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古诗江上董颖

古诗江上董颖

2016-01-27 08:13: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古诗江上董颖篇一《诗歌鉴赏江上 董颖》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古诗江上董颖》,希望能帮助到你。

古诗江上董颖篇一
《诗歌鉴赏江上 董颖》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作品注释: ①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作品鉴赏 全诗由江上景写到心中情,虽然传递了诗人一缕轻愁,但景象开阔,格调明快,并不陷于颓丧,表现出诗人阔大开朗的精神气质。 “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摩挲数尺沙边柳”,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 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待汝成阴系钓舟”一句可谓石破天惊,神来之笔,出人意表。千百年来,诗人们的笔下,“柳”总与“别”相关,诗人在这里却不落窠臼,另翻新意,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运思既妙,立意也高,字面上并不曾诉说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而读者却能心领神会,这就比明白道出显得更动人、更隽永。著一“系”字,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颖而贴切。 作者简介 董颖 (生卒年不详)字仲达,德兴人。根据洪迈“夷坚乙志”卷十六的记载,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跟韩驹、徐俯、汪藻等人往来,有《霜杰集》。这部诗集看来在当时颇为传诵,后来全部遗失,这首《江上》是保存在南宋人陈起所编《前贤小集拾遗》卷四里的。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董颖还值得注意,因为他留下来十首叙述西施事迹的“道宫薄媚”词,衔接连贯,成为一套,是词正在蜕变为曲的极少数例子之一.

古诗江上董颖篇二
《2014浙江湖州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试题与答案》

2014浙江湖州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试题与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题。(4分)

江上

[宋]董颖

万顷沧海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14.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__▲__、__▲___的特点。(2分)

【答案】(1)空阔(宽阔、高远) (2)澄澈(明净)

评分标准:共2分,没空1分,意思对即可。

15.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示例一:第二句。写飞翔的白鸥成双成对,暗示诗人与亲人别离的形单影只。 示例二:第三句。中国古诗写柳多与离别有关,诗人反复抚弄沙边柳,正是即将远行之人触景伤情、情不自禁的表现。

示例三:第四句。说等待柳条成荫时系住垂钓的扁舟,从此不再漂泊,表现眼下正有离别之愁。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古诗江上董颖篇三
《古诗鉴赏训练》

古诗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2、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3、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湖北卷】

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湖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李 白 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1、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 杜荀鹤

闻有汤泉独去寻,一瓶一钵一无金。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

野老祷神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患身是幻逢禅主①,水洗皮肤语洗心。

[注释] ①禅主:指诗的题目中的禅宗长老。

试分析诗中两个“洗”字用法的妙处。(4分)

这首诗的“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2)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3.寄黄几度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三折肱③。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④溪藤。

[注]①黄庭坚(1045~1105):宋代诗人。王安石变法之后形成的新党、旧党的斗争延续多年,黄庭坚受牵连两次被贬。写此诗时黄庭坚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黄庭坚的朋友。曾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为官清廉却未得重用。②《史记》中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家居徒四壁立”。③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④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的湿热空气。 颔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4分)

这首诗蕴含丰富,汇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分)

4.宿五松山①下荀媪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②,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①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县南。②“雕胡”,就是“菰gū”,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称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

前人评价此诗的颔联中的“苦”“寒”两个字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4分)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谈一谈诗人在此诗中的形象?(4分)

5.鹧鸪词 (李 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河,郎从何处归?

鹧鸪词 (李 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两诗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这种“愁苦之情”具体说来有何不同?(4分)

两诗在表现手法上都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采用了传统手法中的哪一种?请简要说明。(4分)

6.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作者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了奇妙的想像。请作具体简要的分析。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看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7.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 南宋·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离官潭州(今长沙)途中为风雨所阻时作。

(1)这首词匠心独运,艺术构思新颖别致。试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词可以看出作者此时是怎样的心境?(4分)

8.清 平 乐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5分)

9.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吨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此诗的创作背景:宋孝宗时,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军,离开抗战前线。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4分)

(2)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1)“石泉远逾响”句中“逾”字着似无理,实则精妙。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赏析这首诗。(5分)

11.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2)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4分)

12.渡湘江 杜审言〔注〕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1)有人说“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此说?请说明理由。( 4 分)

(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4分)

13.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4分)

(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分析。(4分)

14.村夜 (唐)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 (宋)朱淑真

古诗江上董颖篇四
《古诗文阅读第二章第3节》

古诗江上董颖篇五
《2014届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古诗江上董颖篇六
《古诗文阅读》

三、古诗文阅读

1-1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含义丰富,试作分析。 (3分)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4分)

答:(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

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

若失。

(2)“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

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

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

依惜别之情。

(3)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

别情。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1-2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

