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表达岁月的诗

表达岁月的诗

2016-01-29 08:41:1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表达岁月的诗篇一《新时期的诗歌》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表达岁月的诗》,希望能帮助到你。

表达岁月的诗篇一
《新时期的诗歌》

表达岁月的诗篇二
《表达友情的诗句》

表达友情的诗句,诗歌大全时间:2011-06-03 22:0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254次我和你 也许你是薄雾 弥漫在黎明的河边 我只是一片草叶 承载着你凝结露珠几点 也许你是鞑子香花 山坡上开成灿烂一片 我只是一抹白云 远远衬托你早春的笑脸 也许你是满载的归舟 幸福憩息在平静港湾 我只是一缕月光 默默流泻着最温柔的祝愿 霜天中你繁花落尽

-

我和你

也许你是薄雾

弥漫在黎明的河边

我只是一片草叶

承载着你凝结露珠几点

也许你是鞑子香花

山坡上开成灿烂一片

我只是一抹白云

远远衬托你早春的笑脸

也许你是满载的归舟

幸福憩息在平静港湾

我只是一缕月光

默默流泻着最温柔的祝愿

霜天中你繁花落尽

我悄悄收起你

灌满希望的果实

酿成春天醉人的诗篇

天涯何处觅佳音,

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

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

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

甘洒热血写青春。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看着你柔情的脸庞;

看着你长长的睫毛;

我又羡慕又嫉妒,因为我没有你那美丽容颜!

当我被别人抛弃时,高高至上的你伸出有力的臂膀,

把我从黑暗的角落拉回了光明时代!

从此,友谊的桥梁在你我之间建起。

本篇文章来源于 故事大全 (

表达友情的诗句,诗歌大全(2)

时间:2011-06-03 22:0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

255次

咱们商量,共有一棵心愿树, 咱们考虑,同有一条人生路。 心愿树装载我们的愿望, 人生路让我们慢慢成长。 树上有祝愿,有梦想;路上有坎坷,有帮助! 即将毕业了,我们要各奔东西! 因为 友谊 我们曾今团聚, 天下

咱们商量,共有一棵心愿树,

咱们考虑,同有一条人生路。

心愿树装载我们的愿望,

人生路让我们慢慢成长。

树上有祝愿,有梦想;路上有坎坷,有帮助!

即将毕业了,我们要各奔东西!

因为友谊我们曾今团聚,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如今我们又要分离。

渴望将来的你我仍怀有友谊之心,

虽然天在一方,我们的心却团聚。

因为我们有四叶草相伴,

因为我们有约定——来生还要做朋友!

繁华只是尘世间的虚幻,恍如缥缈的海市蜃楼,迷幻着,痴迷着,消失着。什么才是真实而恒久的呢?友情,淡淡的情怀。

如月光轻柔地洒进房间,看着窗帘在地上闪闪跃动的影子,想起你就这样无端的毫无防备地涌上心头。

靠近你,随着时间的流淌让心头的思绪越久越深。为自己冲一杯淡淡的清茶,任氲氤的雾气丝丝缕缕上升,任绕香地寂寞漫无边际地一室飞扬,在如烟似幻的烟雾中。 你的笑容萦绕耳边,你的温柔记忆犹新,你的话语言犹在耳。我真的体会到了无私的关怀,我真的体验到真挚的友情,使我真的会在某个时间段遗忘尘世的繁杂。 在心底的最深最深处,我更相信这种淡淡的友情,无欲无求.我始终相信,总有一个人,任你想尽一切可能也无法从记忆里抹去,那里包含着最真诚的语言,如刻刀般在心里留下印迹,经久不灭。

温柔的目光深处,有你笑容依旧,与花香弥漫。安然,宁静,在心间潜藏,清香满堂。

你如一片简朴的音节,在我的生活乐章中奏响。在体内穿梭,让声音流动。那点点关怀与祝福如一个个发烫的音符,让我的目光从忧虑的落点步向安然。

有位“名人”说:生活真他妈的好玩,因为生活总他妈的玩我。走在岁月的长河里,前途一切都是漠然,因为有你,方显安宁.

