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有关像儿童一样纯真的古诗

有关像儿童一样纯真的古诗

2016-01-31 10:02:3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有关像儿童一样纯真的古诗篇一《有关儿童的古诗档 (5)》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像儿童一样纯真的古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有关像儿童一样纯真的古诗篇一
《有关儿童的古诗档 (5)》

有关儿童的古诗

《池上》白居易 (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助读】这首诗写出了小孩的贪玩和天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南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南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简析]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小儿垂钓》 胡令能 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点评〗这首诗注重塑造形象,贴近生活,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南宋)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所见》 袁 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越,指道旁成阴的树。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有关像儿童一样纯真的古诗篇二
《古诗》

昌邑市第二实验小学

“有效教学” 语文 学科课时备课卡

有关像儿童一样纯真的古诗篇三
《儿童诗》

儿童诗《蘑菇》的诗意美

摘 要:儿童诗《蘑菇》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良的作品,是一首十分短小浅显却蕴含着丰富诗意美的生活小诗。本文将通过对该诗的品读分析,指出其三方面的诗意美:一是浅语的艺术美;二是优美的意境美;三是纯真的人性美。

关键词:《蘑菇》;诗意美;语言美;意境美;人性美 中国的诗歌创作不仅历史悠久并且题材丰富,从山水田园诗到边塞行役诗,从咏物怀古诗到思想离别诗,无不都是中国诗歌独有的典范。儿童诗作为诗的一个分支,它与成人诗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也有着共性。它是献给儿童的诗,从内容到形式都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接受程度和教育上的要求,因而,儿童诗需要以儿童为接受对象,切合他们的心理特点,适合于儿童倾听、吟诵、阅读欣赏。《蘑菇》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蘑菇》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良,作为台湾儿童文学的功勋作家,林良以笔名“子敏”发表散文,又用“林良”本名为小读者写作,为读者创造了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蘑菇》的世界。 一、浅语的艺术美

孩子作为儿童诗的阅读对象,其人生阅历必定没有成年人那么丰富,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没有成人那么强,这就要求儿童诗要以自然的语言入诗,尤其重视语言的自然、简洁、易懂。优秀的儿童诗总是在清浅之中寄寓深远,于朴拙之中蕴藏睿智与幽默。《蘑菇》作者林良先生就曾把儿童诗喻为“浅语的艺术”。 《蘑菇》这首小诗也不例外。《蘑菇》全诗是这样的:

蘑菇是

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

青蛙才来躲雨

晴天青蛙走了

亭子里冷冷清清

全诗短短六行,共计32个字,均以儿童熟知的事物入诗,每一句诗自然朴素,明白晓畅,仿佛在与孩子细语轻聊。浅显、易懂、简练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充满了真诚与柔情,直达儿童的内心,扣响小读者的心弦。孩子们很容易理解其中的意思,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进而产生了对蘑菇的理解与同情。这就将浅语的艺术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优美的意境美

诗歌十分注重意象,需要通过诗歌的意象来抒发诗人的内心情感,以达到把握世界,反映生活的目的。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对于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感知、更容易接受。所以儿童诗总是致力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诗歌意象,让孩子们在具体的可感的画面中感受诗情和诗美。

《蘑菇》是一首优秀的儿童诗,诗中描写的意象“蘑菇”、“小亭子”、“青蛙”等都是儿童所熟知的事物,作者正是利用这些鲜活的意象再加之比喻等修辞手法,营造出优美的意境,传达出直觉感受和体验,以唤起小读者的审美感受。

以“蘑菇”开篇拉近了诗与小读者的距离,带领小读者来到蘑菇身边;而后将蘑菇比喻成小亭子,彰显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丰富了小读者的想象力,用“寂寞”一词来形容小亭子,则让小读者感受到了蘑菇的孤单和无助,让小读者产生了无比的同情和怜悯之心。短短的两行诗,作者就在小读者的眼前描绘了一幅带有悲伤意境的画面。紧接着青蛙出现了:雨天,青蛙在蘑菇下躲雨;晴天,青蛙离开了蘑菇,自己去玩了,留下了蘑菇一个人孤孤单单。于是,一组带有对比性的画面出现在小读者的脑海里。画面虽简单,却营造出了凄清的意境美。

三、纯真的人性美

蒋风先生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中有这样一句话“童话必须有童话的意境,而构成童话的意境,常

常借助于丰富的幻想和夸张,使童话的环境罩上神秘的色彩,人物戴上幻想的光环,成为理想的化身。”儿童诗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在众多的儿童诗中,除了营造美的意境外,作为理想化身的人物也

要体现出它独特的人性美来。

《蘑菇》塑造了两个真挚动人的拟人体形象:蘑菇和青蛙。

初读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那寂寞孤独的蘑菇,就像是一位孤寞的老人。他久久地伫立在门口,眺望着远方,希望在远处的巷口,会突然出现他的孩子们的身影。可是,在这个忙碌的社会,谁又会想到,

有这么一位老人在守候,在期盼那片刻的温情?也只有在节假日,儿女们才会带着他们的孩子去看望老人,

如同诗中所写的“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一样,家中才会有短暂的欢乐、热闹。可欢乐的时间,总是过得

特别快,儿孙们离开后,老人又开始了无尽的寂寞,漫长的等待。一如诗中“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

再读诗作,又觉那蘑菇,又成了一个倚在窗口的孩子。寂寞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渴望。此刻,他正回想着,昨日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尽情的享受阳光,享受友谊的温暖。可

现在,他却是那么的寂寞!