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

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

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2分)赞扬了友人

什么样的品格?(2分)

答:

(2)“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1分)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

情?(1分)

答: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

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手法”2分,

“品格”2分)

(2)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

无欢的心情。(2分。“氛围”1分,“心情”1分)

(3) 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

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

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

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4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

1-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1)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的妙处何在?(4分)

(2)有评论家认为后两句“不落众人窠臼,另翻新意”,请对此作简要分析。(6

分)

(1)(4分)写天空飞翔的鸥鸟,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意,组成一幅动静相

间的江上秋色图(要点:“生意”或“动静”,2分);成双的鸥鸟反衬了诗人的孤

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要点:“孤单”或“孤寂”,2分)。

(2)(3分)前人写柳,折柳赠别,咏柳赋别,总与“别”相关,本诗写柳表达“留”

之意,与“不别”联系在一起;借柳系舟的意象,通过企盼将来安定、舒适生活,

表达现在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要点:分析出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或漂泊之意,

1分;分析出一种“新意”2分)

1-4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骄”,

炫耀的意思;下联的“士”指介之推。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6分)

(1)一方面就自然节气而言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

机;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

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冢,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

感于人生价值问题。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

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

(评分标准:关于“初春自然之景”的分析 1分,分析“笑”的情感 1分;

结合清明是扫墓时节进行分析 1分,分析“愁”的情感 1分。)

(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

“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

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

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1-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1)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4分)

答:

(2)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⑴“清”。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

明的境界。

⑵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

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

引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1-6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10分)

【正宫】塞鸿秋

元•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

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功名万里”指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此处用典,借指求仕追官,争名夺利。

“斯文”一词,最早见于《论语》,此处指礼让文雅,品格高尚。

B.“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这两句用比喻修辞叹时光如电,人生

易老。出自《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C.“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由于年老休息的官员增多,所以道路上处处可

见,树林中曾几何时也遇见过。

D.“至今寂寞彭泽县”,全曲点睛之笔,一语揭出曲之命意所在。赞颂了陶渊明

是历史上心口如一真能归隐园田的少数高士之一。

(2)结合诗句对“斯文一脉微如线”中的“微”字进行赏析。(3分)

(3)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

曲的主旨,加以具体分析。(5分)

①、C(2分)都说要不做官,但归隐的地方却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讽刺把归隐挂在嘴边而实际上坐在官位不想动的人。

②(3分)“微”,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1分)为官者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我逐,斯文已荡然殆尽,讽刺官场之人不择手段争名逐利的丑恶嘴脸。(2分) ③(5分)“至今寂寞彭泽县”句中的“寂寞”和“功名万里忙如燕”中的“忙”字,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1分)不是许多人都叫着“便休官”吧,可也没见得挂冠归隐的彭泽县令陶渊明这里热闹起来,陶渊明这里越寂寞,官场那里越忙碌。(2分)“寂寞”与“忙”的对比讽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标榜清高而实际醉心名利的为官作宦者。(2分)

古诗江上董颖篇七
《古诗鉴赏20练》

古诗江上董颖篇八
《古诗阅读专题训练》

古诗阅读专题训练(1)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1)、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4分)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答:

(2)“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醾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酴醵(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答:

(2)“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答:

古诗阅读专题训练答案

1.(1)、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2分) 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2分)(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

(2)、①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1分)和所感(1分),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1分)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1分)

②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1分) 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野竹、两三松,都烘托了道士的淡泊、疏放的风骨。(2分) 作者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的愉悦到不遇的失望,表现作者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侧面表现了道士的人品。(1分)

2.(1)“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待汝成阴系钓舟”,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答出两种即可得满分,不必分析,但讲评时要点明。)

(2)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也可以理解为:表达的是育人的主题,希望人才尽快成长。(5分,两种“感情”各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表达清楚、流畅,1分。)

3.(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2分)“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2分)

(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渔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2分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2分)

4.(1)颈联通过乌鹊的惊动(1分)和秋虫的悲鸣(1分)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1分)。

(意思对即可)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1分),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1分)。(意思对即可)

(2)长、畏(2分);“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3分)

2013古诗阅读专题训练(2)

1.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忆江南① 纳兰容若②

江南好,城阙沿嵯峨③。故物陵前唯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注:①忆江南:词牌名。②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此词为其跟随皇帝至南京时所做。

③嵯峨(cǒu é):高峻。

(1)词中的“尚”和“唯”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

(2)这首词与刘禹锡《石头城》(山周故国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诗主旨相同,手法各异。请结合这两个作品的具体诗句,从主旨和手法角度进行赏析。(6分)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暗 香① 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②。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③,正寂寂。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①辛亥冬,词人应邀到范成大前石湖别墅作客,投主人之雅好,作《暗香》《疏影》二曲。该词为其一。②何逊:南朝梁诗人。曾作《咏春风》诗。在扬州时,居处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来他由洛阳再赴扬州访梅,却彷徨终日,不能成章。③江国,指江南水乡。

