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描写丽江古城诗句

描写丽江古城诗句

2016-02-03 10:14:5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描写丽江古城诗句篇一《丽江古城_一块诗意栖居的乐土》 ...

描写丽江古城诗句篇一
《丽江古城_一块诗意栖居的乐土》

人\文\新\刊

[地理\走玩民间]

丽江古城,一块诗意栖居的乐土

杨福泉

从乡村集市上生长起来的美丽古城

丽江古城最初是在日聚夕散的乡村露天集市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纳西语始称丽江古城为“衣古芝”,意为“衣古地的集市”。“衣古”指的是位于古城北面象山之麓的“吉瓦村”,过去是个很清幽的村子,村里有无数条溪泉从大树和古岩下迸涌而出,形成一道道清流。以这座溪流纵横的秀丽村庄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丽江古城最早的集市“衣古芝”。“衣古芝”的汉语名称在元代是“大叶场”,明代称“大研厢”、清代称“大研里”,民国称“大研镇”。“大研”一词,民间相传是因古城所在的台地因形似大砚台,城西南又有神圣的文笔山,巨笔大砚象征文脉旺盛、地灵人杰,著名的明代纳西土司木生白便取其吉祥寓意而命名为“大砚”,因“砚”“研”相通,后来就写成了大研。

镇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木氏土司的府第,巍峨壮观,气势雄伟。虽模仿中原王者气度,却并没有落入中原皇宫帝苑“居中为尊”,一切其他建筑皆须围绕王宫而建的俗套。它地处城南一隅,安详肃穆。而作为全城中心的则是商贾云集的四方街,

如蛛网般纵横交错的街道从四方街这一最明亮的商贸中心向四方八面辐射,从中可看出古城最初形成

372006\5 NATIONALITIES FORUM

人\文\新\刊

[地理\走玩民间]

从山麓岩石隙缝的泉眼中迸涌而出,形成近4万平方米的黑龙潭。纳西人称流到黑龙潭的水为“古鲁吉”,有人解释为“如马群般奔腾的水”,也有人译为“九龙水”。“古鲁吉”流出黑龙潭,汇成玉河,在双石桥(又称玉河桥)处一分为三,形成西、中、东三条河流,继而又分成无数水流如经络般纵横流淌于古城的每一个角落,滋润着古城的生命。古城的大街小巷,全是用红色角砾岩石铺成,经过年年岁岁无数步履的打磨,如今显得异常光滑洁净。大雨过后,脚下的石子呈现出五彩斑纹,民间称其为“五花石”。以四方街为中心,条条街道临水盘旋萦回,构成“小桥流水人家”一般的恬静居住环境和诗意栖居情调。人在街上行走,常与流水相伴;夜晚躺在床上,可以静静地聆听水声清韵。安静如水的岁月在这依山临水,纵横曲折的街道上缓缓流过。

城中还有从不干涸的白马龙潭和很多水井,聪明的古城居民巧用水源,创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靠近出水口的为头塘,居民在此汲取饮用水;头塘水从溢水口流至第二塘,居民可在此洗菜;二塘之水流至第三塘,则为洗涤衣物之用水。这种既科学又节约的用水方式在丽江古城有井泉的地方到处皆然,体现了古城人独具匠心的用水爱水传统。

行走在丽江古城,但见“家家流水,户户垂杨”。从玉龙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清澈明亮,滋养着古城的花草树木,也熏陶着纳西人的心灵和气质,烘托出雪域高原上这座美丽古城独有的冰清玉洁之态和宁静、性灵之气。

  

于乡村集市,最终也因商业贸易而繁荣的格局。

大研镇是一座独立不羁的边城,因未曾受到中原建城礼制的影响而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而是依山就水,不拘一格地随地势水渠建房布街,房屋层迭起伏,错落有致;道路亦结合水系顺势而建,曲径通幽,形成空间疏朗和谐的街景。在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中又常常别开生面地辟出宽阔的街头空地,既可供居民茶余饭后的休憩,又延伸了古城的集市贸易空间,还使城中建筑布局显得舒展有度,十分和谐。整个古城结构自由活泼而充满灵气,既有山城风貌,又有水乡韵味,古拙与精巧相得益彰。它虽然也有中原建筑宏阔辉煌的气势,却并不照搬古代中原王城的建制和模式,而是融进了纳西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和独特的意趣情调,使其成为一个风格卓异、风情浓郁的边地古城。

  

四方街,茶马古道上最繁华的风景

古城的老人习惯在晚饭后不约而同地来到四方街,在北面店铺前坐下,慢慢从怀中掏出各种各样的小酒瓶,边呷边聊,讲的多是地方掌故和民间故事,有时还互相争论谁对谁错。听着他们饶有兴致地神侃,看着他们自在悠闲的神情,我感觉到时光好像在这里静静地沉淀下来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悠悠岁月中,四方街迎来送往八方客商,一队队藏族马帮赶着打扮得光鲜漂亮的骡马穿梭往来于古城,石板路上留下一串串铃声和马蹄声。领头的马或骡往往神气活现地戴着漂亮的头饰,上面有各种刺绣图案,中间嵌着一面明晃晃的镜子,脖颈上挂一个大铜铃。这是“茶马古道” 藏族马帮的古风,既图吉祥,也可以炫耀马队的风光。由于赶马汉子穿的是钉过铁钉的皮靴,马蹄上也钉了铁掌,走丽江古城光滑的五花石板路上,有时一不小心,就人仰马翻摔倒在路面上,引起周围一片善意的哄笑声。跌倒的赶马汉子也不恼,笑着爬起来,赶紧照料那跌得晕头转向的马,将马背上的驮子扶正,与笑得最凶的几个卖菜纳西女开上几句粗鲁的玩笑,

