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

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

2016-01-25 09:21:4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篇一《专题九:古诗文默写》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希望能帮助到你。

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篇一
《专题九:古诗文默写》

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篇二
《让逝者安息,生者安慰》

“我是火化工!”

—记中国第一届殡葬专业毕业生、滁州殡仪馆火化班长王文

本报记者 戴有胜 李 慧 见习记者王晗笑

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抬上轨道,打开炉门,推进堂口。偌大的火化间,王文不停地忙碌着。半小时后,逝者化为灰烬。

“生受尊重,死尤然。”作为火化工的王文,对生与死的理解和感悟,更显深刻。

在时而冷冰时而炙热的火化炉前,80后王文,不知不觉站了12个年头。

2000年8月1日,王文报到。滁州殡仪馆里,王文算是“元老”。1999年,中国第一届殡葬专业生毕业。王文,是安徽籍的14人之一。

上班不久,王文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到尸体。活生生的生命变为冷冰冰的尸体,刚满20岁的王文无法接受。那一夜,他失眠了,心里久久难以平静。

克服心理障碍,在殡仪馆工作是“第一关”。事实上,这才是开始。

15米高,7米宽,21米长,火化间容积高大。纵然如此,也经不起炉温的烤量。3个堂口同时运行(单体高温700多摄氏度),5盏250瓦的照明一起工作,室温40摄氏度左右,火化间成了“火炉”。卸下口罩,脱去工作服,浑身湿透,人像是从水里拎出来。这非常的

气氛,叫人怎堪?

“温度,粉尘,气味,噪音,这是每个火化工必须面对、忍耐、克服、接受的‘四害’”,王文轻描淡写,“经起考验,才能留下”。

然而,精神的打压往往更胜于身体的痛苦。听说王文是“火葬场的”,原先几个好友,此后不约而同地疏远了王文,甚者断交。不便走亲访友,从不主动与别人不握手,贺喜、看病人不能去。王文从此失去“自由”。【 从进入殡仪馆那日起,王文便失去了“自由”。 】

这,还不算什么。“谈成对象,用了7年”,王文至今记忆犹新。 第一个女友,因父母的反对,黄了。此时王文还在坚信,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工种的贵贱。可事实,并未按照他的思路去发展。接连二三的交友失败,让王文逐步切身感受到殡葬工人参与社会化的艰难。

2007年,“发小”给王文物色了个女友。这一次,王文汲取教训,稳步推进,分步实施。先向女友父母介绍,说自己在民政系统工作。再过些时日,补充说在民政系统的公墓当班,偶尔客串殡仪馆电工。斗转星移,眼看时机成熟,王文斗胆向准岳父摊牌——我是火化工!就这样,王文用3个月的漫长时间让女友父母接受了自己。几经辗转,王文终于“幸运”组建小家庭,完成了一道人生编程。

“让全社会接受,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对此,王文表示理解,“最怕的就是鄙夷、歧视、冷漠” 。王文坦言,“能用最细致的服务和最贴心的抚慰陪送逝者最后一程,让逝者安息,生者安慰,

这是我们火化工的默默追求!”

“工种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保持百分百精力和全身心态度。疏忽一个细节,必将造成恶劣影响”,王文深刻地认识到。王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全面分析,规范了火化流程,对进尸、登记、火化、出灰等环节作了细致要求;申请安装了监控,增加火化透明度,有异议的丧户可提请调看视频;明确分工,责任定人,安排专人司炉,整理骨灰。

执着,坚定,细致,周全,王文凭着这些,2008年升为火化班班长。班长,是荣誉,是肯定,更是责任。和其他组员一样,王文要连续上48小时班,休两个半天,没有节假日,常年如此。一年下来,王文要超时工作3个多月。当然,这完全是无偿奉献。

长期坚守在火化一线,没有余暇陪同妻小,抹杀个人爱好,甚至孩子发烧也不能亲身看望,想到此,王文眼睛湿润起来。

选择火化工,对于王文而言,并不只是“工作”,更是一种对殡葬事业的理解与追求。

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篇三
《古诗文整理七年级》

1、《观沧海》中,诗人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是: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3、《观沧海》中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的句子

是:

4《次北固山下》中,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句子是:

5、《次北固山下》中,“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

6、《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7、《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8《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歌燕舞的诗句是

10、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题的一句是:

1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12、唐代诗人在《题破禅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

13、人们常用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诗句: 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1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描绘山村中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

表现对田园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1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深切同情

与关怀的名句是:

16、《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17、《论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18、《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的颔联是:

19、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句子

是 , 。

20、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

21、5月1日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为了表达对各国嘉宾的热烈欢迎,同时凸显中国传

统文化,我们引用了《论语》中的“______ ___,_________”作为欢迎标语。 ( 热

点大事件 )

2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了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的美学思想,

诗句是

23、杜牧的《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24、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两句是:

25、22、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方能达到一

个新的境界。其诗句是:

