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写冬夜孤独的诗

写冬夜孤独的诗

2016-01-28 08:52:1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写冬夜孤独的诗篇一《现代诗歌》 胡适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写冬夜孤独的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写冬夜孤独的诗篇一
《现代诗歌》

胡适: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这首现代“梁祝”预示了胡、韦莲司二人恋爱的结局。

一颗星儿

我喜欢你这颗顶大的星儿。 可惜我叫不出你的名字。

平日月明时,月光遮尽了满天星,总不能遮住你。

今日风雨后,闷沉沉的天气, 遍天边,寻不见一点半点光明,

回转头来,

只有你在那杨柳高头依旧亮晶晶地。

沈尹默:月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此诗写的是一个冬夜,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冷气袭人。环境是萧森的,人物孤独的,正好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社会相。面对这样的人世处境,诗人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与高树并排立着,而不是靠着。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进而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乃是那里先进青年的奋斗目标。文笔清新质朴,含而不露;

重意境,重气质,于细微中见精神。

刘半农:叫(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诗中的“她”是首次使用,一个“她”字,使一首诗永垂不朽。

汪静之:伊底眼

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昵?

伊底眼是解结的剪刀, 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 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

伊底眼是快乐的钥匙, 不然,何以伊一瞅着我, 我就住在乐园里了呢?

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 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 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冰心:繁星 一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天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七 醒着的 只有孤愤的人罢! 听声声算命的锣儿 敲破世人的命运

十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七五 父亲呵! 出来坐在月明里 我要听你说你的海

一三一 大海呵! 那一颗星没有光 那一朵花没有香 那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春水 五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的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它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的流将下去 只经过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他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一〇五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宗白华:夜

一时间 觉得我的微躯 是一颗小星, 莹然万星里 随着星流。 一会儿 又觉着我的心 是一张明镜, 宇宙的万星 在里面灿着。

李金发:弃妇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

闻一多:忆菊

──重阳前一日作 插在长颈的虾青瓷的瓶里, 六方的水晶瓶里的菊花, 攒在紫藤仙姑篮里的菊花;

守着酒壶的菊花, 陪着螯盏的菊花;

未放,将放,半放,盛放的菊花。

镶着金边的绛色的鸡爪菊; 粉红色的碎瓣的绣球菊! 懒慵慵的江西腊哟; 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 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 长瓣抱心,密瓣平顶的菊花;

柔艳的尖瓣攒蕊的白菊 如同美人底蜷着的手爪, 拳心里攫着一撮儿金栗。 檐前,阶下,篱畔,圃心底菊花:

霭霭的淡烟笼着的菊花, 丝丝的疏雨洗着的菊花,──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剪秋萝似的小红菊花儿; 从鹅绒到古铜色的黄菊; 带紫茎的微绿色的、真菊, 是些小小的玉管儿缀成的, 为的是好让小花神儿 夜里偷去当了笙儿吹着。 大似牡丹的菊王到底奢豪些, 他的枣红色的瓣儿,铠甲似的 张张都装上银白的里子了; 星星似的小菊花蕾儿 还拥着褐色的萼被睡着觉呢。 啊!自然美底总收成啊! 我们祖国之秋底杰作啊! 啊!东方底花,骚人逸士底花啊!

那东方底诗魂陶元亮 不是你的灵魂底化身罢? 那祖国底高登高饮酒的重九 不又是你诞生底吉辰吗? 你不像这里的热欲的蔷薇, 那微贱的紫萝兰更比不上你。 你是有历史,有风俗的花。 啊!四千年的华胄底名花呀! 你有高超的历史,你有逸雅的风俗!

啊!诗人底花呀!我想起你, 我的心也开成顷刻之花, 灿烂的如同你的一样; 我想起同我的家乡, 我们的庄严灿烂的祖国, 我的希望之花又开得同你一样。 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请将我的字吹成一簇鲜花,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

然后又统统吹散,吹得落英缤纷,

弥漫了高天,铺遍了大地! 秋风啊!习习的秋风啊! 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yī)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朱湘:采莲曲

小船啊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裹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升,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榴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莲,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飔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⑶,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写冬夜孤独的诗篇二
《诗词6篇》

1阅读下面这首送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答: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

3分)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

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3分)

答: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

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

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

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

量。(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①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

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

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1)“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 烟波隔。”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

(2)这首词与词人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属政治抒情词,在语言风格上,二者有

什么区别?(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

隔了归路。(2分)此四句用春山、烟波,象征家乡被金国占领、政局的险恶、词人执着追

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3分)

【解析】作者登楼而望,春山堆叠,茫茫烟波阻隔了归家之路。结合整首词的内容,句中的

“春山”与“烟波”象征了家园被敌侵占,国家政局飘摇动荡的局面,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在匡扶

国家社稷途中的种种阻隔。

(2)【答案】①此句承上启下(1分),由描写大好春光转而写怨春归去,牵动了词人被春

归触动的满怀愁与恨,从而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乡

的深沉悲痛。(2分)②全诗表现了词人因春归而想家、有家难归的痛楚;自家身世壮志难

酬的感叹;以及对国家悲惨命运的哀怨情绪,是作者一贯深沉悲壮的家国大恨。(3分)(注:

每种情感各一分。)

【解析】由前面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转入作者情感的抒发,此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肠

千结”的情感丰富,在全词中包含了国土沦落的悲愤,家园难归的悲痛,壮志难酬的伤感,

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等。

二:

(1)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春正好”的景象?(4分)

(2)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 红得像着了火的樱桃,白如雪般的花朵;春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土阶;春燕牵引着幼雏

