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家人去世的诗句

家人去世的诗句

2016-02-26 10:08:0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家人去世的诗句(一)《客户亲人去世 英文哀悼句子》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家人去世的诗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家人去世的诗句(一)
《客户亲人去世 英文哀悼句子》

I was deeply saddened to hear about the grieved news.

I know how difficult this must be for you. You are in my thoughts and prayers. I encourage you to draw on your strength and the strength of your family.

May God bless you and your family during this time and always,

Hearty condolence to you may you have strength to bear this great affliction.

I was deeply saddened when I learned about xxx's passing.

My heart goes out to you in your time of sorrow.

Please accept my sympathy for the loss of your (grandfather).

Please accept my heartfelt sympathies for your loss. My thoughts are with you and your family during this difficult time.

家人去世的诗句(二)
《文献综述 论艾米丽迪金森的诗歌死亡主题》

简析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文献综述

摘要:对于所有人来说,死亡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死亡是怀着恐惧的态度。但是古今中外的诗人则通过诗歌阐释对死亡的好奇,其中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对死亡及其迷恋。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已经是并将会一直是世人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字: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 诗人

与惠特曼齐名的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狄金森以其独特的诗歌征服美国乃至全世界热爱她的人。所以对于狄金森的研究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深入。随着她的名声,她的地位蒸蒸日上,甚至曾有人把她与莎士比亚相比。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知名有影响力的女诗人在生前却默默无闻,丝毫不引人注意。狄金森从20岁开始写诗,早期的诗大都已散失。1858年后闭门不出,70年代后几乎不出房门,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她在孤独中埋头写诗,在她生前只有 7首诗被朋友从她的信件中抄录出发表。她的诗在形式上富于独创性,大多使用17世纪英国宗教圣歌作者艾萨克·沃茨的传统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许多变化,例如在诗句中使用许多短破折号,既可代替标点,又使正常的抑扬格音步节奏产生突兀的起伏跳动。她的诗大多押半韵。狄更生于1886年 5月15日逝世。她的亲友曾选编她的遗诗,于19世纪末印出 3集,但逐渐为人忘却。直到美国现代诗兴起,她才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得到热烈欢迎,对她的研究成了美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

狄金森一生写了一千七百多首诗,其中直接描写死亡的就有五六百首之多。死亡诗歌是她诗歌创作的精华。她的死亡诗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角度奇特,意向奇特而大胆。狄金森平凡安静的度过了一生,除了她留下来的诗歌,她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身边为数不多的亲人和朋友。但是她得这些财富却一点点的从她身边消失。因为死亡经常光顾,狄金森对它越来越熟悉,所以她对死亡有了更多的想象和思考。每一次失去亲人朋友,都让她受到沉重的打击并且感到恐慌。后来狄金森习惯了死亡,接受了死亡,用乐观的态度面对死亡,用诗歌将自己对死亡的看法,想法,思考全部都表达出来。死亡的主题在一般人的眼里周氏伤感凄凉的,而在狄金森的诗里,死亡是有血有肉,有行有体。狄金森给死亡赋予了至美的意味。她对死亡的态度----死亡就是永恒,是永生。她笔下的死亡既是完结也是开端,神秘而瑰丽。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艾米莉.狄金森(Wendy Martin)等各种途径,查找了将近100篇相关研究评论,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和对这一论文的想法对这些文章加以筛选,选出了11篇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进行研读。

本选题旨在总结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死亡主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国内对该选题

的相关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研究尚待完善的不足之处。比如: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扩展;急需翻译引进一些国外相关研究的成果;改善和加大译介的质量和数量。笔者的这些看法主要是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所提出的。笔者认为继续研究该选题意义就在于有助于完善前人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进行分析,从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狄金森的死亡情节。

下面笔者将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来介绍有关该选题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

从1890年托德夫人和希金森编辑出版的 狄金森诗集 (Poems by Emily Dickinson, First Series)第一版在美国问世,使得国外学者对狄金森开始关注。

1924年美国著名作家艾肯的评论文章《艾米莉狄金森与她得编辑者们》公开发表标志着美国学者对艾米莉狄金森学术性研究的开始。近百年来,国外学者狄金森研究发展状况,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推断。美国学者对于狄金森诗歌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外国学者开始认识了解并研究狄金森的诗歌,尤其是死亡诗歌。1955年哈弗大学出版社所属的贝尔纳普出版社出版了托马斯.H.约翰逊编辑的《艾米莉.狄金森诗集》,收集了当时已知的1775首完整的诗篇和不完整的片段。国外研究者从70 年代便开始采用多视角的审美方式来分析讨论狄金森的诗歌,试图用一种更加接近常人的姿态来阐释狄金森形象。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界中,都有着众多的诗人,学者,品论家对她得诗歌进行各种角度的分析。而狄金森的死亡诗歌占了她全部诗歌的三分之一,所以死亡主题是研究的一个很广的方面。

二.国内研究状况

自1979年我国的学者江枫的译著《狄金森名诗精选》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后,以后,国内才开始关注和研究狄金森,比美国晚了近90年。2006年,刘守兰发表的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狄金森研究》,该书提供了有关狄金森比较全面的研究,如其狄金森诗歌的分析解读,及其诗歌创作的风格和主题。近年来,有关于狄金森研究的学术论文层出不穷。而有关于她诗歌的死亡主题研究也日益深入。

黄明在《论狄金森诗歌死亡主题探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 (01) )一文中,通过对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的解读,指出狄金森对死亡的独特的体验和乐观的态度。杨甸红的《爱情.死亡.永恒--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解读》(《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 (03))将爱情、死亡、永恒联系在一起,解释了狄金森对死亡的独特理解---死亡即永生。

薛蓉蓉写的《玩味死亡的女诗人艾米莉.狄更森》(《山西大同大学学院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2) .)认为狄更森受自己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对死亡主题特别亲睐。薛玉秀在《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之美学》(《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6))一文中展示了狄金森死亡的意象美以及为美和真理而死的死亡的崇高美。笔者通过阅读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国内学者对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其迷恋死亡原因的研究。

徐燕燕和诸建民在《艾米莉.狄金森:迷恋死亡的诗人》(《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一文中,将狄金森迷恋死亡的原因归为三个。第一,狄金森对宗教的终生怀疑而产生的信仰危机。第二,狄金森的个人生活经历导致她产生了对生命意义的困惑。第三,狄金森诗歌不被当时出版界认可。

宛磊,胡天赋的《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8) )总结出,狄金森身边的亲人不断地去世以及成长于加尔文教派的家庭这两个因素使得她诗歌偏爱死亡。

绳菊的《狄金森“死亡诗歌”的创作动机探析》(《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02))将她迷恋死亡的原因归于诗人的生活环境,创作经历以及宗教影响。

