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孟浩然有哪些诗

孟浩然有哪些诗

2016-02-17 09:17:0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孟浩然有哪些诗篇一《孟浩然其人其诗》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孟浩然有哪些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孟浩然有哪些诗篇一
《孟浩然其人其诗》

孟浩然有哪些诗篇二
《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区别》

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区别

一、从内容看,王维反映生活的深广度虽有限,却比孟诗略胜一筹。孟诗的题材领域狭窄些,除田园山水诗之外还抒写仕与隐的矛盾痛苦。王诗既有山水田园之作,又有抒发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揭露社会现实之作,宣传佛家教义之怍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孟诗以自我为中心收拢起来,王诗以自我为中心辐射开去。

二、从情调看,王孟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逸趣。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冷寂灭”的心绪,孟诗往往夹杂着耿介郁勃的心态。如孟浩然《晚春卧疾寄张八小容》,“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径花将尽,闲庭竹归净。翠雨戏兰苕,赤贞鳞动荷杨。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此诗写晚春游园的景色,笔调清新、闲雅,表达了“知音难觅,功业无望”的惆怅。孟诗《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矢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谈罢泪沾襟。”此诗表露了诗人自叹不如羊祜的心情。

王维,外貌不及孟浩然旷达、飘逸,但静默淡泊。王维在观赏景物时,外在表现为不喜用“剪红刻翠之语”,而用“色淡神寒之词”,常用“静、冷、淡、清”等字词。如《清豁》,“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又如:《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的“色淡神寒之词”与王维信佛教有关,有人说王维“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王维强调用心灵的自我解脱来克服现世的苦难。他在诗中所表现的“空”、“寂”、“闲”的境界,正反映了这种“自性清净”的追求。如《渭川田家》:“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还有《淇上即事田园》:“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枯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若论意境的浑成,固然得力于禅法的运用,但这样表现农家景象和田园生活,完全看不到当时农村中重赋酷役、土地兼并,民生凋敝、户口流亡的现实情景,只是一派宁静闲逸的牧歌式的氛围。

三、从意境看,王维主张寓主观于客观,造成画面的和谐和美感,但孟诗往往于情与景,水乳交融。而王诗除了情景交融外。还将理趣打入其中。使王诗的意境变的更加高远。所以,意境的深沉,王维不如孟浩然,论意境的高远,孟浩然不如王维。

四、从手法看:王维擅长取景、造型、布局,更注意冷色暖色的映衬,画内景与画外音的配合。究其原因,正在于王维兼通诗法、画意和乐理等等。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此诗采用以声写静的手法,着重刻画斜晖透过密林,照在青苔上的一角画面。夕阳的暖色淡淡地笼罩在青苔上,更衬托出空山中的幽冷。山里传来人语的回响就显出深林里人迹罕至的寂静,画面的色调冷暖对比和画内外的动静互衬,使有限的画面延伸到无限的画外空间去。从描写的角度看,全诗从林中往外拓展,令人由深林返景想见空山落照。以实写一角来显示整体的空灵意境.看似寻常,实是深具匠心。五、从语言看:孟浩然的诗平淡简朴,王维的诗清秀工巧。像孟的《过故人庄》和王的《山居秋暝》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王维,孟浩然在诗的内容、情调、意境手法以及语言等方面的不同,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关系密切。王维是位性格正直又软弱的人。前期王维有理想、有热情、政治上追随张九龄,这时的诗歌豪放、积极。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句真是“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开元二十六年张九龄被贬出朝,奸相李林甫执政,王维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力抗争,于是政治上渐趋消沉,遂寄情于山水,亦官亦隐,吃斋奉佛,思想和创作进入后期。这时他主要写作山水田园诗,抒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

孟浩然的生活经历简单,除因求仕到过长安。漫游吴越,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襄阳过着平静的隐居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歌题材比较单纯,主要是隐居生活的反映或摹写旅途的景物风光,思想内容不够丰富,当然。与初唐诗歌相比,孟诗在题材、语言、格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显示出从初唐向盛过渡的痕迹,对于创造盛唐诗歌浑融完整的共同风格。他有自己的贡献。

孟浩然有哪些诗篇三
《比较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异同点》

比较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异同点

作者:佚名 时间:2007-4-9 17:37:2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5460 王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

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看: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然后从艺术特点看: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山居秋暝》是自如美与心境美融为一体,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孟浩然诗是从高远处入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所描述的境界是宏阔,气势是壮大。《春晓》的笔调似有惜春之情,却无迹可寻,语言自然纯净内秀。《宿建德江》所写的是客愁,其语句平淡,诗味却很醇厚。

