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乡村诗歌

乡村诗歌

2016-02-21 10:17:2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乡村诗歌篇一《乡村诗歌》 诗歌一:乡 ...

乡村诗歌篇一
《乡村诗歌》

诗歌一:乡村唱晚

一醉春风,从袖口吹进心里

一抹夕阳,飘荡在我的故乡

就是这些个倔强的小草

打搅了乡村的梦

像受伤的小鹿闯进了伊人的心房

纷繁的心事,沉重得提不起放不下 就着天边那朵云霞

轻轻剪断春天的裙裾

一枚风筝终于挣脱掉你手中的线 渐渐飞远

站在故乡的村口

是进去还是出来

多少年的犹豫没有改变

爹娘的期盼可能是饶恕我的罪孽了吧 两手空空

行囊盘缠统统抛却

沿着童年走过的曲线再重新走遍 原来的磨坊、拴马桩、石碾

还有村南头的小学校

和那棵枝桠伸展漫天的合欢

烫壶醇香的老酒

杯沿还没触及嘴唇

便已经醉了

春秋大梦爪哇国

这个时候夜色弥漫

月中嫦娥

花神牡丹

云游的和尚

赤脚的大仙

围着我团团转

枕着乡村的安宁就这样睡了

今晚的梦真美真甜

总是这样该有多好啊

久远的童年

小伙伴们相互嬉闹声声不断

诗歌二:乡村新貌

雄心开创农桑田,

库满渠通接改田;

继往革新暖大地,

高楼大厦盛小城。

诗歌三:乡村黄昏

山抹微云

一缕斜阳

朦胧的黄昏薄雾弥漫

新月弯弯

小路长长

小河流淌

屋舍炊烟袅袅

金色的小树林

绿色的草地

虫儿开始甜美歌唱

善良的母亲遥望村口

温柔的呼唤

山那边牧牛放羊的孩子

沉醉了天边绚烂的晚霞

诗歌四:美丽乡村

空水氤氲绿葱茏,

风吹溪客遍莲蓬。

新新农舍笑欢浓,

美丽乡村一梦中。

诗歌五:乡村春曦

新燕衔来泥芬芳

一枝桃花嵌窗棂

房门半掩花香至

乡村春音犹动人

诗歌六:乡村春天的早晨

乡村春天的早晨

华野

当梦还弥漫春天的花香

鸟雀们开始了美妙的歌唱

它们歌唱春天的蓬勃

它们议论哪家的禾苗粗壮

它们催促懒惰的人们

“快去种地,快去种地!”

哪块田种稻

哪块地种玉米

哪块田种麦穗

鸟们召开春天

村委扩大会议

那棵古老的银杏 浓密的枝叶

是鸟们常年的座椅

晶莹的朝露

是鸟们天然的茶饮

你一言,他一语

鸟们热烈争议

大家统一了意见

“轰”的一下

鸟们飞向各自的联系地

诗歌七:五月的乡村

鲜嫩的镰刀正映照着母亲苍老的容颜 我的那一朵炊烟早已在村头飘散

很多足迹早已被湿漉漉的野草荒芜 村口的河流越来越像我瘦瘦的思念 越奔跑越像断线的风筝

谁都无法牵住谁的背影

此刻的五月 多像村口的驼背树伸展的枝桠

多像五月走出去的一条田野小径

父亲的掌纹里

五月正在涨潮

诗歌八:乡村私语

此刻

不愿提起过去的事

只怕触破以往伤心的记忆。 被雨打湿的乡村

冷漠得像带了刺。

微风不停地拉扯着我的思绪 现在,连想你都没有了勇气。 为何过往的那些甜蜜 像断了翅膀的风筝。

还记得,你曾经住过我的心房 如今却隔着“遥远”的距离。 当初你一个潇洒的转身 为何带不走

我心中的那点忧伤的痕迹? 那一年的秋天

在这棵核桃树下, 为你写下了那首

名叫《思恋》的诗

乡村诗歌篇二
《诗歌《乡村黄昏》赏析》

诗歌《乡村黄昏》赏析

诗歌《乡村黄昏》赏析

文/过客

乡 村 黄 昏 吴楚生

黄昏的雾霭

朦胧了苍穹下的乡村

朦胧成淡淡的山水画

袅绕了千年的炊烟依然

沉默了万载的青山仍旧

读乡村的黄昏

越觉雁群于天际写的诗行

清新隽永

甚至那赶着羊群

走进画廊的牧童的笛音

也震撼着东山那弯醉月

射出乡村的神韵如禅

闪烁成黄昏的祈盼的眼神

望穿石径那姗姗的脚步声

1998.3

(选自诗集《春天的约会》)

因故回到阔别十年的家乡,黄昏独坐,忽记“昔同学少年”、“乡村歌手”、青年诗人吴楚生嘱我写评论的诗歌《乡村黄昏》。作者吴楚生,是我的同学。社会发展到今天,早有人叫嚣“文学不值钱”,而作为河源市诗词协会会员、岭南诗社社员,商海沉浮仍笔耕不辍,由是感慨万端。

作者以“乡村黄昏”为题,以“黄昏的雾霭”起笔,平平叙起,单刀直接,切入主题,再从容承接,把黄昏雾霭“朦胧了苍穹下的乡村/朦胧成淡淡的山水画”的景致映入读者的眼帘,并在读者脑海掠起一道隽永的涟漪,使人不由联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登乐游原》中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笔下的“黄昏”和“雾霭”, 有点象王安石“岭云分暝与黄昏”的味道。诗句中有静的景物变换,有动的时间推移。写作表面写黄昏雾霭,朦胧了乡村,也朦胧人们的视野。“朦胧”两字既是动态色光的描写,是静态景物的描写,又是远涉他乡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乡渐已“朦胧”。然后笔锋一转,炊烟袅绕的乡村象山水画一样慢慢地“淡”入眼帘。尽管淡,但却隽永。时过境迁,乡村“袅绕了千年的炊烟依然”,乡村“沉默了万载的青山仍旧”,使人不由联想起杨慎《临江仙》里的名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时近深秋,大雁南飞。南飞的大雁勾起作者无限的思乡情愫,并暗暗祝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作者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那“淡淡的山水画”似的乡村,甚至南飞的雁群,也会“于天际”写出“清新隽永”的诗行!

