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关于金钱的打油诗

关于金钱的打油诗

2016-02-15 10:49:3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金钱的打油诗篇一《与钱有关的中国字》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关于金钱的打油诗》,希望能帮助到你。

关于金钱的打油诗篇一
《与钱有关的中国字》

与钱有关的中国字

在咱们国家,钱的表示符号是“¥”,与之有关的中国字恰能很好地说明,钱是个多么好的东西,感叹中国的造字术和灿烂的文明!带金属边的就不算了,肯定与钱有关,毫无疑问。

美——正反都是钱,事物完全地表现出来就是美。

幸——有钱理论上就是幸福的!

辛——追求钱的过程是辛苦的。

献——不把钱当回事,不考虑钱,就是奉献。

伴——有钱,才有人陪伴!

夫——钱倒了,才会有夫人;才能成丈夫!

天——有钱,才能有出头天!

伞——有钱的人才有保护伞!

羊——以前的一种货币的实物形式,看见羊基本上就是见到钱了。 关——有点钱、或者没有钱,门根本不会开。

拼——要想手中有钱,就得拼命!

叛——违反了钱的规律,就是反叛。

眷——眼睛看着钱,叫眷顾!......

什么许多与钱有关的字都是“贝”字旁? 夏商时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所以造字时便以贝字作为与金钱有关的字。贝壳之所以成为货

币,因它既是象征吉祥的贵重装饰品,又可以用枚计数,且坚固耐久,便于携带。

世界上有150多种贝类,中国古代充当货币最普遍的是「齿贝」(又称「货贝」、「宝贝」)。此外,大贝、小贝、紫贝、玄贝等也曾作过货币。紫贝最美者出自交州,大贝出于巨延州;阴山渔水多文贝,邽山

蒙水多黄贝(以上的古地名,多分布在现在的南海和东海等地区).

部分以贝为部首的字如下:(按笔划)

【贞】

【责】 【贯】 【贪】 【贫】

【贱】【贶】 【费】 【贲】 【贳】 【贸】 【贷】

【贼】 【贿】 【资】 【贾】 【赁】

【赈】 【宾】

【赐】 【贤】 【赉】 【质】 【赚】 【剩】

【赣】

古钱币溯源:与钱财相关汉字为何多带“贝”字

考古发现证实,早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晚期,我国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和马家鸃文化,已初见原始货币的端倪。新石器晚期至西周,龟、贝、珠、玉等,

都能用作交换的媒介,与此

同时还有使用金属称量的

货币。

最早的钱币──贝币

大海里的“环

贝”“虎贝”,因其数量可

观,光洁靓丽又不容易腐

朽,曾经是中国和世界其它有些地区最早使用的规范货币。殷商和西周前期广泛使用贝币,流通时间超过一千年。因此,汉字里凡是与钱财相关的文字,大多数带有贝字,如贷、贫、债、贿、账、购等等,这说明贝币的出现是与文字形成同一时间。进入西周以后,刀、布、圜等青铜货币逐渐替代了贝币。而云南是我国唯一使用贝币时间最长的地区,直到清军的进入,贝币才被清铜钱所替代。 金属墨宝留迹

中国钱币是世界四大古钱体系的重要一脉。种类以万计的古钱币,给我们的文化生活留下极其丰盛的精神财富。

春秋以来,历朝历代都曾铸造与那个时代的文化、经济和科技同步的钱币,从人造仿贝、刀、布、圜钱、方孔钱到纸币。汉文化体系钱币的纹饰,以书法为主要内涵,使用了金文、篆、隶、行、草、楷等不同字体,帝王将相、名人雅士,都曾留下墨宝。

“开元通宝”成楷模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发展,金属货币迅速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了以外圆内方孔的“半西”为法定货币。经两汉、南北朝,大唐一统天下,新颁发的“开元通宝”开创了一代新纪元。“开元通宝”规范的外缘内廓使方孔铜钱趋於完美,不但中国以后一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将之奉为楷模,周边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也仿照“开元通宝”的形制铸造本国钱币。

历代钱币如同一本史书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成败兴衰,了解或者收集钱币就是学习历史,我们能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今,金融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新的革命,网络汇兑,磁卡存折,电子货币替代了传统货币。若干年后,我们现在使用的钱币将退出流通领域作为文物展览,供人们参观浏览。(

