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

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

2016-02-03 10:38:1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篇一《白居易写的爱情诗》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你。

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篇一
《白居易写的爱情诗》

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篇二
《诗意人生五典型——白居易》

诗意人生五典型——白居易

白居易是除了李白、杜甫之外唐代的最著名的大诗人,晚唐的张为在《诗人主客图》中把很多风格独特的大诗人,都封为某一种风格领域中间的主,譬如孟郊是清奇僻苦主,只有白居易不是哪一种风格的主,他被尊为广大教化主,意思就是他的诗歌具有特别广泛的影响。从唐代开始,白居易的诗歌就受到日本等东亚邻国的高度重视,可见他的影响早已越出国界。

白居易本人把他的诗歌分成四大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杂律诗。其中他本人最重视的一类就是讽喻诗。讽喻这个词原来的意义就是用委婉的言语进行劝说,这叫讽喻。古人都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跟《诗经》一脉相承的,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对他自己的讽喻诗概括了一个最重要的特征,说是“美刺比兴”,所谓美刺就是赞美与讽刺,所谓比兴,其本来意义是指《诗经》所运用的两种艺术手法,但是从陈子昂到杜甫,唐代诗人都倾向于把比兴理解成《诗经》那样一种以委婉的方式来进行美刺的一种特征。白居易把美刺和比兴合成一个名词,正是强调要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所以白居易写讽喻诗,它的主要价值就在于政治,而不在于文学。就是他要用诗歌来针砭时弊,干预政治,这样一种诗歌,就象白居易在他的著名的诗歌纲领中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是说完全是为了时代,为了社会现况才写的。有些后人批评,白居易的这种观点好像抹杀了诗歌的个人抒情性质,其实白居易的这两句话,仅仅是对他的讽喻诗来说的。他的感伤诗,他的闲适诗,他的杂律诗不是这样子的。白居易的讽喻诗,即使到了现在,也应该是白诗中间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这些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当时中唐社会的种种弊端,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悲惨的生活和不幸遭遇,也批判了封建统治者荒淫无耻、不恤民情的真实嘴脸。应该说,这样的诗歌表达的是人民的心声,所以白居易这样的诗人,也可以被称为是人民的代言人。

相传白居易的诗风非常通俗易懂,他的诗老妪能解,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能听得懂。只有这样切近民众的这样一种内容,才可能达到这样通俗的程度,或者换句话说,白居易风格通俗的基础,正是这些诗内容上的切近民众。关于白居易的讽喻诗,大家从中学语文开始都反复地阅读过了,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名篇,像《杜陵叟》、《卖炭翁》,这样的诗大家都熟悉,就不用更多的时间来讲解。下面我们看看后面几类,历来在文学史讲授中不太受重视的几类诗。比如说第二类,白居易把它称为是感伤诗,感伤诗中最有名的作品就是《长恨歌》和《琵琶行》这两首长诗,它们也可以被称作白居易的代表作。稍微来看看这两首诗的情况。

《长恨歌》吟咏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长恨歌》一问世就传诵万口,其奥秘在于一个当然是诗写得好,诗中的内容感人。还有一个奥秘在于它的主人公李隆基和杨玉环,这两人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而是大唐王国的皇帝和贵妃,所以这两人的爱情经历不但影响了他们本人的命运,而且关系着整个大唐王朝的兴衰。所以白居易用他的生花妙笔,把这个故事写得既生动引人,又悱恻感人,就成为一首从古到今都传诵不绝的名篇。《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是非常难回答的,难就难在《长恨歌》的主题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长恨歌》的多重主题肯定有主次之分,但是这些主题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不必要象有些学者一样非要坚持哪一种是主题,排斥其它的主题,它们是可以并存的。在后人的多种说法中,我觉得是感伤主题和讽喻主题,这两种说法都有相当的道理,但是它们不是《长恨歌》最主要的主题,最主要的主题

