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竹石诗

竹石诗

2016-02-06 11:28:3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竹石诗篇一《诵竹石诗 做有为人》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竹石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竹石诗篇一
《诵竹石诗 做有为人》

诵竹石诗 做有为人

新艾里学校 张凯鑫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什么?”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最喜爱竹。”我从小就对竹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完全可以说是一种偏爱,一种超乎寻常的爱青青翠竹,亭亭玉立,它有着修长的身躯好似苗条的妙龄少女又有着挺拔的姿态。竹的最大特点是“腹中空空”。把竹子纵向剖开,里面只有横隔的竹节,其他一无所有。我国有一个成语叫“虚怀若谷”,虚,就是谦虚.怀,是指胸怀,谷即为山谷。整个成语连起来解释就是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而竹的“腹中空空”正好形象地表明了它谦虚之至。腹中无物就必须从外界不断地汲取营养,不断地充实自己,永不满足。谦虚,这就是竹最显著的精神!不仅如此,它每成长一步,都留下印记。在生命的旅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困难不能使它害怕挫折不能使它畏缩,竹节足以作证,它

将竹的前进过程作了生动详细的记载,这难道不能给人一些启发吗? 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件事情,学一样本领,均应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前进,切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这与我国春秋时期的那个“揠苗助长”的宋国人有何本质区别呢?庄稼本来应该按自然规律慢慢地长,人把它拔高后,表面看苗顿时长高不少,但结果是必死无疑。我们干事也应该吸取“揠苗助长”的教训,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干吗?竹不开花。它没有牡丹的高贵,也没有君子兰的艳丽。它没有月季的引蝶浓香,也没有茉莉的诱人清香。竹朴素,不炫耀,不卖弄,因而不为人们所注

意,在姹紫嫣红的春天,则更引不起人们的青睐。但它独特的美,却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成为他们的爱物。著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擅长画竹,在生活中还以竹自喻,在《竹石》一诗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原来竹子如此的坚强,不怕困难和挫折,如果我们在学习上也能想竹子一样那该多好啊!很快的,我们班掀起了一阵古诗热,同学们找了很多有关竹子的古诗,我们交流,吟诵.每找到一首就像如获至宝,赶紧写入自己的积累本中,我们发现古人特别爱竹。

竹,它既是岁寒三友,又是花中君子,可见人们对他的喜爱.我们决心做竹子那样的人,学习他的坚强向上,处处以竹子自律,并以竹子教导他人。它成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个人荣辱事关国家兴衰,我们切不可“以耻为荣”,更不可“以荣为耻”,要“耻荣分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不能混淆,我们要知荣明耻。“清官执法,不贪权贵。刚正让人平易近人,洁净让人卓尔不群。这成了立在人们心中的丰碑。”——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希望每个人积极努力,为树立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作出积极贡献。让我们共造和谐新风范。

竹石诗篇二
《古诗的意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加上诗人的主观情感。这些意象一方面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渗入了诗人的人格和情趣。从某种意义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了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了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

阅读鉴赏诗歌时,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去领悟诗中意象的意蕴,进入诗歌的意境,深入品味诗中蕴涵的情感。

为了更好地把握诗歌意象,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有人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用一首小诗进行总结: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为了让同学们更系统地掌握古诗词中的一些常见的意象,下面将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燕子: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⑴ 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采桑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

⑵ 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⑶ 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乌衣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宴殊《浣溪沙》)

⑷ 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唐代郭绍兰《寄夫》)、“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

2、蝉:喻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王沂孙《齐天乐》”)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3、竹:喻刚正有节的节操、中通外直、虚怀若谷。如:

郑板桥《竹石诗》:“咬定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夏昶《墨竹图轴》:“闻群初夏尽交欢,写赠琅环着意看。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

清·丘逢甲《题画竹二首其一》:“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 刘禹锡《庭竹》:“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4、梅:喻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如: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

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5、松:喻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如: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6、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如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明·陈汝言《兰》:“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喻人才被埋没,怀才不遇;又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陈”子昂《感遇》)、“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咏兰诗》)。

7、流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如: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在古诗词中,诗人也常常以流水喻光阴易逝。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长歌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等。

8、芭蕉:芭蕉和梧桐意象的意蕴差不多,常常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如: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9、杜鹃:常常用来渲染一种悲剧氛围。如:

“其间旦幕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10、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水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诗从常常用它来喻离情别绪之绵长。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11、杨柳:杨柳表惜别或思乡之情。如: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枝词竹》)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12、芙蓉:又称“荷”,“莲”。“芙蓉”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级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佳子”般的绝代佳人。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

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

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王维的《山居秋暝》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李白《古风十九首》“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诗人幻想自己漂游于西岳山的莲花峰上,碰见的玉女是“手把芙蓉,凌空而行”。

无论是用咏荷之美好,还是叹荷之颓废,或是赞美莲之高洁,荷花作为一种典型的意象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一种感情的象征。

13、月:咏月诗在中国诗歌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月亮可以说是古代诗人最偏爱的一个意象。古代的“月”表现以下的几种象征:

首先是象征团圆,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次是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三是把月亮当成美好的象征,爱的象征,比如张若虚的《春花秋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按照闻一多的解释,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皎心的传递。

14、菊: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15、鸿雁:

⑴ 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鸿雁传书”的典故语出《汉书·苏武传》,从这个著名的典故开始,鸿雁就成了书信的象征,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这一点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比较普遍了。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中有:“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希望远道而来的鸿雁能够带来友人的消息,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真是情真意切。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李商隐《离思》”)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⑵ 以鸿雁为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的触发点。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如:

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前两句,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引出耳听萧萧风声、目见随风而来的雁群,表达作者因遭长时期的贬谪而产生强烈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庭院中的“庭树”,由远而近,步步换景,由此触发独在异乡的“孤客”思乡之情。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梦中凫雁满塘,自得其乐的景象与诗人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欧阳修《戏答元稹》)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⑶ 以鸿雁喻人生际遇、人生精神境界。

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如: 《诗经·小雅·鸿雁》中有:“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该诗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人常常以“哀鸿”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⑷ 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如: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写的,苏轼用比兴的手法,以缥缈的“孤鸿”喻“幽人”,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

“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以飞鸿踏雪、一去无踪,暗示人生偶然无定的感慨,形象优美生动,哲理高妙玄远,让人发悟,也使人惆怅。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诗人这里是用“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孤单一人漂泊,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忧郁。

⑸ 秋天,大雁乘着长风,飞往南方越冬。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他已化身飞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游的境界。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何等的逍遥,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诗从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这里的“鸿雁”寄托着诗人的生活理想。

16、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17、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

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18、船(兰舟、征帆去棹、樯撸):

⑴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⑵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浅谈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

我国古代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综合运用了文章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国画的传统技法。因此,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就应该考虑到上述三种情况。下面分别阐述。

一、文章的表达方式被应用到诗歌的表现中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中“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中不使用,试论其它四种。

1.记叙

记叙笔法中的“抑扬”“卒章显志”等手法常被应用到诗歌中。试举例言之。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诗就是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方式先叙被拒的扫兴,后写意外的惊喜,游园看似不值,实际很值。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祠堂的典型景物,五、六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最后两句写出了此次寻找的目的,是对诸葛亮功业未遂的惋惜,更是抒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卒章显志。

竹石诗篇三
《古典诗词的表现意象》

爱情诗及其意象   例:《雨霖铃 寒蝉凄切》(柳永)《鹊桥仙 纤云弄巧》(秦观)《一剪梅 红藕香残》(李清照)《锦瑟》(李商隐)   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表现要点:绵绵思念 款款深情 离情别恨 田园山水诗及其意象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咏物诗及其常见意象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送别诗及其意象  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   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 深情厚谊 激励劝勉 边塞诗及其意象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 、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行旅诗及其意象   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 漂泊无依 浪迹天涯 归期遥遥 孤独彷徨 思乡思亲 古诗词中的燕子意象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乌衣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宴殊《浣溪沙》)、“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张炎《高阳台》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蝉:喻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骆宾王《在狱咏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

商隐《蝉》)、“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王沂孙《齐天乐》)等,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竹:喻刚正有节的节操、中通外直、虚怀若谷。 如郑板桥《竹石诗》:“咬定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明·夏昶《墨竹图轴》:“闻群初夏尽交欢,写赠琅环着意看。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清·丘逢甲《题画竹二首其一》:“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刘禹锡《庭竹》:“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杜甫《寄题江外草堂》:“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蒲松龄《竹里》:“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 梅:喻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再如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喻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如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又如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再如“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左思《咏史》)、陈毅《咏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兰:如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明·陈汝言《兰》:“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喻人才被埋没,怀才不遇;又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陈子昂《感遇》)、“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咏兰诗》)。 流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又如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古诗词中,诗人也常常以流水

喻光阴易逝。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长歌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等。 芭蕉:芭蕉和梧桐意象的意蕴差不多,常常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如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等。 杜鹃:常常用来渲染一种悲剧氛围。 如:“其间旦幕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二首》)等。 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水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诗从常常用它来喻离情别绪之绵长。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等。 杨柳:杨柳表惜别或思乡之情。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枝词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咏月诗在中国诗歌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月亮可以说是古代诗人最偏爱的一个意象。古代的“月”表现以下的几种象征:首先是象征团圆,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次是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三是把月亮当成美好的象征。爱的象征,比如张若虚的〈〈春花秋夜〉〉:“春江潮水连海说,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按照 闻一多的解释,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皎心的传递。第四

是把月亮作为纯洁无暇没有任何污染象征进而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 自然的纯洁对心灵的纯洁,比如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里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古人常来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白望毛平阔,月涌长江流,辽竖咏月佳问,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诗歌中的菊花意象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竹石诗篇四
《古诗词典型意象及其表现特点》

古诗词典型意象及其表现特点

中国古代的诗歌,真可谓是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其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阅读鉴赏诗歌时,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去领悟诗中意象的意蕴,进入诗歌的意境,深入品味诗中蕴涵的情感。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作者心境的不同,同一个物象在不同诗词中表现出的意蕴往往不尽相同,因而体现出意象的丰富性,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爱情诗及其意象

例:《一剪梅 红藕香残》(李清照)《锦瑟》(李商隐)

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表现要点:绵绵思念 款款深情 离情别恨

二、田园山水诗及其意象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三、咏物诗及其常见意象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四、送别诗及其意象

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

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 深情厚谊 激励劝勉

五、边塞诗及其意象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 、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六、行旅诗及其意象