生活有时候平静的会像一口枯井,也许你也会掉进这口枯井里去,也许你没有什么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爱情,也许华发早生、满鬓苍白,但是有了这样的一位朋友,在你的生命中就会有些许涟漪,些许色彩,你想着他。默默的记起他,也许此生此

世都不会忘记了。

淡淡的一缕忧郁很美

淡淡的一点孤独很静

淡淡的一声问候很暖

淡淡的一点友情很真

我喜欢淡淡的感觉,也许是因为一种忧郁?我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我是否快乐?我只是喜欢淡淡的感觉

我喜欢看枝头那淡淡的嫩绿,它是生命的象征、它是春天的使者,淡淡的一抹胜过喧嚣的姹紫。

我追求淡淡的友谊

是朋友,也不必常相见,偶尔电话中的一句:“你好吗?”

淡淡的问候此时就象发了芽的思念一样蔓延开来,一缕温情溢满你的心头

表达岁月的诗篇三
《新时期诗歌》

表达岁月的诗篇四
《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

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

导读:

古今中外,人们都会感叹时光流逝,感叹时间的珍贵,有的人用通俗的语言感叹,有的人则用优美的词句表达内心的感受。以下是多首来自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的关于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一起看看这些美妙的诗句是如何形容似水年华,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吧。

中国古代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年难留,时易损。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杜牧《送隐者一绝》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文嘉《昨日歌》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王九龄《题旅店》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窦娥冤《窦娥冤》

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惜时》

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王世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艳阳时节又蹉跎,迟暮光阴复若何。一岁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

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欧阳修《采桑子》

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诗汉乐府《长歌行》

表达岁月的诗篇五
《形容勤奋学习的诗句》

形容勤奋学习的诗句: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形容珍惜时间的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赞美诚信的诗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东汉王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孟子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 快马一鞭

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

卧薪尝胆 废寝忘食 学以致用 囊荧映雪

悬梁刺骨 凿壁借光 持之以恒 程门立雪

表达岁月的诗篇六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2》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二:古典诗词中的时间变化

陈友冰

上一讲说到中国古典诗词结构上的空间变化。实际上,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几乎同时存在,只不过为了解析上的方便,分开来讲。这一讲着重讲时间上的变化,最后再谈谈时空交织的情况。时间变化分以下四种情况:

一、时间的延展

从某一特定时刻出发,或向前追溯到往古,向后延伸到未来,造成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画面的广阔感,从而使自己某一时刻的特定情绪得以扩展,涵盖面更为深广,社会意义更加普遍,如杜甫的《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处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一年将尽的岁暮。此时的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西川的军阀又相互混战,烽火不断,吐蕃也在不断的侵袭蜀地。不仅是国计民生让诗人忧心不已,自己也在蜀地漂泊了七年,“此生哪老蜀,不死会归秦”,家国之情也一直萦回在诗人的心头,再加上好友郑虔、严武、李白、苏源明、高适等相继去世,世无知音,更让诗人沮丧。这一切不幸和沮丧,在年关将近之时,集中喷发了出来。从时间说,这首诗有两次向上推移:第一次是从眼前的年关“岁暮”上溯到离开成都准备东下以来,乃至整个西南漂泊时期。前一年的四月,因好友也是上级严武去世,诗人在成都失去保护人,诗人因此买舟东下,经嘉州(今乐山市)、戎州(今宜宾市)、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忠县)、云安(今云阳),与大历元年夏到达夔州(今奉节市),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照顾,暂时打消出川的念头,在夔州的西阁安顿下来。诗中所叹息的“野哭千家闻战伐”,即是指不久前发生的剑南西山都知兵马使崔旰在成都叛乱一事,以及随后的军阀混战,也包括尚未平息的安史之乱八年来给百姓带来的种种苦难。至于“夷歌”则是指代宗广德二年(764)以来,吐蕃对奉天、凉州一带的不断进犯。第二次时间上推得更远:诗人在联想到三国时的诸葛亮和西汉末年的公孙策。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公孙策是西汉末年在蜀称帝,建白帝城,“跃马”是借用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从地理位置上看,夔州西郊有诸葛武侯庙,东南有白帝庙,杜甫在夔州西郊极目远眺联想到这两位古人,是很自然,但也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一来这二人都在蜀地建立过一番功业,二来都在夔州留有胜迹。这样就与自己在夔州乃至整个漂泊西南的遭遇构成对比。这个对比,表面上是自我排遣:像诸葛亮、公孙策这样一代英杰都成了一抔黄土,我在漂泊之中所遭遇的故人凋零、音书断绝又算什么呢?实