还应该是爱情主题。《长恨歌》标题中间的这个恨字,不是仇恨,也不是怨恨,而是遗恨。白居易对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主要态度,不是批判而是同情,他是为李杨两人的爱情不得善终感到抱恨无穷。白居易把这首诗题作《长恨歌》,就是永久的遗恨,就表明了他在主观上最想表现的是爱情主题。从这首诗全诗的篇幅分配来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长恨歌》大致上可以分成前面两段和后面两段,一共分四段。前面两段一共42句,其中有比较多的讽喻的意思,当然也有爱情的描写,后面两段一共78句,主要的都是用来抒写爱情主题。就是从全诗篇幅分配来看,白居易显然把这首诗的重心是放在爱情主题上面的。因为古典诗歌的篇幅是非常的珍贵的,优秀的诗人都是惜墨如金的,如果不是他最重视的主题,他不会在这上面泼墨如水。我们现在来读《长恨歌》也感觉到,或者说多数读者都会感觉到从艺术水准来看,《长恨歌》里写得最出色的应该是后半部分。《长恨歌》中最能感动读者的内容就是李隆基和杨玉环这两个人,生生死死、永无尽头的爱情。封建帝王一般都是多内宠的,他有很多宠爱的嫔妃,但是《长恨歌》中的唐玄宗跟一般的封建帝王有不一样的地方,帝王一来是多内宠,所以他宠爱的嫔妃经常会有所谓的色衰见弃的一种悲剧命运,这几乎是一种历史规律。因为红颜不常在,再美的女性年纪大了总归会失去美貌。所以在历史上我们看到汉武帝把皇后陈阿娇打入冷宫了,汉成帝多次见异思迁,但是《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当然这不是历史上的唐玄宗,这是《长恨歌》中的唐玄宗,他跟那些帝王不一样。他爱上杨贵妃以后就非常的专一,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移情别恋的事情。在马马嵬坡事变发生以后,唐玄宗和杨贵妃二人已经一生一死天人永隔了,但是彼此之间的相思之情却绵绵不绝。《长恨歌》最美丽的那些诗句,几乎都是咏叹这种刻骨相思的。比如说“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都是写爱情的,都是形象地烘托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绵绵不绝的思念。反过来也是一样,《长恨歌》中的杨贵妃,本来是上界的仙女,偶然来到尘世跟唐玄宗结下一段姻缘,照理说一个仙人是不应该思凡的,但是杨贵妃回到蓬莱仙山以后,还是时时思念着唐玄宗,时时思念着两人在昭阳殿里的那段恩爱之情。像“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等句子,都生动地刻划了杨妃的思凡之情。相传神仙是没有情爱的,而杨贵妃这位上界仙女,却在遭遇了马嵬事变的悲剧以后,依然珍藏着唐玄宗送给她的爱情信物,就是金钿和金钗,她还依然牢记着两人在长生殿里的山盟海誓。正因为这样,《长恨歌》最后两句点题的诗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两句话到底是杨贵妃回忆当初在长生殿中的盟誓之言呢,还是白居易这个诗人在说了这一段爱情故事以后,他内心的感慨,两种解释都能读得通,但是不管怎样解读,反正这两句诗,就是《长恨歌》这一首诗的结尾,也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长恨歌》之所以命名为《长恨歌》,就是指这一点,指这个主题。长恨是什么,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的爱情不能天长地久,而引起的一种永久的缺憾,是那一段回肠荡气的爱情悲剧留给人间的永久的遗恨。相信大部分读者所以喜欢读《长恨歌》,多是着眼于它是一首美丽的爱情颂歌。

另外一首著名的感伤诗就是他的《琵琶行》。白居易因为勇于言事得罪了朝中权贵,被贬到江州去担任一个司马的闲差,他在江州三年多的贬谪生涯中,在政治上是一无所成,没有任何值得记载的事情。但是他在江州三年生活不是白过的,因为他在那里创作获得了丰收,其标志就是写出了《琵琶行》。这首诗的产生好象是出于偶然,一天傍晚,白居易到浔阳江边去送客,偶然邂逅了一位从长安流落到这里来的长安故倡,听到她弹奏琵琶,心有所感,就写了这首诗。这个

