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

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

2016-02-06 11:09:0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篇一《小学生所学过的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

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篇一
《小学生所学过的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唐) 白居易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篇二
《白居易诗歌》

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篇三
《白居易诗歌》

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篇四
《白居易诗歌》

白居易诗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倡导新乐府,作品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一生以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15)为界,前期有“兼济天下”之志,后期则“独善其身”。

中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间。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在家出家 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新乐府诗歌 “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予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 ━元稹《乐府古题序》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人。早年耕艺山田,天宝12年(754)进士。安史乱中,南奔襄阳,后任道州刺史,关心民生。有《元次山集》。

张籍(766?--830?)字文昌,苏州人。贞元间进士。终国子司业。有《张司业集》。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李绅(780?--846?)字公垂,无锡人。元和元年(806)进士,唐武宗时宰相。有《新题乐府二十首》(已佚)。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十五岁明经及第。宪宗元和初任右拾遗、监察御史更职。后得罪权贵,贬江陵。又交接宦官,一度任宰相。死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

早期有新题乐府十二首,后又致力于古题乐府诗歌的创作。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其代表作品有《田家词》、《连昌宫词》等。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

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①关心时事。②反映现实。 二,“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①关切民生疾苦。②补察时政。 白居易诗歌分类

①讽喻诗②闲适诗③感伤诗④杂律诗

《与元九书》:“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中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 讽喻诗 此篇是《秦中吟》第七首。 轻肥:《论语 雍也》:“乘肥马,衣轻裘。”

内臣:宦官。在外庭担任高级军职。 江南旱:唐宪宗元和三、四(808—809)年间的大旱。 ①全诗前一部分写内臣的生活,紧扣“骄”(朱绂、紫绶、夸、气益振)和“奢”(光照尘、九酝、八珍、洞庭、天池鳞)。②强烈的对比。③人食人的惨状并非只是天灾。 ④收束有力,警醒。

卖炭翁苦宫市也

此篇为《新乐府》第32首。原序:“苦宫市也。”宫市,皇宫生活用品采购。起初由官吏采办,唐德宗时由宦官办理,进行公开掠夺。

叙写艺术

叙写艺术 1,人物形象:形貌,心理。 2,对比。

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

1,本篇揭露了宫廷生活的黑暗和宫女的悲惨生活境遇。

2,诗篇以一个老宫女的生活和情感状态为代表,反映了成千上万的宫女的共同遭遇。语言

通俗流畅,采用“三三七”句式和顶真句法,具有灵活的民歌风味。

感伤诗 《长恨歌》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是 一首七言歌行体的叙情长篇。

《长恨歌》以前代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本事,同时融入了诗人自己的感受,一经创写,便广为传诵。

(1)讽谕说。认为白居易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对他们的荒淫生活作了讽刺和暴露。

(2)爱情说。认为这首诗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

(3)双重主题说。即认为这首诗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倾。 爱情主题说论析

讨论的前提

①历史评价?文学评价?

②文学:写什么和怎么写。

③白居易是从一个不同于正史的角度(女人祸水论)重构李杨情感故事的。

1)抒情性:百般宠爱,夜雨闻铃,西宫孤灯,蓬莱寄词。(2)史实处理: 杨家有女初长成 惊破霓裳羽衣曲(3)唐人对玄宗及马嵬事变的态度: 时阉宦李辅国离间肃宗,故移居西内。高力士、陈玄礼等迁谪。上皇寝不自怿。(《旧唐书 玄宗本纪》) 马嵬太真缢所,题诗者多凄感。(《唐诗纪事》)

(4) 《长恨歌》归入感伤诗一类(《与元九书》)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李夫人》:“纵今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5)诗人创作心理

符离(今安徽宿州符离集南十余里东莱园村北,时783年。)

