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自编一首描写我和朋友之间情谊的现代诗歌

自编一首描写我和朋友之间情谊的现代诗歌

2016-01-30 09:45:1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自编一首描写我和朋友之间情谊的现代诗歌篇一《描写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诗句》 ...

自编一首描写我和朋友之间情谊的现代诗歌篇一
《描写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篱笆分得清,友谊能长青.

酒肉兄弟千个有,患难之交无一人. --冯梦龙

酒桌上交来的朋友,转眼成为路人 --莎士比亚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王昌龄

自编一首描写我和朋友之间情谊的现代诗歌篇二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材说明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首诗由整体到部分,描写了柳树之莹绿,柳枝之柔长,柳叶之细巧。最后一句又巧妙地从描写柳树转移到赞美春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春游湖》是宋代徐俯在一阵春雨后游赏西湖所作。这首诗把春天湖边景色写得明媚可人。第三、•四句描写春江雨后水势高涨,把石桥都给淹没了,•行人只好坐船摆渡过去。景致虽小,颇见情趣,体现了中国古代写景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这首诗很受人传诵,甚至一想到“春雨断桥”,就联想到了徐师川的名字。

写作特点:这两首诗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进行描写,全诗写得清新自然,想象丰富。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村居》犹如一幅美丽的通俗画:阳光明媚,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清代文人高鼎在乡下居住时写下了这首诗,全诗描绘了初春时节农村明媚的风光和儿童们放学后放风筝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村居》

一、二句:早春二月,绿草茂盛,黄莺飞舞,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三、四句: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小儿垂钓》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小儿垂钓》

一、二句:抓住“蓬头”的特点刻画了小孩儿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

三、四句:抓住小孩儿瞬间的神态表现出钓鱼时的专心致志。

写作特点:

《村居》这首诗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赋予生活气息。

《小儿垂钓》这首诗生动有趣,把小儿垂钓的样子描写得活灵活现。

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这首诗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鸟雀到处呜叫,经过一夜的风雨,地上到处是落花。作者抓住这一特点,勾勒出一幅春晓图。鸟雀的啼叫,风雨的声响,构成了鲜明的听觉形象。《离离原上草》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为适合小学生阅读,本课只摘用了前四句,题目是编者加的。这首诗讲了野草的特点。原野上的草,冬天干枯了,被野火烧掉了,可是到了春天,它又长了出来。后人常常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说明生命力的旺盛。

清秋的江面上,倒映着一轮明月。寻着那朗朗的笑声望去,我们也不由得为渔翁俯仰间的收获而喜悦。再听那“丁丁东东”的泉水流动之声,谁不想沿着重峦叠嶂的小山去寻找那九溪十八涧的本源呢?„„一切一切的赏心悦目,尽在《“一”字诗》和《九溪十八涧》中。

《九溪十八涧》是一首五言诗,运用了一种叫“重言”的修辞方法,即重叠单字以增强描写效果的方法。诗中描绘了峰峦重重的山谷、曲折蜿蜒的小路、哼唱山歌的清泉和参差错落的树木。《“一”字诗》则是一首七言诗,它运用重复的手法,用十个“一”字勾勒出一幅

优美的画面:在一个晴朗的秋夜,一条渔船泊在江面,一位渔翁悠闲地沉湎于垂钓之中。两首诗风格极其相似,它们在重叠词语的同时,都把音乐中的韵律美融人其中,像带有“反复记号”的山歌,久久在人们心中回荡。

教材分析

《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浑、奇异、壮丽的景象,字里行间都流露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情怀。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教学中,引导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生活之情,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写作特点:《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及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练明快。《山行》本诗以写景为主,人、景、情紧密结合,富有理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17岁时写的一首怀念家乡亲人的诗。全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孤身一人客居在他乡,人地生疏,非常寂寞,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我在这遥远的地方想到亲人们都登上高处,大家身上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就缺少我一个人。这首诗语言朴素,感情自然。第一句中一个“独”字、两个“异”字,重笔描摹了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孤独处境,表达了诗人极其寂寞的心情,奠定了全诗感情的基调。第二句中一个“倍”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团聚的情感,写出了离家在外的人常有的一种心情,极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诗的后两句通过作者自己思念家乡而遥想家乡兄弟登高望远的情景,写出了兄弟们此时一定也在想着他,进一步表现了兄弟手足之情。