题材本身好象并没有重大的意义,诗歌中间也没有离奇曲折的内容情节,仅仅是写听琵琶过程的一首诗,为什么会成为千古绝唱呢。首先会想到的因素可能是《琵琶行》这首诗有高超的艺术技巧,《琵琶行》无论是叙事、抒情还是描写,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那样一种化境。叙事方面,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正当酒酣耳热之时,却缺少丝竹助兴。因为唐人送别,一般需要有丝竹来助兴,但现在没有音乐,他们很扫兴,主客双方都郁郁寡欢。本来就想分手了,突然传来一阵天乐一样的琵琶声,然后他们一起根据声音去寻找,最后终于请出了那样一位弹奏琵琶的商妇。等到一曲弹毕,这位琵琶女自诉生平,她的话引起了白居易的深切共鸣,因为双方都是沦落天涯的不幸的人。这首诗在叙事上应该说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发展非常地自然,引人入胜,叙事非常好。那么抒情,这首诗当然也非常好了,琵琶女伤今抚昔,琵琶女自感身世,而白居易这个诗人也是漂泊江湖,他也正好郁郁寡欢,自伤怀抱,所以双方的感慨都可以说是字字是血,声声是泪,感人至深。《琵琶行》全诗都沉浸在一种浓郁的伤感的抒情氛围中,抒情抒得好,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当然《琵琶行》在艺术方面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的描写,它的描写真称得上是绘声绘色。我们看琵琶女的姿态,她刚刚走出船舱的时候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一种在地方官员面前羞怯的一种举止,到一曲弹毕以后,“整顿衣裳起敛容”又是一种非常收敛的举止,栩栩如生。再譬如说,诗中偶然写到浔阳江上的那一轮秋月,也写得非常地生动。一开始写白居易送客,说“别时茫茫江浸月”,等到写到琵琶女姨曲弹毕,琵琶弹完了,静下来了,又写到江月“唯见江心秋月白”,再写到琵琶女诉说生平,诉说自己如何失意,又说“绕船月明江水寒”。三个地方都只用一句与江上的明月,但是我们读了以后仿佛一轮秋月就在眼前,我甚至后来一看到水面上的月影,不想到其他的专门咏月亮的诗,往往想到《琵琶行》中的这几句,可见它的描写是何等的生动。当然《琵琶行》中最出色的描写,就是对琵琶声的描写。音乐艺术是很难用文字来描写的,因为音乐跟文字跟诗歌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门类,诗歌是诉诸文字,诉诸视觉的,它是相当具体的、物象的,而音乐则是诉诸人的听觉的,它没有物象,是抽象的,所以用诗歌来写音乐非常难。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说是因难见巧,写得非常好,写得出神入化,写得使人读了以后,仿佛身临其境,仿佛亲闻其声。我相信凡是读过《琵琶行》都难忘诗中那一段对于琵琶声的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什么叫做绘声绘色,《琵琶行》中的这一段话就是绘声绘色,这种高超的描写是《琵琶行》受到读者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琵琶行》所以感人至深,所以至今受到众多读者的衷心喜爱,是因为它的清词丽句吗?《琵琶行》所以传诵千古,是因为它对琵琶声的那一段音乐的描写臻于化境吗?不是的。高超的艺术水准,只会使读者产生钦佩感,只有作品中间蕴含的情感,才能使读者深受感动,所以《琵琶行》使我们深受感动的,就是诗歌中间所蕴含的所渗透进去的,那样一种满腔同情,是白居易对素昧平生的琵琶女的同情和共鸣。诗中最有价值的警句还不是刚才说的那一段描写琵琶声的句子,而一定是这两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本来只是一个供人娱乐的歌妓,白居易却是身为朝廷命官的士大夫,两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本来是天差地别的,可是异质同构的命运使他们在浔阳江边偶然相遇,也使他们之间产生了真诚的共鸣和由衷的同情。当琵琶女最后用琵琶声诉说心事,弹奏出一种“凄凄不似向前声”的凄怨的曲调的

