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王勃的分别诗句

王勃的分别诗句

2016-01-24 09:47:4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王勃的分别诗句篇一《王勃的诗》 1、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王勃的分别诗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王勃的分别诗句篇一
《王勃的诗》

1、亭夜宴——王勃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2、风——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3、泉宴——王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4、道观——王勃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5、关晨度——王勃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6、薛华——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7、别薛华——王勃  明月沉珠浦,风飘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8、梵宇三觉寺——王勃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9、平晚行——王勃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10、主簿——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11、兵曹——王勃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12、驿饯唐少府——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3、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4、郊外——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15、——王勃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16、即事——王勃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17、迹寺——王勃  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18、晚眺赠王道士——王勃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19、径——王勃  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  代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20、还郊——王勃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21、春园作——王勃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22、怀仙——王勃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23、别王长史——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24、饯别——王勃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25、早发——王勃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26、早行和陆四——王勃  侵星违旅馆,乘月戒征俦。复嶂迷晴色,虚岩辨暗流。  猿吟山漏晓,萤散野风秋。故人渺何际,乡关云雾浮。  27、夜宿——王勃  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28、江亭夜月送别——王勃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的分别诗句篇二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杜少府之任蜀川》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别薛华》、《重别薛华》等五律都以感情真挚动人。《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怀乡之情。明代胡应麟认为,王勃的五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唐)、中(唐)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诗薮·内编》卷四)。

王勃的古诗仅有10多首,其中《临高台》反映都市繁华生活,暗寓对贵族豪门的讽刺。《采莲曲》、《秋夜长》写妇女在采莲和捣衣时思念征夫,则是直接继承了乐府民歌的传统,而又能开拓意境。这些诗作虽仍带有六朝的华艳色彩,但风格清新明朗,显示了唐诗的新面貌。

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历来论者所激赏。《旧唐书·文苑传》引崔融语云:“王勃文章宏逸,固非常流所及。”《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勃文为“四杰之冠”。

王勃还写有许多学术著作,见于著录的有《周易发挥》 5卷、《次论语》 5卷(一作10卷)、《千岁历》、《颜氏〈汉书〉指瑕》、《平台钞略》(一作《平台秘略》) 10篇、《合论》10篇、《黄帝八十一难经注》、《元经传》、《舟中纂序》 5卷、《医书纂要》1卷等。这些著作除个别篇章如《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被收入《文苑英华》,余皆亡佚。

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王勃是初唐文坛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今存辞赋12篇,骈文107篇(其中有罗振玉自日本抄录佚文24篇)。当代学界对王勃文章研究的力度远不如其诗歌,故而本文以王勃的辞赋、骈文为研究对象。王勃骈文中写作最有声色的当推序文,因此本文专章论之。正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从王勃辞赋创作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探讨王勃辞赋的特点。长期漫游生活丰富了其辞赋内容,宫廷宴乐、歌舞升平、闲情咏物等题材和内容,在王勃的辞赋中是很少见到的。王赋中更多的是个人身处逆境的感受、体验,是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思索和对理想的追求,比贞观赋坛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和扩大。从艺术上看,王勃的辞赋抒发了“近风骚”的幽怨情思,同时

由于个体的才性气力,时代的感召,使其辞赋在抒发幽怨情思的同时,在气势上也不失高昂壮大。 第二章主要论述王勃各类应用文。书、启、颂等献给皇帝和位高者,意图得到引荐;另有一部分大多是受人所托,代人所作的碑文、墓志等等。从总体而言,这些文章写作基本上符合文体创作的要求,但是也受到文体的限制,多数不能自由发挥,展示内心世界。好的篇什如《上刘右相书》、《上吏部裴侍郎启》等,以骈文为主,骈散结合,文笔酣畅,内容明晰扼要。《净惠寺碑》等结构严谨,对寺庙环境描写清幽别致,亦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 第三章主要讨论王勃序文创作情况。王勃序文分为两类,一类是写作于正文之前的文章,即“序典籍之所作”,另一类是单篇序文,主要是记宴饮和记游。王勃的序文集中显示了其骈文的成就,首先表现在情景交融上,个人情感体验与环境气氛交织,构成激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其次,在骈文的审美形态上,以阳刚壮大为主,于六朝阴柔婉媚之外,别开生面。 本文旨在从文体角度出发,以文本研究为基础,结合王勃辞赋、应用文、序文创作的时代、社会背景,以六朝和贞观朝辞赋、骈文创作发展变化为参照,对王勃文章创作情况做比较全面地考查和论述,对于进一步认识王勃的辞赋、骈文创作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日月经天,江河纬地。时至有唐,国势大增。由于早期的几位统治者——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以及稍后的唐玄宗等能够: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奖励耕织,倡导科举。这些举措成就了大唐数百年的帝国大梦,唐都长安不仅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政治的开明,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开化,使唐初诗歌大致沿着一条由 “淫糜浮艳” “风神初振” “汉魏风骨”的历程。

一、“淫糜颓风艳”的宫体诗

唐初前期,诗坛被深受齐梁影响的前朝遗老文臣所把持,太宗本人对齐梁文风也情有独钟。因此:“淫糜浮艳”的宫体诗,呆板富丽的宫廷诗独霸文坛。代表人物有:虞世南、上官仪、沈佺期和宋之问。诗作多是奉诏、应和、侍宴之类。代表作以上官仪的《八咏应制》为尊。其诗曰:“瑶笙燕始归,金堂露初晞。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完全是一派艳华腐化的生活气息,至于“残红艳粉映帘中,戏蝶流莺聚窗外”,则更是把人指向“红灯区”。宫体诗人诗风:颓靡艳绝,华丽呆板,但对律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文章齐名天下”的“四杰”

以锐意进取、开拓文风、探讨格律,终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年少才高、位卑名大。我们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可以窥见一斑。“初唐四杰”的诗作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辞清丽,题材广泛。代表作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但他们的风格也不尽相同。王、杨擅长五律,卢、骆精于七行,然律诗的最后确立完成于沈佺期和宋之问之手。

三、“孤篇压全唐”——张若虚

继卢、骆之后,以“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进一步发展了七言歌行。《全唐诗》仅收录其两首,以《春江花月夜》最为有名。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评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题目虽承袭宫体旧题,内容也不外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诗情和意境迥异,他将诗境和哲理自然地融合,阐述了时间的永恒和空间的无限。诗中虽有低沉惆怅的感伤,但绝没有情色堕落的情愫。诗风: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格调高雅开阔。

四、“诗坛改革家”——陈子昂

陈子昂在其《修竹篇序》里明确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在复古的旗帜下,实现了初唐诗歌的真正革新。他说诗歌应“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修竹篇序》宣告了齐梁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淫糜浮艳”诗风的终结,标志着阔大明朗,昂扬奋发的唐代诗风的完成。我们仿佛看到幽州台上,诗人正吟诵

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横亘千古,俯仰天地,知音难觅,悲凉激越之情。虽只有四句,然境界开阔,语言遒劲。他的代表作为《感遇诗》三十八首。诗五古较多,律、绝较少。诗风:格调雄浑,语言古朴,具有建安、正始遗风。艺术缺憾:复古为多,创新较少。

蜀国真乃一宝地——因其有山有水。 山者,在于稳,在于踏实,登上那云雾缭绕的雄奇山峰,鸟瞰四方,便觉天下也在心中了。只是美中不足的是稍显闭塞。 水者,在于灵巧,在于纤柔,然而正是胜在能以柔克刚。那般温顺的水,捎带着拐个弯,便又是一处柳暗花明。只是偶尔输在太过灵巧,便带上了一丝轻夸。蜀地有山有水蜀地有山有水蜀地有山有水蜀地有山有水,,,,山稳住了那丝山稳住了那丝山稳住了那丝山稳住了那丝浮夸浮夸浮夸浮夸,,,,水洗去了那点闭塞水洗去了那点闭塞水洗去了那点闭塞水洗去了那点闭塞,,,,于是一个钟灵毓秀之地便孕育出了大于是一个钟灵毓秀之地便孕育出了大于是一个钟灵毓秀之地便孕育出了大于是一个钟灵毓秀之地便孕育出了大批人才批人才批人才批人才,,,,连到这里游学