有利有害——说钱财【笑谈汉字27】

都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舍弃之。道理很简单: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古代穷酸文人写打油诗说到没有钱的痛苦,有道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也只有少数像唐伯虎这样的人才能在困窘时还保持洒脱“岁暮清闲无一事,竹堂馆里看梅花。”

钱,繁体字为“銭”,右边是两个“戈”,“戈”是可以杀人的。钱可以作武器进攻对方,也可以当作工具来利用人。一句“有钱能使鬼推磨”,已经说到位了。 莎士比亚在他的剧中《雅典的泰门》对金钱的“功能”说得很透彻: 金子?„„它足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

邪恶变成良善,衰老变成年少,

怯懦变成英勇,卑贱变成崇高。„„

万恶的金钱,你这人尽可夫的娼妓,

你这在各国人民之间挑起纷争的祸根。

岂止国家之间,亲人之间也会为之纷争。社会上经常可以看到亲友们为了财产、遗产或反目成仇或大打官司的新闻。

老唐以为,古人造字财以“才”为声旁是有寓意的。“才”的本义是初生的草木,草木总是越长越多的。对于财富,一方面人们当然是希望多多益善;另一方面也说明有“才”才能挣到“贝”。今天有“知本家”一词,虽然是仿拟资本家这个词造的,不过知识的确是创造财富的本钱之一。不知道培根是不是个富翁,但他的话倒给人他好像是股神巴菲特的感觉:“钱财是有翅膀的,有时它自己会飞去,有时你必须放它出去飞,好招引更多的钱财来”(《论财富》)。但是老唐就不敢让自己有限的钱财飞来飞去,因为既没有巴菲特的这个本事也没有失马塞翁的那个心理素质。

实际上,钱——货币,不过是一般等价物。是为人服务的。既没有必要诅咒它,也没有必要成为拜物教者,使自己异化为钱的奴隶。所以相比于前面所引的,我更喜欢培根同一篇文章中下面这段话:“不要追求炫耀的财富,仅寻求你可以用正当手段得来,庄重地使用、愉快地施与、安然地遗留的那种财富。”

关于金钱的打油诗篇二
《关于考试的打油诗》

考试要考好,作弊少不了, 作弊不要慌,就要学会装, 刚刚进考场,千万别心慌, 心情一紧张,肯定会泡汤, 老师的方位,一定要找对, 方位一搞错,肯定会闯祸, 要想考的好,眼睛左右瞟, 如果老师精,千万别灰心, 只要技术高,高考照样抄, 老师一露面,随机要灵变, 一但被发现,一定要老练, 如果老师问,千万别承认, 考试一考完,纸条别乱传, 目的一达到,证据要毁掉, 练兵需千日,用兵在一时, 平时多练习,才出好成绩, 方法一大堆,考场显神威, 考试不作弊,放你**屁, 考试不翻书,是你妈头猪, 三科不及格,才是张信哲, 英语不及格,才是爱祖国!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关于金钱的打油诗篇三
《关于教师的打油诗》

关于教师的打油诗 教师像把盐,吃着有点咸;

家家离不了,就是不值钱。

西装革履看似高贵,其实生活极其锁碎;

为了生活操心受累,鞍前马后终日疲惫;

家长投诉照死赔罪,点头哈腰就差下跪;

日不能息夜不能寐,校长一叫立即到位;

一年到头奔波劳累,劳动法规统统作废;

身心憔悴暗自流泪,屁大的事反复开会;

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工资不高还得交税;

走亲访友自惭形秽,抛家舍业愧对长辈;

人在其中方知其味,教师哪有社会地位?

疯疯傻傻还自我陶醉!

关于金钱的打油诗篇四
《关于时间的打油诗》

关于时间的打油诗

人生短短几十年, 昨天已被挥霍完, 今日残局夕阳边, 明朝沉浮问号间! 朋友们,抓住现在, 我们才有可能开创百年!

关于金钱的打油诗篇五
《关于考试的打油诗》

考试打油诗

纸上得来终觉浅,恳请老师画重点;天若有情天亦老,范围一定要画小;天涯何处无芳草,别说整本书都考;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请念师生情;春眠不觉晓,挂科得补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题出难了我不会;南朝四百八十寺,大题少让写点字;桃花潭水深千尺,卷子最好一张纸;谁知盘中餐,代表整个班!