时候,为什么“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原因就在于这里。同情心是所有善良的人们都具有的本性,而共鸣是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们都能产生的情感,社会地位的高下,文化修养的高低,或者是贫富贵贱,都不会从根本上阻止人跟人之间进行这种情感交流。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就产生了这样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交流跟男女之爱毫无关系,跟功利目的毫不沾边,所以它纯洁、真挚、感人。《琵琶行》最感动我们的就是渗透在全篇字里行间的同情心,它的警句就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信所有的朋友,即使你漂泊到到天涯海角,即使你暂时感到举目无亲,只要你怀着这样一种善良的情怀,你就一定会在陌生的人群中发现共鸣,找到同情,让我们永远牢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句。这样一种美好的情怀,会给冷漠的社会增添一亮色,会给孤独的心灵带来一缕暖意,这是《琵琶行》一诗最大的价值之所在。

前面说了白居易的讽喻诗和感伤诗,这也可能是在我们以前的文学史课本中,用比较多的篇幅讲述过的两类作品。白居易的诗中间还有两类,他称为闲适诗和杂律诗,这两类诗基本上是写他作为一个士大夫,作为一个官员,不管是在位的还是退休的,作为一个官员,他个人的一些生活情况,抒发了他个人的一些人生感受。这些作品历来不太受文学史教材的重视,也比较少出现在唐诗或者白居易的选本中间,但是它们也是白居易诗歌中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还是用一点时间来讲一讲。因为这两类诗,主要是白居易作为一个士大夫,作为一个官员,诉说自己的一已之情怀,其中没有写到民生疾苦,也没有对琵琶女表示同情,完全写他个人的生活状态,写他个人如何诗酒风流,或者有时也有烦恼,写他个人对人生的一些感受等等。这些诗的价值何在呢?这些诗的价值在于,白居易在诗中真实地披露了一个封建时代的读书人的一种情怀,这些诗对于后人怎么处理自己的人生是有一点借鉴意义。让我们看看这些诗的内容,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都要面临一个人生的重要选择,就是选择出来做官还是退隐,这跟我们现代社会不一样,我们现代社会的选择多元化,古代基本上两元化,读书人就是两条路。白居易是怎么办的呢,他的解决方案是折中,所以他提出了一个答案叫做中隐,中隐既不是大隐,也不同于小隐,就是既不是在朝廷里做大官,又不是退隐山林。他是在京城之外的其他地方,做一个不太重要的闲官,他认为这是中隐。

白居易早年的人生态度是非常积极的,他在政治上曾经勇于进纳忠言,他在文学上也勇于批判现实,他早年很有为了正义的事业奋不顾身的气概,但是当他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朝廷贬官以后,就是在政治上受到严厉打击以后,白居易的人生态度就发生了幅度非常大的转变。白居易被贬到江州以后,在历任地方官任上还是一个好官,还勤于政事、勤于政务,还朝以后还坚持气节,但是总的来说后期的白居易从政的热情已经逐步地消减了。这个时候中隐的思想,在他心里就占据上风了,从白居易的整个人生经历来看,他选择中隐的生活方式,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躲避灾祸,躲避政治风波带来的杀身之祸,或者其它灾难。白居易后来是是平平安安地躲过了那一场,朝里很多士大夫流血成河的所谓的甘露事变,就是因为他中隐了。后人对白居易终生都在做官,而且白居易的诗里面经常对他做官所带来的那种比较优裕的物质生活,譬如说做什么官,领多少薪水,津津乐道,经常写到,后人对他有很多的批评,特别是南宋的朱熹批评得非常严厉,我们怎么看这个问题?白居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他并不是一个非常地高尚,非常有坚强的意志退隐的这样一个人他对于当官得到的薪水收入是不拒绝的,但也不是刻意地去追求。所以朱熹批评白居易,说他对俸禄津津乐道,其实说不上是津津乐道,白居易仅仅是感到满足,知足常乐。比如他退居洛阳以后,