拍拍屁股又赶路了。

汩汩清泉滋养着纳西古城的心性和灵魂

水是丽江古城的灵魂。

古城的水来自城北黑龙潭公园象山脚下,无数处泉水

NATIONALITIES FORUM 2006\5

38

人\文\新\刊

[地理\走玩民间]

由于“茶马古道”商贸的繁荣,丽江古城中开了不少专为藏族商人而设的马店,还辟出了专门的卖草场。过去,古城与藏族打交道较多的纳西人都会讲一口流利的藏语。古城中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与藏人一起做生意,走拉萨、跑印度的纳西商人,他们被称为“藏客”。这些纳西商人在藏区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为古城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古城天天开市。每天,来自远近各地的白、汉、彝、傈僳、普米等族农民、商贩带着各种山货特产到古城集市销售,然后再买回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各民族在长期的集市贸易中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在古城开店铺和在四方街摆摊做生意的大多是纳西族妇女,她们待客和蔼又极善言辞,顾客和卖主讨价还价的纳西语对话常常使人忍俊不禁,为这古老街市增添了融合、诙谐的气氛。听老人讲,过去古城的端午节还有早市,赶街者尽是打扮得光鲜漂亮的少男少女,他们左右顾盼,眼波如水,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姿态,所买卖的多是青年人喜爱的小手工艺品,以五彩斑斓的香荷包为数最多。天蒙蒙亮就开市,日出一会后即收市,颇有点神秘色彩。

随着丽江旅游的日益火爆,而今古城的大街小巷,任何时候都是熙熙攘攘,游人如织,充满了一种生动热烈的生活

气息。街道上常常可以看见来自东面达饶和洱时高寒山村

的赶街山民背着山货、赶着猪羊走过。他们中的很多人喜欢一种直吹的竹笛,一边赶着猪羊,一边吹奏着纳西民间小调的笛声是他们最显著的标志。笛声和被驱赶的猪羊叫唤声交织在一起,使街道上显得热闹而生气勃勃。那些前来卖柴和木炭的山里汉子把货出手后,在四方街旁小吃店惬意舒心地喝上一碗窖酒,吃上一碗鸡豆凉粉,然后抹一抹嘴,掏出竹笛,一路走一路吹奏而去。

  

与古城居民魂魄相依的300多座小桥

来到古城的游人,都要去那些散布全城大河小河之上的石桥木桥上走一走,或者在石桥的护栏石上坐一坐。丽江古城不仅是个高原水城,而且是个别有风致的“桥城”,数百座横跨大河小溪的古老桥梁为丽江古城平添许多古朴雅秀的风韵。桥的形式有廊桥、石拱桥、石板桥、栗木桥等,数量多达354座,桥梁密度堪称中国古城之冠。其中较著名的桥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子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四方街迤东大石桥的知名度最高,它建于明代,全长10.6米,宽3.48米。双孔石拱造型,中桥墩两面分筑分水金刚墙,以备洪水爆发时减缓对桥梁的冲击力。站在桥上极目远眺可以看到雄伟的玉龙雪山,低头俯视则可以看到雪山在水中的倒影,因此大石桥又叫“映雪桥”。

古城的桥与古城人和四乡纳西民众可谓魂魄相依,过去古城的民众还有祭祀桥神之俗。是丽江古城独有的一奇,纳西语称之为“笮芝”。还有所谓的“桥市”,就是指特定的桥卖特定的货,如西方街头跨西河有两座石拱桥,北桥卖鸡豆,称“卖鸡豆桥”,南桥卖鸭蛋,称“卖鸭蛋桥”;而大石桥更是一处异常热闹的桥市,过去,远道而来的山民在此卖麻布、兽皮、黄鹰、草药等各种山货,邻县的商贩则卖花生、甘蔗等。现在,这座桥还是四乡农人乐于卖各种农副产品和传统手工制品的“桥市”。

除了各种各样生意兴隆的“桥市”,古城还有众多的婚恋“鹊桥”。每逢盛会节庆,来自四乡的年轻人在夜色降临后便群聚桥上寻找意中情人,他(她)们身着传统盛装,男女分坐两边护栏石上,对山歌,弹口弦,吹树叶,对歌斗歌,热闹有趣。不仅对唱的民歌是诗,那竹片口弦弹的竟然也是五言的民间诗歌。月光雪影中的玉水河,永远地记下了那一个个缠绵而美丽的夜晚。

  

丽江古城,一块诗意栖居的乐土

丽江古城不仅是一个名山胜水环绕的灵域,巧夺天地造化之工的名邑,也是一块民风淳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92006\5 NATIONALITIES FORUM

人\文\新\刊

[地理\走玩民间]