26、2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通过想像,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

幅良宵美景图的句子是:

27、24、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充分表现了前进道路上会有一定困难,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可以被一时的成功所迷惑,失掉了长远的目标的诗句是:

28、25、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的

句子是:

29、对接型默写:按课文原句填写上句或下1.孤山寺北贾亭西,

30、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

31、观美景,猜诗句。

32

33、根据情境,活学活用。 新浪网站消息: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国为在伊解除作战士兵的思乡之苦,在军营中配备了先进的通讯设施,士兵可通过电子邮件与千里之

34、外的亲人互通讯息。一位美军家属在受到采访时说,没有什么能比收到来自前线作战亲人平安的消息更珍贵的了。由这则消息你可以联想到了哪句诗句?

35、三湘都市报消息:长沙橘子洲移民搬迁工程已经启动,橘子洲上首批居民已弃洲登岸,预计在两个月时间内,橘子洲上居民将整体搬迁至石岭塘枫林绿洲小区。从此,年年都遭水淹的1600多户、4000多名橘子洲居民将永远脱离水患之苦。由长沙市政府 这一行动,你联想 到哪句诗句?

36

中秋佳节,远在美国留学的彭中孝无法回国和家人团聚,只能通过贺卡祝家人身体健康, 生活平安, 请你替彭中孝在他的贺卡上写一句诗,来表达他对家人的美好祝愿:

37、初中毕业在即,同窗好友就要分离,在写给你好友的同学录上,你将用一句什么诗句来表达你对他的友情?

38

39、五、想一想,来归纳。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曲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40、古诗词中有很多抒写爱国情怀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

41、描写春天诗句

42、描写秋天诗句

43

44、描写冬天诗句

45、描写月亮的诗句

46、古诗词默写

特点: 此题难度不大,只需把诗文记熟,不写错别字,不添字、漏字就能得分。 应试技巧:熟背写对,细辨差别,书写工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篇四
《第一节——古诗文默写。》

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篇五
《古诗积累》

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篇六
《古诗词背诵》

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篇七
《古诗词累复习》

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篇八
《古诗词背诵》

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篇九
《34.《古诗词背诵》》

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篇十
《古诗词赏析合集》

第七单元诗歌赏析总结

班级 姓名 组别 量化等级

一、《观刈麦》

【简述】这首诗叙事明白,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她要来拾麦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常见题型】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并简要解析。(3分)

答:(1)夜里吹起了南风,田间的小麦似乎一夜间成熟了,密密地覆盖着田垄,一片金黄(1分)。(2)这两句诗交代了背景,即五月麦收农忙季节(1分);为后文农民的辛苦劳作做铺垫(1分)。

2.根据诗题,全诗的重点应在描绘丁壮“刈麦”的场面,诗歌却又着力刻画了一个拾穗的贫妇的形象,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或“造成拾麦者贫穷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答:从“家田输税尽”一句可知,贫妇以前家里也有田地,是繁重的税收使她失去了田地,落得“拾此充饥肠”的下场。正在田间辛苦劳作的丁壮们,将来极有可能也会像贫妇一样,失掉自己的田地。(1分)诗人塑造贫妇人的形象,深刻揭示了繁重的税收对百姓的伤害之深。(1分)

3.如何理解“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或:“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刻画劳动人民怎样的心理?)

答:作者深入描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出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的矛盾心理(1分):农民并非不知道酷暑难当,但为了抓紧收麦,心里想的只是希望夏季天长能多收粮食。(1分) 4.除了“悲”,诗中还有哪个字最能概括诗人“观刈麦”后的心情?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或“哪句诗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心情?请简要分析为什么作者有这样的情感。”)(3分)

答:“愧”。(1分)看着农民们辛苦劳动,却依然贫穷困苦,更有贫妇拾穗充饥,诗人想到自己“曾不事农桑”,却能“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鲜明的对比让诗人感到愧疚。(1分)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1分)

二、《赤壁》

【简述】该诗是诗人杜牧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创下的佳作。这首咏史怀古,诗人借历史遗物而感兴,引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议论。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诗篇的重心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法上纯属议论,但诗人对历史故实的议论自有其特色,即用形象议论,而非为抽象评说,如此便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历史教训极具可视性和可感性,并能使读者深受其艺术力量的烘染,感到回味无穷。 【常见题型】1.本诗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2分)

答:(1)由眼前的“折戟”写起,引发后文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慨叹(或:引发作者“怀古之幽情”)。 (1分) (2)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2分)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4分)

答:(1)作者把孙、刘联军的胜利归结为“东风”,认为历史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1分)。(2)作者间接的通过写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展现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1分),以小见大,别出心裁(1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自负用兵,却得不到朝廷赏识,借题发挥,隐含了怀才不遇的慨叹(1分)