在《池上篇》诗的序言中就说,我现在有什么什么生活条件了,觉得很满意,其实不但是退居洛阳,退居洛阳,他的生活比较优裕。即使在白居易仕途很失意的时候,譬如说在江州的时候,江州是白居易人生的低谷,但是他在写给元稹的信中说,我在江州的生活有三泰,我在三个方面都很安泰,第一泰是全家团聚,全家人都住在江州都在一起,第二泰是全家能得温饱,全家人不受饥寒之苦,第三泰说我在江州附近的庐山上盖了一座草堂可以养老。这三泰对于唐代的一个官员来说,应该说是最基本的,甚至是相当低的一个生活标准,但是白居易觉得很满意了,可见他的所谓对于官场官员的物质生活感到满意,主要是一种知足常乐。

人们也许会问白居易怎么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心满意足,他的知足常乐的这种生活态度来源是什么。应该是有比较复杂的思想源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白居易经常把自己的生活处境跟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是有对象的,专门选那些在某一方面条件不如自己的人来比,这一比就产生了满足感。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白居易比过很多次。他晚年写了一篇文章叫《醉吟先生传》,他自号醉吟先生,在其中把自己跟五个古人相比,所以被称为是五比,他跟哪五个古人相比,以在哪方面进行对比?第一比他说我富于黔娄,黔娄是古代一个著名的贫士,家里一贫如洗,黔娄身后他的遗体放在门板上,夫人用一个床单把遗体盖起来,遗体长床单太短,盖住了头脚就露出来,盖住脚头又露出来,真的是一贫如洗,所以白居易跟他比,说我比他富。第二是跟颜渊比,孔子的弟子,跟他比寿命,颜源是著名的短寿之人,很早就死了,孔子哀悼过他,只活了32岁就夭折了,白居易跟他一比,白居易活到七十多岁,觉得我很长寿也很满意。第三跟伯夷比谁吃得饱,伯夷是饿死的人,饿死在首阳山上,你跟他比,当然不管吃多少都比他吃得饱,所以他又很满意了。第四跟一个叫做荣启期的人比,这个人不太有名,是《孔子家语》里提到过的古代一个隐士。据说他曾经碰到过孔子,他说我很快乐,孔子问他有什么快乐,他说我有人生三乐:第一我是人,意思是我没有投生为牛马,我做了人了;第二我是男人,古代男尊女卑,到了现代社会,也许女人更快乐了,古代不一样,他说我是男人;第三乐呢我长寿,我活到九十岁,应该说荣启期的三乐中,除了长寿以外,前面两个乐,是人,是男人,这有什么值得快乐的。所以白居易跟他比,说我比他更快乐。第五比最有意思了,是跟东晋的一个名士叫做玠,字叔宝,跟卫叔宝比健康。卫叔宝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美男子,但是他弱不禁风,27岁就死了。相传卫叔宝是被别人看死的,因为他太美貌,走到哪里人家都围着他看,《世说新语》里记得很清楚,不但是男性看他,女性也围着看他,无数的火辣辣的目光把他给看死了,27岁就死了,那么白居易跟卫叔宝比什么呢?卫叔宝有两个条件,第一美男子,第二他不健康,白居易要是跟卫叔宝比相貌,肯定比不过他,白居易没有人说他是美男子,他不美。所以他不跟卫叔宝比这个,他比健康。卫叔宝弱不禁风被人看死掉了,白居易是不会被人看死的,所以他跟卫叔宝比健康,说我比他健康。这样一比,白居易刚才这五种比较,比的方法基本上就像田忌赛马的方法,田忌赛马三局两胜,白居易一定是五局全胜。他专门挑人家不如自己的方面来比,这样左比右比,比来比去,白居易总觉得我比人家优越,我比人家条件好,我很满意,我知足常乐。所以白居易根本的人生态度,善于比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说到这里,同学们也许会批评白居易,觉得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是不是太消极,专门跟人家的短处比,比得自己很满意。的确,假如说是在一些大的方面,比如说我们着眼于整个国家跟民族的前途,当然不能小富即安,应该不断地前进。即使是我们对于个人的事业,对于年轻的同学们来说,将来我们前程远大,我们