飞翔,黄鹂轻啼呼朋引伴。(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

(2) 拟人。(或比拟、顶真)(2分)春深子规啼,牵动词人思归之心;(2分)中原失陷,抗金收

复困难重重,词人满怀愁恨。(2分)

注释

茶蘑:亦称酴醿,以色似酴醿酒而名。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花。一架:荼藦枝细长而

攀缘,立架以扶,故称一架。

龙孙:竹笋的别名。紫苔苍壁:长满青紫色苔藓的土阶。

乳燕引雏:母燕引着雏燕试飞。

流莺唤友:黄莺呼叫伴侣。

肠千结:以千结形容愁肠难解。

蝴蝶梦:庄子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人造以蝴蝶称梦。子规:亦名杜鹃。

译文

似火樱桃,如雪荼藦,映辉斗艳。春色正浓,喜见春笋破土而出。母燕引着雏燕试飞,黄莺

呼叫伴侣。春带愁来,不带愁去,令人伤怀。

登楼望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饮烟已经被山挡住了,家在哪里呢?古今家国之恨,向谁倾

诉。乡梦恐怕难以传到千里之外了,唯闻子规啼三更月。杜鹃声声劝归,人却难以归去。

赏析:

《满江红·点火樱桃》写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也没有其他材料可供参阅,但从此词的意境推

测,可能是辛弃疾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归之作。

此词描写词人因春归而想家的悲凉情绪,它以春景为媒介,充分体现了自家身世和国家命运

都很悲惨的感叹,是一首饱含政治色彩的上乘之作。它之所以流传下来,为人所喜欢,不仅

在于它饱含深情厚意,更在于作者在写词时不是枯燥地、直通通地诉说,而在生动鲜活的意

境描写中创造了幽远深邃的抒情境界。

上片即景伤春。词人的艺术触觉是十分敏锐的:词人既欣赏江南之春的美好,又痛惜江南之

春的不久长。在词人的笔下,暮春的景致使人眼花缭乱。“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二句,犹如彩色影片的特写镜头,园林之中灿烂的春色被推到读者的眼前。一株株樱桃,硕

果累累,红得像着了火;一架荼正盛开着白雪般的花朵,与火焰般的樱桃交相辉映,整个园

林红妆素裹,分外娇艳。“春正好”是一句简洁深情的赞语。春天好,好就好在生机勃勃。春

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土阶,蓬勃地向上生长;春燕牵引着初产的幼雏,在缓缓地飞翔;流莺

呼朋引伴,娇音恰恰,就像奏响了一首首春之抒情曲。可是好景不长,恰如前人的名句“开

到荼花事了”所标示的,高潮一过,春姑娘就要回去了,想挽留也挽留不住。也许正是因为

预感到春之短暂,乳燕才飞得没有兴致,其翱翔之力“弱”了下来;那些自在的流莺,也因此

而歌声不畅,它们的啼音竟然使人有“怯”的感觉。燕之“弱”,莺之“怯”,其实都是词人感伤

春天心理的外化,辛弃疾这里则是满腹心事。对于一个政治理想落空、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

折的人来说,春归是象征着希望破灭。自然景观的变化和季节的无情推移,牵动了词人满怀

的愁恨,于是词人向春天发出了怨愤之语:“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这三句与词人

的名篇《祝英台近·晚春》的结拍“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用语和

含义都很相似,只是这里语调更为急促,意思更为直截了当一些。词人似在对空呼喊道:千

愁万恨,都是你春天给引出来的;如今你自个儿走得利索,却把愁留给人不管了,你可知我

已经愁肠千结,无法解开。这一串怨春之语,无理之极,然而有情之极,“肠千结”三字,尤

能夸张地表达出词人抑郁不堪的烦乱心绪。

词的下片,具体而细致地抒写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换头的四个三字句:“层楼望,春山

叠;家何在?烟波隔。”承“肠千结”一句而来,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

哀愁,而是怀念家山的深沉悲痛。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

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这春山、这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

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接下来“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二句,

愁怀浩渺,语意悲怆,英雄的孤独感拂拂生于纸面。所谓“古今遗恨”,按字面之义自然是指

从古至今的恨事,但怀古是为了伤今,因而这里的“古今”,偏重于指“今”。“今”之恨,莫过

于中原沦陷、祖国分裂之恨。

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向人们说明:词人之“恨”的内容,决非一般文人士大夫风花雪月的小恨,

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国大恨;而词人为雪此大恨而奋斗,响应都寥寥无几,此恨几乎无处可以

倾诉,这又是自己满腔愁恨之更深一层。紧接“蝴蝶”二句,化用唐人崔涂的“蝴蝶梦中家万

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一联而变其意。《庄子》上说,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来文人就将

做梦称为“蝴蝶梦”。千里梦,指自己的想家梦。子规的叫声像是在说“不如归去”。这两句,

是就情造境的哀婉之笔,以深夜不寐的痛苦情景,来将上文所抒写的内容进一步向广阔的时

空延伸。一个“不传”,一个“叫断”,是点铁成金之语,使得这两句比崔涂原诗更为凄切地表

达出思家念远之悲。还须指出的是,从词人的生平、思想及上文的“古今遗恨”等来综合判断,

这里的所谓思家,不是思念其江南地区的寓所,而是思念远在北方金人统治之下的山东济南

老家。全阕的结拍云:“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声声”,承“子规叫断”而来,可谓

善于呼应,构锁严密。“劝人归,归难得”二语,修辞学上称为“顶真格”,其作用在于文气贯

通地倾泻自己的苦痛之怀。这里以情语结束,但由于与前面的形象描写相联系,并且语意真

挚感人,所以这个结尾仍然富有韵味,令人对这位爱国志士有家难归的痛楚油然而生共鸣之

感。

辛弃疾的政治抒情词,就表达方式而言,可分为直抒与曲达两种。所谓直抒,是指张口畅谈,

议论之声滔滔不绝,悲壮之情,慷慨豪迈之志,全盘托出,没有半点含蓄,从不凭借外物,

不依靠比兴等手法。所谓曲达,是指心里有急切想说的话,但考虑到自己处境险恶,不敢将

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地畅快淋漓地说出来,而是凭借花鸟山水来抒发自己的忧愤。此词就是属

于后类.