关于金钱的打油诗篇六
《郑绩》

[广州画卷·第7期] 郑绩 画里云山归大隐 意中丘壑属长贫

郑绩

生平简介

郑绩(1813-1874年),字纪常,号戆士,别署梦香园叟,广东新会双水区桥美村人。自少攻读四书五经,多才善辩,能书工诗,擅绘画兼习医术。年青时代,屡试不第,遂绝意仕途,另谋出路。初业医,后放弃,转而以卖字画为生。四处泛游,受到书坛画苑知名人士赏识,名声大噪。上自官吏,下至平民,遇有喜庆屏寿幛,以得他的字画为荣。因而所到之处,前来求书画的人,常挤满屋舍;而投赠报酬的钱银肉食,不可胜数。但是,他生性任侠,疏财仗义,乐善好施,周济贫困,以至四壁萧条,家无积储。中年,又放弃卖字画生涯,转而经营盐业。因他操纵有术,进出居奇,不半载便获大利。贩盐三十余年,全无拖欠应缴的盐饷,而自己盈利亦很可观。

画论

梦幻居中一画痴

在一百四十余年前的广州城越秀山南边,有一个老者坐在寂寞的书斋中,对生命发出感喟:人生天地间,不过数十年的光景。若无善事流传于后世,岂不是与草木同腐?

对这一人生价值观生发思考的是广东的一个山水画家,他是新会籍的郑绩。他因为不愿意与草木同腐,遂萌生出做一“善事”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以自己的绘画经历和画学技巧编写一本示人以门径的画学入门书。因为他的画室名为“梦幻居”,于是将这本书命名为《梦幻居画学简明》。

郑绩自称“画痴”。所以,在他的书中,我们看到他以痴迷的态度将古往今来对于山水、山石、树、人物、花卉、翎毛、兽畜、鱼虫等多种画科所涉及的笔法、墨法等加以阐释,由浅入深,渐入佳境。以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详究造化生成之理,因理之所为”,并“思其画法之所以然”,每天将这种绘画心得记录下来,并删繁就简,而成此心血之书。很显然,作为一个画家,郑绩做这样的画学入门书是最有发言权的。他精通画理,并以自己所理解之画学技艺绘成样图,配以浅显的解说文字。这是一项对于很多文人画家来说都不屑一顾的“初浅”之事,正如郑绩所说,“不过雕虫小技,于社稷民生无关轻重”。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入门书,却能将很多徘徊于门外的陌生人领进门,也能使刚入门的初学者登堂入室。这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高深的、精神世界的基础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完全可以与那些构建宏观理论、以经学、文学……等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提升民族素质的功绩相提并论。关于这种带有明显普及意义的行为,古代文人极少有人去关注,或者说即便在诗文中意识到了,也很少有人能做到———而郑绩想到了,并且做到了。 与大家所熟知的《芥子园画谱》等画学入门书不同的是,《梦幻居画学简明》不仅有生动的图例,更有概括性的画论。这又与以往那些纯粹画论的典籍截然不同。郑绩生于中国近代化开始萌芽的咸丰、同治年间,所居住之广州首当对外交往的通商口岸,因而在其画学技巧中或多或少受到西方思潮影响,在图例中能看到透视、光影等西画技法影响的痕迹。这也是郑绩迥别于他人的地方。

当然,作为一个画家,郑绩并没有忽视自己的“主业”。他画山水,以高古之笔抒发文人的笔情墨趣,以应了他自己常用的那方闲章:“纵情于山水诗画间”;他也画人物,在画中关注现实,贴近民生。他画过鸦片毒害图,以一个强壮的年轻人在抽食鸦片中日渐憔悴、衰老以至失去人形的案例,生动反映出毒害之深,这无疑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警示,其意义甚至不亚于林则徐在虎门的销烟。他还画过很多漫画,比如金钱图;也还画过写实的风景图,比如羊城炮台图等。这些画图或者反映其现实关怀,或者反映其嫉恶如仇,是一个传统文人走出书斋、关注民生的典型例证,也是一个画家良心的折射。

当时有人赠给郑绩这样的诗句:“画里云山归大隐,意中丘壑属长贫”。这是对郑绩其人、其画的高度概括。郑绩的人生观是想给后人留下一点东西,不愿与草木同腐。今天,当我们重温他的《梦幻居画学简明》及其他流传于世的数十件画作时,我们发现,这个在梦幻居中痴迷大半个世纪的杰出画家,不仅没有与草木同腐,更以其精神产品影响着来者,并永垂后世。

