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写云的诗歌

写云的诗歌

2016-02-13 08:54:0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写云的诗歌篇一《关于云的诗歌》 古代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写云的诗歌》,供大家学习参考。

写云的诗歌篇一
《关于云的诗歌》

古代诗歌中关于“云”的诗句: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贾岛 《寻隐者不遇》

1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凉州词》

13、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 《观猎》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送友人》

1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 《黄鹤楼》

18、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 《望岳》

20、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 《前塘湖春行》

2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 《秋词》

2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登飞来峰》

2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终南别业》)

写云的诗歌篇二
《语文教师招聘诗歌整理—十首描写云的诗句》

语文教师招聘诗歌整理—十首描写云的诗句

教师招聘网整理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古诗中描述云的句子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4.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5.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教师招聘网

写云的诗歌篇三
《描写月亮,云,花诗句》

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

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三)秋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缪氏子《赋新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 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 刘方平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 (李商隐)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 刘禹锡) 形容花的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竹引牵牛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宋.刘錡《鹧鸪天》

3、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4、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宋.秦观《踏莎行》

5、光风吹香洗游尘,兰花隐芳莸笑人。元.王冕《幽兰咏》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

7、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宋.李清照《如梦令 》

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僧志南 《绝句》

10、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宋.朱熹《题榴花》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4、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15、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宋.李清照《如梦令》

16、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17、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唐.李益《汴河曲》

18、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宋.杨万里《初夏睡起》

1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鸟鸣涧》

21、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宋.戴复古《江村晚眺》

22、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宋.秦观《春日》

23、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宋.苏轼《浣溪沙》

2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5、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清.纳兰性德《点绛唇》

26、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明.杨慎《滇海曲》

27、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唐.李贺《江楼曲》

28、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唐.白居易《村夜》

29、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唐.李贺《美人梳头歌》

30、 芙蓉 花开仙子容,满城歌馆延秋风。元.王冕《芙蓉山雉图》

描写云的诗句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写云的诗歌篇四
《关于《云》的诗》

关于《云》的诗

关于《云》的诗

天空精灵

吉林省洮南市实验小学四年三班孙千惠

谁,是天空精灵?

云,是云,

洁白无瑕,千变万化。

它,守护太阳,

也守护我们。

我爱天空精灵——云。

它为天边增加了一抹色彩,

它为天空绣上一朵朵,

洁白,温柔的小花。

云朵,我爱你!

云,为我插上想象的翅膀吧

吉林省洮南市三小四年一班 张家禄

想象的翅膀,

它使我们无穷无尽的幻想,

有了它,

我们就能写出好文章;

有了它,我们就能在想象的世界里翱翔......

可是,我却戴不上它。

所以,云!

请你带我飞上天,

为我插上想象的翅膀!

再加上我的努力,

我就一定能成功!

偶然的一片云

吉林省洮南市三小四年三班李莹

偶然,我抬起头,

遇见一朵云。

我的目光跟着它,

悠悠的走。

它似乎有一种吸引人的力量,

写云的诗歌篇五
《写给云教案》

《写给云》教案

一、设计思路

《写给云》是七年级第一学期“少年诗情”单元中的一首儿童诗。诗中,以一种儿童的口吻、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云的多变和自由自在的向往,反映了少年儿童对自由的渴望,希望摆脱来自父母、老师的压力和束缚。因此这首诗歌在情感上很容易得到共鸣。

诗人以少年儿童的口吻写下这首诗歌,使得诗歌语言比较浅显,诗人巧妙的借助“框框”、“‘聪明’的傻瓜”、“机器娃娃”等意象,含蓄表达了少年心声。又用一些对偶的句式,如“你想变小你就变小,你想变大你就变大”、“你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即使„„也„„,即使„„也„„”、“你愿意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从这些句式琅琅上口,具有音乐美,又能较为容易得读出白云无拘无束、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的特点。

此外,诗人用“手帕”、“洁白的小花”、“猪八戒”等多种形象比喻“云”,用“亲吻”等的拟人的手法,“能盖住整个天下”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充满童趣,又富于联想和想象。

所以,我预期通过朗读、鉴赏等环节,让学生首先找出作者笔下的云有什么特点,之后分析作者如何写云的特点,最后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归纳出诗歌主旨的上课思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同时兼顾语言训练,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这首诗歌。

二、教材分析

对于诗歌的阅读,主要在于感受诗歌语言节奏,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联想想象,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学会朗诵诗歌、欣赏诗歌。

本单元共有五首诗歌组成,每首诗歌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又各有不同。其中《写给云》一诗联想丰富,比喻独特,富有童趣,抒发了当代少年渴望心灵自由的思想情怀。在以渴望飞翔为主旋律的本单元中,本文歌唱少年、畅想人生,展现了少年爱好自由和富于幻想的天性。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目前为止学习了不少古诗,对于古诗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谁都能信手拈来背上几首。相比而言,学生对现代诗显然就接触得很少,也就缺乏了解,甚至觉得现代诗大多很含蓄,很难读懂。

