪些美丽的山势?美丽的云海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尝试写几句比喻句。

说明: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特点渗透写作指导。在体会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后,在此处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之效。

8、师:雄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仅是年轻人,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登山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鼓舞。 (板书)

过渡:登泰山最大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现在让我们去领略一下日出时的美景。

学习第二部分内容(7—9小节)——观日出。

1、观看日出音像资料。运用能力迁移,与学过的《火烧云》比较,掌握写作方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逐渐变化的词语。

3、交流、板书。

观日出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4、用媒体图片演示,让学生复述“日出”过程,进一步感受其美丽与壮观。

5、配乐朗读比赛。

说明:语文课上的朗读指导尤为重要。文本所展现的是日出的瑰丽景色,因此要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文本的语言之美,要让课堂充满琅琅的书声。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并配合画面与音乐的渲染,学生更能感受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

6、师小结:泰山的日出景观真是太奇妙了,读了课文,大家一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也赞美过这座雄伟壮丽的山,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有关泰山的诗或诗句进行交流。

四、搜集诗句,拓展交流。

附板书: 17登泰山 观日出

壮美)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被受鼓舞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变幻莫测迫不及待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雄伟担心

登泰山千辛万苦)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登泰山 观日出》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我”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描绘了泰山的绮丽风光和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

课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按“登泰山”和“观日出”分成;两部分:第一节到第六节,写了“我”沿着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向上攀登,最后到达日观峰的过程和一路上的所见所感,重点写了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险峻。第七至第九节写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抓住整个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过程和观看时的感受,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

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一气呵成,把云雾变化莫测以及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本文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以时间推移、地点变换为主线,将登山的苦与乐和自然风光的美妙与壮观紧密结合,写景抒情,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用精彩的语言、澎湃的热情传递美好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追求。

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篇五
《29 登泰山 观日出》

17 登泰山 观日出

嘉定区城中路小学 谈安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 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出示课题:17 登泰山观日出

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1—6节、7—9节)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板书:登泰山 (千辛万苦)

观日出 (壮美)

说明:充分开拓课文资源,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词用语的能力。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对于加强学生选用恰当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词句

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1、指名读1—6小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作者分别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有关词语。

2、小组讨论并填空。

3、师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文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述了泰山绮丽的景色。

4、指导学生默读课文1——6小节,用“——”划出登泰山时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5、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特点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1)高: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板书:雄伟 担心

(2)美:

山势美:“„„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指名读。理解:“依稀可辨”。想象一下“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云雾美:“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引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板书:变幻莫测 迫不及待

小结:作者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又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雾升腾缭绕、扩展幻化的美景,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险: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板书: 险峻

齐读。再次体会比喻的生动、贴切。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找出的句子。

说明:把文体知识的教学与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有感性上的认识。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上语文课还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使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内容的。

7、学习方法,训练说写

(1)做小导游,带领大家登上泰山,向大家介绍泰山美丽的景色。

(2)仿照课文第四小节,发挥想象,说说依稀可见的泰山还会有哪些美丽的山势?美丽的云海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尝试写几句比喻句。

说明: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特点渗透写作指导。在体会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后,在此处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之效。

8、师:雄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仅是年轻人,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登山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鼓舞。 (板书)

过渡:登泰山最大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现在让我们去领略一下日出时的美景。

学习第二部分内容(7—9小节)——观日出。

1、观看日出音像资料。运用能力迁移,与学过的《火烧云》比较,掌握写作方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逐渐变化的词语。

3、交流、板书。

观日出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4、用媒体图片演示,让学生复述“日出”过程,进一步感受其美丽与壮观。

5、配乐朗读比赛。

说明:语文课上的朗读指导尤为重要。文本所展现的是日出的瑰丽景色,因此要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文本的语言之美,要让课堂充满琅琅的书声。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并配合画面与音乐的渲染,学生更能感受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

6、师小结:泰山的日出景观真是太奇妙了,读了课文,大家一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也赞美过这座雄伟壮丽的山,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有关泰山的诗或诗句进行交流。

四、搜集诗句,拓展交流。

附板书: 17登泰山 观日出

壮美)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被受鼓舞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变幻莫测迫不及待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雄伟担心

登泰山千辛万苦)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登泰山 观日出》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我”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描绘了泰山的绮丽风光和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

课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按“登泰山”和“观日出”分成;两部分:第一节到第六节,写了“我”沿着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向上攀登,最后到达日观峰的过程和一路上的所见所感,重点写了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险峻。第七至第九节写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抓住整个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过程和观看时的感受,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

