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描写姐弟情深的诗句

描写姐弟情深的诗句

2016-02-03 11:06:2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描写姐弟情深的诗句篇一《表示朋友深厚情谊的诗句》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姐弟情深的诗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描写姐弟情深的诗句篇一
《表示朋友深厚情谊的诗句》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描写姐弟情深的诗句篇二
《关于描写鸟的诗句大全》

关于描写鸟的诗句大全_带鸟字的诗句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杜甫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看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境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塞下曲〉

带“鸟”字的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②带“鸟”字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

▲心理

⑴思考 百思不解 不此之图 长虑顾后 殚精竭虑 匪夷所思 机关用尽 急中生智 兼权熟计 困心衡虑 冥思苦索 前思后想 清心寡欲 权衡轻重 人急智生 若有所思 煞费苦心 深思熟虑 审时度势 数往知来 思前想后 搜索枯肠 挖空心思 心血来潮 行成于思 研精覃思 左思右想

⑵思念 百身莫赎 不可磨灭 春露秋霜 春树暮云 寸阴若岁 睹物思人 抚今追昔 感旧之哀 耿耿于心 落月屋梁 牵肠挂肚 人百其身 人去楼空 人亡物在 室迩人远 停云落月 望云之情 畏威怀德 物是人非 心心念念 悬肠挂肚 一日三秋 倚门倚闾 饮水思源 辗转反侧 朝思暮想 只鸡絮酒 陟岵陟屺 期望 馨香祷祝 一枝之栖

⑶回忆 不堪回首 温故知新 浮想联翩

⑷理想 豪情壮志 弘誓大愿

⑸幻想 白日做梦 痴心妄想 黄粱美梦 梦幻泡影 南柯一梦 想入非非 异想天开

⑹忧虑 愁眉苦脸 后顾之忧 内顾之忧 杞人忧天 思深忧远 投鼠忌器 徒乱人意 人面桃花 人生如寄 日坐愁城 忧深思远 怨天尤人

⑺犹豫 跋前踬后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多端寡要 二三其德 三心二意 裹足不前 狐疑不决 举棋不定

⑻为难(无奈) 百辞莫辩 不得已而求其次 不可揆度 不可究诘 不可言状 不可言喻 不可言宣 绠短汲深 鬼使神差 回天乏术 举鼎绝膑 力不能支 力不胜任 力不从心 迫不得已 骑虎难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去住两难 日暮途穷 山穷水尽 束手无策 束手待毙 望洋兴叹 无可奈何 无从措手 无计可施 无能为力 无米之炊 无从下手 无所措手足

⑼烦恼 唉声叹气 不胜其烦 不堪其忧 长吁短叹 怅然若失 愁眉锁眼 愁眉不展 垂头丧气 大失所望 多愁善感 废书而叹 闷闷不乐 闲愁万种 心烦意乱 心乱如麻 悒悒不乐 郁郁不乐 郁郁寡欢 郁郁不得志

⑽不清楚 不知轻重 不知高低 不知端倪 不知甘苦 不知好歹 不知其详 不甚了了 不得而知 不可捉摸 不知所以

⑾怀疑 半信半疑 沉吟不决 大惑不解 堕云雾中 狐疑不决 狐埋狐搰 将信将疑 人心隔肚皮 同美相妒 先入之见 一步一鬼 疑团莫释 疑心生暗鬼 疑神疑鬼 疑则勿任,任则勿疑

⑿无怨 甘拜下风 高山仰止 何乐不为 令人神往 没齿无怨 贫而乐道 情有可原 深信不疑 推己及人 视民如伤 恬不为怪 心甘

描写姐弟情深的诗句篇三
《古诗》

古诗 冯巧云

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

:(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

:(1)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坚强、高洁、清高等品格。

(2)情感语言:如“悲”、“喜”、“孤”等直接表露出诗人的情感。

(3)象征语言:有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4)特定称谓语言:如“杨柳”喻指分别;“秋水”指眼睛;“盗泉”指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等等。

