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晚次鄂州诗人愁的原因

晚次鄂州诗人愁的原因

2016-01-30 09:45:1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晚次鄂州诗人愁的原因篇一《晚次鄂州》 ...

晚次鄂州诗人愁的原因篇一
《晚次鄂州》

晚次鄂州诗人愁的原因篇二
《河南省洛阳市2013届高三5月“三练”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洛阳市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5月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2.请在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四(实用类文本)中任选一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兽共患病:来自动物朋友的威胁

H7N9禽流感的疫情再次拉响了人兽共患病的警笛。其实这些年人们对人兽共患病并不陌生,从疯牛病到狂犬病,从SARS到禽流感……据统计,全球近10年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中,75%源自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伴随着发病率的提高,人善共患病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点问题。

人兽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是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又相互关联的、对人类和动物同时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类疾病,主要由病毒性、细茵性和寄生虫性等病原体所引起。

为什么有些疾病人类和动物不会互相感染,而有些疾病就可以跨物种传播呢?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景志忠指出,一方面,由于动物物种间以及人类间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有其差异性即种属特异性,就形成了疲病发生的种间屏障,即不同动物物种或人类有不同的疫病。而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与动物在遗传上十分接近,理论上讲动物发生的疫病一般都能感染人类,而且遗传关系越近发生疫病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灵长类动物的疫病就易感染人类。

‚科学地讲,物种间屏障仅是一个相对概念,能否突破种间屏障,还与病原体及其生态环境相关。‛

由于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千差万别,因此其致病机制各不相同,相当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以禽流感为例,景志忠说,人有人流感,动物有禽流感、猪流感和马流感等,但禽流感的一些亚型能感染人类,如H1N1、H5N1和H7N9。H1N1之所以能感染人类,原因是病原的核酸有其特殊性,RNA核酸片段中可能含有人的部分片段序列,而且通过了由禽到猪到人类的逐渐演化和适应过程。

据有关文献记栽,动物传染病有200余种,其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另有100种以上的寄生虫病也可以感染人。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共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90多种,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存在并流行的有40多种。在我国所列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中,人兽共患病至少有18种。

近年来,人兽共患病频频暴发。为何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及动物的健康环境还如此脆弱?有人说,人类盲目追赶现代化的同时大规模地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使许多原本与世隔绝的病原与人类接触,从而造成了目前的局面。

节选自《科技日报》(2013年4月10日)

1.下列关于“人兽共患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近10年出现了大量的新发传染病,如疯牛病、狂犬病、SARS,禽流感等。

B.全球近10年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中,75%属于人兽共患病。

C.人兽共患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人类被迫为其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精力。

D.H7N9禽流感是一种能对人类和禽类同时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种间屏障的存在,并不是所有的动物疾病都会传染给人类。

B.动物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客观上对各物种起到了保护作用。

C.面对不同的病原体,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对各物种的保护效果差别很大。

D.当今高度发达的科技并没有给人类的健康环境带来任何改善。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灵长类动物的疫病理论上讲一般都能使人类受到感染,形成人兽共患病。

B.人兽共患病病原的RNA核酸片段中都可能含有人的部分片段序列。

C.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并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人兽共患病有近40种。

D.人兽共患病出现的原因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协凋与平衡被破坏,许多原本与世隔绝的

病原开始与人类接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重,字圣任,眉州彭山人。少有大志。大观三年进士。授蜀州司理参军。先是,朝廷以拓土为功,边帅争兴利以徼赏,皆诱近边蕃夷献其地之不可耕者,谓之纳土,因臵州县,所至骚然。重以其利害白之宰相,因是荐之,召对。迁吏部员外郎。金人入京师,或献议远避,重闻卫士语,以告于朝,始定守城之计。擢右谏议大夫,时宰执各主和战二议,重上疏乞命其廷辨得失。又言:‚近世不次用人,其间致身宰辅,有未尝一日出国门者。乞先补外,以为之倡。‛上开纳,而宰相执奏以为不可。明日,台谏皆得罪,重落职知同州。金人将及..

同,重度不能守,乃开门纵州人使出,自以残兵数百守城。陕西宣抚使范致虚提五路兵勤王,至陕州。致虚锐于出师,为金将所败,重募人间道走京城归报。高宗即位,重上疏论今急务有四,大患有五。欲救此者,宜守祖宗成宪,登用忠直,大正赏刑。长安谋帅,乃以天章阁直学士知京兆府。重前在同州,凡三疏上大元帅府,乞早临关中以符众望。且画三策,又六上疏,皆以车驾幸关中为请,朝廷未有所处。又乞节制五路兵,俱不报。金将陷韩城,重度.

势不可支,以书别其父克臣曰:‚忠孝不两立,义不苟生以辱吾父。‛克臣报之曰:‚汝能以身徇国,吾含笑入地矣。‛及金人入境,重遗书转运使李唐孺曰:‚重平生忠义,不敢辞.

难。今关陕又无重兵,虽竭智力何所施,一死报上不足惜。‛及金兵围城,城中兵不满千,固守逾旬,外援不至。而副使傅亮以精锐数百夺门出降,城陷,重以亲兵百人血战。战不已,众溃,重中流矢死。上哀悼之,谥恭愍。

(节选自《宋史·唐重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开纳 开:开怀 .

B.重落职知同州 落:下降 .

C.朝廷未有所处 处:处置 .