其次从诗风格看: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都不追求词藻的华美,而是力求极自然地表现山水本身的美。同时他们也都在山水诗中尽力表现自己的个性。孟浩然常在山水描写中融入游子飘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有时诗人被作为画面的一部分而写进诗里。孟诗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其基本风格是恬淡孤情。王维的山水诗则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诗人努力去追求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故许多山水诗中不见诗人的影子,却能感到他沉浸在寂静的快乐中,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最后从诗的内容看:王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比孟诗略胜一筹。就山水诗而言,王维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处处可见受绘画影响的痕迹,这些在孟诗中都很难找到;就田园诗而言,王维善于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是幽静;而孟诗中的静往往是"寂静",是直写其静;王诗中的景色是一幅幅静美的田园画,孟诗则如一个个蒙太奇镜头;王诗"物我一体",是"无我之境",孟诗往往有诗人活动的影子,是"有我之境",孟诗喜直接抒情、议论,王诗多以景见情,情景交融。二人各有成就,不宜轩轾。"如果说孟浩然是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那么王维就是在充分吸取南方山水诗表现一书的基础上,开辟了北方山水田园诗的新境界,以雄浑壮丽与清新自然相结合的风格,实现了汉魏风骨与齐梁词彩相交融的艺术理想。如果说孟浩然的山水诗是以感受为主,而较少刻画,以淡化意象取胜的话;那么王维则更擅长于精确刻画形貌特征,用精心结构的画面表现丰富的感受,因此他笔下的山水无论色彩或构图都比孟浩然鲜明。 王维的诗歌创作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艺术风格同具"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他不是"偏精独诣"的"名家",而是"具范兼熔"的"大家"。 总之,王维的诗是丰润而富有生趣,孟浩然的诗是清淡而韵味悠长。有如人在品尝一壶上好的茶,使人回味无穷。

陈清/谈王孟诗风的异同

谈王孟诗风的异同

(作者:陈 清)

王维、孟浩然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本文就王孟诗风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别谈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谈王孟诗风的相同之处。说到王孟诗风不能不说王孟的共同生活归宿—— 隐逸。在古人的心目中,孟浩然是天生的隐士。其实不然,王维曾写:“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王士源写孟浩然:“骨貌淑秀、风神散朗。”孟浩然自己也有《抒怀贻京邑故人》“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三十既而立,嗟吁命不通⋯⋯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当涂诉知己,投刺匪求蒙”在《洗然亭竹亭》里:“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

鹄志,共有鹤鸽心。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孟浩然曾给张九龄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可见,孟浩然不是天生的高士隐士,他憧憬、渴望过仕途,然而却因种种的原因使他在仕与隐的矛盾中过日子,看他飘逸、出世,其实不然。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多才多艺的文人。他21岁考取进士,曾任过太乐丞,因故被贬后,受张九龄的提拔重回朝廷,但又因张九龄“以贤治国”斗不过李林甫的“以党营私”,随之张九龄的被逐,王维也产生了“自顾长无策,空知反旧林”的愿望。安史之乱时,王维被迫做了“伪官”;当时,他发出:“万户伤心生淹淹,百官何El再朝天?”的沉痛感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王维在其弟的力保下,虽未处罚,官复原职,但仕途的坎坷,已使他心灰意冷,终于“退朝之后,焚香独望,以禅三诵为乐”。

总之,孟浩然因仕途无路而隐逸;王维因仕途曲折而隐逸,两者殊途同归。共同的生活归宿使他们有相同的诗风——清淡。

王孟作为清淡派的诗人,最早见于胡应麟的《诗薮》。清淡诗篇由田园之乐,山水之美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盂浩然常以襄阳江村以及作者本人为原型,经过典型化创作,成功创作了一个优雅的意境以及与这一意境相协调的风神散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阳日,还来就菊花。”此诗写了宾主宴饮的情景与纯真的友谊,表现了田园生活的一个侧面,袒露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愉悦与陶醉之情。此诗对仗工整,但不流于纤巧,写境浑成而不伤于刻画。孟浩然擅长田园之乐的诗篇创作,王维呢?则擅长山水之美的诗篇创作。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洋溢着诗情画意,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人在有限的篇幅中,选择最富有感染力的自然景色和山色风光,以灵活多变的手法交织成一幅清新和谐、宁静高远的图画,借以表现山水之美。诗中描绘的清新、美好的生活画面,反衬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而映现在画面中的泉水、翠竹、莲花,既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烘托。

下面谈谈王孟诗风的不同点。

一、从内容看,王维反映生活的深广度虽有限,却比孟诗略胜一筹。孟诗的题材领域狭窄些,除田园山水诗之外还抒写仕与隐的矛盾痛苦。王诗既有山水田园之作,又有抒发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揭露社会现实之作,宣传佛家教义之怍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孟诗以自我为中心收拢起来,王诗以自我为中心辐射开去。二、从情调看,王孟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逸趣。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冷寂灭”的心绪,孟诗往往夹杂着耿介郁勃的心态。如孟浩然《晚春卧疾寄张八小容》,“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径花将尽,闲庭竹归净。翠雨戏兰苕,赤贞鳞动荷杨。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此诗写晚春游园的景色,笔调清新、闲雅,表达了“知音难觅,功业无望”的 惆怅。孟诗《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矢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谈罢泪沾襟。”此诗表露了诗人自叹不如羊祜的心情。