朱万章,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广东省美协学术理论委员会委员,著有《广东绘画,岭南近代画史丛稿》等论著多部。

《山水图》

画作时间:1856年

收藏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郑绩的山水画构图比较繁密,意境深远,有一种淡泊明志的超脱感,这与他早年科举不中,郁闷、孤独的性格不无关系。郑绩的学生李魁也有一幅叫做《山水图》的作品,后世的研究者经常放在一起做比较,郑绩用笔严谨,结构严整,所画山势较为繁复,李魁用笔较为简洁,赋色鲜艳,具有很强的现代感,还有评论家认为李魁完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魁还擅长瓜果、虫草,其技法及意境均非时流所及,具有明显的前卫意识。中国的画不像西洋画那样每一幅都有一个名字,中国画家的画都比较模糊,经常以《山水图》、《花鸟图》之类的名字来简单命名,这也给收藏和流传以及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评论: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

《梦幻居画学简明》

结稿时间:1866年

广东绘画在明代主流文人画风之余绪,极受遗民意识的影响,突现中兴之势,出现诸多书画大家。郑绩即为其中之最重要一位,其画论著《梦幻居画学简明》是广东画人为中国画论提供思想资源的典范,其亦为广东地域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堪与苏六朋画艺成就并论。但对郑绩的研究一直处于狭小的空间范畴,没有获得北方美术史论研究者的回应,甚为遗憾!

(评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研究生魏祥奇)

郑绩曾任通判,是知府之辅佐官,自道“有出尘想”,并以很大的精力写《梦幻居画学简明》这一著名的画学理论著作,这本书也开了岭南画学理论的先河,成为所有的美术理论、画论史书都绕不开的一章。 (评论:广州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李焕真)

《拜月图》

画作时间:1871年

收藏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郑绩人物、山水最精,此《拜月图》为郑绩晚年人物画之代表作。画风粗细相唱和,人物线条流畅洒脱,神态虔诚,当为题赠者“松亭老公祖大人”的化身写照;竹石芭蕉皆倾尽心力,其梧桐树叶用笔跳跃,强调写性,恣肆而不失法度,构置了一清、幽的语言情境。

(评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研究生魏祥奇)

《观瀑图》

画作时间:1859年

收藏地点:汕头市博物馆

关于金钱的打油诗篇七
《权力和金钱魅惑下的人性沉沦——评魏剑美长篇小说《步步为局》》

权力和金钱魅惑下的人性沉沦 ——评魏剑美长篇小说《步步为局》

龙其林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魏剑美的长篇小说《步步为局》聚焦消费时代特定人群的异化过程,揭示出他们在权利和金钱的魅惑下逐渐迷失自我、走向疯癫的精神困境。小说以娓娓道来的风格,反映了当前社会热衷赌博、追逐权力和欲望的时代症候,批判了特权阶层的腐化生活,呼吁人们正视现实问题,以拯救不断沉沦的人性。 关键词:权力攫取;利益诱惑;人性沉沦;时代症候

近些年中国官场小说的创作和出版逐步走向繁荣,涌现出了一大批颇受读者和市场欢迎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纪实性的或虚构性的官场为人处事的技巧成为作家们不约而同关注的焦点,波澜起伏你死我活的权术谋划更是成为小说招徕读者的一大噱头。但是无论是为人处事的技巧还是权术谋划,大多停留在对物与事的津津乐道,而丧失了对官场中个人的生存境遇、精神状态的审视。正如著名批评家谢有顺先生所指出的:“如何获得写作创见,许多时候,就是一个作家所面临的最大的写作难度。长篇小说尤其如此。它的核心品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复杂和丰富,而不是一些作家所说的简单和直接;一旦取消长篇小说在精神书写上的复杂性和在人性展开上的丰富性,也就取消了它在写作上的难度,这样,长篇小说的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1]

