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表达淡定的诗句

表达淡定的诗句

2016-02-19 10:48:3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表达淡定的诗句篇一《赏析诗句表达效果》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表达淡定的诗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表达淡定的诗句篇一
《赏析诗句表达效果》

表达淡定的诗句篇二
《古诗》

长春版五六年级古诗复习

五年级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意: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

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表达的感情: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雨天和晴天呈现出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练习

一、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 代诗。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 )和( )时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 )之情。

2.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

3.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

二、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潋滟 : 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乌云翻滚,像打翻的墨汁,还未遮住不远处的青山,便大雨倾盆。白亮

亮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乱窜入船。地面上忽然吹起一阵狂风,一下子把乌云全都吹散,望湖楼下顿时波平如镜,好似一碧如洗的青天。

表达的感情: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

表达了诗人借酒消愁,怀才不遇,渴望得到新天地的情绪.

练习题:

1这首诗写的是( )季的景象。从( )可以看出。

2.这首诗写的景物有( )作者用“翻墨”写出了云的( ),用跳珠

写出了雨的( ),用“忽吹散”写出了风的( )的特征。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意:长长的大河一路向东奔入大海,高耸壁立的山岳直插云霄,如此让人壮怀激励的河山总归被胡人夺去,我这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

充满期待的看着江南,希望偏安的南宋军队能夺回我们的江山,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表达的感情:这首诗爱憎分明,感情真挚、沉痛,尤其是前两句用夸张手法极力赞美祖国半壁河山的壮丽,正所谓“以乐景写哀,则哀感倍生”. 诗中运用夸张和想象,真切地反映了在金国统治下,北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他热爱祖国、盼望南宋王朝的军队早日收复国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沦陷的壮丽河山、苦难百姓的深切怀念和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悲愤的心情.

练习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遗民: 尽:

望: 又: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意:石头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

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表达的感情: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

质.抒发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坚决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练习题:

1本诗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__,他借_________来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

2、该诗运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很多词语有双重含义.请写出下列词语对石灰

和作者的不同意思

(1)千锤万击、烈火焚烧

石灰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

(2)清白

石灰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意: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表达的感情:《长歌行》这首诗通过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的短暂,教育人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奋进。

练习题:

1.这是一( ),作者借( )来比喻光阴之匆匆易逝,劝勉世人要( ).从中,你体会到( )

2.《长歌行》中有一句劝人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明日歌

明 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诗意:明天又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那么势必虚度光阴,一切事情就会错过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衰老将到。早晨看河水向东迅速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瞬息坠落。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明天?请您听我的明日歌吧。

表达的思想感情: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练习题:

1. 解释词语的意思。

复: 何其:

待: 蹉跎:

累: 悠悠:

几何: 请君:

2.这首诗是一首( ),意在说明( )。 诗告诫人们:不要( ),要( )否则会一事无成。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青海湖上空,云雾弥漫,遮盖了祁连雪山,是矗立在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久战疆场,尽管铁甲被黄沙磨破,但守边报国的壮志在大漠风沙的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定:不击破侵略者决不还乡.看,身经百战的将士门的豪壮誓言,是多么响亮有力!

表达淡定的诗句篇三
《那些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

教学随笔:

那些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

长安四中 姜红敏

最近,高三的复习已进入到如火如荼的时期,作为攻关难题之一的古代诗歌鉴赏,再次被提上训练日程。我留意了一下,发现古诗词中表达“伤别离”类的作品较多。从本学期开学到本周末的四次检测中,有三次诗歌鉴赏题都与“惜别离恨”有关。将以前的复习资料整理了一下,略做统计,找到了二十句与“离别”有关的诗句,其中有十句古人们表达的“离别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那些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领略其中无尽的意味。

1.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坐》)

很明显,是后世“掉书袋”的辛弃疾化用了屈原的诗句。用在被召进京的离别宴上,面对生死未卜的前途,屈原的这句诗简直就是辛弃疾心声的真实写照,信手拈来,抒写心志,传神之至。

2.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这两句诗出处相同,表达的感情相近,但互为因果。也许正是由于“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相思相望不相亲,才产生了“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无尽悲伤。

3. 离合理之常,聚散安足惊。(晋.李克《松许从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两句诗都表现出了诗人在聚散面前的淡定与豁达,既可宽慰友人,亦可用于自慰。只是李克的诗直抒胸臆,来得畅快;苏轼的词由物及人,推及常理,略作婉约。

4.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唐.李白《金陵酒肆离别》)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宋.严仁《鹧鸪天.惜别》)

若不仔细看,有人可能觉得这两句诗一样。

同样表达“惜别”之情,两人都用了夸张和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写出了离恨的沉重。但我觉得李白的“问”,更显“诗仙”之豪迈;倒是严仁的“识”,略显沉郁,有儿女之态。