D.重遗书转运使李唐孺 遗:留下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唐重在抗金斗争中的忠义言行的一组是(3分)

①重以其利害白之宰相 ②始定守城之计 ③上疏乞命其廷辨得失

④乃开门纵州人使出 ⑤一死报上不足惜 ⑥重以亲兵百人血战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扩张疆域,导致当地不安。边关的将帅为求奖赏,诱骗蕃夷献出他们的土地,

禁止他们耕作,趁机设置州县,引起当地人的情绪波动。

B.唐重直言不讳,论及用人之法。他认为,近代的用人程序不当,有些身处高位的人,

从来也没有到过外地;要求让这些官员先到外地任职。

C.唐重行事执着,遇事敢于担当。他在同州时,曾屡次上疏,请求皇帝驾临关中;又

请求由自己统领五路的军队,但都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

D.唐重誓死报国,其父深明大义。在危难之际,唐重在给父亲的信中表示,自古忠孝

不能两全,自己绝不苟且偷生;他父亲对此深表赞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致虚锐于出师,为金将所败,重募人间道走京城归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救此者,宜守祖宗成宪,登用忠直,大正赏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晚次鄂州①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②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③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这首诗作于作者避安史之乱南下流亡途中。②估客:商贾。③三湘:本指湘江流域,泛指江南地区。

8.首联中诗人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颔联中“知浪静”“觉潮生”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愁”字堪称本诗的诗眼,从三、四联看,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这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何不

同?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填空。(6分)

10.(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

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沉默者

陈毓

我表婶对我说,她看见我表叔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表叔,往后五十年,这喜欢都没减去一分。表婶说,一个女人嫁给啥样的男人,是天注定的。

沉默一会儿,表婶叹息一般地说,其实你表叔也喜欢我。

要不他能那样对我笑?

咋样对你笑?

牙齿那么白!眼睛那么亮!一门心思地看着我!

我表婶就这样对表叔一见钟情。

表叔呢?当他得知这个对母亲殷勤备至的女子就是母亲为他挑选的未来媳妇时,他急了,怒了,气了。他反抗,他即刻返回部队,两年都不回家。两年,他以为自己扭转了局面,但是,当看见母亲带着那姑娘找到远在新疆的部队,才知道自己的细胳膊拗不过强硬的母亲。 你和部队首长的女儿自由恋爱啦?老母亲大声嚷嚷。首长的女儿咋能不讲道理呢?咋能仗自己当宫的爹欺压老百姓的闺女呢?

几句话,就让我那可怜的表叔复员了。

表叔即刻恢复了农民身份。

重新挑起扁担,上岭,下河。表叔沉默得像他的影子。

母亲看中的姑娘进了门,表叔和没说过一句话的表婶拜天地。婚礼的气氛热烈,却又怪异。所有的热情遇上表叔的冷脸,都变潮湿了,试图解读表叔的目光穿不过他的脸皮,没人看见他的心。他不对生活做一句点评,表叔的沉默又使看他的人心生同情,觉得他是委屈的。 现在,即便我的表叔是农民了,他和周围的芸芸众生自然区分。他有见过大世面的气质,连他的沉默,也似乎格外有力量。他娶的媳妇美、贤惠,但她没念过几天书,她还是不能和部队首长的女儿比嘛。

他的老妈,真是糊涂哇。

我袁奶在二十年后离世时总结表叔的婚姻,她说,你们当初都怨我糊涂,做了糊涂事,你们看我为我儿子挑了一个多好的媳妇;部队首长的女儿,不行的!

还是说表婶吧。哪怕爱表叔爱得委屈,表婶却说,表叔是她的命。一个人,要听命。表婶从不灰心。她心劲十足地相信,表叔已经是她的人了,表叔的身与心,迟早也是她的。急啥?不急。

表叔伺候地里的庄稼,格外尽心用力,茄子几行、辣椒几行、豆角几行、大葱几行……列队成行的庄稼阵,挂紫披红,绿意深浓,仿佛精神气十足的兵阵,随时可以正步前进。能发出嘹亮的呐喊。表叔只有在看他侍弄的那些庄稼时,目光里盛满无限深情。

表叔在庄稼地里,表婶早早提一个竹篮来,竹篮里是葱油的煎饼,一碟成菜;另一只手

上,是一小罐米粥。走到地头,表婶向地深处呼喊,开饭喽。之后表婶坐回到树荫里,目光里波光潋滟,就那样看着表叔,直到表叔走出他的庄稼方阵,走到她的竹篮跟前。看着表叔吃光喝净,袁婶脸上的满足和欣慰野草都动容。

黄昏不到,表婶又会走到地里迎接表叔,地有多远,表婶就走多远。她等地里的表叔在地边的水渠里洗了手,荷上锄头,就跟在表叔身后,腰肢一扭一扭地回家去。

看见表婶那么夸张地扭腰送胯,旁边的媳妇偷笑,扭得再欢,你的肚子也是平平的,咋不鼓起来?表婶哪管谁人笑,依然扭哇扭。

终于表婶的细腰某一天粗壮起来,肚子越来越圆。

表婶笑眯眯,她修正一句谚语,她说,都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痴心妄想,我看哪,这癞蛤蟆只要心思用够了,天会落下一只天鹅到癞蛤蟆嘴里。

新生儿庆满月的那天,表婶第二次看见表叔牙齿那么白、眼睛那么亮的笑。 这明亮落在表婶心里,使她的心地一片光明。

婴孩一天天长大,我表叔却变成了另一个孩子,他和女儿一起嬉闹;他手艺精巧地编织各种小猫小狗;他糊风筝,那风筝能飞到白云身边;他放烟灯,烟灯能摇摇摆摆,像是飞进了月宫。

表婶在表叔的手艺前目瞪口呆,表婶这时想,难怪首长的女儿也爱他。表婶感叹,自己是一个多有福的人啊。

现在时间过得似乎格外快,小孩大了,离开家了,漂洋过海去了很远的地方。现在,那个安静的小院只剩下表叔表婶两个老人,像两只老鸟,半天都不弄出一声扑棱。 表婶现在走路慢腾腾.表叔呢?他很久不能自己走路了。

表叔再走,就走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表婶没有掉泪,她嘴唇翕动,听清她那句话的晚辈复述表婶的话,表婶说的是,死老头子,我可是稀罕了你一辈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3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叙述表婶五十年一直喜欢表叔.结尾写表婶说稀罕了表叔一辈子,首尾照

应,结构圆合,写尽了表婶一生的辛酸和无奈。

B.表婶相信天命,认为自己嫁给表叔是天注定的,她要听命,所以她只好听天由命,

去真爱着丈夫,对丈夫极尽体贴,无怨无悔。

C.表婶对于谚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修正,表现了她为自己的付出换来丈夫爱的回报