:(1)风格特点:主要包括“平淡、工丽、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练、沉郁”等。

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比兴、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方法的运用。

l、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经常运用各种修辞,以加强表达效果。如:比喻除了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外,还可以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腺语、双关等修辞能委婉

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排比、反复等修辞能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等等。

2、表现手法(1)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等等。(2)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3)注重写景:诗歌贵在含蓄,因此常用借景抒情手法,写景方式主要有侧面烘托、以景衬情、静动结合、虚实结合、卒章显志等。

古诗中常见的主题包括以下几种:l、思乡主题:如赞颂壮丽河山;抒发羁旅愁思;思念家乡等。

2、咏人主题:如同情劳动人民;反映离乱痛苦生活;思念亲友;依依惜别、情深意长等。

3、慰己主题:如抒发凌云壮志、施展才华抱负;悲叹年华早逝、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告慰生平的喜悦等。

4、报国主题: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感叹:山河沦丧的感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等。

5、伤世主题: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等。

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第一课:修辞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拟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析〙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

3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5.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析〙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7.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8.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析〙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

9.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10.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 〘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1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了解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20、鸿鹄;《史记 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 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

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较难理解的几种修辞: 1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臵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臵,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臵,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5)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当句互文 (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10).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凡指互文: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13)十三能织素, 十六诵诗书。

2.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①凝炼美。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如: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强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撕杀,从语法角度分析,诗人虽然剩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练,意境开阔。②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③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受到良好的表达

描写姐弟情深的诗句篇四
《古诗》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简析

情景交融

将感情融会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因事即理 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对比衬托

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怀古诗中,它往往通过今昔对比反映盛衰变化。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通过对越宫遗址对比描写,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借助修辞

诗词中用得较多的修辞有比喻、借代、排比、夸张、拟人、设问、反问等。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运用了夸张、比喻。杜甫《江村》“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

托物言志

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虚实结合

虚写和实写相结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表达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使用典故

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一方面使诗词内容更丰富,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在考题中出现的典故应

是大多数考生熟悉的。如1996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三个典故就是如此,“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南阳卧龙,成名八阵图中”,依次是曹操、孙权、诸葛亮。

渲染烘托

在诗词中经常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的江天,织成了无边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如何鉴赏古诗?

要点:

一、注意作品中的“意象”。

从形象出发,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充分考虑到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短小的抒情诗,并没有塑造什么典型人物。因此,我们不能用分析戏剧、小说的方法,从诗里寻找典型人物形象。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二、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

艺术的特质在于它的形象性,而鲜明的形象和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这种“见微而知著”的效果,不可一概排除。当然,艺术描写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就诗歌来说,诸如比喻、夸张、景物烘托、气氛渲染等等,都是成功的艺术手法,而运用活生生的细节,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自有其奇妙的艺术功效。 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三、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

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思维活动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一样,必须遵循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客观的现实生活是艺术形象的依据,而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评价,则是艺术形象的主观因素。为了使笔下的艺术形象符合生活的真实,诗人必须经过一段认识、酝酿的过程,即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在众多的素材面前,经过选择、取舍、概括,最后才构成艺术形象。因此,在探讨作品中具有的形象思维的特点的同时,不能忽视逻辑思维。如果我们把握了诗人在作品中为逻辑思路,又弄清楚词和词、句和句的逻辑联系,那么就能透彻地理解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表现手法。

四、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1、点化前人语句。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有的诗句经点化后,比前人说的更具体、更生动形象了。

2、引用神话故事。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3、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暗用历史故事。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一般用来讽今。

4、反用历史故事。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五、注意作品中的“意境”。

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那么,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意境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是情和景的和谐统一。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意境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这一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这正如古代诗词评论者所说的,情与景谐,思与境共。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也就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