3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

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片既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的实景,又写与妻子在

一起的温馨快乐的梦境,两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

(2)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这两句有声有

色地描绘了塞外冬夜天地空旷苍茫的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了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

寂寥。(意对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村兵后

南宋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6分)

阅读【答案】

1.描写的是一幅南宋时,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的残破景象。(2分)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

着。烟草茫茫,晚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3分)

2.①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②对侵敌的仇恨,③对战争的厌恶,④对百

姓的同情(6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小小桃树虽然失去了主人,但依然在春天里绽开了艳丽的红花;夕阳西沉以后,在烟雾缭

绕的野草间,偶尔飞过了几只乌鸦。只见有几处倒塌的房屋和院墙,围绕着被废弃的枯井;

要知道,这些原来都是住着一户一户的人家呀!刻画了战争之后村庄的荒芜。

2.刻画了战争之后村庄的荒芜,作者心存沦亡后的中原,心存流离中的百姓,反映了诗人关

心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几处败垣围故井” 只见有几处倒塌的房屋和院墙,围绕着被废弃

的枯井,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战争造成的,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怀示邻里① 北宋•陈师道

断墙着雨蜗成字②,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注]①时为元符三年(1100)春,作者落职居于徐州。②蜗成字:断墙上留有蜗牛爬过的痕迹,

弯弯曲曲如同篆字。③剩欲:即颇欲、很想的意思。

(1)诗中的那些形象的描写照应了标题中的“春”字,请分别指出来。(2分)

(2)尾联作结,照应春游未行之事,兼说今日所思所想。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5分)

答案

(1)蜗成字、燕作家、风翻蛛网、雷动蜂窠、未开花。(写对4个得2分,3个得1﹒5分,

2个得1分)

(2)“屡失南邻春事约(屡次失约,都未能与邻居同去春游赏花),只今容有未开花(现在

也为时不晚,或许还有没开的春花可供赏玩吧)”,(1分);由写以往“剩欲出门”却未作春

游,到写如今决定外出也为时不晚,诗势顿生波澜,隐约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意愿,(2分)

若作反复吟味,可知这两句暗含有诗人认为辅政出仕为时未晚,还可以有所作为的心情。(2

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许浑①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凉州词

王翰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①许浑(?-约858)晚唐诗人。②王翰,生卒年不详,唐朝开元盛世时期诗人。

1.清代学者马沅选编的《唐绝诗钞略》评《塞下曲》,说它“写得酸楚不可言”。结合全诗分

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2.王翰与许浑同样写战争的悲剧,请结合王翰与许浑所处的时代分析表达情感的不同点。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河北省模拟题答案(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

1.许浑的《塞下曲》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后两句诗人选择了一

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表达对牺

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以及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诗歌用白描手法,

四句诗只叙事,无议论,却在典型事件中自然流露情感。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很耐人

寻味。【一面是征人已经血洒疆场,一面是寄托着亲人深情厚意的寒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战士已喋血沙场,家人却捎来书信,寄出寒衣。人已死,衣何用?人

已死,家人犹自深深惦记。这样的悲剧、这样的悲情令人心酸,令人同情。

2.王诗虽然也写战争的残酷,但仍充满着乐观与豪迈,充盈着一股英雄气,而且这种豪迈气、

旷达气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还是借战士的诙谑口吻表达出来的,这与盛唐强大的国势是分

不开的。《凉州词》正是“盛唐之音”的代表。许浑身处晚唐,回纥、吐蕃经常侵扰边塞,

唐朝征战频频,且经常战败,将士百姓都有浓重的厌战情绪。这种情绪反映在诗歌中,其悲

情往往给人以一种异常酸楚与沉重的感觉,诗风因而也显得更加深沉悲凉。许浑的《塞下曲》

之所以令人黯然销魂,正因为它表达了晚唐时代人们厌战的心声。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写冬夜孤独的诗篇三
《诗歌典型题》

邯郸道上

宋荦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

注:唐《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自叹穷困,却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店主所蒸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2)简析“卢生”在诗中的作用。(4分)

邯郸道上阅读答案

答:(1)通过秋风、古木、荒祠、雨水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阵阵、古木沧桑、祠庙破败的古道秋景图(2分),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氛围(2分)。

(2)借用卢生“黄粱一梦”的典故(2分),含蓄地表达了对步卢生后尘、热衷功名利禄的“名利客”的讽刺(2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 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 下片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1)描绘了一幅绿水蜿蜒,芳草长堤,处处笙歌暗送的美丽的西湖春景。表达了诗人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2)“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静中有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有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涟漪才有船身滑动之感;“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起沙滩的水鸟,愈加衬托出西湖的幽静。

春日闲居

徐通

草阁春方暮,柽①阴日未斜。

蜗涎分断壁,莺语并邻家。

曲坞藏修竹,轻云覆落花。

卑栖②有至性,长此卧烟霞③。

注释:①柽(chēng):即柳树。②卑栖:居于低下的地位。③烟霞:山

水胜境。

(1)第二联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诗人是如何写的?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1)蜗牛爬过的断壁上,留下银白色的蜗涎,深黑的墙壁被划分为

