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写的最好的诗句

写的最好的诗句

2016-01-27 10:13:0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写的最好的诗句篇一《如何写好古诗》 ...

写的最好的诗句篇一
《如何写好古诗》

《如何写好古诗》

古诗分古体诗与与近体诗,上周我给大家具体介绍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一些基本知识,其中包括近体诗的基本格律。本周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如何写好一首古诗。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网络诗人多不胜数,但是真正能写好古诗的很少,精通古诗的更是少之又少。据我个人所观察,网络上古诗的数量很多,质量高的却很少。大多数诗人都是由于对古诗的兴趣爱好,在网上学习了些相关的知识,然后就开始写诗,浮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研究。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深远历史记载,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开始一直到现在还在传承;由四言发展到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由古体非格律诗发展近体格律诗,这一系列发展过程,说明了古诗在逐渐走向成熟,也说明了中国古典文学古诗的博大精深。说这么多啰嗦话,其实秋风也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学习古诗要深入研究,挖掘其内涵,然后结合现实社会,创作出更有价值的诗作。

秋风不才,年少无知,资历尚浅。若论深入研究,秋风自惭形岁,自知比不得专家、国学大师级别的大人物。对于古诗也只是略知一二,九牛一毛。承蒙众多好友,诗友看得起,故开堂讲课,以下存属个人愚见。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如何写好古诗。

鉴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写作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首先讲讲相同之处,也就是古体诗与近体诗都用用得到的,在单独讲近体诗的其他注意事项。立意,押韵,都是古体诗与近体诗写作都用得到的,先讲古诗的立意。

一,诗的立意

所谓诗的立意就是确立古诗的主题。《红楼梦》香菱学诗一节曹雪芹借黛玉之口说过: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说明词的立意是写词首要任务和主导地位,其实写古诗词立意都是一样。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也说过:‚大凡做诗,先须立意,意者,一身之主也!‛这也说明意在笔先与诗在写诗过程中的主宰地位。

诗的立意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如何立好意呢?

意,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诗词以抒情,诗中的意,多偏于诗人的情感。《说文》中说:‚意,志也‛,但是在古诗之中这个‚意‛却不仅仅是志这个范围,它的范围更加广。古诗中的这个‚意‛是指一种感情,一种思想,一种观点,一种主张。比如:爱恨情仇、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孤高傲世、怀古忧思、思乡怀人、离愁别绪、淡泊宁静、愤世嫉俗等等。要立好意,我觉得可以从新、

精、深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1,立意要新

立意要新,就是说诗的立意要不落俗套,别具一格。新,有创新的意思,这就告诉我们写古诗要表现作者的独特观点,对相同的事物要有不同的见解。比如写秋词,古人都有悲秋的情调,大多数人都会立意与愁相关,但是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却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他虽被贬谪,却不悲观消沉,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不落俗套,别具一格,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留下了美好印象,这就是立意要新的效果。又如同以咏蝉为对象。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是借蝉的高洁品行,‚寓情于物‛,抒发了自己品行高洁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表达对自身人格的自信,不要要借外在权势帮助自己的意思。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确是借蝉抒发自己的牢骚,表示自己动

了归隐之心。同为咏蝉,同样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却呈现出如此殊异的面貌,构成了如此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这就是立意不落俗套,对相同的事物有个人的不同见解的典例。达芬奇花蛋的故事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画出不一样的鸡蛋,所以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切莫蹈袭前人,落于俗套。

2,立意要精

所谓立意要精,就是指立意要单纯集中,不可复杂多意。一首诗中可以存在多意的现象,但是对于短小精辟的律诗、绝句必须要求立意精准。若果说一首诗中同时出现忧国忧民、孤高傲世、怀古忧思、思乡怀人等多种立意,这就让人头冤目眩,无所适从,立意等于没有立意。如:北宋《西昆酬唱集》中的《泪》‚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掩袂时。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北宋西昆派追求形式美,堆砌词藻典故。此篇将八种不同的悲苦之泪并列排出——思妇、弃妇、征夫、纤夫、皇后、壮士、悲秋、伤春等多以典故出之,犹如一盘散沙。虽然诗中虽有意象,但立意却不明。

3,立意要深

立意要深,就是诗词中要表达的认识、见解要深刻,情感要深厚,

意境要悠远。写景诗,要给人舒适开阔美丽的景象;抒情诗,要给人一看就明白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感情是深是浅,到达了哪总程度等等。比如:

《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画菊》

宋代/郑思肖

万木摇落百花死,正色与秋争光明。

背时独立抱寂寞,心香贞烈透寥廓。

《题菊花》

唐末/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写的最好的诗句篇二
《如何写好诗歌》

如何写好诗歌

(一)诗歌概论

意义:诗歌自由表现了个体生命心灵深处的超越性追求。年轻人处在理想追求的岁月,写诗正是百年一遇。诗歌具有永久的审美生命,是文学的最高形式 .

定义:有言志说、缘情说、想像说、感觉说,法度说、押韵说、语言结构说、综合说等,这些定义都是片面的。诗歌是一种直接表现创作主体心理活动并有一定语言形式的文学体裁。可称“表现说”。从根本上来说是要表现人即创作主体的能动本质,而不是为着反映创作主体之外的事物的。为了真实表现诗人的心理活动这一目的,常常不顾心理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如何的变形。

(二)诗歌语言

1、抒情,接近于描绘功能小的音乐。

2、有机信息系统,一个字,能产生神奇效用。

3、小说可以离开语言,而诗歌不能离开语言。

4、要表现个性的心理感受,{注意:一是多义性,既有表层义,又有深层义。主要用象征手法。 二是跳跃性,超过任何文体语言,不要任何介词、连词等中介质--关联词。 三是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体感和具体感. 四是音乐性,(押韵、•节奏和声调)。} 内在音乐性是内心情绪的律动,即高低起伏、长短快慢等。

外在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回环上,可以说是一种数的比例关系。

•主要有:

1.押韵 是使相关诗句末尾一个音节韵母相同或相似。•对待押韵应持开放的态度,尊重诗人的艺术追求;只要完美地传达出内在的情感,可有可无。•无韵崐诗可以其它手段显示音乐性。

{首先要选韵。同类的韵形成韵部。现在通行的是十三辙,即十三类:中东、人辰、江阳、言前、发花、怀来、灰堆、遥条、油求、梭波、一七、姑苏、乜斜等。每个韵部发音部位、开口程度不同,音调音域也不一样。有的响度高,•昂扬、亢奋,如江阳、发花等。有的响度低,苦闷、沉重,如灰堆、一七等。要因情选韵,因情变韵.}

2.转韵。较长的诗,情绪流动变化,这就要在语音形式上体现出来。如果一韵到底,易于给人单调、疲劳之感。转韵可以使文气一振。•如《春江花月夜》,四句一韵,流丽婉转,委婉缠绵。

3.押韵方式。主要有连句韵--每行都押、•隔句韵--古代就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

明”的要求、随韵--两句一换如信天游、•交韵--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等。其它还有抱韵,第一行与第四行押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这是西方十四行诗的正宗韵格。

(三)诗歌分行

作用: 新诗没有古诗词的固定音乐规定,引进西方分行,加强节奏感和旋律感以达到音乐性的效果。

1、分行适应诗情而长短、疏密、参差。诗行遵从诗歌内在律--情绪节奏,其外形是将内心情绪视觉化展示出来的结构形式。

2、诗行运用省略、跳跃,随意性较大.