5. 岐路分襟易,风云促膝难。(唐.骆宾王.《秋日别侯四》)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两句都有“难”,是啊,“分襟易”,“相见难”,“别亦难”,别后“促膝(更)难”。一个在唐初,一个在唐末,将古人面对离别的伤感和惆怅之情写的呼之欲出。

6.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唐.李白《江夏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可能是出于同一人之手的缘故吧,表达的离别之态很相似。都是友人乘帆已远去,送别之人仍在江畔眺望,目光所及之处,只见长江之水滚滚东逝。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将惜别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足以可见古人之长情。

7. 强饮离前酒,终伤别后神。(唐.宋之问《留别之望舍弟》)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宋.秦观《虞美人》)

离别宴上,一杯一杯复一杯,只求速醉,怕的是清醒之后为别伤怀。古人的重情重义、惜别惧离,真让人为之感伤。想想今人的薄情寡义、重钱轻诺,真是汗颜啊!

8.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唐.王勃《寒夜怀友》)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清.纳兰容若《画堂春》)

这两首诗词,一个怀友,一个思妻,感情之真挚,让人动容。是啊,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深。这辈子,若没有一个知己,知音,岂不白活?惟其难得,所以倍感珍惜,一旦不能拥有,方感噬心之痛。

9. 莫怨他乡暂别离,知君到处有逢迎。(唐.高适《夜别韦司士,得城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高适是唐代边塞诗人,也许是边塞雄奇壮阔的自然风光的熏陶,也许是沙场厉兵秣马、刀光剑影的历练,铸就了他豁达豪迈的性格。所以面对离别,他显得更超然洒脱一些,总能从别情愁绪中跳出来,宽慰友人,前途很光明,明天会更好。给人以无尽的鼓励和感召,让人心中温暖,不再伤别离,内心升腾起对未来美好的希冀。

10.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宋.欧阳

修《浪淘沙》)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宋.柳永《雨霖铃》) 与其他的离别诗不同,这两首诗都采用了想象虚写,就是还没有分别,在离别的当口,想象分离后的寂寞与冷清。然后用问句引发对方的同感,缠绵悱恻,更见情致。

11.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2.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宋.司马光《西江月》)

13.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宋.秦观《鹊桥仙》)

14. 久别偶相逢,犹疑是梦中。(清.翟灏《通俗编》)

15.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唐.杜甫《垂老别》)

16.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17.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18. 青山一道问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唐.王昌龄《送柴侍卿》)

19.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唐.李白《菩萨蛮》)

20.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元.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后记:

有时候觉得人真是被逼出来的,有时候又觉得处处留心真是有用处。连续带了五年高三,年年都与诗歌鉴赏打交道,翻阅了许多资料,做了无数题,但从来都没想过整理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去年申请了西安市的小课题后,每次上课或翻书,我都会留意与自己课题研究有关的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觉得自己施教的思路清晰了,慢慢地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偶尔静下心来写东西,发现笔下比原来顺畅多了,那些古诗词中的美词佳句,历历在目,对古人的难言之情、难状之貌也有了更多更深的体悟。

这篇随笔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整理,在监考时将其付诸笔端并打印出来,总共的时间没超过两小时。所以,我觉得有目标式地多留心是有好处的,人偶尔那么“逼”自己一下,也是有效果的。感谢课题研究,让我少了惰性,多了思考;有了目标,没了盲目。

2014-3-29

表达淡定的诗句篇四
《死亡_优雅淡定的回家之旅_丁尼生的_过沙洲_解读》

/死亡:优雅淡定的回家之旅

———丁尼生的《过沙洲》解读

⊙白艾贤[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太原

030024]

摘要:英国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诗《过沙洲》音韵优美、意象丰富、比喻恰当,且富含意味。更主要的是,诗中表达出一种对待死亡坦然而从容的态度,死亡被看做是优雅、淡定的回家之旅。关键词:比喻意象

音韵

结构

死亡

英国伟大的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Tennyson,1809—1892)于1892年10月6日与世长辞。在他的葬礼上,来宾诵读了《过沙洲》一诗,这是去世三年前(即1889年)诗人八十岁高龄时所作,是诗人晚年最为得意、也是其最为著名的一首诗。

在《过沙洲》中,诗人表达了一种迥然于他人的对待死亡的态度:不是惧怕、恐慌与逃避,而是一种平静与坦然的接受。于诗人而言,死亡是优雅而淡定的回家之旅。诗人借用一幅美妙的日暮黄昏的图景,将景与情和谐地糅合在一起,完美地表达了诗歌的主题。

