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寄托亲人哀思的诗句

寄托亲人哀思的诗句

2016-01-26 08:53:4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寄托亲人哀思的诗句篇一《缅怀先烈 寄托哀思》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寄托亲人哀思的诗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寄托亲人哀思的诗句篇一
《缅怀先烈 寄托哀思》

缅怀先烈 寄托哀思

一年级二班

今天,我们又怀揣真诚,轻轻地来到这里,静静地站在烈士墓碑前,向英勇的革命先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祭奠他们的英魂,寄托我们的哀思。

每当我们背起书包,欢欢喜喜地去学校,我们不会忘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源于昨天你们血和汗的奉献。没有你们浴血奋战,就不会有新中国的今天;没有你们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的旗帜就不会如此灿烂。

你们把生存的权利留给了后代,把血肉筑成了新的长城。因此,只有你们才会让天公动颜,大地哀叹。你们用浩然的正气,英雄的行为,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却成了不了的遗愿。

如今,我们新一代的少先队员,正踏着你们开辟出来的道路,勇敢向前。明天在我们手中创造,让我们一起期盼。

安息吧,英雄!您那不朽的灵魂,已融入我们的信念。 您那不灭的精神,会传给一代又一代少先队员,直到永远!

缅怀先烈 激发斗志

黄建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又来到了令人景仰的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看着眼前一座座墓碑,听着关于烈士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我心潮起伏,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的心酸了,我的眼睛湿润了……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 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有多少人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们走了,但他们的事迹会幻化成永不磨灭的丰碑高高矗立在我们后人的心中。

我们常听老人们讲红军万里长征的故事,我们也记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场上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我们忘不了先烈们,我们更忘不了为了保卫祖国而牺牲的烈士。 是革命烈士们,“魂魄托日月,肝胆映河山”。是你们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的环境,你们是祖国的优秀儿女,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今天,在这里,

让我们为失去的亲人找一块永久的空间吧, 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亲友都可以凭吊祭奠。 今天,在这里,

让我们尽情道出对亲人绻绻的思念吧,

洒下所有的泪,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

今天,在这里,

让我们庆祝每一个生命特有的璀灿吧,

让英雄的故事作为时代的缩影在世间永远流传。 苍天在上,英魂永存!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青年,我们是党的儿女,我们不会忘记先人的遗志,“继承先烈革命传统,发扬前辈爱国精神”。我们要传承这种伟大的精神,我们要弘扬这种不朽的民族魂魄,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保家卫国,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拼搏! 同学们,少先队员们,让我们庄严地举起右拳吧,面向烈士重温我们的入队誓言:

我志愿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少先队 的章程,执行少先队的决议,履行队员义务,严守少先队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寄托亲人哀思的诗句篇二
《古诗必备》

一、诗歌按内容分类

爱国题材类有表现忧国伤时的,揭露统治者腐败的,表现建功报国的理想的,还有表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的。

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

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

二、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三、诗歌的意象

月思乡或渲染凄凉气氛: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琵琶行中关于月的诗句

菊高洁或隐逸: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梅高洁或脱俗: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元王冕《白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山园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柳离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梧桐凄凉或悲伤: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杜鹃凄凉或哀伤: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 王令《送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雁思乡怀亲或羁旅之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寒蝉悲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狱中咏蝉》

四、修辞手法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辞。

(2)比喻。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拟人。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4)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⑺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此外还有设问,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反问,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语等。

五、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寄托亲人哀思的诗句篇三
《古诗鉴赏》

复习讲座:古代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常识举要

一、读

“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

“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它让学生粗浅地感知到了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二、悟

“悟”是在“读”所感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过程。通过悟,可较为具体地把握诗歌意境、作者意绪等鉴赏内容,因此,这一步更为重要。那么,“悟”什么?悟诗歌意象,悟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或词眼)。

1.悟意象

在悟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哪些作用,如此,在悟的过程中方能变盲目而为有的放矢。

大体上有这些作用:

营造氛围,奠定情感基调(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再如: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离别怀思之情等等。

有了意象这许多作用,悟意象就显得有据可依了,但如何悟呢?

