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意境唯美的现代诗

意境唯美的现代诗

2016-02-04 13:14:4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意境唯美的现代诗篇一《在意境的把握中学习诗歌》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意境唯美的现代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意境唯美的现代诗篇一
《在意境的把握中学习诗歌》

在意境的把握中学习诗歌

诗歌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难点。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材中的诗歌作品,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无不具有真挚的感情。如何“披文入情”,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感受作品的美,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这里探讨一下,借助对诗歌的了解以及自身掌握的摄影技术,尝试从摄影角度入手,把学生对摄影作品的欣赏作为诗歌教学的一种手段与途径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以学生的兴趣小组作为实验对象,向学生介绍有关诗歌的基本常识,简单介绍摄影的相关艺术形式和摄影作品的鉴赏方法,从意境角度寻找两者的切入点,让学生感受摄影作品中优美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的意境以达到学习诗歌的目的。

一、摄影艺术为导,诗歌教学为主的实践

1.新诗开导,营造氛围

诗歌按照时代划分,可以分为两类,即旧诗和新诗。旧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总称,注重字句精练,格律严整。对学生而言,要他们学写旧诗,难度自然很大,他们的兴致也未必会高。但新诗就不同,新诗也称为现代诗,形式自由、活泼,不受格律限制,重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的自由和创新。

2.图片导入,增强形象

诗歌作品、摄影作品都是艺术创作的结晶,都追求情境交融的美妙的意境,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诗可配图,图又可题诗。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因此,诗歌教学中,可以先从网上选几组优美的摄影图片配合教学,所选图片一经配上诗歌,图片和诗歌的完美配合所营造出来的优美意境,自然把学生的视觉感官调动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诗歌配图片,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能够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3.激发情感,体味诗意

现代诗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但仔细去探究,却不难发现,其实,许多诗歌可以是通过一句话成诗,或是一段话成诗。

当然真正的诗歌创作远非如此简单,真正的诗歌创作注重的是巧妙的构思,捕捉瞬间的灵感,寻求优美的意境,激发无限的想象以及对语言进行细致的锤炼等。因而在教学中,让一些不能随手写成诗歌的学生试着把一句话或是一段话改写成为一首诗,这只能算是一种诗歌创作“非正统”的方法。其出发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及其创作,作为兴趣的激发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味诗歌。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入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概念,加深学生对诗歌鉴赏和创作的理解,初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诗歌创作的简单原则:“各种意象+作者感情+调料(语言、修辞等)=诗歌。”这里就涉及了学生对于意境的理解把握和生成问题。“意境”是指诗歌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含蓄丰富的感情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往往借助意象来表达。而意象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具体形象,包括诗中的人、景、物等。

4.探究诗歌与摄影艺术的内在联系

意境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意境的理解把握在于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诗歌作品和摄影作品都追求情境交融的美妙意境,两者存在诸多的相通之处,从摄影角度谈论诗歌,比纯粹谈论诗歌及其意境收效更大,学生更容易理解。

首先是两者都强调社会生活的重要性,社会生活是创作的素材和源泉,两者都需要从社会生活之中进行生活积累和实践,并加以感受再现。其次是摄影需要作者冷静地面对生活进行深刻地思考,再到生活中去寻找可以表达这种思想和哲理的画面来完成自己的创作,这样,作品才有深度。诗歌也是如此,强调的是作者审美创造的产物。再次是艺术构思上的相近。摄影创作中存在“拍什么”“怎么拍”的问题,而对于诗歌同样存在“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最后是创作手法上的相同。两者都需要作者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美,善于捕捉灵感;构思要精巧,创作时多花心思,善于观察,注重内容、形式的创新。

5.以图配诗,尝试创作

摄影图片的直观性、形象性特征是其辅助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其实许多诗歌本身即是优美的图片,图片即是诗,“诗图一体”。