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一气呵成,把云雾变化莫测以及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本文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以时间推移、地点变换为主线,将登山的苦与乐和自然风光的美妙与壮观紧密结合,写景抒情,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用精彩的语言、澎湃的热情传递美好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追求。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相对语文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等。而相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

语文学习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写作技巧的积累。文中出现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已不陌生后,但实际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比喻用得恰当、生动、优美,尚须多加点拨、练习。因此,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计形式多样的说写练习,以提高其整理材料、组织语言和表情达意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游览胜地、耽误、依稀可辩、层层叠叠、目不转睛、刺激、情不自禁“等词语。通读全文,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词汇。

五年级教材不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生字教学。教学中应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做针对性地指导。

目标二: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找一找文章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通过朗读,品味,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再引导其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形象、写具体。 目标三: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学生在如梦如幻的美景中欣赏美、享受美、体验美,从而以澎湃的热情传递美好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四、教学设计与感想

本文描写了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泰山日出的绮丽风光。文章以登泰山和观日出分为两个部分,脉络清楚,重点突出。其中,“登泰山”部分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观日出”部分详细介绍了日出的美丽与壮观景象,最后一节直抒胸臆,将登高观日出时的感受完全表达了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采用“导游”的方式处理教材,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拓展课外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一开始,我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泰山的情况,让孩子们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接着,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按课题进行分段并用一个词概括出对两部分内容的感受。这是孩子们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感悟,让他们从整体上去认知内容。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语文学习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写作技巧的积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我主要抓住研读和探究进行。在“登泰山”中,让学生通过阅读,划出表示时间、地点和感受的词句。这不仅理清了课文思路,也让孩子们懂得了写作方法——写游记要抓住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描写景物。并且体会到了作为游客的“我”见到这样的景色产生的感受和心情变化。对于这样写景的文章,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没有很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品词品句来体会云雾的变幻莫测,感受日出的壮观美丽,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在课堂上,我就让学生找一找文章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通过朗读,品味,在如梦如幻的美景中欣赏美、享受美、体验美,在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在“观日出”教学时,我抓住日出时动态的变化,借助于媒体图片的展示,同时利用已学过的《火烧云》写

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篇六
《29 登泰山 观日出》

17 登泰山 观日出

嘉定区城中路小学 谈安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 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出示课题:17 登泰山观日出

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1—6节、7—9节)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板书:登泰山 (千辛万苦)

观日出 (壮美)

说明:充分开拓课文资源,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词用语的能力。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对于加强学生选用恰当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词句

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1、指名读1—6小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作者分别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有关词语。

2、小组讨论并填空。

3、师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文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述了泰山绮丽的景色。

4、指导学生默读课文1——6小节,用“——”划出登泰山时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5、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特点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1)高: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板书:雄伟 担心

(2)美:

山势美:“„„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指名读。理解:“依稀可辨”。想象一下“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云雾美:“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引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板书:变幻莫测 迫不及待

小结:作者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又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雾升腾缭绕、扩展幻化的美景,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险: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板书: 险峻

齐读。再次体会比喻的生动、贴切。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找出的句子。

说明:把文体知识的教学与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有感性上的认识。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上语文课还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使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内容的。

7、学习方法,训练说写

(1)做小导游,带领大家登上泰山,向大家介绍泰山美丽的景色。

(2)仿照课文第四小节,发挥想象,说说依稀可见的泰山还会有哪些美丽的山势?美丽的云海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尝试写几句比喻句。

说明: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特点渗透写作指导。在体会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后,在此处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之效。

8、师:雄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仅是年轻人,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登山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鼓舞。 (板书)

过渡:登泰山最大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现在让我们去领略一下日出时的美景。

学习第二部分内容(7—9小节)——观日出。

1、观看日出音像资料。运用能力迁移,与学过的《火烧云》比较,掌握写作方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逐渐变化的词语。

3、交流、板书。

观日出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4、用媒体图片演示,让学生复述“日出”过程,进一步感受其美丽与壮观。

5、配乐朗读比赛。

说明:语文课上的朗读指导尤为重要。文本所展现的是日出的瑰丽景色,因此要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文本的语言之美,要让课堂充满琅琅的书声。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并配合画面与音乐的渲染,学生更能感受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

6、师小结:泰山的日出景观真是太奇妙了,读了课文,大家一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也赞美过这座雄伟壮丽的山,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有关泰山的诗或诗句进行交流。