意境是诗词不可少的,但是意境又不是整齐划一的,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形式。

1、触景生情。因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这体现在作品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情与景的融合。

2、缘情写景。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违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此种意境,古人称之为“有我之境”,即有着作者自己感情色彩的境界。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就染

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花容与鸟鸣本是赏心悦目的,但让处于战乱中的作者看来,却成了“花溅泪”、“鸟惊心”;欧阳修《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的花也成了同作者感情一致的东西,人“无计留春住”,花亦然。 3、情景分列。在诗词中,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界限很清,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列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如杜甫的《蜀相》: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反诸葛亮的远见和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4、寄情于景。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全是写景,实际上,也有情在,是寄情于景。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四句全是写景,如果说有君子、小人之寄托的话,那是穿凿,但在写景中,也寄有作者的情感,即对西涧春日景色的喜爱。再如辛弃疾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写了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除“谁家”的发问和“最喜”的流露,都是生活场景的描写,表面看来,作者没表示态度,但在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寄有作者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5、景略情在。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又全是抒情,同寄情于景的形式正好相反。象这样的诗词,是否就没有意境呢?也是有的。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了,而直抒胸怀。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是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完美。

六、注意作品的“含蓄之美”。

古人对含蓄之美高度重视。所以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一定要注意到作品中的“含蓄之美”。一般而言,含蓄之美在诗词中的体现有如下的情形:

1、化景物为情思。古诗词中不乏这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如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首句展示了广漠壮阔的风光,堪为千古绝唱。“一片孤城万仞山”,次句写高山反衬下的孤城,透视也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羌笛何须怨杨柳”,引入羌笛之声,一“怨”字托“笛”寄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春风不度玉门关”,明写边远苦寒,暗含着无限

乡思离情。

2、托物起兴,意味隽永。如巧用双关、象征等手法来写,更为别致。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清纯又极富形象性。“春来发几枝”,寄语设问,饶有情趣,读来倍倍觉亲切。“愿君多采撷”,仍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示友人珍重友谊,用语诚恳动人。“此物最相思”,此句既切“相思子”之名,又合相思之情,妙用双关,加上这“最”字更显含蓄深婉。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

3、于看似漫不经心的客观描写中流露深情。比如上面提到的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首句明写地点,次句暗写环境、时间,特定的氛围为下文特定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此二句交待人物,写她们正闲坐谈论天宝遗事。看似冷静的字里行间其实隐藏着深情:美丽的宫女由于长期被子幽避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中,成日价寂寞无聊地对着宫花出神,花开花落,年复一年,想自己则早已红颜憔悴,往事怎堪回首?然而除了说说玄宗遗事又别无话题,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是描写当时的情景,又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短短二十字的绝句内涵如此丰富,难怪古人评之:“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容斋随笔》)

4、从侧面入手反映正面思想,写到精采处,往往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如《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首句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已暗寓自伤老大之情。“乡音无改鬓毛衰”,具体写自己“老大”之态,以不变的乡音衬托变化了的鬓毛,为下文作了铺垫。“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富于戏剧性的场面描写里含蓄着难言的深情。在儿童,淡淡的一笑一问之间,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内心却不能不产生无限感慨:数十年漂泊生涯经历过怎样的风霜雪雨?如今年迈衰颓回归故里,面对这反主为宾的场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怎能一个愁字了得”?这“笑”的背后岂不是“一把辛酸泪”?诗篇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弦处之音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全诗虽写哀伤之情,却以欢乐场面入手,虽写自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特别是后两句,如此贴切自然,确有“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之妙。

5、讽咏时事,寓意精警。如《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首句描写烟雾茫茫,迷蒙冷寂的水上夜色,连用二“笼”字,意味深长。“夜泊秦淮近酒家”,前四字承上写景又点题,后三字自然引出下文。“商女不知亡国恨”此句是曲笔,因为谁都知道,真正不知亡国恨而沉醉在这乐曲(因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声中的是那班贵族官僚。“隔江犹唱《后庭花》”,微妙地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连成一线,表现出诗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凉和无限的感慨,堪称发人深省之作。