3、分行把视觉间隔化为听觉间隔,显示节奏。•这是在阅读中产生的效果。连在一起读就无法显示节奏。

4、分行引起审美注意,让人用诗的心理来欣赏。

(四)辩证技巧

注意:

1.有我与无我:我,是自我意识。无我,是对自我的超越,而非取消个性。无我,一是指忘我,即心灵自由驰骋,和外物交融在一起,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二是指大我,指国家、民族和时代。有我才能真诚,有个性。无我才能不受限制并有普遍感和历史感。

2.有限与无限:有限指具体的诗句;无限指诗句中的内涵。关键是写好有限。

3.虚与实:实是通过对客观形象的描绘而直接传达给读者的信息。虚是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而间接获得的信息。虚实结合一是化实为虚,如“化景物为情思”,•二是化虚为实,把抽象感情与哲理赋予具体而生动的形象,运用比喻。

4.小与大:小与大指的是描写对象。一味写小会限于琐屑;一味阔大则流于张狂。浪漫主义比较阔大。爱情诗易于琐屑。一是应当小大相形。二是以小见大。

(五)诗歌模式

1.象征模式

这一模式可以说是诗歌的传家宝,又称多层式:在文字符号的视觉层面上给人以形像, 同时在联想的深层给人以意义, 尽可能无限的概括和包涵。中心方法是选择形象,形成象征意象。意象, 又称艺术形象,可以说是构成文学艺术大系统的细胞.

2.横断模式

这类诗歌截取一个生活片断或者意识片断,描写一系列形像,或者使用一系列比喻,以抒发作者感情,表现作者的意识。

3.纵贯模式

这类诗歌以作者观察点的推进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空间的展开,把所见所闻所感触融成一体。

4.升华模式

这类诗歌一般分为两部分,前边是较平缓的铺垫,后边翻出新意,造成引人注目的突进,使情思与意境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言志”的旧体诗词大都采用这种模式,前边写景,情景交融, 后边写“志”,志中有情。

5.串珠模式

这类诗歌由几个并列的相同结构并有部分相同诗句的部分组成.

6.自白模式

即直接抒发感情,使用论断式的议论,又称议论模式。渊源流长,浪漫主义大都采用抒情化议论,即自白。政治诗、哲理诗许多属于这种“传统自白”。这种自白不容易写好,首先作者必须达到一个时代最高层次的认识及体验的水平。

7.象形模式

诗行排列成中心形象的形状,成为象形图案。

8.现代模式

从西方现代派诗歌移植而来的。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传统诗歌明显不同,而且认为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因此更加重视形式创新。写的是个人与社会、自然、 他人甚至自我的分裂和荒诞,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所带来的精神危机、变态心理、悲观绝望和虚无主义。强调表现内心——实际上只是变幻多端,高深莫测的本能(欲望,尤其是性欲) 和下意识。采用的方法主要有:①思想知觉化, 即抽象的肉感。把抽象观念和具体形象直接结合,②自由联想。 这种联想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为大家所公认的,而是凭个人的直觉和幻觉写出来的联想。③语言形式随心所欲地变化, 用于暗示某一瞬间的感觉、想象和精神状态。

9.会意模式

这类诗歌的一些诗行排列成抽象的图形, 显示某种意义.

做到以上内容,就能写好诗歌了^_^

写的最好的诗句篇三
《如何写好诗词》

今天跟诸位谈谈如何写好诗词吧

作者:王少华

虽然我非专业写诗词的,也不是很有名望的诗、词人,而且我本人并不喜欢看书和读过很多诗词,但我小小年纪却能写好诗词,而且有时写的比长我几十岁的老者还要深刻。这是为什么呢?本来我想让它成为永远的谜,不愿意说,但是我觉得做人不能太自私,毕竟写诗词又不能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只是业余消遣和爱好罢了。在此,我需要友好地提醒一下迷恋上诗词的朋友,不要有了诗词忘了自己的家人、朋友、爱人、自己需要做的事,不要将它看的太重要,不要让它成为一种嗜好,所谓物极必反也。不妨告诉大家吧。其实写诗词很简单,要想写好诗词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哪怕你没上过学和受过高等教育。

第一、打好基础,将基本功练扎实。

要想写好诗词,必须先去了解诗词、懂诗词。就单说诗吧。什么是诗?我们头脑里必须要有诗的概念和定义。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通过用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等一种文学体裁和表现形式。弄明白了定义,我们还要知道它的类别.诗有很多种,有现代诗和古诗。现代诗又分很多风格和派系,例如趣味、抒情、抽象、朦胧风格,守旧派和新月派等。古诗也是如此,例如豪放、婉约、沉郁风格,“小李杜”、“大李杜”、“初唐四杰”、“建安风骨”等派系。这只是按照时代、风格和派系分的。其他的诸如按照格式分,古诗格式有古风(包含杂言诗)、近体(格律诗)、歌行体、卷帘、顶针、回文、轱辘、八仙体诗,另外按照写法分还有什么璇玑、藏头诗等。而格律诗按照字数又可分为七言、六言、五言、四言诗。在此不作深入探讨。知道了类别,我们还要了解它的格式。就拿近体诗来说吧,近体诗又叫格律诗,按照格式通常可分为七绝、七律、七言排律、五绝、五律、五言排律,按照首句入不入韵又分为首句押韵和首句不押韵,按照用字平仄又分为平起和仄起。而要想写好格律诗,就必须要具体了解它的格式,这个可参照二十八式格律表。那么了解了这些,是不是就可以写诗了呢?答,还不可以。因为下面我们还要了解韵部,知道在写诗的过程当中,哪些是平韵字,哪些是仄韵字,有哪些韵字可以在一首诗中充当韵脚。这个就要大家去深入了解了,根据需要目前可以参考的是中华新韵和106部正格平水韵。而古人写诗,据我所知,都是要将韵部背会的。故而,写诗是一定要下死工夫的,想要偷懒和取捷径而写好诗词显然不可能。再下面就是知道写格律诗应该注意的细节了,因为格律诗和其他诗不一样,自有其独到之处。诸如忌讳(叠韵、重字等),挤韵、连韵、撞韵、活韵(这个允许,但是头脑中要有这个概念,因为这也是小瑕疵),表现、修辞手法赋比兴,防孤平、三平头、三仄尾(此三点历来争执不下、定论不一,可宽泛),拗、补救,画龙点睛,首尾呼应,借景抒情、托物喻人,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以及起承转合等等这也都是一些很深的学问。此外,我们还要学习声韵、词性、句式结构什么的等。我不知道你们去了解这些了没有,反正我是去了解了,多少知道一点。最后,我们把诗的定义、类别、格式、韵部、细节等以上这些基本的东西弄清楚了,可以写诗了吗?答,还是不能。为什么我说不能呢?因为我们还要知道写诗的目的是什么?在此,还是以格律诗为准来说,诗,是可以吟唱的,一般是用来反映现实、叙事、抒情、言志、咏物、写景乃至歌功、颂德、祭拜、记史、赞人、骂人、讥讽时代、抨击时政等的。到了这里,我们就可以写诗了。但是,可以写诗了、会写诗了并不代表能写出好诗。下面再跟大家讲讲如何进一步写好诗词。