作为著名的杂文作家,魏剑美的作品往往洋溢着鲜明的情感倾向。在他的长篇小说《步步为局》中,也激荡着一股淋漓批判之色。魏剑美在习焉不察的日常场景中映衬时代思潮,通过对人的价值观念、情感世界在现实环境中的遭遇,传达出当代人的某些惶惑而普遍的精神状态。读这样的小说必须抛弃读故事、赏情节的通常方式,而应在或缓慢或快速的叙事频率中捕捉到官场与时代语境中的一颗颗驿动不安的灵魂。这些灵魂的挣扎和无奈,只有被纳入官场和社会转型的语境中才能被准确地理解,才能由此而透视出一个时代的精神症候。读这部小说,令人有一种窥探人生宿命的惊悚。而在惊悚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我们面对浩荡潮作者简介:龙其林(1981—),男,湖南祁东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中山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转型期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

流的渺小的卑微、无力的挣扎以及无法言传的心灵哀痛。

魏剑美取材于官场的现实生活,以奇异的构思、杂文的笔法,揭示了一个文化厅前任厅长的女婿汪大明所经历的由荣到辱、通过赌桌而扶摇直上过程中的种种微妙而癫狂的官场心态、赌徒心理。小说通过对文化厅里错综复杂的宗派关系与汪大明宦海浮沉关系的敏锐捕捉,将现有官场体制下的权力争夺、游戏规则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揭露,深刻地展现了一个昔日的生活在岳丈权力荫翳下而后突然遭遇宦海变故的小公务员的情感、心理状态,以及官场瞬息万变、风云叵测的残酷无情。正是在官场这样身不由己的大环境中,在岳丈失势、妻子冷眼、同事嘲笑、权力潜规则横行的背景下,汪大明一步步地陷入到充满诱惑的人生赌局中,遭受迟早要到来的官场、情感和人生三维一局的“赌场”中的失败。小说事实上同时经营着几条不同的线索:一条是现实的赌局,包括澳门的金钱赌局、官场的权力赌局、情场的感情赌局;一条是虚指的、人性的赌局,包括个人的荣辱、良知。汪大明发现和实践的“稳赢不输”的所谓秘诀乍看感觉有些荒诞,然而当作者将之与官场无处不在的赌博式的宦海浮沉一联系,居然获得了技巧与精神趣味上惊人的一致性。其实,人生如戏也好,人生如赌博也罢,都不再停留在生活本身的层面,而是将其视为一个人生的寓言,一种宿命。

这部小说最大的诡秘乃在于它对人生与赌博关系的探讨,如同在遥远的苍穹打开了一扇天窗,让我们得以窥探人生命运浮沉的某种机密。“人生就像赌博,非赢即输,既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也需要见好就收的智慧。”这既是小说叙事的内在线索,更是作者通过官场故事所力图揭示的人生大真实。

官场失意的汪大明,在百无聊奈之中发现了“稳赚不输”的赌博秘诀,试图在人生的另一场域寻回自己失去的希望。乖戾的命运并未使其赌场得意,却偶然地触发了他关于命运如同赌博的思考: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赌博,下注的大小、输赢不仅与赌术相关,而且还与赌资的来源、多少、赌博的心态息息相关。无论是人生这赌场还是官场,“入了这个圈子你就身不由己地要和别人比长比短,哪方面比人家少了半点自己心里就会下意识地不舒服”。荣辱瞬息、生死一线的疯狂体验中,汪大明看清了一个人生的“天大的秘密”:人生无处无时不像一场场的赌博,或输或赢,包括金钱、前途、尊严、道德、信念在内的一切都可能沦为拼杀的筹码。

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汪大明开始了自己在官场、情感、人性场域中的一次次赌博。“赌博必赢绝技”的难以实现,反而愈加刺激着他对“巅峰体验”的向往,不断在官场、情场和人生的大赌场中屡出奇招,在与常务副省长陈伟阳、文化厅内领导之间周旋,在绝望的谷底和希望的顶峰起伏跌宕,在人性的沉沦中最终将自己推向绝境。由此看来,所谓“真实揭示了澳门赌场奥妙、触摸人类博彩心理”、“官场、情场的博弈”更多地是出版社吸引读者的噱头,作家更深沉的意图乃在于对社会转型期中政治、经济双重语境下的人性沉沦进行