李丽波在《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死亡主题》(《宁夏社会科学》, 2005, (05))中指出狄金森写了那么多死亡诗与清教传统习俗和个人经历有关。

第二,对狄金森死亡态度研究。

张礼牡,卢普庭,丁迎在《幽闭的灵魂风景画家---论狄金森德诗歌艺术》(《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 2007 .) 指出狄金森以一种十分安然坦荡的态度对待死亡,她认为有生便又死,死亡是十分平常的事。狄金森不害怕知道也不害怕接受死亡。

徐高楠在《艾米莉.狄金森死亡情结》( 《考试周刊》, 2007, (36))一文中指出,狄金森以一种平静,豁达的态度对待死亡。

葛亮,程娟的《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文教资料》, 2007, (16))一文提到,狄金森把死亡看做是人类生老病死的一个很自然的步骤,她对死亡不恐惧并且抱有乐观的态度。

孙加在《黑与白:艾米莉.狄金森诗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变化》(《南方论刊》, 2007, (05) )一文中指出狄金森对待死亡的态度是摇摆的事矛盾的,她即相信有来生和永恒

的幸福又不相信。

第三,对狄金森死亡的矛盾性的研究。

巫彬,辛晓萍在《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的矛盾情结》(《考试周刊》, 2009, (42)) 一文中指出狄金森对死亡的矛盾。狄金森一方面描写死亡给人留下的恐惧,把死亡看成是邪恶,恐怖和上帝有意为之的事情,神秘而不可再生。另一方面又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总结,而是生命的升华。

侯斌,丁亚丽在《对死亡的矛盾心理---艾米莉.狄金森之死亡诗解读》(《宜宾学院院报》, 2008, (03) .)分析了狄金森对死亡的矛盾心理---对死亡的肯定和否定。狄金森认为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并且相信死后的永生,所以她肯定了死亡。可是她害怕死亡给人带来的恐惧,焦虑与绝望,害怕那种冰冷痛苦的死亡体验和感受,因此她又否定死亡。

第四,对狄金森死亡角度的研究。

彭静,郑佩伟,张景玲的《艾米莉.狄金森和她的死亡诗》(《职大学报》, 2005, (01)一文指出狄金森的死亡诗歌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死亡角度独特,使用意向奇异而大胆。狄金森德死亡不仅有哲学的思辨,而且死亡在她得诗中更生动更性感。

徐燕燕和诸建民在《艾米莉.狄金森:迷恋死亡的诗人》(《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一文中指出狄金森描写了两方面的死亡。一方面是描写现实生活的死亡,主要是描写死亡的时刻和过程。而另一方面是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死亡被拟人化,超越了时间地点。

这位生前不为人所知,死后名声大振的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不断的引发人们的关注和了解。虽然在国内外学者近一个世纪的共同努力下,任人不能透彻的了解她得所有迷人之处。就其狄金森诗歌的诗歌研究而言成果丰硕。但是狄金森的诗歌本身因为风格与主题的含蓄多变,也留下了极大的研究空间。而国内外对于狄金森的诗歌死亡主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国内外学者从各自的视角对狄金森的诗歌的死亡进行分析,如对狄金森作品和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以及从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哲学等方面。而狄金森死亡主题研究这一课题已有成果中存在薄弱环节。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主要结合狄金森多处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分析死亡诗歌并且阅读相关资料,旨在论文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论述这一课题:狄金森死亡诗的三个分类;狄金森迷恋死亡的原因;狄金森对死亡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葛亮, 程娟. 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J]. 文教资料, 2007, (16)

[2] 侯斌,丁亚丽. 对死亡的矛盾心理——艾米莉·狄金森之死亡诗解读[J]. 宜宾学院学报, 2008, (03) .

[3] 黄明. 狄金森诗歌死亡主题探析[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 (01) .

[4]李丽波. 论美国女诗人艾米利·狄金森诗中的死亡主题[J]. 宁夏社会科学, 2005, (05)

[5]彭静, 郑佩伟, 张景玲. 艾米莉·狄金森和她的死亡诗[J]. 职大学报, 2005, (01)

[6] 孙加. 黑与白:艾米莉·狄金森诗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变化[J]. 南方论刊, 2007, (05)

[7] 巫彬, 辛晓萍.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的矛盾情结[J]. 考试周刊, 2009, (42)

[8] 宛磊,胡天赋. 狄更生诗歌的“死亡主题”[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8) .

[9]徐高楠.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情结[J]. 考试周刊, 2007, (36) .

[10]薛蓉蓉. 玩味“死亡”的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2) .

[11] 薛玉秀. 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歌解读[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6) .

[12] 徐燕燕, 诸建民. 艾米莉·狄金森:迷恋死亡的女诗人[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3]杨甸虹. 爱情·死亡·永恒——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解读[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 (03)

[14] 绳菊. 狄金森“死亡诗歌”的创作动机探析[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02)

[15] 张礼牡,卢普庭,丁迎. 幽闭的灵魂风景画家——论狄金森的诗歌艺术[A]. 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

[C], 2007 .

家人去世的诗句(三)
《思念亲人的句子》

思念亲人的句子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母亲您离开我已快两年了,平时根本不敢打开思念你的那根心弦,因为你知道,想起你我会泪流满面,我的哭泣害怕你会听见,我的眼泪害怕你会看见,我害怕你在那个世界里再为我操心,母亲,那样我真的就是特大的不孝,现在我真的很坚强,你就不用再为我操心了,你在那个世界里就安心的生活吧!

3、寒冷的冬夜,冰凉刺骨,窗外的月色却很美,倚窗望去,深色的天幕上是弯弯的月亮,清辉遍洒,给夜穿上了一件朦胧的外衣,分外清秀美丽,夜幕沉沉中的我,心却被丝丝缕缕的幸福和温暖缠绕着,我知道,美丽的不仅是月色,还有我的心灵。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6、母亲,当我遇到挫折不顺心时,我就想到我是母亲最宝贝的女儿,我拥有母亲最伟大的爱,我会为了母亲而好好的活。世间什么爱都不可能永恒,只有伟大的母爱是永恒的,你给我的母爱足以温暖我的一生。足以照亮我的一生。

7、怎能忘寂静的夜里,您辗转反侧的声音;怎能忘残阳夕照中,您孤独寂寞的身影;怎能忘每逢佳节时,您热切期盼的眼神„„每一个不能回家的日子,我独坐在雪白的墙壁围成的空间里,听那身后流淌着的音乐--千回百转,肝肠寸断。

8、今夜,枕着一份思念入眠,她会长成一棵树,会生出缠绕的藤,密密地缠绕,静静地生长,在心的一隅蓬蓬勃勃,最好能够结出美丽的风铃,迎着和煦的风奏响丁丁冬冬的乐曲,那会是心灵鸣唱的最和谐美妙的声音,久久在世界萦绕萦绕。