《赠汪伦》是一首赠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诗的大意是:李白我坐上船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和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诗的前两句写汪伦“踏歌”送行,这是一种独特的送友方式,既表达了朋友间的情谊,又充分表现了这一对朋友同样豪爽乐观的性格。后两句与潭相比,即景抒情,特别是“不及”二字用得很妙。诗人没有说汪伦对我的情谊像桃花潭水一样深,而是说深千尺的桃花潭水都比不上这份情谊,可见这份情谊已达到非常深的程度,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本课选取的古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送别诗,描绘的是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意;《回乡偶书》描绘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表达诗人无限的感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二句交代了事件(送别)、人物(诗人和孟浩然)、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同时在写实中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的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十分敬重孟浩然,他们是好朋友。烟花三月,本是友人互相唱游的大好季节,但他们却要离别,怎不令他惆怅和留恋。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借景抒情。我们可以想象,朋友走了,诗人却久久伫立在黄鹤楼上,深情地目送友人乘坐的一叶孤舟顺流而下,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尽头。诗人把自己那深沉而强烈的情感,融化在碧空里,在天际,越发的宏大而深远。这种深厚的情谊,跟大自然壮丽的景色融为一体,绝没有一丝的低沉伤感,却更显得飘逸而豪放。全诗感情深沉,意境深远。诗歌可直译为:我在黄鹤楼上送别了亲爱的老朋友,阳春三月他顺流东下去往扬州;那远去的孤帆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在天边奔流。

《回乡偶书》写的是作者“少小离家”,直到晚年才得以返回故乡时的景象和情趣。几十年岁月流逝,人世变迁,作者的心情应该说是又悲又喜,百感交集。首先,他从年岁、乡

音和自己的容貌变化等几方面发出无限感慨,情感真挚深沉;接着,从儿童跟自己的问答,又幽默而风趣地加深了这种感慨之情,同时使叶落归根的老人感到无限欣慰和温暖。全诗清新通俗,语言自然,琅琅上口,跟所要表达的真挚、朴实的感情十分融洽。诗歌可直译为:少年离家年老才返回故乡,话音没变两鬓间白发苍苍;儿童们见了我都不认识,笑问我:“客人你来自何方?”

选编这两首古诗的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从中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准确,体会古诗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诗二首》教材说明

诗言志,本文所选的两首诗皆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一首是不满当时朝政借古讽今,一首是刑场上的自我独自。两首诗的作者,—位是柔弱的古代女子,另—位是现代热血男儿、革命志士。然而两首诗皆充溢着一种为理想和信念而献身的壮志豪情。

李清照是婉约派集大成者,她的诗以婉约清丽见长。但这首《夏日绝句》却写得豪放大气,慷慨激昂。要了解这首诗,必须深入了解诗人写作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翻开历史,我们看到李清照所处的时代: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宋王朝被迫迁都,致使无数百姓家破人亡,作者也遭遇丧夫之痛。女诗人孤苦零丁,飘零异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就诗面来说,作者通过叙写项羽,宁可自刎乌江:也不回去见江东父老的情节,表达了对项羽不屈辱偷生的壮举的仰慕之情。实际上诗人是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这不仅是诗人对项羽的高度评价与仰慕,也是李清照历经变故后形成的坚定人生观,更是诗人在国家危亡的历史关头向社会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呼喊。作为女词人的李清照,其诗作虽然流传甚少,然而一首《夏日绝句》,就足以流芳百世,咏颂千古。

1928年初,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同志被捕了。在狱中敌人先是企图收买他,但他毅然回答说:“办不到。可牺牲我的生命,决不放弃我的信仰。”敌人对他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敌人无计可施,恼羞成怒,终于杀害了夏明翰同志。临刑前,凶手问他有无遗言,他挥笔疾书,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

这是一首五言诗。诗的前两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充分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后两句“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表达了作者对前途乐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他坚信:自己的血不会白流,无数革命志士会接过他的枪继续战斗,去迎接灿烂的黎明,被压迫的人民一定能够获得解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读罢此诗,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面对死亡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以及怀着对同志的企盼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

这首诗的特点:一是语言朴素,节奏明快,铿锵有力,读来琅琅上口,让人易读易记。二是字里行间道出了作者的肺腑之言。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听到作者伟大的心声,它不是一般的诗,而是用血肉凝成的诗篇。

