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曦的诗

曦的诗

2016-02-29 09:53:2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曦的诗(篇一)《晨曦古诗文》 晨曦文学 ...

曦的诗(篇一)
《晨曦古诗文》

晨曦文学社资料—古诗词鉴赏

★考点解析★

★表达方式★

1.记叙: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2.抒情: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议论: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应用时常是交融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一:象征、衬托、对比、照应、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讽喻、双关、起兴、抑扬、 正侧、工笔、白描、联想、想象、直(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由实入虚、虚实结合、化动为静、动静结合、借古讽今、以小见大。 二:描写手法:1.从描写角度:正面、侧面描写;2.从描写用笔:工笔、白描;

3.从描写内容:景物描写、人物描写。

三:景与情的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四:1.赋比兴:赋: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比:把一物比作另一物。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2.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3.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的抒发自己的感情。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常是间接抒情,达到情景交融。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诗歌常用手法。

4.象征: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它是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 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5.虚实结合: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内容量更加丰富。(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6.侧面描写:能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7.用典:能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

8.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正衬)或对立(反衬)的条件,以一些事物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

9.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或使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借代、设问、反问、对比、引用、反语、双关 二:1.设问: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或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

2.比喻: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物比作另一物。但比喻是根据立意需要,所以对比喻的理解,也要考虑诗歌主题。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可以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将抽象的事物具

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同时,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与该人该物密切相关的人或物的名称去代替。可以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借“带吴钩”代指从军的行动。

5.夸张: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品格或特征,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强烈的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褒或贬,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比的目的。

7.对偶:也叫对仗,是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的排列在一起。上下句意思相同相近或相衬(正对)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反对)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上下句意思相关联(有承接、递进、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串对即流水对)),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假设关系并联)。 形式整齐,韵律和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可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

★其他★

一:古诗词中的常见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 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二:表达技巧的作用:深化意境/主旨、意境深远/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三:分析诗歌常用术语: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优美、绚丽、 含蓄、质朴、自然

四:常见描写角度:视觉:形、色; 听觉:声; 触觉:味; 态:静态、动态。

★【古典诗歌鉴赏答题】★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②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直接抒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抒情 借景抒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手法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托物寓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表 衬托 正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现 描写 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手 手法 联想和想像(即虚实结合):“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法 对比 ;白描

比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修辞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手法 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反问;反语

★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采用了„技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步骤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②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3、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此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①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②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有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①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只一“看”字。 ②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5、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人们认为某词是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原因?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词在诗中的寓意。 ②指出突出了什么主旨。

③从构思上考虑。也就是诗人是怎样把该词与主旨联系起来的。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①“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②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③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6、鉴赏景物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的画面是如何展示的? 解答分析:古代的诗人常常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参见题型1);同时注意十分写景的角度,或动静结合,或由远到近,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答题步骤:

①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和写景的角度。②抓住主要景物具体描述画面,要适当展开联想与想象。 ③概括画面特征或分析思想感情。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晚照。

问: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①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由近到远,富有层次感。②诗人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光粼粼,如细皱沙纹;然后是绿杨初醒,嫩黄浅翠,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 ③ 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7、体会诗句型

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 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结合全诗进行。

★答题步骤:

①指明表现手法。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谒 金 门 冯延已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举头闻鹊喜。

问:试简析“碧玉搔头斜坠”的好处。

答:①通过描写女子头上的装饰(细节描写)。②反映女子久等情人不来的心绪不宁和慵懒。 ③诗人没有直接刻画人物心理 ,而是借助形象的描写,因此使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令人产生无限遐。

8、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答题步骤:

①逐句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① 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② 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的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③ 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曦的诗(篇二)
《晨曦(诗)》

晨曦

晨曦迎来了,耸立在红土高原之上的昆钢!

那巍峨的厂房,是红土高原的脊梁。

大街小巷走着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欢笑。

小鸟在树上歌唱,孩子在四周像鸟儿一样的飞翔。 昆钢人的幸福生活,就像那火红的钢花一样灿烂! 远处闪耀着鱼鳞般的金光,

那是公园的湖水在轻轻的荡漾。

在这美景面前,我们微笑的注视着。

任清风托着泥土的芬芳,轻吻着我们的脸庞。

谁能抗拒这样的召唤!