诗中的蘑菇,无论我们把它看作老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要知道,诗人所要向我们传达的是:让我们多

一点爱心、多一点同情心,彼此温暖对方!

四、结语

《蘑菇》虽然只有六行,仅32字,但蕴含着丰富的诗意美,带给我们以浅语的艺术美、优美的意境美

和纯真的人性美,不愧为儿童诗中的佳作。

1、儿童文学艺术样式上的独特性,根源于读者对象的年龄特征,而决定这个特

征的因素是 、 和 。

2、寓言是一种 的简短故事,一般可分为两部分:“身

体”,即 ,“灵魂”,即 。

3、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四大特征是 、 、 和叙

事性。

4、童年期文学主要的样式有 、 、 、 和 、科幻作品等。

5、童话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 和 。

6、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是 、 和 。

填空题 答案

1、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化程度

2、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 故事 教育(教训)

3、韵文性 直观性 幻想性

4、儿童诗 童话 寓言 英雄故事 小说

5、夸张 拟人 假定

6、爱的母题 顽童母题 自然母题

鉴赏分析题

阅读寓言《北风和太阳》,回答下列问题:

1、以《北风和太阳》为例,说说寓言常见的两个组成部分。

2、分析这则寓言的主旨。

3、以《北风和太阳》为例,说明寓言和童话的主要区别。

北风和太阳

有一天,北风和太阳为谁力量大而发生争吵。“如果我用力吹的话,可以把

人们冷的动僵。”北风说,但太阳不服气:“如果我用力照射的话,可以把人们烧

死。”太阳和北风谁也不服输。“那么到底谁厉害,让我们来比比吧。”北风建议

到。太阳也赞成:“如果谁能把那个路人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就算谁胜,怎么样?”

北风得意的说:“那我赢定了。你看我只要吹一下就可以把他的外套吹掉。”北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吐出来。一股寒冷向路人刮去。过路人从包袱里那出许多衣服加在身上。北风又吹一次,结果一样。这次轮到太阳了。太阳发出帜热的光向过路人射去。过路人脱掉了身上穿的全部衣服。被风对太阳说:“你得力量比我大,我甘拜下风。”

答题要点提示:1.寓言常见的两个组成部分是“身体”和“灵魂”。(需结合寓言做具体分析。)

2.结合作品自己总结分析。

3.寓言和童话的主要区别有五个方面:(1)童话一般都有人物形象、情节变化、场景转换的描述,而寓言则没有太多的要求,点到即可。(2)在用拟人、夸张手法的时候,童话要求“人性”与“物性”的统一,而寓言则要求有利于寓意的表达,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3)结构方式不同。寓言由“身体”和“灵魂” 两个部分组成;童话则基本上通过形象、情节来表情达意。(4)读者对象不同。童话是专门为孩子创作的,而寓言的创作主要并非为孩子。(5)篇幅长短不同。寓言篇幅短小,童话则要长得多。以上五点还必须结合作品进行论述。

有关像儿童一样纯真的古诗篇四
《描述童年生活的古诗》

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

1、小儿垂钓(胡令能)

篷头稚子学垂伦,

侧卧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2、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是清代的高鼎.

3、池上

诗词原文:

小娃①撑②小艇③,

偷采白莲④回。

不解⑤藏踪迹,

浮萍⑥一道⑦开⑧。

[编辑本段]诗词注释:

①小娃:小男孩儿或小女孩。

②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 ⑦一道:一路。

⑧开:分开。

[编辑本段]诗词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船儿划过的痕迹。

《池上》情境图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选编这三首诗词,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牧童

1课文简说。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

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舟 过 安 仁

1课文简说。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

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2词句解析。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清平乐·村居

1课文简说。

辛弃疾现存词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词作家中存词最多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首小词,便全然不同于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2词句解析。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几句集中写这一农户。诗人眼前的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当然,这里也不乏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产生的愉悦之感。

可以说,这是诗人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同时在不经意间,流露了诗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听到那低绕婉转的南方口音,看到这样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内心一定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温暖。这个普通的农家,他们也许是清贫的,却又是多么地幸福和快乐啊!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们尽自己所能地进行劳动,心态是那么的平和,最小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的时光,这一切,是多么让人心生感慨啊!当然,诗人并没有将内心的这种感受直接诉诸笔端,可从他那看似客观的描述中,感受到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有关像儿童一样纯真的古诗篇五
《儿童诗歌新编》