《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篇五
《白居易诗歌赏析选》

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篇六
《谈白居易诗歌》

谈白居易诗歌

白居易诗歌现存近三千首,在唐代首屈一指,他的诗歌题材比较广泛,他自己曾分为四类,即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其中价值最大、自视最重的是讽喻诗。他自称这类诗是“兼济之志也”(以上均见《与元九书》)。现代许多古文研究者也充分肯定了白居易的讽喻诗,给予极高的评价,如游国恩在其《白居易及其讽谕诗》中指出,"白居易之所以值得我们重视,也就是因为他继承了杜甫那样的同情人民的传统",他"一生作品中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也就是讽谕诗",这些讽谕诗"大胆揭露了当时政治社会的黑暗及阶级矛盾",表现了作者"有正义感"、"肯替人民说话"的斗争精神;郭沫若在《关于白乐天》则指出,白居易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而且他十分同意日本学者片山哲先生称白居易为"大众的诗人",是"为劳动人民祈福的和平诗人",是"清廉洁白、毅然有所自立的诗人";谭丕模的《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也认为,白居易的诗歌忠实地反映了现实。从他的诗歌所表现的人民性来看,他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他是一位多产的诗人,而且是多产讽刺诗的诗人。他讽刺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讽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希望减轻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同时也歌颂了那些减轻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的政治措施,憧憬着人民的理想与要求。白居易的讽喻诗以《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为主,另外还包括一些与新乐府精神相通的诗作,如《观刈麦》、《宿紫阁山北村》、《采地黄者》等,这些诗作集中体现了诗人为君、为臣、为民、为物的诗,对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规劝之辞,反映的社会内容极为丰富。今天,我们读白居易的这些讽喻诗,是诗人为民请命的现实主义精神,依然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心灵。

(一)反映的真实性 ———— 关注 民生 疾苦

白居易的讽喻诗所反映社会内容的真实性体现在充分反映了社会底层各类人物的悲惨命运和深重苦难。如《杜陵叟》写杜陵的一位老农种一顷多薄田,春秋连遭灾害。官吏却不报灾,而“急征暴敛求考课”,逼得这位老农只好“典桑卖地纳官租”。《观刈麦》写一个贫妇被盘剥得靠拾田里的遗穗过活:“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缭绫》写女工之劳。缭绫这种向朝廷供奉的精美丝织品,极费织工,“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无非是供给宫中制舞衣之用。《新丰折臂翁》写一位八十八岁的老翁为逃避穷兵黩武的战争,二十四岁时自用大石槌折一臂。“此臂逝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缚戎人》写西北一个边民被虏入吐蕃四十年,冒死逃归,却被腐朽边将死认作吐蕃人,发配江南,“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上阳白发人》写宫女的凄苦命运,从十六岁入宫到六十岁尚未出宫,“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她的美妙青春和一生年华都成了帝王的牺牲品。《卖炭翁》深刻地揭示了手工工人卖炭翁的艰辛困苦生活,并有力地控诉了“宫市”的罪恶。《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类诗中思想和艺术结合完美的代表作。首四句勾画老翁艰辛劳苦的形象。南山即长安南郊的终南山,老翁终年劳作在这座深山里。“伐薪烧炭”四个字包含了艰苦的劳动过程。他登山入林,一斧斧砍下薪材,再把它拖到窑地,一窑窑烧制成炭。长年累月,烟熏火燎,所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那烟尘的脸色,那斑斑的鬓发,那黑乌乌的十指,那是艰辛劳动的印迹。这个形象已足够引起人们的怜惜与同情了。“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浅淡的词语,包含沉重的感情,说明卖炭换钱是老人惟一的生活来源,不由人不珍视他那炭的价值了。接下去六句写老人为穷困所逼的复杂心理和载炭赴市的艰辛。“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从下两句知道这正是一个严寒季节,身上还穿着单衣,说明全部辛劳所得还不足以维持正常生活。虽然身上衣单,为了卖个好价钱,还祈望着天再冷一些。老人炭价的重要,渲染得更加突出了。一个薄衣单衫在寒风中瑟缩的老人,盼望天气更冷,可见他被贫困摧残到何等境地了。他这个凄苦的愿望实现了,“夜来城外一尺雪”,