王维,外貌不及孟浩然旷达、飘逸,但静默淡泊。王维在观赏景物时,外在表现为不喜用”剪红刻翠之语”,而用“色淡神寒之词”,常用“静、冷、淡、清”等字词。如《清豁》,“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又如:《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的“色淡神寒之词”与王维信佛教有关,有人说王维“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王维强调用心灵的自我解脱来克服现世的苦难。他在诗中所表现的“空”、“寂”、“闲”的境界,正反映了这种“自性清净”的追求。如《渭川田家》:“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还有《淇上即事田园》:“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枯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若论意境的浑成,固然得力于禅法的运用,但这样表现农家景象和田园生活,完全看不到当时农村中重赋酷役、土地兼并,民生凋敝、户口流亡的现实情景,只是一派宁静闲逸的牧歌式的氛围。三、从意境看,王维主张寓主观于客观,造成画面的和谐和美感,但孟诗往往于情与景,水乳交融。而王诗除了情景交融外。还将理趣打入其中。使王诗的意境变的更加高远。所以,意境的深沉,王维不如孟浩然,论意境的高远,孟浩然不如王维。四、从手法看:王维擅长取景、造型、布局,更注意冷色暖色的映衬,画内景与画外音的配合。究其原因,正在于王维兼通诗法、画意和乐理等等。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此诗采用以声写静的手法,着重刻画斜晖透过密林,照在青苔上的一角画面。夕阳的暖色淡淡地笼罩在青苔上,更衬托出空山中的幽冷。山里传来人语的回响就显出深林里人迹罕至的寂静,画面的色调冷暖对比和画内外的动静互衬,使有限的画面延伸到无限的画外空间去。从描写的角度看,全诗从林中往外拓展,令人由深林返景想见空山落照。以实写一角来显示整体的空灵意境.看似寻常,实是深具匠心。五、从语言看:孟浩然的诗平淡简朴,王维的诗清秀工巧。像孟的《过故人庄》和王的《山居秋暝》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王维,孟浩然在诗的内容、情调、意境手法以及语言等方面的不同,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关系密切。王维是位性格正直又软弱的人。前期王维有理想、有热情、政治上追随张九龄,这时的诗歌豪放、积极。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句真是“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开元二十六年张九龄被贬出朝,奸相李林甫执政,王维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力抗争,于是政治上渐趋消沉,遂寄情于山水,亦官亦

隐,吃斋奉佛,思想和创作进入后期。这时他主要写作山水田园诗,抒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

孟浩然的生活经历简单,除因求仕到过长安。漫游吴越,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襄阳过着平静的隐居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歌题材比较单纯,主要是隐居生活的反映或摹写旅途的景物风光,思想内容不够丰富,当然。与初唐诗歌相比,孟诗在题材、语言、格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显示出从初唐向盛过渡的痕迹,对于创造盛唐诗歌浑融完整的共同风格。他有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临海学院)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变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有时刻画细腻,引人深思,有时生动逼真,有时含蓄凝练.王维还善于来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擅长写田园诗歌,两人虽然都以山水田园见长,但两人之间也有所不同。孟诗随有大自然清新宁静之美,却也常含淡淡的伤惜之情,而王诗则不同,是一种静谧闲适超尘决俗的意境,常含佛理。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品评二人时,称赞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而王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孟浩然的诗我们还可以读出味来,而王维的诗却是“空”,渗透着禅理。

陶渊明的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

79

| 评论

其他答案 共2条

2010-12-28 19:57

| 十四级

王维、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由于他们的经历和思想不一样,所以他们的诗歌艺术风格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王维一生经历坎坷,受佛教思想影响较大;孟浩然的经历相对而言要简单一些平坦一些,受儒家入仕精神影响较深。因此王维与孟浩然的诗歌在艺术风格上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禅趣与无我之境无处不在,一个是强烈的入仕精神与有我之境贯穿始终。但他们都为我国古代艺术园地增添了一束瑰丽的花朵,他们的贡献是无疑的,他们的那些经历了千百年而流传下来的诗歌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提问者认可] |

1

| 评论

2010-12-28 20:24

| 二级

王维诗多为清俪细致的描写,亲和力比较强。

而孟浩然的诗则多了几分大气和惆怅。

我是这样认为的,不知道其它人怎么想。

2007-09-04 10:19

王维、孟浩然诗之比较[费红波

]

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人物,他们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并称于世。他们都以山水田园风物为主要创作对象,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二者的个性差异,仍然显示出较多的不同。就思想来说,王维虽表面上亦官亦隐,但实质上“身心相离”。实现了由儒到佛的根本性转变,而孟浩然却始终生活在儒和道的矛盾中。就诗歌的意境说,二者都创造出“静”,但一个是佛教的“空灵”,而另一个却是道家的“清幽”。就艺术表现看,王、孟诗都表现出画的效果,但王诗是山水画、,而孟诗是风景画、风俗画。就创作技巧看,王诗常用纯静态的空间景物排列,而孟诗却不仅善用动词,而且多用连词和助词。这些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王、孟诗歌的“异同”。

孟浩然有哪些诗篇四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艺术》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艺术

内容摘要:《旧唐书·文苑传》及《新唐书》里关于孟浩然的生

平记载很简单:只在张九龄幕府当过短时间的幕僚,人生的大半时

间在襄阳老家度过。仕途不济时他没有太白漫游天下的风流,没有

杜甫旅食京华饱受饥寒的酸楚。在同时代人眼中他是“骨貌淑清,

风神散朗”的隐士。孟浩然能在众星璀璨的盛唐诗坛得到李白“吾

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及杜甫“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的美