四、搜集诗句,拓展交流。

附板书: 17登泰山 观日出

观日出(壮美)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险峻被受鼓舞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变幻莫测迫不及待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雄伟 担心

登泰山 (千辛万苦)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登泰山 观日出》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我”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描绘了泰山的绮丽风光和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

课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按“登泰山”和“观日出”分成;两部分:第一节到第六节,写了“我”沿着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向上攀登,最后到达日观峰的过程和一路上的所见所感,重点写了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险峻。第七至第九节写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抓住整个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过程和观看时的感受,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

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一气呵成,把云雾变化莫测以及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本文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以时间推移、地点变换为主线,将登山的苦与乐和自然风光的美妙与壮观紧密结合,写景抒情,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用精彩的语言、澎湃的热情传递美好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追求。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相对语文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等。而相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

语文学习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写作技巧的积累。文中出现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已不陌生后,但实际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比喻用得恰当、生动、优美,尚须多加点拨、练习。因此,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计形式多样的说写练习,以

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篇七
《29 登泰山 观日出》

17 登泰山 观日出

嘉定区城中路小学 谈安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 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出示课题:17 登泰山观日出

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1—6节、7—9节)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板书:登泰山 (千辛万苦)

观日出 (壮美)

说明:充分开拓课文资源,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词用语的能力。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对于加强学生选用恰当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词句

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1、指名读1—6小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作者分别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有关词语。

2、小组讨论并填空。

3、师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文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述了泰山绮丽的景色。

4、指导学生默读课文1——6小节,用“——”划出登泰山时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5、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特点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1)高: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板书:雄伟 担心

(2)美:

山势美:“„„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指名读。理解:“依稀可辨”。想象一下“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云雾美:“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引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板书:变幻莫测 迫不及待

小结:作者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又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雾升腾缭绕、扩展幻化的美景,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险: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板书: 险峻

齐读。再次体会比喻的生动、贴切。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找出的句子。

说明:把文体知识的教学与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有感性上的认识。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上语文课还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使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内容的。

7、学习方法,训练说写

(1)做小导游,带领大家登上泰山,向大家介绍泰山美丽的景色。

(2)仿照课文第四小节,发挥想象,说说依稀可见的泰山还会有哪些美丽的山势?美丽的云海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尝试写几句比喻句。

说明: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特点渗透写作指导。在体会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后,在此处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之效。

8、师:雄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仅是年轻人,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登山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鼓舞。 (板书)

过渡:登泰山最大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现在让我们去领略一下日出时的美景。

学习第二部分内容(7—9小节)——观日出。

1、观看日出音像资料。运用能力迁移,与学过的《火烧云》比较,掌握写作方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逐渐变化的词语。

3、交流、板书。

观日出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4、用媒体图片演示,让学生复述“日出”过程,进一步感受其美丽与壮观。

5、配乐朗读比赛。

说明:语文课上的朗读指导尤为重要。文本所展现的是日出的瑰丽景色,因此要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文本的语言之美,要让课堂充满琅琅的书声。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并配合画面与音乐的渲染,学生更能感受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

6、师小结:泰山的日出景观真是太奇妙了,读了课文,大家一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也赞美过这座雄伟壮丽的山,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有关泰山的诗或诗句进行交流。

四、搜集诗句,拓展交流。

附板书: 17登泰山 观日出

观日出(壮美)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险峻被受鼓舞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变幻莫测迫不及待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雄伟 担心

登泰山 (千辛万苦)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登泰山 观日出》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我”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描绘了泰山的绮丽风光和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

课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按“登泰山”和“观日出”分成;两部分:第一节到第六节,写了“我”沿着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向上攀登,最后到达日观峰的过程和一路上的所见所感,重点写了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险峻。第七至第九节写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抓住整个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过程和观看时的感受,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

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一气呵成,把云雾变化莫测以及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本文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以时间推移、地点变换为主线,将登山的苦与乐和自然风光的美妙与壮观紧密结合,写景抒情,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用精彩的语言、澎湃的热情传递美好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追求。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相对语文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等。而相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

语文学习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写作技巧的积累。文中出现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已不陌生后,但实际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比喻用得恰当、生动、优美,尚须多加点拨、练习。因此,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计形式多样的说写练习,以

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篇八
《29 登泰山 观日出》

17 登泰山 观日出

嘉定区城中路小学 谈安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 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出示课题:17 登泰山观日出

