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

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

2016-01-28 09:10:4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篇一《诗词鉴赏答案》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篇一
《诗词鉴赏答案》

10年全国卷Ⅰ)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10年全国卷Ⅱ)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10年北京卷)

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广阔无边。

③、被,覆盖。大荒,广阔的原野。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

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 ⑤、徂(cú)晖,夕阳的余辉。

⑥、帜棘,有刺的灌木。鸳,通“鵷”。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

⑦、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

参考答案:

(1)(3分) A

(2)(4分)要点: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10年山东卷)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

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1)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10年江苏卷)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

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10年福建卷)

(1)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答案:踏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误区警示:考生失误在对诗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答案:A

(10年安徽卷)

8、【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9、【试题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

赏评价)

【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诗歌简赏】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首联诗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 (10年江西卷)

1,【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10年辽宁卷)

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9、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10年浙江卷)

22、参考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3、参考答案: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背景解读: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10年天津卷)

(1)暮春 飞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思念故乡之情

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篇二
《实用古诗应用题》

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篇三
《诗词常识与解读》

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篇四
《诗歌2010至2015真题》

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篇五
《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

《龟虽寿》

1.诗中通过传说表明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诗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2.诗中能够表现作者人生的形象写照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诗中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的句子: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4.诗中能够表明作者人老雄心在,人老志不老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诗中表现诗人决心为统一中国而继续奋斗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诗中表现诗人虽临近暮年,却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诗中作者认为只要人的精神愉快,调养好身体,就能长寿的诗句: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过故人庄》

1.诗中最能表现老朋友热情好客的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诗中通过描写美好的山村风光表现诗人愉快心情的句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诗中表达诗人希望再次与友人欢聚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孟浩然《过故人庄》中与其有相同意趣的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5.诗中把酒交欢各叙衷情,讲桑麻年景,表现主客融洽欢愉之情的句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6.孟浩然不但善写田园诗,他的山水诗也别具一格。请写出他具有代表性的山水诗中的名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题破山寺后禅院》

1.诗中以静写动,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的句子: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诗中描写静景的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诗中以“清晨”、“初日”、“古寺”点明地点,同时呼应主题且通俗易懂、形象突出的诗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5.诗中充满哲理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6.诗中通过描写景物反衬诗人精神上宁静和愉悦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7.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有摆脱尘世烦恼,向往无忧无虑的自由生活的思想的句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8.诗中暗示作者有隐居遁世心理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诗中通过景物描写,为全诗创造了悲凉沉重气氛的诗句:杨子花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月亮本是没有感情的,而诗人却能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此中,能表现这一点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苏轼《水调歌头》中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诗中,与其写法相同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诗中移情于物来表达对友人无比关切的情怀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诗中表达飘零的感受,寓离情别恨于其中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诗中表现友人谪迁道路艰难,荒凉僻远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夜雨寄北》

1.诗中写出诗人宦途失意,滞留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诗中把现在的时间推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的境界,让朋友在不确定的氛围中寻求慰藉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诗中设想明日相逢,足见今日离情之深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诗中表达作者对妻子深切怀念之情的句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诗中表现诗人急欲归家却不得不忍耐的矛盾心理的句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6.诗中融情于景,将凄凉的环境、孤独的情怀与浓浓的相思寄于雨中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泊秦淮》

1.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的诗句: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2.诗中借叙事斥责统治者腐化堕落,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诗中表达作者对当权者糜烂生活的批判讽刺及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忧虑之情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诗中运用讽刺手法,表达作者深沉的悲痛,对国事无限感慨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诗中诗人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渲染出一种对国事的极度焦虑和忧愁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词中蕴含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的句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词中表明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句子:夕阳西下几时回?

3.词中表现作者对往昔留恋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词中表现作者寂寞孤独的句子:小院香径独徘徊。

5.词中用以形容景物依旧,时间难以逆转的句子: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6.词中借写眼前之景,进而扩展到人生,暗含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哲理的词句:夕阳西下几时回?