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读诗赏诗,进而在头脑中构图;见图构思诗歌主题内容,进而准备诗歌创作。笔者曾指导学生根据摄影作品进行诗歌创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诗歌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鉴于诗歌教学的难度和摄影艺术的深度,以摄影艺术导入作为激发兴趣的一种手段进行诗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疑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多观察、多感悟,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及鉴赏诗歌的能力。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1.兴趣的决定性因素

其实,所有的实践离不开的就是“兴趣”二字,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语,真实地再现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优秀的诗篇能丰富和美化人类的精神生活,并给人以启示。但诗歌往往并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因而阅读欣赏诗歌,必须从情绪和情感着眼,从语言入手。这往往令众多学生望诗歌而喟叹,更有甚者面对诗歌百思不得其解而生厌恶之心,这自然很不利于诗歌的教学。

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而兴趣课刚好可以让教师调动一切因素来设计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就抓住了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开始就给学生浏览一些新诗,首先让他们意识到原来诗歌殿堂离他们并不远,再通过展示优美的摄影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美的事物是相通的,学生马上就被美所吸引,思维的火花顷刻就被激发,性急的学生甚至马上动起笔来,描述下自己的兴趣闪光点。以兴趣激发兴趣,学习才算真正达到实效。

2.以师之长引生之短

语文教学或者诗歌教学,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教师能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为他们展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未知世界,让学生经历一次精神探险。倘若一个教师能够以自身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学生,带动学生来积极学习,那么教学效果将会非常显著。学生的知识面在某种程度上是比较狭窄的,在他们心目中,教师是一个“智者”。此时此刻,教师如果能把自身所学、自身所擅长的本领或特长施展出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自然也会受到感染,从不爱学变为好学,教学也往往事半功倍。

意境唯美的现代诗篇二
《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一、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

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但是,什么是意象和意境,中学课本中往往语焉不详。《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也认为: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象则就是“意境”,这二者是完全一致的。的确,在不少情况下,这两者是可以吻合的。但是,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细细推敲,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多方面的不同。

(1)内涵不同

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而且我们说意境时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生意境。

(2)范围不同

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3)获得不同

意象是可以直接从作品中获得的,诗人写了几个物或者景,完全可以直接“数”出来;而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因为“境生象外”,所以,“悟”的结果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但这并不是说,意境就没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存在了,因为诗人是属于某个民族的,相同的文化背景使诗人的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有着为这个民族共同感受得到的意境。当然,优美的意境也能为其他民族所感知、认识,毕竟,人类有着共同的情感和认知。

意象和意境虽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外国诗歌。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诗中应用了两类意象:先用某一种或几种事物,如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等做自我的意象;再联系到与之关系紧密的另一事物,如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来做爱人的意象。细细数来,竟有12种之多。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创造,展现了这样的的意境:无论我是什么,我都愿意为心爱的人奉献出一切,表达出了对爱人深挚的爱慕之情。虽然一些意象和中国文化中的意象不同,但这样的意象和意境,也会令我们认同,同样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共鸣。

【附:我愿意是急流】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我愿是一条激流,

是山间的小河,

穿过崎岖的道路,

从山岩中间流过。

只要我爱的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里,

愉快的游来游去:

我愿是一片荒林,

坐落在河流两岸,

我高声呼叫着,

同暴风雨作战。

只要我爱的人.

是一只小鸟,

停在枝头上鸣叫,

在我的怀里作巢:

我愿是城堡里的废墟,

耸立在高山之间,

即使被轻易毁灭。

只要我爱的人.

是一根常青藤.

