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别董大古诗答案

别董大古诗答案

2016-01-26 09:23:1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别董大古诗答案篇一《古诗别董大教案》 ...

别董大古诗答案篇一
《古诗别董大教案》

22.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别董大》

别董大

教材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高适,这是诗人与董大重逢又别时的送别之作,全诗写了离愁别绪,表达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怀。 教学要求:

1. 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 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 用。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

1.同学们,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离别的诗句 ?(学生交流)

2.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是韵味悠长的诗,离别是不想说再见的歌,离别是难分难舍的情。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3.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4.学习这首古诗,你认为应该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二、潜心批读,自主探究---古诗意思

1.出示探究提示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采用结合

注释,联系诗句,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题目,词语,诗句

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铅笔批注在旁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情,留足时间。

三.多元对话,合探解疑---古诗意思

1.指名读古诗。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哪些词语,诗句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4.轻声读全诗,在脑海中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

想到的画面。

5.结合想象的画面,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潜心批读,自主探究---体会情感

1.出示探究提示二:

带着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品味全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分

别写了什么?你从中分别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

会到的?把自己的体会批注下来;你认为这首诗该怎样读?

试着读一读,读出自己的韵味来。

2.学生自读体会,教师照顾学困生自学。

五.多元对话,合探解疑---体会情感

1.谈谈自己从诗句中的体会,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体会情

感。

预设:

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后两句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练习朗读。

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全诗?

小结: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30年,但他在困境面

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

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

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六.拓展练习,升华认识

1.自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你认为这首诗和《别

董大》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交流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同样是写送别的诗,可是表现方法却不一相

同。《别董大》刻画诗人在寒冷、空旷、凄凉的环境中用开

朗、乐观的语言劝慰朋友。后一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赞美,曲折表达出对友人的眷恋,刻画了一个明朗,轻松的送别环

境。

七.审视文本,放胆质疑

1. 齐声读古诗。

2. 古诗学到这里,诗句的意思读懂了吗?诗人表达的情感

明白了吗?自己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提出来。

八.自主编题,拓展运用

你想设计什么题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结课:

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情!在今天的课堂留

给我们的也许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不会更多了

解董大是谁,高适是谁,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

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 高适)

景 愁

情 劝慰,鼓励

别董大古诗答案篇二
《别董大古诗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古诗答案篇三
《别董大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别董大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别董大》作者是( )代诗人( )这是一首( )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2、诗的前两句是( )描写?

3、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1、唐 高适 送别 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

2、环境

3、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谁不知道你呢?

4、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古诗《石灰吟》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意思是()。《石灰吟》就是赞颂()。 1、《石灰吟》这首诗中最有名的诗句是(),意思是()。

2、在《石灰吟》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诗句还有(),意思是说()。

3、这首诗通过赞颂石灰()的精神,表达了于谦也要像()一样,任凭千()万()、()焚烧,哪怕粉骨(),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若等闲”的意思是(),清白指石灰的()。

3、我知道诗中()和()是一对同义词,()和()是描写动作的词,我还能写出“若”的同义词是()。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阅读训练 1.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___。作者是( )朝的著名诗人__。(3分) 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4分)

A.送别诗 B.弃妇诗 C.宫怨诗 D.爱情诗

3.这首诗的前两句写______时节,_________________的情境(4分)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结构上看是本诗的______ ;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4分)

朱熹《观书有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是写( ),是借景写理的诗,所以人们称这类诗为( )诗。(3分)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诗中的理是由塘而( ),见( )觉清,由清思源,自然天成。(2分)

3、“源头活水”在诗中比喻_____________。

4、诗人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表达关于_________的心得体会。

5、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6、《观书有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这首诗以_____的手法,借__________的形象来壁喻__________。这首诗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水,哲理(理趣) 2、 水 水 3、"源头活水",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4、明净的小方塘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飘动的天光云影清清楚楚地在“镜子”中荡漾。(说明:语言要生动、形象) 5、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或:要保持心灵境界的澄明,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洗礼。)(说明:大意正确即可)

望月怀远练习题及答案

1.说说此诗是如何做到紧扣题目的?

2.写出第三句中的情人的三种含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3.此诗是如何处理景和情的关系的

4.首句“海上生明月”一句为什么用“生”,而不用“升”?

5、简析“月”的作用?

6、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

7、 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

9、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参考答案】

1.题目分为两个内容:“望月”和“怀远”。第一句扣“月”;第三句扣“望”;第五、六两句扣“怀”;第七、八两句扣“怀远”。2.好友 恋人 美好的理想。3.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4.用“升”,仅表示月亮的动态,而用“生”,把大海和月亮拟人化,使月亮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生气。5、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6、雄浑阔大 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7、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8、“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9、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不禁心生其“怨”,因“怨”而更加怀远。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尾联,望月而生遐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题及答案:

1.这首诗诗题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俗语相近。

4.有关读书.做学问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试写出一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读书要与实践结合

2.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别董大古诗答案篇四
《古诗二首别董大》

别董大古诗答案篇五
《古诗三首别董大》

21、《古诗三首》——别董大

一、 概述:

1、本课是北京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第21课。

2、本课共三课时,这是第三课时。

二、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诗句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阅读,初步体会古诗中,诗人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初步体会古诗中,诗人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方法。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对于送别诗的产生背景有了进一步了解。

2、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能结合课外资料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3、学生对送别诗中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一步进行点播。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综合运用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大量学习资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设计特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

五、学习资源:

1、本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完成的

2、北京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6单元第21课

3、跨越式资源平台:

4、专门为本课制作的网络资源及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送别》,说一说:从这首乐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人生自古伤别离,离别时刻每个人都经历过,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别他的好友董大。

3、学生介绍送别董大的背景。

(二)、自学课文,初步体会:

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2遍古诗,边读边体会诗句的意思。

2、想一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用——在书中画出来。

3、结合注释、展开想象同桌说一说这些景物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高适又是如何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难忘的送别时刻。

(三)、品读古诗,深入理解。

1、学习第一、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指名读,抓住重点词语“曛”让学生说意思。

(2)交流、反馈自学的内容,指导朗读 。

2、学习第三、四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这寒冷凄清的境地,就好像董大遇到的困难与挫折,那么此刻怀才不遇的董大又是什么心情呢?诗中有一个字描述了他的心情,赶快找一找。他仅仅是为眼前凄凉的景象发愁吗?(引导学生联系背景和第三句来体会

(2)师: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已经很让人苦恼了,现在这冰天雪地的黄昏,更让董大悲观和失望。

诗人高适为了化解朋友的愁绪,挥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知己和君各指什么?同桌说一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3)补充资料:董大在唐代享有很高的盛誉,许多诗人也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诗人李颀在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中这样写道: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了解了董大有着这样的才华,你想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董大说什么?指导朗读。

(4)现在,你就是董大,听了朋友的一番肺腑之言,你的心情怎样?

(5)再来读题:别董大,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

作者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可是你们知道吗,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这时的高适到处流浪,穷困潦倒,甚至连买酒的钱都没有!他在鼓励好友董大的同时,也在鼓励着自己!

指导朗读,背诵。

(6)师生小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景悲壮、大气,后两句抒情慷慨、激昂,诗人将情与景紧密地结合起来,情景交融,让我们更深的感受到了真情的可贵、友谊的力量。

(四)、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1、下面我们再来品读几首送别诗,读一读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

师生小结:这几首诗都是送别诗,诗人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来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我们从前两首诗中读出了诗人的乐观,从后两首诗中读出了诗人的伤感。

2、阅读改写文章《赠汪伦》,边读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李白与汪伦之间深厚友情的。

(五)、打写创编:

让我们仿照《赠汪伦》这首古诗的改写方法,将景物描写与送别的场面紧密相连,把《别董大》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短文。

别董大古诗答案篇六
《别董大等2首古诗教案》

《别董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说明】

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主题不仅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境,一种文化。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送别,已经不仅作为一种仪式,一个话题,它已经衍生成为一种“送别文化”。我们教学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走近这种文化,感受这种文化。

【教学准备】以卡书写辅助教学的其余几首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照例进行班级的课前热身操——古诗词推介会

一、诵读导入,整体感知。

1、教师一句话小结诗词推介会,这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的一首送别之词。(板书:别)从这这首词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古代不比现在有汽车、飞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

一面就很难了,真的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因此,他们只能把这种别离的愁思深深地蕴藏心底,化作一句句真情的诗。

2、古代写送别的诗词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叫什么吗?(板书古诗《别董大》)

3、请大家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有什么疑惑也好,感受也罢,随手写在旁边。并且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4、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齐读。

5、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点出“曛”等重点词,并追问:你是如何理解诗句意思的,简要归纳理解古诗的方法,如: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请教别人等。师生交流,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董大名叫董庭兰,因为在家居老大,所以又叫董大,王维的好友元二也是因为在家排行老二而得名。董大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琯的赏识与宠信。据说董大善古琴,可是当时举国上下却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这类古乐的人并不多。董大受到冷落,觉得京城再也无法呆下去了,失意至极,便决定离开。他的好朋友高适给他送行。)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品读前两句。

(1)指名读前两句诗。

(2)你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发现理解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

雁、雪。指导抓住如下重点:

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点拨,当时他们分别地点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啊,我看到了一片黄云悠闲地向我飘来。 谁能再读一下?这一回我看到了两片了。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千里”)。

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好一派黄云蔽空、天地间一片昏黄的情景!

在你们的眼前还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见机点拔:(我感觉到的是微风,好舒服啊!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

两句连起来读。(个别读,小组读)

同学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此情此景,你注意到那奋力高飞的大雁了吗?它又有何感受呢?

(3)小结:是啊,已近黄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雁阵迁移,大雪纷纷,凄凄惨惨戚戚,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2、在我们这位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这只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大雁尚且还有南飞的目标,而自己却要漂泊他乡。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品读后两句。

(1)指名读。

(2)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这句话有何神奇的的力量,竟然能让处于抑郁悲伤之中的董大精神抖擞地踏上别途呢?(生

谈感受,同时让他们再次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3)从这真情的话语中,你体会高适对董大的鼓励了吗?假如此刻你也在场,你又会如何鼓励即将离别的董大,你会说些什么?