7.孔子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人们,时间如东逝水,一去不返。此词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词句:夕阳西下几时回?

8.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古诗文中咏叹或珍惜时间的句子:夕阳西下几时回?

9.词中暗含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哲理的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直接抒发上山、下山之后又需要上山、下山的感受的诗句:莫言下岭便无难,赚的行人空喜欢。

2.着眼现实,表明人生道路正和在“万山圈子里”跋涉一样是充满艰险的诗句: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

1.词中交代宴饮的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常记溪亭日暮。

2.词中表明词人与友人畅饮时间之长、饭酒之多的句子:沉醉不知归路。

3.词中通过描写荷花来表现夏景的词句: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4.词中既写出了迷路后的急切心情,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的句子: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兴尽晚归舟

6.词中表明所写内容是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常记溪亭日暮。 《观书有感》

1.诗中表达能给诗人带来奇特感受的诗句: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诗中借写自然景物来表现人们学习心得的诗句: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诗中充满哲理的诗句: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诗中告诉人们知识只有不断更新,不断地输入新知识,才不会老化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6.请写出我古代诗词中能够表现劝勉人努力学习的完整句子。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沧海》

1.诗中用来描写海岛草木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感受的诗句:

2.诗中用来形容水波动荡,山岛巍然的诗句:

3.诗中能够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诗句:

4.诗中统领全篇交代观海地点的诗句:

5.诗中能够表明作者有统一中国愿望的诗句:

6.诗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宏伟的意境,表达自己博大的胸怀的诗句:

7.诗中表明作者雄浑博大的胸怀,抒发伟大抱负的诗句:

8.该诗中与毛主席词《浪淘沙·北戴河》中“萧萧秋风今又是。”意思相近的句子:

《次北固山下》

1.诗中作者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掩盖不住的漂泊他乡而心思故里之情的诗句:

2.诗中描写涨潮后,水波浩荡,风顺帆悬的图景的诗句:

3.诗中借“鸿雁传书”的故事,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

4.诗中表现作者欲寄家书问候亲人,却无信差可使,不由而生思乡之情的句子:

5.诗中表达诗人滞留异乡,新年将至却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心情的句子:

6.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中有句云:“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该诗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

7.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之意的诗句:

《钱塘湖春行》

1.诗中点明春临西湖,交代作者游踪的诗句:

2.诗中描写春天草长莺飞、百花初绽的句子:

3.诗中表明作者看不足、赏不够,乐而忘返的留恋之情的句子:

4.诗中描写初春景象的诗句:

5.诗中借莺燕的活动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透露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

6.诗中紧扣题目,表现诗人愉悦自得的情趣的诗句: 《天净沙 秋思》

1.曲中最能体现萧条、冷落、凄凉的景物氛围的句子:

2.曲中借描写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3.曲中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

4.《西厢记》中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该曲与此句意境相似的句子:

5.崔颢《黄鹤楼》诗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该曲中的句子:

6.曲中通过细节描写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用以表现长期漂泊异乡的旅人的惆怅之情的句子:

7. 曲中道尽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

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篇六
《诗词高考题》

古诗词赏析高考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全国卷2)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 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2、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全国卷3)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天津)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1)暮春 飞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

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2)思念故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辽宁)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2).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苏)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解析: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广东)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

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篇七
《古诗应用题 已经整理有答案》

(一)古诗应用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你认为你教室的墙壁最好贴哪些诗句、名言警句来勉励大家为好,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2.人们经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13.虽相隔万水千山,但友谊的纽带把我们紧紧联在一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14.深秋,校园的梧桐叶黄,时而像打着秋千,时而想降落伞„„地面像是铺上一条宽大无比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得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5.当看到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我想起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6

17.,伟大的祖国,亲爱的母亲,我该怎样努力,来报答您的恩情?