首先找出诗歌中的个体意象或是意象群,再进行揣摩感知。如是个体意象,须赋予意象以人文情感进行鉴赏。如刘禹锡《石头城》一诗中的个体意象“潮水”,鉴赏时就须赋予人文情感。“潮水”给人的感觉,它总是一来一回,来时似乎很激越、狂野,充满着一股激情,待它猛烈撞击着海岸或沿着沙滩耗尽一切力量之后返回时,却显得平和,似乎有些瘫软或者懊丧或者失落。就此,我们可以展开想象:潮水来时是想索取点什么,还是想发泄点什么?回去时,是得到了一种满足,还是遭到了冷遇?结合后面的“寂寞回”便可知晓。由此推知,原来作者是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是为以景衬境;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历史苍桑的感慨,是为情景交融。如是意象群,须进入多个意象组合构造的画面以各种感官加以感知。如杜甫《登高》一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句,诗人调动听觉、视觉组织了“秋风”、“高天”、“猿啸”、“沙渚”、“江鸟”这些意象构筑了一幅精美的画图。“临其境”,便有视觉开阔、听觉凄婉之感,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调;同时,视觉的恢廓,又衬托出了作者颠沛流离的独苦,是为以景衬情。——这些都是通过塑造意境所展现的情趣。

2.悟关键词

诗歌中有一些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来描述氛围的关键词语,我们把这些词语叫做诗眼或词眼。它通过强烈的节奏为“读”所感知。如“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中的“自”、“空”二字,均是关键词。

悟词,一般从词的本义入手,去悟其在诗境中的深层含义。如“又”是“再一次”之意,它表明春风是一季又一季地吹上小楼,同时也是一季又一季地吹在小楼中人的心上。“故国”难在,且时间越来越久远,不能不给李煜这个亡国之君增加了一层又一层的愁意,甚至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其中有悔恨、叹息等等,——一个“又”字所聚集的情感竟难以尽表。“自”、“空”二字则是写出了武侯祠的寂寞、荒凉的氛围。

三、联

在“悟”的过程中,我们已较为具体地把握了诗歌鉴赏的各方面内容,但这还只是对诗歌价值的相对单一取向,并不全面。因为有的诗歌还具有它的现实意义,所以在鉴赏时,还必须联系作者写作的当时背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因素。如此,才能具体、全面、客观、公正地鉴赏诗歌。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鉴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了解相当一部分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状况。如在《石头城》一诗中,只把从悟中得到的“抒发作者对‘故国’昔盛今衰的感慨”作为鉴赏的最终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也违背了作者作此诗的真正意愿。因为诗人刘禹锡在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应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小结: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读懂古代诗歌的语言。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像空间大,隐含意义多。要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首先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

和古代文言文一样,诗歌语言也会有词类活动,倒装语序的特点,而且会涉及到古代人名、地名、官职名,专有名词等,此外诗歌省略成分较多,需要适当补充才能理解,有时会出现名词铺排的现象,形式简洁但寓意丰富,学生必须了解古人作诗的语言习惯和古代文化文学常识,学会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遭遇知人论世,学会展开联想和想像,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画并准确理解其整体的意境。

二.题目——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窗户,认真审视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作品打下基础。鉴赏诗歌更是如此。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1.题目揭示内容

先看一首诗,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2.题目表露神情

有些题目想来也很有意味,即使不读诗,也可以约略看到诗人的神情。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3.题目展示思路

有些题目一看便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如张久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不难发现,关注题目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和思路。而这正是诗歌鉴赏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关注、审视题目呢?

1.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词语。理解词语,包括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揣测词语后的深层含义。比如陆游的《书愤》,意为“书写愤恨”。刘禹锡的《石头城》,不是指用石头筑成的城,而特指南京城,六朝时的南京城。对题目的字面意思有了清楚的了解,也就有助于我们准确地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从而为鉴赏奠定基础。

2.揣测质疑,化抽象为具体。诗歌中的题目,虽然意思清楚,但总的来说,仍是一个抽象的概括。更好地理解,需要我们揣测、质疑,把抽象的题目演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生动的想象,这或许对我们理解诗歌有更好的帮助。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以分为两个动作几个词语:归,园田,居(住)。这个题目虽然清楚,但仍给我们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为什么“归园田居”能引起作者的审美感想,从何归,怎么归,归怎样的园田,这样一问就把想象的“归”转化为具体的“归”,即把“归”置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心情下来思考。事实上,阅读后你会发现,“从何归,怎么归,归怎样的园田”正是作者的行文思路。这些具体化的问题,稍加思考,我们便能更好地、更快地走进作者的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

所以,我们要有关注题目的意识,关注题目能使我们较快地切入文本。回答问题也更容易。

三.常见的诗歌体裁

从体裁上讲,古代诗歌主要包括诗、词、曲,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是唐代以前的不太注重格律的诗,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都属于古体诗的范围,近体诗则是南北朝以后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歌,包括律诗和绝句,诗歌从字数上又有七言、五言、四言、六言、杂言之分;特别要注意的是唐代以后诗歌也有模仿乐府的拟乐府,一般把它归为古体诗,词主要是宋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曲主要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曲。

学生了解了以上常识,只要分析一下诗歌产生的时间,注意诗歌的字数和题目,诗歌的体裁就不难识别了。

四.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古代诗人词人的字号、主要创作风格在学习古代文学常识时要注意日常积累,这部分任务由学生自己整理完成。