6、以小见大,言微旨远。往往以眼前景物反映重大内容,写眼前景物又较注重细节的描写。如《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写昔日人来人往的朱雀桥,今天又荒凉冷落了。“野花草”往往象征衰败,“野”字增添了荒凉景象。“乌衣巷口夕阳斜”,夕阳西下,再点上一“斜”字,何此惨淡?“旧时王谢堂前燕”,把“燕子”想象成历史的见证人,似乎信手拈来,却足以使人想起乌衣巷昔日的繁荣。“飞入寻常百姓家”,“寻常”突出了今日与往日之不同,寄托着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全诗落笔于眼前的“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等细小景物,却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势倾一时,终究逃不脱衰亡的命运。

7、欲言又止,欲说还休。所谓“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刚开了头又煞了尾”。如《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此二句表面上是在与李龟年的交往过程,流露的却是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和郁积心

描写姐弟情深的诗句篇五
《诗词·春怨情怀》

幽幽谷群活动(细说春怨〃情诉眷恋)

空心菜/文

空心菜:又是春来到,万物复苏花更俏,念去年花发早,今夕她在丛中笑。问春为谁来?折柳送君去,问春为谁去?落花伴君来。喜滋滋满树开红花,落去时悲戚戚情冷寒鸦。流水落花池,夕阳芳草凄,太匆匆,太匆匆,此恨年年却相同,待双鬓翠绿,唤起相思更浓。

古往今来,用春写自己幽怨的诗人不少,用春言孤独寂寞的太多,今天空心菜赊来唐诗宋词几两,兑成春怨惆怅茶一杯,带领大家细细地品味下其中的冷冷、卿卿、凄凄、惨惨。

先看这一首,我认为是春怨诗中最妙的一首,也是《全唐诗》中仅存的一首: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作者备注:金昌绪,唐朝诗人,其余不翔,留世诗就这一首。)

全诗共20个字,不是豪华的辞藻,看起来意思直白简单,但是精妙之处你是欲读欲妙,我们来细细赏析。首先这首诗整体来说是描写丈夫远离,家中留守妻子的心情的诗。但是远不是这样的,画面给大家展现的是:

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昨夜的细雨把柳芽儿洗得晶莹剔透,微风中飘拂着温馨的花香,翡翠般的绿叶挂着露珠儿晶晶莹莹特别清新可爱。在一家庭院的树梢头上,有几只爱唱歌的黄莺儿正在欢唱着,春天是如此的美好。突然,阁

楼的窗户被打开一位钗横鬓乱的红颜少妇打着呵欠拿起梳妆台上的铜镜嗔怒地把唱得正欢的黄莺儿赶跑了。如此美丽的一个早上少妇应该开心才是,为何这样呢?原来是少妇正在做着美梦,梦中正去与日夜相思的丈夫所在的辽西路上,心情是无比的激动和欢喜,马上就要见到丈夫了,但是不解风情的黄莺鸟儿此时却不断啼叫惊醒了相会的女人。‚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断了与丈夫的相会。可见这幽怨的情思,寂寞的惆怅呀怎不惹得少妇嗔怒连连呢?