也尝到了不同于尘世外的柔美的自然野性也尝到了不同于尘世外的柔美的自然野性也尝到了不同于尘世外的柔美的自然野性也尝到了不同于尘世外的柔美的自然野性。。。。这里就是一个适合写诗的地方,尽管这里不像江南水乡那般诗意,然而人的气度在这里与自然完美地交相映辉。 早在“初唐四杰”前,宋玉就曾在《高唐赋》里咏到这处巫山的神秘幽幻和瑰丽诡谲——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巫山赫其无畴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岩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谲诡奇伟,不可究陈。 班固的《西都赋》更是不惜辞藻的华丽舞文弄墨地究其丰饶物事;进而左思之《蜀都赋》,更令文坛倾倒„„蜀地的魅力,可见一斑。 在此,我想以王勃和他的诗为目,去观赏在蜀文化影响下结出的初唐诗歌的奇葩。 王勃曾在《春思赋序》里谈到:“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旅寓巴蜀,浮游岁序。”然而事情最初缘由是他的那篇斗鸡檄文激得高宗将其逐贬入蜀。面临仕途上陡然降下的打击,王勃内心的苦闷自是无法言语。入蜀之初,他写下了《入蜀纪行诗序》,描绘了“褒斜隘道之艰险”和“岷峨绝径之峥嵘”的蜀地险峻之势,其中也不乏自己的“幽忧孤愤之性”和“耿介不平之气”,尽管如此,面对江山雄峻的姿态,丹壑争流,奇峰突兀,怒涛奔涌,又不禁陡生逸兴,惊叹造物主的赐予,一切郁悒幽愤荡然全消:“观天下之奇作„„山川之感召多矣!”于是,他发为歌诗咏唱,竟有30首之多! 而杨炯在《王勃集序》中也说到:“远游江汉,登降岷峨,观精气之会唱,玩灵气之肸蚃,考文章之迹,征造化之程。”此句真真道出了王勃在政治上受挫后漫游巴蜀,由此得江山灵气之助,而文章益进,文采斐然的事实。 我认为这也是王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一次惊喜。正是入蜀这一段经历正是入蜀这一段经历正是入蜀这一段经历正是入蜀这一段经历,,,,使他的视野使他的视野使他的视野使他的视野骤然扩大骤然扩大骤然扩大骤然扩大,,,,看到了拘于长安不可能看到的风景看到了拘于长安不可能看到的风景看到了拘于长安不可能看到的风景看到了拘于长安不可能看到的风景。。。。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只有只有只有只有亲身经历过不同风景亲身经历过不同风景亲身经历过不同风景亲身经历过不同风景,,,,欣赏过不同欣赏过不同欣赏过不同欣赏过不同文化文化文化文化,,,,他才能感受到文化相互撞击所摩擦出的壮丽迷人的火花他才能感受到文化相互撞击所摩擦出的壮丽迷人的火花他才能感受到文化相互撞击所摩擦出的壮丽迷人的火花他才能感受到文化相互撞击所摩擦出的壮丽迷人的火花,,,,他才学会用宽广的心去接纳那些他才学会用宽广的心去接纳那些他才学会用宽广的心去接纳那些他才学会用宽广的心去接纳那

些差异差异差异差异,,,,包容那些分歧包容那些分歧包容那些分歧包容那些分歧,,,,诗歌的境界才得以升华诗歌的境界才得以升华诗歌的境界才得以升华诗歌的境界才得以升华。。。。正是蜀文化的包容性让诗人在这片天空下尽情驰正是蜀文化的包容性让诗人在这片天空下尽情驰正是蜀文化的包容性让诗人在这片天空下尽情驰正是蜀文化的包容性让诗人在这片天空下尽情驰骋骋骋骋,,,,文风纵横捭阖而豪爽大气文风纵横捭阖而豪爽大气文风纵横捭阖而豪爽大气文风纵横捭阖而豪爽大气。。。。 魏晋南北朝,社会动乱,国家分裂,处于人身安全的考虑,士大夫鲜有游学之举;频繁的战乱,使得精神脆弱之人产生了逃避现实的想法,他们愿意生活在自己构筑的理想社会中不问尘世;且南方经济此时相对于北方的蓬勃发展,使得南方一带的统治者更喜偏安一隅,于是他们在江南水乡的温柔之风影响下,逐渐丧失斗志,眼光渐渐只限于在宫廷内寻欢作乐。以上种种,都使诗歌的创作者迷失了一颗玲珑剔透之心,当生命的意义要靠物事来证明,又何谈去构筑一种开放豪爽清新的诗风呢? 当历史进入初唐,前朝老臣依旧无意从前世的迷梦中醒来,或者说,他们已经将顽守一地当成了一种习惯,习惯让他们流连于眼前的风景,流连于宫体诗的靡颓浮艳,于是此时,诗歌改革的重任被递交到流动性强的这群年轻的诗人手里。 他们的流动,或许是因为游学、被贬、然而与其说他们被历史遣到这里,不如说是这里天然的灵秀将他们吸引到这里。 入蜀入蜀入蜀入蜀,,,,使得王勃从以长安为代表的狭窄的宫体诗环使得王勃从以长安为代表的狭窄的宫体诗环使得王勃从以长安为代表的狭窄的宫体诗环使得王勃从以长安为代表的狭窄的宫体诗环境走向了一个开阔而险峻的世界境走向了一个开阔而险峻的世界境走向了一个开阔而险峻的世界境走向了一个开阔而险峻的世界。。。。这里,巧妙地融合了山的雄浑与水的的柔情。活泼又不失风度的水土人情,无疑激发了这位神童的灵感。入蜀造成的亲友离别,更让这位天才诗人敏感的心灵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触碰——人生的快乐不人生的快乐不人生的快乐不人生的快乐不在于每日与情人间的卿卿我我在于每日与情人间的卿卿我我在于每日与情人间的卿卿我我在于每日与情人间的卿卿我我,,,,或许存在于久别相逢的那一刻喜悦或许存在于久别相逢的那一刻喜悦或许存在于久别相逢的那一刻喜悦或许存在于久别相逢的那一刻喜悦;;;;人生的理想不在于终日香雾人生的理想不在于终日香雾人生的理想不在于终日香雾人生的理想不在于终日香雾缭绕缭绕缭绕缭绕,,,,画梁雕柱画梁雕柱画梁雕柱画梁雕柱,,,,或许行走于异乡或许行走于异乡或许行走于异乡或许行走于异乡,,,,感受一下感受一下感受一下感受一下““““江湖夜雨十年灯江湖夜雨十年灯江湖夜雨十年灯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孤寂也是一种成长的孤寂也是一种成长的孤寂也是一种成长的孤寂也是一种成长。。。。于是王勃在这种感情的洗练与升华中逐渐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王勃的王勃的王勃的王勃的《《《《始平晚息始平晚息始平晚息始平晚息》》》》————客行朝复夕客行朝复夕客行朝复夕客行朝复夕,,,, 无处是乡家无处是乡家无处是乡家无处是乡家。。。。 诗歌的语言分明摆脱了宫体诗的华丽浮艳,却真真地让人读到了真情,一种质朴,羞涩,干净的真情。这是整天处于深宫,忙于俗事的人所无法表露的感情。深闺有何物?女子的秀眉,妆容,帏账,烛火,这俨然被写滥写俗、又似自我炫耀般的对男女之事的描写,在王勃这思乡的感情对比下,无地自容。 王勃的王勃的王勃的王勃的《《《《秋日别薛升华秋日别薛升华秋日别薛升华秋日别薛升华》》》》———————— 送送多穷路送送多穷路送送多穷路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律遑遑独问律遑遑独问律遑遑独问律。。。。 悲凉千里道悲凉千里道悲凉千里道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凄断百年身凄断百年身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心事同漂泊心事同漂泊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生涯共苦辛生涯共苦辛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无论去与住无论去与住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俱是梦中人俱是梦中人俱是梦中人。。。。 这段入蜀的经历,很明显地洗尽铅华,使得诗人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而深刻。他们投向自然的眼光更加遥远,触碰到宇宙,思考到人生意义;他