誉,足见其诗作的深意和艺术价值,本文探讨的仅是孟诗的语言艺

术。分析唐诗的语言艺术多从格律、词汇、句法和修辞入手,本文

从修辞着手,结合孟浩然不同时期的诗作揭示其语言艺术。

关键词:孟浩然 语言艺术 清新 恬淡

孟浩然,善为田园山水诗,与王维并称“王孟”。与王维诗作相比,

在田园山水诗之外的创作上他的诗材远不及王维丰富,艺术手法也

不似王维、李白等人千变万化,故引来苏轼的批评:“韵高而才短,

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引《后山诗话》)。《旧唐书·文苑传》

及《新唐书》里记载的孟浩然生平经历很简单,一生只在张九龄幕

府当过短时间的幕僚,仕途不济的他没有太白漫游天下的风流,没

有老杜旅食京华十年,饱受人间冷暖的酸楚。他人生的大半时间在

襄阳老家度过,在同时代人眼中他是“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的隐

士。一个人生阅历不丰富,作诗才情不算高的诗人能在众星璀璨的

盛唐诗坛夺得一把交椅,得到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及

杜甫“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的美誉,足见浩然之诗自有它的

深意和艺术价值,本文探讨的仅是孟诗的语言艺术。诗歌创作大都

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孟浩然也不例外。经历虽简单,但也

包括待仕、应举、求仕、漫游和归隐等阶段。

一.待仕乡园期

年轻时候的孟浩然虽然徜徉在家乡的明山秀水间,但怀有积极的

抱负。四十岁前,他一直读书习文,为应举入仕做准备。他的进取

心,是不甘寂寞的盛唐士人昂扬向上风貌的体现。

《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

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布喷

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

途将半,星霜岁欲穷。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此诗作于行役之中,诗人从记行的笔调入手,为庐山的出场安排

了突兀而震撼的背景。“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随着曙光的来

临,宏伟的庐山在毫无准备的诗人面前出现了。它在江流之畔高耸

入云,青黑的山石,在晓空中突兀峥嵘。“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

虹”一句中一个“喷”字就表现出极强烈的震撼力,把庐山在朝阳

中的勃勃生机灵动传神的展示出来。庐山,这个在古往今来的文章

诗作中最常用的意象,此时又一次生动而新鲜地展现出令人惊心动

魄的魅力。诗作从行役的平淡入题,更强化了奇景乍现的惊异,在

语言一前一后、平淡与震撼的交织中,诗人开拓出了奇特的诗境。

二.长安求仕不利期

身在生机勃发的大唐盛世,孟浩然也对社会对人生怀有积极的抱

负和理想,曾到长安应举,并在《长安早春》中抒发及第后的欢喜,

然而事与愿违。落第之后他不仅没有立即返回家乡反而选择留在长

安等待新的机会,三载过去也终无结果。但他写下了《岁晚归南山》

《留别王维》等不朽名篇。

《岁晚归南山》

北阕休上书,南山归弊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

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是一首困顿失意之作,在“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叹息

里可以体会出孟浩然的独特个性:感叹自己是因为“不才”而见弃

于明主。唐人对人生穷通的思考谈得最多的是“时”“才”“命”,

没有对自己的才华失去信心的他此刻没有伤时叹命,只把失意归为

“不才”足见他的胸襟和气度。“多病故人疏”一句既是作者对于

得不到荐举的牢骚话也表达一种与世疏阔的情怀。本诗前四句语势

陡健,后四句转入回味深长之笔。清人朱之荆称:“结句是寂寥之

甚,然只写景,不说寂寥,含蓄有味。”(《增订唐诗摘抄》)总体来

看,这首诗抒发了作者进仕无门的穷途失意之悲,但语言温厚,语

意没有流于狭隘的怨刺,显示出盛唐士人慷慨磊落的精神风貌。经

过了仕途磨练的孟浩然此时的诗歌创作风格虽无太大变化,但语言

更加高妙,诗作内涵更加深厚,反映的精神面貌更加健朗。

三.漫游与短暂入幕期

长安无意而归家的孟浩然在家中闲居一年便再次离家,先北上洛

阳后南下吴越,游历山水排解心中不快之意。吴越的青山碧水陶冶

了他的心胸,使他对隐居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放弃功名的诱

惑,在家园里保持人格的纯洁。此时的诗作也无不呈现出清旷的意

境和高洁的品格。

《早发渔浦潭》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拔。日出气象

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饮水畏惊猿,祭鱼时

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这是作者溯浙江西上,行近富阳时的一个清晨,面对江潭晨景而

创作的诗歌。夜色尽,晓色来,人间任何一个清晨的魅力都在于生

机的复苏。徒有生机尚不足言其妙,只有在倦怠中逐渐复苏的生机

才是清晨最动人的地方。诗人在惊禽拔桡的声响中感到了晨光初至

的脚步,其中一个“暗”字用得最具功力。船家清晨起航,本无需

遮掩,桡声之暗,是诗人在清晨初醒时,睡意尚未完全褪尽,听起

声来不免朦胧断续。一个生机盎然的清晨在诗人残睡未消的朦胧中

拉开序幕。接下来的诗句,将生机复苏的晨意点染得更加开阔。在

初日的照耀下,夜间的雾气散开,诗人这才发现江面竟是如此开阔,

一个“始”字,写出了诗人在夜晚不知江面宽窄,而在清晨才发现

的新鲜感受。接下来写女子梳洗,猿猴饮水等更是在进一步渲染清

晨的勃勃生机。

表面上看,诗的语言平淡,构思也似乎没有奇特之处,所以明代

钟惺曾说:“浩然之诗常为浅薄一路人藏拙。”(《唐诗归》)但诗出

古体,并且都押仄声韵,又运用典故,就使诗在平淡中具有了高雅

脱俗的品格。林庚先生在《唐诗综论》中说:“盛唐气象最突出的

特点就是朝气蓬勃,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首诗正是一个最

生动的代表,平淡的语言却能表现出无尽的生机,足见诗人才力之

高。

四.回乡归隐期

从王维在《送孟六归襄阳》的归劝中以及孟诗《留别王维》的内

容中都可以看出仕途的无意促成了他回乡归隐。而他的隐居绝非有

意避世,只是一种“适性”的表现。“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

归鹿门”《夜归鹿门歌》就是诗人向往恬淡,高雅世外生活最好的

写照。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

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家喻户晓的一个作品,诗中满是浓郁的田家气息,诗人和友

人宾主欢洽,充满爽朗高雅的情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两句运用了五言律诗的“二二一”句式,同时将“绿树”、“青山”