二。院内院外,一片莺啼之声。这是一幅美妙静谧的山村暮春图景。(2分)此联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先写“蜗涎”之静,后写“莺语”之动,以静显动,以动衬静。(2分)

(2)尾联用“卑栖”“至性”“长此”“卧烟霞”等表达自己甘于淡泊、

出尘拔俗的志趣和愿意永远过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4分)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 ①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中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

(2)这首词写的是离情,下片怎样表现此人的离愁?请简要分析。

答:(1)通过落花、飘飞的柳絮、已过花期的樱桃、落日等景物描写了一幅凄迷的晚春图景,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2)虚写友人泊舟渔村独对孤灯的情景,写友人的孤独寂寞,实则写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用典,用屈原的典故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

画堂春

宋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1)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也可答“动作描写”)。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又爱春、伤春(惜春)倒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意对即可)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

秋梦里。

(1)最后三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用意?

答:诗中选取啼雁、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烘托出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

独山梅花①

王安石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

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②颜色空。

【注】①这首诗是王安石被迫罢相之后,隐居钟山时所写。②上林:即上林苑,东汉光 武帝时建造,后泛指帝王的园圃。

(1)试简要概括“独山梅花”的特点。

(2)诗人借助“独山梅花”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1)零落憔悴,孤零无依,凌寒独放,花香远溢。(每点 1 分。 )

(2)诗人借“独山梅花”抒发了志士迟暮的伤感、壮志难酬的慨叹、

无人理解的孤独以及虽遭贬黜却依然坚守高洁品性的无悔之情。 (每点 1 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①,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① 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4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

分)

答:(1)【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

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

言之成理亦可)

(2)【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

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

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

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

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1)、这首诗描绘了深秋送别的画面。抒发了悲秋伤别和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

(2)、这两个意象中,“催”“渡” 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甑:古代盛饭的一种瓦器

(1)“风乱万畴青锦褥”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2分)

(2)第三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3)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1)描绘了雨中(后)万顷田地的庄稼郁郁葱葱,风吹过,绿浪翻滚的生机勃勃的画面。(2分。“青锦褥”描绘正确1分,揭示“生机勃勃”特点1分) (2)遥:生动描绘雨后水涨河宽两岸相距更远(1分),但人们仍然兴奋不已,隔河大声互语的情形(1分)。忽:生动描绘雨后树枝积水很多(1分),而鹭却习惯性立于其上,终至树枝折断,鹭惊惧而飞的情形(1分)。 (3)①以愁衬愁:往年愁没有粮食与酒,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②以愁衬喜:今年愁无储粮储酒之器,反衬出喜雨。③出人意料:先写“雨惬群情”的诸多情形,结尾转写愁情,反写喜悦,出乎意料,使得诗歌脉络跌宕起伏。(4分。答到两点即可)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 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⑥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翠鸟。⑤别业,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绷:布幅。

(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

答:(1)诗歌绘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船泊烟岸、鸟闲云淡、屋迷旗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2分)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2分)

(2)①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②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写冬夜孤独的诗篇四
《四冬夜》

四、哦!冬夜的灯光(A)

一、教学目标:

1.认真朗读课文,借助圈划、批注、质疑等学习方法,体会文章运用的环境描写、对比等写法手法,逐步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2.感受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用朗读、圈划、批注的学习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质疑、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教学形式,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2.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对比等写作手法,表现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2、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叫《哦!冬夜的灯光》【板书:哦!冬夜的灯光】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声音真响亮。)

(二)检查预习,自主探究:

师:检查预习。

(1) 文中重要的、必须掌握的字词有哪些?(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两个,其它小组有重复也无妨。)

生:讲述预习过程中自己觉得应该掌握的字词及其意思。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梗概。

生:(明确:课文讲述的是一个众人齐心协力救助病孩的故事。)

【教师引导:只要说清谁做了什么事就抓住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设疑自探,整体感知:

师设疑:(1)这样的故事打动你了吗?

(2)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呢?请在文中圈划并在班级交流。

(师强调:既然感动了,得注意朗读时的感情。)

【教师引导:不着急,孩子们,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用心默读课文,把让你感动的地方在文中标出来,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及时批注在旁边。听明白了吗?开始!】

生自探并解疑:预设:感动理由可能会有:

①平时一入夜,荒野漆黑一片,当医生半夜开车去求医的人家时,沿途农家灯全

部打开了;

②平时农家用灯很节约,但给医生引路,他们把灯全部打开;

③当医生给孩子看完病开车回家时,沿途农家的灯仍然开着,人们用自己的灯光护送医生,医生的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了,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 ④平时,医生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

⑤医生在给孩子看完病后完全可以留下来,等天亮再回去,但是他没有,他心里想的是:说不定还会有病家来求诊。

过渡:师:不论是陌生荒原里那辆不倦夜行的汽车,还是农家门前暗夜中亮起的灯光,都让我们感动不已。这真正是一篇温暖人心的精彩文章,那同学们在阅读中有没有产生疑惑?请提出你所质疑的问题,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三.质疑解惑,领悟主旨:

生质疑,合探并解疑。

预设:

①文章第四小节具体写病家告诉“我”他的家怎么走,而且病家认为很容易找,“我”却给他搞得糊里糊涂,路真的容易找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解疑:(不容易,表明去农家的路难认,突出灯光的作用。)

②文章第八节为什么要写“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侯的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

解疑:(用农家平时用电的节约更能突出西部农家的互助、温暖、友谊。)

③文章第十小节中写到:“我就发现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句中的“恐惧”和“忧虑”分别指什么?

