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李商隐 情诗

李商隐 情诗

2016-01-30 09:02:5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李商隐 情诗篇一《李商隐的爱情诗》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 情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商隐 情诗篇一
《李商隐的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

经历了初唐四杰,中唐李杜的淋漓风骚,唐诗的大戏早该落幕。在晚唐帷幕里,灯光渐暗,却如烟花般绽出另一种光彩,是为李商隐,引领一个这一场大戏进入了时代的又一个高潮。为仓皇落下的帷幕送上了沉郁悲壮的千古绝唱。他在大唐的山水穷绝处,如晚霞引领了风骚。

李商隐是天生的诗人,终生活在人的痛苦里面:爱情的失意、官场的失意、友情的失意„„一切都是常人的痛苦,只是聚集了一切中不幸的不幸,他具有兰心蕙口,诗中不脱凡俗之气,不离人间之苦,时时叹老嗟穷。李商隐是人人可以学得的,可是大多数只学其躯壳,未得神髓。李商隐的诗,也只有李商隐自己能写出来。他,是独一无二的。

李商隐的无题诗,不管是感怀身世还是叙述凄美的爱情。都如蒙着一层轻纱,读着犹如近在眼前,却又是追之不及,赶之不上。他的诗,是神秘的。如泥中清莲,读着读着,感动了。却又无法真正的读懂它。

李商隐从来不会在他的诗中说他爱了,却又令读者感受到他诗中蕴含着的深深的情意。爱的那么热烈,那么的痛。“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年轻的我们没经历过多少的别离,生离死别,离我们太远太远。要想真正读懂他的心,倒有点辛弃疾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我们终究只是知道他相见时难时的情景,却无法切身体会到他夜吟应觉月光寒的惆怅的别

绪。

唐宣宗大中二年。

那夜的巴蜀,有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那时候的李商隐,心里想的是什么?心中的情感是否如那天晚上雨中的那一次秋水,满了,溢了,化为浓浓的相思?重逢的日子,要等到什么的时候?窗前的那点烛光,以前映着的是两个人的身影?又有多少次如夜里的雨水中,两人凭窗观雨,那一刹那,便是永恒?李商隐的诗中没有出现的那个你,在如此的夜雨里,是否也向他那样。念着远在天边的爱人?是否,真有那代表着爱情的青鸟,带这饱含着相思之苦的信,在他们之间相互着传递?我想见你,可惜,我们只能看到对方的片言只语。我想见你,可惜,相隔千里的我们究竟在什么时候才又能相聚在一起?拿着信笺的手,何时才能再一次拥抱着你?

大中六年

又是一场分别。不是生离,而是死别。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也许,李商隐心中有泪,在心中落下,却又是埋在了心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又何况是刻骨铭心的思念?当年的我在巴蜀,你在长安。现在的他又来到巴蜀,只是,你到了哪?这锦瑟,是你从前亲手为我弹奏。锦瑟依旧,可是我什么时候能再一次见到你为我抚琴弹奏?那天的夜里,你入我梦,又为何忍着心匆匆离去?也许,那不是梦?也许,没有了你,才是我心中的一场恶梦?那如水般逝去的年华,依旧清晰,却一去不复返。这悲伤,岂是死别之后才黯然而生?也许,不断地离离合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萌生?

物流管理2班

邝永超

李商隐 情诗篇二
《李商隐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

唐代诗人李商隐无疑是中国古代的天才诗人之一。他的爱情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奇葩。在这些优秀的诗篇中,李商隐以极大的热情,全新的观念深入到了男女感情世界的最深处,着力抒写主人公的相思之苦、相见之难,写得细腻而真挚,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爱情诗的题材和审美情趣,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出了独具魅力的光彩。本文力求通过对李商隐爱情诗的具体分析,达到作者窥视中国古代爱情诗的真实内涵之最终目的。

一、 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渓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

文宗大和三年 (829),李商隐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司,几乎罢官。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

两年以后,书判拔萃,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为正字。不久又因母丧居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李商隐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

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李商隐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李商隐病逝。

二、 李商隐爱情诗的基本内容

李商隐的爱情诗,有些抒情对象是很明显的,甚至有些是诗人自己直接点明的;有些并未点明,作者可能有某种难言之隐,故意用“无题”或以篇首二字为题,以求隐晦。李商隐的爱情诗格调凄美,感情真挚,主要表现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艰难,异地相思的无限痛苦。根据抒情对象的不同,本文将李商隐的爱情诗分为三类加以分析论述:

1. 青年时期的爱情诗

李商隐青年时期的爱情诗,主要是指开成三年(838年)之前与洛阳女儿柳枝和女道士宋华阳交往时留下的作品。这些诗歌,主要表现诗人对纯洁感情的珍重。

柳枝是洛阳一个商人的女儿,她的父亲因出门经商遇到了风浪而死于湖上。柳枝容颜美丽,“涂妆绾髻,未尝竟,以复起去”。性情又如此活泼。喜弄丝竹,乐音特别动人。往往“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海天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 李商隐与柳枝两情相悦,情投意合,可是却因为一个朋友故意开玩笑,把他的行装先行带走,所以他也被迫离开。后来,柳枝也被贵人夺去,这一场恋爱也就因此中断了。后来,李商隐做《柳枝五首》,记录下了这一场悲剧的爱恋: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诗表现出他对柳枝的深深思念,细心体贴,为她的命运而担忧,并为自己不能与她结合而感到无穷的遗憾。这五首诗表现了李商隐对爱情的真挚感情,他的严肃认真,有情有义。第一首写自己与柳枝门当户不对,难以论婚。回想当初,又何必苦苦相似呢?第二首“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表现了是诗人因柳枝被夺而有无限的恨意。第三首上两句赞美柳枝的慧心丽质,下两句说她虽然这般美丽,自己却“不忍”对她施薄,体现了似乎人对柳枝的尊重与体贴。第四首“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二句用水中和陆上珍贵的鱼鸟来比喻美慧的柳枝被人摧残,深深地为她的命运感到忧虑。第五首感叹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都能成双成对,而自己却不能与心爱的柳枝结合,留下了无穷的遗憾。