9、真心祝福纵然相隔千里也能感受到友谊的气息,愿好心情伴随朋友度过每一天,空间是朋友间心灵的沟通,留言是对朋友的真情牵挂,走出朋友空间尽是美好思念!也会感知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幸福。

10、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的我就会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的我就会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11、看着你的照片泪水似断了线的珠子劈里啪啦。抹不去的母爱还在延伸。遥远的路程约束我不能为你的坟头送上一束康乃馨。只有拿起我锈蚀的笔,为你仓促中写了潦草的文字,倾吐内心的思念来聊以自慰。渴望你九泉之下生活的愉快安静。

12、今夜,枕着一份欣喜入眠,但愿在梦中依然可以延续那样一份温暖,心和心好像没有任何距离,常常在不经意间袒露出最最真实的自己,有时候甚至自己也奇怪,为什么所有的话都可以那样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没有了所有的顾忌,那是敞开了心灵的倾诉,袒露着

最真实的自己的所有的喜怒哀乐,甚至是太多太多的孩子气。

13、母亲现在已年逾古稀,不再有我儿时记忆中那娇美的容颜。由于长期的为我们操劳,母亲的身体日趋衰老,女儿多么希望母亲有个温馨祥和的晚年。喜欢听母亲一遍遍的唠叨,那也是女儿心中最美好的记忆呢。母亲,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想起你心中却是如此的温暖。

1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母亲,当你看到我坚强面对人生时,你就知道我已渐渐长大,你就不要再为我操心了,你的女儿会勇敢的面对以后的人生路,母亲,你如果泉下有知,你就好好安息吧!不要再牵挂女儿了。

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7、今夜,枕着一份欣慰入眠,一生拥有如此知音,真的已经非常感谢上苍的恩赐了,即使会是永远的彼岸,可是至少让人生有了牵念,有了仰望,仰望星空并不一定要到达并且摘取它,远远地望着、欣赏着、思念着其实也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刻。

18、我回到儿时的记忆,满山的杜鹃花开的很艳丽,奶奶会带我去摘茶叶。每一颗嫩绿的茶尖,美的很纯粹。奶奶小心翼翼的放进布袋里,回家给我做茶叶饼。

19、有时候,父亲会不经意的走进我的梦中,梦中的感觉模糊而幸福。有时候,我会在睡前虔诚地祈祷,期待在梦里与父亲相逢,可往往难如愿,醒来后,心里有难言的失落和惆怅。父亲,我多希望能有一条贯通天上人间的河流,我愿以水的姿态奔向您,捡拾您散落在梦境中的白发。

20、突然间有点想父亲了,这是父亲离开两年后一天,昏昏欲睡的我迷离着双眼仿佛看到天堂里父亲向我走来。倏地从沙发坐起,心生生的疼了几许,思念如潮水般涌入心头。

21、夜幕降临了,我倚坐在窗前,凝视着天空,天空中什么也没有,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街道上已没有了白日的喧闹,但那过往车辆的马达声依然不减,不时还有车辆鸣着高音喇叭带着尖叫声呼啸而过。我的思绪仿佛被那呼啸而过的车辆带去很远很远。父亲节到了,勾起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每当想到父亲,总是那去世的情景定格在眼前,虽然已很遥远,但总是挥之不去,抹之不掉,嵌得很深很深。

22、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23、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24、真情是一方沃土,思念是一粒种子,想给她灌溉施肥,理解是阳光雨露,共同呵护是辛勤耕耘,到收获的季节,一定会品味到甘甜!这是我对爱的体会和理解!

25、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26、“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一首《乡愁》勾起了我对母亲的无限思念„„时光如水,年华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多少回忆,但却始终不改变我对母亲的绵绵思念。

27、我无意讴歌母亲的勤劳和善良,但儿时那点点滴滴的记忆早已铭刻于心。这种记忆时常在不经意间闪烁在我的脑海,温润着我的心田。儿时记忆中,母亲总是在我们的睡梦中便开始她一天的忙碌,以便我们起床时吃上她那可口而又简单的早餐。一锅粥、一锅炒豆芽或是小豆芽、一锅馒头,无不飘散着浓浓的爱意,它令我们有充分的体力去读书和工作。每天下班后,母亲做饭并收拾家务,晚上还会去距离很远的一条小河边去为我们洗衣服,所以母亲总是家中最后一个入睡的。

想念亲人的句子

1、走过了重重叠叠的足迹,交织了重重叠叠的目光,模糊了重重叠叠的背景,度过了重重叠叠的时光,积蓄了重重叠叠的思念,九九重阳,祝你及家人福寿安康!

2、走进风里,细节在空气中纷飞,不敢凝望你的眼,问轻风,亲爱的朋友,你可能读懂我的思念?

3、留一点时间多陪陪家人,带一份心情去看看蓝天,携一缕思念常想起朋友,存一丝宁静而处世安然。虎年大吉,岁岁平安!

4、只想和你一起晒晒太阳,聊聊理想,喝喝咖啡,尝尝美食,计划一下步的梦想,因为人生是短暂的,让友情的每一妙相聚都变得漫长,愿你一生幸福!

5、怀念,是亲情的眷恋;思念,是亲情的羁绊,登高思亲,九月九日重阳节,祝家人身体安康,幸福合乐!

6、提到祝福,不外乎开心,快乐;想你朋友,不外乎思念,牵挂;问候家人,不外乎关心,温暖;提起你,只有短信能将我的祝福带到:周末快乐!

7、看那燃放的焰火,美丽而热烈,因为它里面包含了我浓浓的思念;看月儿圆圆,幸福而美满,月光里掺杂着好运绵延。在这团圆的日子里,愿你与家人过个幸福的团圆节,祝你从此步步高升,万事皆圆满。

8、走过重重叠叠的足迹,模糊重重叠叠的画面,度过重重叠叠的时光,积蓄重重叠叠的思念,重阳节,祝您及家人福寿安康!

9、想当年,后羿忙着射日,嫦娥忙着本月,月圆人却未团圆。看今朝,佳节到眼前,好运幸福绵,月圆祝你人团圆。中秋节到了,让那圆圆的月儿捎去我几缕的思念,愿你每一年的中秋节,都能与家人共团圆。

10、望一望明月,感受思念。抱一抱山峦,亲近自然。泡一泡温泉,放松休闲。周末到了,卸下你的疲惫和压力,和家人散散步、郊郊游、聊聊天,幸福离你并不远!

11、思念是最漫长的享受,每逢佳节,寄一份思念,传一份祝福。祝福家人,祝愿家人健康快乐!

12、初入夜晚的满月照亮寂寥的院落;年年在外,美好中秋有几次和家人同过?在风中飘落的青春带不走我对你的思念;在这温馨夜晚愿远方的朋友永远幸福安康!