解疑:(“恐惧”指外面已经下大雪了;“忧虑”指复杂的乡村,乡路,不认得路回去。)

④为什么偏僻、寒冷、荒凉的小镇在“我和我的妻子”心中充满了温暖、友谊和乐观?(对比)(*)

解疑:(文章写小镇的荒凉,实际是为了和小镇上人们的热情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文章爱在人间的主题。本文对环境的描写主要是突出了天“冷”与夜“暗”,与人情的“热”和夜灯的“亮”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小镇的人们带给“我”的温暖之情。)

⑤作者在文章结尾处用阿瑟•查普曼的诗,其用意是什么?(*)

解疑:(从内容上说,阿瑟•查普曼的这几句诗,截取了“握手”与“笑容”两个意象,非常简洁、有力的传达出了西部地区人们品质的善良与淳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与关爱。从结构上说,诗中所说的笑容的“长久”,握手的“有力”,与第一段中“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一脉相承,首位呼应。

从表达效果上说,文章至此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发读者的思考。) ⑥文章以“哦!冬夜的灯光”为题,有着怎样的含义?

解疑:(本文以“哦!冬夜的灯光”为标题,蕴含两方面意义:一是指在一个风雪冬夜,农家们为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光;“冬夜”又喻指黑暗、寒冷,“灯光”象征光明、温暖。在那个荒凉、偏僻的小镇,真诚、淳朴、关爱的友情,深深打动了寒夜里出诊的医生,驱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温暖了夜行人的心,让人由衷地发出感叹:哦!温暖、明亮的冬夜灯光。)

四.拓展延伸,情感积淀:

师:有一首歌里唱道:“世界很小是个家庭”“人字的结构就是互相支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并不孤单。冬夜里,有灯光温暖着你;悲伤时,有目光关注着你;困难时,有双手支撑着你。细心体味,我们无时无刻不是被这种“灯光”包围着的。不如让我们闭上眼睛慢慢回忆一下,是谁曾在我们的“冬夜”替我们点上了一站“心灯”呢?

生:①闭眼回味。

②讲述自身经历。

师:同样,我们同学们的“握手”也很有力,我们同学们的“笑容”也很迷人,我们能够做别人“冬夜”里的一盏“明灯”吗?(可以)

那好,让我们把关爱送给身边的人吧!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五.作业:

情感朗读全文。

思路点拨:

对这样一篇以情动人的文章,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在圈划的基础上,进行“生疑”——“质疑”——“析疑”——“解疑”的学习方法,也可从其它写作的角度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构思的巧妙:对比,照应,插叙等手法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加深对主旨的理解。课堂里教室的空间是有限的,但课堂里学生在文本的感染下,在教师的引领下,体验着,感受着,不知不觉地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希望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像文中的医生和农家们一样,去主动地关心别人,处处想着方便他人的思维的空间是无限的,在这样的有形与无形中世界将充满了爱„„ 词语积累:

偏僻piān pì :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辽阔无垠yín:宽广空旷没有边际、界限。

穹隆qiónɡ lónɡ:中间隆起﹐四周下垂貌。常用以形容天的形状。

提dī防:小心防备,警惕。

猝cù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婉wǎn言谢绝:辞语婉转地不答应。

引擎yǐn qíng :英文engine的音译。即“发动机”。

碾niǎn:把东西轧碎或压平的器具,作动词轧或压。

附:涉及本文主旨和特色的有助于思考的几个关键问题:

技法探究:

1、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突出的特点。

对比之一:小镇的荒凉和小镇上人们的热情——这也是“我”和妻子之所以愿意离开舒适的家而居住在这个荒凉的小镇的原因所在,因为小镇上的人们乐于助人的热情更具感染力。

对比之二:冬夜的黑暗、寒冷和灯光的明亮、温暖。在一暗一明、一冷一暖的对比中,表现出小镇的人们淳朴而真挚的情意,让荒凉的小镇和寒冷的冬夜洋溢着无限的温馨和暖意。

对比之三:“我”归家途中初始的恐惧、忧虑和上路后的温暖、感动。灯光不仅指引“我”找到农家,还帮助“照亮回家的路,小镇的人们为“我”想得真周到啊!“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原来,在这风雪寒夜里,小镇的人们都还没睡,他们牵挂着夜行的人,他们的心和“我”在一起,使“我”不感到孤独,内心充满着温暖。

2、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是本文在写作上的又一个特点。环境描写写出了故事发生时天气的恶劣:夜色漆黑、天气寒冷、风雪肆虐。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却照常出诊,衬托出医生急病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沿途的农户点亮为医生照明的灯,让夜行的医生不仅不感到孤独,反而感到了温暖和友谊。他们之间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之情令人感动。

难点解析:

1、本文以“哦!冬夜的灯光”为题,有着怎样的含义?

提示:这个标题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表层意思,实指一个风雪冬夜,农家 们为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所发出的光亮;二是深层含义,“冬夜”又喻指黑暗、寒冷,“灯光”则象征光明、温暖。在那个荒凉、偏僻的小镇,真诚、淳朴、关爱的友情,深深打动了寒夜里出诊的医生,驱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让人发出由衷的感叹:“哦”!一个感叹词“哦”和一个感叹号“!”包含着深深的感动:哦!温暖、明亮的冬夜灯光;哦!淳朴热情的小镇居民。

2、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引用了阿瑟·查普曼的诗,其用意是什么?