诗意栖居的乐土。

古城民众在劳作之余,喜欢追求一种怡情悦性的生活情调。纳西男子擅长诗琴书画,纳西女子则喜欢养花赏花。古城人家家户户广植花木果树、设花坛盆景。每年举办两次花会,春天兰花会,秋天菊花会,居民各自把自家最得意的花卉盆景拿到花会上争芳斗艳。而更为普遍的是在开花时节,亲朋好友相互邀约到各家赏花,花丛树阴下摆清茶一杯、自酿水果蜜饯数盘、酒泡梅子一碟,在花香鸟语中品味人生闲暇。春节之际,古城居民有在家中堂屋等处的花瓶里插梅花和山茶花的习俗,因此除夕前就有山民用竹篓背着新鲜的山茶花和梅花到古城集市来卖,到处都是花团锦簇,花香醉人。

火把节是古城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扎很多个松木火把,火把上缀满五彩的鲜花和各种水果。因为鲜花需求量很大,四乡村姑农妇一到火把节就背着大筐五颜六色的野花涌向古城。热闹的火把节连过三日。每人都得扎一个火把,而且要扎得与自己的身子一样高,并尽可能地用鲜花把火把打扮得漂漂亮亮,节日那天一大早就把火把摆在门外。吃过晚饭后,老幼妇孺都坐到火把旁边,点火时间一到,满街流光溢彩,一片通明。姑娘和小伙子邀约一起扎特大的火把,在火把旁跳绳、嬉戏。一些活跃的年轻人则邀约一起,每人举着一个点燃的火把去游逛。有些人还喜欢拿上一把称为“叔西”的树叶,冷不丁放几片到人家的火把里,火把会爆出一阵“噼噼拍拍”的声音,民间认为这是吉祥之音,因此人家也不会恼。入夜,从高处鸟瞰,满城的辉煌灯火与远处矗立的玉龙雪山相映衬,美丽非常。

(责任编辑   朱阅会)

NATIONALITIES FORUM 2006\5

40

描写丽江古城诗句篇二
《云南丽江古城介绍文本》

1.丽江处于云南省西北部,距昆明市527公里。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龙雪山,虎跳峡……使丽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地区。1997年12月4日,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丽江境内山河交错、峰奇谷秀,天造地设的山川胜景,让人应接不暇。全区旅游资源覆盖面积为1033平方公里,有开发价值的景点有104处,其中最主要景区有“两山一江一城一湖”,即老君山、玉龙山、长江第一湾、丽江古城、泸沽湖。2.泸沽湖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被当地摩梭人奉为“母亲湖”。泸沽湖四周崇山峻岭,一年有三个月以上的积雪期。森林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迷人,被誉为“蓬莱仙境”。泸沽湖即是女儿国,又是歌舞的王国,一经踏上这片热土,游人无不为那远远近近、悠悠扬扬的“阿哈巴拉”所动容,无不为那如巨龙滚动的甲搓舞所诱惑。摩梭人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至今仍保留着由女性当家和女性成员传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俗称走婚)。泸沽湖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被当地摩梭人奉为“母亲湖”。泸沽湖四周崇山峻岭,一年有三个月以上的积雪期。森林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迷人,被誉为“蓬莱仙境”。泸沽湖即是女儿国,又是歌舞的王国,一经踏上这片热土,游人无不为那远远近近、悠悠扬扬的“阿哈巴拉”所动容,无不为那如巨龙滚动的甲搓所诱惑。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神奇,那么古朴,无论是成丁礼、阿肖婚、母系家庭、丧葬,都是绝无仅有的。每个礼仪,每种风俗,都是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一支支优扬动听的牧歌,无不充满几分神秘,几分浪漫,几分诗情,几分画意,从而给人以遐想与思忆。泸沽湖山美水美人更美,除奇特的婚姻和风俗外,泸沽湖畔姑娘小伙那一身独特的服饰更是令人瞩目。泸沽湖即是女儿国,又是歌舞的王国,一经踏上这片热土,游人无不为那远远近近、悠悠扬扬的“阿哈巴拉”所动容,无不为那如巨龙滚动的甲搓所诱惑。看吧,那远方漂来的猪槽船,载着阿妹,向您招手,向您放喉:“呵,朋友,来了就莫走,阿妹陪您到月落西山头”。泸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是一个未被污染的处女湖。湖中各岛婷婷玉立,形态各异,林木葱郁,翠绿如画,