然而90后的学生普遍富有想象力,而本文恰巧语言较为直白,学生理解诗句的难度应该不大,同时这首诗歌语言优美,构思精巧,富有想象力,正好切合他们的性格特点。所以就“通过这篇课文教给学生什么”的问题,我把它定位于“原来学诗并不是那么难,反而还挺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良好的自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多形式朗读,在理解诗句中感受白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理解白云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以读促写,结合仿句训练,学习诗歌语言,激发对诗歌的喜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向往自由与快乐、追求个性发展的愿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五、重点、难点

4、重点: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感受自由自在的白云形象。

5、难点:读、说、写结合,进行仿写训练。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教学中主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分别设计了导入课文、激发兴趣——初读诗歌、找出语句——反复朗读、赏析归纳——明确主旨、感悟形象——小结拓展、语言训练——作业延伸等板块。整堂课围绕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课堂思路来展开,同时结合学生朗读,听读、配乐诵读等环节。让学生由学习诗歌、朗读诗歌到写作诗歌,层层递进,既降低难度,又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课前准备

1、学生学习准备: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学习了本单元其他现代诗歌,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相关信息。

2、教师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查阅大量资料,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如学习现代诗特点,了解现代诗歌教学的要点、重点;阅读白冰相关资料、作品集,了解诗人诗歌风格和主要思想;认真研读《写给云》一诗,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特色、思想感情等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制作课堂教学演示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堂练习,设计回家作业练习。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导入语: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你们认为唐僧的三个徒弟中谁的本领最大?对,孙悟空!看过的人都不会忘记他,你们觉得他的什么本领最大,你们最羡慕呢?对,72变,老师也是,它能72变,想变什么就变什么,要是我也有孙悟空的本事该有多好啊,如果你现在就是孙悟空,你想变成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的发言稍作点评。

环节二:初读诗歌,找出语句。

1、引出诗歌:当代诗人白冰也有一个愿望,为了这个愿望,他也写下了一首美丽的小诗——《写给云》。

2、作者介绍

白冰,原名白玉琢,河北平泉人。1956年出生。主要写诗、小说、诗歌。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准字音。

A、纠正易错读音:框框kuàng、挨骂 ái

(设计说明:使学生初步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对本诗有一个整体感知。)

B、边读边思考:诗人希望变成什么?

明确:成为一朵自由幸福的云。

环节三:课文分析,师生互动,赏析归纳。

1、听教师范读课文,思考诗人笔下的云有什么的特点呢?

2、学生发言、师生互动

A、“你想变小/你就变小,你想变大/你就变大。”

 “没有人在蓝天上,为你把框框画。”

 你能说出哪些“框框”?(写字格子、镜框、围栏);“框框”起到什么作用?(限制、约束);

写出了云在形态上的自由自在,不受束缚。云没有任何限制和约束,可以说是无拘无束。

B、“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如果你是一朵云,你想变成一朵什么样子的云?  都想成为小鹿、小鸟、大象,因为它们十分可爱。

但是你愿意成为猪八戒或者小狗熊吗?尤其是女同学,为什么不愿意? (被笑话笨、胖)

如果你是一朵云,就不需要有被嘲笑和挨骂的担忧了,做一朵云真是无忧无虑啊。

“没有人要你老老实实,变成“聪明”的傻瓜。”

 什么是“聪明”的傻瓜?有聪明的头脑,但没有自主能力,老老实实,失去

了自我。

写出了云在形状上的无忧无虑,不受束缚。云不会被别人的笑话等等,可以说是无忧无虑。

C、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成为雨,去亲吻小草,小花。成为雪,飞落千家万家。

 如果你是一朵云,你想去做什么?(飞到星星身边、为田间劳作的人遮住太

阳等)。总之可以随心所欲。

没有人用好多“计划”、“安排”把你变成机器娃娃。

 机器娃娃是什么样的?受到别人的操控,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 有没有人用好多“计划”、“安排”把你变成机器娃娃?

写出了云在行为上的自由自在,不受束缚。

3、同学朗诵,思考,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写云的这些特点呢?

A、“小得像块手帕,像朵洁白的小花。”“小鹿” “大象” “白蝴蝶”等等 比喻(形象、纯美,充满童趣)。

抓住重点语句,分析其相似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云的特点

B、“无边无际”、“整个”,夸张。

夸张的好处,请学生结合语句稍作分析。

C、“老老实实”、“亲吻”拟人

抓住动词,分析这个词语的妙处,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云的特点

4、教师总结、完成板书(见后)

第一节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从形态的方面写出了云的无拘无束。

第二节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从形状的方面写出了云的无忧无虑。

第三节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从行为的方面写出了云的随心所欲。 环节四:明确主旨,感悟形象。

1、选择音乐,配乐朗读:(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

明确朗读这首诗歌的音调、节奏、还有语速(语速应该舒缓语调轻柔,饱含羡慕向往之情)。

2、学生听后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云的这些特点也即作者为什么想成为云呢?