第二,不要“凑”诗和“憋”诗。

在写诗的过冲当中,很多人会觉得语乏词穷、江郎才尽,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也很简单。江郎之所以才尽,是因为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每个人对知识的记忆力和储存量都是有限的。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死读书、读死书了,而要学以致用、参加实践、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融会贯通了。可见,诗词最终是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而服务的,不仅仅局限于写景和精神层面。这个就要求我们意识到诗歌的来源了,诗歌来源于生活并且反应现实生活,脱离现实生活而写诗是好毫无意义的。当然,你完全可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可以穿越,但是不能完全离开了现实,否则你就不是人,而是神了。在此,我还要说一下那些每天窝在家里“凑”

诗和“憋”诗的,即使是文如泉涌吧,实际上是无病呻吟、胡拼乱凑、生搬硬套,那并不代表你有才华。当然,不排除厚积薄发、文思泉涌的诗人的存在。因为你那很多写出来的诗歌都是胡拼乱凑、空想着甚而是一个字一个字“憋”出来的,这样的诗歌写出来一般给人的感觉不是逻辑思维错误,就是历史、空间、时间、季节、意象等上的错误,而且你越是这样写的多,你就越觉得语穷词尽、言不达意、言不由衷,感到重复、乏味、枯燥、苦恼和越来越写不好诗、越写越不像话了。

第三、写诗贵在精不在多

从古自今,诗人不计其数,创作出的诗篇也是不计其数,但真正脍炙人口、流传不衰,让人们喜闻乐见、乐于吟诵的能有多少?始终都是少数。我曾经听到一个脑残的网友说,诗歌是属于贵族阶层的,不能达到大众化。这绝对是大错特错的,为什么呢?因为从李白到白居易,从黄巢到毛泽东,从徐志摩到仓央嘉措,这些人写的诗歌可是实现了大众化啊。其他人我不说,我就知道我活了二十几年了,我有很多同事豆大的字不识一个,是个文盲和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他们就知道毛泽东的很多诗词,而且都会背诵,李白的也知道些。现实中。绝大部分人,你现在随便大街上拉一大堆人问一下,“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吧,而且很多人都知道是谁写的。而这些诗人,比起写了几万首诗的乾隆和杨万里都出名啊,而且他们一首好诗、几首好诗胜过你写几万首和一辈子诗!可见,写诗,要写好诗,诗贵在精而不在多,不要只讲产量不讲质量。

第四、勤练笔,多思考。

要想写好诗,就必须要勤于练笔,多动脑筋,多思考,多感悟,写人们喜爱的。注意,这个勤练笔,并不是非要让你每天都写,一天写它个几首、几十首,一月写上个几百首什么的。不是逼着自己写,而要顺其自然的、有感而发,随性、任性去写。不要停笔太长时间,要养成习惯。不要轻易懈怠,不要淡忘,不要放弃。否则就如同我们掌握了一种技术,你很久不做了,势必会不熟练、生疏是吧。即使对你进行再次岗前培训,就那么短的时间,你也不可能完全恢复以前的高超技术啊。多思考,这个就是写诗下笔之前的事情了,思考什么呢?我们写诗的时候,首先确定的是主题或是主旨,这个确定了,下面就要想用那些跟主题或主旨有联系、相关,可适、套用的物象什么的了。如此,胸中有“腹稿”,乃可下笔也。

第五、语言要精练,写诗有创新。

有的人写了一辈子诗,也是分文不值、毫无意义,不能经久流传甚而无人会看。这个就涉及到语言和创新的问题了。俗话说的好,短小精悍,浓缩的才是精华。诗歌跟其他文学体裁最大的区别就是诗歌言简意赅,字字珠玑,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容易背诵记忆,不啰嗦。故而语言要精练,可以隐晦、玄妙、让人回味无穷,但尽量不要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生涩难懂。创新,不是让你打破它固有的体式和格律。打破那就不是近体诗了。而是让你打破它的写作风格、表现修辞手法、局限领域、语言特点等。要让诗歌适应时代,而不是让时代适应诗歌;要让诗歌为时代服务,而不是时代为诗歌服务;要让诗歌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诗歌服务;要让诗歌为网站服务,而不是网站为诗歌服务。这个我们必须要明白并且认识到!

第六、多写有感染力的,少写陈腔滥调的。

一首富有感染力的好诗词,别人看了之后会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假如你写诗写的让人看了之后要么笑,要么哭,要么叹气,要么欢喜等,那说明你写诗是成功的,写的也是好诗,而如果写的是陈腔滥调,则让人看了之后无新意且乏味也!

如何才能写好诗词?目前,我能总结的主要的就这些,其他的还牵涉到适应时代潮流与追求、诗人的魅力、语言的魅力、诗人的身份地位、品德威望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欣赏水平等什么的了。就说这么多吧

写的最好的诗句篇四
《如何写好古诗》

  (一),熟读历代有代表性的诗人的作品,有多馀时间,还可以读读一些历朝诗评。这样才可以丰富自己的见识与词汇,可以体悟写作技巧,后者还能懂得鉴别诗的优劣。     俗话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少年时候,因雨天,没有下地干活,与故友下棋。本来两人棋艺相当,但我失于太果敢而冒进,他长于细致稳重,结果以二比三负给他。他那时邀我即时各写一首诗。全诗已忘记,唯深刻的记得他赞赏我末两句:“劝君得意莫骄怠,胜负局中类转蓬。”我在深沪捡粪时,用伍分钱从収废纸的篮筐盖上买回一本《唐诗三百首》,恰巧记得李义山《无题》诗末两句“嗟余聴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于是顺手把“类转蓬”拉来用。还记得故友洪秋君一边念着那三字,一边走回家去的情景。  (二),写诗应是一个自我改造的过程,因为可以在写诗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做有品格的人。什么叫有品格的人?就是有社会公德心和责任感;能尊重和兼爱别人;能悲天悯人不幸灾乐祸;能具浩然正气不阿谀奉承。能做到这样,其诗格调必高。   历朝如宋严粲(字坦叔)撰《诗缉》,宋阮阅撰《诗话总龟》,葛立方《韵语阳秋》、宋胡仔撰《渔隐丛话》、张镃、曾慥、祝穆、潘自牧、呉处厚…元王构编《修辞鉴衡》、清呉景旭撰《歴代诗话》等许多诗评家都认为孟郊诗:“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其词褊狭,其格调卑下。   宋魏庆之撰《诗人玉屑》评曰:郊之胸次形于诗句,孟东野一不第,而有“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语,若无所容其身者。老杜虽落魄不偶而气常自若。如:“纳纳乾坤大”,何其壮哉!白乐天亦云:无事日月长,不羁天地阔,乃旷达之辞,格调高雅,与郊异矣。   我认为,诗人境遇悲惨,发其哀叹而为诗,应值得同情,无可厚非。问题是其诗考官落第,而只虑其一身之贫寒。而老杜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却是因战乱,造成离乱困顿,然犹关心国家大事及天下苍生。两首虽一样哀叹穷困的诗,但其格调迥别。所以为自身而嫌贫爱富,拍马阿谀,格调终是卑下。而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或“少年不识愁…为赋新词强说愁”格调也不可能高。而旷达(如李白),淡远(如陶潜),和对社会无限责任感(如杜甫),其格终胜一筹。  (三),熟练运用各种构思、修辞技巧。这就需要细读前人诗,参考前人有关诗论。   兹摘元代王构所编《修辞鉴衡》分成十条,原文於下供有意于诗者自己学习,理解,体悟,批判