18.中秋佳节手捧着香甜的月饼,凝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你看,一株株金灿灿的迎春花从栏杆内探出了”小脑袋”,这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0.我国的古诗(浩如烟海),春天的风光(尽收眼底);我们自然就想到了赞美春天的诗句“不知细叶谁才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读到夏天,我们联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杭州西湖的独特风光。提及到秋天,白居易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更点出了秋天的无限风光;在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你更会(情不自禁)

地赞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真把冬写绝了。

21.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用“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才。”

22.学习时,同桌不肯勤奋,我想对他说:

23.分离在即,面对伤感不已的好朋友,我想对他说:”

24铁杵磨成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坚持连下去,一定能把字写好。

25.当朋友遇到困难,感到前途迷茫时,你会用唐代诗人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对他说: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6.深秋,校园的梧桐叶黄,时而像打着秋千,时而想降落伞„„地面像是铺上一条宽大无比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得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7.李时珍是郎中时就跋山涉水,尝遍百药,最终编撰《本草纲目》,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28.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独自开。”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30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有高适的《别董大》一诗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

31.老师经常加班熬夜,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2.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就像梅花和雪花一样,“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34.“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满脸豪情,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

35.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流至此回”;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名言警句、彦语应用题

1

2奶,血。

3

也便成了路。

4.反映鲁迅对敌人和人民两种决然不同态度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坏事;好事再小,也要做,做多了就变成大好事。

6.看见同学王小刚不尊重他人,我想对他说:

7.有人嘲笑我小小年纪,心得比天高,我想对他说:

8而好学,不耻下问。”来激励自己,只有勤学苦练,才能获取真才实学。对待朋友,我经常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来告诫自己,要原谅朋友的不足。

9.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不过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

10.哥哥的一番劝告,让我茅塞顿开,我想对他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1.邻居家男生经常说话不算数,我想对他说:“人无信不立。”

12.小强总写不好作文,愁眉苦脸,我想对他说:

13.表妹有许多计划但是从不去实施,我想对他说:

14毛,礼轻情意重。”

15.小纺是个爱学习的人,在书房贴上了的字画

16,但是,蛮干不如巧干,就如“磨刀不误砍柴工”

17.马路上有人翻越栏杆,我想对他说:

18.当同学自以为了不起时,你会对他说:“满招损,谦受益。”

19.看见好朋友得满分后骄傲的样子,我想对他说:“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20.同学遭到打击,灰心丧气时,我想对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21.小组合作学习时,我想对大家说:“”

22.当朋友不珍惜光阴时,你会对他说:

23.这学期,王军进步明显,可谓一天一个变化,朱老师夸奖道: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长用《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4.”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命运会向你招手吗?

25”这句话,就不会再埋怨学习艰苦了,因为只有努力付出,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26.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努力工作,一定会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小文说完了,转过去喝水,可琳琳偏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我又追问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三)对联应用题

1.有位长寿老人过141 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2.过春节了,妈妈让我写副对联贴上,我急忙拿笔写下:年,年年庆元春。”

3.名胜古迹配上好对联,可以使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交相辉映,使名胜古迹更加壮美、高雅。在游览济南大明湖时,我们可以吟诵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4.改革开放以来,祖国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爷爷感慨地说:照神州百业兴。”

(四)歇后语应用题

1不拔”

2.语文老师正在抽查昨天要求背诵的课文。唉,可我昨晚为了看电视还没来得及,这可怎么办呢?这时我在座位上是“十五个吊水桶---七上八下”,生怕老师点到我的名字。

3.你给我讲了半天,我一点也不懂,这叫(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5.我走进教室,忽然发现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弄得我:一时间,我不知所措。

6”,太难了。 班队会上,你们班的同学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表演精彩的节目,你会相出的歇后语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7

8

9.考试那一天,我有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简直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五)古诗词知识竞赛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B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C )。

A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A )。

A曹植 B曹丕 C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A )”。

A阴山 B边关 C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C )。

A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 )。

A《游园不值》 B《春望》 C《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A )的诗句。

A王勃 B李白 C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B )”是文天祥的诗句。

A汉青 B汗青 C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A )。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C )。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A )的诗句。

A王维 B王之涣 C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B )。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A )。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C )。

A春色 B梨花 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C )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B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登高》 C《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A )的词句。