感到欣慰,同时表现了她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D.小说两次写到表叔牙齿那么白、眼睛那么亮的笑,都是从表婶的视角来写的,第一

次是表婶的错觉,第二次是表叔真情的流露。

E.小说讲究修辞,例如“目光里波光潋滟”运用比喻手法,“表婶脸上的满足和欣慰野草

都动容”运用拟人和夸张手法,富有文采。

(2)小说以“沉默者”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表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次鄂州诗人愁的原因篇三
《河南省洛阳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

洛阳市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兽共患病:来自动物朋友的威胁

H7N9禽流感的疫情再次拉响了人兽共患病的警笛。其实这些年人们对人兽共患病并不陌生,从疯牛病到狂犬病,从SARS到禽流感„„据统计,全球近10年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中,75%源自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伴随着发病率的提高,人善共患病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点问题。

人兽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是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又相互关联的、对人类和动物同时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类疾病,主要由病毒性、细茵性和寄生虫性等病原体所引起。

为什么有些疾病人类和动物不会互相感染,而有些疾病就可以跨物种传播呢?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景志忠指出,一方面,由于动物物种间以及人类间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有其差异性即种属特异性,就形成了疲病发生的种间屏障,即不同动物物种或人类有不同的疫病。而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与动物在遗传上十分接近,理论上讲动物发生的瘦病一般都能感染人类,而且遗传关系越近发生疫病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灵长类动物的疫病就易感染人类。

“科学地讲,物种间屏障仅是一个相对概念,能否突破种间屏障,还与病原体及其生态环境相关。”

由于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千差万别,因此其致病机制各不相同,相当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以禽流感为例,景志忠说,人有人流感,动物有禽流感、猪流感和马流感等,但禽流感的一些亚型能感染人类,如H1N1、H5N1和H7N9。H1N1之所以能感染人类,原因是病原的核酸有其特殊性,RNA核酸片段中可能含有人的部分片段序列,而且通过了由禽到猪到人类的逐渐演化和适应过程。

据有关文献记栽,动物传染病有200余种,其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另有100种以上的寄生虫病也可以感染人。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共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90多种,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存在并流行的有40多种。在我国所列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中,人兽共患病至少有18种。

近年来,人兽共患病频频暴发。为何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及动物的健康环境还如此脆弱?有人说,人类盲目追赶现代化的同时大规模地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使许多原本与世隔绝的病原与人类接触,从而造成了目前的局面。

节选自《科技日报》(2013年4月10日)

1.下列关于“人兽共患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近10年出现了大量的新发传染病,如疯牛病、狂犬病、SARS,禽流感等。

B.全球近10年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中,75%属于人兽共患病。

C.人兽共患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人类被迫为其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精力。

D.H7N9禽流感是一种能对人类和禽类同时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种间屏障的存在,并不是所有的动物疾病都会传染给人类。

B.动物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客观上对各物种起到了保护作用。

C.面对不同的病原体,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对各物种的保护效果差别很大。

D.当今高度发达的科技并没有给人类的健康环境带来任何改善。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灵长类动物的疫病理论上讲一般都能使人类受到感染,形成人兽共患病。

B.人兽共患病病原的RNA核酸片段中都可能含有人的部分片段序列。

C.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并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人兽共患病有近40种。

D.人兽共患病出现的原因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协凋与平衡被破坏,许多原本与世隔绝的

病原开始与人类接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重,字圣任,眉州彭山人。少有大志。大观三年进士。授蜀州司理参军。先是,朝廷以拓土为功,边帅争兴利以徽赏,皆诱近边蕃夷献其地之不可耕者,谓之纳土,因置州县,所至骚然。重以其利害白之宰相,因是荐之,召对。迁吏部员外郎。金人入京师,或献议远避,重闻卫士语,以告于朝,始定守城之计。擢右谏议大夫,时宰执各主和战二议,重上疏乞命其廷辨得失。又言:“近世不次用人,其间致身宰辅,有未尝一日出国门者。乞先补外,以为之倡。”上开纳,而宰相执奏以为不可。明日,台谏皆得罪,重落职知同州。金人将及同,重度不能守,乃开门纵州人使出,自以残兵数百守城。陕西宣抚使范致虚提五路兵勤王,至陕州。致虚锐于出师,为金将所败,重募人间道走京城归报。高宗即位,重上疏论今急务有四,大患有五。欲救此者,宜守祖宗成宪,登用忠直,大正赏刑。长安谋帅,乃以天章阁直学士知京兆府。重前在同州,凡三疏上大元帅府,乞早临关中以符众望。且画三策,又六上疏,皆以车驾幸关中为请,朝廷未有所处。又乞节制五路兵,俱不报。金将陷韩城,重度势不可支,以书别其父克臣曰:“忠孝不两立,义不苟生以辱吾父。”克臣报之曰:“汝能以身徇国,吾含笑入地矣。”及金人入境,重遗书转运使李唐孺曰:“重平生忠义,不敢辞难。今关陕又无重兵,虽竭智力何所施,一死报上不足惜。”及金兵围城,城中兵不满千,固守逾旬,外援不至。而副使傅亮以精锐数百夺门出降,城陷,重以亲兵百人血战。战不已,众溃,重中流矢死。上哀悼之,谥恭愍。

(节选自《宋史·唐重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开纳 开:开怀 B.重落职知同州 落:下降

C.朝廷未有所处 处:处置 D.重遗书转运使李唐孺 遗:留下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唐重在抗金斗争中的忠义言行的一组是(3分)

①重以其利害白之宰相②始定守城之计 ③上疏乞命其廷辨得失

④乃开门纵州人使出 ⑤一死报上不足惜 ⑥重以亲兵百人血战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扩张疆域,导致当地不安。边关的将帅为求奖赏,诱骗蕃夷献出他们的土地,禁止他们耕作,趁机设置州县,引起当地人的情绪波动。