那是对生活更加美好的向往……

勤劳勇敢的昆钢人,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光辉的大道上。

昆钢集团云煤能源公司昆明焦化制气机动车间干熄焦丁班:胡明 2013年10月20日

曦的诗(篇三)
《晨曦童诗》

晨曦童诗】《眼睛》

2014-06-07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

#小诗一首,问候晨曦#

《眼睛》

(台湾)杨唤/文

小黑猫有两只黄色的大眼睛,

在没有月亮的晚上走路,

那两只大眼睛就是它的灯。

小麻雀的眼睛最灵活,

欢欢喜喜地飞起来,

找着寂寞的孩子,

唱最快乐的歌给他听。

小老鼠的眼睛在夜里才睁开,

不敢走出来晒一晒太阳、散散步,

永远要守着一个又黑又湿的小土洞。

妈妈的眼睛像太阳那样温暖、那样亮,

她微笑地看着你,她永远地祝福你,

因为你是她最爱的宝贝儿。

你的眼睛是窗子,

要向着明亮的好太阳打开来呀!

要向着蓝色的天空打开来呀!

要向着你要走的,

也是最好的一条路打开来呀!

别一看见书本就懒洋洋嚷:“喔!我的头痛”

然后紧紧闭上,像那合上的蚌壳。

《妈妈有多大》

妈妈今年到底有多大,

这个问题我可不会回答。

在外婆面前,

好像她才只有十二,

每次都撒着娇有说又有笑呀。

在爸爸面前,

好像她今年二十二,

细声又细气样子可美啦! 丁云/文

在我的面前,

她却有三十二,

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样子真可怕。

请你猜一猜,

我的妈妈到底有多大?

【赏析】

这首儿童诗以“妈妈到底有多大”,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牵引出了妈妈在不同人面前不同的角色定位,构思非常的巧妙。

我的家

————————

金 波

很远很远,我就看见了我的家,

窗台上开满了美丽的鲜花;

我还能猜得到,站在窗口的,

一定是我亲爱的妈妈。

每当我想到这些,

脚步就迈得很大很大。

{ 赏 析 }

开满鲜花的阳台,是我香香的家;盛满妈妈浓浓爱意的家,是我温暖的港湾。有妈妈守护的家,永远如春天。朝向家的方向迈步,脚步肯定很大很大。

曦的诗(篇四)
《晨曦童诗》

【晨曦童诗】《蒲公英》

2014-06-19 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

#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小诗一首,问候晨曦#

《蒲公英》

黎焕颐/文

你有翅膀吗?

告诉我,蒲公英。

你飞得很高——

天上的道路,

是云彩铺成;

我要跟着你,

去看神秘的星星。

你飞得很远——

远方的风景,

一定很迷人;

我要跟着你,

去做快活的旅行。

配图选自台湾科学绘本馆《亲亲自然》

在我以前的一首小诗里,就表现这这一情感:

我想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

我想聆听莱茵河畔婉转悠扬的妙唱\我想远观希腊坦胸露乳曳长裙的姑娘\我想触摸伊斯兰建筑雅韵的穹隆和纹样的柱廊\我想品尝法国名餐厅口味丰富的小吃和清爽甘甜的佳酿\

儿童叙事诗《精卫姑娘》(二)

最美童诗

(二)

精卫是一只鸟儿,

也是一位姑娘。

她是天神炎帝的女儿,

勤劳而又善良,

喜养蚕,善种桑,

又美丽得令人神往。

乌黑的长发像流云,

面容像十三的月亮,

说圆不太圆,

说长又不觉长。

她那有神的眼睛,

像星星泡在水缸,

那样亮,那样水汪汪。

有一天她云东海游玩,

发现海岸非常荒凉,

但是又非常肥沃,

正好开荒栽桑。

她栽的桑树啊,

每一棵都叶肥枝壮,

每一棵都一模一样,

像雨伞,罩着大小山冈。

她栽了许多许多桑树,

累得浑身汗水淌。

就坐在海边,把脚伸进水里, 边梳洗,边歌唱。

唱得月亮出来了,

照着她梳妆;

唱得星星出来了,

惊望她美丽的模样。

突然,大海发怒了,

涌来了滔天巨浪,

卷走了女娃,

淹没了桑树和山冈。

月亮吓得白了脸,星星吓得云里藏。 天上的长风哭喊着:

回来吧,美丽的姑娘。

——待续

儿童叙事诗《精卫姑娘》(二) 最美童诗

(二)