绿色枝条恰似臂膀,

沿着我的前额,

攀援而上:

我愿是一座小草棚,

在幽谷中隐藏,

饱经风雨的打击,

屋顶留下了创伤。

只要我的爱人是熊熊的烈火,

在我的炉膛里欢快的闪烁。

我愿是一块云朵,

是一面破碎的大旗,

在旷野的上空疲倦地傲然挺立。

只要我爱的人,

是黄昏的太阳,

照耀着我苍白的脸,

映出红色的光艳。

四、移情手法

所谓移情于物,即将主体情感转移到客观外物之上,了就是主观情感的客观化。《庄子·秋水》中有则典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不知推已及物,所以对庄子“ 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的判断质疑。事实上,推已及物的普遍性心理现象正是移情于物美尽理论的心理基础。

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便是这一推已及物心理在艺术上的反映。正因诗人都有推已及物的心理,所以在审美、创作过程中常将个人情感移推附着于外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便体现了这一点儿。事实上,任何人满怀失落凄楚,那么所见外物常着上凄迷的情感色彩,有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为证;任何人若有闲情逸致,那么一山一丘,常隐藏无尽趣味,有词“一上一壑也风流”(辛弃疾《鹧鸪天》)为证。移情是文艺审美中的情感移置,是主客体在审美观照

中的双向建构。运同移情于物的作品采用“情——景(物)”模式,物是情的投射。

五、古典诗歌常见意象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

(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3)兰:高洁

(4)牡丹:富贵、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5)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1) 海浪:人生的起伏

(2) 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惨

(2)鱼:自由、惬意

(3)鸿鹄:理想、追求

(4)猿猴:哀伤、凄厉

(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6)沙鸥:飘零、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

(2)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丧事

(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3)绿:希望、活力、和平

(4)蓝:高雅、忧郁

(5)黄:温暖、平和

(6)紫:高贵、利国利民

(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意境唯美的现代诗篇三
《济慈诗歌唯美意境的营造手法》

济慈诗歌唯美意境的营造手法  济慈诗歌的显著特征即其空灵唯美、如诗如画的唯美意境。本文即从语音、书写、词汇、语法和语义等五个层面上对济慈的一首颂歌《夜莺颂》的语言作了一个细读分析,探讨该诗的语言特征对全诗的主旨表现、意境营造所起到的作用。      一、引言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特别以文辞声调之美著称”①,另有人说,其最为动人、最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就在于那可感可触、栩栩如生的感性美,他创造出的神奇迷幻的意境令人目眩神迷、流连忘返②。济慈本人也认为:“对一个大诗人来说,对美的感觉压倒了其他一切的考虑,或者进一步说,取消了一切的考虑。”③那么,济慈是用何具体的手法来创造出唯美意境的呢?本文选取了济慈著名的六首颂歌之一的《夜莺颂》来进行逐字逐句的细读式分析。这首诗以无与伦比的音响和文字交织构筑成一个意境悠远、景象万千的想像空间,让读者在感慨诗人才思卓越之余,不自觉地进入到了诗人创造的唯美世界。本文即从语音、书写、词汇、语法和语义五个层面上来探寻诗人独到的创作手法。      二、作品分析      全诗共八个诗节,格式规整,源自规范的颂歌体——贺拉斯体颂歌(Horatian odes),经济慈加以改动而成。每一诗节都分为两组:一组四行,加上一组六行,两组意义连贯,后一组或是对前一组的解释说明,或是前一组的意义引申,或是由前一组诗句而引发出的联想,两组含义契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诗节的意义又相互照应,层层深入,描写了诗人由现实听到夜莺的歌声而进入冥想中的虚幻境界,又从虚幻走回现实中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疾苦的体会和同情,但同时也表现出他希望借诗、酒之力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1.语音层   全诗以英诗中最常见的抑扬格为节奏基调,每节换韵,基本韵式为ababcdecde,只有少数几处稍有变动(例如第二节中d韵与a韵相同;第六节第二处应押c韵处换韵)。这样音韵格律整齐划一的诗歌读来琅琅上口,音调起伏,错落有致,为全诗平添了音律之美,或与夜莺的歌声相应和,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该诗的前四行描写诗人麻木中又夹杂痛苦的情感状态。这四行中多用长元音,如[ei](aches, pains, drains), [au](drowsy), [ou](opiate), [a:](past), [i:](Lethe)等,这些长音的使用使得诗人所描述的痛苦、困顿、麻木的情状得以加深和延长。第二节中俯拾即是的长音,如[a:](draught), [u:](cool’d, true), [i:](deep, green),等等,更加突出了美酒的芳醇和诗人对酒的迫切