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 漂泊无依 浪迹天涯 归期遥遥 孤独彷徨 思乡思亲

七、古诗词中的燕子意象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采桑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

送于野”(《诗经·燕燕》)、“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等。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乌衣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宴殊《浣溪沙》)。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唐代郭绍兰《寄夫》)、“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等。

八、蝉:喻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骆宾王《在狱咏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王沂孙《齐天乐》)等,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九、竹:喻刚正有节的节操、中通外直、虚怀若谷。 如郑板桥《竹石诗》:“咬定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明·夏昶《墨竹图轴》:“闻群初夏尽交欢,写赠琅环着意看。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清·丘逢甲《题画竹二首其一》:“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刘禹锡《庭竹》:“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杜甫《寄题江外草堂》:“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十、梅:喻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再如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十一、松:喻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如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又如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再如“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左思《咏史》)、陈毅《咏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十二、流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又如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古诗词中,诗人也常常以流水喻光阴易逝。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长歌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等。 十三、芭蕉:芭蕉和梧桐意象的意蕴差不多,常常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如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等。

十四、杜鹃:常常用来渲染一种悲剧氛围。 如:“其间旦幕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十五、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水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诗从常常用它来喻离情别绪之绵长。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等。

十六、杨柳:杨柳表惜别或思乡之情。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枝词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十七、咏月诗在中国诗歌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月亮可以说是古代诗人最偏爱的一个意象。古代的“月”表现以下的几种象征:首先是象征团圆,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次是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三是把月亮当成美好的象征。爱的象征,比如张若虚的《春花秋夜》:“春江潮水连海说,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按照闻一多的解释,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皎心的传递。第四是把月亮作为纯洁无暇没有任何污染象征进而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自然的纯洁、心灵的纯洁,比如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里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十八、古诗词中鸿雁意象

1、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

“鸿雁传书”的典故语出《汉书·苏武传》,从这个著名的典故开始,鸿雁就成了书信的象征,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这一点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比较普遍了。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中有:“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希望远道而来的鸿雁能够带来友人的消息,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真是情真意切。 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李商隐《离思》);“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云中谁寄锦书来,实可行,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等。

2、以鸿雁为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的触发点

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前两句,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引出耳听萧萧风声、目见随风而来的雁群,表达作者因遭长时期的贬谪而产生强烈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庭院中的“庭树”,由远而近,步步换景,由此触发独在异乡的“孤客”思乡之情。 又如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梦中凫雁满塘,自得其乐的景象与诗人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以鸿雁喻人生际遇、人生精神境界

A、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 如《诗经·小雅·鸿雁》中有:“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该诗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人常常以“哀鸿”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在古诗词中,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的诗词还有很多。如:“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诗谶吾生信有之,预怜夜雨闭门时。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龚自珍《己亥杂诗》)等等。

B、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写的,苏轼用比兴的手法,以缥缈的“孤鸿”喻“幽人”,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 在古诗词中,以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这一点来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的诗词还有很多。如:“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以飞鸿踏雪、一去无踪,暗示人生偶然无定的感慨,形象优美生动,哲理高妙玄远,让人发悟,也使人惆怅;“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诗人这里是用“征蓬”、“ 归雁”自比,说自己孤单一人漂泊,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忧郁。

C、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飞往南方越冬。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他已化身飞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游的境界。 又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何等的逍遥,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诗从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这里的“鸿雁”寄托着诗人的生活理想。

竹石诗篇五
《2008年》

第二届“民族情”全国书画艺术大赛

评审结果

金 奖

北京 高 原 行草《翠楼飞白雪》

北京 刘振通 山水《长城》

北京 姜亦文 山水《秦汉风古》

北京 舒 格

天津 丁 恕

河北 程寞然

河北 刘亚明

河北 姚增贵

河北 赵军湛

河北 正 琦

河北 郭 春

河北 于殿英

河北 王海燕

河北 柳青娟

山东 刘家相

山东 葛仁国

山东 崔少华

山东 李世荣

山东 孙玉川

山东 孙培成

山东 谷岳鹏

山东 栾逢旭

山东 王承智

安徽 刘常生

安徽 严 强

安徽 陈国斌

安徽 王建业

安徽 杨明良

安徽 石宏林

江苏 陈业余

江苏 邱京生

江苏 李 猛

江苏 范宝康

江苏 王树福

江苏 何悦菡

江苏 张 伟

江苏 颜世昌

上海 何有富 楷书《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志庆》 大篆《杜甫 望岳》 花鸟《竹报平安》 剪纸《仕女图》 隶书《歌祖国 颂神州》对联 行草《杜甫 登楼诗》 行草《丹青迎奥运》 山水《细雨轻寒春山渺》 行书《紫砚 云纤》对联 花鸟《春意正浓》 花鸟《春风得意》 草书《薛瑄 龙门》 草书《盛世颂》 剪纸《秋韵》 楷书《七言律诗四首》 行草《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 隶书《弘扬奥运精神》 隶书《日丽风和》 楷书《昆明大观楼长联》 隶书《铁马 杏花》对联 山水《溪山幽居图》 草书《李白 将进酒》 剪纸《李白醉酒》 楷书《陶渊明 桃花源记》 楷书《山下》 草书《李白 渡荆门送别》 隶书《李白 蜀道难》 篆刻《政通人和》 山水《苍山呜泉图》 隶书《毛泽东 浣西沙 和柳亚子先生》 硬笔《唐诗八首》 油画《拉布愣寺的回眸》 篆书《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局部 烙画《名门卫士》 山水《山谷清音》