际上这种自我安慰比直抒伤痛显得更加哀怨感人!由于经过这样两番时间延展,其伤痛更加深沉,覆盖面也更加广阔,已不是一己一时一事的伤痛,而是时代、百姓、家国的深哀巨痛! 类似的处理手法还有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江西安抚使任上被劾落职,在江西上饶闲置了23年。直到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才被启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第二年又被调到抗金前线的军事重镇镇江任知府,诗人已是65岁老人了。此时韩侂胄执掌朝政,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打算北伐。北伐中原,收复失地,这是辛弃疾一生最大的愿望,韩侂胄准备北伐,他当然支持。在镇江知府任上他竭力为北伐做准备:招募沿江熟悉地形的壮士,计划在淮西的安丰和淮东的山阳设立两处军屯,作为北伐基地。但他对韩草率行事、仓促北伐又持不同看法,认为北伐必须长期做准备,“更需20年”(袁确《清容居士集》)。因此在这首词中,他一方面支持北伐,要人们不要忘记四十三年前金兵南侵不堪回首的历史,也不要忘记“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今日沦陷区现实,并表示自己虽老但老当益壮,要为北伐出力报效。但另一方面,又要执政者记住刘宋时代刘义隆仓促北伐的历史教训,要做好准备,慎重从事。而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历史回顾、时间推移来完成的。比起杜甫的《阁夜》,辛弃疾的《永遇乐》在时间推移上又多了一层。首先它由诗人所在地镇江联想到镇江一带的著名古人,选取的对象又与北伐大业有关:一个是孙权,他联合刘备抗击南侵的强曹,也赢得对手的尊重,使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就是辛弃疾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原因所在;另一位是刘裕。晋安帝义熙五年(409)4月,身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实际上掌控了东晋政权的刘裕出兵北伐,攻灭南燕,生擒燕主慕容超。义熙十二年,刘裕再次北伐,一直攻到长安,灭掉后秦。诗人通过对他们的称赞与怀念,也表达了自己对朝廷北伐主张的支持态度,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男儿西北有神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只不过通过时间推移怀古的方式来表达,显得更为含蓄和深沉!时间的再次推移是到刘裕之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元嘉二十七年,这一年,宋文帝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派大将王玄谟北伐,结果被北魏打得打败。刘义隆在诗中称:“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辛弃疾重提“草草”地去“封狼居胥”,结果“仓皇北顾”这段往事,是要告诫当局,北伐虽势在必行但又必须慎重其事,要有长期的精神和物质准备。通过这两个时间推移已表达了词人对北伐的基本态度,但仍意犹未足,还欲进一步的表达。下面的表达仍是通过时间的向前推移来进行,比起杜甫的《阁夜》,辛弃疾的《永遇乐》在时间推移上更繁富一些。首先是将时间推移到宋高宗三十一年(1161).这年金主完颜亮率军大举南侵,想从采石渡江,遭宋军虞允文等痛击,退守扬州。然后提到此

时距今已43年了,但北方仍沦陷在胡人手中。当年北魏主拓跋焘(小名佛狸)在镇江对岸步瓜山上的祠庙香火正盛。词人重提这段历史,不外要提醒当局不要忘记这段民族耻辱,再次表明自己支持北伐、收复失地的决心。最后,诗人又将时间推移到一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以赵国名将廉颇老当益壮为喻,暗示自己为国杀敌、收复失地的老而弥坚之志!从上面分析来看,这首词的主旨和词人主张的表达,皆是通过时间的推移在回顾历史中完成的。

这样的诗例还很多,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诗人由眼前的长江,将时间推移到八百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赤壁之战,由此来抒发被贬黄州,岁月流逝而壮志难遂的悲愤。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也是由眼前的岳阳楼将时间推移到安史之乱发生以来的这段岁月,由此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思亲怀乡的悲苦情怀!

上面所举之例皆是将时间向前推移,也还有时间向后延展的,如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生志在恢复,而且老而弥坚,我们只要稍微翻阅一下他晚年的诗篇就可知晓,如“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当时,由于投降派当政,诗人长期被削职在家乡务农,其报国理想、收复失地的愿望至死也未能实现。诗人临终前写了这首示儿诗,来表达他终生不能实现其理想壮志的悲愤。其方法就是将时间向后推移,设想有那么一天,北方的失地收复了,国家统一了。这个时候后人在祭祀的时候,不要忘记将这个大好消息告诉我。这种表达方式,不仅符合这位时称“小李白”的浪漫特征,也暗中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遗憾的是,在诗人之后,国家倒是统一了,但统一的是元世祖忽必烈,而不是诗人期待的南宋。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元丞相伯颜率大军进逼南宋都城临安,南宋太后率幼帝和百官投降,南宋灭亡。作为不能屈节仕元的遗民林景熙,在国破家亡之际重读这首《示儿》,真是感慨万分,写下这首同样著名的《书陆放翁诗卷后》:“青山一发雨蒙蒙,干戈天南地复东。儿孙已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从这首感慨万千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陆游这首诗作的巨大影响。