作者家乡在山清水秀的、“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河源农村,这里阡陌交错,鸡犬相闻。“那赶着羊群”的牧童,不知不觉“走进画廊”;那悠扬的笛音,“震撼着东山那弯醉月”;那伊人“祈盼的眼神”,望穿秋水;那“姗姗的脚步声”捣响乡间石径的静谧„„ 月亮升起来了,乡愁也自作者心底升起,思乡的心啊,似箭,射向黄昏的乡村!

全诗总共14行,诗行工整而跳跃,讲究诗行的艺术性。短短122字,营造出一个韵味无穷的意境。全诗自然景象有“黄昏的雾霭”、 “袅绕了千年的炊烟”、“沉默了万载的青山”、 天际、东山、醉月、石径等,描写有生命的如雁群、牧童和隐于诗行中的恋人,最后两行写“祈盼的眼神”和守约“姗姗”来迟的情人的脚步声,把一幅“痴男怨女、人约黄昏后”的恋爱情景勾勒得栩栩如生含蓄却又栩栩如生,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神驰遐想„„

作者深谙古诗词创作,《乡村黄昏》作为现代诗歌,略带有点古典的味道却又不泛现代诗歌的内在张力、形式上的自由和内涵的开放。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苏轼),读后给人留下了想像的余地。

乡村诗歌篇三
《田园诗词》

乡村诗歌篇四
《诗歌—美丽的乡村》

乡村诗歌篇五
《山水田园诗歌》

山山水水总关情——山水田园诗解读

一、山水田园诗概况

⒈概念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2.山水田园诗特点

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语言质朴淡雅,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

表达对仕途官场的厌倦,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和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是山水田园诗中最常见的情感。为了表现这些情感,诗人总会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融入了自己爱憎情感的景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这类诗歌中,诗人往往用饱蘸热情的笔表达自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同时,这类诗也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歌颂农人勤劳、热情、淳朴及乡村生活的幽静平和等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渭川田家》(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问题: 这类诗歌中,诗人常会选取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意象)?你认为这些景物与诗人的热爱田园之情能做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吗?请结合诗歌举例予以分析。(学生讨论解决)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诗人们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平和、隐逸生活的渴望,抒发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问题:这类诗歌中,诗人常会选取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意象)?你认为这些景物与诗人的隐逸之情能做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吗?请结合诗歌举例予以分析。(学生讨论解决)

1.常出现的景物有:

2.常出现的人物有:

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

(三)淡泊宁静, 志趣高远

这类诗歌往往对环境超凡脱俗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 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作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四)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等二种或多种的并存。还有一部分诗作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或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

野望(唐)王 绩

①②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③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徙倚:徘徊义。 ③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4)

三、方法总结:

解读山水田园诗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方法是什么?——借助诗人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情感。

山水田园诗,它们是自然的画卷,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田园一角,“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湖光山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王维〈新晴野望〉)这些景物,一旦进入诗篇,总是会打上诗人情感的烙印,或愉悦,或宁静,或闲散,或孤清„„真是山山水水总关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宿建德江》:“野旷天地树,江清月近人。”中的“旷野”、“天”、“树”;三个意象就写出了“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清江”“月”,正是因为明月在天,而江水清澈,倒影在水中就好像在人的身边一样。从这两句看作者既有远眺,也有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或是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是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或是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复返自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鉴赏示例:

村夜 自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两句写景,信手拈来,气氛淡雅凄清,给人寂寞萧条之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感情,寓情于景,而非直接抒情。寂寞的诗人“独出门前望野田”,似乎想凭此排解烦闷,“月明养麦花如雪”,写景转为轻快明丽,诗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慰。

全诗前后的写景,色调气氛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巧妙地借助景物色调的变化,反映出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转换灵活自如,不着痕迹,朴实无华,浑然天成。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人,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生活经历简单。一生不仕,大部分时间隐居在故乡鹿门山,写了很多表现隐居逸兴的田园诗;40岁时曾往长安求仕不成,后漫游吴越,穷山水之胜,写了不少抒羁旅行役心情的山水诗。他的山水诗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建德江》《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致。如《过故人庄》。

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一般通过写景来抒情,所以要善于分析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⑴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水近人”作者采用了远近的手法。

⑵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

⑶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①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

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②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动静结合,是指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三、四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例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③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例如自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全诗写雪,却不见一个雪字。

⑤渲染

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从形态、声音的 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⑥白描

白描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 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⑷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

①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②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四、实战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四川、云南、贵州、陕西 )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2004年全国高考天津卷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①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②③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四川、云南、贵州、陕西 )

雨后 池 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乡村诗歌篇六
《山水田园诗》


乡村诗歌相关热词搜索:关于乡村的诗歌 乡村古诗 乡村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乡村诗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乡村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5166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