孟浩然有哪些诗篇五
《“诗的孟浩然”》

孟浩然有哪些诗篇六
《孟浩然的山水游历及其诗作》

第29卷第l期集宁师专学报V01.29,No.12007年03月JournalofJiningTeachersCollegeMar.2007

孟浩然的山水游历及其诗作

高建新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摘要:孟浩然偏爱舟行,一生多次出游,“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故其山水诗多写水上、水边之景,清旷淡远、自然高妙,由于心志淡泊,诗艺高超,充分提炼语言、净化语言,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比起盛唐其他诗人更显得明净单纯、晶莹剔透。孟浩然一生仰慕陶渊明,他的山水田园诗也深受陶渊明的影响。

关键词:孟浩然;山水诗;清淡

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171(2007)01—0001-04

孟浩然(689—740)的家乡在湖北襄阳。襄王维画像中的孟浩然“颀而长,峭而瘦,刚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文化名人,是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一个名士云集、英雄荟萃的地方,王粲、诸葛书笈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韵亮、杜预、孟浩然、皮日休、米芾,或出生或语阳秋》卷十四)是典型的诗人形象。王士源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其中最让人心动也说孟浩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孟浩的还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及其隐居地鹿门山。然诗集序》)孟浩然的~生,是以躬耕、读书

鹿门山,原名苏铁岭,位于襄阳城东15为主的一生。除去短暂的游历外,主要生活公里处的东津湾内。《襄阳记》说:“鹿门山旧在襄阳南郭外他自己的庄园一南园(亦称涧名苏铁岭,建武中(东汉光武帝年号25—57)襄南园):“弊庐在郭外,素产惟田园。左右林野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旷,不闻城市喧”。(《涧南即事贻皎上人》)鹿俗冈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汉末高士门山则是他的隐居地,《旧唐书・文苑传》说庞德公不受刺史刘表的数次邀延,携妻子登他“隐鹿门山,以诗自适”。鹿门山幽丽的风鹿门山采药不返,隐居于鹿门山。晚唐诗人皮光让孟浩然怡然自得、忘却尘世。在《夜归鹿日休也在此隐居,自称“鹿门子”,写有著名的门山歌》中,孟浩然描绘了山中景象,表现了《鹿门隐书》60篇,抨击朝政,针砭时弊。后自己孤高的情怀:

世因此有“鹿门高士傲帝王”之说。鹿门山并

不是险峻雄伟的高山,海拔只有350米,面积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1.13平方公里,因为平地拔起,所以显得高峻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峭拔,景色幽丽。山中树木葱茏,枫红如火。

孟沽然《登鹿门山》描绘了当时鹿门山及其周在孟浩然看来:人生短促:。世事难料,只有美烟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围的景色:“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峰多丽的大自然是永恒的。能朝夕与山水相伴,在屈曲,舟楫屡同转”。登上峰顶的望江亭,视野自然的怀抱中了此一生,肯定是幸运的和幸辽阔,北望汉江,烟水苍茫;南临岘山,一片福的。与鹿门山相随相伴的孟浩然做到了这苍翠。在鹿门山下,有襄阳县政府新立的“唐一点,因而孟浩然是幸运的和幸福的。故诗人孟浩然墓志铭”,叙述了孟浩然简淡而盛唐诗人大多有一段漫游生涯,孟浩然富有生机的一生。墓志铭的上方刻有“百世流亦是如此。四十岁之前,孟浩然基本上是隐芳”四个大字。居在家乡襄阳(今湖北襄阳)。襄刚风光秀丽,作者简介:高建新(1959一)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教授。

2集宁师专学,报第29卷汉水与唐白河在这里汇聚,有众多的名胜古

迹,仅是三国时期的遗迹就有诸葛亮隐居地、

徐庶宅、王粲井、庞德故居等。读书之余,孟

浩然游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写下了《与诸子

登砚山》、《万山潭作》、《登鹿门山》等许多诗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flJ(p・239)如《宿建德江》:

篇,其中“人事有代谓},往来成古今。江山留

胜迹,我辈复登临”,(《与诸子登岘山》)为人

激赏。四十岁那年,孟浩然去长安参加进士

考试,不第,返回家乡小住之后,于开元十八

年(730)夏秋之际,开始漫游吴越。他先到杭

州,观看钱塘江涨潮,写下“惊涛来似雪,一

坐凛生寒”(《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的名

旬。然后乘船经钱塘江口入浙江溯流西上,从

建德入兰溪,经婺州、东阳至天台山。天台山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的前两旬,先勾画出令客生愁的自然环境,傍晚时分,小船停靠在了一个雾气迷蒙的小洲旁,望着苍茫的暮色,飘游的诗人心中涌起了强烈的羁旅之愁,诗人尝自谓“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秋登兰山寄张五》)一个“新”字写出了愁蓦然而生的真实感受。后两句远望天际、近视江面所见景象: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夜幕降临,倒映在清澈江水中的明月,和舟中人是相传是汉刘晨、阮肇采药遇仙之地,山势俊秀