《柳枝五首》是李商隐早期最优秀的爱情诗,表现了他对真挚感情的追求和高尚的情操。这是基于事实依旧上的诗人的爱情自白,诗情外在的凄恻、绝望与内在眷恋的涌动炽热构筑了爱情的浩荡与波涛,美好愿望难以实现,失意的爱情如落红,永存着悲剧的芬芳。

李商隐在柳枝被贵人夺走后,还有过一次恋爱,即与女道士宋华阳的交往。诗人二十三岁在河南玉阳山学道,与侍奉公主的宋华阳产生了恋情,李商隐描述了她的音容笑貌:“隐忍阳城笑”(《境槛》),说明宋华阳不仅美丽动人,而且善于笑,又极会收敛笑容,令诗人神魂颠倒。但是由于道教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李商隐与宋华阳的爱情也没有好结果。从他的《月夜》中可以依稀看出: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偷桃用东方朔事,喻求仙;窃药用嫦娥事,喻夫妇。月夜中三人共赏,本是快事。可是因为被“水晶帘”所隔,他们的恋爱不能成功。这里的“水晶帘”锁闭清辉是一种巧妙的象征,实际上暗示了诗人所痛心的当时的社会给恋爱设下的种种无情障碍。

《玉溪生诗醇》中对李商隐这一时期的诗做了如下的评述:“在李商隐抒情之作中,还有一部分是抒写爱情的诗篇。这部分诗歌可分为与妻子王氏的爱情和与其他女子的爱情两类。至于说的与女冠来往的作品,那恐怕不算是一种爱情了

[1]。在我看来, 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李商隐这一时期与这些女子的情感历程才

是至真至纯的,这时期许多作品都真切地记下了这段佳话。为我们展现了在那个令人窒息的礼教重压下的时代,他们为了追求真爱而无畏抗争的生动画面,同时也引导我们进入了诗人那炽烈、真诚、伤感而忧郁的情感世界。

2.与妻子王氏的爱情诗

开成三年(即838年),李商隐与王茂元的女儿缔结婚姻。王家富有权势钱财,但李商隐作为一个有独立自持精神的文士,婚后实际上仍就过的是一种清寒生活。会昌三年(843),他婚后五年,岳父王茂元病逝,他在《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中自述他们夫妇俩“前耕后饷,并食易衣,不忮不求”,夫妻俩清贫相守,更显得关系纯洁。

和王氏的婚姻使让李商隐得到了知己,但也使他的前途陷入牛李党争。他被卷如了政治旋涡,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为着功名与生计,李商隐婚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离别爱妻,历佐方镇。虽然夫妻二人分居两地较多,团聚的日子较少。他们虽然分处两地,但是他们的感情却极好。李商隐婚后不久应博学鸿词科,落选后写了《无题》之(照梁初有情)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说明了王氏为诗人受排挤打击而恨,这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夫妻二人有着种种平生知己的深切共鸣之感,所以李诗所写的有关王氏的爱情诗,无一不是一往情深。以《摇落》为例: 摇落伤年日,羁留念远心。水亭吟断续,月幌梦飞沉。

古木含风久,疏萤怯露深。人闲始遥夜,地迥更清砧。

结爱曾伤晚,端忧复至今。未谙沧海路,何处玉山岑。

滩激黄牛暮,云屯白帝阴。遥知沾洒意,不减欲分襟。

全诗借摇落萧瑟的秋季,抒写自己对京城妻子的深挚怀念。感情真挚,缠绵悱恻,情调感伤,平实感人。冯浩对《摇落》有一段评语:“此寄内诗也,‘结爱伤晚’者,父为属意而成婚迟也;‘端忧至今’者,数年闲居愁苦,赴桂又不久,行者、

居者皆含愁也。”未谙二句,谓未得入仕中朝而家室聚也。的是此时途次所寄,味其意态,似有羁留之况。”[3]

宣宗登位后,李党下台,诗人多受排挤,漂泊天涯。因此诗人不得不与妻子分离,正因为他们夫妻情深义重,别离时才会依依不舍。如《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眼前是巴山夜雨,凄凉景象,愁人的秋雨,归期未知,但是诗人并未情绪低落,反而一想到即将与妻子团圆,就情绪饱满,心情豁然开朗,于是写下这似惆怅而一突破惆怅的诗篇。这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苦苦相思,情深义重。

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李商隐是个善写自己爱情痛苦的诗人。他在妻子死后写作了大量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思念,正因为诗人心灵充满了对妻子的追忆,所以他的这类诗总是能围绕这一中心,描摹相思相忆的曲意幽怀,表明难分难舍的痴情冥想。如《房中曲》: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冯浩认为这是李商隐诗集中第一首悼亡诗。可能作于大中五年夫人去世不久,当时诗人感情太激动,看到夫人的遗物,触景生情。诗人又观看着夫人生前用的一件件东西。一缕缕愁思越积越多,最后,弥漫于诗人全身心,直到弥漫于天地万物之中,真是哀怨感人。朱彝尊这样评论此诗:“言情至此,奇辟千古所无。”[4]

