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父母亲情的古诗

父母亲情的古诗

2016-01-30 09:38:2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父母亲情的古诗篇一《《诗经》里的主要亲情诗集锦》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父母亲情的古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父母亲情的古诗篇一
《《诗经》里的主要亲情诗集锦》

亲情诗集锦

一、父母子女

《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母生幼子,幼而育之,其劬劳甚矣;子女不能回报,自责之甚。)

《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父母之恩深似海,自己常年行役在外,未能尽孝,返回家中,父母已逝,家里野草丛生……)

《豳风·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唐风·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儿子因服役不能奉养父母的痛苦。)

《小雅·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在外为官的儿子思念父母而不能相见的苦闷。)

二、夫妇

《王风·君子阳阳》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夫妻双双同歌共舞,和睦爱敬。)

《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新婚夫妻家庭生活短剧;夫妇间的温馨爱恋。)

《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日落黄昏,倚门而望,夫君行役,还未还家。)

《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对亡妻的深切思念。)

三、兄弟

《唐风·杕杜》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流浪异乡,无兄弟帮助的孤单和哀伤。)

《王风·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爰,在河之藟。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自叹自己既已远离兄弟,而谓他人为己父,但

彼亦不顾我。)

《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卫君作为兄长涕泣送别远嫁的妹妹。)

《大雅·行苇》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

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肴脾臄,或歌或咢。

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

敦弓既句,既挟四鍭。四鍭如树,序宾以不侮。

曾孙维主,酒醴维醹,酌以大斗,以祈黄耇。

黄耇台背,以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周天子宴飨族人,以丛生茂盛的芦苇起兴,引入此次宴飨的对象“戚戚兄弟”,以宴飨礼仪的隆重来歌咏兄弟之情。)

《小雅·常棣》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以棠棣华则覆萼、萼则承华喻兄弟间之自然亲情;棠棣花盛开之明艳兴起兄弟之和睦,极写兄弟欢宴,敦睦劝和,张扬兄弟之情以巩固宗族。)

四、思念家乡、回家之喜

《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出嫁女子回娘家前的喜悦。)

五、涉及人伦亲情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父母亲情的古诗篇二
《《诗经》基于人间亲情》

《诗经》基于人间亲情

导读:孝是最原始、最自然、最真挚、最恒久的情感。感恩孝顺是我们珍惜生命、向上奋斗的动力来源。孝顺需要明智与勇气,以及满溢的爱心。

《诗经》展现人间真挚的情感,而一切情感的源头在于亲情。亲情包括夫妻、父子、兄弟三种关系,其中父母的慈爱与子女的孝顺,自然位居核心。因此,《诗经》用于教化百姓时,最为普遍有效的就是强调孝顺的部分。

譬如,《大雅‧文王》在缅怀周文王取代商朝而获享天命时,鼓励臣民尽忠职守以维持天命,所说的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意即:可不念及你们的祖先,好好修养你们的品德吗?到了幽王,国家陷入危亡之际,则有《大雅‧瞻卬》在认真呼吁:「无忝尔所生,式救尔后。」亦即:不要辱没您的祖先,努力救救您的子孙。这种以诉诸亲情来要求人们修德的观点,在古代应该有其一定的效果。

由于天子失德,百姓对天已经失去信心,所以出现「胡不相畏,不畏于天?」(《小雅‧雨无正》)「民今方殆,视天梦梦。」(《小雅‧正月》)「彼苍者天,歼我良人。」(《秦风‧黄鸟》)之类的诗句。人间失去仁爱与正义,能够维系社会的力量似乎只剩下亲情了。像「夙夜匪懈」一词经常出现,可见情况危急,以至早晚都不得松懈。《小雅

‧小宛》出现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诗,就是「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意即:从早上起床到夜晚睡觉,都不要辱没那生你的人啊!这句诗提醒人要常想到父母与祖先,告诫百姓不可因为自己的恶劣言行而让先人蒙羞。

孝顺是天经地义。《诗经》最为动人的是《小雅‧蓼莪》,值得特别介绍。

一, 父母之恩至为深重

《蓼莪》描述百姓劳苦行役,不得终养父母,于是想起父母深恩,不禁悲从中来。全诗六章,首章为:

「蓼蓼者莪?

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莪」为蒿的一种,其茎抱根而生,俗称抱娘蒿。意为:那长得高大的是莪吗?不是莪,只是一般的蒿菜。借物起兴,连植物都有「抱根」而生的,我一想起父母,就为自己无法终养他们而惭愧。可怜啊!我的父母,为了生养我而辛苦劳动。第二章改变两字,重申此意。第三章批评王道崩坏,小民痛苦,父母皆逝,让人彷徨,其中后四句是:

「无父何怙?