身临其间,水天一色,清澈如镜,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徐徐飘浮于水天之间的摩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几分古朴、几分宁静。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女儿国,摩梭人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至今仍保留着由女性当家和女性成员传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俗称走婚)。3.玉龙雪山位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高山雪域风景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以险、奇、美、秀著称于世,随着节令和气候变化,有时云蒸霞蔚,玉龙雪山时隐时现,有时碧空万里无云,群峰晶莹耀眼。清代纳西族学者木正源曾形象地归纳出玉龙十二景,即:三春烟笼、六月云带、晓前曙色、暝后夕阳、晴霞五色、夜月双辉、绿雪奇峰、银灯炫焰、玉湖倒影、龙早生云、金水璧流、白泉玉液。玉龙雪山景观大致可分为高山雪域风景、泉潭水域风景、森林风景、草甸风景等,主要景点有玉柱擎天、云杉坪、雪山索道、黑水河、白水河、蓝月谷及宝山石头城等。玉龙雪山位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高山雪域风景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以险、奇、美、秀著称于世,随着节令和气候变化,有时云蒸霞蔚,玉龙雪山时隐时现,有时碧空万里无云,群峰晶莹耀眼。清代纳西族学者木正源曾形象地归纳出玉龙十二景,即:三春烟笼、六月云带、晓前曙色、暝后夕阳、晴霞五色、夜月双辉、绿雪奇峰、银灯炫焰、玉湖倒影、龙早生云、金水璧流、白泉玉液。玉龙雪山景观大致可分为高山雪域风景、泉潭水域风景、森林风景、草甸风景等,主要景点有玉柱擎天、云杉坪、雪山索道、黑水河、白水河、蓝月谷及宝山石头城等。纳西族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相依为命,在金沙江淘金度日。一天,突然从北方来了一个凶恶的魔王,他霸占了金沙江,不准人们淘金。玉龙、哈巴兄弟俩大怒,挥动宝剑与魔王拼杀,哈巴弟弟力气不支,不幸被恶魔砍断了头,玉龙哥哥则与魔王大战二天三夜,一连砍缺了十三把宝剑,终于把魔王赶走了。从此,哈巴弟弟变成了无头的哈巴雪山,玉龙哥哥为了防止恶魔再次侵扰,日夜高举着十三把宝剑,后来也变成了十三座雪峰。而他那战斗的汗水化为了黑水、白水。玉龙山常被当作纳西族的外在象征,而这个传说中的玉龙英雄,则成为纳西人民内在精神的象征。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4.研古城又名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坝的中部,北依象山、

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中国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古城内小巧流水,城内的民居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大研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坝的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中国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古城内小巧流水,城内的民居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大研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大研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 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东主威尼斯”、“高原姑苏”。充分利用城内涌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纳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征,是当地民众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充分体现队与自然和谐统一。古城心脏四方街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5.双廊是大理看海和苍山最美的地方,是一个十分休闲的大理旅游古镇,这里的淳朴的民风和慢生活是现在旅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双廊是白族聚居之地,双廊人是美食家。双廊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质生产,造就了许多美味可口的饮食,当你品尝到任何一种双廊传统美食,你会赞不绝口,留连忘返。 穿过繁忙的滇西交通枢纽下关,走过游人如织的古城大理,顺着洱海一路向北,再折向东,就来到了洱海东岸的双廊古镇。双廊与

下关,仅仅相隔36公里水路(陆路60公里),尘世的喧嚣,似乎一直不曾沾染到这里。双廊的白族人家,依然像千百年前的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捕鱼摇橹,过着纯真而静谧的生活。 双廊的白族人家,以打鱼为生,每户农家都有很多种类的打鱼工具,丝网、鱼罩、大拉网、手撒网、搬罾……应有尽有,传统捕鱼技能世代承袭。官方允许出海的小铁皮船家家都有,村落间的水道里,甚至还有村民自己用泡沫制作的浮船。每年农历五六月是打鱼的最佳季节,为了祈求在海上作业的家人平安、渔业丰收、风调雨顺,世居渔民在这个季节择定日子,有时是一家人,有时是几户人联合,有时是整村渔民组织起来,举行祭海活动,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6.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束河古镇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 致,面临田园阡陌;北瞰玉龙,东 南瞻象山、文笔,四时风光变幻,尤其村头两处泉源,其中一潭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潭周绿柳垂地,翠柏指天,泉水清澈,游鱼可数。从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远近汩汩有声,滋润街头巷尾,清洌甘爽,涌流不绝,使百姓受惠无穷。历史上以"束河八景"而著名,它们是"烟柳平桥、夜市萤火、断碑敲音、西山红叶、鱼水亲人、龙门望月、雪山倒映、石莲夜读"。九鼎龙潭边有清代建筑"三圣宫",绿树掩映、花木扶疏、飞檐翘角,登临其上,令人心旷神怡。青龙桥畔,河水喧哗,烟柳拂波,更有古朴民居,粉墙青瓦,高低错落,依山而筑,临水而居,一派"小桥流水"情调。

描写丽江古城诗句篇三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

说起丽江古城独特的风景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我也有幸去领略了一下。

今年五一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美丽的丽江,走进丽江彩石铺成的古老街道,漫游镇北商业中心四方街,便见河渠流水宗宗,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门前架桥,或屋后有溪,街头巷尾无数涓涓细流,穿墙绕户蜿蜒而去。这股股清流都是来自北象山脚下的玉泉。一条河流下面有一群在水里欢快地玩耍的小鱼,那些鱼可不是一般的小鱼,那些小鱼大部份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我最喜欢的是从日本运来的那条鱼,那条鱼是红白相间的,可爱极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用木头做的房屋里卖的小饰品,那些小饰品可爱极了,像什么项链、手机挂链、手镯……都是羊、牛、马的身体做出来的,虽然可爱,但是都是动物的身体做出来的,这也太残忍了吧。丽江的晚上是最美的时侯,缤纷的灯光照耀着丽江古城,别说那景色有多美。

朋友们,想知道更多关于丽江古城的故事,就来丽江古城吧。

描写丽江古城诗句篇四
《丽江古城历史背景介绍》

丽江古城历史背景介绍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古代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如果筑城墙,就犹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这样显得不吉利。由此可见,纳西族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民族。