渴望,尤其第九、十行八处长音(I, might, leave, world, unseen, thee, fade, away)的集中运用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渴望借酒力摆脱尘世苦恼,随夜莺悠然远去的景象。第三节开头联用三个长音(Fade far away)与第二节的末行形成呼应,表现了诗人远远离开现实的深切渴望。   除长音的巧妙运用外,该诗用单词本身的发音特点来表现意境、烘托气氛的手法也取得了非凡的效果。例如,第一节多处押半韵(being, in, winged, beechen, green, Singest),不仅增强了音韵的和谐,其音色的清脆悦耳也让读者在阅读时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夜莺歌喉的甜美。再如,第七节最后一个词和第八节第一个词“forlorn”,这个词的发音本身就像洪钟鸣响,与下面一行的“toll”前后呼应,给人以强烈震撼,把人从浮想联翩中一下子拽回现实。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这首诗还采用了其他多种音韵手段来配合主题意义的表现。比如,诗中大量使用了头韵(Singest of summer (L10,“L”代表Line,以下同。), deep-delved (L12), beaded bubbles winking at the brim (L17), etc.,不仅增强了音律的和谐和节奏感,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渲染气氛、加强语气的效果。例如“Singest of summer”(“放开歌喉,歌唱着夏季”,译文引自查良铮的中译本,以下同。)用头韵可以衬托出夜莺歌喉的清亮与歌唱时的无忧无虑,与诗人的情绪正好形成对比。在表现美酒甘醇和由美酒而联想到的美妙事物的第二节和表现诗人在林中闻着花香、听着虫鸣的惬意的第五节,诗人用了轻盈灵动的和谐音,而在悲叹人世苦恼、青春易逝的第三节就用了滞重低沉的不和谐音。   总的说来,济慈对声音的感悟和捕捉能力是超乎寻常的,并且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声音来帮助表达主题,使声音与内容、意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书写层   济慈在诗歌的书写方面比较规范,《夜莺颂》这首诗整体上比较符合诗歌的一般书写规律,但也有几处用首字母大写的方式来起到特定的作用:“Beauty”(L29)、“Love”(L30)、“Poesy”(L33)、“Death”(L52)四词首字母大写,这四项都是被诗人形象化了的抽象事物,在诗中诗人通过书写上的变异将抽象的事物比作生命体,把抽象呆板的说理转变成生动形象的描绘;“Queen-Moon”(L36)、“mid-May”(L48)两处的单词首字母大写表示拟人化,将无生命的事物比作人,增添了诗歌的情趣,也展示出诗人丰富的想像力;“South”(L15)处用了换喻修辞法,用地点代指该地出产的美酒,简洁明了;“Bird”(L61)的书写变异起到强调作用,把夜莺这一形象放大,表示诗人心目中夜莺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一只普通的、会唱歌的