古代文化常识范围较广,大量的储备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古代诗歌的含义。古代诗歌可能涉及到古代地名如金陵、扬州、汴京等,古代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霄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比如王安石的《元日》、辛弃疾的《青玉案》,杜牧的《清明》、苏轼的《水调歌头》、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古代服饰如黄袍、青衫等,古代建筑如亭台楼阁、阑干长堤等,

还有古代习俗和古代节气,如寒食、社日,登高、赏菊、赛龙舟等。此外还有古代诗歌自诞生都是配乐歌唱的,所以简单了解古代音乐特点及音乐机构如梨园等。送别诗要了解折柳送别的习惯,边塞征战要了解唐朝的兵制,做、送征衣的时间期限等。这些只需简单了解即可,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写内容和寄托的思想。

五.诗歌内容分类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并且每一类型的各诗歌又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对诗歌类型及其宏观鉴赏的总结也很重要,如此可让学生知一而类三,最终达到鉴赏各种诗歌的目的。

我国诗歌可分为:爱国题材类、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但同时,它们又存在着交叉性,也就是说,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它类诗歌。

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

爱国题材类,有表现忧国伤时的,揭露统治者腐败的,表现建功报国的理想的,还有表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的。

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

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诗歌形象、表达技巧、语言的鉴赏

寄托亲人哀思的诗句篇四
《四月的哀思》

四月的哀思

扶余市三井子职业高中 二年二班 常昊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又是一个清明, 为祖先酹一壶清酒,向亲人献一束小花,在心中留一份感恩……这是一个寄托哀思、流露真情的日子。与亲友携游踏青,眺望高飞天际的 纸鸢,为亲手植下的小树掬一抔甘泉……这是一个拥抱自然、沐浴心灵的日子,也是我们家都去给我的太爷太奶奶扫墓的日子。

在路上,我看见亲人的表情非常凝重。我不禁想到了太爷太奶奶生前对我的宠爱,眼前浮现出他们那慈祥的脸庞,回想起太奶奶织毛衣的情景,想到这里,我的鼻子一酸,眼泪也“溜”了出来,想起唐朝诗人杜牧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虽然今天没有下雨,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我却感觉不到一点暖意。太爷太奶奶的坟墓在小村的尽头,一到那儿爷爷就在太爷太奶的坟前, 轻轻扫去墓上的尘芥,摆上了祭品献上一束淡雅的小花,然后把买好的纸钱点燃。

我们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坟前,爷爷让我们一个个上前鞠躬。轮到我了,爷爷一边叫我鞠躬,一边请太爷太奶奶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学。我想在此长眠的太爷太奶一定能听够到我的心声的。 等扫墓仪式结束,太阳已经西斜了。大家纷纷往回走,可能是

心情轻松了许多的原因吧,他们的表情不在严肃了,而且互相说说笑笑,我也抬头欣赏四周的景色,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远处还时不时的有几只喜鹊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着……一阵清风拂面,大树向我打招呼,柔嫩的柳枝随风飘荡,似乎在说:不必刻意供奉奢华的祭品,或许,仅仅是陪在逝去的亲人身边,默默祈福、追思往事、倾吐心声,留住珍藏在心的那份感恩,已经足够。我想: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它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思念,同时也又是家人的团聚,踏青赏春的绝好机会。无论是祭奠祖先,还是缅怀先贤,抑或追思亲人,感恩,永远是清明时节生者不变的深情;感恩,终究成为我们文化精神的重要基因。

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不忘人生根本、永怀感激之心,清明节也因此成为体悟生命流转、寄予无尽情感的日子。

我爱我的亲人,更能理解清明的用意,让中华的“孝”文化在我们青年一代发扬光大!

评语: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作者选取和家人一起给太爷太奶扫墓这一情景,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把这一活动上升到“孝”文化,难能可贵。同时,运用环境描写衬托了人物内心世界把作者爱逝去的亲人的情感上升到爱民族先贤的品质,从而表现了新一代职高生内心纯美。(指导教师:吴文科)

寄托亲人哀思的诗句篇五
《古诗与传统节日》

古诗与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元日》、《清明》、《寒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四首古诗的品读,让学生了解我国一些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从而体会到古代诗歌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回顾中国的传统节日。

2、有许多古诗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品读几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

二、赏析《元日》:

1、刚才有同学提到了春节,北宋诗人王安石就写过一首古人过春节的诗(出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指名读。齐读。

3、这首诗叫《元日》,你知道元日指的是哪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年初一。)

4、请同学们看看诗人王安石在短短的四句诗中写到了哪些古人过春节的习俗? 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随机理解“屠苏”、“桃符”)

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某座仙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高可参天,枝繁叶茂,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5、诗人用了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其乐融融、生机勃勃的迎春图,由此可见诗歌的概括性有多么强,齐读古诗。

6、想一想,我们现在过春节还有哪些习俗?回顾一下,大家在过春节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春节是家族大团聚的节日,春节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7、那就让我们带着过年的欢快心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三、赏析《清明》:

1、我们刚才诵读的《元日》是一首描写古人如何过春节的诗,在刚刚过去的四月份里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国传统节日,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节吗?