除此之外,《正月崇让宅》里,诗人先说崇让宅里的热闹、繁华,是亲人相聚之地,但此时却是不堪愁对的一片荒凉景象。在这里诗人不仅表达了内心无法排泄的忧思外,又加上了凄恻的哀怨,这就显得更加诚挚感人。

诗人面临爱情摧残的悲惨心境,地老天荒、此心不渝的缠绵和深笃情调都显现出来了,无怪人们把此诗推为李商隐悼亡诗之冠。

另外,《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 情诗篇三
《李商隐爱情诗浅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爱情诗浅论

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镇第二初级中学 张斌岐

【摘要】李商隐是晚唐抒写爱情的能手,他的爱情诗构思精妙,意韵丰富,深情绵邈,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本文主要从史的角度,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个性气质,以他的十多首爱情诗为例证,分析、探讨、揭示他的爱情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关键词】李商隐 爱情诗 思想内容 艺术成就

晚唐是唐朝走向衰败的时期,也是唐代文学发展趋向衰落的时期,晚唐时局的动荡不安阻滞了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晚唐诗文创作状况的最好写照。晚唐作家虽多,但并未出现成绩卓著的大家,只有“小李杜”的创作活动,才给晚唐文坛带来了几许生机,尤其是李商隐,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晚唐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

作为中晚唐之际诗歌的集大成者,李商隐的诗内容丰富,从题材来看,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政治诗,李商隐一生关注现实,关心国家命运、前途,所以他写了大量的直接触及社会现实的政治诗,反映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第二类是咏怀诗,这类诗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占的比例最大。由于社会的没落,时局的动荡,政治上的失意,一生沉沦下僚,使他徒有壮志,怀才不遇,所以他的咏怀诗主要抒写了他的各种复杂思想;第三类是爱情诗,李商隐是唐代抒写爱情的能手,爱情诗在他的诗中占有一定比例,数量虽然不多,但以无题诗为中心的爱情诗却代表了李诗的基本艺术风格,而且极富特色,创造了大量的爱情名句,为后人所广为传诵。下面就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李商隐的爱情诗。

一、李商隐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纵观李商隐的爱情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表现他与妻子王氏之间的深切爱情。

如《赠荷花》中写道: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茶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几衰愁杀人。

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婚前对王氏的倾幕之情,诗中以荷花来比喻妻子王氏的美貌秀姿,以荷之花叶长盛不衰,表示对妻子王氏的倾幕和怜惜之情。而诗歌《春雨》、《漫成三章》则写的是诗人与王氏婚后的爱恋之情,我们来看《春雨》:

帐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畹晚,浅宵犹得梦依稀。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诗歌通过春雨抒发对妻子的爱怜思念之情。因春雨而引发出许多怀思的情愫——也像濛濛细雨一样的连绵,有追思、有梦境、有挚情、有画意,极尽怜惜思念之苦,以至最后连情书都无法寄出,更可知这种怜怜的无奈而义无穷。

抒写与妻子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的,如《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又题为《夜雨寄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期将来,写得平易朴实,但令人一唱三叹,“巴山夜雨”(此夜)“剪烛西窗”(彼夜),

之凄苦,之甜蜜,都表现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这类诗还有《因书》和《夜意》等,都写得一往情深,表现了诗人与妻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李商隐写给妻子的诗中,悼念妻子王氏的诗更多,如《正月崇让里》、《暮秋独游曲江》、《悼伤后赵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均写得情真意切,悲戚动人,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悼念之情。

2、表现他与其他女子之间的情愫。

李商隐的爱情诗,除了表现他与妻子王氏之间的感情,还有许多是表现他追求、怀恋其他女子的,这些诗中,最著名的当推《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歌前两句就把恋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颔联更是成为绝唱,极形象地表达了忠贞不渝的爱情,极写爱情之珍贵难得和爱情之坚贞不渝,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的爱情心理,带有浓重的感伤色彩。表露了诗人对情人刻骨的相思和忠贞的爱情。

又如《无题》二“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男女之心心相印;还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失落的痛苦。再如“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无题》四首)写情人之间的离别之恨。

3、表现他人爱情。

李商隐的爱情诗中还有一小部分是写他人爱情的,如《无题二首》其一“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诗歌描绘的是一少女相思的怅惘和苦闷。开头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接着回忆起当时偶遇他的情景,第五、六句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结句是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

再如《无题二首》其二“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源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这首爱情诗,描写了女性的痴情和怅惘。诗歌写一位少女醒来后细细品味自己在梦中情景,而后又怅然若失,只有徒自伤感。第五、六句表示自己有蕙心而不愿听人摆布,决心追求幸福,结尾感叹相思了无益处,但又能甘愿为了爱而受折磨。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无论是写与妻子之间深切感情的,还是写与其他女子之间恋情的,或是表现他人爱情的,李商隐的爱情诗都是以自己的爱情体验为基础,精心创造特有的意境,细致刻画爱情心理,交织着希望、失望、绝望、追求、欢乐、痛苦等复杂的爱情体验,意蕴丰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二、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成就。

1、生平遭遇为诗人奠定了创作的生活基础。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开成二年进士。他生