地吸收。   1、诗以意义为主:   诗以意义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世人见古人语句平易,仿效之而不得其意义,便入鄙野可笑。   2、诗清立意新:   老杜诗清立意新,最是作诗用力处。盖不可循习陈言,只规摹旧作也。鲁直云:随人作计终后人。又云:文章切忌随人后。此自鲁直见处也。近世人学老杜多矣,左规右矩不能稍出新意,终成屋下架屋无所取长;独鲁直下语未尝似前人,卒与之合此为善学。   3、诗待境生者工:   山谷云,诗文唯不构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   4、诗自苦心得之:   郑綮相国善诗,或曰:“相国近为诗否?”对曰:“诗思在㶚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陈去非尝谓余言,唐人皆苦思作诗,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向夜深得,心从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蟾蜍影里清吟苦,舴艋舟中白发生”。   5、对偶切不切之失:   近时论诗者谓对偶不切则失之粗,太切则失之俗。如江西诗社所作,虑失之俗也,则往往不甚对,是亦一偏之见尔。老杜江陵诗云:“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秦川诗云:“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查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如此之类可谓对偶太切矣,又何俗乎?如“杂蘂红相对,他时锦不如。”“磨灭余篇翰,平生一钓舟。”之类虽对不求太切,未尝失格也!学诗者当审此。   6、诗不可靡丽:   初学作诗宁失之野,不可失之靡丽。失之野不害气质,失之靡丽不可复整顿。   7、诗冲淡深粹不烦绳削而自合:   山谷云: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而不使语俗,此庾开府之所长也,然有意于为诗也;至于渊明则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陶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淡深粹,出于自然。惟尝用力学,然后知渊明诗非着力之所能成。陶潜谢朓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大抵欲造平澹当自组丽中来,落其纷华然后可造平淡之境。…今之人多作拙易诗,而自以为平淡;识者未尝不絶倒!   8、诗不可斧凿粘皮骨:   作诗贵雕琢,又畏有斧凿痕;贵破的,又畏粘皮骨。此所以为难。李商隐栁诗云:“动春何限叶,撼晓几多枝。”恨其有斧凿痕也!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緑叶,辨杏有青枝。”恨其粘皮骨也!能晓此等病,始可以工诗矣!刘梦得称白乐天诗云:“郢人斤斵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世人方内欲相从,行尽四维无处觅。”如是虽终日斵而鼻不伤,终日射而鹄必

中,终日行于规矩之中而其迹未尝滞也。山谷尝与杨明叔论诗,谓“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如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镞,如甘蝇飞卫之射,提聚放开在我掌握。”与刘所论殆一辙矣。   9、诗非怒邻骂座之为:   山谷云:“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廷,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其人忠信笃敬,抱道而居,与时乖逢,遇物悲喜,同床而不察,并世而不闻,情之所不能堪,因发为伸吟调笑之声,胸次释然而闻者亦有所劝勉。比律吕而可歌,列干羽而可舞,是诗之美也。其发为讪谤侵凌,引颈以承戈,披襟而受矢以快一朝之忿者,人皆以为诗之祸,乃失诗之旨,非诗之过也。”   10、七言对偶之工,应意逺而中潜贯者高:   律诗中间对聫两句意甚悠逺,而中实潜贯者最为高作。如介甫示平甫诗云:“家世到今宜有后,人才如此岂无时?”答陈正叔云:“此道未行身有待,古人不见首空回。”鲁直答刘彦和诗:“天于万物定贫我,智効一官全为亲。”上叔父夷仲诗云:“万里书来儿女瘦,十月山行氷雪深。”欧阳永叔送王平甫诗云:“朝廷失士有司耻,贫贱不忧君子难。”送张安道诗云:“身行南鴈不到处,山与北人相对闲”。如此之类与规规然嫓青对白者相去万里矣!鲁直如此句甚多不能槩举也。   八句要诀:   贺铸字方回言学诗于前辈得八句法云:1平淡不流于浅俗。2奇古不邻于怪僻。3题咏不窘于物象,4叙事不病于声律。5比兴深者通物理。6用事工者如已出。7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8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尽心于诗,守此勿失!   四不如:   1、繁秾不如简澹。   2、直肆不如微婉。   3、重而浊不如轻而清。   4、实而晦不如虚而明。

写的最好的诗句篇五
《描写大好河山的诗句》

描写大好河山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唐·杜甫:《绝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唐·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南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唐·杜甫:《绝句》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将至桐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的:《山居秋瞑》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南宋·辛弃疾:《鹧鸪天》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唐·刘禹锡:《浪淘沙》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写的最好的诗句篇六
《怎样写好诗词与诗词名句》

引用燕园学子的怎样写好诗词(一)

鹧鸪天·离情

文/碧落残阳

尽日厌厌不展颜,薰风十里动离弦。

云纤有恨莺频语,柳老无心花欲燃。

敲玉键,弄清泉。对窗欹枕未成眠。

一春斜月知人苦,昨夜半弯今半圆!

愁苦甘甜总是缘

快乐的老顽童

无故晴天换雨天,

如从初夏到秋前。

新积宿雨淹低处,

度往黑云罩远巅。

花木浴淋今免费,

溪流获水不须钱。

世间万物皆归命,

愁苦甘甜总是缘。

应博友的要求,今将我的《怎样写好诗词》一文修改后重新发布。由于时间紧张、精力有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各位博友尽力发现其中的错处,并及时向我指点,我这里先行致谢了!