深入探讨,在对将人生视为赌场的特定阶层的考察中透视出一个尴尬时代里迷乱的价值世界、人性的不断沦陷以及生活不动声色的裹挟力量。

当经济的力量在这个时代被张扬到无所复加的地步,对稀缺资源盲目追求的博弈心态也正在使人性的构成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那些不再带来权力、经济、享受的品质为弃之不顾。赌场心理、赌场文化必然取代某些看似不可侵犯的领域,无论是官场还是情场、人性场,统统被纳入这一富有时代色彩的场域,似乎能约束其膨胀的力量也难以寻觅。于是乎,经历了瞬间荣辱、生死一线的豪赌人生让的汪大明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为了赢得官场上一局局暗流涌动的搏斗,他轻易地背叛了曾经的善良、坚守,以天性、良知甚至好友的生命为自己博一个个筹码,从而获得官场、赌场、情场里的风光无限春风得意。

然而,愈陷愈深的官场、赌场、情场,“赌资”不断升级的人生赌局,已将人性的空间逼仄到最小。汪大明渐渐地将赌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习惯,使之成为自己人生情感的寄托、存在的体现——“只要还在下注,就说明败局未定”。我们的时代、时代、集体和个人,已经丧失了对疯癫的警惕,而日趋认同,缄默。于是,为了追求个人膨胀的欲望反而成为了时代的“强者”和“成功人士”,对信仰的坚守和遵从良知反而处处艰难,我们的文化因为自身的疯癫状态而难以对疯狂的时代、人物作出正确的反映。

“时下中国的现实,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尤其文化上的变化,作家应该为此存照”,“如果写作只是急功近利地去迎合什么,或者受一点什么新奇的理念去打造个很精致的东西,都可能要辜负这个时代给作家提供的机遇。”[2]作为一名优秀的杂文家,魏剑美对现实有着比常人更加敏感的触觉和思考深度,对平淡生活表象下的社会不公、等级观念、人性畸变时刻充满了警惕和批判。这种基于对生活热爱而产生的警惕在他的杂文集《醉与醒的边缘》、众多随笔评论以及长篇小说《步步为局》中有着明显的反映。长期的杂文创作使他练就了一种冷眼看世的目光,一种剥离纷纭世相直通人性深处的深邃,一种自觉放逐于主流意识之外的边缘立场,一种于庸俗无常中嬉笑怒骂不拘世俗的写作姿态。

这种杂文思维、批判立场和冷峻态度运用到官场小说的创作中,立刻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张力。在看似荒诞、戏谑或严肃、堂皇的话语背后,洋溢着凛冽的、直逼人心的拷问力量、批判锋芒。例如:“时代不同了,嫖、赌和吃喝一样,都成了重要的交际手段。有句话说两个人关系铁不铁,就看‘有没有一起扛过枪,有没有一起下过乡,有没有一起收过赃,有没有一起嫖过娼’”;“汪大明打趣说就是因为性能好才杀伤力强啊,前几天的报纸不是还在大炒特炒那个开着宝马一下子就撞倒7个人的富婆吗。现在到处都在流传‘防火防盗防宝马’的说法,怕的就是你老黑这种‘目中无人心中无谱脑中无法’的‘三无牌’暴发户”,其中处处闪动着现实的影子,幽默、调侃的背后实质充盈着对人性零落、物欲纵横的时代“风尚”的强烈批判。这成为魏剑美创作的内在动力,无论是短小而精悍、犀利的杂文、随笔还是这

部长篇小说,这股对不公平现实、丑恶人性、腐败官场、堕落世风的愤怒依然是鲜明而执着的;他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作家他更需要做的,也不仅仅是愤怒,更是探究理想的人性应该怎样,以及维护人自身的尊严。

命运的乖戾之处在于,刚才还以为世界在握的巅峰体验,瞬间就可能为刺骨的荒凉所代替。官场、情场似乎正欢愉无限的时刻,汪大明却突然跌入了生命的谷底。在副省长陈伟阳被调查中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刻,情感寄托小奕也不告而别,汪大明终于发现自己又一次处于人生的大赌局中:究竟是回到文化厅听候命运的安排,还是进入澳门赌场高空走绳放手一博?答案是没有的。实际上,自从汪大明将怀着赌博秘诀欣然在赌场、官场和情场周旋、计谋的时刻,他失败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因为在看似搏杀、依凭运气的局面中,还有着更强力的法律、制度、人心的规约。误认为富贵险中求的汪大明、陈伟阳、韩佐、顾小凯们,不经意间将自己推向了毁灭的边缘。在小说的结尾,以赌博心态经营人生、官场和情感的汪大明,怀着深深的疑虑、荒凉回首自己的经历,却已经无从摆脱自己的窘境。因为在纷纭的世事、人性的角斗中,还有我们头顶的上苍“一如既往地拈须微笑,在萦绕不绝的香火之中超然俯瞰着身下所有的转瞬荣辱,一切的啼笑悲欢”。由形而下的官场争斗中体味人生的荣辱、悲欢,以及精神的荒芜、人生的悲凉,这才是小说动人心魄的魅力所在。