上海 韩守娟 花鸟《香水月季吐芬芳》 上海 花建民 人物《母亲河》

浙江 徐授林 山水《选景入画图》

浙江 张龙兴 花鸟《富贵吉祥》

浙江 刘国成 楷书《功盖》

浙江 戴振声 山水《富春雨后》

浙江 薛丽秋 花鸟《金玉满堂》

浙江 王顺余 隶书《崔颢 黄鹤楼》 浙江 林允奎 行书《改革开放创伟业》 浙江 娄意浓

浙江 詹泉耿

浙江 刘长忠

浙江 邵常娥

浙江 张坚秋

浙江 楼开敏

浙江 张 深

浙江 徐声浦

福建 陈世茂

福建 薛由芳

江西 付建义

河南 李保国

河南 赵荣宝

河南 宋克斌

河南 韩传新

河南 范庆生

河南 丁 霞

河南 庞建国

河南 涂 描

河南 吉锦屏

河南 李光华

河南 刘德芳

河南 张效德

河南 齐汉文

河南 张敏付

河南 王永敏

河南 杨玉香

河南 张和乾

陕西 郭宝庆

陕西 王金贵

陕西 罗将龙

陕西 吕锋辉

陕西 侯丹锋

陕西 杨玉杰

山西 何常灵 行草《骆宾王 咏蝉》 山水《德国新天鹅堡》 行草《抗震救灾》 草书《大卫在北京歌唱》 山水《落日满秋山》 山水《雁荡松涛图》 草书《晏殊 蝶恋花》 人物《钟馗图》 草书《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行草《戴叔伦诗》 草书《点燃奥运圣火 加油中国》隶书《华夏文明 世界共瞻》 楷书《录王羲之兰亭序句》 草书《杜甫 春夜喜雨》 草书《三国演义首篇词》 草书《明月》 花鸟《双寿迎春》 人物《春余图》 花鸟《麻雀图》 行草《精气神》 草书《张先 木兰花》 隶书《高轩 清福》 山水《观瀑图》 隶书《王维牡丹诗》 花鸟《双清》 行书《孟浩然诗一首》 工笔《无题》 楷书《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草书《辛弃疾 喜玉案》 行书《民族情》 楷书《聚天地精华》对联 花鸟《富贵吉祥》 人物《明天》 行书《岳飞 满江红》 山水《川江晨烟》

山西 彭全喜 草书《红叶晚萧萧》

山西 孙梁栋 楷书《苏轼词一首》

山西 徐 茜 山水《山居图》

山西 闫德成 水彩《春之水》

山西 赵晓东 油画《太行牧归》

山西 王杰敏 行书《宁静致远》

山西 陈禄先 行书《苏轼 后赤壁赋》 山西 孙梁栋 楷书《为中华之崛起》 甘肃 李保平 人物《西部风情》

甘肃 韩国仁

甘肃 王生安

甘肃 张渭济

甘肃 张秀钰

甘肃 朱汉文

宁夏 杜德禄

青海 杨进禄

新疆 李新民

新疆 刘志刚

贵州 张道位

贵州 薛 淞

湖南 黄生平

湖南 燕 杰

湖南 张 伟

湖南 谭治中

湖南 周贵雄

四川 蒋 亮

四川 张秋霞

四川 邓代昆

四川 包 幸

四川 王利君

四川 吴玉军

四川 张逢辛

重庆 黄世春

重庆 陈德恩

重庆 向美成

湖北 陈秋明

湖北 郑和昌

湖北 康颖健

湖北 高 强

湖北 况成国

湖北 吴 佳

湖北 代先军

广东 王 泉

广东 刘奇翔 隶书《毛泽东诗一首》 楷书《范仲淹 岳阳楼记》 国画《驼乡春韵》 山水《又是一年燕归来》 花鸟《风华正茂》 隶书《毛泽东 沁园春 雪》 花鸟《英姿》 草书《荷香》 国画《棉农的喜悦》 山水《忽入神仙地》 人物《一曲歌两小》 行书《相逢 负笈》 水彩《小村院落》 花鸟《金秋》 花鸟《鱼翔浅底》 花鸟《傲霜秋菊》 草书《唐诗一首》 草书《王勃 山中》 草书《曹操 短歌行》 草书《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山水《汶川雁门小镇》 山水《雄山雅水在西蜀》 人物《普贤菩萨》 楷书《戴复古 江村晚眺》 隶书《峨嵋山月》 楷书《李白 静夜思》 行书《曲江西岸》 草书《唐 张谓诗一首》 行草《王昌龄诗一首》 油画《藏红》 楷书《秦观 千秋岁》 行草《李白诗二首》 草书《张继 枫桥夜泊》 山水《山路弯弯》 草书《远山》