写作参考的资料主要有:清·舒梦兰《白香词谱》、龙榆生《诗韵词韵简编》、王力《诗词格律》、孟庆文主编《〈唐诗三百首〉精华赏析》、孟庆文主编《〈宋词三百首〉精华赏析》、刘永利《宋词三百首》、《毛泽东诗词》等。

归纳融合唐宋以来各大诗词名家的写作风范,作者做出了自己的如下归纳和整理,文中对于平仄声律的标示,没有采用原来的黑白圆圈式符号,而是采用汉字“平”、“仄”和“可平可仄”,“可平可仄”者外加“()”:“(平)”中之字虽然可平可仄,但以“平”为佳;“(仄)”中之字虽然可平可仄,但以“仄”为佳。所以,这种“可平可仄”的记谱方式,可以显示出用字要求的倾向性。“▲”前为平声韵脚所在字位;“▼”前为仄声韵脚所在字位。

怎 样 写 好 诗 词 (一)

——为潜学者支快招 文/·燕园学子·(石子翁)

自唐、宋以来兴起的旧体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是“国粹”京剧艺术的先基和源泉,也是其它戏曲艺术的基础,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十分可惜的是这一极其晶莹高雅的文种,目前几乎到了被遗忘的地步。因此,对于诗词艺术的挽救、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便成为我们国家青年一代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为了便于热心潜学的人群学习和掌握,现将常用旧体诗词的格律整理简介如下。

一、旧体诗的写法

这里所说的旧体诗,实际上是古代诗作中的“近体诗”,古诗中的“古体诗”是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近体诗”基本可分为四句和八句两种形式:四句成篇者叫做“绝句”,八句成篇者叫做“律诗”。在律诗中,奇数句称“出句”,偶数句称“对句”。每一出句和对句构成一个联句。每一诗句之内,必须做到两字一词,词与词之间的平仄声律交替运用;在每个联句之内,即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句之内,上、下两个单句之间的平仄声律必须相对(相反),因此在奇句(即上句、出句)与偶句(即下句、对句)之间,便出现了“奇偶相对”的规律;在两个联句之间,即二与三、四与五、六与七句之间,上联的偶句(对句)与下联的奇句(出句),两句之间的平仄声律必须相粘(相同),因此又出现了“偶奇相粘”的规律。这样,在旧体诗写作过程中,只要牢记“奇偶相对、偶奇相粘”的法则,句型的变化规律就算基本掌握了。

要写旧体诗词,必须搞清每一个用字的平仄声属。平仄声属,就是你所使用的每个字,是属于平声、还是仄声。所谓“平声”,就是指古代五声中的“阴平”和“阳平”,相当于现代四声中的“一声”和“二声”:例如“阴、因、亲、申、真”等字均属于阴平;“阳、扬、强、常、房”等字均属于阳平。“阴平”、“阳平”中的“阴”和“阳”与八卦中的“阴阳”

含义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是取“阴”与“阳”的声次,表示“阴平”的平声正如“阴”字之声,“阳平”的平声正如“阳”字之声,不是指“内”与“外”、“下”与“上”的关系,因此有人把“阴平”说成“上平”、把“阳平”说成“下平”是不贴切的。“仄声”是指古代五声中的“上(shǎng音同赏)声”、“去声”和“入声”。“上声、去声”相当于现代的三声、四声:例如“赏、好、小、跑、保”等字均属上声;“去、报、电、让、放”等字均属去声;“入声”在现代普通话的字典中已经没有,但掌握“入声”字却非常重要,因为旧体诗词写作中必须懂得、并会使用“入声”字。属于“入声”的字,被分别归入其它各声,例如“发、杀、拨、桌、歇、喝、接、织、吃、湿、失、哭、突、出、曲、戌、鞠”等字,被归入一声;“夹、挟、茁、国、则、责、结、值、石、急、竹、菊”等字,被归入二声;“甲、椁、褶、只、属、曲”等少数字,被归入三声;“洽、辣、墨、漠、勒、立、密、矗、肃、律”等字,被归入四声。综上所述,更加准确地说这五声应该是“阴平声”、“阳平声”、“上仄声”、“去仄声”和“入仄声”。

从上面的字类看,这些“入声”字的发音部位大多靠前,属于唇齿音,发音短促“入地”;其次,它们的韵母大多属于 a、o、 e 和 i、u、ü ;其它尚未发现更多规律性。然而,掌握“入声”字的运用对于旧体诗词的写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特别是词的写作,有不少的“词牌子”(曲牌子)常常惯用“入声”韵。因此,准备学写旧体诗词的人必须掌握这一声韵的运用。否则,会把归入一、二声的“入声”字错误地当作“平声”使用,结果出现“无平句”或“孤平句”。为了学习“入声”字,建议潜学者不妨学一学古秦赵地区的方言和吴越地区的方言,熟悉并注意他们的发音方式和特点,特别是那些发音短促、部位靠前的字。

所谓“无平句”就是一句之中除了末字必为平声之字以外,全句再无平声字;所谓“孤平句”就是除了末字为平声之外,全句只有一字为平声。“无平句”和“孤平句”都是撰写旧体诗词时的一大忌讳,尤其是对七言诗律,不仅不能有无平句、也不能有孤平句。不论是五言、还是七言,如果出现无平句和孤平句,应在本句或下句予以补救。补救的办法就是在应“仄”之处改用“平”声之字。

诗的韵脚均在偶句尾字;首句尾字入韵亦可,不入亦可,无必入要求。诗韵必是平声,简称“诗韵必平”。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各种旧体诗词的书写格律,并主要从声、韵格式上举例说明之。

1·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在五言诗中,平仄声的运用素有“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说法。但从下面四种格式看,处于第三位置的字灵活性并不大,如有转换,则在本句或下句应有所补救。为了避免无平句和孤平句的出现,公整的五言诗只有在“()”内的平仄才可灵活转换,即既可用平、亦可用仄。

顺便提及,绝句常常是律诗的一半,即相当于律诗的上阕或下阕;但也有不少绝句不是这样的。下面列出四种典型的五言绝句的格律,其中仄尾起句者为“正格”,平尾起句者为“偏格”。有的作者说“仄起句为正格,平起句为偏格”,这种说法不完全,很容易使人理解为“仄头起句”和“平头起句”,那样的话五言和七言的正、偏格就会正好相反,所以应该说全。无论对于五言还是对于七言,全应说成“首句以仄起仄收者为正格一,首句以仄起平收者为偏格一,首句以平起仄收者为正格二,首句以平起平收者为偏格二”。▲为平声韵脚,处于韵脚的字必须合辙押韵。从入韵的角度讲,对于首句的尾字没有严格要求,入韵更好,不入韵也可以。五言诗的粘、对规律与七言诗相同,都是“奇偶句相对、偶奇句相粘”。

五绝的格律四式如下。

(1)正格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 仄 平平▲

例如,(唐)王维《五绝·相思》:

红 豆生南国,春来 发 几 枝?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愿 君多采撷, 此 物 最相思。

(平)平平仄仄, 平 仄 仄平平▲

(2)正格二:

(平)平平仄仄,平仄 仄 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石子翁《五绝·金秋胜春》:

秋 风千里露, 凉 沥 沁人心;