一尺深的雪,天自然增寒,炭价不会降了,说不定还上涨些许,不免在凄苦的心境里涌起一股兴致,一大早便赶车载炭上市了,“晓驾炭车辗冰辙”。山路遥遥,赶着装载千余斤炭的牛车,在一尺深的雪路上行走,到了长安市场的南门外,已经太阳老 高了,“牛因人饥日已高”,牛也困乏不堪,人也饿得不得了。早上出来还是大雪遍地,经过日晒,雪已融化,歇脚在泥水中,“市南门外泥中歇”。老翁这时满心的希望,是遇上一个好买主,将炭变卖成钱,吃上一顿饱饭,再置办点生活必需的东西。但是正当他眼巴巴盼着的时候,迎来的却是一场噩运。“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皇宫中的采办来了。他们有特殊的服色,黄衣白衫;也有特别的权力,只要他们看上的,便分说不得,因为他们是给皇家买货的。“翩翩两骑”,言语不多,已经透露出那骄矜自得的神气。果然厉害异常,“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这时牛困也顾不得,人饥也管不得了,“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结果如何呢?忍着牛困人饥将炭送到宫里,却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千余斤炭,只换得半匹纱一丈绫。“系向牛头”,极传神,不管你肯与不肯,要与不要,摔在牛角上,就是它了,那一种蛮横无理、盛气凌人的神气,都在四个字后面隐现出来。这就是当时病民的恶政之一“宫市”。韩愈《顺宗实录》载,过去宫中需买外物,令官吏负责采办,按市购置。后来不再通过官吏,宦官“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长安东西两市),并要闹坊,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还记载一个农民卖柴的事:“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勒索农民供奉门户钱),仍缴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白居易所写的卖炭翁,不过其中的一事。

(二)讽喻的深刻性————直斥统治阶级及其弊政

白居易深刻的认识到底层人民的苦难,来自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掠夺以及种种病民的弊政,作为封建 社会的一员,诗人能够冲破自身局限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实是难能可贵的。从上面所举的一些篇章里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白居易的有些讽喻诗更侧重于直接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及罪恶。白居易在《策林》中曾指出“官吏之纵欲”,“君上之不能节俭”是人民穷困的重要原因。他的讽喻诗不少是指斥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生活的。在《歌舞》中,诗人写那些公侯贵官“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买花》写富贵人家以重价购置和莳养牡丹的习俗,“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诗人通过田舍翁的口批评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李肇《唐国史补》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一本有值数万者”。可见其奢靡耗费。《轻肥》专写宦官。中唐以来,宦官专权,他们由皇帝的家奴一变而为势要人物,控制着军政大权,骄奢豪横,不可一世。诗截取他们去赴“军中宴”这一片断来写,所说的“军”是指天子的禁军神策军,由宦官统领。诗没有先交代赴宴,那样就平铺直叙没有神气了。而是先摄取一个路上的镜头,一开篇便风神饱满。“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一句把盛气骄横的味儿写得十足,后一句从鞍马上写其富贵豪奢。鞍马的光华可以照尘,自可想见鞍上华丽的金银珠翠装饰和马身毛色的光泽。那么这是一些什么样的人物呢?诗人用一设问句,醒目地点出,此即“内臣”,也就是宦官。宦官不过是宫中的奴仆,怎么如此豪横骄奢起来了呢?原来今非昔比,他们都已成为高官贵人,“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了。到了这里诗人才交代出他们是去赴宴:“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一个“夸”字,显出其自得炫耀之态,一个“云”字,写出其成帮结伙之多。以上八句诗,经过诗人这样的匠心结构,波澜起伏,振荡有势。接下去六句写“宴”,以四句铺排其饮食的精美,九酿之酒,海陆之珍,洞庭之橘,天池之鳞;以两句状其兴高采烈之态,“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珍味饱食,志满意得,酒酣兴浓,盛气高扬。接着诗人的笔锋陡然一转:“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一方面是山珍海味,一方面是人食人。诗人把二者鲜明地摆在那里,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其中的意义。在文章的脉理上,这末二句又