广东 李旭东 楷书《杜甫 七律 冬至》 广东 黎兴华 草书《祥风 快雪》对联 广东 曾海亮 山水《黄昏》

广东 蔡 杰 草书《毛泽东 忆秦娥 娄山关》 广东 陈永强 花鸟《秋月蟹肥时》

广东 李剑平 剪纸《和谐世界》

广东 陈庆生 花鸟《荷》

广东 李达开 楷书《胡锦涛八荣八耻》 广西 梁万权 行书《民族情深》

广西 唐珍丽 花鸟《斗艳》

广西 黄炎辉 花鸟《花冠群芳》

广西 华兆驹 山水《归渔图》

云南 韩社林 草书《夫画者》

云南 李春生 人物《我们是一家人》 西藏 蒲玉辉 楷书《王维 鸟呜涧》 辽宁 常 辉 草书《张九龄诗一首》 辽宁 程玉海 油画《驼铃》

辽宁 王 贺 草书《李白 沙丘城下寄杜甫》 海南 王长金 草书《天地有大美》

海南 李 伟 山水《琼崖》

内蒙古 白敬山 人物《一代天娇》

内蒙古 宋万林 草书《迎奥运》

内蒙古 张 荣 山水《梵音伴云飘峰峦》 黑龙江 李开斌 山水《山村人家》

加拿大 许 昉 行书《黄越论品鉴四则》

银 奖

河北 王金堂 行书《雨醒 风载》对联 河北 王凤梨 行书《梅雪 茶酒》

河北 商东茂 楷书《节录老子道德经》 河北 赫辰星 草书《毛泽东 沁园春 雪》 河北 朱金玲 行书《毛泽东 七律 洪都》 河北 梁连义 草书《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河北 李玉清 花鸟《大展宏图》

河北 张守平 草书《韦应物诗一首》 河北 杨 元 楷书《祖国 慈祥的母亲》 河北 崔立信 篆书《红日高照》

河北 陈继周 楷书《张虎 端砚歌》 北京 周庆良 篆书《陶渊明杂诗一首》 北京 雷兴武 草书《云海》

北京 葛连福 草书《多难兴寿》

天津 龙选君 草书《毛泽东 到韶山》 天津 李贵云 行草《风云》

山东 吴兴福 行书《龙》

山东 周学颖 剪纸《松鹤延年》

山东 郑立旗 草书《张继 枫桥夜泊》

山东 张克昌 草书《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山东 李 勇 隶书《惠风和畅》

山东 张守杰 行草《张籍诗一首》 山东 郑宝锋 篆书《杜甫 佳人》 山东 焦述环 篆书《百福图》

山东 刘长玮 楷书《民族情深更友爱》 山东 郑德良

山东 宋振玉

山东 庄玉贵

山东 隋玉贵

山东 朱司秀

山东 陈绪友

山东 吴澄淼

山东 陈俊何

山东 尹训中

山东 郭忠义

山东 刘彬昌

山东 孟庆涵

山东 黄续农

山东 王民华

江苏 朱士林

江苏 朱海山

江苏 毛经龙

江苏 王 振

江苏 汪乐然

江苏 阚家庆

江苏 郑焕明

江苏 戴文彬

江苏 罗古农

江苏 张文达

江苏 殷洪林

上海 徐元志

上海 王宏宝

上海 叶道亭

上海 陈嘉宾

河南 郭国正

河南 李德强

河南 王志刚

河南 程作兰

河南 王志全

河南 刘永新 隶书《墨研》 草书《毛泽东词句》 行书《祖国前程锦上花》 行书《祥和 腾飞》 行书《文明中国大家庭》 草书《松赞》 隶书《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山水《云深岭逾叠》 行草《陋室铭》 行草《岳飞 满江红》 隶书《自作诗 咏泉城》 行书《毛泽东 登庐山诗一首》 水粉《家园》 花鸟《月圆花好》 行书《白居易 忆江南》 楷书《郑板桥诗二首》 行草《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草书《东坡诗一首》 草书《毛泽东 咏梅》 行书《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对联 草书《汶川有难 民族有情》 花鸟《兰》 山水《山村的春天》 行书《辛弃疾词一首》 行书《祝奥运成功》 隶书《王维 观猎》 行书《赵佶 秾芳诗卷》 行书《一径 数声》 草书《杜甫诗一首》 行书《临兰亭序》 草书《李白 早发白帝城》 行书《万物 斯人》对联 花鸟《富贵长寿》 花鸟《洛阳春色》 行书《契天地事》

竹石诗篇六
《八年级语文阅读训练资料》

八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资料

(一)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4—17题。

学会低头

阮永兴

(1)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年轻气盛的他一进门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模样,笑着说:“很痛吧,可这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想要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2)富兰克林应该是在这件小事中学会了低头。正是他这种睿智的生活态度,使他对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美国国家制度的初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被称为美国之父。

(3)还看过一个故事: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一对夫妻偶然解决了这个谜底,因为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大且密,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如此反复雪松便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因为没有这个本领,树枝便被压断了。西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挺了过来,所以西坡除了雪松,还有柏和女贞之类。

(4)首先倒下的,是那些傲然挺立的树,而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懦弱的树却以俯首之姿逃过了一劫,最后巍然成林,成了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5)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学到的更多的是坚贞不屈的正气。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曾让我们愤慨激昂,郑燮的《竹石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可在生活中,我们却是要学会低头的,昂首挺立固然能表明一个人执着的品格,可只有学会低头,我们才能迈向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面对的并不总是和风细雨,老天总会不时地降下一阵大雨吹来一阵狂风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而且前面还有许多未知的深壑和大河等待着我们,我们总会碰到许多不尽人意的事。或许我们有勇气在风雨中继续前进,或许我们有毅力去迈过高山大河,可成功却并不一定属于我们。可能我们会摔得鼻青脸肿,可能我们也会跌得体无完肤,甚至丧失继续前进的信心。