2、唐代大诗人杜牧就曾写下过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出示)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齐读,或者师范读。

4、师生合作朗读。

5、你认为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读这首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读第二句)

6、理解“欲断魂”,理解路上的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

7、在扫墓时脑海中会浮现出已经故去亲人的······,耳边会响起已经故去亲人的······(引读第二句)这时天上下起蒙蒙细雨,扫墓人的心情······

8、这样的愁绪怎么排解呢?(引读三、四句)

9、清明节寄托着人们对已经亡故亲人的哀思,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哀思,跟着音乐一起再来念一念这首诗吧。

10、想一想,过清明节还有哪些习俗?

11、其实在我国古代,清明节前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它叫(出示)寒食节

12、(师出示):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了!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不过寒食节了,但古人描写寒食节的诗却流传下来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这首唐朝诗人韩翃写的《寒食》。(出示)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①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 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④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⑤五侯: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13、结合注解自己先读读古诗,指名读。(为“斜”字正音)

14、说说诗中有没有写到寒食节的习俗特点?

15、齐读古诗。

四、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出示新诗,师范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2、能看出这首诗是关于我国哪个传统节日的?(重阳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随机理解“九九重阳”的知识,出示PPT)

3、指名读。

4、看看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登高、插茱萸(随机理解“茱萸”)

5、说说你还知道哪些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出示):吃重阳糕、赏菊、喝菊花酒

6、此时的王维能参与家乡亲人们的这些节日活动吗?为什么?(品读第一句诗)

7、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他会想到谁?独在异乡的王维会想对亲人说些什么?(品读第二句)

8、师引读:这正是独在异乡——,每逢佳节——

9、师总结:正因为这两句诗生动地刻画出身处异乡的游子在过节时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所以这两句诗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我们现代人如果过节时出差在外不能回乡与家人团聚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念出——

10、(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古诗)带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自己再来读读古诗。

11、交流读。

12、师范读(让学生体会停顿与重读的地方),再指名读,齐读。

11、了解: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五、总结拓展:

其实,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词何止今天学习的这四首,因为古诗词与古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啊!(出示)

1、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关于七夕节的诗: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同学们课后有兴趣可以读一读这两首古诗,看看诗中写到了哪些节日的习俗。

寄托亲人哀思的诗句篇六
《古诗阅读(经典版)》

古诗阅读

2009年高考古诗文鉴赏备考方略

我们可以不够富有,但精神不能贫穷;我们可以不够渊博,但思想不能浅薄。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读诗。孔子教导弟子时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论语·阳货》)而且他还批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孔子对《诗》的重视。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诗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经常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而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同学们在今年6月的高考中轻松拿到那本该属于你的8分(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赋分已升至8分)。

⒈《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

⒉《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近年来高考诗歌命题有以下特点:

⒈取材多样化。唐诗宋词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古诗、元曲、明清诗词也有录用。 ⒉题材丰富多彩。遍及田园、山水、咏怀、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侧面。

⒊考查方式多样。除传统的单诗鉴赏外,2007全国高考卷中,比较鉴赏的比重明显加大,共有5套考查了比较鉴赏,其中浙江卷将三篇作品进行了比较鉴赏,一首唐诗,一首金词,一首元曲。

⒋主观题型是命题的主流。除上海卷有1题采用客观题外,其余各卷均为主观题。 ⒌考查综合程度高。往往有将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独考查其中一个方面的很少。

⒍分值一般设定在6~8分,题量大多为1~2个。

第一步,先读全诗分类别。

古诗鉴赏是较难的知识,拿到题后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知题材,定主旨。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叹观止矣。但就其题材划分,主要有这样几类:

⒈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⒉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⒊伤春伤别诗(闺怨诗)。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⒋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许多诗人的诗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隐、柳永、秦观、李清照为著。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

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⒌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⒍托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便有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⒎即事抒怀诗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⒏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焕、王翰等。他们继承汉魏乐府及六朝、初唐诗人鲍照、陈子昂等的传统,多以诗歌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⒐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

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乎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

⒑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⒒闲适隐逸诗

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这类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

⒓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以上对诗歌内容的粗略分类,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鉴赏诗歌时,快速了解其内容,以便把握诗歌的要旨。分清是哪一类诗,其思想内容就有矩可循了,如: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如:韦应易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题中“送李胄:且在暮雨中,很明显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如: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从题目“湖上”、“晴”、“雨“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应该是借景抒情诗。这样,我们接下来的鉴赏就有了方向性。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精心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在试前内心不安的心情的。