四、儿童诗歌新编知识要点*写作名言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是可能的事。(可然律指在假定的前提或条件下可能发生某种结果,必然律指在已定的前提或条件下按因果律必然发生某种结果。)一一亚里士多德*知识点拨儿童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体裁之一。是用富于情感色彩的儿童语言,可以突破某些语言规律和习惯的约束,省略过渡性的连接,转折词语,颠倒某些词序;诗的结构,不是自然段落的连续,不是分幕、分场,而是按情感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分行、分节,诗句、诗节可以反复、重叠,具有巨大的跳跃性;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用更富于自由而大胆的想象,把握和描绘事物的形神状态,构成形象和意境。儿童诗歌的编写,应注意情感健康、观点鲜明、富于情趣、构思新颖,为儿童所喜爱。语言要凝炼通俗、简洁生动。既深入浅出,又浅而不陋。精品窗口*精品示例(一)“爱鸟小组”的红领巾清晨,谁起得最早?一一是林中的小鸟,叽喳,叽喳,唱着欢乐的歌,依偎在一起梳理着金色的羽毛。清晨,谁最勤劳?一一是林中的小鸟,飞来飞去,锻炼飞翔的翅膀,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禾苗。清晨,谁走来了?脚步轻轻,怕惊动林中的小鸟,原来是“爱鸟小组”的红领巾,齐刷刷地来自附近的学校。手中,托着崭新的窝,脸上,带着纯真的笑,转眼林中添了一排新居,鸟儿们的“家”在阳光下闪耀。路口的木牌上一行鲜淋淋的大字,写着:爱护小树,不许打鸟!啊,树儿哗哗,伸出绿叶的小手鼓掌,小鸟儿喳喳,夸奖红领巾们——真好!(二)想象天空应该一个劲儿地蓝,蓝成一块透明的水晶,云彩可以被我们呼来唤去,忧郁的时候喊一片来擦擦眼泪,快乐的时候唤一片去迎接阳光。风一律是梦的颜色,淡蓝色的,最好带着风铃的轻响。阳光要派出七位使者,红使者到喜欢太阳的孩子那儿去,绿使者到喜欢小草的孩子那儿去,每位使者都必须尽责尽职。四季可以被我们换来换去,春天不一定都当大哥,冬天不一定都做小弟,只要它们可爱就行。大人不许吹胡子瞪眼睛吓唬小孩,微笑应该是他们脸上开不败的花。不管他们已经八十三还是三十八,都应该常常和孩子们一起,荡荡秋千,骑骑木马。我们可以用橡皮擦去地图上的国境线,把大陆版块

像拼积木一样拼来拼去,还可以把战争送到医院,锯掉它满嘴的钢铁牙齿,炮声最好是温柔的打击乐。和平鸽衔着橄揽枝,可以不需通行证自由地来去,我们不需要天灾、人祸、病魔,我们不存在痛苦、忧伤、眼泪,整个世界是一首绝美的诗。一张巨幅的画,没有一个错字,没有一处败笔,这是我们想象的世界,把它画在纸上,交给太阳去修改。(三)我同你一起哭泣南斯拉夫的小朋友,我同你一起哭泣。当第一声警报拉响,当第一枚导弹爆炸,当第一位同胞倒下,从此,你酣香的睡梦被惊醒,你甜美的微笑被夺去,你知道了什么是侵略,它的暴行与残酷。惊讶和恐惧,代替你天真无邪的目光,悲伤刺激着你幼小的心灵,这里原是充满了纯洁的爱。对你的家人,你的学校,你的祖国,而此时,你亲爱的家人惨遭杀害,你喜爱的学校变成废墟,你热爱的祖国在被蹂躏!于是,恨从你心中涌起,恨那些破坏你家园的人,恨那些剥夺他人生命的侵略者!你曾画过的和平鸽被炮火烧为灰烬,你曾描绘的山河在爆炸声中颤栗,你的国土已面目全非,你沦落为难民!一个生存时刻受到威胁的难民,一个不能上学、忍饥挨饿的难民,一个过早饱尝悲惨的小难民!我,一个中国女孩,在同你一起哭泣。老师常对我们讲,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和平。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带着心灵的创伤,带着凄苦的阴影,步入下一个世纪,让我们共同举手宣誓:用我们的身体,捍卫世界的和平,用我们的努力,换取世界的繁荣与幸福!*范文点评(一)历史教师素描在你身后,黑板像长长的走廊,我们列队而入,你指着斑驳的两壁,说起江河说起长城,说起一个民族,无数的自豪和屈辱,你说那林立的廊柱,就是祖先,挺立的脊椎!你脚步声声,在走廊里响了多年,顺着你的手势,顺着你深邃的目光,稀疏的头发,像串串甲骨文,而目光,依然如发掘的利器。当走廊变得沉寂,循着密密的足印,我们发现你的名字,已经深深地,嵌在一根廊柱上![点评]这首儿童诗,小作者以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为线索,以历史老师的身影为细针,经纬编织,相映成趣,读起来亲切自然,琅琅上口。(二)我和春天有个美丽的约会春天在远方打了个美丽的伏