峭拔,到处流泉飞瀑,孟浩然心神为之振奋。

天台游之后,他即由剡溪顺流赴越州f今浙江

绍兴),途中礼拜了剡县的石城寺,从他在越

州写的“两见夏云起,再闻春鸟啼”(《久滞越

中贻谢南池会稽贺少府》)诗看,他在越州停

留了有近两年的时间。越州人杰地灵、古迹众

多:相传大禹治水时曾探临过的禹穴、西施浣那样亲近。这些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在水上舟中才能如此真切的领略到。“低”、‘‘近”二字虽然融入了浓浓的主观情思,诗人却淡淡写来,又淡中有味,耐人咀嚼。由于诗人心情孤寂,.在描写中融入了游子的漂泊之感,山水景物也不免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于是融情入景,情景相生,便成这首诗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再如《耶溪泛舟》:纱的若耶溪,水明如镜的鉴湖以及清幽的云

门山、云门寺等等,都留下了孟浩然的足迹。

游过越州之后,盖浩然又南下到了永嘉,游览

了城北的瓯江及江中的孤屿山,写一卜.了“众鸟

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永嘉上浦馆逢张八予

容》)的著名诗句,后人还在孤屿山上建起浩

然楼,以志其游。此后,应朋友之约,孟浩然

又去了永嘉东北的乐城(今浙江乐清),在乐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耶溪,即若耶溪,又名浣纱溪,相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曾在此浣纱,在浙江绍兴城南二十里若耶山下,北流入镜湖。这一带风景优

美,《水经注》卷四十说:“麻潭下注若邪溪,水

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渐江水・

斤江水》)诗一开始就描绘江南独有的景色:

在落日余辉中,溪水上小舟漂浮,舟人轻轻摆城停留了一段时间,又特意从浔阳(今江西九江)经彭蠡湖绕道入湘凭吊屈原。之后,从汨罗江入洞庭湖,于岳阳北入长江,溯汉水回到家乡,结束了这次长达三年的吴越之游。这次

K时间的吴越之游,不只是开阔了孟浩然的

眼界和胸襟,更陶冶了他安于淡泊、不慕荣利动船桨,悠然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诗人泛舟临水,观赏在明净如镜的溪水中游鱼三五成

群,追逐嬉戏。在夕阳中,白首渔翁垂钓悠然

自得,淡雅少女,在溪边洗衣,更衬托出江南的品格。孟浩然是以布农终其一生的,这在盛唐诗人中是罕见的。

孟浩然偏爱舟行。一生多次出游,“为多水乡生活的恬静。眼前的景象,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何其相似,与诗人孟浩然的隐逸情

怀何其和谐!因此,结尾的“相看似相识,脉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故其

山水诗多写水上、水边之景,清旷淡远、自

然高妙,“遇景入咏时,他常从高远处落笔,

脉不得语”的道出,正是诗人的真实情感的自

第1期高建新:孟浩然的山水游历及其诗作3人与山水的纯净美同时表现出来了。《万山潭即“赤城山”,在天台县北,是天台山的一部作》写诗人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全诗淡而丽,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丽而淡,适度的颜色调配,更增加了诗歌的美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感效果。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由于心志淡泊,诗艺高超,充分提炼语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言、净化语言,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万山,又名汉皋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的成分,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比起盛唐其他此地环境清幽,为襄阳名胜。清澈的潭水与诗人更显得明净单纯、晶莹剔透,如胡震亨闲迂的心境相协调,“鱼行”与“猿挂”一低所说:“襄阳气象清远,心惊孤寂,故其出语一高,遥相呼应,展现出开阔的空间美。此地洒落,洗脱凡近,读之浑然省净,真彩自复内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触动着诗人的心弦,给映”,(《唐音癸签》卷五引徐献忠语)如“荷风诗人以无穷的遐思,更为风景胜地增添了一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层迷人的色彩。结句“沿月”二字极妙,表明为时人激赏。荷花香气清淡细微,,故在风送时月色不是一点,而是沿途通明,银辉遍洒。全始闻;竹叶上的露水滴在池面上声音清脆,故诗以静为主,又寓动于静。冲淡之风,尽显其日清响。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全心品赏这中。《舟中晓望》表现的是诗人自越州水程往夏目的美景,读者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专注的游天台山的旅况:神情。沈德潜说:“荷风竹露,佳境亦佳句也,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外又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句,一时叹舶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为清绝”。(《唐诗别裁》卷一)余如“天边树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若荠,江畔舟如月”,(《秋登兰山寄张五》)“风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呜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宿桐庐江寄广陵开篇由扬帆出发时写起,并点出“望”字,足旧游》)“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登江中见心情急切。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湖落江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等等,皆属此类。杜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甫给予孟浩然诗崇高的评价:“复忆襄阳孟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济江问同舟人》)的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之一》)胡应麟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青山水国也说:“靖节清而远”,“浩然清而旷”,“王维清遥”既是诗人的望中的景象,更是想象中的景而秀”,(《诗薮・外编》卷四)“清”是陶渊明、象,造语平淡却又引人遐思。第二联“利涉”孟浩然和王维的一个共同特点,“清”使孟浩一词出《易・需卦》“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然和前辈陶渊明在精神与气骨上有了某种内吉祥,宜丁.远航,“争”字透露出心情迫切、兴在的、深刻的联系。