活在唐朝的衰败时期,幼年丧父,孤苦贫寒,加之瘦赢文弱,形成了他易于感伤的性格,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在“悬头苦学”中他获得了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也锻炼了他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但在求仕途中又卷入了“牛李”两党之争,他中进士得恩于牛党,而娶的妻子王氏又是亲近李党的王茂元的小女,李商隐便处在了“牛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成为党争的牺牲品。他有抱负、有才气,关心国家命运,关注人民疾苦。但由于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介,不苟且攀附,使他一直沉沦下僚,仕途无大的起色,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始终不能实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晚唐社会局势,对他的思想性格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妻子王氏的不幸病故,又加重了他的精神痛苦。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复杂坎坷的人生遭遇奠定了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生活基础。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和心态。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感情活动。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造就了他灵心善感、丰富细腻的感情。“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送千牛李将军》),“多感”、“有情”及其所带有的悲剧色彩为他的爱情诗的创作和其它抒情诗的写作定下了抒情基调。

2、李商隐的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最为杰出的是他的无题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诗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 代表了他诗歌的基本风格。他的爱情诗,构思缜密,情致深蕴,情挚意真,深厚缠绵,如《夜

李商隐 情诗篇四
《李商隐及其爱情诗》

李商隐及其爱情诗

古往今来,爱情永远都是诗歌的主题之一,缠绵悱恻的爱恋一直牵扯着人们敏感的心弦。爱,是一条不舍昼夜流淌的长河,是人类文化中永不衰谢的艺术主题。而李商隐,就是一位空前绝后的爱情诗“专业户”,甚至写政治讽刺诗、咏史诗、答赠诗,也往往以写爱情的方式来表现。李商隐用独到的目光去审度人情、世情、时情,写自身的感伤情绪,在创作上运用恍惚迷离的意象、别出心裁的意象组合以及大量的用典等手法,给人一种朦胧的色调,诗中有迷,迷中有诗,深沉绵缈,绮丽无比,形成一种独特的凄艳浑融的风格。李商隐的爱情诗写得缠绵哀婉、凄美蕴藉、多义朦胧,这恐怕与他坎坷的人生际遇和家庭背景密切相关。孟子曾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知人论世”之说。所以我们不论是读诗还是尚友,都应以世知人,由人知诗,再从诗知人。解读李商隐的诗,赏其诗美,我们还得从他这个人和他生平着手:从大的背景来讲,李商隐处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朝中统治阶级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诸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争斗等,动乱的年代使得诗人产生对唐王朝的忧思;在李商隐十岁时父亲卒于幕府。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就如他自己的诗中所写“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虽在故乡,却实同外来的逃荒者。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不幸,加之瘦嬴文弱,形成了他易于感伤的性格。在唐文宗时期,李商隐谒令令狐楚,受到赏识,聘入幕府,令狐楚惜才,亲自指点,其子令狐綯又助其取得进士功名。但是好景不长,令狐楚病逝,李商隐转入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其才,将小女许配给他。当时牛李党之争激烈,令狐楚父子为牛党要员,而王茂元属于李党,李商隐转入王茂元幕府,就被视为“背恩”,被令狐綯所不满,所以仕途不畅;在爱情上,年轻时与柳枝、宋华阳的爱恋都是无疾而终,与妻子王氏相恋多年,在中年时却要遭受丧妻之痛。时事、家世、身世,各方面就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内向型的性格和心态。他所秉赋的才情、他悲剧的人生,使得他灵心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因此,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自有一种哀感凄艳。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虽有“艳”,但是却不同于其他爱情诗作者,很多人写爱情诗是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而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比较进步的,他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描写爱情和女性,他的爱情诗,情真意切,深厚缠绵。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首联就道出了与恋人的离愁别恨,第二句,写出了至死不休的感人绝句,情不自禁让人想起《上邪》中的那句“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将爱情比作春蚕吐丝和蜡烛之泪,至情至性,已经超越爱情而具有执着人生的永恒意义。第三句于细意体贴关注中见两心眷眷,两情依依。而最后一句更是在无望中的希望,更见情至深挚。李商隐把爱情纯洁化、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在他的爱情诗歌中表现了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李商隐侧重于感情领域的表现,摆脱了以满足感官欲望为特征的庸俗情调,用他的深情绵邈来把诗歌情感推向高峰。在李商隐另外的一首无题诗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的笔触是在一对意中人无法相守的情况下,却还是可以心意相通的,这点是多么的可贵,突出了恋人之间的契合,在无望中又有一种慰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胜过了一对“无情人”终日相守在一起,这就是李诗的高超之处。同时,也曲折地显示了他那个年代政治风气与士人的精神面貌。

人们在读李商隐的诗歌时总是有种错觉,似乎他是个多情者,他的很多诗歌当中都可以看出爱情的痕迹,皆因他将政治讽刺诗、咏史诗、答赠诗,往往也是以爱情诗的形式抒情,他不像其他的一般诗人,把情感内容的强度、深度、广度、状态等等,以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的表达出来,也许是人世的坎坷,世态炎凉,他想掩藏自己内心的惆怅

和无奈,于是他才会把心里的想法以一种朦胧的意象表现出来,所以读他的诗中有种恍惚迷离的感受,而那些意象究竟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李诗将每个朦胧的意象结合成一首诗,也就造就了读他的诗如雾里看花的诗境。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记得当时自己学这首诗时,语文老师是把它当成了悼亡爱情诗来解读的,可是现在再去研读这首诗,诗中似有爱情又似乎在感叹着韶华易逝,郁郁不得志,也许这就是像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所说这首诗真是“一篇锦瑟解人难”。这首诗呈现的似有而是实无,虽然实无却又分明可见种种朦胧的意象: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海泪珠、良玉生烟。这些意象所体现的都是惆怅、感伤、寂寞、失望,似有希望但是失望之情又似乎浓烈,就是让人朦朦胧胧体会到似有而无的境界,既有朦胧的希望又有虚无缥缈的情思,令人遐想不已,在这首诗中似乎作者在暗示着什么,但有朦胧得难以确定。至于是否是一首爱情诗也许连作者自己都不得而知,也许想隐瞒什么又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才会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造成诗歌情感的多层次,常常是一层情思套着一层情思,表现得幽深杳渺,才会意境如此朦胧多义。总而言之,李商隐借着似乎是爱情诗的诗来表达他孤独、飘零、惘然、无奈、寥落、伤感的情绪,使得他的诗风格凄艳,而又艳而不靡。