(4)说得多好,说得多轻松啊!同学们,可是你们毕竟不是高适,又如何体会他的苦衷阿!董大落魄,高适当时情况又是如何?(师生补充:好友董大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这时也正是诗人自己失意落魄的时候啊!高适一生无人赏识近30年。这时的高适也到处流浪,陷入贫贱的境地之中。他在另一首《别董大》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一个穷困潦倒到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的人,在困境面前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乐观,那么积极地面对着人生。他在鼓励董大,同时也在——鼓励着自己!)

(5)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充满深情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满怀豪气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已经消失在茫茫风沙之中的董大,诗人依然在心底祝福,依然在心底高声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如果你是董大,面对好友的赠言,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4、过渡: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似乎只有诗人高适,才能以如此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的赠言说得如此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5、再读整首古诗。

6、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你会怎么劝慰他们呢?

7、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

所以在失意时,我们会要对别人说:——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会对自己说:——生读

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会对自己说:——生再读

三、对比参读,积累感悟。

过渡: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任意选上一首,跟今天学的《别董大》比一比,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生自己比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汇报。(这里让学生各抒己见,感受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板书:以心相送以情相送) 让我们怀着和诗人一样的心情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吧。

4、你还积累了哪些送别诗词,给大家介绍介绍。(生介绍,并将诗词中送别的名句板书到黑板上)

5、指导诵读送别名句。

四、实践尝试,拓展延伸。

1、尝试整理送别诗词名句专辑。

2、结合《暮江吟》,搜集下节课山水主题古诗教学的相关资料。

别董大古诗答案篇七
《古诗六 别董大》

别董大古诗答案篇八
《别董大古诗》

别董大古诗答案篇九
《古诗文复习题答案》

小学生古诗文复习题参考答案

1、 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王之涣在《登鹳雀楼 》中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描写春天的诗:诗名是《春日》 、《春晓》,诗句(略)。

描写夏天的诗:诗名是《小池》、 《所见》,诗句是(略)。

描写秋天的诗:诗名是《山行》、《山居秋暝》诗句是: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写冬天的诗:诗名是《江雪》、《咏梅》诗句是(略)。

3、赞美黄河雄伟气势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赞美庐山瀑布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赞美柳树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赞美小草的诗:(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赞美春雨的诗:(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4、 实际上是赞美人的一种精神。

“梅”具有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特点。

“竹”具有坚韧不拔的特点。

借物喻人的诗还有:《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5、《夏日绝句》,诗句是:“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6、《游子吟》诗句(略)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8、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有:《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写旅途中忧愁满腹

难以入眠的诗有《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在《七步诗》写道:(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达了

诗人对骨肉相残、同根相煎的悲愤之情。

10、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中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

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诗句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你还能写

出其他的爱国诗吗?诗名诗《过零丁洋》,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大李杜)。其中,李白被称为(诗仙),杜

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作者爱国之情)。

我们还学过杜甫写景的诗《绝句》和《望岳》。

12、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

如李白的《赠汪伦》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 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 适的《别董大》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3、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王之涣的《凉州词》。

14、“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除了《古朗月行》,我们还学过选自“汉乐府”中的《长

歌行》其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含有很深的哲理,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

努力向上)。

15、我们曾学过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描绘

了一幅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图画。

16、“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有不同的(词牌名),你知道的词牌名有(《浪淘

沙》《忆江南》《浣溪沙》《蝶恋花》) 。请默写毛泽东的一首词:词名《卜算子 咏梅》,

词中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

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7、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明了这个问题 。

18、回忆《泊船瓜洲》,并用最简练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这首诗中的哪个字最精彩?请说明理由。“绿”字写活了初春江南万物复苏,生

机盎然的景色。“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吹绿的意思,用得绝妙。春风所到之处无不染

绿,这就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拟人化了,正是“绿”的妙处。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

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19、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意思。

自度其足(读作duó 测量的意思) 忘持其度 (读作dù 量好的尺寸)

20、用线将诗题、诗句、作者连起来 《春晓》杜甫

《回乡偶书》 杜牧

柳宗元

《草》 孟浩然

贺知章

杨万里

《江雪》白居易

苏轼

《渔歌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惠崇春江晚景》 张志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填上诗句与人名和适当的词语。分别用上“银装素裹、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浩如烟海、尽收眼底、由衷”等词。

(1)我国的古诗(浩如烟海),读了高鼎写的《村居》中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儿童散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的风光(尽收眼底);我们自然就想到了赞美春天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读到夏天,我们联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杭州西湖的独特风光。提及到秋天,“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更点出了秋天的无限风光。在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你更会(由衷)地赞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真把冬写绝了。

(2)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回味无穷),李白送别时写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友人离别之情。他还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成为借景抒情的名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别董大古诗答案相关热词搜索:别董大古诗 别董大古诗的意思 古诗别董大的诗意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别董大古诗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别董大古诗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7702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