读魏剑美的这部作品,我们也同样能够感受到他的这种愤怒和伤痛,看似写的是流行的官场小说,实则追求的是一种批判现实、触摸人性深处隐痛的效果。因为在他看来,其创作目的却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愤怒,更多的时候,它源于爱、正义和真理难以触摸时的深刻的伤痛。魏剑美小说的优势在于,他有可贵的底层经验、优秀的杂文积累、多元的文化观念,因而能够从时下官场小说醉心权术斗争、猎奇猎艳或揭人阴私的流行模式中摆脱出来,以一种更宽广、忧愤的人道视角升华个人的底层经验,向着底层的普遍生活、民主科学的理性维度进行开掘,从而实现了对作家个人生活的超越。也因为这个原因,魏剑美的这部小说虽然也对官场、情场着力较多,但其出发点、内在旨趣显然是与一般的弘扬主旋律的“反腐小说”和再现官场生态的“官场小说”是不大一样的。正如作者所说,没有现实讽刺对象的所谓幽默、寓言、故事新编、打油诗,是很容易失之油滑的,只有行文机趣而又洞见本质、批判有力的文字才可以成为真正的好作品。

【参考文献】

[1]谢有顺.重申长篇小说的写作常识[J].当代作家评论,2006(1).

[2]贾平凹.生活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的细节[J].当代作家评论,2006(1).

The Sink of Human Nature in the Charm of Power and Money

—On WEI Jian-mei's novel Gradually Trap

LONG Qi-lin

(School of Humanities,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Abstract: The work Gradually Trap focus on the alienation of certain groups during the era,

revealing the fact that a lot of people were gradually lost themselves in the charm of power and money. This novel reflects the current social which is keen on gambling, chasing power and desiring to symptoms. This work criticizes the corruption of the privileged life and calls on people to confront the real problem and work hard to save humanity.

Key words: power grab; temptation; humanity sink; age symptoms

通信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1689号岭南新世界优悦园K4栋703# 邮编:510440 联系电话:13430387024 E-mail:longqilin670@yahoo.com.cn

关于金钱的打油诗篇八
《字谜诗》

在娘家青枝绿叶,

到婆家面黄肌瘦,

不提起倒也罢了,

提起来泪如雨下。

[宋]·女诗人朱淑贞《断肠谜》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好元宵,兀坐灯光下;

叫声天,人在谁家?!

恨玉郎,无一点直心话;

事临头,欲罢不能罢。

从今后,吾当绝口不言他;

论交情,也不差。

染成皂,说不得清白话;

要分开,除非刀割下。

到如今,抛得我才空力又差;

细思量,口与心儿都是假。!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干斜。

谜底:竹筏

阶下儿童仰面时,

清明装点最相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

莫向东风怨别离。

谜底:风筝

百万军中无白旗(一),

夫子无人问仲尼(二),

霸王失去擎天柱(三),

骂到将军冇马骑(四),

吾今不用多开口(五),

滚滚江河脱水衣(六),

皂子常时挂了白(七),

分瓜不用把刀持(八),

丸中失去灵丹药(九),

千里送君终一离(十)。

目字加两点,不作贝字猜。

贝字欠两点,不作目字猜。 谜底: 贺、资(繁体字)

[元]•无名氏

古月照水水长流, 水伴古月度春秋。

留得水光昭古月, 碧波深处好泛舟。 谜底:湖。

[宋]·女诗人朱淑贞《断肠谜》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这着诗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全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清]•弘 历 怨妇恨

下珠帘焚香去卜卦,

问苍天,侬的人儿落在谁家?

恨王郎全无一点真心话,

欲罢不能罢。

吾把口来压!