二、时间的凝聚

这种手法和时间的延展相反,即把几年、几十年或千百年的经历、时态在铺叙、抒怀中突然来个凝聚,让无限的时间和无限的情怀浓缩在一个典型的场面或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之中,类似电影中的定格或特写,实际上是截取时间流程中的一个横断面,只不过它比一般场面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代表性而已。如宋之问的《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约656—712),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即以文学知名。授洛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此公虽字延清,但并不清贞自守。被武则天看中经常随宴,写了许多拍马屁的应制诗,约占生平196首诗作的五分之一。先是谄事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张氏事败后又阿附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睿宗即位后,追究前愆,被从越州长史任上召回,流放钦州,最后死于贬所。他的一些著名诗篇多写于晚年的流放途中,即事即景,怀乡思亲,写得深情绵邈、缜密精工。《旧唐书·文苑传》称:“之问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布远近”。这篇《渡汉江》即是从岭南返回故乡时所作。如前所述,宋之问一生有两次被贬,诗中所写的是谄事张易之兄弟遭贬后的情形。宋中宗神龙二年(706),被贬在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市东南)的宋之问被赦北归。这首诗就是描述他北归途中的感受。泷州在唐代,是个尚未开化的蛮荒之地,诗人被贬在此,经历了一个寒暑,其生活上的困窘和政治上的摧残,想必都相当难挨。这里与家乡远隔万里,在交通信息均不发达的古代,亲人音信不通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但诗人没有也不可能在这仅20个字的短诗中去细数上述的种种苦难,而是来个巨大的浓缩:在时间上将经历寒暑的漫长岁月浓缩到一个短暂的瞬时;在空间上在将万里之遥的回乡路浓缩到临近家乡这个节点上,通个这个特定的时刻、特定的地点来抒发自己急切思乡但又忐忑不安的心情,非常符合诗人的特定身份和临近家门时的独特感受。因为诗人是个罪人,封建社会的刑律是要株连的。犯罪后不仅自己被贬荒州,亲人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再加上泷州地处蛮荒,亲人在经冬历春的漫长时间内又是音书断绝,当然更增加诗人的惦念和担心,而在临近家门时,自己长时间的担心也许就要变成再也无法回避或自我宽慰的残酷现实,当然会更加心慌气怯,甚至都不敢向来人打听一声。这个浓缩时空的表达方式,自然更能打动读者,甚至忘记他的人品而产生某种情感上的共鸣。因为通过这种浓缩的方式,这种情感已被舍去诗人自身的种种印记,而被放大为一个久居异乡、又与家人音信断绝的他乡异客的普遍感受,自然会引起有着类似遭遇的读者的情感上的共鸣!

思乡是一个永远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因为“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更绿、山更清,他乡的少女更多情”(艾青)。宋之问在遭贬困顿中返乡是这样,贺知章荣归故里也是这样,而且两人都采取浓缩时空的手法,通过特定的一瞬来表现特定的情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盛唐时代著名的“吴中四士”之一。少以文辞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进士,由国子四门博士累迁至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秘书监。玄宗天宝二年(743)冬,上书请求返回故乡去做道士。当时玄宗正崇信道教,闻此举大喜,将贺知章家乡镜湖的剡川一曲赏赐给他,临行时并亲自赐诗,太

子以下百官送行,可以说是百倍风光。但在这首回乡诗中,我们看不到丝毫矜夸和洋洋自得,有的只是一位久别归来时意味深长的人生感慨,而这正是所有游子返归故乡时共有的一种情感,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共鸣。当然此诗成为人们吟诵不衰的名篇,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将几十年来对故乡深长的思念浓缩到踏上家乡土地这个特定的时刻,家乡儿童将这位归来的游子当成异乡来的客人这个特定的场面。通过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特定场面,通过这个让人唏嘘不已的特定时刻,将诗人对故乡的感情,对人生的感慨,通过浓缩显得更加凝重,也更加深沉。

三、时间的变形

佛家说,境由心造。人们在生活中都会有这种经验:同样的时间,在高兴时会觉得很短暂,忧愁时会觉得很漫长,所谓“欢愉嫌时短,忧愁觉日长”。中国古典诗人们即利用这一生活常识,创造出许多美妙的诗篇。