致勃勃,“接”字传达出时常泛舟江海的旅人作为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对唐代的平静与愉悦。第三联实际是诗人白问自答:点山水田园诗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明显的。唐出天台山。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即天台代的山水诗皆以陶渊明为祖,追求清新自然、山著名的景观石梁飞瀑。据《舆地纪胜》卷一浑然一体的意境,又各有自己的特色。沈德潜二《台州景物》载:“石桥,在天台县北五十里。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按:《天台山记》,桥头上有小桥,桥长七丈,北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王维)有其清阔二丈,龙形龟背,架在壑上,有两涧合流于腴,孟山人(孟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储桥’F。桥势峭峻,过者目眩心悸。其桥有尖起,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韦应物)有其冲和,高丈余,多霉苔,甚滑,度彼不得”。如此的胜柳义曹(柳宗元)有其俊洁,皆学焉而得其性迹,当然让人兴奋和神往了。结句“坐看霞色之所近”。(《说诗醉语))卷上)唐代山水诗人晓,疑是赤城标”,是诗人由映红天际的朝霞从陶诗中获得的不只是字句上的习染,更重想象到的“赤城山”璀灿美丽的景象。“赤城”,要的是格调、境界方面的熏陶。沈德潜认为,

4集宁师专学报第29卷在众多向陶渊明学习的唐代诗人中,王维有有一个抒情主人公在活动着。“平野望烟归”,陶渊明的清腴,孟浩然有陶渊明的闲远。这使人自然想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表明,王、孟的山水田园诗从陶诗中获得的更诗中的描绘的迷梦淡远又让人觉得亲切的景多的是格调、境界方面的熏陶。孟浩然一生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又如《过故仰慕陶渊明,他的山水田园诗也深受陶渊明人庄》:

的影响:“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徵君。日耽田

园趣,自谓羲皇人”,(《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游》)“我爱陶家趣,林园无俗情”。(《李氏园

林卧疾》孟浩然早年的经历颇似陶渊明,在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乡躬耕隐居,以读书为乐。后来虽然参加进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考试,却落第了,一生大多是在隐居和漫游之感情真挚,韵味深厚,语言明净,调子舒缓,把中度过的。因而和陶渊明在志趣、追求上有很自然恬静的乡村风光和纯朴淳厚的情谊融成多的契合和相投之处。所不同的是,陶渊明真一片,简直就是陶诗的翻版,嵌入陶集中亦浑正深入到了农民之中,并成为他们之间的一然难辨。闻一多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员;孟浩然则居高临下,孤芳自赏:“酌酒聊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白劝,农夫安与言?”(《山中逢道士云公》)再的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者,陶渊明的归隐是完全自觉自愿的,所以全诗没有”,“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心赞美田园生活;孟浩然的归隐则有几分无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可奈何,时常流露出矛盾与痛苦。穷通得失始孟浩然,更为准确”,(《孟浩然》)f3】(p・30----31)终让孟浩然挂怀,孟浩然缺少的是陶渊明的此诗足可当之。

博大和深沉。陶渊明田园诗的卓然不群,不仅

在于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陶渊明孟浩然是盛唐唯一的布衣诗人。由于他

描绘的田园风光中,“还往往流露出诗人的生才华横溢,风骨独标,高蹈出尘,受到了包括活与田园相即相融的情趣。这分情趣揭露的李白、杜甫在内的当时和后世许多诗人的尊

重和景仰。在李白笔下,孟浩然高蹈脱尘、一

是诗人悠闲、自适的人生态度和清高、真淳的

品德。孟浩然的‘我爱陶家趣,林园无俗情’,派道骨仙风:“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正足以代表当时诗人对陶诗中流露的田园情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王维趣的赏爱、又欣慕的态度”。[21(p.257)孟浩然有与孟浩然友善,孟浩然去世后,王维写有《哭意向陶渊明学习,并且学到了陶诗的精髓,取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得了很高的成就,著名的作品如《采樵作》:襄阳老,江山空蔡州”,表达了沉痛的哀悼之

情。i00年后,白居易也曾亲临鹿门山,凭吊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追怀这位著名的前辈诗人,写下了《游襄阳怀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孟浩然》一诗:“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El落伴将稀,山风拂薜衣。气结成象,孟士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诗中表现的是对山水风景的观赏,在景中始终蔼若有余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参考文献

[1】袁行霈、罗宗强.中国文学史(第iY_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fM】.台北:台湾经联出版事业公司,1986.[3】闻一多.唐诗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孟浩然的山水游历及其诗作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高建新, GAO Jianxin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集宁师专学报JOURNAL OF JINING TEACHERS COLLEGE2007,29(1)1次

参考文献(3条)

1.袁行霈;罗宗强 中国文学史 1999

2.王国璎 中国山水诗研究 1986

3.闻一多 唐诗杂论 199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籍成山.JI Cheng-shan 孟浩然山水诗形象探骊[期刊论文]-潍坊学院学报2005,5(3)

2. 李继兵 孟浩然山水诗中的复杂思想[期刊论文]-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7(7)

3. 宁松夫.NING Song-fu 孟浩然山水诗中"幽"与"雄"的意象创造论析[期刊论文]-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1)

4. 王忠阁.WANG ZHong-ge 王翰的诗与元明之际的社会变迁[期刊论文]-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6)