(平)平平仄仄,(平)仄 仄平平▲

格 外黄花傲,无春 胜 有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偏格一: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 平平▲

(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唐)王涯《五绝·闺人赠远五首之一》:

花明 綺 陌春, 柳 拂御沟新。

平平(仄)仄平, 平 仄仄平平▲

为 报 辽阳客,流光 不 待人。

(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偏格二:

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 仄 平平▲

例如,(唐)元稹《五绝·行宫》:

寥 落古行宫,宫花 寂 寞红。

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白 头宫女在, 闲 坐 说玄宗。

(平)平平仄仄, 平 仄 仄平平▲

引用燕园学子的怎样写好诗词(二) 2009-04-10 21:05

分类:诗词课堂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怎样写好诗词(二)

2·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又称七绝。在七言诗中,平仄制约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其实此说也不是绝对的,准确地说只有在()内实行平仄转换,才能避免无平句和孤平句,即第一、三字的变化是绝对的,第五个字的变化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在变换第五字时,不能出现末三字为“仄仄仄” 或“平平平”的情况;其次,不能够出现“无平句”,还要尽量避免“孤平句”。所谓“无平句”就是除句尾一字为平声外,整句之中再无平声字;“孤平句”就是除末一字外,整句之中只有一个“平声”字。因此从声律上严格地说,七言诗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五言诗是“一不论、二分明”。

在七言诗中,句型的规律也是“奇偶相对、偶奇相粘”的关系。与五言诗一样,也是“仄尾”起句者为正格,“平尾”起句者为偏格。同样,所有的偶数句尾字都是“韵脚”。首句入韵更好,不入也不为忌讳。

下面列出四种典型、工整的七绝格律。

(1)正格一: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王维《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 在 异 乡为异客, 每 逢 佳 节倍思亲。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遥 知 兄 弟登高处, 遍 插茱萸 少 一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正格二: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石子翁《七绝·雨袭窗外菊》:

婆 娑 菊 影窗棱绣, 飒 爽琳琅 喜 点头。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转 瞬 乌 云淹晏月, 花 垂 叶 冷雨飞流。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仄平平▲

(3)偏格一: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唐)张旭《七绝·桃花溪》:

隐 隐飞桥 隔 野烟, 石 矶 西 畔问渔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 平(仄)仄仄平平▲

桃 花 尽 日随流水, 洞 在清溪 何 处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偏格二:

(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唐)王昌龄《七绝·闺怨》:

闺 中 少 妇不知愁, 春 月凝装 上 翠楼。

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忽 见 陌 头杨柳色, 悔 教 夫 婿觅封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常被简称为五律。五律的平仄转换、论与不论的规定,以及句型的粘、对格式,均与五言绝句相同。第一句与第二句叫做“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句、八句叫“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真正构成“对联”,即相对应的词类在含义、声律上必须对仗,而对首、尾两联则一般不作要求。每个偶数句的末字为韵脚,一韵到底。

下面列出四种典型、工整的五律格式:

(1)正格一: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首联)

(平)平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平▲(颔联——要求对仗)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颈联——要求对仗)

(平)平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平▲(尾联)

例如,(唐)王湾《五律·次北固山下》:

客 路青山下, 行 舟 绿 水前。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潮 平两岸阔, 风 正 一 帆悬。

(平)平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平▲

海 日生残夜, 江 春 入 旧年。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乡 书何处达, 归 雁 洛 阳边。

(平)平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平▲

(2)正格二:

(平)平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平▲(首联)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颔联——要求对仗)

(平)平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平▲(颈联——要求对仗)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尾联)

例如,王维《五律·山居秋暝》:

空 山新雨后, 天 气 晚 来秋。

(平)平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平▲

明 月松间照, 清 泉 石 上 流。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竹 喧归浣女, 莲 动 下 渔舟。

(平)平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平▲

随 意春芳歇, 王 孙 自 可留。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3)偏格一:

平 仄仄平平, 平 平(仄)仄平▲(首联)

(平)平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平▲(颔联——要求对仗)

(仄)仄平平仄, 平 平 仄 仄平▲(颈联——要求对仗)

(平)平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平▲(尾联)

例如,杜甫《五绝·月夜忆舍弟》:

戍 鼓断人行, 秋 边 一 雁声。

平 仄仄平平, 平 平(仄)仄平▲

露 从今夜白, 月 是 故 乡明。

(平)平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平▲

有 弟皆分散, 无 家 问 死生。

(仄)仄平平仄, 平 平 仄 仄平▲

寄 书长不达, 况 乃 未 休兵。

(平)平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平▲

(4)偏格二:

平 平(仄)仄平, 平 仄 仄 平平▲(首联)

(仄)仄平 平仄, 平 平(仄)仄平▲(颔联——要求对仗)

(平)平平 仄仄, 平 仄 仄 平平▲(颈联——要求对仗)

(仄)仄平 平仄, 平 平 仄 仄平▲(尾联)

例如,(唐)李商隐《五律·风雨》:

凄凉 宝 剑篇, 羁 泊 欲 穷年。

平平(仄)仄平, 平 仄 仄 平平▲

黄 叶仍 风雨, 青 楼 自 管弦。

(仄)仄平 平仄, 平 平(仄)仄平▲

新 知遭 薄俗, 旧 好 隔 良缘。

(平)平平 仄仄, 平 仄 仄 平平▲

心 断新 丰酒, 消 愁 又 几千。

(仄)仄平 平仄, 平 平 仄 仄平▲

怎样写好诗词(三)

4·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亦被简称为七律。七律的格式基本同五律,可理解为在每句之前加上两个字,平声之前加仄声,仄声之前加平声;但仍然是仄尾起句为正格,平尾起句为偏格。与五律相同,七律中的颔联和颈联,也要求相对应的词类对仗;而首联和尾联无此要求。

其它平、仄、粘、对的要求亦同五律。每个偶数句的尾字均为韵脚,一韵到底。

现将四种典型工整的七律格式列出。

(1)正格一:

写的最好的诗句篇七
《怎么样写好诗》

怎么样写好诗

(根据讲课稿整理,有删节)

第一个问题:怎么样才算好诗?有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既可以用来创作,又可以用来欣赏,还可以用来修改作品。这个客观标准,大体可以根据诗词界历代诗人的共识,还是能大体归纳出几条,可供参考和借鉴。下面我就重点说一说好诗的标准。

诗词创作,有一个说法叫眼高手低。这个词,对于我们诗词创作是褒义,没有贬义。就是要眼高,你才能手高。你眼不高,手是高不上去的。眼界见识,判断力达不到,你想写出好诗是不可能的。所以说,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见识。认识上的东西,眼界要高。一般的诗人都是眼界高于创作。越好的诗,越是高眼界、高见识创作出来的。