由于心境不同,时间变长的诗例,如南朝乐府中的《子夜歌》: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南朝乐府的内容我称之为“三歌”,即:妇女之歌,作者的身份多为女性;都市之歌,都反映都市生活;偷情之歌,在两性关系上都为封建礼法所不容的相爱乃至偷情之类。这首歌表达的是一位女性对情人的思念。情人是因为约会没来,还是外出不在身边,这不得而知,总之情郎不在身边,辗转难眠,黑夜会觉得分外的漫长。诗人的高妙之处在于他把社会生活中这种常见的现象处理的很巧妙:这位女性明明是思念情郎而辗转难眠,她却怪夜太长,怪月亮太亮,这都让她心烦意乱,都让她难以入眠。下面两句更是精彩:冥冥之中好像情人在敲门,在呼喊她,于是她不由自主地答应了一声,但只是这位女性的悬想虚拟,因为诗中点破是“虚应”,是“想闻”。产生这种幻觉的原因是深度的思念,是“想闻”,才会出现“虚应”。而这美妙的种种变现手法都基于这个前提——“夜长不得眠”。篇首的“夜长”二字正是领起全篇的关键,而这个“夜长”恰恰是时间的变形!

类似的还有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置身抵御西夏前线时所作。范仲淹在西北边陲拒守四年,西夏强寇闻风丧胆,时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但家与国是有矛盾的,有时卫国就必须舍家。作为一代英杰的范仲淹也是位性情中人,他有为国之志,也有思亲怀乡之情。这首词就是重在表现家与国的矛盾,情与志的冲突,显得真切而感人。其中下阙数句,将将士们的思亲之情,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怅惘尽情加以挥洒和倾诉。“人不寐”的前提,自然又是时间的加长和变形。

表达岁月的诗篇七
《诗词赏析》

表达岁月的诗篇八
《古诗文练习题》

1.

2.

3.

4.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接云涛连晓雾,-------------------------------------------------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诗句

---------------------

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让我们感受到岑参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的词句是

--------------------------------------------;以冬雪喻梨花,表达作者乐观之情的句子是---------------------------------;写边塞苦寒天气的句子是--------------------------------------------------------。

6.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有哲理性的句子是---------------------,-----------------------,

--------------------------。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7. 《出师表》表达诸葛亮的志向的句子是----------------------,------------------------。这句话与他在

《诫子书》说的“-----------------------,----------------------”相似。文中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诸葛亮分析当前有力的形式的句子是--------------------------------------。不利条件的的句子是------------------------------------。表明出师条件成熟的句子是---------------------,-------------------------。

8.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主人交往不俗的句子是------------------------,--------------------------。

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本文的主旨句是--------------------------。

9.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象,

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10. 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象征了李白人生路上艰难险阻的句子是--------------------------,------------------------。表现出李白积极入世的愿望、毅力和决心的诗句是------------------------------,-----------------------------------。

11. 中华诗文,源远流长,漫步其间,含英咀华:登临泰山,领略杜甫“----------------------------,

----------------------”的伟大抱负,路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的豪情壮志,来到边塞,体会范仲淹“---------------,--------------------”的矛盾心理。

12. 《醉翁亭记》中写四季之景的句子是-----------------------------,-----------------------------,

------------------------------,------------------------------。写早晚之景的句子是-----------------------------,-------------------------------------------。

13. 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论语》

14. 孟子思想中关于忧患意识的名言是-----------------------------,----------------------------。

15.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都抱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林则徐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

祸福避趋之”的句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的句子阐述了自己的忧乐观。

16.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传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样张养浩在《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的“--------------------------,---------------------------------”也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

17. -----------------------------------,独怆然而涕下。

18.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9. 雾凇沆砀,--------------------,--------------------------------。

20. 实现中国梦,责任在青年,我们应满怀“-----------------------------,---------------------------------”

的积极进取精神,努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的复兴前景。(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句子)

21.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22. 古诗词中,许多诗人巧借典故表情达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借用典故表达对有人的怀念之情;《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 、报效国家的愿望;《行路难》中“-----------------------,---------------------------------”一句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向古人一样,为统治者所任用,建一凡丰功伟业的信心。

23. “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出自 -----------写的

《. 》

24. --------------------------------------,后不见来者。

25. “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李白《行路难》中的-----------------------------------,范仲淹《渔

家傲》中的------------------------------------------和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

26. 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

27. 《十五从军征 》中“-----------------------------,----------------------------”写出了兵役制度的极端