13、真情是一方沃土,思念是一粒种子,想给她灌溉施肥,理解是阳光雨露,共同呵护是辛勤耕耘,到收获的季节,一定会品味到甘甜,这是我对爱的体会和理解。

14、又是月圆思念日,你在他乡是否安康?家人挂念念你,朋友想念你。祝福你,在他乡的人!

15、打工的路上自己虽然付出了辛苦,但是家人却付出了思念的心声和盼望的眼泪,每天等着回来,而不是希望孩子能赚到多少的钱,希望能平平安安的回来。因此孩子走的时间越长,家人的祝福越多,而叠加的思念越高。

16、快乐洗去一年烦恼,团聚消散所有思念,笑声传遍你我他家,小年喜悦你我共享。在这特别的日子,送上我最甜蜜的祝福,愿您及家人永远快乐安康。

17、这个很冷季节,思念是一杯冰冷的水,不敢碰它不去碰它不想碰它却不小心打翻了它,思念变成海洋,汹涌的潮水,一寸一寸地将我淹没。

18、今天植树节,种下爱情树,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种下亲情树,愿家人幸福和睦;种下友谊树,愿友谊常青思念无阻;(Motivational model yuedu.mipang.com)种下事业树,愿事业红火高瞻远瞩;种下财运树,愿收入不菲数不胜数;种下幸福树,愿健康平安时时拥簇;种下希望树,愿看短信的人快乐无时无处!

19、只想给心情一个假期,即使生活因此而孤单了、平淡了。但至少不再需要一次次地失望!

20、清明,让这个春天更温情。怀着一份思念,追忆一丝缅怀,释放一种心绪,传递一份祝福,祈祷一生平安,愿收到短信的你快乐幸福、家人平安。

21、白露时分桂飘香,秋风吹得乐满仓,思念积存好几箱,牵挂为你胸间装,趁着今夜好月光,白露秋风阵阵爽,发送好运玉满堂,祝你生活小康,身体健康,家人安康。

22、红色的是游子的心;黄色的是平凡的脸;蓝色的是思念的河;绿色的是家乡的水;白色的是母亲的头;永远牵挂的是故乡的人。愿家人:健康快乐„

23、千山万水心孤单,心中愁绪是想你,平日工作特忙碌,思念浓浓化祝福,短短数字

传心意,相隔千里我想你,祝愿家人体安康,健康长寿幸福长,我想你,祝你快乐。

24、只因为不在我们身边,我们就以为爱会不见。

25、自从认识了你,疲累、辛苦、紧张、压抑,都远离了我。换来的是对你深深的思念,换来的是对你绵绵的爱恋,还有还有,甜甜的寝食不安、美美的坐卧不宁。

26、真挚的祝福随着微风,伴着细雨,漫步青青草地,穿过万水千山,来到你美丽家园。把祝福和思念送给朋友您。

27、真心祝福纵然相隔千里也能感受到友谊的气息,愿好心情伴随朋友度过每一天,空间是朋友间心灵的沟通,留言是对朋友的真情牵挂,走出朋友空间尽是美好思念,也会感知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幸福。

28、最近你还好吗?挣扎和思念,都怕你听见,如何遮掩,对你痴痴地爱恋,一颗温柔的心跳在黑夜里独眠,想你,是我永远的语言!

29、说到对亲人的思念,我要说,海员的生活少有罗曼蒂克。因为海员职业的特殊性,我们与家人聚少离多,但我们每一位漂泊在外的海员,心里最想的是家人,最关心的是家人,最担心的还是家人。千言万语,我们只能倾注在信纸上,让密密麻麻的字迹化作一群日暮归巢的鸟儿,带着我们的心和思念飞过黄昏的麦田,飞过浩瀚的沧海。作为海员,不管我们漂泊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不会停止对家人是思念、对亲人的爱。这种思念,常常让我幻想,仿佛只一转身,就能回到心里那个最温暖的地方。

30、头虽疼但心很明了,不知不觉满脑都是思念,思念在那遥远的爱人,思念那可爱的小宝贝,真的好想他们,想的人好累心好痛,现实的生活压力与无奈把我一家人分开在个个不同的城市生活,如今的社会也许有很多一部分人过着和我同样的生活,为了使生活过得更好而和家分开,为了生活而努力的工作受着上司所发的牢骚。忍受着对家人所有的思念。

31、杜鹃红,菜花黄,清明细雨牵人肠。山重重,水茫茫,思念故人最难忘。一杯酒,字数行,青青子襟常思量。传祝愿,保安康,家人平安佑吉祥!

家人去世的诗句(四)
《2012年清明祭奠亲人朋友古诗词集锦》

2012年清明祭奠亲人朋友古诗词集锦

1.清明节思念亲人的诗句摘抄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评点:这是上坟时的感受。重点渲染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桥,都给人无依无助的感觉。所以“只愁余”。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点评: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这正如当代人所说,无论你作官还是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个点:老去。只是生命的过程并不一样。这首清明诗,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2.清明节思念亲人的祭文摘录

每年清明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对已故亲人的思念淡淡哀愁。如此的悲痛!因为亲人离我而去!,他们的离去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损失!我思念天国亲人的悲伤之心无法描述······

马上就是清明了,我的心中涌起了一阵阵酸痛。清明的忆念和哀愁,也更加浓郁思念妈妈。亲人离我而去!我倍加思痛······

清晨我流着泪,我推开窗,眺望着窗外。思念远方的妈妈!此时不知亲人们在天堂是否也在想念女儿?不知道,清明节会不会下雨?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如要下雨多好,因为空中的雨代表女儿思念妈妈的寄思!似乎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透出亲人们的真实的悲凉和无尽的思念·。

“清明时节泪雨纷纷,祭奠亲人路上行人心悲痛„„在”清明之际,儿女们,都会带着心中的悲愁和忆念,来到祖先的墓前祭祀。有的是为亲人点然一炷香,有的是为亲人供上水果高点,有的是为亲人献上一束鲜花,有的是为亲人烧数张纸钱,有的是为亲人敬三杯清酒,有的是在为亲人诵经念佛,有的是给亲人三拜九叩„„这一切都是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亲人的祭奠和思念。我默默地为祖先祈祷!为逝去的妈妈祈福!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我们一样,每天诵经念佛!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着......

此时此刻,回忆起妈妈曾经和我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曾经有妈妈陪伴幸福快乐的时光,想起亲人的辛苦,想起一生辛苦为我们后人无怨无悔的付出,我心倍感伤感和哀伤,思念他们的之心更切!想念

他们的恩情心更痛,回忆他们在的时候那一幕一幕!不禁潸然泪如雨下······妈妈您可知道女儿有多想念你呀!

