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经行岚州古诗赏析答案

经行岚州古诗赏析答案

2016-02-03 10:00:5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经行岚州古诗赏析答案篇一《古诗赏析及答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经行岚州古诗赏析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经行岚州古诗赏析答案篇一
《古诗赏析及答案》

2011语文中考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38首古代诗歌(绝句、律诗、词、元曲):

(1)次北固山下(2)赤壁(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题破山寺后禅院(6)破阵子(7)

使至塞上(8)黄鹤楼(9)春望(10)泊秦淮(11)十一月四

日风雨大作(12)过零丁洋(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4)己

亥杂诗(15)望岳(16)钱塘湖春行(17)登飞来峰(18)

天净沙·秋思(1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无题(21)

夜雨寄北(22)论诗(23)相见欢(24)浣溪沙(25)凉州

词(26)惠崇《春江晚景》(27)游山西村(28)山坡羊·潼关

怀古(29)出塞(30)池上(31)寻隐者不遇(32)江南春(33)泊

船瓜州(3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6)

游园不值(37)所见(38)村居

(1)《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孤独情怀和思【思想内容】乡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

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蕴含新

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

向上的力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及所表达的作者的思

想感情:让我把家书托给谁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封家信到洛阳。与

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炼字炼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表现长江水波激

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

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

象。

思乡

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

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

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

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3)解释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

含的哲理。

(4)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5)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

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案: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

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2、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

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

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

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

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

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3、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

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

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

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4、答案要点: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

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

洛阳边”等句看出)(5)答案要点: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

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

(2)赤壁(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想内容】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怀才不遇)

的抑郁不平之气。

【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两位美女的

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蕴含机遇造人

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以小

见大,深刻警策。

【艺术手法】以小见大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

指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

哪位英雄人物? 。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

意思是:

作者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

影响,蕴含 的哲理,表现诗人 的情感。

3、 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

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

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

答案: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 2、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

台中了。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

不遇的慨叹之情。(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3、杜牧其实是借《赤壁》

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思想内容】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

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村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 望的喜悦心情。

【艺术手法】①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用蝉鸣、蛙声等无情物烘托出

作者的欢快情绪;“明月、清风”等静,“蝉鸣、蛙声”动。②白描。

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惊鹊、蝉鸣、蛙声,清新活

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

切自然。

【名句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片稻花香里说

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侧面烘托诗人陶醉在丰收的欢乐之中。

【炼字炼词】① “七八个”、“两三点”:这几个数词的巧妙运用,道

出了“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

②“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

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

度。

1、写出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物融为一体的诗

句:

水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3、说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七八个”、“两三

点”的妙处。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忽见”体现了词人

怎样的心情? 答案: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2、运用白描的手法,

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

异常亲切自然。3、4、见【炼字炼词】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李白

切之情。

【名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运用了拟人手法,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

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月亮本无情,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

月亮人格化了。

【艺术手法】拟人手法

【象】杨花——离别与漂泊;子规——凄楚、哀婉之情;明月——思

念、离愁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

是 、 。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

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写作

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

写?

4、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予”明月?

经行岚州古诗赏析答案篇二
《古诗文赏析答案》

古诗文赏析答案

一、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5、鸟儿在人家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二、《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嵋山月歌》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4、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

5、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4、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七、《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 C

4、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2、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3、"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九、《约客》赵师秀(七下课外)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3、c

4、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十 《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作者是 清代著名诗人,学者赵翼。诗中的"李杜"是指代诗人 李白 、 杜甫。这首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适应时代的需要的主张。

2.B

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韵脚是an。

4、诗中的风骚原指离骚,后来泛指文章。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便是出自此诗。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

经行岚州古诗赏析答案篇三
《古诗文赏析带答案》

古诗文赏析

一、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答题。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 而_____,时间是从_____至_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远、近 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秀美、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_____,颔联是_______ ,颈联是______,尾联是________ 。(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二、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

2、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种说法虽

然不同,但其内涵却能相通,一是触景生情,另一则是移情于物,可见诗内涵之丰富。

3、《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___;

答案:感时伤事,念家悲亲。

4、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

评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

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

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

感情不断得到深化。

6、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

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

忧国思家的情怀。

三、阅读杜甫的《石壕吏》,按要求答题

1、《石壕吏》是一首____诗(体裁),以____为顺序。中心人物是____,事件是______。

2、《三吏》《三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正确译文是:_____

4、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

5.、总领全文的句子是什么?