的不合理,“----------------------------,------------------------------,-------------------------,---------------------------------”写出了老兵家中的悲凉景象, 写出老兵心中的悲哀的句子是---------------------------------,-------------------------------------。

28. “身不得,----------------;心却比,-----------------!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这正是秋瑾的写照。

29. 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0. 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

_ , ___________ 。

31. 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_________ __

32.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33. 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34. 《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自叙本志和追述先帝知遇这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农村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而又有一定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写船行之快的句子是: 。

37. .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38.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自然的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39.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鱼我所欲也》

一文所说的那“--------- ----- ------- -”那样。

40. 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

填写)----------------------------------------------------

41. 李商隐《夜雨寄北》想象与朋友相聚,秉烛夜话的诗句是---------------------------,

-------------------------。

42. 不畏浮云遮望眼,-----------------------------。

43. 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形象婉转地表达出

对官僚豪绅沉溺酒楼欣赏亡国之音而完全不顾衰微国运的强烈不满。

44. 人们常用周敦颐《爱莲说》里的“----------------------------,---------------------------”来赞美人们

洁身自好、超市脱俗、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45. 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表达岁月的诗篇九
《诗歌周练含答案》

叹疆场 隋代民歌

闻道行人到,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 [金]刘汲

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都是喜归,试分析两首诗在表现喜这一情感时的不同之处。(5分)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6分)

1 .《叹疆场》 通过思妇听到远征的丈夫归来的消息时枝妆打扮与之前以泪洗面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喜不自禁的心情。《 到家》 通过对归家时的所见、所为、所感的描写,融情于景, 表达了诗人回家之后的喜悦心情。( 答对一点给3 分,答对两点给5 分)

2 .山色依然,写出了喜悦之后的闲适。潇栖是拟人手法,山色潇洒地进入我的居室,写出来脱离世俗官场之后的欣慰。两句诗写的不仅是物境,而且是心境,写出了诗人尘劳尽除后,心情由喜悦而安适的转化。( 6 分,对具体词语的赏析2 分,拟人手法2 分,对两句诗总体的赏析2 分)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5分)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

1.(5分)颈联描写了早角、残潮、霜、月等最能牵动归思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来源:学科网]

2.(6分)比喻。把归思比作含苞待放的百花,被春风催开,不由自主竞相怒放,生动地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 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 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 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6分)

2.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5分)

1.(6分)【参考答案】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景象。(2分)

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的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2.(5分)【参考答案】①“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2分)②“影落”,写出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可以远眺山川景物,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不可待言。(2分)③这也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1分)

离亭燕

张 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目无言西下。

[注] 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1.“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5分)

2.请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1.“浸”有浸染之意。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水天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语意相近即可)(5分)

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怅惘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是、朝兴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兴亡之感和担忧时政的怅惘之情;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6分)

柳梢青· 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5分)

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5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1分)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2分)。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分)。

2.(6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2分);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2分);“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2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这两首诗所塑造的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1.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绪。

2.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绪,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意象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 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1.诗的颈联上下两句写景各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描绘出怎样的意境?(6分)

2.这首诗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分)

1(1)、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2分)“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的孤身一人的情景。(2分)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独处空园,与野僧为伴的孤苦无依。(2分)

2、(1) “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1分)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2分)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2分)

前调·阊门①夜泊

陈所闻

风雨萧然,寒入姑苏夜泊船。市喧才寂,潮汐还生,钟韵俄传。

鸟啼不管旅愁牵,梦回偏怪家山远。摇落江天,喜的是蓬窗曙色,透来一线。

[注]①阊门:苏州城西北的城门。

1.作者在曲的前半部分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全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2.这首散曲写夜泊,写钟声,写乌啼,意境与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有相似之处。试比较此曲与张继诗的内容和手法方面的不同。(6分)

1.【思路探究】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鉴赏诗歌的景物(意境),描绘景物的意象及这些意象的特点是关键。上片中的“风雨”“船”“潮汐”“钟韵”是理解的关键。而诗歌的情感,则要抓住有提示作用的核心词语,如“寒”“愁”“喜”。而综观全曲,就会发现,作者的情感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变化的。上片抒发的是“愁”,而下片则是“喜”。【参考答案】这首曲借风雨夜泊、潮汐钟韵营造了萧索、清寒、冷寂的氛围。诗人表达的感情是:羁旅之愁及行人见到曙色的喜悦之情。 (5分)