击,十面埋伏的花香,将我沦为春天的俘虏。我记起,和春天有一个约会,树们纷纷更换蓄积一冬的衣裳,阳光温暖,去年出走的燕子回到家乡,风在发放欢乐的请柬,鸽哨在远方明明灭灭,我想起冬日冰封的心情,和梦里收敛的翅膀,惊蛰之后,心在春天的梦境恣意飞翔。我要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突出课本的重围,卸下陈旧的心事,和好心情结伴,共赴春天灿烂的住址![点评]请你这位“小老师”来点评:*“幼学琼林”选释李白才高,咳唾随风生珠玉;孙绰词丽,诗赋掷地作金声。[李白的文才高妙超群,他咳出来的唾沫也会随风变成珠玉;孙绰的文词俊秀华丽,他写作的诗赋抛掷在地上可发生金石般的声音。]交流空间*问题探讨问题:诗歌有哪些特点呢?答案参考:概而言之,诗歌有以下几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表现,它有高度的概括性;从表达方法看,它有高度的含蓄性。2.诗歌充满着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诗人凭借着想象,对事物作出种种联想、比喻、象征和大胆而又合理的夸张,创造出优美动人的诗歌,抒发出强烈的思想感情。3.诗歌的语言凝炼,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由于诗歌内容集中,表达含蓄,诗人构思时要注意语言的精炼优美。诗歌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有韵律,有节奏。在古诗中还有平仄声的谐调,对偶的鲜明恰当。*师生对话文思:易文,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每当去郊外春游或秋游时,或者看到美好的事物时,或者独自一人待在家里,或置身于一片美丽的风景区时,总想高唱一曲,同时也想自作一首小诗。易文:还挺浪漫的。的确是,我也有这种感觉。原来,我总以为写诗只有诗人、作家才能有此水平,听老师一讲,再看看咱们的课外读物,就知道写诗也没什么神秘的。文思:其实,那些走红的歌星,唱出的词就是一首首小诗。他们刚踏入歌坛时,唱词总是作家写的,时间长了,不也能作词作曲了吗?易文:还真像你说的。这就是凭他们唱多了,也对生活感受得深了,情感丰富了起来,创作也就有了激情,自然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歌词内容。文思:那我们也从多看、多练入手吧,古人云:“凡学文,初要胆大”嘛!易文:对!精品窗口*即兴试笔请你从周围生活中选取一种你最喜欢的事物,用儿童诗歌的形式来赞美它,字数不少于80。*每周一记请你把最近心中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告诉同桌。自由

天地*词语宝库一把手 一场空 一锅煮 一连串 一盘棋 一辈子 一刀切 一锅粥 一口气 一清早一边倒 一次性 一锅端 一溜烟 一席话*一把死拿 一步登天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败涂地 一表人才 一步一个脚印儿一倡百和 一表非凡 一而再,再而三* 妙语摘抄请你从近来看过的儿歌中,选一首自己比较喜欢的摘抄下来,最好能背诵出来。* 写作趣谈李白和他的《早发白帝城》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古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唐朝“安史之乱”初期,李白曾被扣上“附逆”的罪名,最初被囚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后来又被流放夜郎(今贵州东部),他沿着长江西上,先到西蜀,然后折入夜郎。第二年春天,唐肃宗宣布大赦天下,李白也在赦兔之列。消息传来时,李白正在巫山附近的白帝城。他忽然觉得自己像一只脱出牢笼的鸟,于是不再考虑其它,立刻回转身从白帝城乘船东下,赶返江陵(今湖北省)。李白原本是带着刑徒的身份,一步步走向荒僻的远处。加上满怀冤屈,无从申辩,心情真是坏到了极点。突然得到大赦的消息,恢复了人身自由。李白当时是多么渴望回到朋友和亲人身边,共同庆祝重获自由的欢乐。而长江的滔滔流水,似乎也乐意帮助诗人早日完成心愿,江水以从来没有的速度向三峡冲去,浮在江上的一叶扁舟,似乎比箭还快,白帝城刚才还站在云端——因为城是建在山顶,一眨眼就脱出视野之外。只见两岸青山一排排向后退,山上猿声此起彼落,宛如为诗人东归而列队欢送。转眼间,船已“飞”过无数参天拔地的奇峰。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情下,一首七言绝句便在诗人胸中脱然而出。这首诗既高度概括了长江三峡中的磅礴气势,又写出了诗人的亲切感受。

有关像儿童一样纯真的古诗篇六
《儿童诗》

读后感及建议:

论文就是对论题的理解,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种观点和见解要有理论和实践支撑)

印象:主题不新颖、不响亮,论点太泛,论据凌乱,

缺少事实(教学实践的积累)依据,对相关东西叙述太多,引经据典太多,自己东西太少,有摘抄整合拾人牙慧之嫌。

建议:1、题目可否改为:架起低语教学的彩虹——

谈儿童诗的教学尝试(或其他)?