落日

晚星/清晰的唤我之声/愿我出海远航时,/沙洲上没有悲鸣/海潮奔腾却又似沉睡/不闻涛声,不见浪花/

晚钟/而后是黑夜茫茫/愿我登船出航时,/没有告别的悲伤/潮水

来自海洋深处的它哟/而今就要再次回家。/薄暮

跨越时空/将带我至远方/我愿越过沙洲/当面拜会领航。

是首短诗,仅十六行,共四个诗节。在第一诗节,诗人首先用“落日”“晚星”两个并列写景的名词,勾《过沙洲》

勒出一幅日暮西山的黄昏图景:白昼即将过去,夕阳将落,天色已晚,夜空星辰已现。对于八十岁高龄的诗人来说,也是“人近黄昏”。此时,有个清晰的声音在呼唤着,显然,那是冥冥之中的“死神”在召唤。但诗人不畏惧,不逃避,不悲伤,他要远航了,希望他走后他人也不要悲伤哭泣。“愿我出海远航时,沙洲上没有悲鸣。”诗人把死亡看做是一次出海航行,是他人生之中的一次经历,而茫茫大海,就是他的航程和目的地。

在第二诗节中,诗人描绘了安谧的夜幕下的大海。此时,白昼喧嚣的大海经过一天的奔腾汹涌,似乎已安静下“不闻涛声,不见浪花”,一切都回归平静。海潮来自海洋的深处,大海就是它的家,现在它就要再次回家,而诗来:

人的出海远航也是回家。潮起潮落是自然规律,生命也一样。人,来自大自然,死后回归大自然,这也是回家。在诗人笔下,死亡不可怕,死亡是美妙的回家之旅;诗人对于死亡,不是恐惧或逃避,相反,似乎有一种向往之情。

第三诗节同第一诗节的意境相同。诗人仍然首先用两个并列写景的名词“薄暮”“晚钟”描绘出一幅美丽的黄昏景象: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悠扬的晚钟敲响了,回荡在苍茫的暮色中,白昼将告别,幽幽黑夜即将来临。八十高龄的诗人深知,自己的一生也将告别白昼了,但是不要悲伤,不要难过,因为诗人将要起航的是回家之旅。

要登船远航,潮水将“跨越时空”“带我至远方”。远方不是未知的可怕的地方,那是诗人永远的家。在第四“我”

个诗节中,诗人将死亡之旅表达得从容、超然与淡定。“我愿越过沙洲/当面拜会领航”。领航(Pilot)一词指的是主宰一切的上帝。诗人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膜拜万能的上帝,在踏入另一个世界后能亲自拜会上帝,对诗人而言那是无限荣光的事。

因此,当人生之旅走向尽头、将与亲友诀别时,诗人的心境宁静而坦荡。死亡是归旅,是回家。死亡并不可怕,何况那里可能亲自见到人生的领航。在历经了人生几十年的沧桑后,诗人把死亡看做是如落潮归海般的自然,可谓洒脱、超然。诗人将扬帆远航,跨越时空的界限,步入另一个世界。对于诗人,死可能是另一种更高存在的开始,诗人借在暮色苍茫的退潮中登船越过沙洲去拜领航,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思考是生的升华。短短的十六句诗中,

与对死亡的超越及其超然、从容、淡定、优雅的死亡态度。

不仅表达了这种优雅而淡定的对待死亡的态度,其恰当的比喻、丰富的意象、优美的音韵和整齐的《过沙洲》

结构等,将诗歌的内涵与其形式完美地统一了起来。

比喻《过沙洲》中充满了恰当而富含意味的比喻,如沙洲。沙洲是指河口或海湾的入口处,渡过沙洲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诗中,沙洲被喻为生与死、尘世与阴世的分界线,渡过沙洲则被喻为穿越生死的界限,走向另一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诗文品鉴

122

个世界;落日、晚星、薄暮与晚钟比喻生命的旅程即将到达终点;出海远航是指走向生命的尽头;生死如潮起潮落;死亡是一种如落潮回归大海般的回家;死亡就是返回生命的本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死观,而借用比喻,诗人将世人恐慌惧怕的死亡之旅描写得自然而轻松,令人充满向往。

意象《过沙洲》借丰富的视觉、听觉等意象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超逸的世界。看:夕阳坠落的黄昏时分,晚星已跃上夜空,暮色苍茫中,诗人在宁静的大海边登上船只将要扬帆远航,沙洲上亲友相送,诗人挥手作听:清晰的声音响起,那是死神在召唤诗人。悠扬的别。