有人说,不是也有创作高于眼界的吗?李白就是一个。他的创作亘古第一流,但他从来不讲理论,不谈怎么写好诗。

其实,李白对诗的见识也是第一流的,他只是没有把诗词理论写出来而已。李白到了黄鹤楼,看到了崔颢的诗,他就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没有对诗的判断力,没有很高的眼界,他能说出这样的话吗?但李白不死心,从武汉一直沿江而下,到了南京,写了“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楼空江自流。”但是跟崔颢比,还是没有比得上,他自己也承认没有崔颢写的好。所以,说李白的眼界不高,是不符合事实的。 对于好诗的标准,历来说法不一。古人就有格调说、性灵说、神韵说、肌理说等等,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到了现代,说法就更多了,总的看来大概有五条标准。

第一个标准,就是“格律严谨”。 格律是我们学诗的第一道门槛。一般地说,在诗的格律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其实,格律是诗的第一道门槛,他还只是形式上的“游戏规则”而已,还谈不到艺术上来。打个比方,就像下象棋,马走

日、象飞田、炮打隔山、车杀一线,这好比是象棋的“格律”。可是你会这个以后,离下好象棋还远着呢。格律问题,稍稍沉下心来,一般有四五个工作日,就能全部过关,有些基础且思路敏捷的人,一两个小时就能过。

初学的诗友对格律有一个误解,往往注意古人的出律现象。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不”字就出律了;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陆游的“一生报国有万死”,一连五个仄声,肯定出律。既然古人可以出律,我为什么不能出?于是就对格律不那么讲究了,学了三年、五年,还在原地徘徊,进入不了诗词的氛围。古人的出律,仅仅是我们看他出律,二十一世纪的人看唐朝人的格律,拿现代人所了解的格律去衡量唐朝的诗人,很可能会看不准。我们觉得出律,唐朝人很可能不认为是出律,或者别有说法。所以说这是一个误解。

我们所看到的出律这个问题,有些是以“入”代“平”现象。 “野火烧不尽”,“不”

是入声;“南朝四百八十寺”“八、十”是入声;“儿童相见不相识”,“不”是入声。以“入”代“平”,这些都不是出律或拗句。

还有些是当时允许的体式,崔颢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不复返”、“空悠悠”,不对仗,平仄也不对,词性也不对。可是崔颢的这首诗被认为是唐诗第一律。你说古人怎么能把一首出律的诗捧为第一律?我们不了解古人、其实,在唐朝时,这种体式是允许的,是合律的。律诗中如果第三联是一个工对,那么第二联就允许半工对。我们看第三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是一个工对。而第二联就允许半工对,“白云”、“黄鹤”对上了,“一去”,“千载”对了一半。“不复返”、“空悠悠”不对了。我们再看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小儿女”和“忆长安”明显不对仗。但你看第三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工对。有了第三联的工对,第

二联允许半工对。“遥怜”、“未解”对上了,“小儿女”和“忆长安”就不对了。这种体式是当时允许的,不算出律。 古人出律的原因大概有十来种:以“入”代“平”、当时的体式、古诗的残余、律绝形成期中的一些未成熟现象、还有是有意的突破。“八月湖水平”、“一身报国有万死”这都是有意突破,即常说的“不以辞害意”。当然确实也有不少就是出律。所以,对古人出律要有分析,不宜简单地说是出律。

即使古人出律,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原谅自己。古人出律是谙熟格律,得心应手之后,是在创作中出律。而我们是在学习格律阶段,这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现在学习阶段,一定要过好格律关。再说,古人诗的流传,不是以出律而流传,而是以好诗而流传。即使是好诗,出律也是瑕疵,而不是亮点。你要光学古人的出律,那就学偏了. 其实,格律不仅仅是形式,它还有内涵,有它的作用。格律是引导我们进入古典诗词氛围的一个

写的最好的诗句篇八
《怎样写好诗歌》

近来,有些朋友发来一些诗歌。以诗歌传递友情本来是件好事,可要是流于形式,成了顺口溜,就失去了诗歌的意义。

在这里,笔者不揣冒昧,略谈一些对诗的看法,与大家商榷。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常听人说,好文如饭,好诗如酒。饭可充饥解饿,而酒能提神解乏。好酒饮上两口,芳香甘醇回味无穷。令人神情为之一振。

怎样才能写出好诗呢?《诗神》上说:“诗歌要有三气,即:大气、灵气、底气。”什么是三气呢?

从三气入手,讲究的是谋篇布局,大处着眼,也就是立意。

大气,讲的是要有时代气息,让读者感触到时代的脉搏。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大凡经久不衰的诗歌都有其大气所在。李杜齐名,为什么老杜被称为诗圣,而老李却只被称为诗仙呢?因为从杜圃的诗中可以看出一代大唐的风貌。有划时代意义。李白放荡不羁,尽管诗风飘逸,但随意性大,也就屈居诗仙了。 灵气,指的是表象与内涵的幻化关系。任何灵魂都要有个躯壳做表象,没有躯壳,光有灵魂,是不完美的,那会使人看不到,摸不着。所以,灵魂要通过表象来体现;表象要通过灵魂来塑造。哪吒还要有荷花来化身呢,否则灵魂无所依。在诗歌中,灵魂体现了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但如何幻化就要全凭个人的悟性了。例如郭小川的《选队长》:“年轻的团支书竞聘生产队长/手中的规划图就是立下的军令状/掌声/掌声把小村托了起来/托起来/放在他宽阔的肩上。”后数第三句幻化得就相当好。这里的掌声代表大家的信任。

底气,指的是诗中的内涵(信息)要丰富,传递感情和信息,要多角度,大纵深,多方位的。信息量大,能给人一种汹涌澎湃,震撼心灵的感觉。当然,底气足不是华丽词藻的分行排比,也不是杂七杂八闲情的堆砌,而是丰富知识的内涵通过表象体现出来,经得住推敲。当然,一时一事有所感触也可就事论事成诗,但毕竟单薄,穿透力不强。

至于怎样才能让诗歌朗朗上口,增加美感,尚有“三美”一说则又当别论。属于雕琢范畴。

前文说到了“诗歌要有三气。”但那是高屋建瓴从大局着眼,属于谋篇布局的范畴。至于精雕细琢,尚有“诗歌三美”一说。

何谓三美?即建筑美、韵律美、灵魂美。

1、建筑美。指的是段落的划分以及句子字数的组成。

首先是段落。段落可多可少,可以是一段,也可以多段,根据需要而定。如果两段以上,最好句子的行数应大体一致。特殊需要例外。此外每段相应句子的字数也应大体一致。例如徐志摩的《我是一片云》:

“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无需惊讶/更无需欢喜/转瞬间便没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航向/你无需介意/最好你忘掉/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两段相应的句子大体一致。

再就是每行的字数,虽然不拘字数多少,大不要忽多忽少,跌宕太大,读者跟不上作者的思路,会产生脱节的感觉。例如:

“我骑着烈马奔驰在无垠的草原/她/随着我随风飘逝的思绪渐去渐远。”这里的“她”就显得字数太少了。改进的方法,一是前面要有一句字数较少的过渡句儿,如:我骑着烈马奔驰在无垠的草原/挥不去的身影/她/随着远山/随着我随风飘逝的思绪渐去渐远。”“她”的前后各加了一句字数较多的句子就不会显得突兀了。二是适当把“她”加长。