们看待人事的眼光更加沉稳,心胸更加豁达。于是那些整日悲悲戚戚的深闺眼泪,变成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云淡风轻;那些无力衰败的低声呻吟,变成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壮志豪言! “四杰”的诗歌创作内容和题材的扩展,以及感情基调的昂扬乐观,以清新的风势扫除了前朝的颓靡。 蜀文化在地理风貌的影响下形成了坚而韧的风骨蜀文化在地理风貌的影响下形成了坚而韧的风骨蜀文化在地理风貌的影响下形成了坚而韧的风骨蜀文化在地理风貌的影响下形成了坚而韧的风骨,,,,这间接影响了四杰对诗坛的改革这间接影响了四杰对诗坛的改革这间接影响了四杰对诗坛的改革这间接影响了四杰对诗坛的改革,,,,他们在他们在他们在他们在诗歌里揉入的自己的风骨诗歌里揉入的自己的风骨诗歌里揉入的自己的风骨诗歌里揉入的自己的风骨,,,,正如杨炯对王勃诗歌的评价那样正如杨炯对王勃诗歌的评价那样正如杨炯对王勃诗歌的评价那样正如杨炯对王勃诗歌的评价那样————————““““壮而不虚壮而不虚壮而不虚壮而不虚,,,,刚而鞥润刚而鞥润刚而鞥润刚而鞥润,,,,雕而不雕而不雕而不雕而不碎碎碎碎,,,,按而弥坚按而弥坚按而弥坚按而弥坚。。。。”””” 参考资料:《入蜀诗人撷英》———— 观阙长安近观阙长安近观阙长安近观阙长安近,,,, 江山蜀路赊江山蜀

王勃的分别诗句篇三
《读王勃诗》

在诗中,诗人王勃表达了对他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他并没有像绝大部分送别诗一样诉说难分难舍、忧愁悲苦的心情,也没有因不得志而郁郁寡欢,而是始终相信:“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他还劝慰朋友不要离别而感到悲伤,要乐观地面对生活,对新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读这首诗,除了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豁达、乐观外,还让我仿佛是找到了知己。如果王勃生在当下,我一定是他的铁杆粉丝。因为,我很认同他在“离别”上的乐观开朗和积极地态度。对此,我深有同感。刚刚面对着六年级毕业班与老师和同学的分离,我心中也有很多“舍不得”:虽然平时打打闹闹,但是我们的友谊是真的;虽然老师要求严格,但是为我们的付出是不计回报的。我并没有一直伤心,而是很快融入了初一的新集体中。在新的环境中,我仍然有志趣相投的朋友,面对初一的学习,我更要积极面对。而原来的知己还可以在QQ上交流嘛!

熟读这首诗,感受诗人的心情,我不禁联想到了我自己:只有乐观面对分离,积极地面对明天,才会有更广阔的未来。

王勃的分别诗句篇四
《唐朝诗人王勃诗词鉴赏》

王勃诗词鉴赏

一、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杜少府之任蜀川》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别薛华》、《重别薛华》等五律都以感情真挚动人。《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怀乡之情。

二、王勃诗词感悟

咏 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 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 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 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 为君起松声。

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本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平等普济的美德。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你看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无怪乎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了。这风确乎是“有情”的。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她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

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不正当如此吗?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这大概就是其“余味”之所在了。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

“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但诗人用了“驱”、“卷”、“寻”、“出”、“为君”等字眼,就把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

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

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霍松林)

山 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朓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本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

王勃的分别诗句篇五
《论王勃的诗序》

2010年第2期

ResearchofChineseLiterature

第2期,2010

[古代文学]

论王勃的诗序

吴振华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芜湖 241000)

关键词:王勃;诗序;艺术成就;影响

摘 要:王勃是初唐时期创作诗序最多的作家,将六朝成熟的骈体诗序推向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成为唐代诗序发展历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本文论述了王勃诗序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认为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就:(一)在整个时代文风的趋同中表现出独特个性;(二)追求一种气势壮大、字挟风霜的劲健风格;(三)景物描写具有色彩斑斓而兴象飞动的境界美。王勃诗序对整个唐代诗序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A     〔1003--6

OnWang2ofLmUniversity,Wuhu,241000)

Keywords:poeticpachievements;influence

Abstract:AsprolificcreatorofpoeticprefacesinearlyTangdynasty,WangBopushestheparallelpoeticprefacesoftheSixDynastiesintoanewartisticrealm,makinghimselfthefirstmilestoneinthedevelopmentofpoeticprefaces.Basedonastudyofbasictypesandcharacteristicsofhisworks,thispaperconcludesWang’sthreemainachievements:theuniqueperson2alityagainstthewritingtrendofhistime,themagnificentandforcefullanguage,andthecolorfulscenerydescriptionsrichin

“XingXiang”.Wang’spoeticprefacesexertaprofoundinfluenceontheworksofTangdynasty,hencehasanimportantpositioninthe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孙。据《旧唐书・王勃传》:“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

〔1〕

词情英迈。”他是唐高宗时期著名的天才诗人,也是初

〔2〕唐时期创作序体最多的作家。绝大部分是记录宴会、游览、送别(含留别)等场合赋诗之序,多数收入清编《全唐文》,极少数收在《全唐诗》中。清人蒋清翊《王子安集注》

〔3〕

搜罗王勃诗文比较齐全,但还是有遗逸。王勃的诗序对整个唐代诗序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地位。

一、王勃诗序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清人蒋清翊的《王子安集注》与清编《全唐文》及日本

藏《王勃集》中的诗序进行分类,有下列数项:

1、宴会序。如《秋日宴季处士宅序》(《全唐文》卷181):

  若夫争名于朝廷者,则冠盖相趋;遁迹于邱园者,则林泉见托。虽语默非一,物我不同,而逍遥皆得性之场,动息匪自然之地。故有季处士者,远辞濠上,来游境中,披白以开筵,俯青溪而命酌。昔时西北,则

我地之琳琅;今日东南,乃他乡之竹箭。又此夜乘槎之客,犹对仙家;坐菊之宾,尚临清赏。既而依稀旧识,欢吴郑之班荆;乐莫新交,申孔程之倾盖;向时朱夏,俄涉素秋。金风生而景物清,白露下而光阴晚。庭前柳叶,才听蝉鸣;野外芦花,行看鸥上;数人之内,几度琴樽?百年之中,少时风月。兰亭有昔时之会,竹林无今日之欢。丈夫不纵志于生平,何屈节于名利?人之情矣,岂曰不然?人赋一言,各申其志,使夫千载之下,四海之中,后之视今,知我咏怀抱于兹日。开篇即议论一番“争名于朝”和“遁迹邱园”的不同人生意趣,表达了自己选择“逍遥”得性、动息自然的放旷心态,接着写季处士的热情款待和宴会地点的景物特色,最后写要像王羲之当年兰亭聚会那样赋诗纪兴,“使夫千载之下,四海之中,后之视今,知我咏怀抱于兹日”。虽为宴会序,但主要笔墨没有写宴会场面,而落笔于当时当地的景物,并抒发怀抱,只不过文人才子遇秋而悲的常见主旨,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是不能与当年王羲之深沉而通脱的人生感悟相比的,王勃显然是为了展露自己写景状物的文学才华。

〔收稿日期〕:2009-12-10〔作者简介〕:吴振华(1964-)安徽宿松县人。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硕导。

48

(又如《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全唐文》卷181)。

此序作于益州,宴席上碰到了“清虚君子”宇文峤和“风流名士”郎余令,二人均为王勃当年长安时的密友,因此他突发王子遒、嵇康一样的雅兴,似乎酒杯中泛着陶彭泽的菊影,闪烁着河阳潘岳花的光彩,金风玉露也清秀宜人,烟弥竹径,月映松扉,别有意境;池塘莲香,直透窗棂,三危露气,侵袭岫幌,真正是“冲衿于俗表,留逸契于人间”,于是他要赋诗抒怀,使“千载岩溪,无惭于烟景”。此序表现出文士特有的性情,也揭示了王勃创作物感生情的特征。据《唐才子传》称:“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

〔4〕

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观这些短小优美的序文,由于有宴会独特场景的限制,估计不会是这样覆被酣睡后的产物,应当是即席挥毫而作,虽说是“不甚精思”,但要写得这样珠圆玉润,没有深厚的积累和敏捷的文思是难以办到的。人们欣赏王勃除了赏悦其文字之清丽秀美,当有爱其少年才华的因素,因为这样的文士毕竟的难得一见的。

2、游历序。王勃仕途不达,抱绝世之才而不遇于时,因此四处游历,耽玩自然烟景、郁、调节心境的重要方式。,,览,,,,但也有一些是专门来叙写游历的,故称为“游历序”。如《晚秋