在过几天清明节要到了您们一定要带已故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回来,·您们想吃点什么好吃的告诉女儿 女儿一定给您们捎来,纸钱还有的用吗?女儿一定多烧点您们用。虽然爷爷奶奶外公去世的早,我还没有出世跟他们没有感情但他们毕竟是我们的祖辈,没有那老人家哪有我们现在幸福的日子.妈您一定要记得带上他们,带上他们亡灵念佛!带他们一同都回极乐世界一起生活。女儿相信您能做到。因为您最善良,最慈悲,是吧天堂的亲人·····

感谢你们养育儿女之大恩!永生难报!

儿女永远永远的想念您们!!

家人去世的诗句(五)
《艾米丽狄金森死亡诗意象分析》

意象<p> “意象”这一概念在理解诗歌时非常重要,它是指诗人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成为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简单说来,就是把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狄金森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准确、生动的意象,弥补了诗人生活经历方面的不足,使得她诗歌中的一词一句,一草一木都具有深远的韵味和哲理.影响了许多后世的诗人。她本人也被认为是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先行者。但是作为一个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淑女,又由于自身的原因很少出行,更不要说远行到别处去游历.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又是非常有限的,都是来自于诗人对于自然,对于日常生活琐事的细心观察,尽管如此,狄金森却将这些意象运用得恰如其分,令人无限神往。狄金森曾写过一首题为《我为美而死》的诗,她的一生也正是秉持这样的态度在进行创作。狄金森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主要有:死亡意象、家园意象和自然意象。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意象分析

死亡是人生无可回避的一个话题。人类对死亡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将继续下去.而这种认识被作家或是诗人以各种文学形式记载下来,构成了人类死亡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狄金森年轻的时候。先后经历了家人和恋人的辞世,诗人对死亡带来的痛苦感受至深.在心灵中亥4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成为诗人创作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在狄金森的诗歌中,有三分之一是描述死亡的。诗人运用了死神、死者、葬礼等死亡意象刻画了死亡的多个侧面,探讨了死亡以及生命的真谛。狄金森像许多西方人一样.认为死亡与永生相连.死亡导向永生。因此,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也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生命的开始;引导人走向死亡世界的死神也不再是面目狰狞,相反,它更像个绅士、朋友、甚至爱人。《因为我不能停下等待死神》就深刻地体现了这点。在这首诗中,我们发现,死神是一位亲切的车夫,他停住等“我”上去,车里还坐着“永生”。“我”被死神的和蔼和礼貌所打动,决定放弃劳作和休息,_起踏上了死亡的路程。在《放下门闩,啊死神》一诗中,诗人乞求死神打开门闩,让疲惫的人们进去休息,这样,他们就可以停止寻找,停止奔波。在这里,诗人以一种平和冷静的态度看待死亡,认为死亡只是肉体的毁灭. 而不朽的灵魂只有经过死亡这一必经阶段才能得以永生。只要领悟了这个秘密,死亡将不再可怕,而变得悠然而平静。

狄金森所刻画的死者形象也不是恐怖骇人的,而是在“安睡”,“面容胜柔嫩花枝”,呈现出一种超凡之美,没有抑郁、腐臭的死亡气息,诗歌的基调变得轻快起来。诗人采取这种创作倾向的原因在于诗人对于死亡本质的理解,即死亡是快乐的,是通向另一世界的特权。

葬礼作为生与死的分水岭,往往是令人心碎的、哀伤的。如在《我感觉葬礼在我脑中举行》一诗中,诗人作为一个死者来感受死神的降临,暗示只有在濒死的时候,人才能懂得生命的价值,懂得如何珍惜生命,但是一切已经来不及了,“我”虽然经过了痛苦的挣扎,但是仍然未能摆脱地狱之门,这也表明了狄金森对死亡的恐怖与绝望。

家人去世的诗句(六)
《未知死_焉知生_读狄金森死亡之诗》

2005年第6期                No.62005

JournalofShayangTeachersCollege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未知死,焉知生

———读狄金森死亡之诗刘诺亚 方 军

1

23

(1、荆门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湖北 荆门 448000;

2、浙江嘉兴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嘉兴)

摘 要:通过对她的诗歌由畏———憧憬———抗拒———永生这一充满矛盾的过程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个似非而是的结论:诗人对死的痴迷就是对生的热爱,她对天堂的向往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更积极的入世;而对永生的追求则是对于生命中的美和真理的追求,表现了她对生命强烈的眷恋、热爱与执着。

关键词:天堂;死亡;永生;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05)06-0046-04  

degger,1889-1976)”的一番话来谈谈狄(angst)是此,畏”

艾米莉・狄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86),这位女诗人生前默默无闻,终老独身,人称“艾默斯特修女”

(theRecluseofAmherst)。当惠特曼(Wan,-1892)摇旗呐喊,歌唱自我,,,并不(这只是狭义的概念),,无时不在的心理体

[2]

验。

(p23)

的真善美,,奇特的意象,不凡的想象,歌的杰出代表。

25岁的狄金森开始弃绝社交,足不逾户,来往于田园

狄金森对死的“体验”与这位存在论的哲学家的

理论不期而合,而又兼受当时宗教教义的影响,形成了她对天堂、上帝和死亡独特的体验。一方面,她说死的感觉就像“从一条板向另一条板走去”的那种“畏”的感受:

“我知道,下一步/就可能是行程的极限———/这给了我战战兢兢的步态/有人叫它经验”

———《从一条板向另一条板走去》

另一方面,由于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狄金森在“畏”之时,又对天堂充满了神秘感和憧憬。在基督教教义中,对进入神世界作预示的神是可爱的,富有同情心和仁慈的。他们放射出超自然的美和诱惑,并对新来者具有治愈心情的奇妙的影响。狄金森说:“我几乎可以感到满意,在

()。她把上天堂看作这独一无二的社会”《我到过天堂》

和诗歌之间,做完家务之余,便埋头写作。到1886年5月

15日的一个明媚的初夏的黄昏,她在病中昏昏离去时,已

给人间留下了自成一格,独放异彩,数量可观的篇什。狄金森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她创作力旺盛,一共写下了

1775首诗。有关于自然现象的,有写死亡和爱情的,也有

写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然而令人注目的是她很多诗作是关于死亡的诗歌(约五六百首),而正是这些死亡诗歌“代表了她的成就的最高峰”。这些诗歌中,有悉心描写天国的情景,有死去的情形,有进天堂时丰富的遐想,有对亡友深切的悼念,有对永生的冥思等等。

“生命中最确定的事实是,我们都会死亡,最不确定的事是,死亡将于何时降临。”

[1](p34)

是“回家”,并且别无它求,“最小的袍子就合我的身”,她只要求“还要看一看,这奇妙的大地!”她是如此地热爱生活,她又表现出她矛盾的一面:

“在下界,我从不感到自在———/在富丽堂皇的天上———/我知道,也不觉得舒畅———/我,并不喜欢天堂”