形成一个突起的浪峰,不仅结得有力,也增加了全篇的波澜。

统治阶级为维持其奢华的生活,必然加重对人民的掠夺,而生出种种病民的弊政。白居易的讽喻诗广泛接触了这一主题。《文献通考》载,“德宗既平朱泚之后,属意聚敛,藩镇常赋之外,进奉不已。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有‘日进’,江西观察李兼有‘月进’,他如杜亚、刘赞、王纬、李錡,皆徼射恩泽,以常赋入贡,名为‘羡余’。”“日进”也好,“月进”也好,“羡余”也好,都要从百姓的头上搜括来,在税外加码。白居易的《重赋》就是反映这一问题的。诗中作农民的口气控诉说:“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宿紫阁山北村》写神策军“暴卒”横暴地闯入民宅,不由分说地将庭中生长三十年的“奇树”砍去,主人只能任其所为。《红线毯》揭露宣州太守进贡开样加丝毯,对这种用心不在民事而在进奉的行径,诗人怒喝道:“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三)讽喻对象的广泛性————多角度出击

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谕诗,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采地黄者》、《重赋》、《杜陵叟》等写农夫的辛苦和赋税剥削的沉重;《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等写宦官的飞扬跋扈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轻肥》、《歌舞》、《红线毯》、《两朱阁》等揭露豪门贵族的穷奢极侈;《新丰折臂翁》、《缚戎人》、《城盐州》等反映边防问题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西凉伎》指责边将忘仇:“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其中表现了爱国思想。;《涧底松》、《赢骏》、《悲哉行》、《谕友》等为门第限制下人才受压制而抱不平;《井底引银瓶》、《议婚》、《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为礼教束缚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发出控诉;《伤友》、《和雉媒》、《天可度》等抨击世风衰败和人情浇薄;《海漫漫》、《梦仙》等讽刺迷信神仙的虚妄愚昧。此外,《两朱阁》刺佛寺之有增无已,《草茫茫》惩厚葬,《天可度》恶诈人:官牛》讽刺执政宰相,所讥刺批评的都是诗人视为不好的风气。这些作品都称得上心苦力勤,直气凛然。在广泛反映现实的基础上,诗人对不合理的现象痛下针砭,如“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重赋》);“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红线毯》);“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杜陵叟》),措辞激切,毫无顾忌,突破了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框框。这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是十分突出的。

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托作者的政治感慨,如《黑潭龙》写家家户户杀猪祭龙王,酒肉实际上喂了狐狸,而深居九重的龙王却什么也不知道,形象地描绘出皇帝耳目闭塞、官吏近侍贪污中饱和小民惨遭剥削的情况。《题海图屏风》则通过海中大鳌兴风作浪、鲸鲵助威肆虐,造成“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的景象,为当时藩镇割据、联合叛唐的政治局面作了真实的写照。还有把鹤、鸟、松、竹等动植物拟人化,用以表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人物及其关系,如晚年所作《禽虫》十二章,就属于这类寓言诗。

白居易的闲适诗多用于表现闲情逸致,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篇章还宣扬了省分知足、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但也有一些醒目的警句,如“作客诚已难,为臣尤不易”、“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适意二首》)以及“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不唯非贵相,但恐出祸因”(《自题写直》)等等,仍从侧面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篇七
《白居易诗歌欣赏》


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相关热词搜索:白居易的诗歌 白居易诗歌 白居易诗歌分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1267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