(7)生活中,我们是要学会低头的。古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历史上不乏一些暴戾的君主,因为听不进臣子的忠言,不肯低头认错,最终酿成了灭国之灾。

(8)当然,低头并不是一种懦弱,一个人不能一生都做挺着腰板的人。低头是一种谦逊。“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需要时刻低头去向他人学习,我们也需要低头认识自己的过错并总结自己,从而为自己的成功注入动力。

少了烦恼,多了随和。

(9)人生中我们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需要坚贞不屈的气概,可我们更需要那种低头的勇气。学会了低头,我们才会使自己迷途知返,才会找准前进的方向,才会摘取胜利的果实。当然,低头也应恰到好处,过多的低头会使我们丢掉人格的尊严和做人的原则,那样我们会迷失在人生的航线上。

(选自《报刊文萃》)

14.第(1)段画线的句子中,“这”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最大收获”?(3分) 低头更是一种大度。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因为学会了低头,我们会少了些许争执,多了几分友情,

15.第(8)段中,作者认为“低头是一种谦逊”、“低头更是一种大度”,并都作了简

要论述。那么,你认为低头还是什么?如何理解?请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写适

当的内容。(3分)

16.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17.删去本文最后一段好不好?为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8~12题。(14分)

高贵的捐赠

方冠晴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予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予,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大可爱了,“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

⑦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己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火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突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

⑨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虢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的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⑩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我的眼睛也潮湿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

⑪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选自《中学生博览》2009年第8期,有删改)

8.为什么说小女孩的捐赠是“高贵”的?(2分)

9。第⑪段画线的句子中,“爱的种子”具体指什么?(3分)

10.文章对小女孩的神态描写尤为传神,请你摘抄一处并做简要赏析。(4分)

摘抄: 赏析:

11.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2.第⑧段“我终于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三)(14-分)

特殊的生日礼物

[美]罗伯特·莫伦

①妈妈来到波硌的面前,微笑着说:“孩子,我想去趟雷利家,去把他们家的收音机借来听听,你说好吧。”波洛下意识地摸了摸睡衣口袋里的一封信, 拉住妈妈的手,说:“不,您别去了。妈妈,您已经很累了。”妈妈坐到波洛的床边说:“你一定以为妈妈把你的生日忘记了吧?“不,妈妈,,,波洛用手按住口袋,以免信纸发出响声,“我自己差不多都忘记今天是我的生日了。”

②妈妈从边站起来,说:“今天电台里有一档令你吃惊的节目。我很快就会回来的。”她微笑着解下身上的围围裙放在一边,走出屋予,走进风雪之中。波洛看到妈妈率孥的背影消失在雪白的世界里,忽然觉得喉咙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低下头掏出口袋里的那封信。这是邮递员白天送来的,妈妈不在寥。当时波洛打开信封,不由得呆住了,他认出是妈妈写给市广播电台的。他控制不住自己,急忙读下去——

③先生们:本月26日是我儿子波洛11岁的生日,我知道在每天晚上8:30的“快乐家庭”节目里,你们会念出生在这天的人的名单和祝福词。因此我想请你们帮助我,能否在我儿子生日那天在广播里念他的名字,并为他的生日祝福?他病在床上已经10个月了,但他从不抱怨,坚持学习学校里的课程。我希望你们能在广播里这样说:译西市的波洛·哈特rd学,今天是你的11岁生日。祝贺你,波洛,因为你是一个勇敢而乐观的孩子,应该有好运气。祝你生日快乐!

④信纸的顶端是电台的答复:我们很遗憾地通知您,“快乐家庭”节目中的“生日祝贺”拟于本月25日取消。对不起。

⑤正在这时,波洛看见妈妈挎着一只收音机朝家里走来,她走得很慢,雪花落满了全身。

妈妈走进屋子,把收音机被在桌上。“还有20分钟节目就要开始了。妈妈说着打开了收音机。于是,屋子里飘满了温馨的音乐。音乐一停,“快乐家庭”节目就要开始了。“妈妈。”波洛轻轾地叫了一声。“怎么了,孩子?”“哦,没什么,妈妈,您休息吧。”波洛咬了咬嘴唇。音乐终于停了,波洛的表情有点紧张。“现在是‘快乐家庭’节目时间,请父亲、母亲和孩子们注意了„„”收昔机里传来了电台播音员醇厚的男中音。“首先,”播音员说,“我们广播一项启事。本来我们打算取消‘生日祝贺,节目„„”波洛屏住了呼吸,妈妈的手正紧握着他的手。信退回来了,或许他们已经把我的名字记下来了吧。“今天过生目的有:马丁·泰特、查瑞斯大太、史密斯先生„„”但应该还有更多的名字,至少还有一个名字没念呀!波洛的身子有些颤抖。直到节目全部结束了,波洛始终没有听到播音员念自己的名字。 ⑥波洛的眼泪流出来了,他慢慢地回过头去看妈妈,忙碌了一天,妈妈早已睡着了,睡梦中,地的脸上还带着微笑。波洛擦干眼泪,摇了摇妈妈,大声说:“听见了吗?妈妈,您听见他们说什么了吗?“天哪,我怎么睡着了!”妈妈醒来了,“什么,孩子,他们说了些什么?”“他们说今天是我的生日,说我是勇敢而乐观的弦子,并祝我生日快乐!哦?我多么高兴呀,妈妈!,,波洛把头埋进妈妈怀里-妈妈微笑着,眼睛里闪耀着爱怜和自豪的光芒。波洛也含着眼泪笑了。 (有改动)