(游武担山寺序》《全唐文》卷181)开篇即写益州武担山寺

的仙道胜境:“冈峦隐隐,化为阇崛之峰;松柏苍苍,即入祗园之树。引星垣于沓障,下布金沙;栖日观于长崖,傍临石镜。瑶台玉甃,尚控霞宫;宝刹香坛,犹芬仙阙。雕栊接映,台凝梦渚之云;璧题相晖,殿写长门之月。美人虹影,下缀虬幡;少女风吟,遥喧凤铎。”这简直是一个由翡翠珠玉镶嵌雕镌而成的净土世界。接下写群公于岩泉结兴、筵赏畅游之情事,在映衬以金秋佳景:“于时金方启序,玉律惊秋,朔风四面,寒云千里。层轩回雾,齐万物于三休;绮席乘云,穷九垓于一息。碧鸡灵宇,山川极望,石兕长江,汀洲在目。龙镳翠辖,骈阗上路之游;列榭崇闉,磊落名都之气。”面对蜀地奇观,于是他要与昔时登高能赋的大丈夫争胜,要“敢攀盛烈,下揆幽襟。庶旌西土之游,远嗣东平之唱”。即赋诗言怀,追慕古人的文雅风流。王勃的许多诗序从创作动因上讲,很大程度是欲比肩前贤、炫耀文采的产物。

(3、游宴序。如《越州秋日宴山亭序》《全唐文》卷181)

是王勃早年游历吴越时的一篇纪游宴之序。“昔王子敬琅琊之名士,常怀习氏之园,阮嗣宗陈留之俊人,直至山阳之坐。”引述王、阮两位历史名人的风流故事来说明“非琴樽远契,必兆联于佳辰;风月高情,每留连于胜地”是古今才士相同的嗜好。又引古代文士与江山风月的典故:“东山可望,林泉生谢客之文;南国多才,江山助屈平之气”说明江山对文思的巨大激发作用。接着便是描写越州秋景:“红兰翠菊,俯映砂亭;黛柏苍松,深环玉砌。参差夕树,烟侵橘柚之园;的历秋荷,月照芙蓉之水。”最后才是描写宴会场景:“星回汉转,露下风高,银烛摛华,瑶觞抒兴”。兴酣酒阑之后就是“五际飞文,时动缘情之作”。这篇序体

现了王勃早期诗序富于激情、朝气蓬勃的少年特色,也体现其诗文创作受江山景物感发兴怀的影响。

又如上元二年家居龙门时的《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全唐文》卷181):“

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情可知矣。”这“情”是遭受仕途打击后的真切而深沉的怀才不遇之情。但正当苦闷的时候,“赖乎神交胜友”忽然如鸾凤降自云霄,杨、沈二公来“石室寻真,访下走于邱壑”,于是“幽人待士,非无北壁之书;隐士迎宾,自有西山之馔。席门蓬巷,伫高士之来游;丛桂幽兰,喜王孙之相对”。欣悦之情、兀傲之态、雅洁之怀宛然可见。酒酣耳热时江山也来助兴:“山南花圃,涧北松林,黄雀至而清风生,白鹤飞而苍云起”。最后是学仲长统、郭子期的风流“人探一字,四韵成篇”。这篇序以悲起以乐结,情感转换得益于胜友、美酒和先贤的召唤。

4、赠别序。客中送客”的宴席上,《越州永兴李明府

不涉河梁者,),中间提到“嗟歧路于”,表达了客中送客、滞留他乡的悲:“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或登吴会而听越吟,或下宛委而观禹穴。良谈落落,金石丝竹之音辉;雅致飘飘,松柏风云之气状。当此时也。尝谓连璧无异乡之别,断金有好亲之契。”但是“我留子往”,因此“乐去悲来”,于是托景抒怀:“清风起而城阙寒,白露下而江山远。徘徊去鹤,将别盖而同飞;断续来鸿,其离舟而俱泛。”最后以山涛和嵇康的典故,希望友人“善佐朝廷”,而自己则“甘从草泽”。勉励一番之后就是赋诗赠别。这是一篇通常格式的赠别序,叙离别、写风景、道劝勉、赠佳言、抒思念,一样不少。文字整饬华丽,友人与自己,心境与景物往往一笔双写,用典切当,含蓄隽

(永,令人回味。又如《秋日饯别序》《全唐文》卷181)这篇

赠序,文思由悲转乐,最后是赋诗相思。几乎句句用典,既贴合自己的心境,又切合行者的状况,对仗精工,句法老练,将抒情写景与应酬结合得非常完美,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地,为随后的《滕王阁序》做好了准备。

5、留别序。“留别”也是离别,唐人送别诗中存在大量的“留别”之作,它的独特性在于是赋诗之人离别而去,诗中的思念对象是送别自己的人。如《还冀州别洛下知已

(序》《全唐文》卷181):  东西南北,某也何从?寒暑阴阳,时哉不与。河阳古树,无复残花;合浦寒烟,空惊坠叶。王生卖药,入天子之中都;夏统乘舟,属群公之大会。风烟匝地,车马如龙;钟鼓沸天,美人似玉。芳筵交映,旁征豹象之胎;华馔重开,直抉蛟龙之髓。季鹰之思吴命驾,果为秋风;伯鸾之适越登山,以求渌水。辞故友,谢时人。登鄂阪而迂回,入邙山而北走。何年风月,三山沧海之春?何处风花,一曲青溪之路?宾鸿逐暖,孤飞万里之中;仙鹤随云,直去千年之后。悲夫!光阴难再,子卿殷勤于少卿;风景不殊,赵北相望于洛北。鸳鸯雅什,俱为赠别之资;鹦鹉奇杯,共尽忘忧之酒。

49

(下)选王勃骈文五篇,这是其中高步瀛《唐宋文举要》

之一,并在末尾录蒋心余评语:“清圆浏亮,学六朝者,所当

〔5〕

问津。”我认为这篇序结尾当有几句赋诗道别的话,当作于虢州参军期间,还冀州或许因为公务,具体情况不详。从整篇文章的情调看,展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没有除名后的悲伤。文中的“悲”是指离别知己,深感“光阴难再”,相思殷切而会合难期之淡淡感伤,由于全部织进了“清圆浏亮”的词句中,给人的感受是雅兴逸致和绵邈的思念情怀。

留别序最有代表性的当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唐文》卷181)(按:《四部丛刊》本《王子安集》作《滕王

)。有关这篇诗序的写作时间,最早是五代王定保阁诗序》

的《唐摭言》卷五:“王勃着《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又报云……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

〔6〕

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旧唐书・王勃传》、辛文房《唐才子传》均取其说。后来更有诗话中虚构出王勃从父宦游江左,舟次马当时,看到一座古祠回路遇老叟,呼勃“子往南昌作赋,路七百里,〔7〕

席”的传说。清代吴调侯二年”之说,。,,都尽量推为少作,我认为这表现了一种崇拜少年天才的传统观念,中国古代众多的神童故事都表现为文思敏捷,才华出众,历来为人们艳羡,这是人们并不真正关注王勃作序真实时间的根本原因。因为王勃十六岁献《宸游东岳颂》和《乾元殿赋》等鸿文,又入沛王府侍读,当文名早著,不应当在此时才被发现为天才。实际上,此文作于上元二年,王勃随父前往交趾,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正遇上重阳大宴会,于是在宴会上即席作序赋诗留别。如果《唐摭言》及诗话类著作照实书写,就没有什么惊耸视听的效果了。

这篇序从洪州的“人杰地灵”,写到宴会;接着写宴会时间、滕王阁的壮丽和登阁眺望三秋景象。下面再从宴会盛况写到自己“兴尽悲来”的身世之感,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和依然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最后是赋诗惜别,并说这篇“短引”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从全文看,主要笔墨还是落到写景和抒情上,宴会只是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并作为一个重要的背景,宴席高潮也不过是情感起伏的转折点。这可以代表王勃诗序集游览、宴会、写景、抒怀于一炉的综合性特征,既可以称为“游宴序”,也可以称为“饯别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因为他非常巧妙地将颂主夸客的应酬性和状物抒怀的文学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当时的宴会气氛,又突出了自己的际遇,还恰如其分地展露了自己的志向和才华。文体上既辞采华美,对仗工整,声韵和谐,又气势奔放,自然流畅;用典既丰富贴切,又不冷僻晦涩,表现出既严守格律又突破规范、化艰涩为通俗的倾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篇美文。难怪吴调侯无限赞叹地说:

〔11〕

“想其当日对客挥毫,珍词绣句层见迭出,洵是奇才。”

综上所述,可列下表:

类别宴会序游历序〔9〕

10〕

游宴序〔赠别序留别序诗序合计

《王子安集注》及《全唐文》

1310396243

日本藏《王勃集》

103241020

合计

23135137263

二、王勃诗序的艺术成就

王勃的骈文是初唐的杰出代表,他的诗序又作为其骈

文的代表,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我认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整个时代文风的趋同中表现出独特个性所谓“趋同”,。《新唐书・》说:“高祖,沿江左余

〔12〕

风,,。”骈文在初唐,德音等“王言”及臣言”,下到表饰终之典的碑、赠序等,都是运用六朝以来骈四俪六的体制,乃至史传的赞语、传论也都是骈文。王勃的序类文体,其独特性在求同的倾向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他将江山之丽景与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突出了在初唐走向文治盛世的同时,下层才士的怀才不遇之悲。初唐是一个崇尚华丽壮大文风却贱视才士的时代,这与统治者崇尚武功和门第有关,他们一方面欣赏文学,将艺文当作娱乐养性之具而加以提倡;另一方面又持“先道德而后文艺”的观点而不愿意重用文士。唐太宗虽然重视诗文创作,但他始终将“崇文”置于其贞观之治的整个朝廷策略的最末位置;高宗虽也崇文尚丽,喜好夸饰颂圣之词,但以《五经正义》的颁行为标志,〔13〕文采秀士是没有仕途出路的。《资治通鉴》卷二○二载上元元年刘晓论选举制度的奏疏:“礼部取士,专用文章为甲乙,故天下之士皆舍道德而趋文艺,有朝登甲科而夕陷刑辟者,虽日诵万言,何关理体?文成七步,未足化人。况尽心卉木之间,极笔烟霞之际,以斯成俗,岂非大谬?……陛下若取

〔14〕

士以德行为先,文艺为末,则多士雷奔,四方风动矣。”作为奏疏庄重地站在朝廷角度立论,可以看作是当时的主流意识,其实王勃也有这样的观点,咸亨二年的《上裴侍郎启》中就贬低文人,希望朝廷取士不要专重诗赋,要“先道德后文艺”。但王勃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入朝士之选,不得

〔15〕

不沉沦下僚,甚至得到“浮躁衒露”的恶评。这样,王勃之类的才士不遇就不是简单的个人遭遇,而是具有普遍性的文士的悲剧命运,因而在诗文中表现身世之感,就将王勃从整个时代的趋同中凸现出来,具有独标孤卓的区别性意义。具体表现在他的诗文中就是随处可见悲慨之怀,听到其叹息之声,而心底的不甘又往往崇尚建功立业,因此生命的热血激情与现实的贫困潦倒形成矛盾交织的状态。他虽说着“吾被服家业(按:指王家八代以儒辅仁),沾濡庭训,切磋琢磨战兢惕厉者二十二载矣,幸以薄技,获蠲戎

50

役,尝耻道未成而受禄”的话,〔16〕但实际上是对自己沉溺下流的不平之鸣。

下面摘录一些诗序中的悲愤之语:  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情可知矣。

)———(《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

悲夫!秋者愁也。酌浊酒以荡幽襟,志之所之;用清文而销积恨,我之怀矣。

)———(《秋日游莲池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方严去舳,且对穷途。玉露下而苍山空,他乡悲而故人别。

)———(《江宁吴少府宅饯宴序》

听孤鸣而动思,怨复怨兮伤去人;闻唳鹤而惊魂,悲莫悲兮怆离绪。

)———(《冬日送闾丘序》

宋玉以来的“贫士失职而志不平”表的“四杰”,王勃的诗歌意义,而对他的骈文成就虽肯定,但并没有予以足够高的评价,我认为王勃的骈文中至少这些诗序是具有改变初唐浮靡文风的重要作用的。

(二)追求一种气势壮大、字挟风霜的劲健风格杨炯《王勃集序》曾这样评价龙朔文坛:“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以金玉龙凤,乱之以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

〔17〕

健不闻。”龙朔初载即661年,王勃只有12岁,可能已经著文了。杨炯批评的这种文风当包含诗、文在内的,其形成当有一个积渐过程,这种以“上官体”为代表的诗风及其相关的文风,最致命的缺点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但我认为王勃的“思革其弊,用光志业”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不妨这样假设:他在未入沛王府之前,也有一个趋同的阶段,入王府之后才明确要写出“气凌霄汉,字挟风霜”的劲健之作。观其《宸游东岳颂》及《乾元殿赋》等早期作品,有将西汉大赋融合六朝华彩追求气盛壮丽的趋向,到被逐出王府入蜀后写《春思赋》和赴南海时写《采莲赋》《滕王阁序》等,才将人生感慨融入比兴和典饰之中,达到“契将往而必融,防未来而先制”,“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境界,从而使“积年绮碎,一朝

〔18〕

清廓”。

在王勃的诗序中随处可见颇有气势的文句。如写景:  仁崖知宇,照临明日月之辉;广度冲襟,磊落压乾坤之气。

)———(《山亭兴序》

惊帝室之威灵,伟皇居之壮丽。朝游魏阙,见轩冕于南宫;暮宿灵台,闻弦歌于北里。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

遗墟旧壤,数万里之皇城;虎踞龙盘,三百年之帝

国。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

)———(《江宁吴少府宅饯宴序》

如写人物:  杨学士天璞自然,地灵无对,二十八宿禀太微之一星,六十四爻受乾坤之两卦。论其器宇,沧海添江汉之波;序其文章,元圃积烟霞之气。

)———(《秋日饯别序》

韦少府玉山四照,珠胎一色。纵横振锋颖之才,吐纳积江湖之量。子云笔札,拥鸾凤于行间;孙楚文词,列宫商于调下。

)———(《冬日羁游汾阴送韦少府入洛序》

如写宴会:  于是携旨酒,列芳筵,先祓禊于长洲,却申交于促席。良谈吐玉,长江与斜汉争流;清歌绕梁,白云将红尘并落。

)———(《三月上已祓禊序》

,,纤歌凝,;邺水朱华,光照)———(《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  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气。

)———(《游冀州韩家园序》

文章可以经纬天地,器局可以畜泄江河,七星可以气冲,八风可以调合。独行万里,觉天地之崆峒,高枕百年,见生灵之龌龊。

)———(《山亭思友人序》

无论写山亭幽景、皇城壮象、宴会盛况,还是描写人物风采,或者抒发逸怀浩气,都写得飞动轩昂,元气淋漓,勃显一种沛然有余汩汩喷涌的生命激情,千载之后读之,犹能使人心潮动而热血涌,思奋翮而展遐想。这种鹏举九霄的气象,壮丽雄快的格调,使王勃的诗序具有辽阔浩荡的意境,雄浑劲健的阳刚之美。

(三)景物描写具有色彩斑斓而兴象飞动的境界美王勃的诗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色彩斑斓而包含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典型的是春色和秋景。据统计,王勃的全部63篇诗序中明确描写春景的有17篇,秋色的有22篇,合计39篇,占总量的62%。这大约是“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的物感规律在起作用,因此刘勰接着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朗月同夜,

〔19〕

白日与春林共朝哉!”尽管刘勰提到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均能摇荡性灵,但从他的感慨中不难体会他最重春秋两季。这符合中国古代文士普泛性的伤春悲秋情结。王勃似乎对“春”感最为深刻,《春思赋序》说:“悲乎!仆不才,耿介之士也,窃禀宇宙独用之心,受天地不平之气,虽弱植一介,穷途千里。未尝下情于公侯,屈色于流俗。凛然以金石自匹,犹不能忘情于春,则春之所及远矣。此仆所以抚穷贱而惜光阴,怀功名而悲岁月也。岂徒幽宫狭路、陌上桑间而已哉。屈平有言‘目极千里伤春心’。因作《春

51

〔20〕

思赋》,庶几乎以极春之所至,析心之去就云尔。”王勃的诗文创作还深受江山风物的影响,《入蜀纪行诗序》说:“烟霞为朝夕之资,风月得林泉之助。嗟乎!山川之感召

〔21〕

多矣,余能无情乎!”明确表达了他的这些诗歌乃山川感召心灵的抒情之作。他在《涧底寒松赋序》中说:“盖物

〔22〕

有类而合情,士因感而成兴。”明确意识到外物与情感有“物类合情”的对应关系,接近西方美学中的“异质同构”之说。春天风和日丽,烟雨霏霏,万物欣欣向荣,到处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既易激起进取者奋发豪迈之心,又易引起失意者沉沦烟景虚掷光阴感伤愤懑之情;秋季风清气肃,霜天万里,木叶凋零,苍凉寥落,加上北雁南飞,寒虫哀鸣,暮雨潇潇,凄神寒骨,最易引起失意文人的身世之感。而王勃作为怀才不遇的典型,四处漂泊,虽参加各种场合的兴酣情逸的宴会,但多生发乐极悲来的感叹。