B.唐重直言不讳,论及用人之法。他认为,近代的用人程序不当,有些身处高位的人,从来也没有到过外地;要求让这些官员先到外地任职。

C.唐重行事执着,遇事敢于担当。他在同州时,曾屡次上疏,请求皇帝驾临关中;又请求由自己统领五路的军队,但都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

D.唐重誓死报国,其父深明大义。在危难之际,唐重在给父亲的信中表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自己绝不苟且偷生;他父亲对此深表赞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致虚锐于出师,为金将所败,重募人间道走京城归报。

(2)欲救此者,宜守祖宗成宪,登用忠直,大正赏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晚次鄂州①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这首诗作于作者避安史之乱南下流亡途中。②估客:商贾。③三湘:本指湘江流域,泛指江南地区。

8.首联中诗人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颔联中“知浪静”“觉潮生”透露出诗人怎样

的心绪?(6分)

9.“愁”字堪称本诗的诗眼,从三、四联看,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这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5分)

(三)名篇名句填空。(6分)

10.(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白居易《琵琶行》)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苏轼《水调歌头》)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沉默者

陈毓

我表婶对我说,她看见我表叔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表叔,往后五十年,这喜欢都没减去一分。表婶说,一个女人嫁给啥样的男人,是天注定的。

沉默一会儿,表婶叹息一般地说,其实你表叔也喜欢我。

要不他能那样对我笑?

咋样对你笑?

牙齿那么白!眼睛那么亮!一门心思地看着我!

我表婶就这样对表叔一见钟情。

表叔呢?当他得知这个对母亲殷勤备至的女子就是母亲为他挑选的未来媳妇时,他急了,怒了,气了。他反抗,他即刻返回部队,两年都不回家。两年,他以为自己扭转了局面,但是,当看见母亲带着那姑娘找到远在新疆的部队,才知道自己的细胳膊拗不过强硬的母亲。 你和部队首长的女儿自由恋爱啦?老母亲大声嚷嚷。首长的女儿咋能不讲道理呢?咋能仗自己当宫的爹欺压老百姓的闺女呢?

几句话,就让我那可怜的表叔复员了。

表叔即刻恢复了农民身份。

重新挑起扁担,上岭,下河。表叔沉默得像他的影子。

母亲看中的姑娘进了门,表叔和没说过一句话的表婶拜天地。婚礼的气氛热烈,却又怪异。所有的热情遇上表叔的冷脸,都变潮湿了,试图解读表叔的目光穿不过他的脸皮,没人看见他的心。他不对生活做一句点评,表叔的沉默又使看他的人心生同情,觉得他是委屈的。 现在,即便我的表叔是农民了,他和周围的芸芸众生自然区分。他有见过大世面的气质,连他的沉默,也似乎格外有力量。他娶的媳妇美、贤惠,但她没惫过几天书,她还是不能和部队首长的女儿比嘛。

他的老妈,真是糊涂哇。

我袁奶在二十年后离世时总结表叔的婚姻,她说,你们当初都怨我糊涂,做了糊涂事,你们看我为我儿子挑了一个多好的媳妇;部队首长的女儿,不行的!

还是说表婶吧。哪怕爱表叔爱得委屈,表婶却说,表叔是她的命。一个人,要听命。表婶从不灰心。她心劲十足地相信,表叔已经是她的人了,表叔的身与心,迟早也是她的。急啥?不急。

表叔伺候地里的庄稼.格外尽心用力,茄子几行、辣椒几行、豆角几行、大葱几行„„列队成行的庄稼阵,挂紫披红,绿意深浓,仿佛精神气十足的兵阵,随时可以正步前进。能发出嘹亮的呐喊。表叔只有在看他侍弄的那些庄稼时,目光里盛满无限深情。

表叔在庄稼地里,表婶早早提一个竹篮来,竹篮里是葱油的煎饼,一碟成菜;另一只手上,是一小罐米粥。走到地头,表婶向地深处呼喊,开饭喽。之后表婶坐回到树荫里,目光里波光潋滟,就那样看着表叔,直到表叔走出他的庄稼方阵,走到她的竹篮跟前。看着表叔吃光喝净,袁婶脸上的满足和欣慰野草都动容。

黄昏不到,表婶又会走到地里迎接表叔,地有多远,表婶就走多远。她等地里的表叔在地边的水渠里洗了手,荷上锄头,就跟在表叔身后,腰肢一扭一扭地回家去。

看见表婶那么夸张地扭腰送胯,旁边的媳妇偷笑,扭得再欢,你的肚子也是平平的,咋不鼓起采?表婶哪管谁人笑,依然扭哇扭。

终于表婶的细腰某一天粗壮起来,肚子越来越圆。

表婶笑眯眯,她修正一句谚语,她说.都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痴心妄想.我看哪,这癞蛤蟆只要心思用够了,天会落下一只天鹅到癞蛤蟆嘴里。

新生儿庆满月的那天,表婶第二次看见表叔牙齿那么白、眼睛那么亮的笑。

这明亮落在表婶心里,使她的心地一片光明。

婴孩一天天长大,我表叔却变成了另一个孩子,他和女儿一起嬉闹;他手艺精巧地编织各种小猫小狗;他糊风筝,那风筝能飞到白云身边;池放烟灯,烟灯能摇摇摆摆,像是飞进了月宫。

表婶在表叔的手艺前目瞪口呆,表婶这时想,难怪首长的女儿也爱他。表婶感叹,自己是一个多有福的人啊。

现在时间过得似乎格外快,小孩大了,离开家了,漂洋过海去了很远的地方。现在,那个安静的小院只剩下表叔表婶两个老人,像两只老鸟,半天都不弄出一声扑棱。

表婶现在走路慢腾腾.表叔呢?他很久不能自己走路了。

表叔再走,就走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表婶没有掉泪,她嘴唇翕动,听清她那句话的晚辈复述表婶的话,表婶说的是,死老头子,我可是稀罕了你一辈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3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叙述表婶五十年一直喜欢表叔.结尾写表婶说稀罕了表叔一辈子,首尾照应,结构圆合,写尽了表婶一生的辛酸和无奈。