大研镇是一座古城,在丽江县城中,因为它四面被青山环绕,形状如同一块碧玉大砚,所以取名大研镇(砚与研同音)。它最初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2世纪末~13世纪初),距今大约有800年的历史,它盛于明清。当时丽江古城已具相当规模。

古时的城建方法是先行开河,然后依河水的来龙去脉进行城建规划,布街辟路。丽江古城的城建方法亦是依承传统的古城建规划法的经验,所以它也是中国古代城建方法的活化石。

古城保留了大片明清年代的居民建筑,均是土木结构瓦屋面楼房,多数为三坊一照壁,也有不少四合院,融合了纳西、白、汉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居民建筑布局灵活,注重装饰,精雕细刻。在他们的门窗上多雕饰花鸟图案,并且色调浓烈。这里的居民都喜欢在庭院种植花木,摆设盆景,无户不养花,无户不流水,形成了“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的高原水城风貌,被誉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

沿河建筑,是古城建筑的第一个特点。街的走势几乎与河流同步,构成一条土木瓦屋的建筑长廊,这是古城建筑布局的基本格式。因为水渠密布,跨水临渠的建筑十分普遍。

依山建筑,是古城建筑的第二个特点。古城盘亘于崇山峻岭之间,沿街建筑此起彼伏,因山势起伏而不断变化。光义街的光碧巷和金星巷一带建筑,少了临河的喧哗,而多了依山的幽静。

临街建筑,是古城建筑的第三个特点。古城中心,由整齐繁华的铺面围成一条方形街面,称四方街。街面宽广,主街有四条,分别向四周辐射。每条街道又分出许多小街小巷,街巷相连,四通八达,像一条血脉贯穿古城。在适当的部位,还留有休闲的空地。每条巷道,均由五彩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夏季无尘土,显得光滑平整。街巷之中,茶楼酒店、画廊作坊鳞次栉此,工艺品、土特产琳琅满目,身着各种服装的少数民族与各国游客穿梭往来。四方街上,至今仍保留古代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装置,可以定期冲刷街道,保持古城洁净,十分省力。 古城的民居造型朴实生动,装修精美雅致。最常见的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和一进两院等。三坊一照壁是由正房一坊,左右厢房二坊,加上正房对面的一照壁合围成的一个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是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组成的一个封闭四合院。除中间一个大天井外,四角还有四个小天井或“漏角”。前后院即在正房的中轴线上分别用前后两个大天井来组织更新面。后院为正院,常用四合五天井平面组成。前院为附院,常为三坊一照壁或两坊与院墙围成的小花园。二院之间可穿通的房叫花厅。一进两院即在正房一院的左或右侧设另一个附院,形成两条纵轴线。正附院的组成与前后辽相同。古城民居一般为二层楼房,家家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天井往往用砖石铺地。

古城的泉水富有音韵;丽江古城游荡着天籁的灵魂。清澈的泉水分三股主流穿城

而过,在城区又变幻成无数支流,穿街走巷,入院过墙,流遍万户千家。黑龙潭是玉河水的源头,泉水从四周山麓的古老栗树下、岩隙中喷涌而出,在此汇成一个巨大而又神奇的出水潭,成为古城生机勃发的秘密。

古城流水密布,约2平方公里的城区内,架有大小桥300多座,最著名的数大石桥、万子桥和南门桥。三桥皆为明代所建的石拱桥。其中大石桥为双孔石桥,长10.6米,矢高2.2米,宽3.84米,桥的位置处于古城繁华地段,行人络绎不绝,桥市生意兴隆。万子桥为单孔桥,长9米,矢高3.4米,宽4.2米,“万子”象征子孙万千。南门桥为单孔石拱桥,砌有石雕龙头。

此外还有人寿桥、万子桥、玉带桥等。纳西族人是桥的民族,这些形制各异的古桥,构成了古城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自由灵活的布局,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再配上石板路、石桥、木桥、花鸟虫鱼、民风民俗,使古城独具魅力。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地处云贵高原,是纳西、白、傈僳、彝、普米、苗、藏、壮、回民族的聚地。

因金沙江流经其境,"金生丽水",故名丽江。这里是中国西南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早在10万年前,就有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丽江人"在这里活动。战国时期丽江属秦国蜀郡,两汉置遂久县,唐代先后归属吐藩与南诏,宋时臣服大理国,到元至元八年(1217年),设丽江宣慰司,始称丽江。明代设丽江军民府,清雍正元年设丽江府,民国时期设丽江县。1949年7月成立丽江人民政府,1961年4月改设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现辖面积7648平方千米,人口33万。 丽江古城依山而建,街铺五花石,房屋青砖灰瓦,木架结构,庭院花香鸟鸣。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门前即桥,清澈的泉水穿街流巷。"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情画意,是这座古城的真实写照。

丽江古城周围环境优美,风景秀丽,被视为一处神秘的人间仙境。那泉水澄碧如玉的黑龙潭,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下榻之处;城西北的玉龙雪山是北半球最南端的现代冰川,主峰海拔5596米,终年披云戴雪,雄奇壮丽;万里长江从青藏高原顺横断山脉奔腾南下,到石鼓镇陡然掉头北上,在这里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对峙,挤夹金沙江形成慑人心魄的"虎跳峡",玉龙雪山东北面金沙江畔的宝山石城,三面绝壁,如俯视金沙江的雄师,这里住着纳西人家百余户,房屋依石就势,错落花流水有致,古朴天然;玉龙雪山南麓玉峰寺中530多年树龄的万朵山茶花,被誉为"环球第一树";老君山上原始森林中,古木参天,山泉潺潺,深潭成串,有九十九潭之称;还有摩天岭、南天门、看云洞、粉笔峰、登云峰等景点神奇壮丽。那泸湖和众多的高原湖泊犹如一块块碧玉镶嵌在青山绿野之中„„