12.妈妈为何要去借收音机,波洛为何要阻止?(3分)

答:

13.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和划线的句子可以去掉吗?为什幻(3分)

答:

14.第⑤⑥段中,波洛由听收音机时“屏住了呼吸”到听完后“眼泪流出来”,罚 到“含着眼泪笑了”,他情绪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答:

15.波洛叫醒妈妈后说的电台播出祝他生日快乐的话能使妈妈相信吗?为ff

么?(3分)

答:

16.请为本文补写结尾。(2分)

答:

竹石诗篇七
《2013届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卷》

2012年下学期语文测试(二)

班级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晕圈(yùn) 禀赋(bǐn ) 挑剔(tiǒo ) 坦荡如砥(dǐ) B、秀颀( q í) 阔绰(chuò) 谄媚(chǎn) 不屑置辩(xiè) C、虬枝(qiú) 绽出(zhàn) 箕畚(běn) 赋敛之毒(liǎn) D、甬道(yǒng) 荒诞(dàn) 渚崖(zhǔ) 战战兢兢(jīng)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常德汽车总站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客运优质服务年”的活动,通过成立“小白鸽”特色服务队等方式,为休憩的旅客免费提供茶水等服务,宋志奇(省文明办主任)对该站的服务环境和服务水平给予了肯定,并要求汽车总站再接再历,为常德创建文明城市添光彩。在市图书馆,宋志奇详细的查看了盲人借阅室。未成年人阅览室,对图书馆设立“点书台”,方便市民借阅书藉,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同时针对此次督导中发现的车辆乱放、卫生细节,宋志奇均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标准提出了整改意见。

(1)更正文中的两个错别字(2’)

应为 应为(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

3、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有没有底气,取决于有没有下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一个人阅览群书、知识丰富,而不是而不是违法乱纪,就有底气;正气凛然,刚正不阿,而不是应大势,而不是格自律的彰显。

A、头脑空空 贪图安逸 阴谋诡计 井底之蛙 B、贪图安逸 头脑空空 井底之蛙 阴谋诡计 C、阴谋诡计 头脑空空 井底之蛙 贪图安逸 D、井底之蛙 贪图安逸 头脑空空 阴谋诡计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储藏。人,;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

(1)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 (2)一简单就快了(3)一复杂就痛苦 (4)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

5、古诗文默写(没空0.5分,共5分) (1)野语有之曰:“,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水调歌头》中哲理句是,。 (4)《使至塞上》中是千古奇观的名句。 (5)《泊秦淮》中 6、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

(1)《藤野先生》出自鲁迅的散文集《 》,诗集《繁星》作者是; (2)写出《水浒传》中的一名英雄的绰号及故事

绰号 故事 7、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法国著名的幽默家贝尔纳有一天去一家饭店吃饭,对那里的服务员很不满意。付账时,他对饭店的经理说:“请拥抱我。” “什么?”经理不解地问。 “请拥抱我”

“到底是怎么回事?先生。” 永别了!贝尔纳说。

贝尔纳说“永别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

尚一网讯 记者日前从常德市交警支队获悉,为确保今年高考和高中学业考试期间考点周边道路交通畅通,交警部门将在6月7日至8日、6月10至12日,对高考学考考点市、一中、市七中周边道路衽交通管制,以确保考生准时参加考试

6月7日、8日7:00—12:00 13:30—17:30,6月10日、11日、12日7:00-12:00及时雨4:00-17:30,交警部门将对市城区育才东路(武陵大道与育才路交叉路口至朗州路与育才路交叉路口段)、人民西路(老三岔路口至龙港路与人民路交叉路口段)衽交通管制。 此外,交警部门还将对考周边道路进行巡逻管控,确保机动车无乱鸣喇叭现象,从而减少对考生的干扰。同时,对运送“两考”试卷、考生、监考人员的车辆开辟绿色通道,遇到考生途中因困难和紧急情况求助的,执勤民警将积极给予帮助,切实为考生考试创造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

(1)给上述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答:

(2)根据第3段内容,概括说说交警部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为考生保驾护航。(3分)

答: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父子面

腊月二十七,年味越来越足。午后的天空飘起了零星小雪,我懒懒地靠在拉面店的窗前,看雪花曼舞。

这时,一个学生模样的男青年,搀着一位乡下老者走了进来。两人抖落身上的雪花,在临近暖气的那张餐台旁坐下。男青年先为老者摘下头上的旧毡帽,又帮着脱下那件褪了色又极不合体的棉大衣,然后径直走向我,大声喊道:“来两碗牛肉面,要大碗的。”我正准备吩咐厨房伙计,忽然发现他急切地朝我摆手,他指着墙上的价目表,用手示意我——他只要一小碗“白水面”。

我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对他点点头。 男青年正在与老者寒暄。

“爹,你有什么事写封信就可以了,这么远,何必赶来呢?这么冷的天,你眼睛又看不见。我不是说了吗?考完研无论如何也要回家一趟。”

“你都五年没有回家了,你妈怪想你的„„”泪水从老者那没有光泽的眼里流出来。 男青年的喉结一鼓一缩,眼圈红了。 店内一阵沉默,外面的雪花越来越急。

面送上来了。男青年站起来,抢先将大碗牛肉面端到父亲近前,自己端过白水面吃起来。 父亲的筷子在碗里摸索着牛肉,又摸索着送到儿子的碗里:“你得多吃点肉,补补脑子。”

儿子没有说话,故意把吃面的声音弄得很响,又把父亲夹来的一块块牛肉偷偷送回父亲的碗里。

我叫来伙计,对他悄悄耳语了几句。当伙计切了一盘牛肉端到那父子桌前时,男青年抬起头,诧异地说:“你们弄错了吧?我们可没有点牛肉!”

