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

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

2016-01-26 09:15: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篇一《古诗词鉴赏·情感A》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希望能帮助到你。

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篇一
《古诗词鉴赏·情感A》

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篇二
《第三节 鉴赏古诗词的情感》

第三节 鉴赏古诗词的情感

复习要点:1情感类型 2抒情方式 3情景关系4答题要领

复习过程:

一课前一练:比较下列两首词所表达感情的不同。

[甲]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乙]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答:[甲]词作者传为李白,从诗中意象看,体现了博大的盛唐气象,同时也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但仔细体味那幽怨的箫声、秦楼的冷月及西风残照的汉家陵阙,又无不给人一种惆怅空寂的伤怀之痛。[乙]词作者是伟人毛泽东,从凛冽的西风、雁叫的长空、如铁的雄关、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中,分明感到词中所抒发的是红军战士那种昂扬、悲壮、豪迈之情。两词结尾均具博大苍凉之气,但前者略显伤感,后者则透露出昂扬豪迈的英雄气概。

二:(一)考点分析:感情之于诗,如血液之于人体,如水分之于花草,它是诗歌的生命。鉴赏诗歌就应当从诗歌的意象出发,仔细体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王安石的《梅花》,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讲解: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寓情于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是远处望到和听到的;“渔火”、渔民的“愁眠”、“寒山寺”、“钟声”、“客船”是近处看到和听到的,由这些景物和声音构成了一幅暮秋季节凄凉、冷落的夜景。面对这幅夜景,必然勾起诗人飘泊他乡的孤愁情怀。再比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表面上咏物,实际上言志。王安石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宋神宗时,任为宰相,积极推行新法,但遭到守旧派的反对,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后来,被迫离职回到江宁,但仍不屈服于腐朽的压迫。这首诗是他借咏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品格的。还比如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是一首记事诗,江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不知道渔民是冒着风流去捕捞的,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后两句的意思作者没有明说,而是令“江上往来人”去看捕鱼的险景。看到一叶小舟颠簸在大风浪里,一会儿被送上浪峰,一会儿又陷入波谷的惊险场面,自然会懂得“吃鱼容易,捕鱼难”的道理。诗中反映了渔民生活的艰险和作者对渔民的同情。

(二)高考再现:

※湖北卷]16.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

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

(1)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 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4分) ※[浙江卷]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三知识积累:

【一】知识卡片: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 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B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D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 建功报国

A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B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C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D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E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F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G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 思乡怀人

A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D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生活杂感

A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B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C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D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E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F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长亭送别

A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B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请列举古诗词中常形容情感特点的双音词:

痛楚-激愤-伤感-悲观-失落-凄凉-幽怨-郁闷-忧愁-孤独

愉悦-欣喜-恬淡-闲适-悠闲-激昂-乐观-豁达-仰慕-奔放

【二】知识提要:古诗词的抒情方法

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即不假外物,不加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由作者直接对有关的人、事、物、景等表明爱憎态度。

古代诗歌中绝大多数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作者对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寓情与景,寓情于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

四:鉴赏古诗词情感的方法:(体会下列诗词的情感)

例1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唐长庆年间,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白居易谙尽朝廷的滋味,自求出京外任。这首诗就大约写在诗人奔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根据注释可以分析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既然诗人已经熟悉并厌倦了朝廷的生活,不希望自己被卷进尔虞我诈、扑朔迷离的政治风云中,他出外任职,实质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在争取一种自由和解脱,当他看到这一幕幕难得的美景时,心中的喜悦之情就不言而喻了。只要结合背景,对诗句稍作鉴赏便可知道这种感情基调是喜悦的。

方法总结一:知背景,理清诗人的心路历程。诗人的每一首诗都可以折射出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自身的人生背景,从而看出诗人的心路历程。诗人也有失意与得意、得志与不得志的时候,所以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风格也有所不同。李白所处盛唐,所以以豪放居多,杜甫处在唐朝走向衰败的时代,战争频繁,所以杜诗大多表现出对战争与朝廷政治的揭露以及对自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思索、担忧,显得沉郁。苏轼是豪放词宗,但他回想起自己的亡妻时,也难免有无限的伤感,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鉴赏诗歌,对诗人的创作背景应该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才可以快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例2.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柏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娇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标题就告诉我们这首诗在写物,从诗歌内容上看,整首诗都是对孤桐的描写,然而诗人正是通过写孤桐的高大茂盛,干直虚心,越老越坚硬,最终被百姓做“五弦琴”表达出自己的追求:正直高大,虚心踏实,穷且弥坚,甘愿牺牲。所以这应该是一首咏物诗。