A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A红色 B花 C树叶

19.“海上生明月,( C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A天地 B天下 C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A )的《别董大》。

A高适 B岑参 C王昌龄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A )。

A李延年 B李龟年 C崔九

2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 C )的诗句。

A李煜、柳永 B柳永、李清照 C李煜、李商隐

23.下面哪一组不是“唐初四杰”中的人物( A )。

A王昌龄、王维 B骆宾王、杨炯 C王勃、卢照邻

24.分别号称“诗仙”“诗圣”“诗鬼”的诗人是( C )。

A李贺、杜甫、李商隐 B李白、李贺、杜甫 C李白、杜甫、李贺

25.被人合称“王孟”的诗人是( A )。

A王维、孟浩然 B王昌龄、孟浩然 C王勃、孟浩然

26.诗人杜甫人称( B )。

A、诗仙 B、诗圣 C、诗囚 D、诗鬼

27.选出李白的作品:( D )

A《咏鹅》 B《登鹳雀楼》 C《送元二使安西》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 )。

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篇八
《10年诗歌》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

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1)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10年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10年陕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10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9、【试题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10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9、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10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22、参考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3、参考答案: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1)暮春 飞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思念故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2009年高考

1.(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3.(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篇九
《古诗阅读练习题》

古诗阅读练习题

杨炯《从军行》

【练习题】

1、作者杨炯,与王勃、 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2、首联中“照”字用得非常生动传神,富于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照”是“照亮”的意思;本句的意思是“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首都,照亮了长安”;用夸张手法,突出强调了外患严重、战事紧急的军情 ,使人仿佛真的看见战火就在眼前,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紧张的局势,势必引起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的引出下文的“心中自不平。

3、“铁骑绕龙城”的“绕”好在那里?

“绕”是“包围”的意思;“铁骑绕龙城”,表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强大军事攻势。

4、展开想象,描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

大雪漫天飞舞,天色昏暗,使军旗上的图案颜色变得模糊黯淡了;狂风呼啸,战况激烈,凛冽的寒风夹杂着紧急的战鼓声和呐喊声。

5、赏析“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

大雪弥漫,天色昏暗,使军旗上的图案颜色变得模糊黯淡了;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号鼓交织在一起。

① 两句诗运用景物描写,以战地风雪烘托出战场的紧张和肃杀气氛,以自然环境中风、雪的冰冷、无情代替了对血腥战场的直接描绘;

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了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的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的场面。

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本诗的中心思想)

抒发了作者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作者对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及当时唐王朝强大国势和举国上下一往无前的民族心态的赞美。

李白《月下独酌》

【练习题】

1、请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独”字的表达作用。

“独”是孤独、独自的意思。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使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相对照,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寂。

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独酌”。“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3、请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邀”字的表达作用。

“邀”是“邀请”的意思,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4、“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诗人不耐孤独,邀月携影,高歌起舞,开怀畅饮,体现了他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超脱旷达情怀。

5、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6、“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中“同交欢”的场面的表达作用?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月下独舞,以闹写静,反衬出诗人的孤寂。

7、“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8、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诗人与明月之间的欢愉,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由于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寂寞、悲愤和孤傲,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和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旷达情怀。

杜甫《登楼》

【练习题】

1、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

2、 描绘颔联的画面,并说说所蕴含的感情。

登楼远望,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感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3.作者在诗的结尾说,日暮之时,他姑且学诸葛亮的样子,吟唱《梁甫吟》,言外之意是什么?作者对“万方多难”无能为力,只有作一首如《梁甫吟》一类的诗,聊以自慰。既含有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又讽喻当朝昏君,如

同蜀汉后主刘禅。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抱负: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

4、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

“来”是“来临”的意思,是说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当胸扑面的感受,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是“变化”的意思。是指,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使人浮想联翩。表现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5、《登楼》是诗人杜甫的登高抒怀 之作。诗中对全篇起总领作用的词语是登临,对抒情基调起决定作用的词语是 伤客心。登楼望春,近看繁花似锦,但游子却更加黯然神伤,读到此处使人不禁想到他在《春望》中的那句“感时花溅泪”,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6、近高楼千树繁花,作者却见花伤心,这是为什么?