提示:在内容上,概括、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这几句诗,截取了“握手”和 “笑容”两个意象,非常简洁、有力地传达出了西部地区人们的善良淳朴的品质以及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支持与关爱,这与文章的主题是一致的。

在结构上,这几句诗与文章的第一段首尾呼应。诗中所说的笑容的“长久”,握手的“有力”,与第一段中“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一脉相承。

在表达效果上,诗歌给人一种美感,文中所引用的这几句诗意味深长,文章至此戛然而止,耐人寻味,引发读者对人世间这种至善至美的情感的无限向往和深深回味。

写冬夜孤独的诗篇五
《第一章诗歌》

关于诗歌的意象

第一节 意象的认知

1.定义: 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

2.例题: 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

再如: 例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例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例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1

例四.‚月‛的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3.小结 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第二节 树木类意象的解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第三节 花草类意象的解读

1.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2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第四节 动物类意象的解读

1.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

猿啸哀‛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3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第五节 器物人事类意象的解读

1.器物人事类

玉:高洁,脱俗。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 4

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巾帼:妇女;

轩辕:祖国;

第六节 颜色类意象的解读

白:纯洁,无暇,丧事 。

5 寸管:笔; 青鸟:信使 须眉:男子; 桑梓:故乡; 三尺:法律;

写冬夜孤独的诗篇六
《现代诗歌阅读练习》

写冬夜孤独的诗篇七
《古代诗歌阅读(绝对有用)》

古代诗歌阅读

前提:如何读懂一首诗词?

其步骤为:

1、知人(生平遭际、思想追求)论世(时代特征、写作背景)。

2、注意四个辅助要素:题目、作者、小序(交代时间,地点,写作原因以及作者心情等.)、注解。尤其题目,常常被忽略。

3、按顺序分别理出三类内容:事语(叙事)、景语(叙景)、情语(抒情)。其中事语、情语有些直露诗中,有些隐含景中。

4、能够用两个双音节词来分别准确地概括意境氛围和思想感情。

一.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根据题材划分,高考诗歌阅读题大致可以分为10类:

1. 思乡怀人诗

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常用艺术手法(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欲扬先抑 顺叙 倒叙 插叙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笔 虚实结合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动静结合 动静相衬 大手笔 层递 深化主旨 以小见大 点面结合 主次 远近通感白描 绘声绘色等))有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修

辞等。常见的意象有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

例1.《闻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两首诗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其中“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之情。

2. 写景咏物诗

这类诗作,多以自然界的景物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志向。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描写、细节描写、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

例3.《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木,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例4.《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梳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托物寓意,借蝉的形状和生活习性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人的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3. 忧国伤时诗

这类诗抨击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的腐化生活,关心人民的疾苦,对劳动者寄寓了深切同情,忧虑时局,呼唤光明,表达了炽热的爱国

情怀。常见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常见意象有神州、山河、草木、征夫、烽火、田稼等。

例5.《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4.咏史怀古诗

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孤影自怜,感慨自身,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理想。常用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修辞等。用于此类诗的意象有黍离、商女、明月、城池、流水、野草、燕子等。

例6.《江城子》(欧阳修)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奢侈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逝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5. 赠友送别诗

这类诗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亲人或爱人的依恋,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或互相勉励,表明心志。常见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想象、烘托、比喻等。用于本类诗的意象有阳关、长亭、劳歌、南浦、柳岸、流水等。 例7.《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送别诗主要篇幅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看到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情与景巧妙妙地结合,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6. 羁旅行役诗

这类诗多写游客浪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行旅途中的艰辛与痛苦。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借景

写冬夜孤独的诗篇八
《诗歌知识》

写冬夜孤独的诗篇九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走进作家】

济慈(1795—1821),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难点解析】

《蝈蝈与蛐蛐》这首诗描写夏日的草地,篱笆的浓荫,还有冬夜让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火炉,把人自然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这是传来的蝈蝈与蛐蛐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收到了以动衬静的效果。

《夜》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 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主旨解说】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夜》这首田园诗通过对夜里各种景物的描写,展现夜的静谧、美丽,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结构图解】

蝈 蝈 与 蛐 蛐

济 慈

总——大地的诗歌——永生

分 --夏——蝈蝈的乐音 ______没有停息、

冬——蛐蛐的歌儿 充满生机

总——蛐蛐蝈蝈意象叠印——尾声

叶塞宁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静谧、美丽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文本链接】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厂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他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基础知识训练】

1.济慈,__英(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诗歌》。叶赛宁,_俄罗斯_国别)诗人,他擅长描绘农/乡村大自然的景色。

2.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拟人)

(2)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比喻、拟人)

(3)一旦唱疲倦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拟人)

3、《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答: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咏。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4、学生自由诵读,充分联想想象人境,感受诗歌中精细的情景描写。并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答: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情调。“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蛔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在诗人的联想中,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5、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答: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6、学生听读录音后自由诵读,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诗中的夜景静谧、美丽。答: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7、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答: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蛔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色;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

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8、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9、《夜》中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创新能力应用】

阅读《扳着指头数到十》,完成第10~题。

扳着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新布鞋。

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我问:“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

娘说:“个把月啊,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

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于是,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零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正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三十四天!”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数来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

11.文中写了“我”几次“偷偷”的行动?请分别加以概括。这样写,表现了“我”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三次 第一次,“我”偷偷包一疙瘩和好的泥;第二次,“我”隔天偷偷多捏一只小狗;第三次,“我”偷偷拿了一只鸡蛋烧着吃了。 透露出年幼时“我”的幼稚与率真,也显示出 “我”的调皮、淘气。