李商隐的爱情诗没有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通过想象,借助典故,把实情实景转化为一种扑朔迷离、朦胧隐约的意象,把自己苦闷沉痛的心声,埋藏在深曲婉转的诗境中,从而使作品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李诗大量用典,虽然在古诗词中用典是很常见的一种手法,但是李诗的用典却不同于一般诗人,超脱了典故原有的意义,李商隐擅长于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值改造,他用典往往是不用原典故的事理,而是着眼于原典故所要传达的或者喻示的情思韵味。如在《锦瑟》中“庄周晓梦迷蝴蝶”,原来的典故意思是世间万物原本是无差别的齐物我的思想而已,而李商隐却大胆的抛却原来庄周梦蝶的寓意,由此典故生发出人生如梦,引入一层更为深重的怅惘之情。“望帝春心托杜鹃”,也是由原来想表达的是哀痛之情而引申为伤春的惘然。在李诗中这些典故并不是用以单纯的表达具体明确的意义,而是李商隐想借这些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伤之情,他要表现的不仅是一段往事,而是一种情绪,是一种空灵飘渺的但却可以把握的意境。用典正好可以带给人一种朦胧孤冷一种永恒的寂寞感,这是李商隐爱情诗独有的意境。李商隐一生命运多舛,爱情、事业皆是不得意,所以他肯定会认识到事物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且有自己深切的感受,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就会常常把典故演化成为与原典故相悖的姿态,而这也就是能产生诗词的多义从而也就增添了李诗的朦胧感。

李商隐的爱情诗总是令人读完之后让人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的惘然,觉着百感茫茫,一时都交集在心头,也许他真的是想借用用爱情诗来传达他对自己坎坷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所以李商隐的爱情诗写得最好的很多是写失意的爱情,这大概与他沉沦的身世遭遇有关,自身失意的际遇,使其对青年男女失意的爱情有特别的体验。李商隐的诗歌达到凄艳浑融的境地,皆因内心深处有一股郁结很深的沉潜之气,他将这种沉潜之气藏在内心,内在浩浩渺渺,无涯无际,扑朔迷离,铸成了李诗特有的韵味。

李商隐 情诗篇五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诗研究》

李商隐 情诗篇六
《浅谈李商隐的爱情诗》

浅谈李商隐的爱情诗

在唐代诗歌经过盛唐和中唐充分开拓后已难乎为继,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足称道的伟大诗人,是唐代唯一可与李杜匹敌的诗人。世人喜欢把李商隐与杜牧并称“李杜”,或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其实,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杜牧和温庭筠都远不如李商隐。

李商隐的诗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晚唐的社会面貌,社会的种种沉疴痼疾,在他的诗中均有所反映。晚唐一般诗人的作品创造性不大,题材、境界较为狭小。但李商隐却是一个例外。 他的诗,有的是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的是托古讽今,歌咏历史题材;有的是抒写友朋生死之情的;有的是感伤身世之作,而在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商隐诗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在其整个诗歌创作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在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传诵、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爱情诗。他的爱情诗意境优美,含蓄朦胧,内涵丰富,感情真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而闪烁其词,隐约其人,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一种朦胧惝恍的审美感受 。李商隐的诗其所以具有感伤情调、朦胧意境、表现其内心深隐幽微的情绪,这与他一生的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

众所周知,李商隐的一生是极其坎坷不幸的。他出生于一个没落士大夫家庭。在王阳学道时发生了与女道士宋华阳之间刻骨铭心的初恋,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的爱情未能成为婚姻;在仕途上李商隐也经历坎坷,二十四岁进士登第,随后又投靠于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下,由于其出众才华得到赏识:“以后由于政见与已受拜为相的令狐陶不合,倍受排挤和压制,仕途惨淡。在婚姻上也很不幸,妻子王氏出身名门,因常年分居,终因操劳过度于三十九岁便辞世。他一生的遭际,如梦似幻,朴素迷离,政治上的挫折,使他欲回天地之志而成虚;爱情上的追求,又总是“一寸相思一寸灰”;昔日昵交密友,旋即摧抑自己的势力;相濡以沫的妻子,又在盛年奄然而去。这一切使他常常一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结包裹,这种感情基调影响了他的审美情趣。义山夫妻恩爱,心心相依,但为理想与生计,诗人一次又一次别妻远游,依人作幕,相见不易分别更是难忍。颔联千古名句,既是诗人对亡妻深挚之爱的象征,也是王氏生前忍受生活的艰难,始终不渝地对诗人温柔而执着的爱的象征。颈联想象妻子仙逝后,人世与幽冥相隔,然后他们的爱可以打破两个世界的界限,妻子还是会云鬓如昔,为我容饰;我则沈吟相思,为伊人而憔悴。结处翻作宽慰语自解,妻子在蓬莱仙山,我与她神灵相通,并不遥远,有青鸟代我探望,两情仍可时时相通。如此一往情深,感人至深的爱情诗,在义山生平中除王氏无人足以当之。李商隐优秀的爱情诗源于他高尚的精神情操,他的前期是这样,他的后期更是这样。读之增伉俪之重,才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