如春景:  迟迟风景,出没媚于郊原;片片仙云,远近生于林薄。杂花争发,非止桃蹊;群鸟乱飞,有逾鹦谷。王孙春草,处处争鲜;仲统芳园,家家并翠。

下而上,相映生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境界壮阔的绝妙图画,超越了庾信以静态并列景物的意境,是继承中有创新。然而,遍检王勃全部诗序,“落霞句式”仅得以下三联:

  崇松将巨柏争阴,积濑与幽湍合响。(《游山庙

)序》

言泉共秋水同流,词峰与夏云争长。(《饯宇文明

)府序》

长江与斜汉争流,白云将红尘并落。(《三月上巳

)祓禊序》

这一句式的优点在于将四个景物按两两相对的形式用一个“共”“与”联系起来,再描述一个动态,达到对景物群的形象描绘,很富于表现力。而王勃诗序中另一种由“而”连接的对称七字句却更多,典型的如:

  轻荑秀而郊戍青,落花尽而亭皋晚(《上已浮江宴

)序》

元经苦而白凤翔,素牒开而紫鳞降。黄雀至而清

)风生,白鹤飞而苍云起。(《》

,。(《宇文德阳

———《三月上已祓禊序》

于时序躔清律,运启朱明,轻荑秀而郊戍青,尽而亭皋晚。丹鹦紫蝶,;迅风而弄影。,绿。,,怀,———《上已浮江宴序》

。潦水尽而寒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秋日

)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桃花引骑,还寻源水之蹊;桂叶浮舟,即在江潭之

上。尔其崇阑带地,巨浸浮天,绵玉旬而横流,指金台而委输。飞湍骤激,犹惊白鹭之涛;触浪奔回,若赴黄牛之峡。

———《江浦观鱼宴序》

写秋景:

  向时朱夏,俄涉素秋。金风生而景物清,白露下而光阴晚。庭前柳叶,才听蝉鸣;野外芦花,行看鸥上;数人之内,几度琴樽?百年之中,少时风月。

———《秋日宴季处士宅序》

于时苍云寡色,白日无光。沙尘起而桂浦昏,凫

雁下而芦洲晚。傍邻苍野,霜风橘柚之园;斜枕碧潭,夜月芙蓉之水。

———《绵州北亭群公宴序》

于时白藏开序,青女御律。金风高而林野动,玉

露下而江山清。琴亭酒榭,磊落乘烟;竹径松扉,参差向月。……亦有红苹绿荇,亘渚连翘;玉带瑶华,分楹间植。池帘夕敞,香牵十步之风;岫幌宵褰,气袭三危之露。

———《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

这种句式共32联,显然是王勃惯用的句式,它便于将

四个景物用两个虚词和两个动词或形容词密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景物描写主干性句子,既生动形象,又紧凑而凝炼,也是极富于艺术表现力的,由于被“落霞”句式的光辉所掩盖,不太为人们所注意,实际上对四季景物的描述,王勃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这种句式而完成的。

当然,毋庸讳言,王勃诗序也有明显的缺陷。首先,描写景物有雷同之嫌,如写秋景多“金风”“玉露”,且常常白天与夜晚对举,有许多动词、形容词重复,读多了易生厌;更重要的是这种雷同,不能突出景物的特征,他的有些诗序无法编年,当与描写景物太普泛化、类型化有关;其次,过分用典形成一种虚套,如宴会就是“兰亭”“金谷”,游览就提阮籍、嵇康,最俗的是常说陶潜之菊,潘岳之花,这种贴标签一样的用典,没有必要也无意义;第三,珠玉龙凤之类祥瑞词汇太多,尽管组合得珠圆玉润,声韵和谐,但给人以虚假的印象,这正是杨炯批评的龙朔文风在王勃诗序中的表现,也影响诗序的艺术魅力;第四,王勃的诗序也存在序重诗轻的问题,似乎是在刻意写序,作诗倒像是强弩之末的点缀。

三、王勃诗序的地位和影响

王勃对序体情有独钟,除集序、赋序、颂序外,纪游、宴

会、赠别、思友之序最多。究其原因,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1)序体承继南朝骈文特色,最容易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具有明显的诗化特征;(2)序体轻便灵活,既无须赋颂那样精心结撰,殚精竭虑,也没有书启碑铭那样的目的性,因而最适合个人情感、心绪的自由表达;(3)序体适合宴会、群游纪行的场合,既能表达文人聚会的雅兴,又能展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王勃虽自称感春为深,但他的诗

序在具体描写时,春景的描写还是要逊色于秋景,写秋景不仅境界清逸,而且特色鲜明,名作众多。特别挺拔的有

(“落霞”名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

)虽然这一句式模仿庾信王阁序》《华林马射赋》中的“落霞

〔23〕

与芝盖齐飞,野水共春云一色”,但王勃的这两句描写晴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晚霞自上而下,孤鹜自

52

王勃的分别诗句篇六
《离别诗》

离别诗

唐代离别诗

2、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4、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下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6、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7、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8、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9、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1、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12、谢公亭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13、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4、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16、《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17、《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18、《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21、《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 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22、《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23、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王勃的分别诗句篇七
《王勃》

闻一多曾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唐诗杂论》)。《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文章的作者。王勃是初唐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年轻诗人,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文坛四杰。王勃的著作有很多,今天我们要讲的《滕王阁序》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是王勃去探望父亲的途中路过洪州时写的。当时洪州都督阎公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参加了宴会,写下了这篇文章。文章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和宴会的情况,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一个奋发向上但又受到压抑的青年的内心痛苦和创伤。作者才华横溢,文思泉涌,写得非常优美,是骈体文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作品。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着重分析文章的第一段。这一段主要讲的是洪州的地势、人才和宴会的情况。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意思是说,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字词解释:“分”,古人把地理区域分别按照方位和天上的星宿联系起来,叫做“分野”,“分”就是作为分野的意思。“襟、带”是名词作意动,解释为“以……为衣襟”“以……为衣带”。意思是说,洪州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四句写物产珍异、人才灵异。意思是说,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牛、斗两个星宿。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子设下几榻。  “雄州雾列”呼应“星分翼轸”句,“俊采星弛”呼应“物华天宝”句。字词解释:

“雾、星”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雾一样的多、像星星一样的多。意思是说,雄伟的洪州府,大城象雾一般罗列,杰出的人才,象繁星一样活跃。  “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翼轸”句,“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天宝”句。字词解释:“台”,城门,在这里指代城。“隍”,护城河。意思是说,洪都处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杰出之才。  “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的写宾主和盛宴。字词解释:“棨戟”,一种有衣套的戟,古代官吏出行时的前驱仪仗。“暂”,短时间。这与现代汉语里“暂”是暂时的意思不同,古代的“暂”只是指时间很短,没有与将来对比的意思。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童子”,王勃的自称,表示谦虚。意思是说,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做都督。宇文刺史,有美好的风范,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通篇都用叠字,却浑然天成,丝毫没有堆砌的毛病,颇见功力。但这些诗僧们更多的诗是那种带禅味的诗,超世之意甚浓,像拾得的一些诗,几乎和佛经偈语相似,试看拾得和尚这首《诗》(直接以“诗”为名,当真是至朴无华。这首诗太长,节录其中几段):      ……    出家要清闲,清闲即为贵。如何尘外人,却入尘埃里。    ……    一向迷本心,终朝役名利。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现在职场精英们心力憔悴的也不少啊)    ……    人生浮世中,个个愿富贵。高堂车马多,一呼百诺至。    吞并田地宅,准拟承后嗣。未逾七十秋,冰消瓦解去。(呵,看来唐时平均寿命就是低点,一般活不过七十岁。不过即便是现代也就再多上个一二十年罢了。就算富如Bill Gates也会“冰消瓦解去”。)    ……    悠悠尘里人,常道尘中乐。我见尘中人,心生多愍顾。    何哉愍此流,念彼尘中苦。        诗是不错,但是禅味太浓,佛家的说教味过浓了,不似才子们情恨深种的热血心肠。      王杨卢骆号称“初唐四杰”,当然每个人自有惊人的艺业。像骆宾王,七岁咏鹅,那首“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至今是少儿们必背的诗句,后来写的那篇《为