根据诗词题材,深入体味并整合诗句大意与情调,取舍主次,即可得出诗词的主旨(主要思想感情)。常用的表达诗词主旨的词语有:

v 心旷神怡 热情洋溢 豪情满怀 慷慨激昂 得意洋洋 徜徉山水

v 欢快 欣喜 喜悦 舒畅

v 自由 恬淡 闲适 惬意

v 仰慕 追慕 留恋

v 同情 孤独 寂寞 思念 郁闷 空虚 烦闷 抑郁

v 感伤 辛酸 悲痛 悲愤 忧愤 激愤 悲壮 壮志难酬

v 忧国忧民 消极避世

v 讽刺 指斥 控诉

第二步,后半部分找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诗歌的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所在。古代诗歌往往是先写景而后抒情,而这个“情”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所在。例如: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宋王朝本在北方,迁都于此亦是“游人”。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第三步,前半部分寻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思是诗人的情意要融注在形象中。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关于意象和诗的关系,诗人郑敏有过十分精当的比喻,她说:“诗如果是用预制板建成的建筑物,意象就是一块块的预制板。”她又说:意象“象一个集成线路的组件„„它对诗的作用好象一个集成线路的组件对电子仪器的作用。”(郑敏《英美诗歌研究》)这话也指出了意象即是诗歌的基本成分这一事实,一首诗也就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意象系统。可以这样说,意象既是构建诗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区别诗与非诗的基本特征。没有了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换言之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从某种意识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

㈠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

寄托亲人哀思的诗句篇七
《情真意切的哀思_啊_船长_我的船长_赏析》

借鉴与比较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1No.3

情真意切的哀思

———《啊,船长,我的船长!》赏析

徐志恒

摘要《啊,船长,我的船长!》是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为悼念遇刺的林肯总统而写的一首抒情诗。本文从该诗

的写作背景、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分析其特点,揭示作者所表现出的情真意切的哀思。关键词:惠特曼船长哀思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1结构工整,格律严格沃尔特·惠特曼(WaltWhitman,1819-1892)是19世纪结构上,《船长》由三个诗节构成,每个诗节的句子排列美国杰出的民主诗人、现代诗歌的先驱和革新者。他的诗歌都整齐、规范,都由四行长句和四行短句组成:前四句用长批判地继承了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展现出独特的风句,相对较为整齐;后四句用短句,采用缩进两个字母的格姿,在美国文学中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他的代表作《草叶式排列。规整的结构宛如一艘艘扬帆远航的巨轮迎面驶向集》(LeavesofGrass)是美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之作,奠定读者,不仅暗合了诗歌的主题,也将这种视觉效果与诗歌的了美国诗歌的基础,并对现代诗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境结合得恰到好处,以此来表达诗人的痛心疾首和心绪

《啊,船长,我的船长!》是《草叶集》中罕见的格律诗,也难平。是诗集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被誉为“人民的诗人”的卡尔·格律上《船长》主体为抑扬格,即由一个无重音音节和桑德堡在他的《林肯传》中称其为“最奇幻、最富象征性”的随后的重读音节组成一个声调音部。这一较严肃的格律的一首国殇。百余年来,这首诗一直拥有最广大的读者,被无运用,表达了庄重、深沉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数次地选入各种选集之中,甚至还配上了种种曲谱。果。当然,诗中也有扬抑格结构。两种格律的巧妙更迭恰似

二写作背景客观景象与心理活动的反映,读起诗来时而如浪涛汹涌,时惠特曼出生于美国社会的底层,从事过木匠、建筑师和而又似水波不兴,正好展现了诗人的心潮澎湃。全诗各诗节舵手等平民工作,这为他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因都严格采用了“aabbcded”的脚韵。整齐的脚韵增加了诗的此,他的诗大多都反映了美国新兴资产阶级以及广大农民、力度,赋诗以音乐般的效果及工整的结构形式。手工业者的要求。从1850年开始,他展开了旺盛的诗歌创2语言精炼,多用修辞作活动。他开创了一种新型诗体:自由体诗,即以短句作为诗歌的本质是抒发情感,优秀诗歌一般符合抒情的有理韵律的基础,大量采用重叠句、平行句和夸张的形象语言,性原则,要求语言简练而深刻。《船长》也不例外,诗作不仅语

韵脚的限制和束缚,任思想和语言自由自在地发言形象,凝练紧促,而且在短短的三个诗节中合理地运用了不受格律、

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由民主生活的赞颂。在他的作多种修辞手段,丰富了诗歌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张力。品中,劳动的主题和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占有突出地位,尤其(1)隐喻和象征。隐喻是根据两事物的相似性,进行隐是内战时期的作品,战斗性极强却又没有虚伪的说教意味。藏性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现代诗歌常把一些看似毫无关郭沫若就曾在《匪徒颂》中赞扬惠特曼为文艺革命家。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船长》一诗中贯穿始终的“captain”