《塞下曲》是唐朝诗人卢纶的代表作品,全名为《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该诗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借西汉飞将军李广以石为虎而射之的故事,赞美唐朝戍边名将的勇武。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写将军巡夜时的情景。“草惊风”,以拟人的手法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气氛。“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则是对李广“中石没镞”故事的夸张和诗化,使戍边将军的形象呼之欲出,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味道醇厚。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名作,写这首诗时,他已经年近七旬。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情!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更充分展现。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途经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诗篇。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秋天的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光,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今夜为何如此静谧?因为“潭面无风”,风平则浪静,才有第一句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镜未磨”形象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就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

第三句一个“遥望”将我们的视野一下拉向广阔的八百里洞庭。此时,不仅可以欣赏到洞庭湖面之美,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水之景。作者展开了奇丽的想象,给整幅画画上了点睛之笔:如果把月光下泛着银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个巨大的白色银盘的话,那么,湖中风景秀丽的君山就如同古时小妇人的青螺髻了!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李白写的《望天门山》,短短四句诗,描绘了天门山矗立江岸、对峙如门的雄姿,写出了长江碧水东流、孤帆远来的美景,同时,借助于笔下一派雄丽的景色,也将诗人宽阔的胸襟、奔放不羁的情思和盘托出。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人首先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楚江,即楚地的长江,古代称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楚。读着诗句,不禁使人产生这样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断”、“开”两字,下笔利落有力,从而将天门山夹江对峙,相望如门的形势极其简洁、准确地描绘出来,显示了大自然创造力的神奇和伟大。在诗人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江水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滔滔江水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东、西梁山夹峙于长江两岸,江面变窄,加之由西向东的长江走势在这一带呈北折之态,致使湍急的水流回环旋转。“回”字鲜明地概括了天门山下的流水不同于长江别处流水的特点,落语看似平常,却真实、准确、生动。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见的天门山的雄姿,下句则点出“望”的立足点和诗人的淋漓兴致。这是对首句“天门中断”四字的具体化,“中断”后的天门山形成对峙的两座山峰,各据一岸,与中间奔流的长江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缘何产生“相对出”这样的感觉?那是因为诗人不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足点“望天门山”,而是在“日边来”的“一片孤舟”之上。望着远处的天门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也就油然而生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

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赏名山胜景时心旷神怡的情状。试想:丽日照临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夹峙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多么惬意,多么美好的景象!

古诗二首》中的《渭城曲》和《别董大》从内容和情感上讲,都是写送别的,因此均“送别诗”或“赠言诗”。

《渭城曲》原诗名《送元二使安西》,因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又名《渭城曲》《阳关曲》。渭城,及秦代帝都咸阳,至汉代,易名渭城。元二,是王维的朋友,姓元,排行二,从事中的知他是要西出阳关,以排行来称呼熟悉的人,是当时的一种习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抓住富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展现出了一幅清新明朗‘和谐悦耳的画面。清晨,绵绵细雨飘然而降,润湿了路上的灰尘,

杨柳经过洗涤润泽,清新怡人,使得客店上空也变得葱郁青翠。

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他的诗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这两句可见一斑。这两句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他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寓含着依依惜别的挚情。古人常以“折柳”表示送别,所以杨柳也象征离情别绪之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饯行送别辞。请您在饮下这杯酒吧,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阳关旧地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之地,“西出阳关”,不免会长途跋涉,倍尝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 “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有依依惜别之情,还包含着深情体贴和殷勤祝愿。

此诗饱含依依惜别之情,真挚感人而不伤感,富于热情和乐观的情调,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挚情,也成功的表达了人们离别时的一种普遍的心情,被人称谓千古绝唱。

《别董大》是高适送别当时著名的琴诗董庭兰时所写的一首诗。董庭兰擅长弹奏七弦琴,而盛唐时却盛行胡乐,所以,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董庭兰虽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高适当时也很不得志,正四处流浪,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但是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写的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应耀眼的阳光也黯淡了,大雪纷纷扬扬的飘落,一群大雁向南飞去。荒寒壮阔的环境中诗人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当时灰蒙蒙的景,又暗示了两人当时的落迫境遇。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呀!话说得响亮、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这首诗能为志士增色,能为-游子拭泪,是因为诗人“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气质自高”。正是因为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所以他才能把临别赠言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坚定不移,朴素无华,感人至深。

学习这首诗之前,先让学生查阅资料,充分了解高适,重点了解其坎坷的仕途,营造郁闷的气氛,而后再学习古诗,学生们会感受很深。

《词二首》教材说明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的作品,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2.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绕县,风景优美,辛弃疾在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