6、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叙事 时间先后 老妇差役捉人,老妇应役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

别》《垂老别》3.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4.“三

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5、有吏夜捉人6略

四、阅读杜甫的《使至塞上》,按要求答题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

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

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

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与敌军作战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

事的关心。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

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

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

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

消沉的艺术特色。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4、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

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

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

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5、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

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

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

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4 B D D B

5.使:出使; 征蓬:飘飞的蓬草

6.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

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五、阅读杜甫的《归园田居》,按要求答题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颔联描写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却充实愉快。

C.带月荷锄、夕露沾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中,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的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

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2、赏析“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案:

1、D

2、赏析。“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六、阅读杜甫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答题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

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

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记叙。地点、目的

2、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

的移动而逐渐远去)。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3、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月亮,“海

楼”指的是云彩。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

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4、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

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

七、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按要求答题

(1)的情感。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 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3)“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请联系全诗,说说作者心中的“悲”有哪些方面呢? 参考答案:(1)、夕阳迟 欲暮时 (2)、B(3)眼前风霜中的枯朽之木和沧桑之波,令作者触景伤情;回想自己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动荡之忧;

韶华已逝,难图大事,老大伤悲的落寞。

经行岚州古诗赏析答案篇四
《古诗赏析答案修订版》

古诗赏析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训练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 代长于 山水田园 题材的诗人 孟浩然 。他与王维齐名。 2,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语:⑴欲济无舟楫(船桨) ⑵徒有羡鱼情(白白地) 3,下列各项中,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思想感情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表现了诗人内心还潜藏着强烈的入世愿望,希望在政治上得到别人携领的心情。 B.本诗表露作者积极出世的愿望和希冀在仕途上得到援引的迫切心情。 C.作者的人生态度有积极进取的一面,有对于功名事业的向往和期待。 D.孟浩然决心隐居,回避丑恶的现实和残酷的政治,明哲保身。

4,下列各项中,对诗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八月湖水平”,“平”字写出八月秋水大涨,水天相连的景象。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是咏洞庭的仅存的名句。(不是“仅存”的) C.“欲济无舟楫”用比喻,表面是想渡洞庭湖而没舟楫,实则希望出仕却无人援引。 D.“坐观垂钓者”,垂钓者指执政者如能礼贤下士,贤者自当为朝廷效力。 5,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律诗)

B.第一层(前四句),写洞庭湖波涛浩淼、气势蒸腾的景象。

C.第二层(后四句),由眼前景象抒发情怀,设喻表达心曲。

D.这是一篇有求于人却又含蓄委婉,不卑不亢,不落俗套的干谒之作。

6,“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两句,写洞庭湖氤氲的水气,笼罩整个云梦泽,湖水汹涌震撼岳阳城。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训练题】

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 唐 代伟大的 现实 主义诗人 杜甫 。他的诗歌有“ 诗史 ”之称,他被后人尊为“ 诗圣 ”,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 2,杜甫的这首诗是写东岳 泰 山的。

3,这首诗的题目叫“望岳”,“ 望 ” 成为贯穿全诗的线索。

4,解释诗句中的划线词语: 一览众山小 ( 把……看得小 )

5,下列各项中,对《望岳》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描写了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