3、学生发言,引导,感受诗人形象。

明确:引导学生找出现实中的情况,找到体现这一内容的词语:“框框”、“‘聪明’的傻瓜”、“安排、计划”、“机器娃娃”。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作者希望成为一朵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云,并不是作者真的想变成一朵云,而是借云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束缚和压力,向往自由和快乐,追求个性发展的美好愿望。

环节五:小结拓展,语言训练。

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任意选择一个写作对象,模仿诗中的前三节的任意一节写一段诗歌。(学生交流、展示)

环节六: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课外阅读诗人的童话集《吃黑夜的大象》

九、板书设计

《写给云》

白冰 无拘无束

比喻、拟人——形状 云的特点 无忧无虑

比喻、拟人——行为 随心所欲

写云的诗歌篇六
《儿童诗《云》徐奔》

徐奔

云,它像一位神奇的画家 有时画成艳丽的朝霞 有时画成美丽的少女

贤惠的风姑娘帮它梳理长发 乐得它哈哈大笑。

云,它像一位百变的魔术师 有时变成咆哮的雄狮 有时变成诱人的糖果

调皮的星星追赶着想要品尝 吓得它东躲西藏。

云,它像一位资深的寓言家 有时像棉花堆一样堆积 有时像纤细的羽毛卷着

人们看它的形状便寓知天气 弄得它常常自夸

写云的诗歌篇七
《诗歌》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答案】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飘渺、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是因为水气自身的颜色,还因为水气是在月光普照衬托之下,更显出洁白。这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飘依无定的姿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这里考查的是物象——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保持内在的一致。

(1)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答案】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夜景色打动,勾起无边的思乡之愁,于是起身寺外,举头望天,心中泛滥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思乡怀亲之愁不免更加深挚,所以‚不眠‛。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回答要点:翻译最后两句,概括出失眠原因,写出诗歌的情感。

赏析:江湜(1818~1866),清代诗人。咸丰时县学诸生,屡试不第,曾为幕僚,或作塾师,借以糊口。江湜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地,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毕生心力完成一部诗集。诗集中行旅诗歌占百分之四十多。这些诗歌记行述闻见,以漂泊、回归为内核,辐射出孤独、深愁、思乡、回归四类情感主线,于山程水景中抒写出一颗乱世愁郁的心魂。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飘渺。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

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此诗大有杜甫诗歌沉郁苍凉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轻巧和淡静,可为上乘之作。







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试题】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

【参考答案】

(1)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2009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题)

【作者简介】

司空曙 (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郡治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曾举进士,为剑南节度使幕府,官水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诗风闲雅疏淡。

【译诗】

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

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

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

平生情谊可见是自由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鉴赏】

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从这首诗,尤其是末联“平生自有分(情谊),况是蔡家亲(羊祜为蔡邕外孙,因称表亲为蔡家亲)”,可以看见他俩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境遇的悲凉。据《唐才子传》卷四载,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境遇的写照。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说,这首诗‚前半首写独处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为律诗一格‛。从章法上看,确是如此。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因之,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艺术效果。

比兴兼用,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艺术手法。“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自从宋玉《九辩》提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落叶,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气氛,“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比兴兼用,所以特别富有艺术感染力。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云: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其实,三诗之妙,不只是善于状景物,而且还善于设喻。司空曙此诗颔联之所以为优,在于比韦应物、白居易诗多了雨景和昏灯这两层意思,虽然这两层并无“比”的作用,却大大加强了悲凉的气氛。“雨中”、“灯下”两句之妙,就在于运用了兴而兼比的艺术手法。

宋·张舜民《村居》

水绕陂田竹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

诗词鉴赏: 张舜民,宋代著名诗人。

译文: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人物介绍: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佑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佑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其文集今存《画墁集》8卷,补遗1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及《丛书集成》本。

《村居》是其代表作之一。诗里所描写的是一幅静谧谈雅,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目。没有这一顿挫,则太平直,缺少韵致了。牛背负鸟这一景象,与张舜民时代相近的诗人也曾描写过。如苏迈的断句:“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见《东坡题跋》卷上《书迈诗》),贺铸的“水牯负鸲鹆”(《庆湖遗老集》卷五《快哉亭朝暮寓目》)。张舜民此诗显然意境更高。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二是刻划形象更为细腻生动。“带”与“两两”相互配合,则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看似淡淡写来,却已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宁静,是这首小诗的基调。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后两句却是变换手法,以动写静。牛蹄得得,行步迟迟,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是没有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奥秘就在于动作的迟缓,声调的单一。这显然与王维的山水诗如《山屋秋瞑》、《鸟鸣涧》等手法相同,以动写静,更显其静。 此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作者简介

温庭筠(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出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召为巡官,常与段成式、韦蟾等唱和。后来,归江东,任方城尉。公元866年(咸通七年),徐商知政事,用为国子助教,主持秋试,悯擢寒士,竟流落而终。温庭筠精通音律,善鼓琴吹笛。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然题材狭窄,多写妇女离愁别恨之作。简洁含蓄、情深意远,但伤之于柔弱秾艳。存词七十余首。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注释】

(1)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2)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3)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4)枳花照驿墙:照:使……明艳。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为: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5)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为: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6)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7)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写云的诗歌篇八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①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相关热词搜索:写云的现代诗 描写云的现代诗歌 写云的儿童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写云的诗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写云的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2293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