方法总结二:知类型,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不同类型的诗歌传达的情感类型也是不一致的,表现的思想态度也有所不同。从内容上看,古诗可以分为离别诗、咏物诗、咏史诗(怀古诗)、边塞诗、闺怨诗、羁旅诗等。送别诗传达的惜别之情,一般表现的是诗人对亲人朋友情人的不舍、思念或劝勉;咏史诗表现的是怀古之情,诗人往往是吊古伤今,或借古讽今,或写昔盛今衰、或抒怀才不遇;写景诗往往是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边塞诗常常传达爱国情、思乡情,表现诗人建功立业、奋勇报国的理想;羁旅诗则写出诗人绵绵的乡愁或不得志的情怀。

例3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诗题能明人“望”心“怅”;首句“孤云”和“归鸟”相对;第二联两句“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既已明其旨,——我们由此可以对整首诗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诗表现了一个孤寂游子的思乡之情

例4 鲁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诗人所写之物及其特征:山—千、高、低;峰—好、随处改;径—幽;霜—落;熊—升(爬)树;林—空;鹿—饮溪(水);鸡—云(天)外一声鸣;诗还有关键性诗句:“适与野情惬”。闲适美好的自然景物与诗人悠然恬静的情趣浑然一体。

方法总结三:抓住能体现诗人情感及诗歌整体意义的形象,如人以及人的行动,物以及物的特征。

例5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首句宣室“求贤”,目的既明,“贾生”有“才”,目标已现。“可怜”意转失望,结果是“不问苍生问鬼神”。由此我们对整首诗的内容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

叹婉英雄无用武之地;统治者对人才不过如此。

例6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题“望月”而“怀远”,主旨隐约可见;古人常以“明月”寄相思之情,首联相思之情浓盈;颔联“情人”已明“相思”对象;尾联“佳期”乃“梦”,因此,诗意已明:

即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在月下对情人的缱绻情思。

方法总结四: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及诗歌整体意义的字句

例7 四时田园杂兴一首 范成大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诗题“田园”已明所写对象是“农民”。由“采菱辛苦”、“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可感知农民的辛酸与苦难;“湖面收租”使人感知农民的辛酸与苦难的原因。由此可知:

诗表现了农民的辛酸与苦难,揭露了统治者对农民的无情盘剥。

方法总结五:抓主要人事

例8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篇三
《诗歌鉴赏》

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篇四
《《诗词曲五首》》

25《诗词曲五首》

一、解词

长精神(增长,振作)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何事长向(为什么) 铁未销(销蚀) 汗青(代指史册) 共婵娟(指月亮) 自将磨洗(拿起) 把酒(端起) 经行处(经过) 辛苦遭逢(遭遇) 不胜寒(经受不住) 干戈寥落(文中代指战争) 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二、主题(思想感情)

《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即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苦经历,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表现词人有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三、具体分析

(一)《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对比明显。

2、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3、本诗运用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答: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前一个写出了对亲朋旧友去世、人事全非的悲痛,后一个按时贬谪的时间太久,写出了对事态变迁的怅惘。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对此句进行赏析。

答:画面: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竟发;大自然中,哭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赏析: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事物无比的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最后两句诗句,作简要赏析。

答: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二)《赤壁》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哪一种写法?本是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 答: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

2、本诗与三国的故事相关,“东风”指火烧赤壁(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答: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4、“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答:二乔指代东吴,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5、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位“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前句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运用以小见大(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后句则过于直白,缺乏诗意。

6、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地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三)《过零丁洋》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答:首联两句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

进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了四年。

2、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讲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以“雨打萍”比喻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漂泊无依,时起时沉。“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3、颈联两个话“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

答: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

5、结合我国历史名人志士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答: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石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如:闻一多柏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又如岳飞、夏完淳等。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将功立业。

6、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而昂扬,你同意吗?选择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同意。诗的前三联高度概述了国家的艰危困厄和自己九死一生的悲愤抑郁之情,尾联则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诗人为正义事业应用而献身的精神。

(四)《水调歌头》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答: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的缘由,领起全篇。

2、词的上阕(片)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下阕(片)抒发对的的的怀恋之情。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词人怎样的心理?上天为什么说“归去”? 答: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光,才使自己的精神家园。

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如何理解?