小鸟,而成为了诗人精神的向导,同时在这里诗人又是在向夜莺呼唤,而夜莺是一种理想化的美好生活的象征,因此这个单词书写上的突出似可表现出诗人内心世界对那种没有痛苦和忧愁的生活的强烈的渴望。   3.词汇层   在词汇层面上,这首诗较多地引用了具有特定意义的专有名词,通过这些词本身所蕴涵的典故来丰富诗歌内容、增强表达效果,这种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正是文学作品的特点之一。该诗五处引用了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专有名词,分别是:“Lethe”(L4),“Dryad”(L7),“Flora”(L13),“Hippocrene”(L16),“Bacchus”(L32)。“语言的神话结构是济慈颂歌的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神话的主题在济慈颂歌中比比皆是。”④诗人借用这些富有神话特色的语言为读者创造出一个梦幻般的仙境。   具体而言,“Lethe”是希腊神话中冥间的一条河,死人的灵魂喝了这条河的水就会忘记了过去的事。诗人在上文中描述了他痛苦麻木的心态“有如饮过毒鸩,又像是刚刚把鸦片吞服”。毒鸩和鸦片必然联系着死亡和迷幻,但是诗人并没有直接提及,而是用了“Lethe”来间接地让读者去领悟。同时,冥河忘川的意象制造出一种昏暗、朦胧,甚至恐怖的环境气氛,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绪推到了极致,正好与夜莺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而诗人又迫切渴望摆脱这种痛苦,于是他选择遗忘,选择逃避,“Lethe”恰好能帮他忘却烦恼,这也体现出济慈本人所倡导的“处于不安、神秘和怀疑状态之中而不去烦人地探究事实和原因”的“否定能力”(另译作“消极能力”)⑤。“Dryad”是希腊神话中树木的精灵。诗人把夜莺比作树林中的精灵真是恰如其分,充分表现出夜莺歌声的灵动美妙,同时在神话中往往是精灵把人物带入神话的世界中去,在此诗人也许是希望夜莺也能把自己带离现实吧。“Flora”是罗马神话中司百花的女神。“Hippocrene”是希腊神话中文艺女神缪斯姐妹居住的Helicon山上的泉水名,饮了此泉可以给人以诗才。“Bacchus”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围绕着“酒”的主题,诗人用了三个神话意象,这些专有名词的运用对于表达主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他幻想的世界中除了美好的事物之外还有神话中的仙人、精灵出现,更增添了诗歌幻美、浪漫的情调。   除了神话专有名词外,该诗中的普通词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该诗第一节出现两个“happy”(L5、L6)和一个它的同根词“happiness”(L6)。诗人没有选择近义词来表达这一含义而故意将一词重复使用,构成数量上的突出,鲜明地展现出夜莺歌唱的欢乐和夜莺歌声的感染力。在

想像中,诗人忘记了自身的存在,他已幻化为另一只夜莺,分享它的快乐。第四节的开头连用两个“away”,写出诗人心底的呼唤,他要让自己的灵魂乘着诗的翅膀向夜莺飞去。第八节三处出现“adieu”这个感叹词,这是诗人在向夜莺告别,同时也是向自己的幻想告别。此外,该诗另一突出特征是大量语义关联词的共现。例如第三节“weariness”,“fever”,“fret”,“groan”,“palsy”,“a few, sad, last grey hairs”,“pale”,“spectre-thin”,“dies”,“sorrow”,“leaden-eye’d despairs”等词都是用来描述人生痛苦的,这些词集中出现,共同描绘出一幅人世凄凉的画卷,让人不禁悲从中来,也更能体会诗人渴望逃离现实的心境。   4.语法层   本诗实际出现了两个人物:一是叙述者,诗中用第一人称“I”及相应变格形式表示;一是夜莺,诗中用第二人称“thou”及相应变格形式表示。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有必要区分“作者”(Writer)和“叙述者”(Narrator)。《夜莺颂》的作者和叙述者都是诗人济慈,诗中用第一人称来表示这种同一性。而这首诗又是在诗人听到夜莺的歌声后浮想联翩、大发感慨中推进的。在诗的前三节是诗人在对着夜莺诉说听到它的歌声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对人生烦恼的悲叹,以及愿随其飞入林中分享快乐的渴望。在这三节中说话人(Speaker)是诗人自己,听话人(Listener)是夜莺。诗人作为叙述者,他的话语采用了陈述语气,在行使提供信息的言语功能之外还隐含着希望能随夜莺而去的祈求,但他祈求的对象又很模糊,或许是夜莺,或许是酒,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神,或许是他自己,这要由读者自己去判断了。在第四、第五节诗人借诗的力量让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随夜莺飞入幽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此时诗人本身已幻化成一只夜莺,以夜莺的视角展开叙述,二者难分彼此。在第六、第七节诗人欢乐至极而想到无痛苦地死去,又由自己的死联想到夜莺之歌的永生,这时诗人和夜莺又复归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关系,直到诗的最后一节,诗人从幻梦中惊醒,而夜莺已飞远,诗人仍对夜莺的歌声恋恋不舍,对着远去的歌声深情道别。   从句式来看,全诗绝大部分用的是陈述句或感叹句,表达诗人听到夜莺歌声的感受、他对现实生活悲观的看法,描述他想像中的美好画面,抒发他对想像中的世界的向往和由夜莺而生出的感慨。但诗的结尾处却连用了两个疑问句,表现出诗人的一种矛盾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从理智上他已从幻想中清醒;另一方面从感情上他又不愿回到现实,还是把自己当成无忧无虑的夜莺,与我国的庄周梦蝶有异曲同工