徐敬业讨武曌檄》也是十分出色,算得上是位才子。卢照邻也是个牛人,他的《长安古意》为闻一多大力称赞,不过江湖夜雨当时高中时期见到《唐诗鉴赏词典》上他这首诗时,见到什么“复道交窗作合欢……共宿娼家桃李蹊……罗襦宝带为君解”等句子,不由得脸红心跳,羞不可抑,以为是“黄色”诗呢,就没有细看(后来读了闻一多先生的《宫体诗的自赎》,也说这诗有宫体艳情诗的痕迹,看来倒没有错怪老卢)。现在看来,这篇《长安古意》应该算是唐代长篇诗句中的最早的了,开《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的先河(但就算是现在,江湖夜雨觉得此诗也不如《长恨歌》、《琵琶行》那样琅琅上口,诗意感人)。卢照邻命也很苦,患上了“风疾”,大概属于现在脑血栓之类的病症,手足瘫痪,后又失明,最后为了摆脱痛苦,投水而死。至于杨炯,我们所熟悉大致就是他的那首《从军行》吧,但据说当时就有“王杨卢骆”一说,杨炯觉得排名不对,说过什么“耻居卢前,愧在王后。”意思是说,他排在卢照邻前面有点过了,他的才学不及卢,但他觉得比王勃要强得多,所以说“愧在王后”。但就我来看,初唐四杰恐怕老杨要算倒数第一,比之王勃,大大不如,何愧之有?    王勃是江湖夜雨在初唐时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此篇重点评说的。王勃少年时候就聪明过人,有“神童”之称。但王勃的聪明也只限于诗词方面,政治方面嗅觉很差。所以王勃没有多久就惹祸了,他写了个什么《戏为檄英王鸡文》,当时诸王子们也没有什么“帝国时代”、“红警”、CS什么的好玩,只有玩斗鸡、斗蟋蟀等玩意儿。王勃这文章不过是篇写着好玩的搞笑文字罢了(檄文本是战场上发的宣战书之类,这里用来斗鸡战争,本意是好玩的游戏文字)。但唐高宗见了大怒,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唐高宗李治想起来他们兄弟间争斗的残酷住事(当时太子承乾,魏王李泰等唐高宗的兄弟们都死于皇位之争),而且唐高宗的叔伯辈李世民兄弟残杀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种兄弟争斗的事情当是唐朝的敏感词。王勃却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经意间揭开这块旧疮疤,这还了得。也幸亏是在唐朝,这种开明点的朝代,要是放在后来文字狱盛行的时候,王勃十个脑袋也砍没了。但王勃从此不被重用是肯定的了。后来又出了件王勃擅杀自己窝藏的一个罪犯的事情(有人说此事是别人陷害王勃),但王勃因此事倒了大霉,王勃被下狱,还差点被判成死罪,好在后来遇赦才保全了性命。    但王勃的脾气是改不了的,在滕王阁参加阎都督举办的宴会时,其实王勃只是路过

而已,恰好有人介绍他做个陪席的罢了。人家阎都督早就安排好了,让他的女婿先做好了文章,到时候显能露脸。就好像有些有奖活动一样,大奖早就内定下了。但当假意让到王勃这愣小子面前时,王勃还真老实不客气的见竿就上,见树就爬,提笔就写了起来。王勃这人十足是“领导夹菜他转桌”的那类人。要说人家唐朝当时风气还是比较好的,就算放在现在,假如也有这样的情况时,必有几个阎都督的秘书或办事人员之类的,会看风头的,早先将王勃喝叱几句,说些什么“你一介小生,怎么这样狂放大胆,一点不知道谦恭之礼”之类的话,先将王勃的写文章的权利剥夺了。另外人家老阎也比较有涵养,虽然当时也一脸的不高兴,拂着袖子退了席,但令人打听王勃的文章内容,而且当听到王勃写出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居然不弃前嫌,转怒为喜,大为夸奖。说来人家老阎的鉴赏能力也很高呀,这两句是公认的名句,如果老阎是个狗肉将军张宗昌那样的浑人,知道啥子叫个“落霞与孤骛齐飞”,俺就知道你抢了俺女婿的镜头,管你写的天花乱坠,俺就说你写的狗屁不通,一顿板子先打得你“细皮与嫩肉齐飞,鲜血共衣裳一色”再说。说来也算是王勃之幸。    王勃到滕王阁本是路过,他此行本是到交趾(越南)去看望父亲,结果乘船时遇到风浪,落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真是可惜呀!都说天妒红颜,上天亦妒才子,难道上天不忍心这些太超世脱俗的人在这肮脏风尘中挣扎沉沦?而提早将他们招回?以王勃的性情来看,他恐怕再多活几十年,还是那般脾气,肯定要坎坷一生。    不过王勃一生虽短,还是给我们留下好多珍品。那篇《滕王阁序》写得美不胜收,江湖夜雨当年看《古文观止》时,一看到这篇,眼前顿时一亮,仿佛看到一个有着绝代容光的佳人。文中简直是字字珠矶,像什么“物宝天华,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原来星爷的名字是在这儿起来,呵)都是上佳的句子,又有“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等这样的精彩文字,更不说那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妙好词,这些文字千载之下读来,仍是满口余香。    王勃诗广为人知的是那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诗,很有气魄,有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气息。不过这是王勃年少时的作品,多少有点“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情吧。人的心情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后来王勃自己又写过一篇叫做《别薛华》的诗,其中道

“送送多穷路, 遑遑独问律。 悲凉千里道, 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 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 俱是梦中人。”诗境凄凄惨惨,和上面的诗大不一样,有判若两人的感觉。其实,才子词人的命运凄惨的时候应该更多些。    记得看过一个电影,是说王勃的事情,剧情当然对王勃的事迹做了很多的改动(添上了一些才子佳人的情节,给王勃找来个好漂亮的美眉当GF),但总体来说,电影中的形象是符合我心中对王勃的印象的---少年才俊,风流倜傥。   大唐上元二年九月初九,这一天恰逢重阳佳节,秋高气爽,南昌的滕王阁里正举行着一场盛大的饮宴,文人雅士,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但此时偌大的阁楼大厅鸦雀无声,这些自恃才高的读书人都在注视着厅中央一个伏案奋笔疾书的身影,近处的人正将他书写的内容,一句句读给众人听,当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满场灿然。  本来拂袖而去的阎都督快步走向近前,喊着“真天才也,斯不朽矣!”——被称为“天才”的这个人正是“大唐四杰”之首的绛州才子王勃。  一、仆本江上客,牵迹在方内  上元元年秋,伴着响亮的啼哭,绛州龙门一户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时任太常博士的户主王福畤,看着二儿子尚未舒展开的小脸蛋,欣喜地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勃”。  王勃出生的时候,他的爷爷,死后被弟子们私谥为“文中子”的前朝大儒王通,已经离世三十三年了,他那被人誉为斗酒学士的叔祖王绩也已作古六年了。王家祖上曾是陇右地区的世族大家,到了东晋时期由于王室南迁,地倾东南,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范。王通兄弟的努力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遥想祖辈当年的荣耀,王博士迫切希望儿子们能够朝气蓬勃大展鸿图,既可以慰先祖于地下,也能让自己含笑于九泉。此时,他琢磨着如何培养自己的儿子。  按照王博士的教子之策,自己的儿子们,要能博览群书采百家之长成自家之说。因材施教加上先天的基因遗传,王勃很快就出类拔萃,六岁就可以洋洋洒洒地写文章了,九岁看完了颜师古的《汉书》注之后,竟然自己写了一本《指暇》来给前朝大学问家挑错。  贞观年间,颜师古的学术独步天下。据《新唐书》记载,他校对出的《五经》,诸儒百诘不倒,于是人人叹服,“帝因颁所定书于天下,学者赖之”。而他所注的《汉书》,不但大大加速了这本晦涩艰深的史书的通俗化历程,更是一下子平息了近五百年来针对汉书的各种争论,深受时人称许,誉其为“班孟坚忠臣”。  稚子王勃,

王勃的分别诗句篇八
《古诗》

垓下歌

秦末汉初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作者简介: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秦末义军领袖之一。巨鹿一战,项羽摧毁秦军主力。灭秦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项羽同刘邦争天下,后被困于垓下,兵少粮尽,于乌江自刎。

字注释:

垓下 : 1.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汉高祖刘邦围困项羽于此。参阅《史记.项羽本纪》。

歌 : 歌 gē 唱:歌唱。歌咏。歌颂。歌坛。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能唱的文词:唱歌。歌谱。歌词。

虞 : 项羽的美人虞姬.