“万方多难”,国家的灾难重重

7、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怎样的特点?

全诗写登楼观感,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空间和时间相结合,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既有近在咫尺的景物:“花近高楼”,又有远景:城南的后主祠庙、锦江、玉垒; 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有层次感。

8、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颈联的诗意应是: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A、首联写万方多难之际,流落他乡的诗人登上高楼,虽见鲜花近在眼前却更黯然神伤。

B、颔联写凭楼远眺,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形势的变幻莫测。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谓大唐政权始终不肯改革朝政,重定国策,诗人因而忧心忡忡,希望吐蕃不要来侵扰。

D、尾联写诗人在苍茫的暮色中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的刘禅,竟还有祠庙,享受着后人祭祀香火。而诗人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只能聊吟诗以自遣。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练习题】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

①幕中草檄砚水凝(凝固,指干了不能用了) ②车师西门伫献捷(等待) ..

2、 赏析“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个“吼”字道出风声之大,又是在夜间,就更能渲染出可怕的气氛。“大如斗”,形容碎石之大。“石乱走”中的“乱”

字生动形象地写出风力之猛,连那些大如斗的碎石都被刮得满地滚动。几句诗虽短,却把环境的险恶渲染得形象可感、淋漓尽致,足见行军的艰苦。

3、 文章在写大军出师西征之前,先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先写了环境恶劣,更能突出大军出征的豪壮。

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运用夸张,反衬等手法,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突出表现了边防将士不畏艰险的爱国精神。

5、结合本诗,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所展现的画面。

剽悍强劲的匈奴军队利用草马正肥的时机发动了猛烈进攻,烟尘弥漫。唐军早有戒备,烽烟四起。报警的烽烟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飒爽英姿,沉着迎战,尽显“汉家大将”的从容、果敢、镇定的风姿。又显示出了必胜的信心!

6、 赏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的艺术特色。

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了冰。诗人抓住了马毛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运用细节描写,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反衬出将士不避艰险、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注:最后三句是想象敌人闻风丧胆、唐军凯旋的场景,是虚写,而非写实。

A.诗中写风沙,目的是渲染环境,衬托西征之师的大无畏精神。

B.诗中写唐师行军的艰苦,是为了突出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豪情。

C.诗中最后三句描绘了敌人闻风丧胆、唐军凯旋的场景。

D.这首诗颂扬了唐军的英勇与声威。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练习题】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之情。

2.“雪拥蓝关马不前”一句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景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本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南行途中的艰苦情景:大雪阻路,马难前行,同时又是虚写,借景抒情,抒发诗人恋家恋国、不忍离去,同时又深感前途迷茫的愁思。

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的无

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写出诗人无罪遭贬的怨愤和前途迷茫的愁思,以及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的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白居易 望月有感

【练习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2. 赏析颈联“吊影·······九秋蓬”

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秋风中断根的蓬草,飘转无定。 ( 画面 ) 巧用比喻,将失散兄弟比作“分飞千里的孤雁”和 “秋风中断根的蓬草”飘转无定。生动形象的抒发了诗人孤苦凄惶的感情,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3、分析“垂泪”蕴含的丰富情感。

因为动乱,祖先遗留下的一点家产也没有了,兄弟们不得不四处流浪,四海为家。这首诗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借白氏一家的不幸,表现出整个时代的不幸。“垂泪”既是因为自己兄弟离散,家庭不幸,也是因为整个时代的灾难和痛苦。

4、尾联描绘了一幅__五地望月共生乡愁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思念亲人的情感。

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思乡(人)的情感经常出现在唐诗宋词中,请举两个例子并注明作者。

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下列各项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D )注:本诗没有运用典故。

A.诗歌从所处时代的灾难起笔,全诗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苦难的现实生活场景。

B.颈联以“雁”“蓬”作比,表达零落之苦,形象贴切,情韵动人,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C.尾联运用“明月”这一典型意象,以一幅五地同心望月的画面收结全诗,情怀真切,引人共鸣。

D.这首诗不事藻饰,语浅意深,用典自然,感情沉郁,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李贺 雁门太守行

【练习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

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篇十
《诗歌鉴赏》

语文基本的答题思路

一、古诗词鉴赏

常识(要记住!!!)