B.表婶相信天命,认为自己嫁给表叔是天注定的,她要听命,所以她只好听天由命,去真爱着丈夫,对丈夫极尽体贴,无怨无悔。

C.表婶对于谚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修正,表现了她为自己的付出换来丈夫爱的回报感到欣慰,同明表现了她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D.小说两次写到表叔牙齿那么白、眼睛那么亮的笑,都是从表婶的视角来写的,第一次是表婶的错觉,第二次是表叔真情的流露。

E.小说讲究修辞,例如“目光里波光潋滟”运用比喻手法,“表婶脸上的满足和欣慰野草都动容”运用拟人和夸张手法,富有文采。

(2)小说以“沉默者”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表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表叔和表婶的结合,有人说喜多于悲,有人说悲多于喜,你怎么认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这些忧郁的碎屑

——回忆沈从文表叔

黄永玉

从文表叔死了。他活了八十六岁。

一切都成为过去。

表叔真的死了。

三十多年来,我时时刻刻想从文表叔会死。清苦的饮食,沉重的工作,精神的磨难,脑子、心脏和血管的毛病„„看到他蹒跚的背影,我不免祈祷上苍:“让他活得长些吧!” 他毕竟“撑”过来了。足足八十六岁。

我是特别喜欢从文表叔写的《长河》的。要写历史,恐怕就是这种“长河”式的历史吧?我发现这是他与故乡父老子弟秉烛夜谈的第一本知心的书。

写《长河》的时候,从文表叔是四十岁上下年纪吧?为什么浅尝辄止了呢?它该是《战争与和平》那么厚的一部东西啊!我不清楚从文表叔当时身边有多少纷扰。他原来是一个即使在唱大戏闹台旁边也能专注工作的人,即使在家里,他也是一人躲在乱七八槽的小屋子里工作,直到发觉可爱的客人进门,才笑眯眯地从里屋钻出来说些彼此高兴的话。

写《长河》之后一定出了特别的事,令这位很难分心的人分了心。真可惜。

沈家一共有三兄弟,一个姐姐,一个妹妹,我们是这样称呼他们:沈太娘、沈大满(满

是叔叔的意思)、沈二满(从文表叔)、沈三满(得鱼表叔也即是巴鲁表叔)、沈九娘。

沈家三表叔巴鲁,正名沈荃,朋友称他为沈得鱼。巴鲁表叔很早就离开凤凰闯江湖远远地走了,好像成为费埔军校三期的毕业生。好些年之后,巴鲁表叔当了官,高高的个子,穿呢子军装,挂着刀带,威风极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巴鲁表叔在南京国防郝,已经是中将了。1950年,他真的像在南京说过的不打内战,解甲归田了!我为他庆幸从火坑里解脱出来的不易。他还是那么英俊潇洒,谈吐明洁而博识。他在楠木坪租的一个住处很雅致,小天井里种着美国蛇豆、萱草和两盆月桂。后来他被集中起来,不久就在展河滩上被枪毙了。前些日子在家乡听到有关巴鲁表叔被枪毙时的情况一一在河滩上他自己铺上灰军毯,说了一句:“唉!真没想到你们这么干„„”指了指自己的脑门,“„„打这里吧!„„”

听我的母亲说,我小的时候,沈家九娘时时抱我。她大眼睛像姑婆、嘴像从文表叔。照起相采喜欢低着头用眼睛看着照相机。我觉得她真芙。右手臂夹着一两部精装书站在湖边尤其好看。关于她有种种传说。早年她患了精神分裂症,以后被送回家中,但终归逃不脱悲惨的命运,在困难时期,被饥饿和病魔夺去了生命。

我青年时代,有个七十多岁的忘年之交,他是当过土匪的造枪铁匠。他常用手直接从炉膛里把烧红的钢管捏出来,随即用铁锤在砧上锻炼。我提醒他应该用铰钳时,他匆忙扔下钢管生气了:“你嚷什么?你看,起泡了!烫得我好痛!”

也就是说,我若果不提醒他,捏着烧红的钢管是不会痛的。真不可思议。

从文表叔仿佛从未有过弟弟妹妹。他内心承受着自已骨肉的故事重量比他所写出的任何故事都更富有悲剧性。他不提,我们也不敢提;眼见他捏着几个烧红的故事,哼也不哼一声。 去年,我从家乡得到一大张将近六尺的拓片,从文表叔为当年的内阁总理熊希龄的年轻部属的殉职书写的碑文。字体俊秀而神风透脱之极。我的好友黄苗子看了说:“这真不可思议;要说天才,这就是天才;这才叫做书法!”书写时间是民国十年,他是1902年出生的,那时十九岁整。

我带给表叔看,他注视了好一会儿,静静地哭了。他转过眼睛看着我,眼帘一闪一闪,他一定在笑„„

前几年回凤凰,表叔、婶住我家老屋。早上,茶点摆在院子里,雾没有散,周围树上不时掉下露水到青石板上,弄得一团一团深斑,从文表叔懒懒地指了一指对我说:“„„像‘漳绒’。”他静静地喝着豆浆,他称赞家乡的油条:“小,好!”