B.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C.洋溢着诗人蓬勃的生气。

D.写出诗人登上东岳,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思想感情。

6,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诗以问起句,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初见泰山时的兴奋、仰慕和惊叹之情。 B.“齐鲁青未了”,写泰山横跨齐鲁大地,绵延阔大。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远望泰山那种神奇秀丽和巍然耸立的形象。(近)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强烈愿望,表达了诗人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的雄心,显示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训练题】

1,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北宋 时期著名文学家 苏轼 。他字子瞻,号 东坡 居士,与父 苏洵 、弟 苏辙 ,合称“三苏”。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词,开 豪放 派先河,与 辛弃疾 并称“苏辛”。

2,这首诗歌是吟咏 西湖 的诗歌。

3,《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婀娜风姿,表现了对西湖的 热爱 之情。

4,“ 水光潋滟 ”、“ 山色空蒙 ”贴切地写出西湖不论晴、雨,都是那么美妙绝伦。在沉醉西湖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实在是“ 晴方好 ”、“ 雨亦奇 ”。

5,“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里作者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因此西湖又称作“ 西子湖 ”。

6,“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西子”是指 A 。

A.西施。 B.西门庆。 C.西门豹。 D.西楚霸王。

7,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一句,描写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温润秀美的西湖,湖面波光粼粼,十分动人。

B.第二句,描写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烟雨迷蒙,若隐若现,非常曼妙。 C.第三句,诗人用奇妙新颖而贴切的比拟,把西湖之美比作古代美女西子。(比喻) D.第四句,写西湖不管晴姿潋滟还是雨态空蒙,总像西子一样颇有风神韵味。 8,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抓住夏季 时晴时雨 的特征,正面勾勒西湖的 山光水色 ,刻画西湖的风采神韵的诗句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训练题】

1,《黄鹤楼》的作者是 唐 朝的 崔颢 。

2,“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一联是写作者登上黄鹤楼看到的景致。这一景致,触发了他的 思乡 之情。

3,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4,诗中表现了思乡之情的词语有“ 日暮乡关 ”、“ 烟波江上 ”等。

5,第三联描写繁荣的景致,作用是: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6,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黄鹤楼》是登高远望之作,描绘了忘我超脱的空游画面。

B.《黄鹤楼》是言外传情,抒发此时此地的情感,表达了伤感、孤独的感情。 C.《黄鹤楼》因传达出诗人独特的人生感受而具有非凡的艺术力量。

D.《黄鹤楼》是杂言古诗,格律严谨,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借景述怀。(七言律诗) 7,下列各项中,对“芳草”的意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幸福。“芳草萋萋”,则形容非常幸福。

B.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愁思。“芳草萋萋”,则形容愁思浓郁。

C.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花卉。“芳草萋萋”,则形容花卉茂盛。

D.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痛苦。“芳草萋萋”,则形容痛苦浓郁。

8,“江南三大名楼”指下列的是 ABD 三座古楼。

A.《黄鹤楼》 B.《岳阳楼》

C.《醉翁亭》 D.《滕王阁》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训练题】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唐 朝 山水田园 诗派的代表、著名画家 王维 。他颇有盛名,有“天下文宗”和“ 诗佛 ”的美称。

2,对“空山新雨后”的“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空”只是一个空间概念。

B.“空”显示了山野间的安静与宽阔。

C.“空”它展现了一幅静谧、空灵的山间图景。

D.“空”与作者希望远离尘嚣、俗世的空寂愿望吻合。

3,对“空山新雨后”的“新”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新”突出秋雨之后山野的明丽与清新。

B.“新”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C.“新”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D.“新”表现了作者对“莲动下渔舟”的喜欢。( “山居秋暝” )

4,诗中,表现欢快的生活场景的句子是“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5,诗中,“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两句照应题目“秋暝”。

6,诗中哪些句子描绘静景,哪些句子描绘动景?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静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动景。 )

7,诗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8,“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想要回归 纯朴田园 生活的愿望。特别是“王孙自可留”一句,表达了诗人寄情于 山水 的理想。