答:这是词上下阕(片)之间的过渡句。作者在上片中的飞天探月、出尘之思,让位给了下片的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5

答:“转”和“低”准确生动的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的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员儿难以放眠的情景。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世界上没有十全是美的事物。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怎样理解?

答: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写出了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1、本曲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的所见所想。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答:“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赋予山峦生命和意志,“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潼关的险要。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

3、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性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4、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很好理解,但为何“兴,百姓苦”呢?

答:一代王朝的兴起,必然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代王朝的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名带来的灾难。

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篇五
诗词赏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

最佳答案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 ",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 。"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 ,今湖南省黔阳县。五溪指湖南西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王昌龄知己甚众! 春望诗词赏析

最佳答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杜甫《望岳》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到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与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手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的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它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两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就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隐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诗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着“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杜甫在这两句诗中所表现的力争上游的精神,和他在政治上“窃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

最佳答案

总体来说,文章表达了诗人常年被贬的愤懑之情,并写出了诗人对生活与未来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赏析,100字左右

最佳答案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

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使至塞上赏析文

最佳答案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此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篇六
《诗词鉴赏之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学习目标】

1.熟悉古诗词中所抒发的各种思想情感的类型及其鉴赏术语; 2.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解题技巧。

【使用说明】

1. 认真阅读复习点津,把握考点内容,初步掌握解题技巧。 2.完成探究演练题目:所有题目

都书面完成。3.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待合作探究解决。4.独立完成。 【复习点津】

一.学会提取各种信息,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

2、作家生活的时代,诗歌的写作背景; 3、诗词的题目、注释及"序";

4、文本中的情态词及作品复杂的情感; 5、涉及的文化常识、典故神话等。 二. 题目类型

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3、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4、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5、主旨是什么; 6、结合意境提问; 7、就某句某联发问。 三.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四.常用的表达诗词主旨的词语:

心旷神怡 热情洋溢 豪情满怀 慷慨激昂 得意洋洋 徜徉山水 欢快 欣喜 喜悦 舒畅 自由 恬淡 闲适 惬意 仰慕 追慕 留恋 同情 孤独 寂寞 思念 郁闷 空虚 烦闷 抑郁 感伤 辛酸 悲痛 悲愤 忧愤 激愤 悲壮 壮志难酬 忧国忧民 消极避世 讽刺 指斥 控诉

【分类探究】 ㈠.别离贬谪诗

1.把握别离贬谪诗的思想内容

⑴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①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

1

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④表达自己的志向。

⑵贬谪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①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

②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③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2.注意送别诗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与作法。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3.留心贬谪诗词中的序或注释

要注意这些提示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来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 ※学以致用—探究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 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这首诗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作题)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董大①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②,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①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琴客。高适在写此诗时,正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 ②熏:即曛黄,指夕阳西沉的昏黄景色。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送别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思乡怀人诗

把握思乡怀人诗的思想内容

⑴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⑵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⑶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⑷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多在边塞诗中涉及。 ※学以致用--探究演练※ 1.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发笤溪 叶 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作)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⑵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爱情闺怨诗

1.把握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2.注意怨女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2

※ 学以致用--探究演练关※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玲珑:此处形容月空明凄清。

这是一首宫怨诗,虽然主题是"怨",但全诗没有一个"怨"字,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请你结合全诗,谈谈对后两句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㈣.咏物抒怀诗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咏物诗,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读此种诗,还要了解诗人所咏之物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诗人对物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揭示的人生感悟。 2.把握咏物抒怀诗的思想内容和所寄托的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3.把握特殊意象,体会象征意义 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学以致用--探究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㈤.边塞征戍诗

1.注意时代背景特征。

边塞征戍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 2.把握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表现如下:

⑴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 ⑵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

⑶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

⑷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学以致用--探究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⑴"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作)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①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向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③好。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③紫骝:骏马名。

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种人,并简要分析诗人对他们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㈥.山水田园诗

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⑴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3

⑵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

⑶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 2.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的特色

