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自题小像诗意

自题小像诗意

2016-02-25 10:00:2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自题小像诗意第一篇《自题小像》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自题小像诗意》,希望能帮助到你。

自题小像诗意第一篇
《自题小像》

自题小像诗意第二篇
《鲁迅为何写《自题小像》》

自题小像诗意第三篇
《1、藤野先生PPT》

自题小像诗意第四篇
《高一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考试题(附答案)

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都做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踌躇(chú) 洗涤(dié) 赁屋(lìn) 浸渍(zì) ....

B.漫溯(sù) 执拗(ào) 作揖(yī) 悲怆(chuàng) ....

C.瞩目(zhǔ) 蜷缩(quán) 叱咤(zhà) 怯懦(qiè) ....

D.窒息(zhì) 沾襟(jīng) 修葺(qì) 创伤(chuāng) ....

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廖廓 颓圮 斑斓 图穷匕见

B.忸怩 喋血 愠怒 舐犊情深

C.凌侮 赊欠 伛褛 涕泗交流

D.诘难 桀獒 箜篌 绿草如茵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功而无还手之力。

B.冬天老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缺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B.目前,教育界担负着培养大批思想品质好并能精通业务的科技队伍的艰巨任务。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污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

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⑥⑤①④③② B.⑥⑤①②④③

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①③④⑥⑤

6、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将军身被坚执锐”中加点字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樊於期乃前曰 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C.其人居远未来 D.乃欲以生劫之 ..

7.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无礼于郑且贰于楚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 ④嘉为先言于秦王

⑤太子与宾客知其事者 ⑥沛公安在

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⑧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A.①② / ③⑧ / ④⑥ / ⑤⑦ B.①④ / ②⑥ / ③⑧ / ⑤⑦

C.①④ / ②⑦ / ③⑥ / ⑤⑧ D.①③ / ②⑥ / ④⑤ / ⑦⑧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8-9题。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8.下列对这首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题写在自己剪掉辫子的照片上,故后人为之命名叫《自题小像》。

B.本诗作于1903年,作者许寿裳最早将其写赠给鲁迅先生,那年他23岁。

C.诗中“荃不察”语出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荃”在这里代指民众。

D.“轩辕”即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这里象征古老的中华大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作者归国度假时,不愿拂逆母亲的心意,在无可奈何中答应旧式婚事。

B.次句是说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黑暗之中,表达了诗人为此而产生的沉痛心情。

C.第三句抒写了作者满腔的爱国之情为人们景仰和称颂,作者为之感到无比自豪。

D.末句为诗人的誓言,表达了豪迈的情怀,赤城的爱国报国之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

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接纳。 .

B、披帷西向立 披,覆盖在肩背上。 .

C、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

11、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头发上指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C、拔剑撞而破之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第Ⅱ卷(各类题,共76 分)

四、古诗文阅读及默写(19分)

1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并翻译划线句子。(8分) 陶公侃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土罐)鮓(鱼干)饷母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翻译:(1)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

(2)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6分)

长安晚秋

赵 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云物:云雾。

14.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诗题中“晚秋”的特点?(2分)

15.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杜牧因为此句而称作者为“赵倚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②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③复为慷慨羽声, , 。(《荆轲刺秦王》) ④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5分)

鲁迅的后园

李建民

①绍兴我去了两次,都是朝着鲁迅先生去的。

②百草园是新台门周氏家族共同拥有的一个普通菜园子,因为荒芜,杂草丛

自题小像诗意第五篇
《湖心亭看雪新版》

自题小像诗意第六篇
《《雪》》

自题小像诗意第七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16-21课导学案合集》

16 《社戏》导学案

主备人: 李新国 訾红涛 审核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2-4-8 班级组别姓名

教师寄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体验美的心灵,缺少描述美的语言。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

2、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

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概括小说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中心。

5、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自主学习

文学常识积累

(一) 、作者介绍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关于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关于课文有关内容 本文的删节部分,是写看社戏之前,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社戏的令人神往。欲扬先抑,增强小说的表现力。比如: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教,对方“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恰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形成鲜明的对照。如果作些引申,似乎还可以认为:

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

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者的。

字词积累

1、读准下面的字音。

惮 踱 颇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潺潺 宛转

絮叨 怠慢 蕴藻 家眷 渔父 喝采 旺相 桕树 楫子

2、理解下面的词语。

惮: 絮叨: 撺掇: 弄潮:

依稀: 宛转: 悠扬: 皎洁:

归省: 漂渺: 自失: 弥散:

3、本文作者是 ,原名 , 省 市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本文体裁是 ,文中的“社”原指 ,在绍兴,“社”是 ,“社戏”是指 。 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描写了________的一段经历,生动刻画出一群________的农家孩子形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谊。

(2)这篇小说中最有诗意的地方,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些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画面。作者以细腻生动的语言,详写了 ________、看戏和 ________。

(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我们年纪都相仿,( )论起行辈来,(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 )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 )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自选一个角度,概括一下全文内容,力求用最简洁的词语来表达,小组合作解决,提示可从“时间”、“事情”、怀念童年的原因等方面去思考。 1:围绕课题,从时间角度来看,全文是这样安排的: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2:从事情角度来看:

( )——( )——( )——( )——( )——( )——( )

3、你怎么知道是“夏夜”?

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2

4、详略是怎样安排的?

5、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大意符合即可)。

6、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如:题目为“社戏”,但作者却大量地写了社戏以外的内容,这样安排合适吗?为什么?

附鲁迅的几条名言。希望同学们能背下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

5、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课堂探究

(一)、预习汇报

1、字词 2、作者及文章出处 3、预习收获及困惑

(二)读课文,合作探究:

(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说“在我是乐土”?

(2)作者写夏夜行船是怎样烘托迫切心情的?

(3)“我”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4)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小说最重要的要素是人物,这篇小说塑造了哪些人物?你喜欢哪个?请同学们运用“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人物),因为他_______(评价其性格品质),比如______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来分析人物性格。

双喜:

阿发:

六一公公:

学生默读“夏夜行船”和“归航偷豆”有关段落(11、12、23段),完成下列三个练习。

1、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勾画出来。再朗读交流。

2、这些语句写得很美,美词美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请自选一个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然后用“我觉得_______一句写得好,好在它(赏析角度,如词语运用、

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3

修辞方法、写法等)写出了(或表现了)_________”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句进行品析,然后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抓文眼,明主旨

1.本文主要是写看社戏,那么我们来看戏好看么?(阅读船头看戏部分)

2.去看戏,不尽兴,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但文章结尾“我”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看似矛盾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小组讨论一下。(通过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四)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 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习俗,可与同学们对话交流,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反思

当堂检测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朦胧”的意思是 ________。 “踊跃”的意思是 ________。

2.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 ,从中看出江南水乡的少年们

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4

______、

________的特点。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方法。

4.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

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

5.文中有哪几句写航船速度之快?

6.“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在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7.这几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请给这幅画起个名称《_ __ ___ __》。

8.本段主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从文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5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自题小像诗意》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自题小像 狱中题壁诗意 自题小像的诗意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自题小像诗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自题小像诗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6418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