3.上阙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渐渐升高了,山林顿时变得明朗起来,惊动了树枝上栖息的山雀和蝉儿;清风吹拂中,鸟啼声、蝉鸣声飘出很远很远;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

自编一首描写我和朋友之间情谊的现代诗歌篇三
《一首好的现代诗歌具备的条件》

一首好的现代诗歌具备的条件

一首好的现代诗,就象破土而出的春笋,象黎明的第一声鸡啼,它带着一股勃勃生机,从诗的地平线上升起。引起人们的关注。不管从构思、题材和表达方式看,既要有现代派诗中的那种不规则美,也要有现实主义诗的清新和活泼。作为从事诗创作的诗作者即可以在创作的道路上模仿名家,也可以独辟蹊径,不跟在别人后面走,不人云亦云既是一种真正诗作者的勇气,也是一种卓越才华的表现。

一般来说,作品小巧玲珑,晶莹别致是十分逗人喜爱的,精萃和简炼是好诗的典范。小诗是比较难写的,因为它要的凝炼性和纯度都比较高,要求爆发力要强,要求诗意要浓。诗思超脱,如能辩白与描绘、形象与哲理兼备,互相结合,互为补充则更佳。

一首好的现代诗,不是拥有那种华而不实的浮华美,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美。应该是花朵释放出来的芬芳,是果子里溢出来的甜謦;不只是用语俏丽,而是在回应全诗中,产生一种整体结构上的美。用一枝灵巧的笔,以景作纬以情作经,呼风唤雨般地把大自然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会动的和不会动的、有色的和无色的编织成一个个梦。

在诗的构思上,要凝炼,就象用了一种有效的凝固剂,让读者在读到该使人爆发惊喜的地方,能把读者的感情骤然提升上去,显得有力量。在文字上诗要如行云、如流水、通俗明朗,毫无艰涩这感。但又不能流于浅薄,虽明朗却不粗俗,在流畅中追求含蓄,在明朗中追求优美。诗意就在那回旋的诗轮上向外辐射,喷洒。越读含意越深,越读诗味越浓。 只有思想和艺术并存,在注意作品思想性的同时,也要注意艺术的营造。例如语言清丽,格调清新,意象鲜活并富于变化等。都应该是诗作者在艺术追求中所显示出来的特色。只有实际上内容含蓄,思想深层,应用象征手法,才能亦实亦虚,使作品显得层次分明,含意隽永,不失为一首好诗。只有把精神生命诞生描绘得清新可人,才能有一种写意画的韵味,既悦人眼目,也给人启示和回味。仿佛是轻音乐引着你的心魄远远地、远远地飘然而去。语言通俗易懂,要有一些韵脚,主题表达明确。基本上是这样就行了。

自编一首描写我和朋友之间情谊的现代诗歌篇四
诗词鉴赏》

自编一首描写我和朋友之间情谊的现代诗歌篇五
《现代诗歌一首: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现代诗歌一首: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现代诗歌一首: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我是万顷林海中的一棵普通小树,

在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健康成长!

请瞧我们的躯体——多么壮实、蓬勃!

何处不在沐浴着金色的阳光!

请听我们的歌声——多么动听、嘹亮!

何曾有过忧郁的悲戚、哀叹!

我们总是那么愉快,那么朝气蓬勃!

因为我们无时不在沐浴着金色的阳光。

这时,历尽沦桑的妈妈。

为我们讲了一个深沉的故事——

几十年前的这个世界,也曾是

乌云遮天,狂飙肆虐;豺狼当道,虎豹横行。

地球的时钟好象在倒转,

整个世界充盈着颠倒了的一切……

一声惊雷,震撼乾坤!

一道闪是,划破苍穹!

呵!今天的太阳,

就从那时的天空磅礴地升起……

于是,我更加热爱这金色的阳光,

了解了它的不平凡的过去。

于是,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明白了它的来至是何其不易。

呵!我这棵小树苗,

你快快地长吧,快快地长吧,

沐着金色的阳光,快快地长吧!

一直长到那齐天的共产主义高峰!

自编一首描写我和朋友之间情谊的现代诗歌篇六
《古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离开家乡,告别亲人,谁能说说当时是怎样动人的情景?

生:他的兄弟送了一程又一程,是那么依依不舍。(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描述当时的动人情景) 师:那分别后的王维会怎样呢?