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1—6节、7—9节)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板书:登泰山 (千辛万苦)

观日出 (壮美)

说明:充分开拓课文资源,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词用语的能力。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对于加强学生选用恰当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词句

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1、指名读1—6小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作者分别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有关词语。

2、小组讨论并填空。

3、师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文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述了泰山绮丽的景色。

4、指导学生默读课文1——6小节,用“——”划出登泰山时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5、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特点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1)高: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板书:雄伟 担心

(2)美:

山势美:“„„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指名读。理解:“依稀可辨”。想象一下“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云雾美:“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引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板书:变幻莫测 迫不及待

小结:作者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又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雾升腾缭绕、扩展幻化的美景,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险: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板书: 险峻

齐读。再次体会比喻的生动、贴切。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找出的句子。

说明:把文体知识的教学与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有感性上的认识。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上语文课还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使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内容的。

7、学习方法,训练说写

(1)做小导游,带领大家登上泰山,向大家介绍泰山美丽的景色。

(2)仿照课文第四小节,发挥想象,说说依稀可见的泰山还会有哪些美丽的山势?美丽的云海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尝试写几句比喻句。

说明: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特点渗透写作指导。在体会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后,在此处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之效。

8、师:雄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仅是年轻人,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登山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鼓舞。 (板书)

过渡:登泰山最大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现在让我们去领略一下日出时的美景。

学习第二部分内容(7—9小节)——观日出。

1、观看日出音像资料。运用能力迁移,与学过的《火烧云》比较,掌握写作方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逐渐变化的词语。

3、交流、板书。

观日出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4、用媒体图片演示,让学生复述“日出”过程,进一步感受其美丽与壮观。

5、配乐朗读比赛。

说明:语文课上的朗读指导尤为重要。文本所展现的是日出的瑰丽景色,因此要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文本的语言之美,要让课堂充满琅琅的书声。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并配合画面与音乐的渲染,学生更能感受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

6、师小结:泰山的日出景观真是太奇妙了,读了课文,大家一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也赞美过这座雄伟壮丽的山,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有关泰山的诗或诗句进行交流。

四、搜集诗句,拓展交流。

附板书: 17登泰山 观日出

壮美)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险峻被受鼓舞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变幻莫测迫不及待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雄伟担心

登泰山千辛万苦)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登泰山 观日出》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我”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描绘了泰山的绮丽风光和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

课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按“登泰山”和“观日出”分成;两部分:第一节到第六节,写了“我”沿着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向上攀登,最后到达日观峰的过程和一路上的所见所

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篇九
《29 登泰山 观日出》

17 登泰山 观日出

嘉定区城中路小学 谈安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 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出示课题:17 登泰山观日出

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1—6节、7—9节)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板书:登泰山 (千辛万苦)

观日出 (壮美)

说明:充分开拓课文资源,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词用语的能力。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对于加强学生选用恰当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词句

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1、指名读1—6小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作者分别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有关词语。

2、小组讨论并填空。

3、师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文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述了泰山绮丽的景色。

4、指导学生默读课文1——6小节,用“——”划出登泰山时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5、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特点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1)高: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板书:雄伟 担心

(2)美:

山势美:“……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指名读。理解:“依稀可辨”。想象一下“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云雾美:“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引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板书:变幻莫测 迫不及待

小结:作者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又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雾升腾缭绕、扩展幻化的美景,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险: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板书: 险峻

齐读。再次体会比喻的生动、贴切。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找出的句子。

说明:把文体知识的教学与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有感性上的认识。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上语文课还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使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内容的。

7、学习方法,训练说写

(1)做小导游,带领大家登上泰山,向大家介绍泰山美丽的景色。

(2)仿照课文第四小节,发挥想象,说说依稀可见的泰山还会有哪些美丽的山势?美丽的云海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尝试写几句比喻句。

说明: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特点渗透写作指导。在体会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后,在此处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之效。

8、师:雄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仅是年轻人,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登山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鼓舞。 (板书)

过渡:登泰山最大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现在让我们去领略一下日出时的美景。

学习第二部分内容(7—9小节)——观日出。

1、观看日出音像资料。运用能力迁移,与学过的《火烧云》比较,掌握写作方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逐渐变化的词语。

3、交流、板书。

观日出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4、用媒体图片演示,让学生复述“日出”过程,进一步感受其美丽与壮观。