由于现实政治和现实生活几乎剥夺了诗人在现实中的所有追求,诗人所有的只能是精神生活——心灵的感受、体验等,因而诗人不是长于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认识,而是长于对内心世界的感受和体验。对内心世界感受、体验的细腻、入微,使诗人的心灵一旦受到外部触动时,在心境中有时就会出现一连串的心像序列。诗人要把它表达出来,发而为诗,往往是以心像来融合眼前的物象或融合记忆中的、甚至是历史、神话中以及想象创造的形象来加以表达。

李商隐可说是一个痴情的人,他的诗,往往都诉说着他本身坎坷的爱情道路,据说他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于亡妻的怀念却是与日俱增。崇让宅乃是其岳父王茂元的第宅,诗人与王氏曾居此处。如今赌物思人,触景生情。隐丧妻已六、七年了,他自己亦已走到人

生的尽头,仍然是一往情深,他对于爱情的执着专一,遗憾的是,由于社会的动荡,当时名微位卑的李商隐一生的确切行踪无法考证,因此他的许多诗作至今无法诠释,但这却丝毫不能降低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商隐的诗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灵心善感,一往情深,在他的爱情诗里大多写相思之苦和会合之难,即便是绝望的爱情,也总是贯穿着一种执著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沉的情感。他的爱情诗源自于他高尚的精神情操,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上的新风格、新境界。

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漂浮迷离的意境和富丽华艳的辞藻,使他的爱情诗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首先表现在主题的多义性上。从他的作品的题目上就可以感觉到这种独有的魅力。他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均以“无题”或首句头二字及句中任意二字命名,其实均属无题之作。如《锦瑟》、《嫦娥》、《柳》、《昨夜》等诗篇。李商隐有意识地以此为一些意境朦胧、内涵深远的爱情诗作命名。用“无题”的方式来摆脱题目对解读作品内涵的束缚,使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觉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解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如《锦瑟》,历来是被诗评家称为最难解的诗迷,作品虽题目为《锦瑟》,但仅以诗中首二字为题,实际等同“无题”。诗的额、颈两联创造了四个优美的意象,“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庄生晓梦迷蝴蝶”,当回想青年时代的壮志雄心,但又无法伸展,故曰“迷”。“望帝春心托杜鹃”,当为壮志难酬,致一片雄心,惟有付之吟咏,有如望帝之化为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与“蓝田日暖玉生烟”,则以珠玉自喻。珠有与月盈虚的传说,今沧海月明而珠不能自盈,是以有泪;玉韫山中,终不为人所采,则蓝田日暖,亦徒见宝玉生烟罢了。这四句可以说,如实地概括了诗人的一生,似乎都蕴涵着诗人的一种愁苦、孤寂的情愫和希望破灭的凄怆。但诗的最后二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提携全篇,对以上所用的典故加以总结,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感触。这首诗是以朦胧的情思寓于朦胧的境界,通过含蓄、暗示来表达诗人的人生哲理,展示内心世界。而且这首诗是写于李商隐在世的最后一年,很容易让人理解为是诗人五十年的经验总结。所以历代诗评家结合他的身世,得出如此多的考证。《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表达了一位远隔天涯的女子的痛苦思念。诗人在梦中与恋人失之交臂,醒来后便陷入无尽的怅惘之中。痛楚的呼唤已无济于事,于是提笔急书,寄情文字,却发现纸上竟是些淡淡的字迹,待到急迫的心情平息下来,诗人借着残烛的余光,遥思独居闺房的恋人,描画出迷人的场景。“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锈芙蓉。”描写烛光半笼于翡翠与金丝的烛惟之中,光焰黯淡而柔和;由麝香熏过的芙蓉帐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给华丽的景物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具有一种虚幻的审美效应。由此烘托出两地相思者的孤寂与凄凉的心绪,使作品中的意境更加浓郁,主题表现得更加深切。正如钱谦益所说:“义山《无题》诸作,春女读之而哀,秋士读之而悲。”李商隐的这些“无题诗”仿佛是一个个有着不同情节,不同人物的爱情故事,在体味了爱情的甘苦的同时也深深地理解了作者在感情上的遭遇。在骈俪文体盛行的晚唐,李商隐喜欢在诗文中使用众多的典故,使诗歌的内涵曲折幽深、富于情趣,同时也为作品增添了扑朔迷离之美。

二、 李商隐善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的诗境,融多方感触于沉博艳丽之中,形成凄艳之美。

李商隐的诗不太注意意象的外部联系,善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的诗境,同时又善用美丽的辞藻与事典,给人造成镶金嵌玉的感觉。再加上爱情与生活的不幸,身世遭遇的坎坷,对唐王朝命运的忧思相联系,成为表感凄艳之美。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抒写对昨夜一夕相对,造成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在

“身”不由己的情况下,那种灵犀一点的心心相印,该是多么珍贵。诗颈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形成相互映照,在心虽相通而身不能接的苦闷中,突出了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慰籍。“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描写了两个场景,一个繁华一个冷清。可想诗人在灯红酒绿的晚宴上,也许是因为羞怯只能与所爱之人相视传情,也许是因为与所爱之人欢娱良宵而当夜深人静之时又感到惆怅。总之,应官鼓声,一夜风流随风而逝。坐在马上心绪迷乱,失魂落魄,像风中蓬草一样投入一天庸常琐事中去。李商隐的爱情诗写得一种无望而又无法遏止的追求,同时又在爱情描写中渗透多方面的人生感受,甚至与对事业理想的执著追求相沟通。