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篇三
《关于白居易写诗的小故事》

关于白居易写诗的小故事

相传,白居易的邻居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人,老妇人没有什么文化,但是白居易十分尊重她。

白居易每天在家里不断的写诗,写好了修改过后都会念给老妇人听。老妇人有听不懂的地方或是嫌他的语言繁琐时就会说出来,白居易就拿回家继续修改,再念给她听,直到老妇人没有意见为止,所以,白居易的诗大多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篇四
《李白、白居易写给新婚妻子的诗》

李白, 李白,白居易写给新婚妻子的诗有点学问 2010-03-16 13:17:49 阅读 26896 评论 73 字号:大中小李白, 李白,白居易写给新婚妻子的诗丁启阵 唐朝诗人中,以《赠内》或《赠内子》为题给自己妻子写过诗歌体书信的人不多,我的印象里,只有 李白,白居易两位.张祜有一首题为《赠内人》的七绝,但不是写给妻子而是写给宫女的;李商隐有一首 著名的写给他妻子的诗歌体书信,但是题为《夜雨寄北》 ,没有"内"或"内子"字样.也许可以这么说: 李白和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最喜欢给自己妻子写诗歌体书信的两个人. 从诗歌内容和诗集编年情况看,在李白和白居易写给各自妻子的诗歌体书信中,各有一首或一组是写 给自己新婚妻子的.李白写给新婚妻子的诗歌体书信是《寄远十二首》.我之所以把这一组诗歌说成是李 白写给新婚妻子的,理由有二:一是,安旗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把它们编在开元十九年(731), 认为这一组诗作于本年前后.根据李白在安陆入赘许府做前宰相许圉师孙女的丈夫事在开元十六年的说 法,写作这一组诗歌的时间是李白结婚不久,在长安,洛阳,南阳等地游历旅途中;二是,诗歌中用语的 暧昧惹火和表现出来的缠绵缱绻之情,决非一般结婚多年审美疲劳,力比多衰退之后的男人所愿意做,所 能够做到的.时过不久,回到安陆的李白,写诗给许氏就不再如此激情暧昧,而进入了老夫老妻的状态. 其《赠内》一诗曰:"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寄远十二首》诗如下: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 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 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 三鸟:三青鸟,借指信使. 云和:乐器名. 秦,楚:当时李白在古秦地长安,许氏在古楚地安陆. 青楼何所在?乃在碧云中.宝镜挂秋水,罗衣轻春风. 新妆坐落日,怅望金屏空.念此送短书,愿因双飞鸿. ———— 青楼:指许氏居所. 本作一行书,殷勤道相忆.一行复一行,满纸情何极? 瑶台有黄鹤,为报青楼人.朱颜凋落尽,白发一何新! 自知未应还,离居经三春.桃李今若为?当窗发光彩. 莫使香风飘,留与红芳待. 玉箸落春镜,坐愁湖阳水.闻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 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但恐荷花晚,令人意已摧. 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 阴丽华:南阳产美女,光武帝之后. 阳台:出宋玉《高唐赋》,梦中欢会妇人居所. 远忆巫山阳,花明渌江暖.踌躇未得往,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断.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短. ———— 巫山:梦中欢会妇人居所地名.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