2、把题目《儿童诗,价值情感的教学追求》作为一个论点,把全文中的相关大标题进行整合成一个或两个次论点

3、把整篇论文中的论据剥离出来形成两个论据,再加上具体的教学案例和理论依据,围绕儿童诗与情感价值的关联这个论点进行阐述,字数不可太多,对每个论点的叙述不超过200---300字。然后根据教学中的发现(或相关人的教学成果、研究结论)进行引用、论证(这些数据、事实要经得起验证、让人信服)

4、根据以上论证得出:儿童诗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的引领价值情感发展,对语文教学的促进

作用,是一道低语教学中的一道彩虹论题。

5、全文压缩到2000---3000字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的教学,就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美丽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儿童诗篇幅短小,诗中有美丽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奔放的情感,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是最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练习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

【关键词】 诗人 儿童诗 教学 仿写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更是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篇幅短小,诗中有美丽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奔放的情感,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是最适合低段儿童的文学888,也是练习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儿童能从儿童诗歌里获得精神的气力,获得内心对于美的体验和享受。

一、诗人与儿童诗——表情达意的上乘之选

1.儿童诗的概念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门类,因此,若要对儿童诗有一个完整又有深度的理解,就不能不对诗是什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用音乐性的语言文字,从节奏上表现情意,使情趣与直觉的意象相契合,形成一种独立自足的境界的,是诗歌”[1]儿童诗是诗的一个类别,所以基本上具有诗的一般特征。在形式上,特别重视节奏的表现;在内容上,特别重视境界的形成,要直觉地见到所见的意象,而所见的意象,又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

2.儿童诗与诗人

儿童诗诗人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写好诗要拥有率真的儿童情感,丰富的儿童式想象,新颖巧妙的构思,天真而精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这些便是儿童诗独特的诗韵所在。真纯的情感是儿童诗的灵魂,他们在创作中大胆展开想象,引导我们的孩子多欣赏童诗,熟读童诗,在日积月累以后,一定可以写出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的优秀作品。诗情如水,正好用来润泽,心就会变得晶莹剔透,熠熠生辉。诗人让孩子学会发现诗,学会表达诗意。大千世界中的一花一叶,一山一水,都是诗欢欣活跃的新生命。他们引导孩子珍重自己生命中的每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用笔录下每一个生命成长的足迹。

二、诗人与儿童——情感价值的高度体现

1.儿童诗的分类

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的儿童诗。儿童诗大致分为古诗和现代诗歌。在古诗中,诗人使用最能表达情感的简单字眼,学生在感悟时能够把握诗人的情感,例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首诗中,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接受“更上一层楼”的含义。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千山寂寞,一隻飞鸟也看不到,而所有的小路上,也看不到任何人影,已浮现出一幅超乎寻常的凄冷情

景,这个时候只看到一个穿着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孤零零的坐在一叶扁舟上,静悄悄的垂钓着,诗人笔下呈现出的意象,带给人一阵阵悲凉萧瑟的震撼。诗境、诗趣的凝塑,不是靠诗句巨细靡遗的铺陈,而是靠“意象”将心灵中闪现的剎那间的真实感动,像照相或绘画一样,加以显现出来。而诗中有了鲜活的意象,欣赏起来,就像面对一幅真实的景致,令人有身入其境的“真感觉”,诗于是又更富感性,更亲切,更有情趣了。在现代儿童诗中,多以明快的节奏来歌颂、赞美美好的少年时光和生活。例如《水乡歌》,诗歌的每一小节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诗歌配有水乡的图片,很容易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境界。

2.诗人的“儿童心理”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是个悲壮气质的诗人,他的诗通常运用沉抑凄缓的节奏,可是这一首诗却完全相反,字字透露出无限喜悦的畅快气氛,当你念着“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诗句时,明快悦动的节奏会令你情不自禁的跟着杜甫“喜欲狂”起来了,这是一辈子穷途潦倒、流离失所的杜甫从没有见过的心情,尤其是最后那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才从巴峡出发马上就“穿巫峡”、“下襄阳”、“向洛阳”了,一气奔腾,毫不停顿,恍如直下的轻舟这麼快速而连续不断的节奏,更使我们体会到杜甫那种喜欲狂、遏抑不住的神态。诗中的“忽传”、“初闻”、“却看”、“即从”、“便下”等转折语,贯串不缀,使整首诗的节奏变得更轻快爽朗,也因为这样,连带地使诗句念起来就更有音乐性了。 “诗的语言所以比散文精练,质地所以比散文更浓,在于诗以简洁的言语,就能含蓄而有效地表达诗人强烈、真挚的情感。”[2]这个效果的达成,部分原因也是诗人,基于节奏安排上所致;而诗者对诗中情境的感受,首先必然也是从节奏兴起的。