(1)这首词即景言情,感慨今昔,追怀旧游。上阕主要运用了 和 的表现手法。(4分)

答:

(2).“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请从炼字和意境的角度进行赏析。(7分)

答:

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释:①蘋(pín):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1)“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答:

(2)本诗以“山行”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行”字,诗题与诗句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5分)

答:

(2)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6分)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_,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搬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4分)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7分)

古诗江上董颖篇九
《古诗鉴赏 (各类模拟题)》

第 3 节 鉴赏表达技巧板 块 精 练板块 1 抒情手段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秦淮杂诗王士 年来肠断秣陵①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注】 ①秣陵:今南京。两首诗都写到“春如秋”,对比分析两诗表情达意上的不同。【解析】解题时要联系两首诗的内容,柳诗重在写景,通过凄迷的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凄苦;王诗重在怀古,借南京昔盛今衰来抒发兴替之感。【参考答案】柳诗借景抒情,王诗借古抒怀。柳诗用花谢、叶落、莺啼来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抒发了诗人被贬离乡之情。王诗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等意象表达出作者对南京古城低回不尽昔盛今衰之感。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赴官寿安泛汴①张 耒西来秋兴日萧条,昨夜新霜缉缊袍②。开遍菊花残蕊尽,落余寒水旧痕高。萧萧官树皆黄叶,处处村旗有浊醪。老补一官西入洛,幸闻山水颇风骚。【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赴洛阳府就任寿安县尉,途经汴河之作。②缊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1)诗歌的首联“西来秋兴日萧条,昨夜新霜缉缊袍”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2)诗歌中间两联把诗人丰富的情感寄托在景物的描写中。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作简要分析。【解析】(1)第一问理解句子的含意,一般应首先分析重要词语的含义,然后整体理解句子意思。对诗句作用的分析要看诗句的具体位置,诗歌开篇的作用往往是:统领下文、渲染烘托、铺垫引出、确定全诗的情感基调等。(2)这首诗首联描写了季节的特征,表明天气已经开始寒冷;中间两联主要描写了汴河两岸的景象,这两联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最后一联是诗人复杂情感的具体体现。【参考答案】(1)含意:秋天来了,西风瑟瑟,到处萧条一片;昨夜下了霜,人们已经开始做棉衣了。作用:首联描写了萧瑟的环境,暗示了诗人悲凉的身世,营造出一种萧条冷落的意境,为全诗定下情感基调。【参考答案】(2)中间两联描写了霜秋时节菊花的残蕊、留有旧痕的河床、黄叶飘飞的树木等,表现了诗人在年纪比较大的情况下做一个小官的落寞情怀;而“处处村旗有浊醪”是落寞情怀中的一种振奋,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期待。景物的多重性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3、(2010?保定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谒荆公不遇方惟深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此诗。【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已限定了鉴赏的角度,即“情景关系”。那么,解答此题时,考生首先要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景,通过对“景”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情”。最后再说诗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等。【参考答案】通过春江、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景物描写渲染苍茫迷离的氛围,表达了作者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本诗采用以景写情的手法,情景交融,浑然一体。4、(2010?宜昌二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和晋陵①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②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③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④,归思欲沾襟。【注】 ①晋陵,即今江苏常州。②杜审言,初唐著名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先代已迁居洛阳巩县。作此诗时,作者在江阴县任职。③淑气,春天温暖气候。④古调,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诗的首联为抒情埋下了伏笔,颔颈、颈联两联与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方式和概括诗歌主旨的能力。解答前一问时,首先要明白诗歌有哪些抒情方式,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等;其次,分析具体诗句,看所问的诗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解答后一问时,可先找出诗歌中表达感情的句子,如本诗中的“归思”,再分析诗歌各联所表达的感情,最后确定本诗抒发的感情。【参考答案】颔联、颈联承“物候新”展开描写,借写他乡春色,暗点怀乡之思,这是借景抒情;尾联则直抒胸臆,点明“归思”的主旨。板块 2 描写手法1、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江 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江 上董 颖①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 ①董颖是个穷困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奔走异乡。(1)试从动静角度对两首诗前两句的写景特点加以分析。(2)两首诗的第四句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题干中“前两句的写景特点”的限定。组织答案时,可以先试着自译一下有关诗句的大意,然后从“动静角度”进行分析,比如“却低徊”“一双鸥”显然属动态描写,而景物的背景则是静态的。【解析】(2)本题考查评