这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绚丽多彩,在晚唐时期,纳西族就创造了神奇古老的东巴文化,并用它编写成各类典籍,称为"东巴经",至今有数万册留传国内外;广泛流传在纳西族民间的纳西古乐,典雅、清纯、空灵,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活化石"。

丽江古城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格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现仍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原有的特色。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极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描写丽江古城诗句篇五
《丽江古城导游词》

游览线路图:

解说词:

丽江古城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早上好,盼望许久,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很开心。我是你们这一旅程的小伙伴,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小x。看得出来,因长时间的车程,你们已有些许疲劳,但是一路有小黄,再苦也不难。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姐姐,别看她年轻貌美,但她车技很好,真是技如其人,她开车你放心。请大家按次序上旅游车,这里离目的地丽江古城还需要一些时间,你们可以稍微缓解疲劳或者在车上娱乐娱乐,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服务。

看你们兴奋地不时眺望窗外,看得出大家都是爱丽江的人。

丽江县位于玉龙雪山之麓,滔滔金沙江畔,古时称金沙江位丽水,所以它是因水的名丽江。丽江不仅有“古道、西风、瘦马”的灿烂文化,也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惬意画卷。背包客说,这里每一公里都精彩;地理学家说,这里是中国山河的异端;人类学家说,这里是民族迁徙的大走廊;其实,这里还是中国最精彩的人文山水画卷。我们眼前的这块神奇美丽而宁静的土地,位于滇西北高原,在古代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与滇藏茶马古道交汇处。俄国人顾彼德笔下“被遗忘的王国”如今作为中国第一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引来世人惊喜的目光,犹如在地下埋藏多年的璞玉出土,刹那间放出夺目的光彩。作为旅游胜地,它的主要特点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名城旁清泉映雪山,峡谷畔山茶伴东巴。具体而言就是大研古城、玉泉公园、玉龙雪山、虎跳峡谷、玉峰山茶、东巴文化、泸湖女儿国、宝山石城等。这里的名城——丽江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其主体部分是大研古镇。而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就是这享有“高原姑苏”和“东方威尼斯”之称的丽江古城(大研古镇)。2011年7月6日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大研镇坐落于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海拔2416米。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水滢滢,宛如一方碧玉大研而儿起名为大研镇。它与众不同的是,既为城却一无城门,而无城墙,这是与任何古城都不同的。据说,这是因为明代土司姓木,木加框被位则是“困”,故而避之不筑城墙,然而这只是一个传说。其实际原因有四:一是古城位置本来就有山川、险关环绕,形成天然屏障;二是土司背靠朝廷,可以安心称雄一方;三是与邻近的吐蕃、南诏、大理国等地方政权能够和睦相处,没有近邻之忧;四是与纳西人的开放传统有关,在纳西民众的观念中,丽江古城犹如一个开放的村庄集镇,与四周的村寨和自然环境血肉相连、不可分割,因此没有垒筑城墙。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大研古城近千年以来一直都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纳西语称“巩本芝”,意为仓库集镇,由此可知丽江古城是以经济交往为主发展起来的。

丽江古城因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为世界文化遗产。

各位朋友,如果你登在高处,就可以一瞻丽江古城的总体格局,北以玉龙雪山为依托,南以文笔山为屏障,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要居民居住的古老城镇,以道教的八卦图形成以四方街为文艺及商贸中心,以新华街、新义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五条主街道为脉络,向四周延伸成许多小巷。古城可以用“街、市、风、水”来概括。

各位朋友,谈话间我们已经来到了古城的入口。这座古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股股穿街过巷的潺潺流水。我们前面的水车,又玉龙雪山的冰雪融水,推动其日夜转动,有人说它是子目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侣水车,象征纳西人对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热爱,今天在一些偏远之地也还在使用。古城的布局以水为脉,顺势自然。玉河水在这里分为西河、中河、东河,在古城里在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进屋。在古城中有一条惯例,不管你在哪里,逆着流水的方向而上,最终你会回到四方街。这里刻有江泽民主席题词“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照壁,端庄秀美。往右是水龙柱。立水龙柱反映了当时古城土木结构建筑对防火的重视,表达了“龙管水,水克火”的信念和免除火灾的愿望。

这是世界遗产纪念碑。世界文化遗产标志是圆圈与方框相连,表示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典范。

朋友们,我们脚下是一幅“巴格图”,是纳西族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东巴用它来定方位和占卜。