之效。从句式的选择和内容的表达上看,《夜莺颂》是一个“从索求到疑问(from quest to question)的心旅历程”⑥,诗人以疑问作结,也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像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从结构来看,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复合句的大量使用。修饰成分众多,除了能令表达细致、全面外,还能起到加强语气、加大感情力度的作用。例如第二节使用了两个并列的省略句结构“O, for a draught of vintage! that hath beenCool'd a long age in the deep-delved earth,Tasting of Flora and the country green,Dance, and Provencal song, and sunburnt mirth!”“O, for a beaker full of the warm South, Full of the true, the blushful Hippocrene, With beaded bubbles winking at the brim,And purple-stained mouth”。前一句用了一个“that”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短语“tasting…mirth”来修饰先行词“vintage”;后一句用了两个并列的形容词短语“full of…”和一个介词短语“with…”修饰先行词“beaker”;下面紧接着的“that”定语从句又是同时修饰这两个先行词的。用了如此众多的修饰成分充分表现出诗人超凡的想像力,同时也充分体现出美酒的诱人。又如第三节连用五个“where”状语从句来描绘人世的万般痛苦情状,形成巨大的情感冲击力。   从语态上看,在有关诗人自身的描述中用的多是中动语态(即不及物)。例如“My heart aches, and a drowsy numbness pains”(L1),“My sense, as though of hemlock I had drunk,Or emptied some dull opiate to the drainsOne minute past, and Lethe-wards had sunk”(L2-4),“And with thee fade away into the forest dim”(L20),“Fade far away”(L21),“Darkling I listen”(L51),“I have been half in love with easeful Death”(L52),“Do I wake or sleep?”(L80)。这些片段涉及心理过程(第一、第五句)、动作过程(第二、第三、第四句)、关系过程(第六句)和行为过程(第七句)。Halliday用来描述“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的及物性系统包括六种过程⑦,上面这些片段中就出现了四种,可见诗人的描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没有承受对象的中动语态让诗人的能动性降到最低,隐含有动作参与者消极被动、迷茫无助之意,在句式上贴合了诗人一心逃避现实、在梦幻中寻求解脱的主题。   5.语义层   《夜莺颂》这首诗的一个全局性的突出特征是诗人展现矛盾对立面的特殊方式。诗人巧妙地将矛盾的两方面纳于整体意义表达的过程之中,由一个极端直接跃至另一极端,之间甚至不给读者留出过渡的思想空间。这种意义上的强烈反差带给人奇特的阅读体验,而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对全局的宏观掌控能力又将意义反差造成的不和谐消解于无形。例如,在展

意境唯美的现代诗篇四
《诗歌的意境欣赏》

意境唯美的现代诗篇五
《诗歌的意境》

意境唯美的现代诗篇六
《唯美诗歌配图》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意境唯美的现代诗篇七
《现代诗欣赏》

相关热词搜索:最有意境的十首现代诗 意境优美的现代诗 有意境的现代诗
  • 1、意境的现代诗(2016-01-18)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意境唯美的现代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意境唯美的现代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0887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