生:想家乡、想亲人„„ 师:对!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在繁华的京城长安,望着那热闹的场面和兴高采烈的人们,想到自己的亲人,便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课题。)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 (学生读题,思考问题,然后指名回答问题)

2、教师指导:

①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② 忆:想念,思念。 ③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诗人的家乡蒲州。)

④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诗中指家乡的亲人.

3、教师根据学习情况总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4、通过对课题的学习,引出诗人的生平介绍。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王维介绍)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为”这里应读“wéi”,注意不要读成“wèi”)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①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②教师指导:(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过渡语:作者在异乡求功名,那么到了节日的时候,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看第二句。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 倍:格外;加倍、更加。 亲:家乡的亲人

①"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

② 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用诗中的一句诗来回答是哪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③师:“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 ⑤这是一种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 过渡句: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又会想到(谁干什么)?现在让我们来学习第三和第四句。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处。古时候有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他们认为登高可以避灾。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避邪,消灾。

①诗中说“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并指名回答。(少了诗人) 作者变换视角,以家人的身份进行想像:在人人头插茱萸登山之时,突然发现独独少了一个人!这一个缺少深深地刺痛了家人的心。作者不说自己如何思念亲人,反说亲人如何思念自己,这一想像具有相当的冲击力和原创性。

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词语的解释,想想这两行诗的意思。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站5、请大家结合诗句意思想一想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或者说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想一想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哪句古诗合适 ?

中秋的夜晚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爷爷又想起了远在故乡的亲人,这真是 啊!

6、古诗的艺术特色: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 五、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我们还学过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还有那些?(生:李白的“静夜思”) 五、布置作业。 ①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

②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二、重点难点:

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

(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你能不能背诵一句这样的诗句?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板书)

3、说说对作者的了解,教师补充。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樊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著有《孟浩然集》,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没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4、“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明确:过:拜访,故人:老朋友。到村庄拜访老朋友。这首诗是他隐居在鹿门山时,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作客时,写了这首诗。

(二)朗读全诗。

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习读诗,要求读准字音,通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指导朗读: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4、听录音。

5、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6、齐吟全诗。

教师随机点拨读法,如:后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

(三)译读全诗。

师导:读得好,朗读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进行译读。(板书:译读)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这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1、教师示范,学生注意对“押韵”的处理:“故人具鸡黍。”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至田家。”邀请我来到秀美的田家。

2、学生们各自进行译读活动。

自编一首描写我和朋友之间情谊的现代诗歌篇七
《高三诗歌第一阶段复习回顾》

Yansir 2010.10.14

以下是我这一阶段的讲课的大致内容,供大家参考。这一段时间我们主要放在诗歌的第一阶段的复习上,从必修切入,适当扩展。

也希望大家整理自己的讲课资料来共享。

一、先秦时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

诗经-氓-采薇

楚辞-离骚

孔雀东南飞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

主要的关注点:

1.诗歌的大致发展脉络(先秦至魏晋)

形式:从四言到成熟的五言

内容:表现爱情-抒写自我政治理想-渴求人才-厌恶官场、赞美田园

2.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诗经:赋比兴(结合诗句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尤其说明有时比兴是融合在一起的,兴中有比)

离骚: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以及给后世诗歌带来的影响。如《赤壁赋》中,“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即有此影子。

孔雀东南飞:1铺陈手法的运用。从各个角度对事物、人物进行细致的描绘。如兰芝被遣归家一段的描写。2互文的使用。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古诗十九首:婉曲的表现方式,从对面曲揣彼意。

短歌行:化用古人诗句与典故的使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较为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归园田居:1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官场与田园的对比。2比喻。羁鸟、池鱼比喻被束缚在官场的自己。3白描。对田园生活作了线条型的刻画,少用形容词,只是在呈现。

3.关键词语

4.基本的文学常识

现实主义及浪漫主义的源头问题。

二、唐代诗歌

主要从李白和杜甫切入,将必修课本上的相关诗歌与《海淀练习册》中有关李杜诗歌的习题结合起来,读懂诗歌,增加诗歌的理性背景。

以下为PPT内容:

李白之浪漫主义与杜甫之现实主义

? 蜀道难

?

?

?

主题 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显示了山河的无比壮丽。(噫吁戏,危乎高哉!) 表现出对友人的真切关心和一怀深情。(问君西去何时还?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

?

?