其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很少单纯的写景叙事,而一定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情与景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时应注意作者选取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感情,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3、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

※学以致用--探究演练※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蓦山溪•自述

宋自逊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注:宋自逊生活在南宋覆亡前那段激烈动荡时期。

(1)请简要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如何来评价作者这种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作)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眼。

这首小诗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画中含情,意境优美奇妙,请你结合全诗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㈦.怀古咏史诗

所谓"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而咏史却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怀古之作长于情景交融,咏史之作长于议论精辟。 ⑴.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一定要读好注解。

⑵.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

⑶.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⑴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⑵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⑶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⑷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学以致用--探究演练※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汴河①曲 汴河怀古 [唐]李益 [唐]皮日休 汴水东流无限春, 尽道隋亡为此河, 隋家②宫阙已成尘. 至今千里赖通波.

行人莫上长堤望, 若元水殿龙舟③事, 风起扬花愁杀人。 共禹论功不较多④?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人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 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1)两首诗都写了"汴河",但写作的目的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㈧.谈禅说理诗

(1)内容:对自然,生活的感悟;对事理的体察

(2)重点注意:宋诗。如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学以致用--探究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4

泾溪 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注:泾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这首诗寓含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作)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导学案答案 ㈠.别离贬谪诗

1【答案】(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分)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2分)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移觉)修辞手法,(2分)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1分)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2.(选作题)【答案】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落日黄云,北风劲吹,大雪纷纷,大雁南飞,体现的是一种漂泊的苍凉孤独之感;而第三句突然一转,借对朋友的慰藉表达对朋友的真挚情感,鼓励朋友充满信心和力量,格调高昂豪壮。 ㈡.思乡怀人诗

1.【答案】(1)诗句运用了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

(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

2.(选作)【答案】⑴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乐景的介绍为1分,作者的感受为1分)。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⑵①惜春之情(1分)。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1分);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1分)。

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1分);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1分)。

③故国之思(1分)。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1分),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1分),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6分,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具体到每点,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2分) ㈢.爱情闺怨诗

1【答案】全诗用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这些景物组成一组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子别离的悲怨之情。

2.(选作题)【答案】这两句诗以女子"下帘"和"望月"两个行动传达出"幽怨"的信息:"却下水晶帘",看似只因夜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其中却又有无限幽怨;"玲珑望秋月",以月之空明凄清,衬人之幽怨。这样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 ㈣.咏物抒怀诗

1.【答案】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

2.(选作)【答案】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㈤.边塞征戍诗

5

1.【答案】⑴傍晚。(1分)"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2分,每点1分)

⑵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3分,每点1分)

⑶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4分,每点2分)

2.(选作)【答案】诗中写了"幽并客"和"游侠儿"两种人。诗人对前者的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持赞扬态度;而对后者只是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特批评态度。

㈥.山水田园诗

1.【答案】(1)上片主要描写了诗人简洁清幽的居住的环境,下片主要写自己处世的随和的态度与闲吟的自在生活。

(2)是一种焚香煮茗,倚竹闲吟,登山长啸,垂钓清溪的事事不关心的隐士生活方式。评价:假如人世间没有民族与家国利益需要去奋斗,这种生活方式也许无可厚非;然而这正是南宋倾覆前激烈动荡时期,战云四合,血雨飘风,词人却躲进青山,不免过于冷漠,过于忘情,过于自私,这样的人生态度是不值得肯定的。

2.(选作)【答案】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诗中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并用"红""绿"两个字进行着色,使景物鲜明怡目,描绘出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在着色之后,诗人更用"宿雨"来带出"落花",而"犹眠"透出"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 ㈦.怀古咏史诗

1.【答案】(1)李诗重在叙写汴河春色和隋言的荒废,从对照映衬中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2分)应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实则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圣君并提,巧妙地对亡国之君的穷奢极侈进行了强烈的斥责。(2分)

(2)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1分)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1分)(意思对即可。)

㈧.谈禅说理诗

1【答案】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2.(选作)【答案】风雨总是暂时的,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篇七
《古诗-炼字、情感》

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篇八
《古诗文言》

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篇九
《课后古诗词十首》

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篇十
《诗词曲五首》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 亲人去世的心情 亲人去世的心情签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形容亲人去世的心情的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7673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