骓 : 项羽的宝马乌骓.

注释译文: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

可是这时局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

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字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注释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饮酒 (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字注释:

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见:(读xiàn)通“现”,表被动,看见。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注释译文:

把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的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烟云弥漫,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从此时此地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真趣,想要说出来,却又觉得它无法也无须明白的说出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简介:

王勃,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字注释:

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川:一作“蜀州”。据《旧唐书·地理志》:“剑南道蜀州,垂拱二年分益州县置。”垂拱二年为公元686年,其时王勃已去世十年,故当以“蜀川”为是。 城阙(quâ ):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辅三秦:一作“俯西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君:对人的尊称。

宦(huàn)游:出外做官。同:一作“俱”。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中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这句意思是像小儿女那般挥泪告别。

注释译文: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五津,只见风烟迷蒙。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

字注释:

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注释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王勃的分别诗句篇九
《古诗文》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 芼 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要点 :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一、背景材料

选自 《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500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按体制分为风、雅、颂三类,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二、整体把握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时的焦虑心情,反映了他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兴”,是触景生情,托物兴辞,这种含蓄委婉又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使全诗产生了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还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形式,使诗歌内容递进,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三、重点词、句

1. “ 关关雎鸠 ”:全诗用关雎起兴,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

2. “ 窈窕、淑 ”直接赞扬了女子的文静美丽和善良,也交代了男子追求她的根本原因。

3. “ 悠哉悠哉 ”连用两个“悠”字,把他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把这种炽烈的渴望之情入木三分地揭示出来。

4 . “左右流之”“左右采之 ”既刻画了她的美丽,又赞美了其勤劳。“流”“采”,极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之美,使全诗充满动感和生机。 (杭海)

2.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

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

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

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赏析要点

: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一、背景材料(选自《诗经·秦风》,其他同上)

二、整体把握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这首诗同样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低回不已,飘逸自然。诗中特别是三用“宛”字,更给人以迷迷茫茫、难以捉摸的感觉。

三、重点词、句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每章开头点明季节的景物描写,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2.“溯洄”二句,叙写寻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点明“伊人”的位置,突出了道路的坎坷难行,也表现了主人公的热烈追求与失望惆怅相交织的心情。

3.“溯游”二句,叙写寻找意中人顺流而下的情景,写出“伊人”的位置及可望而不可及,更表现出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以及不能和心上

人相会倾诉衷情的怅惘情怀。(杭海)

3.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要点:按照作者“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抒发什么”的赏析思路进行赏析。

一、背景材料

《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攸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二、整体把握

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中国的壮志豪情。 全诗句句写景,实则句句抒情,诗人把自己远眺大海时涌上心头的那种豪情壮志寄寓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本诗很好的体现了写景诗的这一特点,堪称写景诗的上品。

三、重点词、句

1.“临”、“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

“树木”、“百草” 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

“秋风”、“洪波” 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

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

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指银河。这四句互文见义,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 (杭海)

4.《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赏析要点 :诗人通过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展现自己闲适的生活和超脱的心境。

一、背景材料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自称“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他自29岁入任,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间小人”,于41岁毅然辞去官职,回柴桑隐居,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他创作了很多至今仍传诵世间的诗歌,《饮酒》其五便是其中的一首。

二、整体把握

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 “人境” 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至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中自有 “悠然” 的心境。

三、重点词、句

1. “悠然 见 南山 ”: “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心境,自然真切。

2.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从 “采菊、日夕” 来看,此诗是写在秋天的晚上。

3.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是对全篇的总结。 “忘言” 中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5 .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一、背景材料

《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王勃 初唐诗人,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当时作者在京城长安,他的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州去任

县尉,王勃写了这首诗送行。作者在这首诗表达了与知己惜别之情, 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二、整体把握

1 . 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并勾勒出两个地方的形势与风貌,点出秦蜀两地相隔千里,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风烟望五津”即“望风烟五津”写出了杜少府任所的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2.三、四两句是劝慰勉励友人,不作哀伤之别,也是自慰,既蕴含着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现出他旷达、爽朗的胸怀。

3.五、六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是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四海之内有了知心朋友,就是远在天边,也还是近邻一样亲近,息息相通。

4.最后两句以幽默的口吻劝勉对方:不要在分别的岔路口,像儿女般啼哭,让眼泪沾湿了佩巾。“在歧路”三字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儿女”字面的意思是年轻的情侣,这是进一步劝慰友人别后不要悲伤,这也是诗人自己情怀的吐露。

三、重点词语

1.“城阙”是帝王居住的城,这里代指长安。“风烟”

指风尘烟雾;“五津”泛指蜀州。

2.“君”在诗中指杜少府;“离别意”指离别的情意。“宦游”指离开家乡出外做官。

3.“海内”即全中国;“存知己”指有知心的朋友。“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若”是“如同”“好像”的意思;“邻”即近邻。

4.“岐”同“歧”,叉开;“在岐路”

指在分手的地方。“儿女”指青年男女;“沾巾”意为沾湿手巾。(傅新春)

6.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背景材料

1.《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2.题解:次北固山下,意思是乘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二、整体把握

诗人离乡远游,乘船夜渡长江,来到北固山下时,一轮红日已浮出水面,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山清水秀的江南春景。又见空中大雁向北飞去,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二、重点词、句

次 :住宿,这里指船停泊。 客路 :路过。 潮平 :平潮时水位最高,所以河床宽阔。

风正 :风顺或者正好迎合方向。 悬 :挂。 海日 :古人以为太阳从海中升起,故称海日。 残夜 :夜晚的尾声,天快亮的时候。 江春 :江边的春天。旧年:年已旧,一年快过去了。乡书:家信。何处达:即“达何处”,送到什么地方。

归雁:大雁冬日南飞,春暖北回,故作遥寄乡书遐思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诗人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日生残夜”,“春入旧年”表示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傅新春)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背景材料

王维(700-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 ,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军从凉洲南入吐鲁番二千余里,战于青海西,大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塞上,宣慰将士,写下了这首诗。在这首诗里,诗人描述了他此次出使塞上的所见和所感。本诗是写诗人出塞途中所见的景象,是王维诗中的名篇。

二、整体把握

诗的成功主要在于叙事和写景相结合,但重点在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景象阔大,气势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名句”。

三、重点词句

问边:到边塞察看。

属国:汉时称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为属国,即附属国。

居延:古代县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

征蓬:随风远飞的蓬草。古诗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无定。

萧关:西北一关塞名,

首联紧扣题目“使至塞上”四字,交代自己这次出使的任务是“问边”,已到的地界是“塞上”居延。

王勃的分别诗句篇十
《古诗大本营》

古诗大本营

古诗大本营

古诗运用

恰当运用古诗句,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 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 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2、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1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4、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

友的美好祝福。

二、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只填序号)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2)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3) )。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3)似曾相识燕归

3、《七步诗》的作者是( (1) )。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1) )”。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3) )。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1) )。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1) )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2) )”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1) )。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3) )。

(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1) )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2) )。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1) )。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3) )。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3) )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2) )。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1) )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

是指( (2) )。

(1)红色 (2)花 (3)树叶

19.、“海上生明月,( (3)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1) )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2) )。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2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 (3) )的诗句。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

三、古诗七彩园:(填色彩)

1、乌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 红总是春。

4、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四、古诗百花园填花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人闲 桂花 落,夜静春山空。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五、古诗动物园:(填动物)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3、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 鸳鸯 。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 鳜鱼肥。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 欲上时。

六、古诗数字园:(填数字)

1、 九 曲黄河 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白发 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三 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 七十古来稀。

5、南朝 四百八十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故国 三千 里,深宫二十年。

七、古诗地名园:(填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青海 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八、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淡妆浓抹 )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不拘一格 )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 )

4、千锤万击出深山,要留青白在人间。( 千锤万击 )

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万马齐喑 )

九、根据描述写诗句

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2、“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

人喜欢的样子。

相关热词搜索:王勃的诗句 可以用王勃的诗句 我们可以用王勃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王勃的分别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王勃的分别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6929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