? 流露出他对国事危殆的忧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主题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以及对权贵的蔑视。

艺术特色

? 雄奇豪放,瑰丽飘逸。(如用四字,可以概括为:豪放飘逸)

?

?

? 想象丰富奇特 夸张极度 感情强烈

? 将神话、传说与他的奇特想象和恣意夸张结合在一起,使三者相辅相成,交融为一体。这是李白诗浪漫主义风格的一个显著特征。

以下拓展,看李白诗歌的其他风格。

关山月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

?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沙场哀怨)

?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戍客思归)

– 气象雄浑,情调苍凉。以宽广的时空做背景,把眼前的离愁别绪融合进去,从而产生更加深远的意境。还是能够体现出李白的雄奇的气势来。

菩萨蛮

?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远景)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近景) ?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

此首词觉得不像李白所写,因为风格大不一样,显得婉约而曲致。

1告诉学生断定词的主人公的方式。(是游子还是思妇,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2“空”字的含义,结合“隔叶黄鹂空好音”来谈。

3宿鸟归飞急的作用。衬托出游子不归。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

?

?

?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周围景色渺远辽阔)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景物有情分享快乐)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以衬托夸张手法写楼高)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1.讲清如何来鉴赏一种写法的好处。

雁引愁心去”与“燕别秋江去”的对比。A从情感上来鉴赏。B从章法上来鉴赏。 2诗歌的情感特点从哪里看出。

听蜀僧睿弹琴

?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起,点题)

?

?

?

?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承,正面描写蜀僧弹琴) 客心洗流水,余想入霜钟。(转,写感受)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合,写音乐效果)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的感情交流。

1.讲清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来写音乐。可结合《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对比鉴赏。

金陵酒肆留别

?

?

?

?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四溟诗话》:"太白《金陵留别》„„妙在结语。„„谢宣城《夜发新林》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阴常侍《晓发金陵》诗:'大江一浩荡,悲离足几重。'二语突然而起,造语雄深,六朝亦不多见。太白能变化为法,令人叵测,奇哉!„„刘禹锡'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不如太白'请君„„谁短长'。"

? 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设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借滔滔不绝的大江流水来倾吐自己的真挚感情,亲切而且深情,有强烈的感染力。

思考题:

? (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2分)

?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4分)

? 参考:(1)一是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

? (2)全诗一是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二是一帮青年朋友前来 相送,让诗人感觉真挚的友情;三是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杜甫

?

?

?

?

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

?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的分段

?

?

?

?

?

?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兵车行》《丽人行》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月夜》、《春望》、《哀江头》三吏,三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

此处可以通过李白和杜甫对战争的关注来比较两人的风格。

李白有一首描写战乱的诗歌,内容是在天上看到人间的战乱,想不起来了。可以和杜甫的兵车行作比。可以看出:

杜甫:诗圣。关注民间疾苦,走在多灾多难的人民之中,承担者人类的苦难,一如基督耶稣。 李白:诗仙。也偶尔关注,却是站在天上,更多地是表现自己的傲岸不屈的个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解决若干问题:

1这首诗歌的情感用一个字概括是什么?

2.狂喜之情表现在什么地方?

? 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 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

《兵车行》结尾抒情

?

?

?

?

?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开篇是人哭,终篇是鬼哭,悲惨的场面、寂冷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这都是“开

使这首诗从更为高远的角度,暗示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历史延续性。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需要讲清楚:

1.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以第一句为例。

2.衬托的手法。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

?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人借昭君之怨一是感当时宁国公主之怨。当时唐朝依靠回纥来平定安史叛军,回纥骄横,唐朝被迫用公主下家来结好回纥,临别时,公主哭道:“国家事重,死且无憾!”肃宗流泪而还。

? 诗人写昭君怨,正是借来表达宁国公主的怨恨。二是感恨自己遭遇。元帝昏庸不识美恶,令昭君远嫁塞外,与诗人因忠谏而遭贬斥的遭遇相符。正是悲昭君以悲自身。

登高

?

?

?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从第三联的赏析来体会“沉郁”的风格。

? 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 ”“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借此可以进一步让学生熟悉“沉郁顿挫”的特点。

曲江对酒

?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自编一首描写我和朋友之间情谊的现代诗歌相关热词搜索:描写朋友情谊的诗句 描写朋友情谊的句子 描写朋友情谊的成语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自编一首描写我和朋友之间情谊的现代诗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自编一首描写我和朋友之间情谊的现代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9249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