虽然基督教对她的影响正如对其他西方人那样深刻,然而她的可贵之处在于她的反抗精神。但同时她在童年

这句古老的拉丁格言简

明地体现了人类的中心主题之一:死亡。上天堂是其途径之一。由于人类无法把握它,恐惧感由此而生,而对其体验又是因人而异的。在此,我想借海德格尔(MartinHei2

3

收稿日期:2005-04-06

作者简介:刘诺亚(1971—),讲师,湖北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方军(1969-),讲师,硕

士,浙江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

46

刘诺亚 方 军                             未知死,焉知生

和少年时又深受卡尔文主义宿命论的影响,因此她的作品又常具有矛盾性的一面,具有不可避免的“悲剧性的基调”

[3](p233)

人。她时刻准备着与之见面,但两者之间若即若离,对生活的投入对人生的爱又使得她不得不在想象中亦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相遇十分短暂———他对我,自感羞惭———”。

()《我见过唯一的鬼魂》

(GriffithClark,1964),她热切地渴求积极肯定

的宗教信仰和上帝的匡助,表明了一位困惑的女诗人对友爱和救助的渴望。“我说,拉撒路的基督啊,你不能向我伸

[3]出你授助的手吗?”

(p256)

狄金森的超常感觉使她写出了《从一条板向另一条板走去》的死的经验,也写出了像《我死时听到苍蝇的嗡嗡声》这样的好诗。

“———一只苍蝇闯了进来/它蓝色的声音在颤抖,让人琢磨不透/挡住窗外的光———也挡住我/然后窗内一片漆黑———然后/我什么也看不见”

这里,她把对死的感觉表现得曲尽其妙。诗中写道,“我”在一片寂静的室内大渐弥留,周围亲友屏息静气地望着她气息奄奄。在清醒的一瞬间她想到把纪念品分赠给众人,然后在冥冥之中迎接死神。这时,一只苍蝇闯了进来。“苍蝇”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与死亡焦虑相关的客观对应物,诸如“飞花”,“黄昏”,“夕阳”,“残红”,“风雨”等等。这些对应物或意象只是哀时伤怀的情感负载。而这里的苍蝇并不让人感到恶心和恐惧,也不让人感到忧伤和焦虑。它的突然到来,琢”,,它的声音尽管很”与室内的宁静形成了鲜。它的出现,也许是把“我”与“死”联系起来的一个纯粹的中介物。如何一只苍蝇竟然“挡住光,挡住我”,然而,这只苍蝇的作用仅是如此吗?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我们就会问,为什么她听到的不是来自天堂的圣歌,为什么看不到天使的降临?为什么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没有永恒的上帝的光顾?而这些不正是基督教的教义所宣扬的吗?读了这首诗,我们也许了解了女诗人为什么会处于既憧憬又徘徊的矛盾之中。那是因为,她更爱生活,留恋美好的人生;她崇尚真实,反对虚伪的宗教教义。这种暴露的真实令人心酸,但更令人震撼!

这里,也许美国评论家RichardWilbur对狄金森的一段评语可以使我们的理解更为深刻:她对凡人尘世的卓越体验和对自己的语言的顽强的忠实,使得她不止一次地从坟墓的角度来看待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在她的诗中)是死了,然而她的诗歌仍在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她的思想,忠实于内心和外物的真实并代表着她在说话,因此它并没有失去生命,而是以更奇特的方式把握着它(笔者

[7]译)。

(379)

信仰的失落,宗教的怀疑曾困扰

着象托马斯・卡莱尔(ThomasClare),约翰・斯图尔特

(JohnStuard),弥尔顿(JohnMilton),丁尼生(AlfredTen2nyson)以及阿诺尔德(MathewAnorld)这些天才思想家们,

也明显地困扰着这位美国诗人,所以她对天堂对神的矛盾态度不是没有缘由的,因为圣经中的上帝对她来说不永远是真实的,她时常不相信上帝对人死后的安排,她“宁愿逃得很远很远/躲开他,躲开圣灵和一切”,她不愿意接受那个仁慈的却允许罪恶存在的万能的上帝,尽管她知道,“就像羊群在夜晚/一定要回到牧羊人的怀抱!”(《上天堂

)在意识到了诗歌对生活的诠释与宗教信条的冲突之去》

后,狄金森一方面没有使自己成为一名基督徒,另一方面她热情地拥抱了真实的生命,拥抱了诗歌,从而坚定她的

[4]个性而成为一名“成熟的自我内省的诗人”。

(p187)

人死后是什么感受,我们无法知道,海德格尔所谓的

(impending)[2]“悬临状态”

(p33)

,,(Wittgenstein)说:“(Epicuros)亦

说:“我们存在时,死)不会降临;等到死神降临时,我们已不存在”。

[5](p45)

诗人超越了物理世界的日常感知,

在深深的沉思默想中,让我们从未体会过死亡的人,仿佛既看到了天堂,又体会到了死时的感觉———“死去只须片刻———/据说,并不痛苦———/只是逐渐,逐渐昏迷———/然后视力全无———”

———《死去只须片刻》

她对周围的事物有一种奇特的敏感性(Sensibility)和敬畏感(awe),而正是这种敏感性和敬畏感使得万事万物仿佛都与她心灵相通,就连她的诗歌也有呼吸,而这种呼吸竟然决定了自己是否有生命和是否会对生活充满感激

[6](p655)(D.L.Kirkpatrick,1987)。所以,她笔下的死正如

其他事物一样,使我们看不到任何厌恶,恐惧感:

我见到唯一的鬼魂———/衣服镶着梅克林花边———/脚下不曾穿鞋———/走路如同雪片———/……/他难得讲话———/他的笑,像风———/起伏如同涟漪———/消失在抑郁的林中———”

———《我见过唯一的鬼魂》

鬼魂,一般人想象中的青面獠牙、红眼绿发的恐怖形象在狄金森的笔下竟然有着某种美感:镶花边的衣服,像风般的笑。也许可以这么说,她见到的鬼不是鬼,而是某种程度上的人,是正像她自己,或她周围的亲人那样有着爱,有着真美的人,抑或是与狄金森有着某种神秘联系的

一方面,她活着真实的生命,而诗歌正是其不朽的代言方式。“我活着,我猜———/我手的分枝———/满是华光———/在我的手指———/活着,多么好/双倍地活着,美好

()。但她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她无比———”《我活着,我猜》

自己。她身着素衣,一遍遍地做着她父亲非常喜欢吃的面包,然后在自己的园子里辛勤劳作,写着诗,淡淡地却又充满着“欢娱”和“神迷”,因为她虽不畏死,却更眷恋生,一想到生活,就能使她“心醉神迷”。

47

2005年第6期                No.62005

JournalofShayangTeachersCollege

另一方面,这些死亡之诗,无论是对亲友的悼念,还是弥留之际的感觉,都总体上含了作者对生的留恋,对亲人浓浓的情,在《正是去年此时,我死去》中作者写道:“我不知道还有谁会思念我,/当感恩节来临时,父亲———/会不会多做几样菜———/同样分给我一份———/由于我的鞋子挂得太高/任何圣诞老人也难以够到———/会不会损害圣诞节的快乐———”

在这首诗中,作者满怀赤热的亲情,想象自己作为死者已经在“灵柩”中从农场的田野被抬过,还想到了路旁吐穗的“玉蜀”,想到了“拥挤的苹果”,想到了家人“会不会做几样菜———/同样分给我一份”,像这样情深而看不到泪痕,听不到哭泣的诗行,写来又如此轻松,淡然,甚至还有些诙谐:“由于我的鞋子挂得太高/任何圣诞老人也难以够到/会不会损害圣诞节的快乐———”

而这种诙谐,轻松不也是来自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浓浓的亲情吗?培根(F.Bacon)说过人心中有许多种感情,其强度足以战胜死亡。在如此强大的力量面前,死神怎么不会“自感羞惭”?