就诗而言杨慎《升庵诗话》谓此诗‚有神圣工巧‛,那么是如何的工巧呢? 从内容上说:少妇连这种虚幻的美梦也没有做成,怨情尤为沉重而凄惋。通过一个意蕴丰富的动作性细节的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当时人民所承受的精神痛苦与哀怨情绪,所以最能拨动读者的心。

从结构上说:这首五言没有遵从诗固有的‚转、承、启、合‛而是从突然的一个动态的动作作为诗的开头‚打起黄莺儿‛又以层层递进的来说明原因,为什么打黄莺鸟儿呢?因为‚莫教枝上啼‛不让她啼叫呀?好好的美妙的婉转的鸟声你就不让啼呢?接着是因为‚啼时惊妾梦‛鸟叫声惊扰了我的好梦, 什么梦让你如此要起打鸟的心呢,最后才说‚不得到辽西‛你这么一叫呀,我刚要与丈夫梦中的相约就戛然而止了。本来前面读者在读诗歌时会怪罪这妇人浪费了这么好的春光这么美妙的声音,但是后面却怪罪这多是的鸟儿叫的不是时候。生动有趣,意味绵绵。‚有神圣工巧‛,是名不虚传呀。

前一个说到诗开头是用‚动‛来描写的,那么下一个我们看看以‚静‛开头的又是怎别有一番味道的。

先给大家前两句,看大家是否能知道后两句呢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下一句是: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它就是王昌龄的《西宫春怨》

全诗原文如下: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宫殿名,曾为赵飞燕所居) 这又是怎样的一首春怨诗呢?诗中除了字面的春怨还隐藏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呢?我们先对作者做一个回顾: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有《王昌龄集》。

这是一首典型的宫中春怨诗,作者寓情于景,将宫女对君主的思念 ,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句,一个"静"字.将全诗感情的基调定于凄冷,百花香其实是以乐景写误哀景,用百花争奇斗艳,芳香馥郁,实际是反衬了女子的苦寂的生活.第二句,打破第一句的静,我们似乎看见一个满怀春思的女子,在窗牖下卷着珠帘望着月亮,含情脉脉的画面,第三句,写女子斜靠在昔日一起欢娱的瑟上,那清冷的月光照在瑟上,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的表现出来.未句,将思念更加形象化,用那重遮的树表现了主人公对"昭阳"无限的思念。

我们如果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这样的:今夜,月光清泠的洒在西宫上,一切都有归于沉寂.更确切的说是死寂.一个人独自坐着,对着那清泠的月亮,发着呆.偶然,宫墙边,花丛下,一二声夜吟的歌声,将百花织成的香毡无情的撕破了.价

钱这可恨的珠帘为何要遮住我那传情思君的婵娟,月光啊!婵娟,你是否能将我那绵长的思念.伟给君王,你这千里之外的婵娟.何时才能将我与郎君牵在一起呢?唉!你这无情的树,这何要遮住我望昭阳的视线呢? 其实这首诗作者还深层次的隐含了作者以写西宫深夜的静与花香,写出美景缺无人欣赏的凄凉景色,体现了失宠妃子的怨与愁,隐含着自己不受重用的伤感,典型的以春情写感伤。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陆时雍《诗镜总论》也说:‚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襀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这首《西宫春怨》是当之无愧的。

说完了诗,我们现在看看词呢,词中又是如何?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大家可知这是谁的一首词? 对的,这就是李清照的《点降唇〃寂寞深闺》,对于李清照大家想必不是陌生的,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诗词风格前期时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却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全诗原文如下:

点绛唇〃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也算是思念丈夫赵明诚的

相思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第一句的‚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柔肠一寸愁就有千缕,读后仿佛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 下句中又以‚只是无情绪‛与却要‚倚遍阑干‛相呼应,把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 表现的愁情深重,无法排解。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只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首词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翻译成现代文便是这样的:我孤独地待在闺房里,心中愁绪千丝万缕。叹惜春去,只因那点点滴滴的催花风雨。斜倚阑干,前前后后,只是已没了当时的那般情绪!我思念的人儿,你在何处?春色里连天的萋萋芳草,却不见归来路上的你。

其实不知道大家读《红楼梦》时是否也读到‚春怨‛的情怀呢?