12.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为什么中间还插入一段与瓦匠相关的叙述呢?试从情节安排和主题表现的角度简要说说这段叙述的作用。

答:①回应上文父亲临走时的交待与嘱咐;②也为下文用瓦匠家的泥捏狗计算归期的情节作了铺垫;③突出“我”一家人朴实纯真、热情助人的精神风貌。

13.文章中画线句两次写娘“笑了”:一次是娘听完我不想送还泥的理由时,“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另一次是我和爹对话时娘插进来问了我一句话后,“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联系上下文,简要说说这两次“笑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答:第一次“笑了”,表现出娘对儿子的理解,笑是母子情感产生共鸣的体现,娘以此对儿子的感受表示默认和赞同。 第二次“笑了”,突出娘对爹、对家庭温情的回应,笑是娘内心惬意的体现,其中也包含着娘在明了儿子淘气、自己“疏忽”之后的忍俊不禁。

14.文章中,“我”捏泥狗,娘收鸡蛋,爹攒馒头。这一家三口这些特定的作法,有什么共同的目的?他们的做法又各自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概括。

答:共同目的:计算远行人的归期。 各自特点:“我”在偷偷多捏小狗时的“自欺”,娘在天天收鸡蛋中的细致,在默默攒馒头中的计算准确。

15.文章用朴实纯真的文字,勾勒了“我”一家人朴实纯真的内心世界,再现了一种洋溢着和美、宁静与温馨的家庭生活。想一想,文章为什么用“扳着指头数到十”为题? 答:文章标题“扳着指头数到十”,借富于形象感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了儿童时期的“我”对远行的亲人的热切思念,从而表现出家庭的和美、宁静与温馨。

【三新精英园】

16.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阅读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主要部分。请参加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

(1)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该活动启动仪式。会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感受。现在请你以“阅读”为对象,就莎士比亚的这一段话进行仿写。

答:(1)示 例:阅读是全人类的领路者。成长中没有阅读,就好像大海里没有航标;知识里没有阅读,就好像花儿没有开放。

(2)我们阅读的文学名着中,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侠肝义胆,或聪明过人,或才华横溢„„他们让你敬佩,让你感动。请你为最喜爱的一位人物设计一段颁奖词,并写出书名和作者。(颁奖词可结合作品的内容来写) 答:示 例: 书名:《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笛福

颁奖词:鲁滨逊流落荒岛28年,与孤独为伴,但他挑战自然,艰苦创业,诠释了智慧的真谛;他积极进取,意志坚强,唱响了勇者之歌。

(3)某大学的一位教授表示,现行初中语文课本里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应该剔除,因为其核心是血淋淋的杀人场面,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他认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三篇文章血腥内容较多,不宜编入课本。(据2010年6月3日《新京报》)你对这位教授的观点是否认同,为什么? 答:示例:我不认同。拿现代人的理念去衡量古人的所作所为,无异于拿着苹果的标准评价橘子。一部水浒,暴力与血腥背后,彰显大多的是正义战胜邪恶。如只见其糟粕,不取其精华,那么这部传统经典文学作品岂非成了“大毒草”,何止是少儿不宜,恐怕连成人也得回避。

【教学反思】

写冬夜孤独的诗篇十
《中国现代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 (1917~1949) 20年代新诗 第一节 概述 新诗的诞

生―“五四”新诗运动 “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胡适《尝试集》及早

期诗人 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 象征派诗歌 第二节 徐志摩

闻一多 第一节 概述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抗战爆发,中国新诗的发展大致

经历了词曲化的新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现代诗几个阶段。 一、

第一批白话诗人有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 。1920

年胡适出版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二、初期诗歌创作的题材

主要有三个方面: 1.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关注他们不幸的生活,是关于现

实的; 2.反对封建礼教,表现恋爱自由的; 3.抒发小资产阶级自我情怀的。

胡适《尝试集》 1.胡适《尝试集》的价值不在于它水平多高,而在于它的首创 性、

尝试性,带有浓重的尝试意味,也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 传统诗词中脱胎、蜕

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的艰辛过程。 2.《尝试集》收录1916―1920年间46

首新诗。真正走出半文半白、半新半旧 的怪圈,是他翻译了美国意象派诗人莎

拉?替斯代尔的《关不住了》以后。 《老鸦》《一颗星儿》《威权》《应该》《希

望》《上山》等是理想的白话诗。 3.《尝试集》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

梁”。 4.胡适的诗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说话要明白清楚”,“用材料要有剪裁”

“要抓住最扼要最精彩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意境要平

实”。 ――“胡适之体”。 天狗

?????? 郭沫若 一 我是

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二 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 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三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 我飞跑,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四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二、闻一多及其创作 闻一多(1899―