人. ———— 如花人:指妻子许氏. 妾在舂陵东,君居汉江岛.百里望花光,往来成白道. 一为云雨别,此地生秋草.秋草秋蛾飞,相思愁落晖. 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 ———— 舂陵东:指安陆. 白道:大路.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 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 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 金瓶落井无消息:指许氏一直没有得到自己的音信. 锦字:指情诗或情书. 长短春草绿,缘阶如有情.卷施心独苦,抽却死还生. 睹物知妾意,希君种后庭.闲时当采掇,念此莫相轻. ———— 卷施:一种有很强生命力的野草,拔了心也不会死. 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氏书.寄书白鹦鹉,西海慰离居. 行数虽不多,字字有委曲.天末如见之,开缄泪相续. 泪尽恨转深,千里同此心.相思千万里,一书值千金. ———— 月氏书,白鹦鹉寄书信:其事理不详,或许是他们夫妻的生活典故.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馀空床.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闻余香.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 ———— 美人:当指李白本人.这一首是李白以许氏立场,口吻所作.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色可餐兮难再得. 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情不极兮意已深. 朝共琅玕之绮食,夜同鸳鸯之锦衾.恩情婉娈忽为别,使人莫错乱愁心. 乱愁心,涕如雪.寒灯厌梦魂欲绝,觉来相思生白发. 盈盈汉水若可越,可惜凌波步罗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 朝云暮雨:宋玉《高唐赋》梦中欢会妇人临去之际告辞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 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云雨后指男女欢爱. 李白这一组写给新婚妻子的情诗,尤其是最后一首,已经不能用"香艳"二字加以形容,简直就是色情文 学了.家人之间,措辞用典之大胆,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读过李白写给新婚妻子的情诗,再来读白居易写给他新婚妻子的情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脸 皮老厚者,会觉得索然无味;脸皮嫩薄者,心跳,脸色皆可立即恢复正常.因为,白居易这一首写给妻子 的诗,根本不是在款款抒情,而是在循循善诱.请看: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 黔娄,冀缺,陶潜(渊明),梁鸿:都是古代安贫乐道的高

人. 翟氏:陶渊明的妻子. 孟光:梁鸿的妻子.他们夫妻生活清贫,但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新婚燕尔,白居易用这首诗,给他妻子认认真真地上了一课.白居易教导妻子要学习古代那些贤惠妇女, 安贫乐道,跟丈夫和睦相处,不要贪图物质享受.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说,白居易是一个完全不解风情的男人.他的《赠内》《舟夜赠内》两首诗, 都是分居之际的情诗,都以规劝妻子不要太思念自己的说法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与关心."莫对月明思 往事,损君颜色减君年","莫凭水窗南北望,月明月暗总愁人",也不是所有男性诗人都能写出来的肉 麻句子. 李白与白居易,两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了不起的大诗人,但是他们新婚不久写给妻子的诗歌,内容, 风格均截然不同;两人日后的人生命运,诗歌成就,也截然不同.得失之间,有相辅相成,也有相反相成, 令人回味,也令人感慨.

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篇五
《白居易李商隐诗歌概说》

白居易李商隐诗歌概说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 与刘禹锡友善,称“刘白”。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

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

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

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

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

妪能解”。正是因为白乐天的诗老妪能解,才确立了他的诗在人

民心中的地位。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

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

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诗的启示。

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生平事迹

1.为官。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

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2.嗜酒。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不算小。河南尹卢贞刻其《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3.成就。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提出为事为时而作的创作原则,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强调继承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对诗歌创作提出了讽喻美刺的要求,提倡著诚去伪的创作态度,要求诗歌真实地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

关于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白居易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以果树为喻,强调了内容的重要性;但也不是不重形式,要求诗歌形式质朴,直截了当,通俗易懂。在诗歌表现方法上,他提出一系列原则:“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新乐府序》)又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白居易与元稹同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后代剧作家也多有据白诗故事进行再创作,如白朴、洪升根据《长恨歌》分别作《梧桐雨》《长生殿》;马致远、蒋士铨据《琵琶行》分别作《青衫泪》《四弦秋》。白诗词句,也多为宋、元、明话本所采用。白居易不属韩柳文学团体,但也是新体古文的倡导者和创作

