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句

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句

2016-02-11 15:55:1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句篇一《有关长江三峡的诗句》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句篇一
《有关长江三峡的诗句》

有关长江三峡的诗句

六(2)班 王晨昱 1水调歌头

作者: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2、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3【巫山高】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4【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5【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归京

6【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入峡次巴东

7【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8【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瞿塘两崖

9【唐】杜甫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悲秋

10【唐】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1【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2念奴娇

【宋】曹冠

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 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 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 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

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 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 仙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 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

满江红

13【宋】何师心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

不须人卷,不须人轴。

一点不容飞燕入,些而未许游鱼宿。 向山头、款步听疏音,清如玉。 三峡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龙浴。 更两边潇洒,数竿修竹。

晓倩碧烟为绳束,夜凭新月为钩曲。 问当年、题品是何人,黄山谷。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句篇二
《长江三峡》

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句篇三
《《三峡》试卷》

文言文一课一测(八上三)

班级_____座号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_

三 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

1、填空:(13分)

(1)《三峡》选自《 》,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5分)

(2)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3分)

(3)本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 、 特点。写水,则描绘了的 的不同景象。(3分)

(4)填补原文空白。(2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阙( ) 湍( ) 御( ) 曦( )

....

( ) 溯( ) 漱( ) 嶂( ) ...

襄( ) 属( )引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5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

③绝谳多生怪柏(绝谳: ) ..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 )(沿: ) ....

(溯: )(绝: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 )(疾: ) ..

⑥飞漱其间( ) .

⑦哀转久绝( ) .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 .

⑨不见曦月( ) .

⑩属引凄异( 属: )(引: ) ..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2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

5.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5分)

⑪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⑫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⑮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⑰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 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6分)

(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

(3)表现秋景凄清的句子是: 。

(4)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画卷的句子是: 。

7.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2分)

(1)自 非 亭 午 夜 分 (2)虽 乘 奔 御 风

8.选择题:(10分)

(1)下面各句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 略无阙处 B. 虽乘奔御风 C. 素湍绿潭 D. 回清倒影 ....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 沿溯阻绝 绝谳多生怪柏 ....

C. 故渔者歌曰 故人不独亲其亲 D. 良多趣味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人有百手 B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

C属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其间千二百里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下面有关第3、4两段文字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作者不禁赞叹“良多趣味”。

B.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传里“哀转久绝”。

C.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等字;写秋季的景色,着“林”“涧”“高”“长”等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D.这两段写水,按照春、冬、秋的顺序分别着墨。

(5)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先总写三峡的全貌,“七百里”三字点明了三峡之长,“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山多,“重岩叠嶂”写山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二句写谷深,突出了整个三峡的雄伟气象。 B文章写三峡夏水时先写水势浩大,再写水流湍急,突出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C文章写秋景时,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渲染了三峡秋景寂静、凄清的气氛,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感受。

D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词语,语言清新俊逸。

9.选文第①段与第②③④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选文②③④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2分)

10.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3分)

① 夏季:

② 春冬:

③ 秋季:

11.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文中作者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2分)

13. 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水?(2分)

14.仿造例句,从文中选出三处景物进行概括。(3分) 例:险峻的山峰

15.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3分)

16. 《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4分)

17.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1)请说明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的两个理由。(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理由并摘引

(2)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18、长江三峡风光美不胜收,请默写前人诗词中与长江有关的两个诗句,并指出作者及出处。(4分)

(1)

(2)

参考答案:

1、(1)水经注疏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2)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3)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不同季节(4)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2、quē tuān yù xī yǎn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zhǔ

3、①实在、的确 ②通“缺”,空缺 ③极高的山峰 ④上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断绝⑤飞奔的马 快 ⑥冲荡 ⑦消失 ⑧在 ⑨太阳 ⑩连接 延长

4、①即使 虽然②有时 或者

5、⑪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⑫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3)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4)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⑮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⑰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6、(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1)自非∕亭午夜分(2)虽∕乘奔御风

8、(1)A(2)C(3)A (4)C (5)B 9、总分。并列。

10①夏季:水势迅疾凶猛。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水清、树荣、山峻、草茂)③秋季:凄凉异常。(或(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1、表达了对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2、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13、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4、湍急的江水 碧绿的潭水 茂盛的草木 怪异的松柏 飞悬的瀑布 凄厉的猿啼 悲凉的渔歌

15、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也从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1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7、(1)理由一:水流急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二:落差大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语言表达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1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句篇四
《长江三峡(诗画)》