3.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句,“东风”在诗中具体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1)不同意(“东风”指的是赤壁之战。)(1分) (2)作者暗讽周瑜,认为自古以来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某种机遇,借此来表达诗人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展的感慨。(1分)

4.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2分)

答:(1)同意,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是《赤壁》使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1分) (2)《赤壁》的末句正是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间接写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形象、含蓄....答: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1分)。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1分)。再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1分)。

6.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而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选择诗中句子说的反映了东吴的命运,别出心裁(1分)。

三、《过零丁洋》

【简析】《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常见题型】1.诗歌的首联交代了哪两件大事?(2分)(或:请用四字短语概括作者经历的两件大事。)

答:首联回顾了作者经历的两件事: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明经入仕)(1分)。国家危急存亡关头,响应号召起兵抗元(起兵抗元)(1分)。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或: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颔联。)(3分)

答:(1)作者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山河破碎的现状比成风中飘飞的柳絮,把个人动荡不安的命运比成被雨击打的浮萍(1分);(2)使用了对偶的修辞,对仗工整,感情强烈(1分)。(3)作者把个人的荣辱和国家的命运仅仅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1分)。 3.“惶恐”和“零丁”有何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2分)

答:(1)“惶恐滩”、“零丁洋”本是地名,在这里一语双关....,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1分)。 (2)自然对仗,渲染了作者昨日前无退路、后有追兵,忧虑不安的惶......恐.、眼下兵败被押,孤立无援....的.零丁之感....(1分)。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1)作者直抒胸臆(1分)。(2)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表达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1分)。

5.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3分)

明你的理由。(注:此题为新题型,给同学们作参考。请同学们反复参详,注意新题型考察的方向,加强诗歌全面赏析的能力。)

答:同意。(1)作者在生死关头,回想自己一生,感慨万千,但抓住了两件事来写:一写自己明经入仕,二写自己起兵护国,但情势险恶,由此起笔,写出了国家局势和个人心境。(2)首联先写个人再写国家,那么颔联就是先写国家再写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比喻贴切,对仗工整(3)颈联紧承上文,进一步渲染,桥接双关,把九死一生的境地到如今孤苦无援的现状写的淋漓尽致;(4)以上三联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为尾联作者高昂的格调蓄势。最后一笔宕开,气势磅礴,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宁愿慷慨殉国的民族气节。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

四、《己亥杂诗》

【简析】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己亥杂诗》诞生了。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这首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常见题型】1.我们应该怎么理解作者的“愁”?作者是如何渲染这种愁绪的?(4分) 答:(1)诗中无边的“愁”包含着作者愤然辞官回乡的无奈,对国运的担忧,离别亲朋好友的不舍,心绪复杂而矛盾(2分)。 (2)“浩荡”意思是无边无际,“天涯”指的是离故乡还十分遥远,不知道漂泊到何时才是尽头,作者用词准确,渲染了离愁别绪(2分)。 2.诗中为何不用“夕阳斜”,而用“白日斜”?有何用意。(2分)

答:(1)“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1分)。(2)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1分)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或现实意义)写一段鉴赏性文字。(注:此类题型打破了以往简单赏析的类型,考察角度多样,所以我们要细心认真,多读多品。)(2分) 答:(1)语言上:语言精美,使用新奇的比喻,用落花自比,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赞美和仍想为国家培养新人,为社会尽责的高远理想和执着信念(1分)。

(2)含义上:表面是是说落花并非无情,化作肥沃泥土滋养新花(1分),暗含了作者仍要为国效力,培养新人的理想、信念(1分)。

(3)情感上: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仍想为社会尽责,为国培养新人的积极态度和豁达胸襟,境界高远(1分),含蓄的表达了对社会、生活的深深眷恋(1分)。 (4)哲理上:花落归根,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1分),表现了自然生生不息,生命具有别样价值的哲理(1分)。

(5)现实意义:现在多用来赞扬那些牺牲自己,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无私奉献精神。 4.诗歌流露出作者“舍”和“不舍”两种情感,我们该如何理解?(2分)

答:作者想“舍”的是腐朽的朝廷,黑暗的朝政(1分);“不舍”的是京城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命运前途(1分)。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简析】这首元曲是元曲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他在“关中大旱”之际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之后他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这种同情与关怀的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是少有。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常见题型】1.“峰峦如聚,破涛如怒”哪两个字用的好?说说理由。(或: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峰峦如聚,破涛如怒”。)(4分)

答:(1)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1分);“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写出了黄河的咆哮(1分)。这两个字既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又写出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1分)。

(2)“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1分)。

2.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2分)

答:(1)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1分);

(2)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1分)。 3.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或:试说说作者“踌躇”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不是。作者感到悲伤难过的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是下文的“百姓苦”。(2分) 4.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1)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1分明);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1分)。(2)抒发了作者对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1分)和对劳动人民所受苦难的深切同情(1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安慰逝者家属 安慰逝者家属的话 如何安慰逝者家属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安慰逝者家属的古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7334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