2.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的理解。本题要求将此曲与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进行比较鉴赏,难度较大。根据题目提示,两诗的意境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但内容和手法有极大的不同,这是思考的方向。从“市喧才寂”和“蓬窗曙色”来看,陈曲写的是彻夜未眠;而张诗写的半夜未眠(夜半钟声到客船)。表现手法上,陈曲用结尾的“喜”来反衬前面的“愁”;而张诗则无。参考答案:内容上:张继诗写的是半夜不眠;这首曲写的是从人定到拂晓似乎都难以入眠,时间跨度长。手法上:张继诗纯写羁旅愁怀;此曲结尾以喜悦反衬夜来的愁闷孤寂,有振起全篇之势。(6分)

春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津津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5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

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3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2分)

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3分)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3分)

柳梢青· 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5分)

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5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1分)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2分)。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分)。

2.(6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2分);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2分);“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2分)。

浣 溪 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1、有人评价此词“诗中有画”,从词的上阕看,这一评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5分)

2、词的下阕,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1、诗人通过三句诗,描绘了一幅湖上春光图(1分):湖中的桥上隆隆驶过绘着彩画的车轮;春云在天上飘逸,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云影;春水无波,碧绿滑静,像琉璃一样晶莹无尘。(2分)作者采用了比喻等艺术手法(1分)描写了清新美好的画面,喧腾热闹的氛围。(1分)

2、诗人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表达了由喜悦到日暮须归的无奈、惆怅之情(2分)。诗人先写湖边堤岸上依依的杨柳,柳丝低垂,像是要热情地挽留住湖边的游客;再写枝头上的小鸟,以悦耳的歌声呼唤游人莫要归去。但湖景虽好,却已暮色笼罩,不能不归,给人一种无奈的遗憾之情。(3分)

少年行

杨亿

江南节物①,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②。

寿阳妆罢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④。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①节物:时令,节气。②借用陆凯赠范晔的诗“折梅送驿站,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③寿阳妆:是寿阳公主梅落额头的故事。④的的:明明白白的意思。天真:自然本色。

1.这首词为咏梅之作,可前三句并未写梅,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5分)

2.从全词看,本词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分)

1.起了衬托的作用(1分)。点明地点为江南,时令为严冬,刻画出风雪肃杀的景象,为写迎冰雪而开的早梅作铺垫(2分)。此处既没有点破梅,又没有刻画梅,却从“水昏云淡”中、前村飞雪中,烘托出梅的“冰姿玉态”来,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2分)

2.托物言志或借物言情,(1分)借梅花的特征表达了自己虽经坎坷,但仍保持节操的思想感情。(1分)“冰姿”二句,是作者对不惧风雪、冰肌玉骨的梅花的高度赞美(或从其生长环境分析)(2分)。“等闲”一句写梅花遭到风雨的摧残,“又”字表示自己同样人生旅途上历经风波。(2分),

附:诗歌鉴赏

此为咏梅之作.全词以写景始,以抒情终,通过风雪交加之际不畏风刀霜剑的梅花这一物象,抒写了作者别有怀袍的人生感慨。词中借景言情,即景发感,营造出一个深婉蕴藉、若即若离、空朦柔美的意境。

上片起首三句,点明地点为江南,时令为严冬,刻画出风雪肃杀中的景象,为写迎冰雪而开的早梅作铺垫。此处既没有点破梅,又没有刻画梅,却从“水昏云淡”中、前村飞雪中,烘托出梅的“冰姿玉态”来,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殊漓尽致。后面三句,开始直接写梅花。“翠岭”,指位于粤、赣交界

处的梅岭,据传张九龄为相,令人开凿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此称。“迢递寄归人”,暗用南朝宋人除凯赠范哗的诗:“折梅逢释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下片具体描绘梅的“芳艳”,并以风雨摧残的物象寄托词人的惆怅和伤感,达到托物抒怀、借景言情的目的。“寿阳妆罢”,用寿阳公主梅落额上的典故。据唐韩鄂《岁华纪丽·人日梅花妆》 云: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经睡含章殿的檐下,梅花落到她的额上,成五出之花,怎么拂拭也留着花的印痕,宫中争相摹仿,于是有所谓梅花妆。“冰姿”二句,是作者对不惧风雪、冰肌玉骨的梅花的高度赞美.“等闲”一句写梅花遭到风雨的摧残,寄托了词人的升沉之感,芳菲缠绵之中,具沉郁顿挫之致.词人这里用一个“又”字表示自己同样人生旅途上历经风波,又用了“等闲”两字来表达其遭到摧残的“平白无故”。 “更忍向、笛中闻”,是以情语作结,辞锯远,真味无穷,化用了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 )的诗意。李白借笛中有《 梅花落》 的曲调,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段,写出当时冷落的心境,苍凉的景色中透露内心的悲凉.而词人则是风雨纷纷的现实中,感到名花零落的悲哀,悠扬的笛声中,不忍听到《 梅花落》 的曲调,表明自己为梅花受风雨摧残而伤感,情致极为凄婉。总之,全词借物言情,营造出若即若离、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味。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比较两首诗歌,说出它们描写景物的不同特点。(5分)