我们来看看

说道《红楼梦》今儿我们先说这个‚混世魔王‛贾宝玉看他是如何用春来写作的。

在《红楼梦》‚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澡‛中贾宝玉写了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这是诗的主旨是贾宝玉借蕉棠花语,写出了姐弟(元春与宝玉之间)思念牵挂

描写姐弟情深的诗句篇六
《古诗鉴赏》

1.(2011年北京一黄冈冲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注],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元亮井:东晋陶渊明字元亮,辞官归隐后赋诗“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尾联中的“游人意”具体指的是什么?请根据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第(1)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诗歌的景物描写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有关。就此诗而言,诗人写的是乐景,即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但抒发的却是愁绪,所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反衬。考生只要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即可。第(2)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及思想内容的能力。根据颈联中的“三年从事亚夫营”可知,“游人”指过着宦游生活的诗人自己,而“意”则要根据颈联中关于陶渊明的典故来理解,由陶渊明的典故可知诗人已厌倦宦游生活,希望归田隐居。考生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1)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的图画。到江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处是笙箫之声,洋溢着暖洋洋的春意。人们乐在春天,就连花柳、蜂蝶也都在满怀喜悦地欣赏与享受着春天的美好。诗人把春天描写得如此美丽,是为了反衬后两联自己挥散不去的浓浓思乡之情。

(2)“游人意”实际上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心意,即责怪那流水不但不解自己的思乡之苦,反而不断撩动自己的羁旅之愁。因为诗人希望能早日结束宦游生活,希望像陶渊明一样回家隐居,可是思归不得,只能做天涯羁旅客。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 雁 顾文昱

万里西风吹羽仪①,独传霜翰②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①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②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1)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

(2)颔联的“迷”“点”两字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第(1)题所谓“画面”,指的是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形成的一种特征。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分析所描写的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氛围。诗歌首联描写了在秋天中行军的场景,描写了西风、旌旗、白雁等景物,其中“旌旗”体现的场景是行军,而“西风”“白雁”表现的则是悲凉的情感。第(2)题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作者家乡的秋色:高悬天上的是皎洁的月亮,芦花摇曳,放眼望去,皎洁的月光在幽静的江面上留下斑驳的光点,跳跃闪动,忽隐忽现,扑朔迷离,令人心醉。诗人在颔联中用“迷”表现水中的月亮,用“点”表现月光下的夜景,以此表现家乡的美景,从而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1)诗歌首联描写西风尽扫、旌旗猎猎,鼓角阵阵、白雁南飞等景色,表现诗人悲凉的情感,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

(2)“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倒映水中,摇曳不定,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展示了斑驳陆离的江上夜景。颔联用“迷”“点”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眼前之景作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2011年北京—黄冈冲刺)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闺 怨 [唐]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注]。

误佳期·闺怨 [清]汪懋麟

寒气暗侵帘幕,孤负芳春小约。庭梅开遍不归来,直恁心情恶。 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待他重与画眉时,细数郎轻薄。

[注]伏波营:代指诗中征人所在军营。

(1)汪词中“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两句很有意蕴,请结合“独”“背”二字加以赏析。

(2)沈诗和汪词的结尾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加以赏析。

解析:沈诗为思妇诗,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臻,一往情深。其曲折之处表现为层次分明的三层。前两句写愁怨,第二句比第一句所表达的感情更深一层。 因为,“雁尽书难寄”,信使难托,固然令人遗恨,而求之于梦幻聊以自慰亦不可得,就不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则在感情上又进了一层,通过想象,进一步由“愁”转为“解愁”。这三个层次的安排,把思妇的内心活动表现得十分细腻、真实。

汪词也是思妇之词,上片伤久别。寒气暗侵,徒负芳春。庭梅开遍,恨久别不归,此心情之所由恶也。下片怨独居。抱影独眠,灯花空结,现况实感无聊。而画眉有待,来日必将细数其轻薄无情。一片痴情,百般刻画,十分动人。