宏阔——苍凉、雄浑、辽阔、深远

细腻——缠绵、幽静、优美、婉转

繁复——热烈、高昂、繁华、喧嚣

清冷——暗淡、渺茫、萧条、荒凉、寂静

㈠常见的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比拟(比喻、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对偶、双关、顶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以景作结、借古讽今、咏史言志、即事感怀、用典抒情)

描写角度:正侧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以乐景衬哀情、诗画结合、点面结合、对比衬托、心里描写

其他表现手法:联想想象、铺陈、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㈡常见的情感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思乡怀人 怀古伤今 离愁别绪 怀才不遇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伤春悲秋

㈢常见题型答题注意点

句子作用题答题技巧

首句作用:先交代内容(写了什么)和手法、点题、交代时间地点气候、营造„„氛围、开门见山、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引起下文„„、表达„„情感、与结尾呼应、暗示主旨、总领下文、如果有景物描写须交代景物特点(文学类文本需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思考、与下文„„形成对比(抑扬)、交代写作思路)

中间句子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层层深入、过渡铺垫

尾句作用:先交代手法、深化主旨、卒章显志、总结全诗、与开头呼应、照应主题、表达什么情感、如果是写景句:以景作结;交代写了什么和情感

写景句子手法:托物抒怀、托物言志

写景句子的分析方法

第一步:写了什么景;第二步:这些景和情共同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大概描述,散文化)第三步:怎样描写这画面的?①角度、②手法

炼字题

答题思路:①解释字在诗词中的具体意思②交代修辞、情感、化静为动、如果是形容词:更加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③把“字”放在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烘托出„„意境,表达作者„„情感

分析意境型

⑴简要概括描写内容;表现(修辞)手法;营造了„„氛围(突出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⑵画面以外的意趣,与这样写的好处:①除视觉外的其他的感觉②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③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分析语言特色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通俗易懂、婉转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 答题思路:①简要描绘诗歌内容,突出语言特点②表达作者„„的情感③交代语言风格(如有特殊手法,须交代)

情感、主旨型

①找出表达情感的句子②具体分析(内容、手法)③表达了„„情感

诗词的风格

清新 平淡(通俗易懂) 绚丽 明快 含蓄委婉 自然 豪放洒脱

具体诗词的内容、情感

⑴边塞诗 内容:戍边生活的艰苦,连年征战的残酷;边塞的奇异风光;民风民俗

情感:凄苦无依的漂泊之感;归家无期的落寞;孤独寂寞的痛苦;报国无门的

无奈与愤懑;思乡;建功立业的豪迈

⑵送别诗 情感:依依惜别之情;孤独寂寞;对友人的祝福、劝勉、安慰;表达自己的不

快,心中的郁闷(多是仕途失意);表达淡泊名利;前途迷茫之感

⑶关于建功报国的诗 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痛;山河沦陷的悲痛、国耻难以雪耻的痛彻;对故国的思念;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示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悲痛 例题:

渔家傲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缭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⑴请分别简要概括本词上下的内容。

⑵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

⑶本词中作者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⑴上片 写春游山中 下片 写昼寝山寺

⑵①夸张:以“千岩万壑”极写春色无边,表达享受春光的喜悦②比喻:将松涛比成弄松声悲急管”的对比,暗示了身处顺境与逆境时的不同心情。

⑶山花烂漫,春风和煦,作者心闲意静,沉醉其中,昼寝僧床,渐入酣梦,然而好梦不长,作者迅即回到现实,失意之情难以排遣。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前途迷茫的诗词 形容前途迷茫的诗句 形容前途迷茫的成语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形容前途迷茫的的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8442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