每天早上,他说的话都很少。看得出他喜欢这座大青石板铺的院子,三面是树,对着堂屋。看得见周围的南华山、八角楼„„南华山脚下是文昌阁小学——他念过书的母校,几里外孩子们唱的晨歌能传到跟前。

一天下午,城里十几住熟人带着锣鼓上院子来唱“高腔”和“傩堂”。

头一出是《李三娘》,唢呐一响,从文表叔交着腿,双手置膝静穆起来。

“„„不信„„芳„„春„„厌、老、人„„”

听到这里,他哭了。眼睛里流满泪水,又滴在手背上。他仍然一动不动。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他活了八十六岁”“足足八十六岁”,表现出一种庆幸和满足;“‘撑’过来了”的“撑”写出了主人公一生的艰难坎坷。

B.巴鲁表叔热爱生活却死于非命,九娘美丽却逃不脱悲惨命运,从文表叔一生艰难却活了86岁,这一切让人看到了命运的不公。

C.“从文表叔死了”“真的死了”,文章一开头反复写“死”,表达了作者不愿相信、不敢相信而又不能不相信的复杂心情。

D.沈荃被枪毙时在河滩上铺军毯的动作,指着自己脑门说话时的平静,写出了一个热爱和平生活者面对死亡时的从容。

E.本文有两段文字写沈荃和九妹,这跟“回忆沈从文表叔”的副题有着似松散实紧密的联系,表现了沈从文人生的苦难。

(2)作者在文中写“造枪土匪”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这些忧郁的碎屑”具体指哪些内容?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4)黄永玉“回忆沈从文表叔”的人生,感受到的是“忧郁”,而沈从文亲历了这一切,是否如本文作者一样也是“忧郁”的?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晚次鄂州诗人愁的原因篇四
《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岳州中学2011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 语文

时量:12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蒋宇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敕造(chì) 骐骥(jì) 笑靥(yâ) 沸反盈天(fâi) ....

B.蚕噬(shì) 蹂躏(lìn) 榫头(sǔn) 鞭笞天下(chī) ....

C.贾人(ɡǔ) 踌蹰(chú) 形骸(hái) 百无聊赖(lài) ....

D.忖度 (cǔn) 怯弱 (quâ) 盥沐 (ɡuàn) 度长絜大(qì) ....

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斟茶 放诞 监生 孽根祸胎 间或一轮

B.诧异 朱拓 偏僻 咀嚼赏鉴 波涛汹涌

C.烟霭 寒喧 括噪 锲而不舍 难以捉摸

D.反馈 渣滓 调剂 丰富多彩 冰雪消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致命的灭顶之灾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 ....

B.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

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C.名牌产品是一座城市的“亮点”,能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这是有目..共睹的。 ..

D.经销商与生产厂家互相勾结,将一些原本就卖不出的产品堂而皇之地拿着补贴进....

行销售,牟取暴利。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等,一般认为,曹雪芹完成了前八十回,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

B.《祝福》是鲁迅先生用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旧中国下层妇女的血泪写成的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的控诉书。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中“明妃”指的是杨贵妃,因为她得到了唐明皇的宠爱,所以叫“明妃”。

D.《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与元稹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5. 选出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

②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赖,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③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 3 分,共9分)

再谈俗从何来

人俗,其艺未必俗。茨威格写巴尔扎克平生所为俗事连篇累牍,然而不碍其为旷代文豪。惟其艺不俗,故巴尔扎克自负其征服世界的魅力:“彼(指拿破仑)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竟其业。”雨果则在其坟前云:“当他站在时代上面去创造绝对价值,没有顾虑到去迎合同时代人的趣味时,巴尔扎克就到达最伟大的地

步。”人俗如张瑞图,其字则高华典雅,绝无俗意。说赵孟 俗,那是民族意识蒙蔽了审美意识,其实赵孟 的字是不会与俗字联姻的。我们不为贤者讳,齐白石对金钱的爱慕和吝啬,的确去雅甚远,但齐白石的画俗吗?我们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人性的二元论,当上述大师趋附名利时,灵魂的蒸发物是“庸俗”,而当他们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的蒸发物是“高雅”。

最能悟到自身灵魂俗、雅二元组合和分裂的是托尔斯泰,他说有一个人性的托尔斯泰和一个兽性的托尔斯泰,而兽性的托尔斯泰恒为人性的托尔斯泰所打倒。亦如《伊德和自我》所云,原始的伊德显然是很不雅的;惟有“超我”的追逐,使伊德趋向完美。

显然当艺术家升腾着庸俗之气的时节,和天下的俗人没有任何区别,俗谚云“诗人之作清绝,慎勿为邻居”,恐怕是这诗人灵魂二元分裂和组合表现特显,故诗可读,而人不可交。谢灵运即是最佳例证。

当一个艺术家创作时,他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当他不创作时离于道、摒于德、背于仁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这样的例证亘古至今,不绝如缕。哲学家似乎也不例外,譬如卢梭和弗兰西斯•培根。这种矛盾的状况,是不能轻易用“伪君子”三字去说清的,上帝造人或女娲造人,大体用的泥巴有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二元结构的形成,我们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太古。

即使同一作家和画家,其作品也可能蕙莸杂处,雅俗并存,雨果在巴尔扎克坟前固不会罗列他所写的充满脂粉气的、鄙俗的、同时效力于几个文坛鸨母的文章,茨威格却读到过这些,然而权衡轻重之后,茨威格还是把崇敬和赞叹奉给了巴尔扎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龚定庵的一首“游词”,可谓深恶痛绝,细味之,的确俗得可以。诗云:“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幕遂初衣。偶逢锦色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偶赋凌云”时龚定庵灵魂中蒸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千古绝唱;而当他“偶倦飞”时,鄙陋人性暴露无遗,对女人说谎,而且目的是“寻春”,百年之后,我深为龚定庵耻。然而权衡巨细,我在愤怒之余,还是把尊重奉给龚定庵。

我们所希求的当然是道德文章兼美的完人,然而当我们以此尺度去苛求古人时,恐怕打击面会过宽,所幸我们欣赏的是艺术最后成果,而不一定先了解隐私劣迹后再读诗歌文章,于是我们就有了一把比较宽容的尺子,可以容纳一些甚至是坏人的作品。时过境迁,坏人的劣迹与他的作品距离会越来越大,恶劣的品德和秽行,作为原始的兽性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剩下的好东西总是属于人类智慧的一部分,于是我们会读到元遗山论谢灵运时的备极赞美之句:“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谢灵运以“池塘生春草”五字留芳