9,《山居秋暝》中作者表达了对尘嚣俗世的 厌恶 思想,对宁静、恬淡、清新的田园生活的 热爱 和 留恋 的感情。

10,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两句是写人。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群自在的女子打破了山谷的寂静。 B.这两句似乎是写“竹喧”与“莲动”,实际上是以“喧”和“动”衬托“静”。 C.偶尔的喧闹和动静都能表现出来,更能显示出山林的幽静。

D.这是以静写声,以静写动。( 以声写静,以动写静 )

11,下列各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前四句,写空寂的山,初霁的雨,略寒的风,皎洁的月光在松林之间闪闪晃动,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淙淙流淌。

B.五六句,是写竹、莲等植物。(写人)

C.七八句,是诗人表达心志的诗句。

D.前两联,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清新、静谧、空灵而生机盎然的山间图景,有声有色,错落有致,叫人向往和陶醉。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训练题】

1,这首《送友人》的作者是 李白 ,字 太白 ,素有“ 诗仙 ”之美誉。他是唐代最伟大的 浪漫主义 诗人,与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 合称“李杜”。 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他的诗歌 《月下独酌》、《行路难》 等。

2,《送友人》中,离别之情寄托在 “孤蓬”“浮云”“落日”“班马” 景物中。 3,“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不但对偶工整,而且色彩明丽,组成一幅有声有色、

有情有意的郭外送别图。

4,孤蓬是借喻远行的朋友将要像蓬草那样 随风飞逝,踪迹难寻 。

5,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一二句,写明送别之地。 B.三四句,点明题目。

C.五六句,表达喜爱“浮云”“ 落日”的情意。 D.七八句,友人挥手告别。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训练题】

1,这首《登高》诗的体裁是 七律 ,作者是 唐 朝的 杜甫 。

2,诗中“无边”、“不尽”传达了诗人 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的感慨和 悲怆 情绪。 3,秋天本身并无悲喜之分。杜甫的《登高》为什么用“悲”字写秋?

( 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触景生情,联想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所以生发无限悲愁的情绪。 )

4,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四句,将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

B.通过与悲情相一致的悲景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

C.抒发积郁于心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

D.充满社会衰落的哀叹、个人际遇的感伤、时光流逝的无奈。( 时光流逝的感慨 ) 5,下列各项中,对《登高》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登高》通过与悲情相一致的悲景,抒发了积郁于心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

B.前四句以写景为主,以不凡的气势将秋天特有的寥廓与肃杀展示出来。

C.后四句写出杜甫因为生活窘迫、四处漂泊而潦倒颓唐。

D.《登高》充满了社会衰落的哀叹、个人际遇的感伤、时光流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壮,尤其是渗透行间的“悲”字,渗人肌骨,动人心魄。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训练题】

1,《卖炭翁》的作者 白居易 ,字 乐天 ,号 香山 居士,是 唐 朝三大著名诗人之一,是 中唐 时期影响最大的诗人。

2,为下列各字注音:辗(zhǎn) 辙(zhé) 敕(chì) 叱(chì) 直(zhí)。 3,“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为后面 宫使掠夺木炭 的罪行作有力的铺垫。

4,《卖炭翁》许多语句具有对照意义。对此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表明老人度日艰难,病入膏肓,神志不清了。( 表明老人度日艰难,而这车炭对他的生活有极大的关系 )

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与“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对比,揭示宫使骄横霸道的样子,暴露宫市制度的不合理。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与“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对比,揭露宫市的残酷,揭示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贫困的真正原因是封建剥削制度。

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与“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对比,更加显示出老翁的可悲、可怜。

7,《卖炭翁》描写了 卖炭翁 谋生艰难和劳动果实被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

8,下列各项中,对《卖炭翁》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卖炭翁》是白居易叙事诗的代表作。

B.《卖炭翁》通篇采用了对照写法,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C.《卖炭翁》抨击秦朝时期“宫市”对百姓的肆意盘剥。(中唐)