南北战争(1861-1865)爆发后,惠特曼积极支持林肯解就是最明显的隐喻。诗人把在南北战争中功标青史的林肯放黑奴的主张,并亲身投入战斗。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真比作睿智的船长,让人马上就能联想起林肯总统运筹帷幄、实记录这场革命战争的《鼓声集》,抒发了民主进步的理想。指挥若定的伟岸形象。作者又把美国比作巨轮(ship),把林1865年4月9日,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在林肯总统领导下,肯率领联邦政府军队平定叛乱的南北战争比作是“度过了废除了南方的奴隶制,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然而,正当一切风险”(weatheredeveryrack)的“可怕航程”(thefearful人民欢欣鼓舞,准备庆祝胜利之时,林肯总统在里士满的福)。巨轮沉稳威武,在船长的领航之下胜利凯旋,此隐喻trip特剧院不幸刺杀身亡。消息传开,举国震惊,人民沉浸于一体现了航程的艰险,胜利的来之不易,讴歌了船长林肯的丰片哀痛之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惠特曼写下了表达美国人功伟绩,表达了诗人对领袖深深的崇敬之情。象征则是指用

其中就包括《啊,船可感的具有多重意义的意象(象征体)来表达某种独特的感民对林肯被刺之哀思的一组悼忘诗篇,

长,我的船长!》。受或暗示某种哲学理想(本体)。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化抽

三特点分析象为具体、化理念为形象,从而增强诗歌的可感性和含蓄《啊,船长,我的船长!》(以下简称《船长》)是一首悼念性。在《船长》一诗中,诗人用“steadykeel”(平稳的船)象征林肯总统的哀诗。全诗结构工整,语言精炼,旋律起伏、基调稳定的国家政权,以“rack”(风暴对船的破坏力)象征着内悲壮。诗中情感的反差强烈,不仅寄托了诗人个人情真意切战中联邦军队所遇到的艰难险阻,而“bauquets”(花束)、的哀思,抒发了普通民众对林肯总统的沉痛悼念之情,同时“wreach”(花环)、“flag”(旗帜)等都是人民用来庆祝胜利的也表达了作者深信林肯这位伟大的民主斗士会传递给美国物品,象征着南方反叛势力的失败和国家的再次统一,而人民的自由、平等的薪火永远不会熄灭的坚定信念。本文将“prize”(战利品)象征着维护国家统一的荣誉和即将开始的从结构、语言和情感等方面去解析这首不朽的诗作。安定生活“,grimanddaring”(坚强和勇敢)象征着联邦的威

121

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1No.3借鉴与比较

仪和实力。比喻和象征修辞的广泛运用,把诗人的情感和想象具体化,从而呈现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可视画面。

(2)排比和反复。排比是将三个或更多意义相关、结构相近、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从而加强语势效果。反复则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而特意使用同样的词、短语或短音。两种修辞都会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船长》成功地将这两种修辞有效地结合起来。作品中“captain!mycaptain!”和“captain!dearfather!”的真情呼告反复使用,亲切自然,极富感染力。“Oheart!heart!Heart!”一连三次使用“heart”这个单词,仿佛诗人的心口在滴血,似曾见到他顿足捶胸、悲怆欲绝的情形,诗句中充满了浓厚的情感,驻足船头,举目远眺,在他面前的是和平、统一和美好。诗人

把美国人民盼望建立民主合众国的夙愿寄托在国家的舵手———林肯总统的身上,殷切地希望他能给人民带来自由、民主和平等。突然,“鲜红的血液长淌”(thebleedingdropsof)打破了人们幸福的期盼,林肯总统在最后时刻倒在了red

黎明的曙光前。本节到此戛然而止,人们的震惊化作悲愤伤痛也在这一瞬间难以抑制地奔涌而出,使作品的主旋律在此强烈奏鸣。

第二节进一步寄托哀思,表达祝愿复生的情意,由欢乐明快的节奏转向了喜忧参半的梦魇般的场景。我们感受得到:航船行驶得离港口越来越近,岸上花束、旌旗、军号依然极具抒情效果。第二诗节中诗人利用两次“riseup”(起来)强化语势,表现了自己的迫切心情,期冀这只是梦幻一场,诚盼船长苏醒,能够站起来和大家共享胜利的欢乐。三个诗节中每节都以“Fallencoldanddead”作为结语,如同电影的蒙太奇特写,从视觉、触觉上将林肯总统遇刺的残酷现实一次次地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心中油然而生悲壮之

情,

循环往复,直至推向高潮。3情感层进,旋律起伏在《船长》中,诗人不仅讴歌了林肯总统的不朽功勋,表达了对林肯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总统的无限哀思。诗人每种情感的抒发都是环环紧扣、由浅入深的,好似一首跌宕起伏的奏鸣曲。