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忽见千帆隐映来”承“青山缭绕疑无路”而出,可以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陆游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待汝成阴系钓舟”中,重点词无疑是“系”(表示惜别)和“钓舟”(暗示着漂泊),再联系小注中对董颖生平的介绍,答案也就基本明确了。【参考答案】(1)王诗:阴云中,含雨的晚云似在低垂慢移,静中有动,悠远含蓄。董诗:万顷秋江之上,双鸥飞舞,忽高忽低,静中有动,空阔寂寥。(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2)王诗阐述了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涵着希望和光明的哲理。董诗不仅写出了作者惜别的心情,也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言之有理即可)2.(2010?潍坊二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忆秦娥 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曾 觌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注】 1169年隆冬,在去金国进贡时,作者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1)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2)“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突出手法,请结合全词加以简析。【解析】(1)回答此题首先要注意这句词在词中的位置,还要联系上下文内容,把握住重点词“伤”“繁华”“思忆”,则不难看出是过渡作用。【解析】(2)解题时要结合全诗来看,哪一部分是“虚”,哪一部分是“实”。下阙中头两句想象以前的繁华景象,后两句实写眼前荒凉。此外,虚实相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此处是以虚衬实。【参考答案】(1)承上启下(过渡)。承上文的“伤”,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又引出了下阕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参考答案】(2)运用想象虚写了古时繁盛一时的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实写了邯郸古道上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凄凉景象。以虚衬实,寄寓了词人对宋王朝割土分疆、国势衰微的悲痛之情。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淡黄柳姜 夔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 金人南侵,南宋偏安江南,合肥当时已成边区。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是怎样营造的?试从描写的角度加以简析。【解析】解题时要首先把握

整首词的情感,结合词前小序中“凄凉”二字不难看出上阕意境。如何营造意境,要注意词中的重要意象及其描写角度,如“晓角”“吹”是从听觉来写,“寒恻恻”是从触觉来写,“看”则说明是从视觉来写。另外,回答时要结合诗人情感。【参考答案】凄凉(凄清、岑寂)。词人从听觉角度描写了“晓角”,从触觉角度描写了天气的寒冷,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空城”和柳色,这些描写写出了巷陌的凄清和词人的孤寂。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结合全诗,简析作者用什么手法写“溪居(农村)”景象的?所写景象有什么特点?【解析】回答本题时需注意抓住整首诗描写景物的技巧和语言。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因而诗味浓郁,意境悠远。透过这一切,我们还隐约可见一位翘首拈须、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领略到他那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参考答案】诗人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绘出一幅素淡清新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春日无闲人,大人都干活去了,只剩掩着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汩汩的溪水、飘荡的小船、玩得痛快的村童……村落宁静,静中有动,一切都和谐而富于诗意,充满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5、(2010?汕头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洞霄宫①林 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注】 ①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洞霄宫。此诗颔联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赏析。【解析】解题时要注意写景角度和手法。如声色结合,视角的变化,动静结合等。还要注意描写手法的作用,以及所描绘出的意境。【参考答案】①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②对比强烈。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③动静相生。“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④俯仰相衬。“碧涧……”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之间何等空阔自然。板块 3 修辞手法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秦 观①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

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 ①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多次被贬。(1)“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句中的“碧桃”和“凡花”指什么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解析】解题时要联系小注的内容来知人论世,另外,结合诗中意象特点来联系诗人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诗人写花,实则伤己,以花喻人来抒发自己的愤懑。【参考答案】(1)分别指杰出人才(品德高尚的人)和一般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参考答案】(2)身为仙品奇葩却开放在乱山深处,虽美丽如画,却无人来欣赏。这里词人以如画的碧桃自况,委婉地表达了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感慨。2、(2010?佛山一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未展芭蕉钱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先明确诗歌哪里运用了比喻修辞,因为诗歌题目是“未展芭蕉”,而诗句并没有出现芭蕉这一意象,由此可知诗句中的“烛”“蜡”“芳心”“书札”就是“芭蕉”的喻体。回答其意蕴及表达效果时需要结合有关诗句,并紧扣比喻修辞的特点。【参考答案】将未展芭蕉比作蜡烛。比喻非常新颖,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冷”“绿”,“冷”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芭蕉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绿”则给人以美丽的联想。或: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把未展芭蕉宛若少女娇怯羞涩的神情出神入化地传达出来。或:将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未展芭蕉像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会被东风暗拆看”,既准确地传达出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又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少女娇羞的情态,形神兼备,意味无穷。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云来 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一边是禾苗行将枯死,一边是白云悠悠,形成鲜明

古诗江上董颖篇十
《古诗词鉴赏》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古诗江上董颖》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江上董颖 江上董颖阅读答案 江上董颖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古诗江上董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古诗江上董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7938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