2、韵律美。指的是押韵和找平仄。自由体诗歌平仄要求不严,但押韵还是要有的,否你拗口。押韵有隔行押韵,有隔二押韵,有隔三押韵的,根据需要不一而足。偶尔一句失韵未尝不可,但最好不失韵。例如笔者90年代中期发表在《中国花卉报》上的“车前草”:

“车轮碾过头顶/行人踏上膀臂/它默默无言/只把那,旧痕新伤压在心底; “不会争艳报春/哪闻华词颂句/它只希望/用自己有限的叶子/为大地,勾出一抹新绿。”采用的就是隔二押韵。

至于平仄,笔者认为还是找一下为好。这样能使写出来的诗歌朗朗上口,既好看,又好读。

有些诗歌看着可以,读起来拗口,就是没找平仄的缘故。

3、灵魂美。指的是立意及格调。立意新颖,格调高雅,方为诗中上品。 先说立意。以岳阳楼为题的诗歌无数。流传下来的杜圃诗圣有一首五言律诗:“昔闻洞庭水/今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友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泪流。”

孟浩然也有一首,临**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含虚浑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揖/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他这前四句,论气魄,与老杜的前四句不相上下。但后四句与老杜相比格调就低得多了。老杜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情况下,还想着北方安史之乱,百姓涂炭,自己要戎马关山,为国出力呢!

而老孟后四句想的却是怀才不遇,羡慕那些被钓上去的鱼(出仕作官者)。完全为自己着想,格调自不敢恭维了。

所以,立意影响格调的高低。同是歌咏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忙。”是在为蜜蜂叹息,有惋惜的成分;“早知成蜜空忙碌,何如花底剩余香。”则有嘲讽的意味,我得不到,谁也别想得到。格调更是低下,还不如前者呢。

至于如何把诗歌写出立体感来,能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特别感动人,则属于切入角度问题,又当别论。

诗歌教程-怎样写好诗歌 2007-03-31 19:43

知识领航舰

鄙人不是诗人,写诗歌的水平也不咋的,对诗歌的认识也很模糊。鉴于这种原因,我熟读了很多著名诗人的诗歌,从中吸取一些宝贵的营养,十年磨一剑,在这里,我想谈谈对如何创作好诗歌的看法。

写诗歌也需要像写散文一样有清晰的思路,比起散文来说,诗歌更需要诗人的灵性,需要另类的思想和眼光,敏锐的思维去看待和分析事物,提炼事物的本质。在读到徐阳先生《生活的片段组诗》时,整个诗歌描写细致入微,或深或浅地表露了生活的种种迹象,从片段中体现博大的内涵。他的诗歌来自生活,是云贵高原那片土地赋予了他诗歌的精髓。寻找一把钥匙/随着时光起伏颠簸/我整齐的日子排列成/一把黑土一粒种子/就能面对一个又一个日出日落。这样的诗歌无不让我感觉到欣慰,感受到诗歌带来的美感以及激励人的力量,所以我开始重新审核自己的诗歌,发现真是望尘莫及,同是我也为那些进行诗歌写作的人感觉到难受,对于什么是诗歌,我们真的像个刚刚出生的孩子。 诗歌是文字和诗人精神结合的精华,是一种最为让人产生联想的文体,最为动人心魄。它不像文章一样的者一看就明白你在讲述什么?而诗歌需要读者用心去体验,去感受作者创作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且更要切身地站在作者的位置上去思考才能明白,也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如西北天狼的这首《阳面的人生》中的一节,只在山的世界苍茫/我的清高/没有背景。开篇就把你引入诗的意境,“阳面的人生”最终的目的是下一节,诗人希望一个明亮的世界和人生历程,谢天高云淡/辽阔了我的胸怀/苍野一束蓬草/替我艰难地写诗/管它风残云卷/月老边关/我扬鞭策马/埋头向西沉去/把负重的背/留在阳面的人生。从整首诗歌来看,简单的意境,“山”、“北风”、“马”,这写事物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诗歌完美的意境,衬托了“阳面的人生”,一种豁达和自信在诗歌中显现出来。你仿佛看见了一骑马的英武男人,背着阳光在茫茫的大西北的土地上扬鞭策马,

写诗的人很多,有名气的诗人也很多,“海子”、“北岛”、“骆一禾”等等,他们的诗歌都具有独特的生活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鲜明特性,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对人性的关爱,拥有博大的情怀。这是这些诗人具有的精神,都融合进他们的诗歌中,让你能体会那种生命色彩。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写诗歌了呢,不!诗歌要写,那如何才能写出好的诗歌呢?我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给参考。

首先;写一首诗歌在确定题目的基础上,应该先定下诗歌的基调,也就像写文章一样得有个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一样,写这首诗歌的目的,褒奖什么?批判什么?从大体上先确定下来,然后再提炼诗歌的意境和锻炼诗歌的中心思想。诗歌讲究灵性和感悟能力,在选择上也很重要,环境也很重要,有人说:“诗人是孤独的,离开了孤独那就不是诗人,至少不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了”,其实是说诗人在创作中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能给予一个能发挥思考的空间,才能写出诗歌作品.

其次;在诗歌的语言上,表达和写文章是完全不一样的,应该提炼精华,避免平白的语言表达,但是也忌堆砌华丽的语言,对带诗歌的每一句都需要精练,朴实,精确,这样才能完美地表现诗歌的内容,让人读起来觉得亲切,有张力,情绪饱满,不夸张。 其次:诗歌写完后,从整体再给予修改,整体上审查诗歌的面貌,比如断句上有没有问题、语言有没有弹性等。切记不要随便断句,该到那里就到那里,每一句都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果自己读起来都感觉平淡无味,那读者肯定是看不下去,所以写好诗歌后需要修改某些句子和一些表述方式,再看看诗歌的意境对做指向的中心意思是不是不

明确,有没有无关紧要的句子和意境,尽量以简洁的语言表达诗歌的美感。升华诗歌的魂灵。

最后,要写好诗歌,需要诗歌爱好者经常阅读,加强文学修养,多和别人去交流和沟通,多练习,多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细节,多去感受生活和生活赐予我们的一切,用火热的心去面对生活和这个世界以及每一个人。写诗歌的人应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 以上是我对如何写好诗歌的几点看法,当然这是我的个人之见,可能对你或者会写诗歌的人来没有什么价值,不同的创作方法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都能写出优秀的诗歌,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坚守诗歌的精神家园,用诗歌呼唤自由,用诗歌歌颂生活。

写的最好的诗句篇九
《关于形容孤单的诗句,描写孤独寂寞的好词好句子》

关于形容孤单的诗句,描写孤独寂寞的好词好句子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

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

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

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凤箫吟 韩缜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

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

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声声慢


写的最好的诗句相关热词搜索:工作总结最好的诗句 最好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写的最好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写的最好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8294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