而儿童诗是儿童欣赏的诗,“江南可采莲”是南北朝时代,一首描写江南春天景致的名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本是一水乡泽国,一到春天时节到处都是绿意盎然的莲池,莲池里莲叶田田,鱼儿无忧无虑的在莲叶下竞相悠游嬉戏,这首诗的气氛悠闲,情境舒适,意象生动活泼,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致,勾起儿童的想像,而且音韵优美,节奏轻快,正适合儿童欣赏像这样的一首诗,作者当初并不一定是为儿童而写的,但是它的内容意境,不但大人能欣赏,儿童也能欣赏,当然可以算做“儿童诗”了。

三、仿写诗歌——教学运用的最佳方式

儿童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所以在仿写中,主要是让学生写出他们的生活感悟。所以这样的模仿是带有借鉴性质的,写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对于小学生来说,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诗例进行整段仿写。

1.品诗,从儿童开始

教完《乡下孩子》,不妨与孩子交流一下,你最羡慕乡下孩子怎样的生活?你就是乡下孩子,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还会做哪些有趣的事情?沟通过后,请孩子模仿句式:“曾是 ”开头,以“哦,乡下孩子,生在 ,长在 ”结尾,放写出一篇属于他们自己的诗歌《乡下孩子新诗》。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孩子具有诗人的气质与情感。在大量读诗繁荣基础

上,学生对诗已经有一种感觉了。然而要创作出一首好的儿童诗,还要让学生真正学会欣赏儿童诗。作为小学生,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该从情感、童趣和意境这三方面去引导学生赏析儿童诗。

(1)富有童趣。童诗是来自于儿童笔下的诗。我觉得应该比成人的诗更具有趣味性,而且可以说是一种稚嫩而又傻里傻气的趣味,也就是说写出来的儿童诗要有点“傻”。这样的诗才会更可爱。如贺振婕的《医生》:蚊子医生/出门去打针/打了一枚针/怎么越打越糟啊/起了一个大包包/痒痒的/“啪”的一声/赶紧把这医生绳之以法。读了这首诗,小作者创设了蚊子叮人的情景,只可惜这可恶的“医生”被人消灭了。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不禁叫人扑嗤笑出声来,儿童诗正是需要这种纯正的趣味。

(2)我们说诗源自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把真实的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儿童诗更应该如此,应该营造一种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这样创作出来的儿童诗才具有富有童真的意境。才能感动儿童,才受儿童的欢迎。当我出示《雨后》这首诗时,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他喊:“妹,小心,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紧紧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读一读这一首诗,让你体会到什么啊?孩子们跃跃欲试,都说自己在雨后有这样的体会,我班的“小诗人”站起来说:“读了这首诗,让我体会到了我有过的快乐。”我说:小妹妹的那种想摔跤却又怕摔跤的心情写出来了,我就是这样的心情。是啊!你看体会的多好啊!雨后的情境孩子们都不陌生,很熟悉。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多欣赏童诗,在日积月累以后,一定可以写出感动自己,感动你我的优秀作品。

2.写诗,从身边点滴开始

“儿童教学应该是一种进入儿童心灵深处的教学。是一群稚嫩而又纯真的人

对世间万物作最纯真的发现与感悟。”[3]在一年的儿童诗教学中,学生也写了不少的儿童诗,虽然还略显稚嫩。但是我觉得我们教师在开展儿童诗教学课时,尤其是在引导学生赏析诗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儿童诗优美的语言也深深地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1)换个角度看世界。俗话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给了我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也就是说同一个事物我们若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或许这个世界就会以新鲜、奇妙的姿态出现在你的眼前。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我想变透明的余地/睡在一片绿叶上/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我想变一只蝈蝈/歌唱我们的生活/我想变眨眼的星星/我想变弯弯的新月/最后/我看见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荷叶像一柄打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我觉得要想写好儿童诗,选材的角度要新,要能引起思考,能体现小作者内心深邃的情感。这样就能创作出优秀的儿童诗。

(2)用对话法去看人生。我们在指导学生创作儿童诗时,应该把时间万物看成是有生命的东西,像对待朋友一样说说心里话,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大自然的一切都成为学生说话的对象。如《问银河》: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鱼儿和水草吗/有戏水的小朋友吗/银河呀/在你宽阔的河道里/有南来北往的客轮和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这首诗具有较浓厚的七情感性,尤其是问句的使用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天气晴朗孩子们仰望着星空引发的许多绮丽的遐想 。