长江三峡(诗画)

霞浦一中 林承强

瞿塘巫峡送飞鸿,宝寨丰都画卷中。 叠嶂西陵猿长啸,大江波涌艳阳红。 注:重庆、湖北宜昌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

的总称)。

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句篇五
《《长江三峡》》

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句篇六
《长江三峡完美版》

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句篇七
《长江三峡》

课题:长江三峡

第1课时 总第9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1、学习本文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寻找行文线索,领会文章的谋篇布局

教学难点:掌握抓住特点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单: 查找长江三峡的有关知识、完成课后练习1

(二)课堂探究单:

活动一、课文导入

1、长江、黄河是中国的两大内陆河,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诗句来描绘叙述长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那么在刘白羽的笔下,长江中最为瑰丽奇特的一段——长江三峡,展现出的是怎样的风貌神采呢?这节课我们来赏析刘白羽的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长江三峡》 2、解题: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它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三峡全长193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白帝城更加出名。

瞿塘峡 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奉节县夔门(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但又是最雄伟险峻的一个峡。瞿塘峡两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燮门,也称瞿塘峡关,山岩上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

西陵峡在湖北秭归、宜昌两县境内,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约长6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以滩多水急闻名的山峡。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

巫峡 在重庆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五公里,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

长江三峡不仅有已经建成的葛洲坝,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三峡工程。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3、刘白羽(1916.9.28-2005.8.24),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详见一点通) 活动二、整体研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

活动三、局部研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讨论完成课后练习5(教师总结)

活动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课堂检测单:默写字词音

(四)课后巩固单:指导用书1、2

(五)教学反思单:

课题:长江三峡

第2课时 总第10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1、学会自主赏析比喻句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用词的技巧,试着赏析成语的妙处

教学重点:成语妙处的体会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自主赏析

教具准备:

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单:找出文中的成语,注意字形

(二)课堂探究单:

第一段:理解“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答:通感。

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总领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该特点进行的。

活动一、瞿塘峡片段分析

1、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并讨论: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用了哪些词语?写了瞿塘峡的哪些方面?体现了瞿塘峡的什么特点?

① 采用绘声绘色的手法,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②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声

色: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金色浮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③ 总括其雄奇,有古有今,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在字里行间。

2、完成指导用书P33 4、5题

活动二、巫峡片段分析

自由朗读第三四五段,思考并讨论:作者用什么手法来写巫峡?体现了巫峡的什么特点?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有何作用?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① 主要运用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峡的秀美

② 神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增强知识性、趣味性。

③ 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注意描写景物的修饰词 活动三、西陵峡片段分析

1、自由朗读第六七八九段,思考并讨论:归纳西陵峡的特点,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① 凶恶。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泄滩:漩涡多。青滩:江面落差大。崆岭滩:暗礁密布。

② 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③ 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激流勇进,就一定能排除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2、完成指导用书P33 6、7题

活动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课堂检测单:成语默写

(四)课后巩固单:指导用书

(五)教学反思单:

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句篇八
《《长江三峡》》

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句篇九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活动单

高一语文备课组 钱玉蓉 2011年2月10日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体会文章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二、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刘白羽,现代作家,北京人。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其散文以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红玛瑙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散文《芳草集》获1989年中国作家协会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1991年茅盾文学奖,长篇回忆录《心灵历程》获1995年优秀传记文学奖。

2、写作背景

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1960年11月中旬,刘白羽乘“江津号”顺流而下,从重庆到武汉。一路上,作者被“大自然伟力所吸引”,写下了这篇描绘祖国河山壮美景色,抒发庄严美好的革命豪情的文章。全文共分三大部分,写连续三天在长江航行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课文节选自第二日所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因所写内容为穿行三峡时所见瑰丽奇特的景象,故编入课文时定名为《长江三峡》。

3、关于三峡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其间滩峡相间,由地壳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悬崖绝壁,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江流湍急,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三、导入及检查预习

1、诗句导入

李白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启碇 隽秀 婀娜 ....

夔州 迂回 草坂 ...

瞿塘峡 跋涉 层峦叠嶂 ....

(2)解释下列词语,注意字形书写。

亭亭笔立:

云蒸霞蔚:

峨冠博带: 滟滪 ..澎湃 ..绛紫 .汨罗 .旋涡 ..秭归 .