如《无题》(相见难时别亦难)这首诗,这是一首熔铸着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和缠绵灼热的执著追求的爱情诗。其中额联句“相见难时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从自身着笔,运用比兴手法表达别后缠绵执著的思念和至死不渝的忠贞。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采用“春蚕”,“蜡炬”比喻,象征加上“丝”、“泪”二字一语双关,促使这种真挚深沉的感情表白,至死方休的爱情誓言显得热烈而又委婉,含蓄而又鲜明。而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从对方着笔,设想对方无刻不沉浸在相思痛苦之中。晓妆揽镜,但愁青春消逝,凉夜吟诗,当感月光之清寒。“青鸟殷勤为探看”着重写“诗从对面飞来”于细致入微的体贴中,更见爱情的深挚与专一。

这首诗最广为传诵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正是相爱着的男女对爱情的表白吗?诗篇所表现的相思苦痛,浓郁的悲剧气氛延绵不绝,更体现出诗篇的凄美。正如赵臣瑗所语“言情至此,真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三、 从诗人的高尚情操中体现出纯情之美

李商隐的爱情诗虽显得朦胧和凄美,但从诗篇的内涵和意境来说,更能体现诗人的高尚情操,从而也体现诗人对爱情的真挚和纯情、对理想的追求和纯情、对人生的感悟和纯情。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这首诗的意境虽显得较为凄美,但同样体现出了诗人的纯情。这首诗描绘出诗人在青年时期就有过创伤的爱情悲剧,他与一位年轻姑娘相爱却不能相守的不幸结局,诗人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与女冠的相恋,,忧畏重重,无果而终,这种遇合两难的爱情使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悲苦与哀伤,爱情的欢乐与痛苦,艰辛与珍贵,不幸与崇高,失意与酸楚,在李商隐的爱情诗里表现得缠绵悱恻,哀怨动人。体现出诗人年轻时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也使得我们对他们真挚的爱情充满了很多的同情和向往。

还有《柳枝五首》同样是一个悲情的记录,描写一个大胆奔放追求自由的女子在世俗的眼里是那样的不合礼数,平常不会梳妆打扮,只喜欢调琴理弦,吹萧弄管,奏出一些像天风海涛一样气势雄浑的歌曲,弹出一些幽怨欲绝的音乐,直到听到诗人的《烟台》诗,才懂得真正需要的情感,在与诗人真心相爱构建一个理想浪漫的感情世界时,不幸的是这柳枝姑娘被东诸侯娶走,使得两个渴望结合的年轻人却只落得各自分散的结局,但两位年轻人对爱情的执著却抗拒不了礼数的重压,爱情在诗人的心中成了飘渺的海市声蜃楼,外在的现实虽阻隔,却使内心的渴望愈加浓烈。细鱼轻雷吹打不散未展的愁怀,如面的芙蓉极易令人怀想起两情相悦时缱绻风流。他们对爱情的执著与勇敢永远为人们所赞赏。诗情外在的凄恻、绝望与内在眷恋的涌动灼热构筑了爱情的浩荡与波涛,美好愿望的难以实现,失意的爱情如流水,永存着诗人的悲情。

李商隐爱情诗的魅力就在于他把爱情表现得那样无望,但又不是那种伤情至深的绝望,是整个诗都充满了感伤色彩,也容易唤起读者的伤感情绪,让读者在艳丽、委婉的词语中去

触摸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

李商隐的爱情诗以丰富的情感表现得近乎完美,可以说是李商隐开创了爱情诗的先河。他以独特的思想意境来体现爱情诗的朦胧之美和凄艳之美,同时也体现诗人对爱情的执著与纯情,使整个爱情诗章都流露着丰富的思想情蕴,也为后世对爱情诗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李商隐 情诗篇七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特色》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特色

李商隐的诗歌在唐末诗坛渐衰之际,力挽狂澜,以朦胧虚幻的诗境著称于后世,而他的爱情诗更为人们所衷爱,可是这些诗引起过许多争论,过去主要是偏于诗意的解说,而现在却重在对这些诗的评价上,人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中国古典诗歌这是极好的好现象。本文相就一些争论所在,谈谈我对李商隐爱情诗的看法。

一、 隐晦难解的诗

李商隐爱情诗,以“无题”命名的谢意共十余首,也有一些用诗中首二字或句中二字做题的,等于无题。魏晋以来,文人作诗立题成了常规,但有的为了回避时忌,或者考虑到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而故意不写题目的,当然李商隐也有一些是有题 的爱情诗,他的爱情诗近一百首,占他现存的五百多首诗的五分之一左右。

李商隐有些诗表面看来是写爱情的,而实际上却不仅仅写爱情而是有所寄托的,他的爱情诗和这种有所寄托陷寓的诗极易混淆,李商隐的诗本业就隐晦难懂,再加上不同历史笺注家不同的见解,意使人有莫知所从之感。

为什么李商隐的爱情诗那么隐晦难解呢?我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他的诗是从学于杜甫、李贺、韩愈等人的,用典

深僻,又特别多,因此不免转折,较难掌握,有

的文章使人读后如堕五里雾中。鲁迅先生曾说:

“玉溪生(商隐自号)清词丽句„„而用曲太多,

则为我所不满。”这其中有两个显著原因,一是

性格因素:李商隐个性缠绵阴柔,不喜张扬,在

表情达意时往往不直接下笔,但情滞于胸不可不

泄,于是用典就成为其诗歌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二是时代背景:唐末变乱频繁,牛李党争,战事