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

入则靡至。

当天子与国君不再可信,政府只知压榨百姓,人除了呼求父母,还有什么指望?父母已逝,我失去最后的支柱,一出门就怀着忧愁,入了门又像还没有到家。没有了父母,家怎么算家呢?第四章是重点,前后八句一气呵成,无限哀痛:

「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

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连下九个「我」字,体念至深。意思很清楚:父母生我养我,爱抚我照顾我,成长我培育我,思念我叮咛我,出入都怀抱我。想要报答这样的恩情,连昊天都无法穷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就算天地再大也没有我容身之处。中国人重视孝道,肯定百善孝为先,就是源自《诗经》这一类诗句的启发。唐太宗生日时,想到自己在这一天要承欢膝下而永不可得,就口诵「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之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

顾念亲情,思念父母之恩,再由近及远推广出去,就不会偏离人生正途太远了。

二, 亲情的压力与调节

人应该孝顺,但这并不表示父母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宋朝学者罗仲素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如果是指「父母无不爱护子女」,则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是指「父母的作为都对」,则未必尽然。父母是凡人,是众多百姓之一,自然也有智愚之分与贤不肖之别。那么,万一自己的父母出现偏差的作为,子女又该如何?

孟子分析两首相关的诗,提出精辟的观点。一首是《小雅‧小弁》。内容应是周宣王时,名臣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原因是吉甫娶后妻,生子伯邦。后妻谮伯奇,使吉甫听信谗言,将伯奇逐出家门。伯奇受此冤屈而作《小弁》。诗中充满忧思,不知自己如何得罪了天,要受这样的苦?「天之生我,我辰安在?」「何辜于天,我罪伊何?」他对父亲未能详察真情而枉屈了他,也有直接的抱怨,如「君子信谗,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意即:君子听信谗言,好像有人敬酒就接受;君子不照顾人,不肯从容考察真相。而全诗出现五次「心之忧矣」一语,更让人伤感。

那么,孟子对此诗有何看法?他认为,父母的过错太大的话,子女如果不抱怨,就等于决心疏远父母,就此断绝关系似的,而这即是不孝。若是表达适当的抱怨,说不定可以让父母觉察真相而有补救机会。孝顺应该包含委婉使父母走上人生正途在内。《孝经‧谏诤章》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可见这是儒家的基本立场。

其次,第二首诗是《邶风‧凯风》。内容是七个儿子感念母亲的辛劳,但又自觉无法安慰母亲的心。历代学者关于此诗的背景并无共识。有的说是寡母思嫁,使七子认为自己没有尽孝;有的说是七子表达孝顺继母的心思。不论所述为寡母或继母,由本诗可知者只是:母亲劳累以至心情不佳,使七子有感而发。如果依孟子之说,则此诗所指为为「亲之过小者也」(《孟子告子下》),意即这位母亲一定犯了明显的过错,但还不算严重。然后七子觉得是自己不够孝顺,才造成母亲犯错。这种心意十分可贵,在表达时必须温和婉转。正如《易经‧蛊卦》九二说:「干母之蛊,不可贞。」意即:要救治或解决母亲方面所累积的错误,不可采取强硬或坚持的态度。

本诗提及凯风、寒泉、黄鸟。凯风是夏日长养万物的风,比喻母亲养育七子,既劬劳又圣善。寒泉在夏季使人舒爽,但七子却未能消减母亲的劳苦。黄鸟在夏天鸣叫,声音婉转悦耳,但七子却未能安慰母亲的心情。诗中不但没有抱怨之词,反而多是七子自责之语。

父母亲情的古诗篇三
《《诗经》基于人间亲情》

《诗经》基于人间亲情

导读:孝是最原始、最自然、最真挚、最恒久的情感。感恩孝顺是我们珍惜生命、向上奋斗的动力来源。孝顺需要明智与勇气,以及满溢的爱心。

《诗经》展现人间真挚的情感,而一切情感的源头在于亲情。亲情包括夫妻、父子、兄弟三种关系,其中父母的慈爱与子女的孝顺,自然位居核心。因此,《诗经》用于教化百姓时,最为普遍有效的就是强调孝顺的部分。

譬如,《大雅‧文王》在缅怀周文王取代商朝而获享天命时,鼓励臣民尽忠职守以维持天命,所说的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意即:可不念及你们的祖先,好好修养你们的品德吗?到了幽王,国家陷入危亡之际,则有《大雅‧瞻卬》在认真呼吁:「无忝尔所生,式救尔后。」亦即:不要辱没您的祖先,努力救救您的子孙。这种以诉诸亲情来要求人们修德的观点,在古代应该有其一定的效果。