(3)提炼“诗眼”。我们常对学生说写作文要反映真实地事。但往往学生写起来的作文缺乏情感,显得枯燥乏味。儿童诗的创作要求内容个性化,形式自由就能弥补其不足。不少的儿童诗往往因为有了一个“画龙点睛”的句子,才使得儿童诗变得精彩,我想,这就是“诗眼”。如贺炀炀的《星宝宝》:夜晚/星星宝宝认真听着/月亮姐姐讲/有趣的故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怎么不见星星宝宝呢/哦/原来他早早地上学去了。在这首诗中,“原来他早早地上学去了”就是诗眼,就是希望我们同学应该勤奋学习。

3.在对比中生妙语。我们在创作儿童诗时,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去凸现生活,凸现事本文物。这样的诗歌往往富有震撼力,也易于引发读者思考。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举出几组反义词,根据举出的反义词去寻找生活中、大自然中截然不同的特点进行创作。如黄伦辉创作的《白纸》:白纸/你显得多么平凡/雪白雪白的身躯/一点也不雍容华贵/但你又是那么伟大/一个个奇迹/尽在你身上展现。这首诗通过对比的形式把白纸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

俗话说:“教无定法。”通过这一年的实践、摸索,还参考了更多同行的教学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学校老师能做一个有心人,携手共进,引导点拨得法,儿童诗一定能走向百花齐放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夏登高.试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赏析.小学语文教学.2006.(4).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周小芳.谈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7.(1).

.

有关像儿童一样纯真的古诗篇七
《古诗中的儿童形象材料》

《唐诗鉴赏大辞典》

<杂诗一>

远送新行客,

岁暮乃来归。

入门望爱子,

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

日已潜光辉。

孤坟在西北,

常念君来迟。

褰裳上墟丘,

但见蒿与薇。

白骨归黄泉,

肌体乘尘飞。

生时不识父,

死后知我谁。

孤魂游穷暮,

飘摇安所依。

人生图嗣息,

尔死我念追。

俯仰内伤心,

不觉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

但恨生日希。

本文以白描的手法写了孔融的丧子之痛,塑造了一个至哀无声的慈父形象,在至爱的柔情与豁达的理性交融的悲歌中,潜流着一种坚忍不

拔的人性生存张力。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这是一个父亲无法弥补的遗憾,也是一种人生的无奈。这里暗伏着一个父亲对于没能见儿子最后一面的悔恨,读来有一种“我来迟了,我来迟了。”痛心的呼唤感觉。“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从“入门”的第一眼就巡视“爱子”的迫切,可知父亲对儿子的深深思念,在深深的思念中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的至爱。然而寻子不

见,看到的却是妻妾们守着他人悲哀的哭泣。“聞子不可见,日月潜光辉。”在妻妾的哭泣中,他知道了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儿子的不幸消息,“日月潜光辉”有双重含义,其一是听到儿子死去的消息,使他顿感到天昏地暗的精神打击,其二是儿子是父亲心中的太阳,从此那颗太阳在父亲的生命中隐去,失去了光明。明明知道儿子死了,可父亲一时从精神上接受不了,他是否不愿意相信儿子死去的消息,他执拗地仍然在寻觅儿子的踪迹。这时候家人告诉他:“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儿子在病中,常常呼唤着父亲,在弥留之际,眼睁睁地盼着能和父亲见一面,亲人也在祈祷他的父亲能够早些回来让他们父子见上最后一面,然而他却没有回来,这种无言的愧疚、自责与悔恨是多么的沉重。如今唯一可以看到的只有西北角上的孤坟,一个需要亲人呵护的幼小的生命,孤零零地躺在荒郊野外的墓穴中,疼爱孩子的父亲怎能不为在另一个世界的凄凉悲惨以及孤独与恐惧的灵魂忧虑痛心呢?“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知道儿子的葬身之地,做父亲的立刻提起下摆,急跑着来到坟地,父亲想见得是孩子的音容笑貌,映入眼帘的是坟墓上长出的黄蒿与野豌豆蔓。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他日思夜想的儿子,现在连坟头也被荒草淹没了。“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他不但见不到活着的儿子,而且连儿子的尸首也见不上,儿子的骨头早已被埋入泥土,肌体早已化为尘埃。这一切都怪他来迟了。“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当孩子还不懂得认人的时候,他就离开了他,现在孩子死了,他在坟墓旁来看他,陪他,孩子的阴魂知道他是谁吗?至亲的骨肉却生死不相识,如此无缘的悲哀,做为父亲愧对儿子的内疚能不撕心裂肺吗?“孤魂游穷暮,飘摇

安所依。”如今一个幼小的灵魂,孤独地游荡在无穷无尽的黑暗中,在恐惧荒旷的四野中能有什么依靠呢?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牵挂,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入微至阴曹地府而始终放不下,从这阴阳相隔的永恒的痛中我们感到了人性的柔情。“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世俗观念中,在“栽根立基”的人性希冀中,儿子是支撑生命的希望。本应是儿子为父亲送终,现在却是父亲在追念儿子,在这生死颠倒的无常面前,对于一个父亲是多么的残酷。“俛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此时的父亲悲痛欲绝,无以自拔,俯地仰天都是痛,无尽的泪水湿透了衣裳。这里作者悲痛到了极点。在悲痛发泄后,作者理性的认识到“人生自有命”生死不由人的道理,“但恨生日稀”,令父亲可悲的不只是父亲的希望,更是父子难舍的情分与幼子短命的惋惜与怜