下面我们一起西河畔的新华街进入古城游览。

这里集小桥流水、街巷集市、院落民居、民风习俗,本身就是耐人寻味的丰富的民族文化现象。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规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越、家家流水,有街就有市,因市而成街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当我们漫步于古城时,眼前呈现出一幅古朴、典雅、幽静的画面。纳西风格的民居鳞次栉比,清清的溪流穿城过巷,一座座小桥如彩虹横跨小溪,拍拍垂柳在清风中摇曳。无数小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恍若迷宫。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店铺,各式商品琳琅满目。纳西妇人在他们的自信与热情中做成了一桩桩生意。在幽静的深巷中,不时看到披星戴月的纳西老人悠闲惬意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而今日的古城,吸引着越来越多远道而来的外国人,发呆、闲坐、聊天等,将这里视为远离现代生活的世外桃源。城内家家户户喜爱种植花木,摆设盆景,又是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

各位朋友,当你正沉浸于这幽静的深巷里时,我们已来到了四方街。大研镇是丽江的心脏,四方街是大研镇的心脏。有了四方街,古城就有了透气的地方。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是由整齐繁华的铺面围城的一块大约400平方米的露天梯形集市小广场。广场的形状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站在四方街,我们将会发现有四条街成幅射状由此向四面延伸,而每条主街又有数条支巷出呈放射状再向四周辐射,由此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四周店铺客

栈环绕,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四方街幽深的街巷,人们可以从四面八方通过街道、小路、巷子、田野甚至山上的羊肠小道进入这个城市。

四方街是一个梯形的小广场,建造时被设计得中间稍微凸起,两边凹下,犹如一片巨瓦。一条河道位于广场的西面;河上设有一个水闸,每到傍晚收市,居民们就关上水闸,河的水位立即上升,顺着瓦形的坡度漫过整个广场,流到它四周的排污水的暗沟里。广场的四面都有一条宽30公分、深约45公分的排污水暗沟,每一条暗沟又与广场四周铺面后院的下水道连接。这样,从地面到地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排污系统,把四方街冲洗得干干净净。

古城的大街小巷,全用红色角砾石块铺成,晴不扬尘,雨不积水。经无数人年年岁岁走过,光滑洁净,大雨过后,呈五彩斑斓,民间称其为“五花石”。

四方街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原来是为这个小巷里杨家的“一门三举”而建的。从清朝的雍正元年实行“改土归流”到清末废除科举的180年里,丽江先后出了60多位举人和7位进士,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这里建了一个两层的科贡坊。后因这里出了最后一位进士——和庚吉,于是乡亲们在被烧毁后的原址上重建科贡坊,改为三层。

好,各位朋友,现已达午时,我们先在此用餐,看着大家还意犹未尽,饭后我们继续游览。

看着你们脸上美满的笑意,看得出大家对这里的美食很满意。现在我们去欣赏欣赏古城的水和桥。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

水就像丽江古城的血液,它不仅滋养了这里的人,也给这座古城带来了无限的灵动与活力。很多到过丽江的人都认为,玉龙雪山是丽江古城的主要水源。其实古城的水源与雪山无关。早先丽江古城的水都来自城区北边的黑龙潭,而黑龙潭的水源是九子海,黑龙潭的水源曾多次干涸。20世纪90年代,丽江地区为解决古城水源的问题,将清溪水库的水引到古城,还有一部分水来自拉市海调蓄水工程的北干渠,由此保证了城内的流水潺潺。

大家还记得在古城入口处的玉龙桥吧,它下面淌着一条从玉泉而来的玉泉河,过了桥便一分而三,形成东河、西河、中河三条支流。最初只有中河一条自然河,明代土司开挖西河,利用西高于东的地势,人工控制活动石板,定时引西河水入中河,到了清代,当政者又开挖东河,把中河水东引入城。这样三水入城,穿街过巷,又分为无数小渠,与潭泉相连,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布满全城。于是我们看到了“家家门前流活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的“东方威尼斯”景观。城中还有从不干涸的白马龙潭和许多水井,居民巧用潭水和井水,创造出“一潭二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泉水喷涌的第一眼井供饮用,下流第二眼井为洗菜,再下流第三眼井方可洗衣服,每天早上十点以前,不会有人在这里清洗脏物,多年以来,人们共同遵守着这一约定。

一眼眼明眸之上必有一条纤美的柳叶眉,丽江古城的柔情还体现在桥上。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

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

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许多石拱桥大多是明代纳西木大土司从内地聘来能工巧匠,精心设计,花巨资营造的,极具观赏价值。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有很高的实用性。各位朋友登上桥头,可眺望古城景色,侃古说今讲笑话,歇歇脚等。中河段的大石桥,处于古城繁华地段,桥身宽长,行人络绎不绝,常年有四乡农副产品、手工艺品出售,桥市的生意十分红火,一是古城一大景观。

朋友们,看完“小桥流水”,现在我们得看看“人家”了。请大家跟我到纳西四合院参观,体验纳西民居之美。

古城之美,一晃即过。要深度走访丽江古城首先得从建筑开始,而大研镇的民居有正是古建筑的精华所在。几百年来,纳西人民依山傍水,在生产生活中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并善于学习,吸取其他民族的建筑精华,形成具有创造性和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其最大的特色在于虽无统一的模式,却功能齐全,因地制宜地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大胆尝试,营造了一番安居乐土。其民居多以具有纳西特色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样式为主。体现了纳西族的布局,汉族的砖瓦,藏族的绘画,白族的雕刻,被誉为“民居博物馆”。目前,整个丽江古城的重点保护民居有140户,大研古镇里就有112户。大研古镇在建造时不使用一根钉子,完全利用穿斗式的木结构。现在大家看到的东西南北四坊房屋,每相连两坊之间有一个小天井,加上中间的大天井一共是五个天井,所以叫“四合五天井”。这四坊房屋的楼上楼下都是相通的,所以叫“走马转角楼”。