由于天子失德,百姓对天已经失去信心,所以出现「胡不相畏,不畏于天?」(《小雅‧雨无正》)「民今方殆,视天梦梦。」(《小雅‧正月》)「彼苍者天,歼我良人。」(《秦风‧黄鸟》)之类的诗句。人间失去仁爱与正义,能够维系社会的力量似乎只剩下亲情了。像「夙夜匪懈」一词经常出现,可见情况危急,以至早晚都不得松懈。《小雅

‧小宛》出现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诗,就是「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意即:从早上起床到夜晚睡觉,都不要辱没那生你的人啊!这句诗提醒人要常想到父母与祖先,告诫百姓不可因为自己的恶劣言行而让先人蒙羞。

孝顺是天经地义。《诗经》最为动人的是《小雅‧蓼莪》,值得特别介绍。

一, 父母之恩至为深重

《蓼莪》描述百姓劳苦行役,不得终养父母,于是想起父母深恩,不禁悲从中来。全诗六章,首章为:

「蓼蓼者莪?

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莪」为蒿的一种,其茎抱根而生,俗称抱娘蒿。意为:那长得高大的是莪吗?不是莪,只是一般的蒿菜。借物起兴,连植物都有「抱根」而生的,我一想起父母,就为自己无法终养他们而惭愧。可怜啊!我的父母,为了生养我而辛苦劳动。第二章改变两字,重申此意。第三章批评王道崩坏,小民痛苦,父母皆逝,让人彷徨,其中后四句是:

「无父何怙?

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

入则靡至。

当天子与国君不再可信,政府只知压榨百姓,人除了呼求父母,还有什么指望?父母已逝,我失去最后的支柱,一出门就怀着忧愁,入了门又像还没有到家。没有了父母,家怎么算家呢?第四章是重点,前后八句一气呵成,无限哀痛:

「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

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连下九个「我」字,体念至深。意思很清楚:父母生我养我,爱抚我照顾我,成长我培育我,思念我叮咛我,出入都怀抱我。想要报答这样的恩情,连昊天都无法穷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就算天地再大也没有我容身之处。中国人重视孝道,肯定百善孝为先,就是源自《诗经》这一类诗句的启发。唐太宗生日时,想到自己在这一天要承欢膝下而永不可得,就口诵「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之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

顾念亲情,思念父母之恩,再由近及远推广出去,就不会偏离人生正途太远了。

二, 亲情的压力与调节

人应该孝顺,但这并不表示父母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宋朝学者罗仲素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如果是指「父母无不爱护子女」,则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是指「父母的作为都对」,则未必尽然。父母是凡人,是众多百姓之一,自然也有智愚之分与贤不肖之别。那么,万一自己的父母出现偏差的作为,子女又该如何?

孟子分析两首相关的诗,提出精辟的观点。一首是《小雅‧小弁》。内容应是周宣王时,名臣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原因是吉甫娶后妻,生子伯邦。后妻谮伯奇,使吉甫听信谗言,将伯奇逐出家门。伯奇受此冤屈而作《小弁》。诗中充满忧思,不知自己如何得罪了天,要受这样的苦?「天之生我,我辰安在?」「何辜于天,我罪伊何?」他对父亲未能详察真情而枉屈了他,也有直接的抱怨,如「君子信谗,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意即:君子听信谗言,好像有人敬酒就接受;君子不照顾人,不肯从容考察真相。而全诗出现五次「心之忧矣」一语,更让人伤感。

那么,孟子对此诗有何看法?他认为,父母的过错太大的话,子女如果不抱怨,就等于决心疏远父母,就此断绝关系似的,而这即是不孝。若是表达适当的抱怨,说不定可以让父母觉察真相而有补救机会。孝顺应该包含委婉使父母走上人生正途在内。《孝经‧谏诤章》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可见这是儒家的基本立场。

其次,第二首诗是《邶风‧凯风》。内容是七个儿子感念母亲的辛劳,但又自觉无法安慰母亲的心。历代学者关于此诗的背景并无共识。有的说是寡母思嫁,使七子认为自己没有尽孝;有的说是七子表达孝顺继母的心思。不论所述为寡母或继母,由本诗可知者只是:母亲劳累以至心情不佳,使七子有感而发。如果依孟子之说,则此诗所指为为「亲之过小者也」(《孟子告子下》),意即这位母亲一定犯了明显的过错,但还不算严重。然后七子觉得是自己不够孝顺,才造成母亲犯错。这种心意十分可贵,在表达时必须温和婉转。正如《易经‧蛊卦》九二说:「干母之蛊,不可贞。」意即:要救治或解决母亲方面所累积的错误,不可采取强硬或坚持的态度。