1946),原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留学,学习

绘画和文学。1925年回国后,参与新月诗派活动,成为新格律诗的倡导者。1928年到大学任教,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文化,成为著名学者。40年代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著名诗人、学者、战士。 著有诗集《红烛》《死水》。他潜心钻研究古籍,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闻一多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闻一多的贡 献很大,主要表现在他对新格律诗 的贡献。著名的《诗的格律》一文 中提出系统的新格律诗理论。 1.“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诗的形式格律化 2.提出了“三美”的主张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闻一多诗歌 我要回来 乘 你的 拳头 像 兰花 未放 乘 你的 柔发 和 柔丝 一样 乘 你的 眼睛 里 燃着 灵光 我 要回来 这里体现的是建筑美,包括音乐 美,句数、字数相等相称,压韵 (江阳辙)。 忆菊 „„ „„ 镶着金边的绛色的鸡爪菊; 粉红色的碎瓣的绣球菊! 懒慵慵的江西腊哟; 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 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 长瓣抱心,密瓣平顶的菊花; 柔艳的尖瓣攒蕊的白菊 如同美人底蜷着的手爪, 拳心里攫着一撮儿金栗。 „„诗人写了各色的菊。 ? 闻一多诗歌创作内容 1.爱国主义诗篇。代表性的诗作是《忆菊》 《太阳吟》《死水》《发现》《七子之歌》等。 2.爱情诗。大多写于留美期间,写得真挚,热烈,专一,写出了为爱情所折磨的<a name=baidusnap0></a>相思</B>之苦。《红豆》组诗。 三、徐志摩及其创作 徐志摩是20年代著名的诗人,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20年代的文坛上,以一种飘逸灵动、潇洒优美的风格,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 。志摩创作过多种文学体裁,散文、戏剧、小说、诗歌等。其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和散文。1925年他的第一部新诗集《志摩的诗》出版,即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一)max.book118.com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17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先后留学美、英,尤其是1921年在英剑桥大学,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回国后在大学任教。1924年随泰戈尔做翻译,在中国讲学并游欧洲。1926年主编《晨报.诗镌》,1928年主编《新月》月刊,是新月诗派主将。1931年飞机失事身亡。 徐志摩诗歌 四个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 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徐志摩的诗歌中,主要体现在两类感情: 1.激烈峻急的感情。可以看作是“高调抒情”。《去吧》

《拜献》 2.轻柔舒缓的情感。可以说是“柔调抒情”。典型的徐志摩风格。 成就最高,写得最出色。《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偶然》、《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再别康桥》等。 徐志摩诗歌 内容上――歌咏爱情与理想 1.追求光明与自由。《婴儿》《为要寻一颗明星》《我有一个恋爱》

2.抒唱爱与美的追求。《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翡冷翠的一夜》《雪花的快乐》 形式上――灵动飘逸的浪漫抒情风格 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雪花”、“白莲”“碧螺烟”(《她是睡着了》) 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多采用西洋韵法,随韵(AABB 抱韵 ABBA 交韵 ABAB 。 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长则369句,短则4句 4.辞藻华美,风格明丽。“浓得化不开” 关于《再别康桥》 徐志摩最优秀的作品,也是流传最广的作品。 1.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诗歌的第一节,三次用“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诗人的情怀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包含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 2.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节奏整齐,押韵和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李金发诗歌的主要内容 他的诗歌并不直接反映现实,而是直接表现自己的内心生活,内容往往是悲剧性的人生感受:死亡、悲哀、绝望、孤独。这实际是也是现代诗歌的一个主题,多表现人的“异化” 。代表诗歌《弃妇》就倾诉了人生的悲哀和痛苦,用弃妇的悲惨象征人生的悲惨。 李金发诗歌的艺术价值 李金发的诗歌艺术价值要高于思想价值。 首先,李金发的诗歌大量意象的使用。 其次,李金发的诗歌意象新奇。 第三,李金发的诗歌大量地选用了文言词语 。 其他的早期白话诗人的创作

1 .沈尹默 初期新诗的代表作品是《三弦》《月夜》。他写诗追求意境,以含蓄著称。 2.俞平伯 初期新诗的代表作品是1923年的《冬夜》集,1924年《西还》。他的诗也有旧诗的痕迹,绝大部分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借景抒情。他最突出的是有些诗朦胧含蓄,但也很晦涩。 3.康白情 新诗的代表作品《草儿》(1922年),风格比较接近胡适,语言自然浅白。 4.周作人 新诗代表作品《小河》表

现了反对束缚人性,要求个性自然发展的思想,被胡适评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胡适之、刘半农、沈尹默在《新青年》上出现,在当时被称为“新诗三巨头”。 其他的早期白话诗人的创作 5.朱自清 写的抒情长诗《毁灭》曾轰动诗坛。 6.刘半农 关注新诗的形式,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 《瓦釜集》是他从故乡江阴采风时,用江阴方言写成的“四句头山歌”,是新诗史上第一部用方言写作的民歌体新诗集。著名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7.刘大白 直接借鉴了民间歌谣的体式,写出了《卖布谣》和《田主来》。 情诗《邮吻》。 湖畔诗人 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出版汪静之的个人诗集《惠的风》 1923年又出版合集《春的歌集》。文学史上称这四 个人为“湖畔诗人”,他们是五四唤起的一代新诗人,他 们的诗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四产儿,是没有沾染旧文章 习气老老实实的少年白话诗。他们写的爱情诗与自然 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的特色。 应修人《妹妹你是水》 汪静之《伊的眼》《过伊家门外》 冯至:“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这一时期写有诗集《昨日之歌》。他的诗注重抒情,有自己独立的创造与贡献 。冯至抒情诗的最大特色是处处表现出了艺术的节制,内心的激情不采取直接倾泻的方式。他的抒情诗感情深沉含蓄,在手法上平淡中见奇巧,哀婉清丽,语言明净,大致压韵。 2.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一条小河》《蛇》。 冯至对新诗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的叙事诗。代表作是《帷幔》《蚕马》及《吹萧人的故事》,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艺术表现十分精致,把现代叙事诗的创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冯至还写了许多十四行诗,编成《十四行集》。 新月诗派

1.新月诗派的出现,是中国新诗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是继以胡适为代表的早期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写冬夜孤独的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冬夜的诗句 冬夜有多少诗人写 描写孤独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写冬夜孤独的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写冬夜孤独的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8400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