5. 张亚新 一样的山水不同的诗歌--试论王孟与韦柳山水诗的不同[期刊论文]-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6. 苏姗姗.张希希 浅论西方美学思想中的教育思想[期刊论文]-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3)

7. 林虹 论王慎中的散文艺术[期刊论文]-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8. 张书柏.钟敏 王翰"凉州词"解析中存在的问题[期刊论文]-宜宾学院学报2010,10(1)

9. 林虹.LIN Hong 散文家的诗论——王慎中诗序之文浅探[期刊论文]-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5)

10. 朱庆和 独标风韵,曲笔擒旨--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期刊论文]-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2006(4)

引证文献(1条)

1.章年卿 论唐代鄱阳湖景观诗歌特色[期刊论文]-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2(1)

引用本文格式:高建新.GAO Jianxin 孟浩然的山水游历及其诗作[期刊论文]-集宁师专学报 2007(1)

孟浩然有哪些诗篇七
《孟浩然诗歌鉴赏论文》

编号:

潇洒超脱背后的孤寂无奈

—浅谈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主题思想

作者姓名:李月娥

出生年月:1975年8月

籍 贯:陕西周至

职 称: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工作单位:周至一中

联系电话:15029754970 邮编:710400

潇洒超脱背后的孤寂无奈

—浅谈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主题思想 李月娥 周至一中 摘 要:孟浩然的七言古诗《夜归鹿门歌》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时

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表现了潇洒超脱的情怀,但在潇洒超脱的背后则隐藏着诗人的孤寂无奈。 关键词:孟浩然 隐居 鹿门山 潇洒超脱 孤寂无奈 正 文: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人称“孟襄阳”,因其一生多在隐居中度过,故又称“孟山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诗风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代表作有《春晓》《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夜归鹿门歌》《岁暮归南山》《南亭怀辛大》等。

孟浩然家住襄阳城南郊汉江西岸岘山附近的南园,40岁时孟浩然入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在外游历数年后便前往与岘山隔江而望的鹿门山隐居,他的七言古诗《夜归鹿门歌》就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

全诗八句,诗歌大意如下: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鹿门月亮照亮了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德公隐居的住处。石门对着松

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隐者在此自来自去。

整首诗通过对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不愿为名利所累,不愿为世俗之事牵绊,要去鹿门山过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语言平淡自然,毫无矫饰痕迹,如同纯净自然、心无杂念、超凡脱俗的孟襄阳,我们不能不为他这种潇洒超脱而打动,我们不得不羡慕他这种幽雅的隐士生活。但是,这首诗除了写诗人隐逸的志趣与潇洒超脱外,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情感?

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兼济天下”是毕生追求,“独善其身”是自我完善,“独善其身”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兼济天下”。比孟浩然年轻的天才诗人李白在前途受挫,理想成空时也发出“苟无济代心,独善复何益”的愤慨之辞,那么,比李白年长的孟浩然,同样生活在盛唐,而盛唐是一个充满进取、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昂扬奋进的时代,才华横溢的孟浩然“独善其身”当然是为了施展抱负,实现“扶苍生,救社稷”的宏愿。那么,当仕途失意时,他会是什么心情呢?

40岁以前的孟浩然隐居在襄阳城南郊岘山附近南园的家中,他并非天生喜欢隐居,他表面侍亲读书“独善其身”,实则以退为进,等待机会,走“终南捷径”,他若没有求取功名进仕的思想,40岁就不会入长安参加科考,科考失败,他失意至极,漫游吴越排遣苦闷,数年后回乡决心效仿同乡先贤庞德公。庞德公是东汉末襄阳人,德高望重,刘表曾请他为官遭拒绝,为远离乱世他携妻上鹿门山采药而不返,自此鹿门山便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在仕进无望的情况下效法庞

德公以表明隐逸的志愿。不过庞德公是德高望重的真隐士,而孟浩然则是在仕进无望情况下隐居,是一位不甘心隐居但最终不得不以隐居而终老的诗人。假若当年科考成功,仕途风顺,他还会选择隐居吗?在鹿门山隐居的岁月里,他与山林为伴,读书耕作、吟诗作赋、弹琴画画,找到了宁静超脱,体验到了隐逸的乐趣,但是在宁静超脱的背后怎能没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与孤寂无奈?

孟浩然在呈给张说(一说张九龄)的拜谒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就把希望引荐而一登仕途的迫切的心情表现出来,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当他求仕无门且应举落第后,又在《岁暮归南山》中高吟“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似乎是从自身找求仕失意的原因,其实是怨没有得力的知己荐于明主,致使自身怀才不遇。他的五言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虽是怀人之作,但一句“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也流露出人生失意,知音难觅的孤独寂寞情绪。

其实,从《夜归鹿门歌》中一些词句也可看出诗人寂寞无奈的心情,比如诗歌一开始描述人们争渡的场面,可见诗人对尘世的热闹不能忘情;还有从最后两句“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就可想象出在幽静寂寥的山林里,诗人独来独往的寂寞与忧伤,隐藏着诗人隐居乃迫于无奈的心情。所以说《夜归鹿门歌》抒发了孟浩然归隐的情怀志趣,表达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感情,但潇洒超脱的背后则是孟浩然一颗孤寂无奈的心。

参考书目:《夜归鹿门歌》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岁暮归南山》 《南亭怀辛大》

《唐诗三百首》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教学用书》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孟浩然有哪些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孟浩然有哪些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孟浩然有哪些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3859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