颂扬林肯的丰功伟绩在第1节中,美国这艘威武的巨轮正是在船长的英明引领下,“结束了艰苦航程”(Ourfear-fultripisdone)后胜利凯旋,以此来肯定林肯的功勋;在第2节中,“旗帜正为你飘扬,军号正为你吹响”(foryoutheflagisflung-foryouthebulgetrills),这些句子都表达了普通民众对林肯的爱戴和敬仰;在第3节中,“胜利的船儿大功告成,历尽艰难返航”(thevictoryshipcomesinwithobjectwon),进而把对林肯功绩的评价上升到了历史的角度。

表达个人的推崇之情在第1节中,诗人将林肯称为“captain”、“mycaptain”(船长、我们的船长),此时他抒发的是士兵对将军、海员对舰长的敬慕之情。在第2、3节中,诗人深情地称林肯为“dearfather”(亲爱的父亲),此刻体现出的则是父子般浓厚的家庭真情。如果说在第1节中表达的仅是失去上级和领袖的悲恸,那么在第2、3节中流露出的却是痛失亲人的哀伤。称谓的变化使得诗人的感情愈加浓郁深重。

寄托对总统的无限哀思在第1节中,对于林肯总统的突然逝去,诗人只是客观地陈述这一事实,因为他正处于极度震惊当中还没来得及悲伤。在第2节中,诗人惊醒过来,但在感情上仍然接受不了这一残酷的现实,用“这只手臂把你的头支起”(thisarmbeneathyourhead),希望能把船长唤起,但愿船长仍可醒来,短暂的“倒下”只是小憩而已。在第3节中,诗人不得不面对现实,承认船长“他已经没有知觉,也没有脉息”(hehasnopulsenorwill)。与第2节的第二人称“your”相比,第三人称“he”的运用,表明诗人终于承认船长确实与世长辞,再也无法引领人们前行。如果说在第2节中诗人还有一丝幻想和希冀,那现在剩下的唯有绝望和哀痛了。全诗对船长从无人称到第二人称再到第三人称的称呼,清晰地展现了诗人无限哀伤的心路历程。

4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全诗以“Ocaptain!mycaptain!”开篇,刻画的是闻船长遇难而震惊的画面:“港口在望,钟声敲响,人们在欢呼”(Theportisnear,thebellsIhear,thepeopleallexulting),我们可以想象到———巨轮高奏凯歌,缓缓驶入港湾,伟岸的船长122

在烘托欢乐的气氛,人们翘首期盼英雄们归来,然而船长却在卑鄙的阴谋中倒下……这一残酷事实更加迫近并警醒殷切盼望着的人们,从而进一步加重了诗人的悲伤感和痛惜感。此情此景,动人心弦,更能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引发心灵的震颤与共鸣。

第三节抒发留恋徘徊悲哀的情感。“大功已经告成”,船长却逝去,这已是确凿无疑、令人伤痛的事实。“Iwithmournfultreadwalkthedeck”(我拖着悲哀的步子走在甲板上),只是因为“我”的船长“fallencoldanddied”(倒下来了,冷了,死了)。与首节中相比,我们可以体会到本节所增加的是失去船长而压在诗人心头也是读者心头的让人难以名状的无限哀伤和悲凉:幻想已经被残酷的现实所取代,期冀和怀疑已经变成了船长“嘴唇惨白而僵硬”、“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胜利的钟声响起,而带领人们战胜惊涛骇浪的船长却已远去。这就突出了悲痛的气氛,同时表明了诗人对领袖的憧憬怀念的悲痛之情。

四结语

正如华兹华斯所说:“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诗歌是最富激情的文学形式,也是心灵和感情的抒发。我们赏析诗歌,是灵魂的“沐浴”,是读者和作者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只有从多个角度尽量完整地去赏析,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从而得到更深入更充分的审美享受。多年之后,重读此诗,仍然能感受得到诗人情感的喷涌,仿佛置身于百年之前,亲历当年诗人声泪俱下地追悼林肯总统丰功伟绩的感人情形。这正是诗人的伟大,诗作的魅力之所在。参考文献:

[1]Whitman,TheGrassLeaves[M],NewYork:SpringfieldPress,1865.

[2]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劳·坡林:《怎样欣赏英美诗歌》,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4]李永毅:《惠特曼〈草叶集〉中的“自我”观念》,《济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5]王立美:《惠特曼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第2期。

[6]杨习超:《惠特曼浪漫诗的生命意蕴探微》,《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

[7]赵凤云:《WaltWhitman———诗音形义之间的密切关系解析》,《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作者简介:徐志恒,男,1978—,吉林榆树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工作单位:长春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寄托亲人哀思的诗句篇八
《古诗鉴赏典型练习题(学生)》

古诗鉴赏典型练习题(学生版)

一、情景关系类

1、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本诗着重表现一个“愁”字,表达了什么“愁情”?怎样表现的?