答案:(1)“独”字展现了主人公形单影只的处境,显现其孤独的心境;油灯灯芯将尽,结成花朵状,本是有喜事来临的吉兆,此处以乐景衬哀情,一个“背”字显现出主人公内心的伤感之情。

(2)沈诗和汪词的结尾都用了虚写的手法。沈诗主人公想象自己孤独无依,随月流洒泻到丈夫的军营,借此表达其思念之情。汪词女主人公想象夫妻相逢之时,必将责备丈夫轻薄无义,借此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恨。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龙兴寺老柏院 张 在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

惟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1)“春风来似不曾来”有两层意思,请具体说明这句诗含有哪两层意思。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回答。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中关键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题干已明确提示诗句含有两层意思,考生要先找准回答这两层意思的角度。抓住诗中的两个对象(柏树和观赏者)及句中关键词“似”,就能够准确解答此题。(2)此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准确回答出诗歌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二要分析诗歌是怎样运用反衬的,三要分析诗歌运用反衬的表现手法对表现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

答案:(1)一层意思是就老柏树自身而言的,表现老柏树不受自然条件的干扰,无论春风来还是不来,它都始终保持自己原有的风姿;另一层意思是就观赏者而言的,表现人们对它视而不见的态度,即使是春风吹来的时候,人们也不会去关注它。

(2)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这首诗用世人对牡丹的趋之若鹜来反衬对老柏树的视而不见,突出了老柏树孤独寂寞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老柏树不以姿色取悦迎合世俗的精神品质的赞叹。

描写姐弟情深的诗句篇七
《古诗默写答案》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

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六)《夜雨寄北》(李商隐)

1.《夜雨寄北》中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

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何当共剪西窗烛,

话巴山夜雨时。

2.《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七)《泊秦淮》(杜牧)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

(八)《浣溪沙》(晏殊)

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年天气旧亭台。

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无可奈何

2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 (九)《望岳》(杜甫)

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浅草才能没马蹄。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神秀,阴阳割昏晓。

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西风瘦马。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 (十)《春望》(杜甫)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

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五)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

1

中考诗词理解性默写

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

(十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 (十一)《使至塞上》(王维) 离人心愿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2.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长河落日圆。 月几时有》中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坚信两岸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汉塞,归雁入胡天。 3.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

 (十二)《游山西村》(陆游)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莫笑农家

 (十七)《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

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 (十三)《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刘禹锡) 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3.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典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十八)《饮酒》(陶渊明)

人。 1.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十上)《赤壁》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2.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十五)《过零丁洋》(文天祥)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

 (十九)《行路难》(李白) 1.李白《行路难》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

太行雪暗天。

2.李白《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

2

 (二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 (二十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翰愈)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二十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 (二十六)《相见欢》(李煜)

李煜《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诗句是: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二十七)《登飞来峰》(王安石)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二十八)《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 (二十二)《己亥杂诗》(龚自珍)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2.《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作春泥更护花。 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吟鞭东指即天涯。  (二十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

 (二十九)《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会挽

3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这是一首爱情诗,其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4.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5.表现主人公苦苦思慕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的句子:寤唐? 寐思服,辗转反侧。

3.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

6.诗中描绘劳动场景的诗句是: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7.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想象和她结婚时的热闹情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小伙

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

 (三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 (三十三)《诗经·蒹葭》

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1.《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弓如霹雳弦惊。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中央。

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蒹葭》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所谓伊人,在水 (三十一)《观刈麦》(白成易) 一方。

1.《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4.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意境,蕴涵执着、炽烈的相思之情的句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子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2.《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5.“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 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6.“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 3.白成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 (三十四)《雁门太守行》(李贺)

的句子的诗句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4.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或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

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

龙为君死。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

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关雎》表达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慕、爱恋之情,其中被我们常用来形容美

貌女子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姐弟情深的句子 形容姐弟情深的句子 描写姐弟亲情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描写姐弟情深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描写姐弟情深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0443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