悯。

本文情致哀婉,富有抒情色彩,情景交融,真挚感人。作者以丧子的悲痛,写出了冥冥人生的宿怨,从死亡的伤害中,揭示了生命的无奈。

人的生命是分离的个体,人的情感却需求依赖,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个体的生命意识总在按需所求的设法绑架所需的爱排除所厌的恨。岂不知世界复杂异变,对于个体来说,情不是按需分配的,也不是刻意追求的。相吸的情可能会在瞬息间离去,相斥的情却在碰撞中打成永远的死结无法解开;情有时候飘渺的抓不住追不上;情有时候微妙的推不开躲不掉。孔融和他的儿子有先天的血缘,却没有后天的情缘,先天注定了父子关系,后天却在时空的阻隔下没有见面的机遇。人

世界连血缘的纽带都栓不住情缘,还有什么的情缘可以一尘不变粘合不

弃呢?

生命只有生死之别,而没有长短定数。老树枯枝在风中摇摇摆摆挣扎着,活了一年又一年,一朵娇艳夺目的鲜花不料却在一瞬间凋零了。百岁的老人如松柏一样地活着,初生的婴儿来不及啼哭就已经夭折。孔融“父在子已亡”的悲痛是人生的无奈。世事颠三倒四的运行,叫做无常,无常没有公平,既然连生死都不会公平,世界上还会有什么公平存在

呢?

《娇女诗》是中国最早吟咏少女情态诗之一。左思以诗人的敏锐和慈父的怜爱,选取了两个女儿寻常的生活细节,写出了两个女儿幼年逗人喜爱的娇憨,同时也写出了两个女儿令人哭笑不得的天真顽劣,展露

了幼女无邪无忌的纯真天性。

本诗采用了分总式的表现结构方式,开头简洁利落点出“娇女”主题。接着用了十四句描写小女儿纨素,中间十六句描写大女儿惠芳,诗人恰如其分的展现了两个不同年龄的幼女形象,小女儿娇憨笨拙,稚气横生;大女儿矜持爱美,稚气未脱。后半部分合纵写了她们共有的童年顽劣乐趣,同时展现了她们活泼可爱的天性,字里行间闪烁着一个慈父忍

俊不禁的爱意和家庭生活特有的情趣。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左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左芳,小字“惠芳”,小女儿叫左媛,小字“纨素”两个女儿长的白皙靓丽。“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历”是清楚的意思,纨素说话一字一板说的很清楚,诗人很得意自己孩子说话的伶俐。“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额头很宽,

鬓发下垂盖住前额,双耳白润,就像一双相连的美玉。诗人以父亲的慈爱,从不同角度品味女儿的可爱。“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天一亮就跑到梳妆台前玩弄化妆品,抓起眉笔乱画,把眉毛画的很不像样,就像扫把扫过一样。“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衍”是漫的意思,就是把口红涂的不但沒有規則而且超过嘴唇范围,颜色也过浓。“黄吻”是黄口,因为小鸟的嘴巴是黄色的,形容小孩稚嫩可爱象小鸟,叫黄口小儿。这两句写纨素笨拙地模仿大人化妆,显示出幼童爱美的娇憨。这一段清晰可见活灵活现的刻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一个跃然纸上宽额白嫩的小女孩,一大早照着镜子如猴子学人一般乱涂乱抹的笨拙憨态,叫人顿生忍俊不禁的欣然爱意。“娇语若连锁,忿速乃明huo(忄+画)”,“连琐”本指环环相套勾连的花纹,这里指说话流利清楚而又没完没了。“忿”是气忿,“忿速”是气急了,“忄画”是乖戾的意思,“忿速乃明忄画”就是气急了明着耍赖的样子。这又是一幅生动的童趣速写,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无忌任性。“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利”在这里是以什么为好的意思,就是说纨素抓笔虽然专挑贵重的彤管笔,写字却像画篆字一样随意画圈,不过是一种无心的模仿,根本就没有把字写好的意愿。这里陈述的是小孩子没有目的随意爱好。“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绨”是粗厚平光的丝织品,用来做书的封面,素是薄绢,(古人当纸用),“矜”是自夸,就是喜欢拿最好的绢本书看,稍微懂一点就会引以为傲。这里描写了小孩子毫不掩饰的自信娇态。以上写妹妹纨

素,下文是写姐姐惠芳: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像儿童一样纯真的古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纯真岁月儿童家具 纯真岁月儿童家具官网 纯真年代儿童家具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有关像儿童一样纯真的古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有关像儿童一样纯真的古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9620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