钟声敲响了,在暮色中荡开。喧嚣的大海现在也不澎湃了,风平浪止,落潮将在平静中悄然回家。多么美妙的画面。

音韵《过沙洲》共四个诗节,每节四行,全部压abab的交叉韵,非常整齐,给人以美的感受。在音长方面,诗人全部选用了长元音和双元音词汇,如star/sta:/,bar/ba:/,me/mi:/,sea/si:/,sleep/sl:p/,deep/di:p/。这些长元音和双元音词汇的使用,使诗歌产生了一种舒缓悠长的旋律,伴随着美妙的视觉和听觉的意象,使整首诗具有了一种唯美的意境,极富美感。

结构

短短的十六行诗可分为前八行与后八行两

个部分,每部分两个诗节,每个部分相对应的诗节结构相似、内容相近。如第一诗节与第三诗节都用两个表达日暮西山的词汇勾勒出一幅“人近黄昏”的图景,诗人要要出航,希望分别时沙洲上没有悲伤的哭泣声。登船、

这两个诗节采用不同的词汇表达了几乎完全相同的意思,因此,第三诗节可以说是第一诗节的重复与呼应。

在第二诗节中,诗人写到大海,写到潮水,表达了登船远航与落潮回归大海一样,是回家之旅;在第四诗节中,诗人再一次写到潮水与大海,表达了潮水带诗人诗人拜会领航之意。因此,第二诗节和第四回到大海、

诗节内容接近,但第四诗节并不是第二诗节的简单重复,而是内容上的递进、加强与意义上的升华。相似结构的重复与内容的递进,将诗人面对生命之终点的态度表达得坦然、平静而淡定。

短诗《过沙洲》体现在感情上的乐观与泰然,与其景物描写配合得非常和谐,完美地表达了诗歌的主题。在采用名词勾勒景物方面,《过沙洲》不由使人联想到我国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枯藤思》西风

老树

昏鸦\小桥

流水

人家\古道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

“神秘的死亡之旅前用庄严的快乐感坦然面对,是诗人。叙述的诗歌”

死亡是美妙的回家之旅,诗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是何其乐观与豁达!这是诗人历经人生后的感悟,是智慧诗人丁尼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桂冠诗人,是维多之语。

利亚时代的文坛巨匠之一,他能够完美地运用英语的声韵,恰当地选择英语词汇,巧妙地使用修辞技巧等,创造出美的氛围与意境,这在《过沙洲》上表现得非常短短的十六句诗行体现在感情上的乐观与恬静,充分。

与其景物描写配合和谐,读来如同音乐一般抚慰心灵,让人感觉不到这是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为自己写的告别人世的诗作。诗中借用名词勾勒出的黄昏景物,也体现得空灵与清澈,时空上的大距离交叉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情景交融,美轮美奂。

历年来,《过沙洲》总是被编排在诗人诗集的最后。事实上,这首诗并不是诗人所创作的最后一首诗,但诗人在临终前数日曾嘱咐后人,以后如出版,当以此诗殿后。因此,人们总将这首诗收集在诗人所有诗集的最后《过沙洲》的音韵优美、意一首,作为诗人的绝笔之作。象丰富、比喻恰当而富含意味,尤其是这首诗的主题,更是令人叫绝。全诗谈生论死,却全无生死之词,诗中对待死亡坦然而从容的态度,可谓所表达的视死如归、

融入了诗人的人生哲理,更是耐人寻味。这首短诗的借景抒情、情景的和谐交融与美的意境等无不给读者留下了美的享受,诗人乐观对待死亡的态度更是发人深还是在艺术上,这首诗都别具一思。无论是在思想上、格,不愧为诗人的压卷之作。

参考文献:

[1]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2006.[2]

何功杰.英美名诗品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3]祁志孝,杨东俊,王玲玲,靳淑珍.新译英美名诗120首[M].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短篇小说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和谐观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SXSK003作编

者:白艾贤,文学硕士,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

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英美文学。辑:水

E-mail:shuijuanby@sina.com

思》也长于以名词词组写景,首句表达的也是黄昏的景与境,抒发的是诗人悲伤、苦闷、凄寂的感情。《过沙洲》同样是借景抒情,但借黄昏之景抒发的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不是悲怆与凄楚,而是一种乐观、向往与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诗文品鉴

123

表达淡定的诗句篇五
《古诗》

长 山 峪 中 学 专 用 导 案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 古诗

表达淡定的诗句篇六
《古诗文形象》

表达淡定的诗句篇七
《有一种淡定叫无奈——试析刘长卿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表达淡定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形容淡定的诗句 从容淡定的诗句 形容从容淡定的诗句
  • 1、描写淡定的诗句(2016-01-21)
  • 2、表示淡定的诗句(2016-02-01)
  • 3、淡定 机智 诗句(2016-02-19)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表达淡定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表达淡定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4600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