本诗提及凯风、寒泉、黄鸟。凯风是夏日长养万物的风,比喻母亲养育七子,既劬劳又圣善。寒泉在夏季使人舒爽,但七子却未能消减母亲的劳苦。黄鸟在夏天鸣叫,声音婉转悦耳,但七子却未能安慰母亲的心情。诗中不但没有抱怨之词,反而多是七子自责之语。

父母亲情的古诗篇四
《论中国古代亲情诗的成就》

论中国古代亲情诗的成就

有亲便有念,有念便有思,有思则有诗。古代文人将情注入自己的作品,小说、诗歌、词曲,乃至绘画、书法,阅读和欣赏之时,使人由文知理、自情省德。以诗为媒,以律为音,在历史长河中,不灭不没,悠悠流长。注重亲情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他国文化的鲜明特征。亲情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纵观历史诗歌,点评经典亲情诗,于赞赏之余而多生感怀。或激情澎湃,或温情荡漾,或悲情凄切。每到动情之处,常感慨涕泣,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亲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天然情感,它是一种骨肉之情。《吕氏春秋·精通篇》曰:“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虽异处而相通,隐志相及,痛疾相救,忧思相感,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此外,在骨肉之情中还包括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感,古人形象地称之为手足情。在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亲情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一页。

比如:对母爱的颂歌。每个人从呱呱坠地之日起,最早沐浴到的爱,是父母的爱,世界上最伟大、最深挚、最持久、最无私的爱,也是父母的爱。古往今来,许多诗人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诗篇,以之来讴歌母之爱——这一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早在《诗经》时代就出现了反省父母恩情的《小雅·蓼莪》,诗人深情地回顾了父母对自己的生养鞠育之恩,感到父母之恩如同昊天一样广大,深恨自己因为失去了父母而无法报答父母之恩。《邶风·凯风》中的母亲堪称“千古母仪”。在所有歌颂母爱的诗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无疑是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语言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

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另有许多标明“思亲”、“别亲”、“离亲”、“怀亲”、“忆亲”、“寄亲”、“思家”、“游子”、“忆家”、“还家”、“抵家”、“归省”等题的诗,所写的都是对亲人的思念。

还有舔犊深情。古代的诗人在孝敬父母的同时,对自己的子女充满了温馨的爱。左思《娇女诗》描写女儿的憨态童趣,令人陶醉于天伦亲情中;陈师道《别三子》写父亲因贫贱而离别子女的悲辛;黄公度《乙

亥岁除渔梁村》写远行在外的父亲想像小女儿正在家思念自己:“想得在家小女子,地炉相对说行人。”梅尧臣的《殇小女称称》悼念小女之死,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又如:手足之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苏轼的《狱中寄子由》等是手足之情的名篇。在古代诗史上,曹植曹彰兄弟、陆机陆云兄弟、谢灵运谢惠连兄弟、鲍照鲍令晖兄妹、苏轼苏辙兄弟等之间的亲情千古传颂。其中经典的比如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其中曹植非常讲究诗歌语言的韵味,所以,他十分注重语言的音乐美。他喜用对仗这种整齐匀称的形式使诗歌具有优美的节奏和韵律。如“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音调明朗,声韵谐和,读来自有意趣。曹植诗歌语言还

有另一个特点是“工于起调”。他特别重视诗的起句的运用。如“九州不足步,愿得陵云翔”(《王游泳》),开首突兀非凡,着意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愤懑和决心摆脱黑暗现实羁绊的雄心,气势磅礴,全篇为之振起,同时,超现实的描绘为全诗奠定了浪漫的基调。“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野田黄雀行》),用形象的语言渲染了险恶的政治环境,从而使全诗蒙上了一层暗淡的悲剧色彩,正是“兴家自然,无限深意,横著顿注”。诗人巧妙的起句,能紧紧地扣住读者的心弦,让他们不自觉地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中去。这种出手不凡的起句的运用,同样也表明了诗人遣词造句的艺术功力。这首《七步诗》就是如此,精炼而又传神的语言,增添了诗歌的韵味。

桑梓之情。思亲和怀乡在古代诗歌中通常是胶合在一起的。故乡,是一个神圣的字眼,深深的珍藏在每一位游子的心头。早在古代诗歌的上游,先民就开始深情唱起了思乡之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此后,思乡便成为古代诗歌的重要母题被反复吟唱。曹操诗曰:“狐死必首丘,故乡安可忘?”杜甫

父母亲情的古诗篇五
《关于亲情的诗句》

关于亲情的诗句: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亲情的古诗 描写亲情的古诗 亲情的古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父母亲情的古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父母亲情的古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9234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