2 .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他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

1.孟诗从听觉角度描写春天景色,重点写的是鸟啼声和风雨声。王诗描绘景物的色彩和形态,用“红”“绿分别描绘桃花和柳条,以“含宿雨” 写出桃花被雨滴滋润的形态,以“带朝烟”写出绿条笼罩在朝烟中,袅娜迷人。(找出其他不同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第一首写春之“闹”,第二首写春之“静”)

2.第一首因有“风雨声”而问“花落知多少”,表现诗人惜爱春花、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二首有“花落未扫、山客犹眠”的词句,表现诗人追求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也可以说出他们的相似点,言之有理即可)

水口行舟①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①] 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1、本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5分)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一定的人事哲理,请简述。(6分)

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示例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示例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表达岁月的诗篇十
《鉴赏诗歌之语言参考答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主备人:武传胜 审核人:张宣成 备课时间:2013.10.15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 了解炼字试题的类型;

2. 掌握相应类型的答题模式。

学习重点

1.梳理诗歌中常见的炼字试题类型;

2.能鉴别出炼字试题类型,掌握炼字试题分析的方法、步骤,掌握并运用相应类型的答题模式。 课时数 4课时

考点阐释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2013年高考17套语文试卷中,共有4套针对语言设置了考题,江苏06-13年高考中,06、09两年对语言题进行考查。重点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用词、用语技巧的能力。

一、炼字

(一)炼字的概念、理解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闹”字,“僧敲月下门”句中“敲”字。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二)炼字的类型

诗词中所炼的字包括一些的意象名词,写景状物类动词、形容词,程度加深的副词,修辞手法的词,叠词、数词、摹声韵律的词。

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动词:诗词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能让名词性的意象有生动形态的主要是动词,这样,对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栩栩如生。要关注动词,关注“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句中“怨”字明显采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3.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一片孤城万仞山”句中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如“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

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4.词性改变的活用词:中国古代诗人为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句中“暗”字,王维“日色冷青松”句中“冷”字,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句中。“老”、“肥”字。这些词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动词,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5.副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却想起了丈夫,生发出伤感,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6.特殊词

①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曾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落下一片花瓣都要减掉一层春色,而今万点飘坠,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通过描写“一片飞花”“风飘万点”的残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满腹的怨愁。

②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③拟声词:拟声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它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它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④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可抓住以下几点:a.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b.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c.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三)典题分析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2013 福建卷)

送何遁山入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增强了诗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2013 湖南卷)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 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

【参考答案】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 江苏卷)

鹧鸪天 [元]魏初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

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四)备考锦囊

1.常见的设问方式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请对某字进行赏析。

(3)请谈谈某字的表达效果。

(4)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

2.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将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2)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

(3)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

3.归结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五)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08 全国II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09 广东卷)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鉴赏诗歌的语言——诗眼

主备人:武传胜 审核人:张宣成 备课时间:2013.10.20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眼试题的类型;

2. 掌握相应类型的答题模式。

学习重点

1.了解诗眼的作用;

2.能鉴别出炼字试题类型,掌握该类试题分析的方法、步骤,掌握并运用相应类型的答题模式。 课时数 2课时

二、诗眼

(一)诗眼的概念、理解

古代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答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握角度。

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也有表示时间的名词。分析诗眼主要是抓诗句子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营造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二)典题分析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6 四川卷)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 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试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 南京调研)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试题: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在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招客”。 示例二: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视之景;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三)备考锦囊

1.常见的提问形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解题技巧

(1)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2)因为诗眼是诗中最精炼传神,最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要找到并理解诗眼就必须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主旨来考虑,结合句法的分析。

(3)诗眼一般有暗示诗歌结构,表明思路,统摄全篇;交待作者的思想,表达诗歌的主旨。

3.归结答题步骤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表达岁月的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表达岁月的诗句 表达岁月已过的文章 陪你度过漫长岁月表达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表达岁月的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表达岁月的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8776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