D.本诗通过一个卖炭老翁的遭遇,揭示了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

9,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刻画了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入木三分地刻画老人急于卖炭为生的心理。 C.“夜来城外一尺雪”,写天遂人愿,老人的心愿一定能实现。

D.诗没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但通过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与愤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训练题】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 唐 朝诗人 刘禹锡 酬答 白居易 的诗歌。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酬”是 酬答 的意思。“乐天”是指 白居易 。 3,本诗的韵脚有: 身、人、春、神 。

4,诗中引用“烂柯人”的典故,意图是暗示自己 贬谪时间长久 ,又表现了 世态的变迁 ,以及回归之后 生疏而怅惘的 心情。

5,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惆怅,却又相当的达观。

B.这也是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

C.诗句对世事的变迁和宦途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D.诗句对世事的冷暖和人心的冷漠,进行了含蓄的批评。

6,今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被赋予新的意义,说明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

7,“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两句,表示诗人 要振作起来 ,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 坚韧不拔 的意志 。

8,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第一联,写自己谪居在荒凉的巴山楚水已经三十二年了。(二十三)

B.第二联,用典故说此番回来恍如隔世,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C.第三联,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变迁和宦途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D.第四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训练题】

1,《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是 唐 朝的 常建 。

2,为下列各字注音:籁( lài ) 磬( qìng )。

3,诗中“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两句,描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的幽深景象。 4,诗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两句,描写了山和水。

5,“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两句,突出了古寺 肃静、幽深、脱俗、纯净 特点。 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地的 喜爱 之情和希望 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逸 的思想。

经行岚州古诗赏析答案篇五
《古诗词赏析鉴赏题答案解析》

经行岚州古诗赏析答案篇六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

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答案: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八、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九、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2、“人生看得几清明”, 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十、

(一)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2、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都是指诗人自己。2、想得、遥知。3、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独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游 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十 五 夜 望 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2、 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 栏 梨 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 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

2、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 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雨 后 池 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 的特点。

2、 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经行岚州古诗赏析答案篇七
中考语文古诗赏析精编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赏析精编参考答案(用心领悟,学会迁移)

(一)丰乐亭春游

1.写的是暮春景色,从“来往亭前踏落花”可以看出。

2.着重于色彩的描绘:青的山,红的树,绿的草,还有晚霞。(点拨:先明白前两句写景)

3.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物色彩斑斓,多彩多姿;感情活泼而又含蓄深重。(点拨:共三问,后两问承接第一问的。)

(二)乡 思

1.思乡之情的浓郁。(点拨:“怎样逐层写出”,回答显然至少两个层次)

2.“已恨”两字,写出了作者思家望家被碧山隔断的愁思;仅仅被碧山隔断还算罢了,但是,碧山又被暮云遮住了,“还被”两字,深入一层地写出了思家之情的浓烈。(点拨:进入文本,联系具体诗句内容回答)

3. 若用“青”、“绿”较为明快,作者用“碧”来形容山,显得凝重,这不仅与暮色中的苍苍群山相统一,又给人一种压抑凝重的感觉,更好表达思乡主题。(点拨:比较法)

(三)春 日

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和“卧”写得极为传神。“含”和“卧”两个字不仅刻画了芍药、蔷薇雨后的娇弱姿态,传达出了它们的愁绪,而且还透露出诗人惜花之情。

2.“春”、氛,烘托了景物,使全诗更具浓郁的诗情画意。(点拨:从表层到深层答,角度是景物描写作用)

3.瓦是排列的,故用“参差”;芍药是直立的,故用“含春泪”;蔷薇是攀附植物,所以用“卧”;春雷不大,用“轻”;春雨不猛,用“丝”。作者体物细致入微,状物传神细腻,因而使这首诗显得情意绵绵而生动形象。(点拨:要“具体”说,必进入文本。答对3点得满分)