千古,而那些“无补费精神”的诗人早为人忘却,这些诗人中必然有为人品格比谢灵运高尚百倍者。艺术的审判台不是道德的审判台,这是史家所必须注意的。

6.文中第1段“人俗,其艺未必俗”的原因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家们尽管常“为俗事连篇累牍”,然而不影响其艺术创作的价值。

B.巴尔扎克、齐白石等艺术大师创作时“没有顾虑到去迎合同时代人的趣味。”

C.人性的二元论,即人自身是灵魂俗、雅二元组合和分裂。

D.当艺术大师们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蒸发物是“高雅”的。

7.对茨威格把“赞叹”奉给巴尔扎克,作者把“尊重”奉给龚定庵的原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过境迁,艺术家的劣迹已被人们忘记了。

B.道德文章兼美的完人太少,而且人性中有兽性的一面。

C.我们欣赏的是艺术最后成果,可以容纳一些甚至是坏人的作品。

D.艺术的审判台不是道德的审判台,重在艺术家创造的绝对价值。

8.根据全文内容,对“俗从何来”的理解全面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家自身灵魂俗、雅的二元结构;人性与兽性的并存。

B.人性的二元论,使艺术家们在趋附名利时,灵魂蒸发物是“庸俗”;而他们在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的蒸发物是“高雅”。

C.大师们及哲学家善于伪装的“君子”行为和鄙俗的文章。

D.艺术的审判台不是道德的审判台,这是史家所必须注意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9—12题每小题3分,13题9分,共21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贾谊《过秦论》

9.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B.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 ..

C.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践:践踏 ..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取百越之地 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③临不测之渊 ④良将劲弩守要...

害之处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

C.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D.②与③相同,①与④相同

11.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B.(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俯首系颈,委命(之)下吏。 D.收天下之兵,聚(于)之咸阳。

12.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段开头的“六世”是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

B.从这段文章可以看出,在秦始皇继位之前,天下已经统一了。

C.秦朝通过武力夺取了天下,又试图用武力来统治天下,自始至终都没有施行仁义。

D.贾谊认为秦国在统一天下的时候没有施行仁义,但统一天下之后,应当施行仁义。

晚次鄂州诗人愁的原因篇五
《晚次鄂州 张炜豪》

晚次鄂州诗人愁的原因篇六
《语文答案(定稿)》

参考答案

1.B(A.蹊qī,锲qiè,其余读qì。C.咽yè,其余读yān。D.据jū,其余读jù。)

2.C(A.迄今;B. 急躁,风餐露宿;C.戍边,提纲,引咎自责,继往开来;D.一筹莫展,

标新立异)

3.A(①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②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的人。③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④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⑤终止:最终的结果,最终停止,不再发展下去、进行下去了。⑥中止:事情中途停止,事情还没有完成,由于某种原因,被迫停止,有可能再继续下去,也有可能不继续下去。⑦捉摸:侧重“猜测”“预料”,多用于对某人脾性或言行用意的猜测、把握,有时也用于对某种情况的猜测、预料。常与否定性成分搭配使用,例如前面加否定的状语“难以捉摸”“无法捉摸”“不可捉摸”;后面跟否定的补语“捉摸不透”“捉摸不定”。⑧琢磨:“反复思考、仔细考虑”的意思,多用于对某一具体问题采取何种对策或做法的考虑,有时也指对文章中词句含义的思索、体味,还可以用于人。)

4.D(A项“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主宾不搭配;B项“自从„„

后”掩盖了后面句子的主语,应该去掉“自从”;C项成分残缺,应在“状告”后加“于”。)

5.D(“黛玉”应为“宝钗”)

6. B(“各个领域”的范围被扩大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程度、范围等上,多多熟悉误区设置的点,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7. A(B项,原文是说“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 C项,小篆经过垂针篆、

薤叶书、玉筋篆等变体与中国古代铸造钱币的需要没有必然的目的关系;D项,“最重要元素”与原文不符,程度被加深)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题时应先根据题意,找准答题区间,从中找到相关语句,筛选出有关信息,作出判断。

8. C(该项前后二者并非因果条件关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的思路:首先整体阅读,感知全文;其次是找到该题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再次是对该段落或区域内容要点进行概括与分析,最后将选项中的相关信息与这些概括与分析进行对照,从而得到本题的答案。

9.D(过:拜访)

10.B( ①写汲黯无为而治、不拘泥于法令条文 ④写汲黯担任职务做官,才能未必能超越

常人)

11.C(“在皇上眼里,他比大将军卫青、丞相公孙弘都重要得多”错。原文只是说皇上敬

重他,并没有说他比大将军卫青、丞相公孙弘都重要得多。)

12.(1)汲黯的愚笨刚直也太过分了!(“戆”字和倒装句式各1分)

(2)以大将军的身份,有向他行揖礼而不拜的宾客,(这样能降贵礼士,)声望怎么会反而不加重呢!( “揖客”1分,整句语意通顺2分)

(3)凡是主上所不喜欢的,他就跟着毁谤;凡是主上所喜欢的,他就跟着称赞。( “主意”“毁”“誉”各1分,整句语意通顺1分)

13.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准赞成上意。乘舆方渡河/敌

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忷忷/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谢安。(选自《梦溪笔谈》)

译文:景德年间,河北发生战事。皇上将御驾亲征澶渊,朝廷内外意见不一,唯独

寇准赞成皇上的意向。皇上的车驾刚渡过黄河,敌人的骑兵已到处都是,有的已到澶渊

城下,一时人心惶惶。皇上使人暗中观察寇准在做什么,而寇准却正在随征的中书省酣睡,鼾声如雷。人们因为他是危机时刻能够镇得住物议人心的人物,比之于东晋的谢安。

14.(1)颔联对仗工整,内涵深刻,含蓄蕴藉。上句是动中写静,白日舟行水上,同船的

商贾酣然入睡,足见江上风平浪静;下句是静中写动,晚上夜深人静,忽闻舟人低语,可知江潮涨起。这一联明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暗写他昼夜难眠的纷乱思绪。