论文字交情不差。

染成皂难讲一句清白话。

分明一对好鸳鸯,却被刀割下。

抛得奴力尽手又乏。

细思量,口与心俱是假。

谜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据说,这首词出自乾隆皇帝笔下,看似一个女子的绝情词,实际每句都含着一个数字,十句话从一写到十。第一句“下”去掉“卜”就是“一”;第二句“天”落下了“人”就是“二”字;第三句“王”“无一”是“三”;第四句繁体“罢”去掉“能”是“四”;第五句“吾”去了口是“五”;第六句“差”即“乂”,“交”去了“乂”是“六”;第七句染黑了就去掉了白色(皂:黑色), “皂”去“白”是“七”;第八句“分”割了下部是“八”;第九句“抛”去了手(扌)是“九”;第十句“思”去了“口”和“心”是“十”。从一到十共十个数字,就这样被巧妙地安排在一首情辞俱佳、通俗易懂的情诗里。

类似的一首诗:

好元宵,兀坐灯光下;

叫声天,人在谁家?!

恨玉郎,无一点直心话;

事临头,欲罢不能罢。

从今后,吾当绝口不言他;

论交情,也不差。

染成皂,说不得清白话;

要分开,除非刀割下。

到如今,抛得我才空力又差;

细思量,口与心儿都是假。!

谜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这一首比起朱淑贞的那一首,也并不逊色,尤其是“染成皂,说不得清白话”,“细思量,口与心儿都是假”,实在令人叫绝。

流传于民间的《怨妇恨》,可与柳亚子先生的制谜诗一较短长:

与子别了,(一)

天涯人不到。(二)

盼春归日落行人少,(三)

欲罢不能罢,(四)

你叫吾有口难分晓。(五)

好相交你抛得我有上梢没下梢。(六)

皂热难分白,(七)

分手不用刀。(八)

无人不为仇,(九)

千相思还是撇去了好。(十)

当你破解了这首诗谜后,肯定会为此诗谜构思之奇巧所折服。

民间的另一首诗谜与《怨妇恨》属同一个类型:

颠倒不自由,(甲)

反哄了鱼儿上钩。(乙)

两人便把一人丢,(丙)

可惜人心不应口。(丁)

要成就终难成就,(戊)

一点儿把不到心头。(己)

欲问平康将八字推求,(庚)

薄幸人藏头十分露丑。(辛)

任他人去恨悠悠,(壬)

兴发时抛却弓鞋懒绣。(癸)

两诗虽然拘于形式,必须一句暗射一字,但却字字悠怨、声声缠绵、情真意切,两诗比较读来,能更好地品味中国文化的清新、隽永和博大精深。

十字诗

百篇斗酒多白话

天下无人休惊怕

秦风古意余不下

任江山豪气去愁煞

吾本狂狷口莫开

飒立下随风徘徊

皂白分明人不解

真心意直教人难猜

旭日东升自伤心

华景此时化做梦里关情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大家

这个写的最长,就选这个为答案了

评论(2) | 40 1

lgsxcj | 四级 采纳率16%

擅长: 物理学 化学 数学 宗教 校园生活

其他类似问题

2009-02-20帮我猜诗谜 6

2010-03-05猜诗谜(急) 16

2006-10-28猜诗谜啊~~~~ 5

2008-02-25帮忙猜诗谜 12

2010-04-25以诗猜字(字谜) 8

更多关于恨玉郎 无一点直心话的问题>>

网友都在找: 城市诗谜 趣猜诗谜 七言八句的诗谜 猜谜打各国名称 关于一个诗谜! 按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其他5条回答

2008-07-11 13:33 春露花宇 | 八级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干斜。

谜底:竹筏

阶下儿童仰面时,

清明装点最相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

莫向东风怨别离。

谜底:风筝

评论 | 2 0

2008-07-11 13:36 wshstl | 四级

目字加两点,不作贝字猜。

贝字欠两点,不作目字猜。 谜底: 贺、资(繁体字)

[元]•无名氏

古月照水水长流, 水伴古月度春秋。

留得水光昭古月, 碧波深处好泛舟。 谜底:湖。

[宋]·女诗人朱淑贞《断肠谜》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这着诗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全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清]•弘 历 怨妇恨

下珠帘焚香去卜卦,

问苍天,侬的人儿落在谁家?

恨王郎全无一点真心话,

欲罢不能罢。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金钱的打油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雾霾的打油诗 关于喝酒的打油诗 关于雪的打油诗
  • 1、关于春天的打油诗(2016-02-13)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金钱的打油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金钱的打油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3346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