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4分)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

赏析这首诗。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瞧又过,何日是回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联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2)、作者正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5.(2005全国卷Ⅲ)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6.(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渭川田家

王 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雉:野鸡。雊(gu):野鸡叫。式微:《诗经•邶风》中的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句子,有归隐田园之意。

(1)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2)有人评价,本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你赞成这一评价吗为什么(4分)

二、修辞类

(修辞手法,常考的有拟人、比喻、对比、夸张等)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湖北卷)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 分)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4 分)

三、虚实结合类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具体地说,古典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有如下几种情况。

(1)当前为实 过去为虚

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作者塑造了三国时周瑜风流儒雅,才华出众,英俊伟岸的形象,再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时的场景,这是虚写。对历史人物的景仰和歌颂,正包含了诗人对自己的现状的不满,虚实结合相反相成,在古今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2)现时为实 将来为虚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为面前的恋人分别平添了一层惜别伤感之情。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作者希望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3)己方为实 对方为虚 ,这种手法叫做“从对面写起”。

从对面写起的手法常为诗人所用。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

寄托亲人哀思的诗句篇九
《】致逝去的亲人:我们的爱与你同在》

【清明】致逝去的亲人:我们的爱与你同在

写在清明来临之际: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杜牧的诗句,至今每到清明仍广为传颂。

我们在这个时节祭奠的人多是自己亲近的祖辈,他们已经不在,在陪伴了我们半生后悄然离去。我们每每都在忙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淡忘了,或是没有时间去记起。只在某个瞬间,回忆刹那涌入脑海,其实在幼时、在昨日,他们就在我们身边,陪着我们,逗我们开心,为我们担忧。那么真实,音容笑貌犹在,却已是遥不可及了,眼眶顿湿,那时流下的泪,很真实,很伤悲。

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像沙漏,抓不住,只能任它流淌;但时间也就这么公平,带走了我们的祖辈,又总给我们留下更多生的希望。

俗语说,清明时节,麦长三节;《岁时百问》中也说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是祭奠亡者的节日,却又是万物生长之时,倒让人不是完全的沮丧。万物总是阴阳的完美演绎,将逝去的悲伤又孕育在生的葱郁中。所以也便有了在清明时节踏青、植树、放风筝等习俗。倒是印证了那句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那些逝去的人致以敬意,感谢他们用生命孕育了我们,生命有时,爱无限!

一封家书,写给那些逝去的亲人

在又一个清明节来临之际,请让我以此文献给你们,以寄托我对你们无尽的哀思与怀念。 逝去的亲人们,首先请允许我向你们表达我无上的感激之情。

永远难忘我与你们相处的岁月,你们的音容相貌至今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作为晚辈,我很荣幸曾得到过你们的爱护与关心。在我人生的最初岁月里,让我能感受到亲人的温暖与呵护。你们或慈爱,或慷慨,或近乎严厉的关爱,都让我此生永不会忘记啊!

但遗憾的是,天命难为,世事无常,当我还没有好好回报你们的时候,你们就匆匆离去了。如今,我只有把我无尽的遗憾与思念拜托清风带给你们,只求有来世加倍偿还与你们——我的亲人。

逝去的亲人们,天堂里一定很美,肯定比这个世界还要美。那里,风景怡人,四季皆春,瓜果飘香,禽畜兴旺。那里,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欢歌笑语,生活甜蜜。惟愿你们在那个世界过的幸福如意。

逝去的亲人们,最后我还要表达我的一层谢意,是你们的离去让我对生命有了深入的思考。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啊!有生之年宜应好好珍惜。珍惜稍纵即逝的年华,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要等一切来不及的时候,而徒增悔意。

纸短情长,言不尽意。愿你们在地下永远安息!

一首诗,《你还在我身旁》,感动了无数人!

送给大家一首诗,《你还在我身旁》。这首诗,是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写给已逝的母亲,用来缅怀对她的思念。作者希望时间能够倒流,一切的一切都能回到母亲在世的模样。假如,瀑布的水可以逆流而上,我能变回十年前的模样,母亲还能慈祥地陪伴在我身旁,可是,一

切只是假如...

或许你得陪客户;

或许你得加班;

或许你身在他乡;

无法至坟前纪念一下他们;

没有关系

思念如同身边的空气,无时无刻都存在,只是此时此刻愈发浓烈... 此情此景,让我们一起在微信中祭奠那些我们逝去的至亲之人!

相关热词搜索:寄托哀思的诗句 寄托哀思的句子 寄托哀思的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寄托亲人哀思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寄托亲人哀思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7594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