3、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景象,自读文章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一、再读课文,文本研读

1、 三峡景物各有特色,每个峡口作者分别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概括本文的行文线索。 瞿塘峡:雄 巫峡:秀 西陵峡:险

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 找出描绘瞿塘峡的语句,思考:三峡的景物主要是山和水,作者又是如何写出气象万千的景

致变幻的?

(1)景随时异。作者乘船过瞿塘峡是从“天已微明”到“早晨八点二十分”,景物也随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而变幻着。开始看到的只是“灰蒙蒙的轮廓”、“各处还是云海茫茫”;往后看到的则是“色彩缤纷”、“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作者在写景时,注意到了时间的交待。

(2)步移景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乘船观景,立足点虽然都在船上,但是船不断行进,立足点也就随之而变了,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也就各有特色了。古人云“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万群。”就是讲的船上观景变幻无穷的特点。作者对自己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交待是清楚的:如“„江津号‟停泊时”、“启碇续行”、“瞿塘峡口”“瞿塘峡中”、“过了八里长的瞿塘峡”、“船越驶越近”等等。

(3)同景换角。这就是变换视觉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作者的视角有时放眼望去写远景,如“远远前方”、“你朝江流上望去”;有时收住视线写近景,如“近处山峦”、“船越驰越近”,有时仰视描写峡顶的蓝天、白云;有时俯视描写激流澎湃的江水,作者左顾右盼,景物也就各不相同。

(4)两个引用突出瞿塘峡口的特征。文章在写到“船已进入瞿塘峡了”以后,首先概括介绍瞿塘峡口的特点:“瞿塘峡口为三峡最险处”。然后引用杜甫《夔州歌》的诗句和古时歌谣,让读者去想象瞿塘峡口的险要气势。现在,对准峡口的滟滪堆巨礁虽然已被炸掉,但是“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这“依然”一词告诉读者瞿塘峡的险要气势依然如故。

(5)在拟声绘色地描写基础之上,恰当地抒发情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文中“……真美极了,……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瞿塘峡像一道闸门。”等就是点睛之笔。有的直抒其情,有的通过比喻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3、 穿越巫峡时,作者看到了两岸秀美的山峰,又是怎样把巫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A.运用大量的比喻。(让学生自己画出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

B.点面结合。作者着重写了在巫峡口上的第一峰、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的美女峰和各具情态又变化无穷的群峰。作者描绘神女峰,着重写那“万仞高峰之巅”的一耸立的细石,并介绍了它的有关传说,这就更突出了它的神奇色彩。以上是“点”的介绍,紧接着,作者用巫峡和瞿塘峡作比较,突出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一特点,从“面”上描绘巫峡两岸群峰。作者先概括写“山势左一弯,右一转”,“两岸山峰连绵不断,山势奇绝,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再用丰富的想象,贴切的比喻,具体描绘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群峰特色。文中用两个“突然”写出巫峡的迂回曲折。有人说:舟行巫峡,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驰到跟前,峰回路转,前

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所以,作者乘“江津号”过巫峡,所见群山并非一览无余,而是“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突然是绿茸茸的草板”。在一条画廊中,一幅一幅地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

C.按时间和航行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4、 船航行到西陵峡时,作者如何写出西陵峡的凶险的?在这部分还着重介绍了“秭归”和“香

溪”两个县城,并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描摹西陵峡的自然景视以外,还通过作者乘船的感受突出西陵峡流急和滩险。

(1)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2)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3)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二、探究思考

1、长江三峡山陡、流急、滩险,有时看起来“十分吓人”,为什么还使人感到美呢?

明确:长江三峡的山陡、流急、滩险,看起来“十分吓人”,但它表现了“大自然的伟力”,同时也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然而人类正是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发展前进的。大自然用以“吓人”的陡山、急流、险滩并没有吓倒人,而是人战胜了大自然;“战胜”使人形成了追求奇险的天性,当你在电视荧屏上看到徒手的运动员攀登万仞悬崖陡壁,你不感到这正是人追求奇险的天性在放射光华吗?奇险本身就是美,人能身临奇险,战胜奇险,则奇险更美,是人心灵中感受到的主客观和谐的美!

2、归纳小结本文是如何按照散文写景状物的写作特点来写长江三峡的?