丽江古城的房屋建筑,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灵装饰在古朴的六合门、窗上,使之有了鲜活的生命,纳西语称“四季博古”,汉语为“福饱四季”之意。

朋友们,我们下面要去游览的是一座仿紫禁城的纳西宫廷式建筑——木府。 木府是丽江古城之“大观园”。“北有故宫,南有木府”。跨过清泉汩汩的流水小桥,突见一座木牌坊赫然立于土木瓦顶居民之间。跨进朱红色的木府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地面上巍然耸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汉白玉基座雕刻精美,那恢宏的气势,使人恍若置身于皇宫之内。如果说在丽江古城我们看到的是丽江世俗生活的一面的话,那么在木府,我们将翻阅到一个在西南地区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土司家族的兴衰史。

木府位于古城西南隅,明代其建筑气象万千,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可惜大部分建筑毁于清末兵火,幸存的石牌坊也毁于“文革”。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银行慧眼识宝,贷巨款相助重建木府,丽江俊杰精心设计施工,经三年艰辛备至的努力,使木府如“凤凰涅磐”般再现于世。

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体座西朝东,“迎旭日而得木气”。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体现了纳西人推崇知识的灵心惠性;古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宏,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萃,千卷东巴经,百卷在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

描写丽江古城诗句篇六
《丽江古城》

描写丽江古城诗句篇七
《丽江古城》

水中的倒影,如琴弦波动倾诉,千年的沉静

别样的古朴,也一样风韵撩人

落日的轻云,诠释着绽放和归隐

琴间的高山流水,品味的似是百年的留香余音

有的城市,只需一眼,你便能看懂她的袅袅娉婷

有的城市,只需一眼,你便能读懂她的前世今生

前世的牵挂,今生的眷恋,梦幻的画卷,传奇的故事,一座人与诗的城。

期盼,千年弥香,约定,烙印今生。

多少次期盼着自己能够亲眼的目睹丽江的景色。最后终有幸能够踏上前往南方的火车,身体力行,亲自来看一眼这让我一直向往一直憧憬着的地方。

丽江在南宋时就初具规模,由于她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在明朝时称“大砚厢”。 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丽江古城是风情的:白族、纳西族、彝族、苗族少女们的手工短装、曳地长裙以及银饰盛装,让游客们感受到了别样的民族风情;古城是纯美的,赶上深秋的细雨,柔柔的雨儿洒落于此,无声无息,你会觉得清冷地如无时间的存在;古城也是迷离的,夜晚的酒吧,动情地高唱悲伤的情歌,吸引着四面八方为爱受伤而至的人到这里买醉;

古城还是是温暖的,大大小小的客栈遍布每个角落,好像回家抑或拜访老友,就好像在丰色驿站的每一个过往;古城更是热闹的,沿路有很多的商铺,银饰、民族画挂、玉器、手织披肩和围巾、民族服装 ......琳琅满目。

丽江古城是精致的,木土结构建筑随处可见。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

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

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

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

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五凤楼(原名法云间),位于黑龙潭公园北 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高20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 角,三层共24个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全楼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天 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凤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古城也是一个天然的民俗文化博物馆,在里面漫步,你总会有欣喜的发现。

一是镏金烫字匾额耐人寻味,在新义街漫步,一些老字号店铺门头挂匾悬字已成风俗,匾额通常是东巴文、汉文及英文三种文字并书,同一匾额,你可领略不同的书写 风格。在中河对岸你可看到一家餐馆的匾额为“纳禧雅阁”,汉字意为集纳祥和雅致之阁,而纳西语中“雅阁”为我们的家,“纳禧(西)雅阁”即纳西之家。在密 士巷你会看到匾额为“花花神”的餐馆,“花花神”从汉字上看有花色品种多、菜谱齐全的感觉,而在纳西语中是却幸福、愉悦的意思,这样“花花神”巧妙地表现 出热诚周到以待嘉宾的宗旨。另外你还会看到匾额式人物,他幽默诙谐,机智勇敢。进此餐馆,主人准会为你讲述一段故事,带给你的是欢笑。古城匾额独具特色,汉文化与纳西文化交融,使其风趣传神,饶有韵味。

二是民居门联独具观赏性。首先是书写形式别具一格,一排汉字一排东巴文,前者表意,后者见形,请主人讲解,你会发现东巴文字像一个个美丽的神话。其次是门联书写,风格各异。古城人是天然的书法家, 每幅门联都是自家人的手笔,深入街巷,一幅幅对联,向你打开的是一幅幅民俗化的书法艺术世界,纳西人嗜文善墨的传统,深厚的汉文化功底由此可见一斑。最后,门联内容丰富,迎春、喜庆、婚嫁、服丧等都是寻常之景,其书写的形式、用纸的讲究、行文的规范、语言的表达,颇多不同,是你观摩学习民俗文艺最真实最自然的地方,站在重点保护民居门前,看到“入户春风月圆夜;盈门喜气花


描写丽江古城诗句相关热词搜索:描写丽江古城的诗句 丽江古城诗句 丽江古城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描写丽江古城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描写丽江古城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0338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