不断,整个社会动荡不安,李商隐作为一个关心

社会的文人,不可能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他总

要发诸笔端,然而现实不容不得他过多的指摘时

弊。他只好学古人或拿史实来映照现实。

(二) 他力求“精纯”,刻意为工,有时就不免如王安

石说的“语工而意不及”,即陆游所说的“锻炼

之久,及失本指,斫削之甚,仅伤王所”。他自

己说是“题时长不展,得处宝应偏”可以看出这

种情况。

(三) 用别人的诗体来写诗,也是难解的一个原因。钱

亡择说:“义山学杜者也,间用长吉体作《射鱼》

《海上》《蒸台》《河阻》等诗,则不可解„„疑

是唐人习尚,当时之人自能喻之伟人既久,遂莫

晓所谓耳。”

(四) 他的诗常常把纤微繁复的事象和意念,通过巧妙

的剪裁,修饰语言而重现出来,正如宋荦所说:

“义山造诣幽邃,感人尤深。”他的诗写得极为

曲折,诗意一层深入一层,表现了恋爱中复杂

的感情,浪漫主义的气氛也相当浓厚,所以李商

隐的爱情诗有的不可以作浅显的解释,连纪盷等

人评他的诗也常常说是“不可解”。

由于李商隐对自己的诗没有明确言明其意一个多年以来,弄得皂白难分,有人把这近百首诗几几乎全解释成寄托了,有些不是写诗人在写狐绚与自己和陈情,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是写自己政治上的失意等等。纪盷反对他的穿凿附会,并且指出过:“有戏艳体”和“实属狎邪”之诗,但他却也说过“无题诗大抵祖述美人香草之遗以曲传不遇之感”。或者全是寻花问柳的作品,也有把这些诗解成商隐与宫嫔恋爱所作的。这样的主观解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反而给读者造成混乱。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李商隐的爱情诗真是没有“达话”的吗?

我把李商隐的爱情诗分成三类来谈,即(一)他年轻恋爱中的作品,恋爱的对象有宋真人姐妹和柳枝,这两次恋爱都失贩了;(二)写他和他的妻子王氏死后的悼亡诗;(三)不知道所写恋爱对象是谁的诗。我认为是他概括地抒写他在恋爱中的感情的变化,不一定专写他和宋真人,柳枝的恋爱或者和王氏的爱情的,另外,把李商隐写娼妓或其他的“狭邪”

之作也作为一类来谈,因为这些不是爱情诗,而是“谣言媒语”。这样分类只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

二、 爱情诗产生的时代背景。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表扬男女的婚姻是不自由的,一切旧礼教束缚使人一点也透不过气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谁也反对不得,自由恋爱被认为是违反了“男女授受不亲”的越轨行为,成了得而诛之的反面教材,爱情诗也遭到了封建士大夫们的非议,而后期的爱情诗如六朝的一些民歌更是为攻击为“海淫”或“浮靡”的,其实真正浮靡的倒是士大夫们做的那些宫体诗之类。这是封建王朝的一般社会婚姻的状况和爱情诗被压抑的状况。其次,唐朝的宗教很盛行,如佛教、道教等等,寺庵里有僧、尼、宫观中有道士、女冠。女冠中甚至有不少是宫人、公主被遣入道的,青年男女们被迫与现实社会生活隔绝开来,精神上是苦闷的,因而发生了一些所谓“颇失防闭”的事。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看作青年男女的放荡,那正是过去封建统治阶段推卸罪行的说法;在不同程度上,这些事和别的恋爱事件都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广大青年男女对于旧礼教和宗教束缚的不满和反抗,要求自由和突破封建势力的束缚。

以上两方面因素,就是李商隐的爱情诗产生的时代背景。

李商隐,青年时就结下了道缘,他在《戍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中说了:“我本玄无胃,禀华由上津,中速鬼道乐,沉为下士民,托质属太阳,炼形复为人,誓将覆宫泽,安此真与神。”

导语,从他的急于进仕来看,很可能也象唐朝很多入道的士人一样,是想由此被皇帝征昭,求得一条入仕的终南捷径。再从他与女道士的恋爱,也可看出他是与那种消极出世的虔诚教徒的思想有所不同的,所心我们不能否写李商隐与女道士之间的之种恋爱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和封建礼教相冲突的一点进步任用。虽然这不能和《诗经》里所反映的那些蔻人民的恋爱相比,但是和《莺莺传》里的张生、崔莺莺之间的恋爱是略为相似的。

其实与李商隐恋爱过的女道士可考的只有宋真人姐妹,他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姐妹》一诗里表现了坚他们的倾心,但旧社会和宗教清规束缚他们的自由,他吟叹道:偷桃窃药事唯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晶帘。

这诗是说求仙的自己(“偷桃”指男)和对方(“窃药”)不得相会,被水晶帘隔着,这是他当时的苦闷所在,另外《圣女祠》中的“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等句子,也写出了他与女道士的恋爱不得成功。

苏雪林主观地说李商隐与宋真人三姐妹中一人相恋,余二人则和永道士相变,最后商隐的恋人也归到永道士那边去了,永道士成为商隐的情故。不仅如此,她还“考证”出李商隐曾经和宫嫔“卢莫愁”的关系是用典,并非什么宫嫔姓卢的与他相爱,所以这只是她的主观臆测。

尽管说李商隐和女道士宋真人的恋爱也反映了一点封建社会里广大青年男女对于旧礼教和宗教束缚的不满和反抗,但这种反抗

相关热词搜索:情诗 李商隐 李清照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李商隐 情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李商隐 情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9142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