(1)抓住三个峡各自的特点加以描绘。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重点写其“雄”;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重点写其“秀”;西陵峡处处急流,处处险滩,主要突出其“险”。因此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写景有序。按作者游踪顺序写。

(3)采用富于变化的表现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段,描形、绘色、拟声来状写三峡奇观。如写巫峡,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浓墨重彩地渲染了阳光、云雾、山峰和江水的美貌,美女峰的传说,不但增添了巫峡迂回曲折、画廊神奇美妙的色彩。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BC )

A.漩涡(wō) 隽秀(jùn) 婀娜(nuó) 峭壁(qiào)

B.秭归(zǐ) 朝辉(zhān) 眺望(tiào) 苍鹰(yīng)

C.轮廓(ɡuó) 翡翠(fěi) 夔州(kuí) 绛紫(jiàng)

D.瑰丽(guī) 澎湃(pài) 缤纷(fēn) 朦胧(mén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B )

A.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山如斧削,俊修婀娜。

B.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C.看到万仞高峰之巅,有一细石耸立,如一人对江而望,那就是充满神奇漂缈传说的美女峰了。

D.山峡却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寺,看去连一扇大门那么宽也没有,而门外,完全是白雾。

3.下列的文学文化常识,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这里所说的明妃指王昭君,为避讳,而称明妃或名君。

B.《长江三峡》选自我国当代散文作家刘白羽的游记散文《长江三日》。

C.“颂”,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指歌功颂德的诗,后泛指一切赞美歌颂祖国的诗文。

D.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伟大的诗人。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和《风赋》。 (为宋玉作品)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若金龙腾空,有的如雄狮昂首,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有的似凤....

凰展翅,千姿百态,妩媚动人。

B、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的云雾交织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

C、崆岭航道狭窄,布满灰色礁石,每只经过的江轮都要小心翼翼,才能保证安全过滩。 ....

D、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感同身受,就像真的置身此景中。 ....

布置作业

1.字词整理并完成《金榜直通》P4《自我检测》

2.阅读余秋雨《三峡》节选,完成下列问题

终于,人们看累了,回舱休息。

舱内聚集着一群早有先见之明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出过舱门,宁静端坐,自足而又安详。让山川在外面张牙舞爪吧,这儿有四壁,有舱顶,有卧床。据说三峡要造水库,最好,省得满耳喧闹。把广播关掉,别又让李白来烦吵。

历史在这儿终结,山川在这儿避退,诗人在这儿萎谢。不久,船舷上只剩下一些外国游客还在声声惊叫。

船外,王昭君的家乡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激流把这位女子的心扉冲开了,顾盼生风,绝世艳丽,却放着宫女不做,甘心远嫁给草原匈奴,终逝他乡。她的惊人行动,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船外,屈原故里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奇峰交给他一副傲骨,这位比李白还老的疯诗人太不安分,长剑佩腰,满脑奇想,纵横中原,问天索地,最终投身汨罗江,一时把那里的江水,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些冲撞。他们都有点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丽而惊人。他们都不以家乡为终点,就像三峡的水拼着全力流注四方。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

在船舷上惊叫的外国游客,以及向我探询中国第一名胜的外国朋友,你们终究不会真正了解三峡。

我们了解吗?我们的船在安安稳稳地行驶,客舱内谈笑从容,烟雾缭绕。

明早,它会抵达一个码头的,然后再缓缓启航。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吟唱。 留下一个宁静给三峡,李白去远了。

还好,还有一位女诗人留下了金光菊和女贞子的许诺,让你在没有月光的夜晚,静静地做一个梦,殷殷地企盼着。

1. 文章引入王昭君和屈原两位历史人物,对文章有何作用?

(1) 三峡本就是历史文化名胜,引入两位历史人物,更体现三峡的文化内涵。

(2) 引起下文,总结出“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男女,都是怪异的。”进而引出三

峡的特点。

2.外国游客和谈笑从容的“我们“似乎都不能真正了解三峡,那么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三峡?

(1) 外国人不了解三峡,主要是因为文化的隔阂,他们对三峡而言,只是匆匆过客,所以我

们更应该深入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去体会沧桑的历史感和厚重的文化气息。

(2) “我们”不了解三峡,主要是因为过于“安安稳稳”、“从容”、“宁静”,丧失了李

白那样的原始自然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唤起自身对生命、对前方的激情,像“三峡的水拼着全力流注四方。”

知识链接

1.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这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第一首的后两句。全诗为“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在中巴东面的巴东山,长江水劈开崇山峻岭在山中奔流,白帝城地势高峻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要胜过百牢关)

2.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头两句。全诗是: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长江三峡的诗句 关于长江三峡的诗句 长江三峡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1937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