“没有错!”我大声地说,“我们正在搞活动。年底了,为感谢新老客户一年来的关照,凡来小店就餐者,一律赠送一盘牛肉!”

男青年表情复杂,嘴角微微动了动,却欲言又止。他转过头去,对父亲说:“爹,今天店里搞活动,白送我们一盘牛肉,你使劲吃啊!”

“厚道,厚道,真厚道!”老者连连说,“祝你们生意兴隆!”

“谢谢。”我又懒懒地靠在窗户边,继续看雪。雪没有停,越下越大,铺天盖地,洋洋洒洒。父子俩吃完面,结了账,还一个劲儿地跟我道谢。

看着他们顶着大雪消失在路的拐角处,我转身收拾桌子,猛然发现吃空的盘子下压着一叠整齐的零钱,点点,正好是一盘牛肉的钱;更令人吃惊的是,在那位盲人父亲坐过的椅子上,也“掉”了一叠零钱,点点 ,同样是一盘牛肉的钱。

1、梳理文章的主要情节,根据提示补全横线上的内容(2’)

父子要了两碗面——父子吃面—— —— 。

2、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来刻画父子形象(3’)

3、店老板赠送牛肉给父子俩,从中可以看出店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 4、文中一共几次写到下雪,有什么作用?(3’)

5、“骗”有时也是一个温馨的词语,试结合子“骗”父,父子“骗”店主说说本文的骗问什么让人感感动呢?(3’)

(二)学会低头

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年轻气盘的他一进门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模样,笑着说:“很痛吧,可这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想要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富兰克林应该是在这件小事中学会了低头。正是他这种睿智的生活态度,对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美国国家制度的初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称为美国之父。

还看过一个故事: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一对夫妻偶然解开了这个谜底,因为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大且密,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如此反复雪松便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因为没有这个本领,树枝便被压断了。西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挺了过来,所以西坡除了雪松,还有柏和女贞之类。

首先倒下的,是那些傲然挺立的树,而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懦弱的树却以俯首之姿逃过了一劫,最后巍然成林,成了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学到的更多是坚贞不屈的正气。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曾让我们慷慨激昂,郑燮的《竹石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可在生活中,我们却是要学会低头的,昂首挺立固然能表明—个人执着的品格,可只有学会低头我们才能迈向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面对的并不总是和风细雨,老天总会不时地降下一阵大雨吹来一阵狂风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而且前面还有许多未知的深壑和大河等待着我们,我们总会碰到许多不尽人意的事。或许我们有勇气在风雨中继续前进,或许我们有毅力去迈过高山大河,可成功却并不一定属于我们的。可能我们会摔得鼻青脸肿,可能我们也会跌得体无完肤,甚至丧失继续前进的信心。

生活中,我们是要学会低头的。古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历史上不乏一些暴戾的君主,

因为听不进臣子的忠言,不肯低头认错,最终酿成了灭国之灾。

当然,低头并不是一种懦弱,一个人不能一生都做挺着腰板的人。低头是一种谦逊。“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需要时刻低头去向他人学习,我们也需要低头认识自己的过错并总结自己,从而为自己的成功注入动力。低头也是一种智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只是撞到南墙不回头的傻子,只有审时度势,分析困难,另辟蹊径,我们才能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低头更是一种大度。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因为学会了低头,我们会少了些许争执,多了几多友情,少了烦恼,多了随和。

人生中我们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需要坚贞不屈的气概,可我们更需要那种低头的勇气。学会了低头,我们才会使自己迷途知返,才会找准前进的方向,才会摘取胜利的果实。当然,低头也应恰到好处,过多的低头会使我们丢掉人格的尊严和做人的原则,那样我们会迷失在人生的航线上。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学会低头”的含义是什么?(2’)

3、文章前部分的两个实例作用是什么?(3’)

4、阅读第8段画线处文字,提炼出一个观点(2’)

5、根据你对第7段的理解,补写出一个实例(2’)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举例说明本次的对比手法的妙处。(2’)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 (二)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本文作者是1)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3)

(1)惩.山北之塞 (2)投诸.渤海之尾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寒暑易.节(5)固不可彻 (6)河曲智叟亡.以应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A、以.残年余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 C、以君之.力;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始一反焉.;且焉.置土石 4、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 例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A、甚矣,汝之不惠;B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问渔人,乃大惊;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5、翻译文言句(2’)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6、文中将愚公率子孙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2’)

7、本文阐述了什么道理?(2’)四、写作(50分)请任选一题作文 (1)其实那不是理由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

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要求: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抄袭

③书写规范,工整。

相关热词搜索:竹石 竹石郑燮 竹石古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竹石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竹石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1310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