(2)这首诗主要抒写厌战、伤老、思归之情, “归心”是全诗之眼。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出旅途的寂寞情绪。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之情。颈联进一步写内心纷乱的原因。 “三湘”“万里”, 写的是战争的境遇和身世的飘零, “衰鬓”想到了人生易老,“秋色” 的肃杀增添了内心的孤苦。“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把这种忧心愁思更加深化了,“旧业”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而江上仍然传来战鼓声声,诗人把这一切的根源归结为战争,思归的同时显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伤时之情。

15.(1)泣涕涟涟 (2)慨当以慷 (3)羁鸟恋旧林 (4)猿猱欲度愁攀援

(5)江间波浪兼天涌 (6)可惜流年 (7)潦水尽而寒潭清 (8)茕茕孑立

16. BC(B未能把握主人公的主要性格特征。C小说并未体现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

一代身上的意思)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这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分析鉴赏题,要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联系前后语句和上下的段落、主题进行综合分析,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说得太绝对的地方。

17.①简洁形象,给人以新鲜与新奇的感觉,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线索作用,关于海龟的故事把小说巧妙地串连起来,匠心独运。③海龟与父亲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题目中所蕴含的寓意形象而深刻。(任答两点即可)

【命题意图】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类试题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考查的角度有:标题的深刻含义;拟写标题;分析多义;理解深义等。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一,分析关键字词,即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其二,分析标题修辞。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其三,分析内容主旨,即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其四,分析背景线索,即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18.这篇小说的线索呈双线结构。父亲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是明线,父亲自身的故事与经历是暗线。两条线索交织,把父亲与海龟的经历、性格与命运联结在一起,揭示了造成二者同一残酷结局的原因。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概括分析小说线索的能力。一般来说,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等。寻找线索可从小说的标题、中心词以及情节梳理概括等角度切入分析。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但注意的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如本文中联结的点即是海龟。

19.①形象刻画。刻画了一个艰苦奋斗却遭到不公平对待、对女儿有着深沉之爱对未来充满希冀的父亲形象。②情节设置。这段文字以戛然而止的方式结束文章,这样的刹那停笔能留给读者更多更为深沉的思考。③折射环境。含蓄深沉地揭示了如海龟般付出却得不到公平对待的社会环境,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位父亲鸣不平。④揭示主题。小说的目的在于从海龟的角度暗写父亲的遭遇,剖析社会体制的弊端,进而对体制改革寄予莫大的期

望。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作出合理的解释。

20.【示例1】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退秦晋联军。点评:

烛之武虽有被埋没的幽怨,但一旦被召便不顾老迈之躯毅然赴难,其爱国之心实在可赞。

【示例2】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规劝齐王除蔽。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忠心一片实在难得。

21.【答案示例1】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游子,我可能在仰看那枯藤老树上的昏鸦,

也可能正投宿在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当然,我也可能正牵瘦马行走在西风古道上。我有充足的时间,为每一段路程写一首诗。

【答案示例】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离人,寒蝉凄切,长亭正晚,我可能正与柳七郎执手话别于江畔,想明晨醒来,他该在另一段晓风之中残月之下的杨柳岸。(写出角色特征2分,化用恰当2分)

【思路分析】注意审明题干要求:①从上一段中选择一种角色;②化用古诗文。

2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使“兰亭”这座绍兴市西南兰渚山下的普通小亭名闻天下;鲁迅

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绍兴城的菜地和民居成为天天游客如云的名胜古迹;被收入语文课本的俞平伯、朱自清等人的同题散文使南京的秦淮河名声大噪。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一首好诗,贵在有真情实感。有真情,可免造作扭捏、有实感,不致浅浮空洞。大凡诗人流离颠沛,死别生离,或躬逢其事,身临其境。倘寄之吟咏,最易动人。所以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卢纶《晚次鄂州》,写兵难中背井离乡、颠沛奔波之苦,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

首联扣题写“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迹。”“云开远见汉阳城”。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也说明行进方向。鄂州离汉阳甚远,故下旬说“犹是孤帆一日程”。这样远的距离,当然不能直接看到。句中一个“犹”字,

道出诗人的迫促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旧业”指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它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鼓鼙”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借指战乱。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句中“更堪”意谓“更哪堪”,因受诗句的限制,省作“更堪”。这一句言外之意是:虽然战争已令我一无所有,但战火未熄,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本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深入一层: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

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不是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本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所以有真情、有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第二联的描绘入微,第三联的造语精妙,都足以令人一唱三叹。

文言文译文:

东海太守濮阳县人汲黯担任主爵都尉。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他在东海郡时,整肃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汲黯身体多病,躺在内室中不出门;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百姓交口称赞汲黯。武帝听到了,召汲黯入朝,担任主爵都尉,地位与九卿相同。他处理政务,主张清静无为,从大的方向引导,不拘泥法令条文。

汲黯为人,性情倨傲,缺少礼数,当面使人难堪,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当时武帝正招揽文学之士和儒家学者,武帝说:“我想要怎样怎样。”汲黯应声回答说:“陛下心中藏着许多欲望,而表面上却做出施行仁义的样子,怎么可能效法唐尧虞舜那样的治绩呢!”武帝沉默不语,接着勃然大怒,脸色很难看地宣布结束朝会,公卿大臣都替汲黯担忧。武帝退朝回到内宫,对左右侍从说:“汲黯的愚笨刚直也太过分了!”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立公卿等辅佐大臣,难道是让他们阿谀奉承,使君主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吗?况且,我既然已经处在公卿的位置上,如果只想顾全自身性命,那就会使朝廷蒙受耻辱,那怎么办!”汲黯身体多病,病假将要接近三个月的限期了,武帝多次特许延长他休病假的时间,还是没有痊愈。最后病重时,庄助替他请假。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

晚次鄂州诗人愁的原因篇七
《高二语文 必修五 第二周 周测讲评》


晚次鄂州诗人愁的原因相关热词搜索:晚次鄂州 晚次鄂州卢纶 晚次鄂州阅读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晚次鄂州诗人愁的原因”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晚次鄂州诗人愁的原因"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9249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