(四)敷浅原见桃花

1.桃花被雨水打落,虽碎犹飞,逗人喜爱;并且一半去追逐河水,一半要把泥土染成桃红。这样,通过“飞”“逐”“染”三字,运用拟人手法,使桃花有了生命,富有灵性,使人喜爱。(点拨:进入文本,体会拟人妙处。描绘2分,手法及其作用2分。试比较二.3)

2.构思奇巧,是一大特点。在没有办法写的情况下,作者变换角度,写燕子衔泥,桃花上梁,构思巧妙。其次是诗笔明丽,语言明快。(点拨:还可以从修辞角度分析,想想)

(五)病 牛

1.这句诗用了夸张(“千”)的手法。紧扣诗题中的“病”字,也交代牛“病”的原因:牛终日辛劳,亩复亩,厢复厢,必然筋疲力尽,生出病来,虽无“病”字,但却字字含病。

2.表达了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点拨:“怎样的…”当填空题)

(六)登飞来峰

1. 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点拨:或比喻拖累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

2.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点拨:或只有达到崇高境界,善于超越,才不被名利、地位等绊倒)

(七)蝉

1.品性高洁,不攀附权贵。(点拨:“怎样的…”当填空题答,比较五.2。从以物喻人的写法上悟)

2.一个人品性高洁,有真才实学,即使没有外界的帮助,也可以声名远播,取得成功。

(八)江南春绝句

1.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树)、水乡、酒店小旗、寺庙、春雨等。(点拨:答出四点即可)

2.①动静结合,②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③声色结合),④点面结合⑤或局部与概括描写结合.(点拨:两题都有“哪些”,答案不止一点,本题答2点即可。提醒梳理记忆理解“写作手法”)

3.①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数或误解了艺术创作虚实结合的方法;②题目江南春,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③不懂文学语言的夸张手法。(点拨:答到一点就给全分)

(九)宿建德江

1. 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

明月和人更加接近。(点拨:“什么样的景色”应描绘,与五.2“怎样的胸襟”答法不一样)

2.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点拨:审题可知,要答内容加主题)

(十)芙蓉楼送辛渐

1.先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产生移情效果,象征了作者的离情。(点拨:“怎样写出”与“怎样的胸襟(情感)”不同)

2. 表达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十一)绝句

1.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点拨:“说说„诗句的意思”,至少要翻译描绘。试比较九.2)

2. 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十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点

拨:“描绘”要想象)

2.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点拨:又是填空题,与十.1对照一下)

(十三)夜雨寄北

1`.“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点拨:由浅入深回答,其实就是景物描写的作用嘛!)

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点拨:体会复杂心情)

(十四)秋 思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骤起,欲作家书,既是“意万重”,便会“说不尽”,于是又打开信封补写,从而表达了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

(十五)秋 夜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十六)征人怨

.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且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刀环可见)。(点拨:“具体”哟)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点拨:“句句有”,4句4点)

(十七)送杜十四之江南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友人离去时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点拨:由浅入深,先字面本义,后引申义)

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十八)绝句

1.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任答一点)

2.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十九)暮江吟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

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点拨:先答用“铺”不用“照”的原因,再答效果)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点拨:体会如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二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送别;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意思对即可)

2.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二一)雨后池上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点拨:比较“十.1”和“十二.2” “怎样表现”与“怎样写出”大体相同,不是填空题哦)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点拨:请领悟先分后总的答题格式)

(二二) 从军行七首(其二)

1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二三)春行即兴

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点拨:也可答“拟人”,“具体”说明哦)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之景: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二四)邯郸冬至夜思家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点拨:先简析2分,再说心情1分)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点拨: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点拨:意思答对即可)

相关热词搜索:晚次鄂州古诗赏析答案 落日怅望古诗赏析答案 晓起古诗赏析阅读答案
  • 1、乡思古诗赏析答案(2016-02-14)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经行岚州古诗赏析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经行岚州古诗赏析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0317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