者。其《策林》七十五篇,识见卓著,议论风发,词畅意深,是追踪贾谊《治安策》的政论文;《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文,均文笔简洁,旨趣隽永。为唐代散文中的优秀之作。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相比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等,白居易被称为"诗魔"。

4.过失。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帅张愔纳为妾室。白居易远游徐州,张愔设宴款待他,席间,还让宠妾关盼盼歌舞助兴,白居易大为赞赏关盼盼才艺,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诗。两年后张愔病逝,姬妾们作猢狲散,只有关盼盼难忘恩情,移居旧宅燕子楼,矢志守节,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一晃,十年过去了。白居易听闻了关盼盼守节一事,于是提笔作诗,托人转交关盼盼,只见上书:

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据说:关盼盼看到这首诗,立刻大哭一场。她之所以不死,是唯恐别人误会张愔自私,让爱妾殉身,反辱没了张愔名声,所以苛延残喘,偷生了这些年,而白居易竟以诗作讽,逼她殉夫,怎不悲愤?性情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一个出身风尘的女子,本来就无法以忠诚贞洁来要求她,就算良家妇女为亡夫守节,也只是个人选择,或取决于夫妻感情。像关盼盼这样痴情重义的,只能说是张愔的福分,遇上一个知恩图报情深意切的女子。注意,关盼盼守了十年,而不是一年半载地摆摆姿势,沽名钓誉。惨淡哀戚地活十年,不是更难于一死了之吗?但是,向来都很悲天悯人的白居易不仅不同情她的境遇,还狠推一把,认为她应该自杀殉情,用粗暴的男权主义给她指出一条绝路,译成口语就是,你怎么不去死?殉葬这种事有多么不人道,已不用再三论证,而殉情,完全要看个人意愿,你死了,我也无法独活,那我们就一起去。可白居易作为一个旁观者,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呢?

吃人的礼教终于生吞了关盼盼,她临死前念了一句:“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你白居易稚若幼童,怎识得我冰清玉洁?她以自己高贵的死,回敬了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听闻死讯也大为后悔。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其实这是白又犯下的第二个错误,两个小妾本就命苦,又已是“残花败柳”之身,却被老白扫地出门,老白看来是没想过她们其实也是和自己一样的人),不想她们重蹈关盼盼的悲剧。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

1.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这类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代表作有《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措辞激烈,

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

2.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

3.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篇章。《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

4.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艳情风月的小诗,也颇为时人效仿。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读张籍古乐府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

哭孔戡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

观刈麦,时为盩厔(今作“周至”)县尉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京兆府新栽莲 时为周至尉趋府作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下有青泥污,馨香无复全。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今来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月夜登阁避暑

旱久炎气甚,中(zhòng)人若燔烧。清风隐何处?草树不动摇。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行行都门外,佛阁正岧峣。清凉近高生,烦热委静销。开襟当轩坐,意泰神飘飘(此句一作“神泰意飘飘”)。回看归路旁,禾黍尽枯焦。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

赠元稹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之子异于是,久要(一作“久处”)誓不谖。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杂兴三首

楚王多内宠,倾国选嫔妃。又爱从禽乐,驰骋每相随。锦鞲臂花隼,罗袂控金羁。遂习宫中女,皆如马上儿。色禽合为荒,刑政两已衰。云梦春仍猎,章华夜不归。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美人挟银镝,一发叠双飞。飞鸿惊断行,敛翅避峨眉。君王顾之笑,弓箭生光辉。回眸语君曰:昔闻庄王时,有一愚夫人,其名曰樊姬,不有此游乐,三载断鲜肥。 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余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澹滟九折池,萦回十余里。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

吴王心日侈,服玩尽奇瑰。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行动自矜顾,数步一徘徊。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奸邪得藉手,从此幸门开。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读《汉书》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箫望之、京房等)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篇六
《白居易叙事诗中的人物描写》

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篇七
《小学生所学过的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唐) 白居易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白居易写过哪些诗 唐诗300首 白居易的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0380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