5、配乐朗读比赛。

说明:语文课上的朗读指导尤为重要。文本所展现的是日出的瑰丽景色,因此要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文本的语言之美,要让课堂充满琅琅的书声。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并配合画面与音乐的渲染,学生更能感受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

6、师小结:泰山的日出景观真是太奇妙了,读了课文,大家一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也赞美过这座雄伟壮丽的山,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有关泰山的诗或诗句进行交流。

四、搜集诗句,拓展交流。

附板书: 17登泰山 观日出

观日出壮美)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险峻被受鼓舞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变幻莫测迫不及待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雄伟担心

登泰山千辛万苦)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登泰山 观日出》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我”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描绘了泰山的绮丽风光和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

课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按“登泰山”和“观日出”分成;两部分:第一节到第六节,写了“我”沿着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向上攀登,最后到达日观峰的过程和一路上的所见

所感,重点写了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险峻。第七至第九节写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抓住整个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过程和观看时的感受,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

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一气呵成,把云雾变化莫测以及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本文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以时间推移、地点变换为主线,将登山的苦与乐和自然风光的美妙与壮观紧密结合,写景抒情,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用精彩的语言、澎湃的热情传递美好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追求。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相对语文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等。而相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

语文学习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写作技巧的积累。文中出现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已不陌生后,但实际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比喻用得恰当、生动、优美,尚须多加点拨、练习。因此,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计形式多样的说写练习,以提高其整理材料、组织语言和表情达意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游览胜地、耽误、依稀可辩、层层叠叠、目不转睛、刺激、情不自禁“等词语。通读全文,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词汇。

五年级教材不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生字教学。教学中应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做针对性地指导。

目标二: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篇十
《古诗复习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古诗复习题

【课内】

一、 根据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 ,齐鲁青未了。 2、________________ ,决眦入归鸟。

3、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4、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 老妇出门看。 6、_________________, 请从吏夜归。

7、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 8、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

9、道狭草木长,________________。 10、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______。

11、萧关逢候骑,_______________ 。 12、________________,来从楚国游。

14、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15、洞庭之东江水西, _________________。

16、登临吴蜀横分地,________________。

17、白头吊古风霜里,______________ 。

二、 按照要求填写原文。

1、《望岳》中写诗人乍见泰山时的兴奋、惊叹和仰慕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岳》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岳》中诗人企望登高望远,充满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岳》中虚实相生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岳》中写细望所见,表达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望》中表现战火连绵,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望》中印证“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春望》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春望》中描写战后破败萧条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春望》中表现作者因忧国伤时思家而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1、《春望》中表现作者因感时恨别,移情于物,触目伤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春望》中把国事、家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并且迫切盼望得知亲人消息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望岳》中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石壕吏》表现战争十分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其概括、形象的写出“吏”和“妇”的尖锐矛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战争破坏严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当你奋力登上山顶,面对脚下的无限风光时,你自然而然会想到杜甫《望岳》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了差役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17、《望岳》以夸张的手法,用距离之远烘托泰山的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望岳》中表现作者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春望》描写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使至塞上》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使至塞上》运用比喻叙述自己出使塞上,传达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渡荆门送别》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对故乡无限眷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长江月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归园田居》表现诗人早出晚归,不辞劳苦,暗示农耕生活的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登岳阳楼》化用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使至塞上》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归园田居》表现作者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失去自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7、《登岳阳楼》中交代岳阳楼之所在,又将近景远景合而为一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登岳阳楼》写诗人在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同时融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和些许怅惘之情的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登岳阳楼》空间时间对举表现诗人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道出一个亡国之臣心

中的愤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登岳阳楼》写诗人顾影自怜,表达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登岳阳楼》表现诗人抚今思昔,感慨万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请你写出与中秋有关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请你写出与三峡有关的完整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请你写出与荷花有关的完整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请你写出与战争有关的完整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请你写出与黄河有关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波涛或海浪的惊人气势的句子,请你写出完整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请你写出咏雪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请你写出咏西湖的完整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古诗中有很诗句抒发了思乡之情,请写出完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

根据原文填空:

1、长恐秋节至,________________。

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

4、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北风江上寒。

6、________________,平海夕漫漫。

7、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

8、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___。

9、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11、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1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千山高复低。

15、霜落熊升树,________________。

16、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18、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__。

19、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内】

二、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0、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群。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7、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2、山随平野尽,将入大荒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4、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2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7、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28、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29、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30、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31、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3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3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3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0、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 关于登泰山的诗句 关于登泰山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有关于登泰山时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6901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