(三)

(i狄金森多次运用“永恒”mmortality),这使我想起了(JeinZumTod)的一番话,他曾海德格尔关于“向死而在”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森的诗中,最富有人格特点的死神通常被描绘成一位拜访者,绅士或是一位求爱者(如本诗中),死神复杂的形象以及狄金森本人对死神矛盾的态度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异常

[8](p241)

简明的描述(FredMednick,1985)。她与死神并排坐

在马车中缓缓行进的情景就像一对婚礼中的新人一样,这是19世纪新英格兰社会风情的一个生动的写照。这位死神还带上了一位“保护”她的女伴(chaperone)即永恒(im2

mortality)与他们同座。一切看上去是那么安详、悠闲、宁

静和幸福,可是我们可以体会到女诗人此时心中复杂的斗争:对生活无比的留恋和离去的无奈。我们可以想象到当她经过校园的孩童,闪烁的谷物以及夕阳这些美好的事物

(而这些竟与她毫不相关!)之后,她却被带到了一片隆起

的坟地,一种受到诱惑和欺骗而最终又被抛弃的屈辱和怨怒是多么强烈,而我们再转头看这首诗时,诗中的“和蔼”、“殷勤”、“缓缓而行”等词语听起来就像是咬牙切齿的讽刺之语了。

在达到永恒的最高境界里,死亡主题高悬其世界之中心。狄金森对这些主题的全身心投入达到了着魔的境界,,而这种

(ecstasy:一种相当,)。她不知不觉,把死看作是对未来之图景的。用海德格尔的话说,这种人超越了现在,并达到真正的自我,从而在这未来之图中认识到一种“永恒的

[2]生活”。

(P89)

认为存在的有限性只能在虚无的超越境界中显示自身此此在(自我)”,[2]

“向死而在”,

(p46)

中才会存在,死,。因为,他认为人们只有时时在畏惧亲身的死亡中,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意义。这种畏使个体面向自身,摒弃公众的或流行的价值观念,树立自己的生存原则。有的人的生存原则是及时行乐,对酒当歌;有的人则奋起抗争,青史留名;而有的人意识到了死生的相对性,顺应自然,淡名寡利,不为死忧,达到一死生,齐彭殇的“游”的境界。我们在狄金森的诗中看到了最后一种境界的影子,但她是更为积极的一面,就是“永生”和“不朽”。

“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他殷勤地停车接我———/车厢里只有我们俩———/还有‘永生’同座———/……/从那时起,还有几个世纪———/却似乎短过一天的光阴———/那一天,我猜出———/马头———朝向永恒———”

———《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

这是一首典型的描写死亡和永生的诗。两者都被巧妙地人格化了。诗的开首描述诗人被死神的和蔼和殷勤所感动,放弃劳作和休息,和永生一起踏上了死亡的路程。这其中的象征手法亦颇耐人寻味。诗人和永生一起坐上马车(象征柩车),他们穿过学生课间休息的学校(象征人的童年阶段),越过成熟的庄稼地(象征成年),看到了夕阳西下(晚年),感到衣薄体寒(尸骨之寒)。在坟墓里呆了数世纪,第一次认识到,死神的马车是朝向永恒的。她的终点站———灵魂的目的地———永生也就达到。在狄金

在她的语汇中,死亡和永生是相伴相随的。

人死了,才算得到了永生。

不仅如此,她的主基调还是积极的,高尚的,对于美和真理的崇尚和追求,正如她所喜爱的英国浪漫派诗人济慈

(Keats)所说的,“美即真,真即美”。她的一首《我为美而

死,对坟墓》,把她的美学观点尽露无遗。

“我为美而死,对坟墓/几乎还不适应/一个殉真理的烈士/就成了我的近邻———/他轻声问我,‘为什么倒下?’/我回答他,‘为了美———’/他说,‘我为真理,真与美———/是一体,我们是兄弟———’/就这样,象亲友,黑夜重逢———/我们隔着房间谈心———/直到苍苔长上我们的嘴唇———/覆盖掉我们的姓名———”

一个是为美而死,一个为“殉真理”而献身,他们成了近邻,成了“真与美”的统一体,在黑夜里相逢,“隔着房间谈心”,“被苍苔(象征永恒)覆盖掉我们的姓名”,读到这里,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有心灵的震颤,这不仅仅是一种观念,更是执著的追求。所以很明显,对于上帝和永生狄金森是愿意相信的,并且她认为正是有了这种信念才使得人生和宇宙不至于失去其存在的意义(GaryCarey,

1982)

[9](p59)

,然而,与此同时她身上又表现出深刻的矛

盾———怀疑这一切,这种怀疑甚至到她死时仍阴魂不散,比如在《溺水而死,并不值得怜悯》这首诗中,就表现了她赤裸裸的怀疑和辛辣的讽刺,该诗的前四行描写一位快要淹死的人的绝望挣扎,接下来又描写了他令人恐惧的淹死

48

刘诺亚 方 军                             未知死,焉知生

的过程,而他的抗拒挣扎明显地是因为她不想死,是害怕见到上帝,所以最后四行暗示出一个结论:当人们说他们相信死后会得到上帝的召见和享受幸福时,那是在说谎,多么尖刻、辛辣!

这一切只能说明终究是生命力量的伟大,狄金森对死的深入探索正是她本人对生的反思的集中体现。对死未曾反思的人将不会认真地设计生,不会严肃地反思生,不会真正地体验生。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在这里说成是“未知死,焉知生”难道不是一个更高的境界吗?如果说,对死的强烈恐惧是从否定的方面,即从人强烈地抗拒死的方面表现了人对自身生命的眷恋、热爱和执着的话,那么,对永生的追求则是从肯定的方面,即从人希望自己的生命永存的方面表现了人对自身生命的强烈眷恋、热爱和执着。

更重要的是,她并不把死看作是生命的归宿,而是为了获得永恒的生命———永生;死亡只是带走生命中的虚假,而永生则是赋予和升华了生命中的真与美,所以她写死亡之诗,也就是写生命之诗,写生命中的真与美之诗,而我们也不能把她笔下的死仅仅理解成生命终止的那种现象;她的死后也不可仅仅看作心脏停止跳动以后,她以此来诠释和表达生的意义,表达真与美,永恒和不朽。这是她的不凡之处,虽然活着让她留恋,但她并不害怕死亡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视死如归。1886年51985.

[8]Mednick,FredAnIntrtoAmericanLitera2..

Gary.mSelectedPoems,Lin2Inc.1994.

(责任编辑:彭国亮)

1998.

[6]Kirkpatrick.D.L.ReferenceGuidetoAmericanLiterature,Chicago:St.JamesPress.1987.

[7]Smith,RobertMcClure.TheSeductionsofEmilyDickinson---Tuscaloosa:TheUniversityofAlabamaPress1992.

[5]宋永毅,姚晓华.死亡论[M].广州文化出版社,1982.

[2]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三联出版社,1987.[3]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南开大学

给人间的最后一封遗书,只写了两个字构成的短促的一句

(calledback),归向何处?归向她心中永恒的天国。“归”

参考文献:

[1]赵远帆.死亡的艺术表现[M].北京群言出版社.

版社,1992.

[4]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

ParadoxofBeingAliveandDead

LIU Nuo-ya FANG Jun

1

2

Abstract:ThroughthelargecollectionofdeathpoemsbyDickinson,wegetahintofherstrongdesiretoreachtheheavenandthehandofdeath,whereasatthesametimestickingtoherbeliefinthetrue,thegoodandthebeautiful.Thus,aparadoxisdrawnthatherobsessionwithdeathisactuallyherdeepunderstandingofandlovefortheearthlylife.Heidegger’sviewsondeatharealsoemployedtoillustratepartofDickinson’sprofoundinnerworld.

Key

words:

heaven;

death;

eternity;

the

true;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上接第30页)

DiscussionontheCPC’sThoughtsandHistoricalExperienceofFighting

againstCorruptionduringtheNewPeriod

DENG Xiao-yan CHEN Chun-hua

1

2

(SchoolofPublicManagement,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China,410081)

Abstract:FightingagainstcorruptionisdeterminedbytheCPC’snatureoftheproletariatandfundamentalaimofservingthepeople.Duringthenewperiod,ourCPChassummarizedhistoricalexperience,suchasfocusingoneconomicconstruction,gov2erningandteachingthePartyseverely,fightingagainstcorruptionbysystem,insistingonthemasses’routineanddevelopingso2cialistdemocracy,combiningwiththeentiretyandstages,consistencyamongfightingagainstcorruption,reforming,developmentandstabilization.

Keywords:theCPCfightingagainstcorruption;advocatinganhonestandcleangovernment;governingthePartyseverely;fightingagainstcorruptionsystematically.

49

家人去世的诗句(七)
《陈杰人:汪国真去世 带走一个纯真时代》

陈杰人:汪国真去世 带走一个纯真时代

今天(4月26日)凌晨两点十分,著名诗人汪国真去世。这一消息得到了他的家人和著名诗人潘婷的证实,也被媒体在第一时间报道。

听到这个消息,“杰人观察”的第一感觉就是“天妒英才”,他才59岁呀,为什么这么早就走了?莫非真的如同他曾经最著名的诗句所云——“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对于当今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汪国真一定是个很陌生的名字,但对于生于六七十年代的多数人而言,这个名字正是纯真、梦想的代名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汪国真和席慕容等著名诗人一道,以其温和、纯美而富于理想和爱意的清新诗句,影响了整整两代人。

让我们重读汪国真其中的两首诗片段吧——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剪不断的情愫》

原想这一次远游

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

就能剪断

丝丝缕缕的情愫

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

谁曾想到头来

山河依旧

爱也依旧

你的身影

刚在身后又到前头

汪国真的诗歌,多集中于爱情和理想两个主题。对于生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而言,当时的社会刚刚改革开放,很多人从过去封闭式的单一政治思维模式中刚刚苏醒过来,欣欣然张开了眼,却又感觉无所适从,甚至,连谈场自由的恋爱都要瞻前顾后,生怕被扣上“资产阶级思想”的大帽子。

汪国真恰恰在那个时代出现了,他发表在《辽宁青年》等杂志上的大量诗歌,成了当时的年轻人解读人生、理解爱情、憧憬梦想的最好启蒙作品,很快,一股汪国真热在校园、在街头、在农村、在打工仔中开始兴起。最狂热的时候,那时的《辽宁青年》杂志只要一上市,很多年轻人就会毫不犹豫地解开羞涩之囊,把省下来的饭钱换回一本杂志,然后急不可耐地打开,翻到汪国真的专栏,品味他最新的心灵鸡汤。

汪国真不仅给年轻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人生体验和价值观,也客观上有力助推了当时诗歌热的兴起。那个时候,以《让世界充满爱》组曲和《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为代表的歌曲,极大激发了中国人的人生热情,而

以汪国真等为代表的诗人,则激发了长达十年的校园诗潮。

作为一个生于七十年代,成长于八十年代的人,“杰人观察”对于那个年代人们质朴的情怀、崇高的理想、纯净的为人记忆犹新,对比今天人人自危、互不信任、尔虞我诈的社会,真的特别怀念那个如同汪国真所言“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的年代。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整个中国社会开始陷入唯利是图、不择手段、腐败横行的阶段,汪国真诗歌中所弘扬的道德情操、理想情怀和质朴人格,便慢慢被逼退,以至于后来,甚至出现了文坛对汪国真的嘲讽现象。

今天,当我们检讨过去20年的历史,重新呼唤纯真情怀、重新鼓起理想风帆之际,那个曾经给我们几代人带来了纯美印象的诗人,就此别过,决意选择了远方。作为他的读者和拥趸,“杰人观察”只能在这里引用他的诗句,为他送行——

如果不曾相逢

也许心绪永远不会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

一个眼神

便足以让心海掠过飓风

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风景

一次远行

便足以憔悴了一颗羸弱的心

每望一眼秋水微澜

便恨不得泪水盈盈

死怎能不从容不迫

爱又怎能无动于衷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就是无憾的人生

汪国真走了,请纯真留下

汪国真英年早逝,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怀念潮和怀旧潮。但是,谁也看得出来,眼下的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汪国真,即便知道他是一名诗人,也很少有人像上一年代年轻人那样沉迷于他的诗歌。最痛彻心扉的,是70后、80后的人。

90年代,在彼时年轻人的心里,汪国真

相关热词搜索:形容一家人幸福的诗句 春节家人团聚的诗句 家人团聚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家人去世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家人去世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6621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