精卫是一只鸟儿,

也是一位姑娘。

她是天神炎帝的女儿,

勤劳而又善良,

喜养蚕,善种桑,

又美丽得令人神往。

乌黑的长发像流云,

面容像十三的月亮, 说圆不太圆,

说长又不觉长。

她那有神的眼睛,

像星星泡在水缸,

那样亮,那样水汪汪。 有一天她云东海游玩, 发现海岸非常荒凉, 但是又非常肥沃,

正好开荒栽桑。

她栽的桑树啊,

每一棵都叶肥枝壮, 每一棵都一模一样, 像雨伞,罩着大小山冈。 她栽了许多许多桑树, 累得浑身汗水淌。

就坐在海边,把脚伸进水里, 边梳洗,边歌唱。

唱得月亮出来了,

照着她梳妆;

唱得星星出来了,

惊望她美丽的模样。

曦的诗(篇五)
《诗集《晨曦》》

曦的诗(篇六)
《晨曦诗社汇报材料》

晨曦诗社工作汇报

为了响应XX镇的号召,在我们社区掀起了学习、学写诗词的热潮,配合县委县政府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活动,在XX镇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于2014年9月10日,XX镇府南社区晨曦诗社成立。

有了XX镇领导的支持,全体诗社会员的共同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努力工作,我们晨曦诗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就本诗社的工作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成立组织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成立了创建中华诗词领导小组,形成了由一把手亲自来抓,会员自愿参与联动机制,使此项工作,有领导、有成员、有分工、有合作。

二、制定计划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主要工作目标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诗词文化,打造鹿乡文化品牌,增强鹿乡文化服务功能,扩大鹿乡文化知名度,大力配合县委县政府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

具体内容:通过开展诗词创建活动促进我社区的文明建设蓬勃发展,诗化人生、美化环境,淳化社区之风作用明显;用诗的境界谋事待人,用诗的语言抒情述志。

具体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本社区建立诗词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诗词文化程度普遍增强;诗词创作水平普遍提升;诗词创作骨干队伍明显壮大;诗词文化功能明显提高;为丰富和活跃社区文化生活,提供一个新载体;为喜欢诗词的会员提供了一个新环境;为社区文化丰富一项新内容;为社区居民创造健康有益的业余生活,提升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提供一条新途径。

三、此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1、成立府南社区晨曦诗社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社区诗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和日常事务,负责诗词创作、组织协调指导工作。

2、积极发展诗社成员,共发展会员22人。

3、开展了诗词培训及诗社会员座谈等活动;做到了“十有”:有组织领导、有诗社、有诗教计划、有活动场所、有创作骨干、有活动记录、有会员作品集、有诗词学习等资料、有经费支持、有固定的诗词画廊、电子显示屏等标志性宣传设施。

4、围绕县委县镇府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现场采风,出版了诗词小报等项活动,展示诗词的艺术魅力。

5、全力营造浓厚的诗词氛围和环境。采取了多种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诗教活动,在全社区形成了学诗、爱诗、写诗、吟诗、背诗的热潮。

6、因地制宜地利用社区为阵地,在丰泽苑小区内建诗牌38块,约80平方米;对联4幅,诗词专栏大屏幕滚动诗歌10余首。

7、开展了现代诗歌朗诵活动,增加了宣传诗词文化的节目。

8、晨曦诗社将会员的作品,整理归档,并成功出版了《晨曦诗潮》创刊号,让更多人欣赏到会员的诗词创作风采。

9、府南社区居民江志文家庭被县里授予“诗词文化之家”称号。

四、建立了诗词工作室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利用本社区的会议室兼做诗词工作室,使诗社活动有了专门场所。晨曦诗社的各项培训活动,都可以在这里举办。

五、培训学习活动

在XX镇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晨曦诗社开展了针对会员不同层次的培训两次,增强了会员写作诗词的技巧,为以后的诗词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晨曦诗社诗词创建有了一定的收获,在广大居民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吸引了更多喜爱诗词的居民参与进来成为会员,《晨曦诗潮》诗刊,得到了镇领导的认可、会员的喜爱。

此项工作还要深入地开展下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使晨曦诗社的诗词创作能够日新月异,为XX县的诗词创建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府南社区晨曦诗社 2014年11月13日

曦的诗(篇七)
《晨曦-古典诗歌鉴赏答题(完结版)》

晨曦-★【古典诗歌鉴赏答题】★

★综合★

一:古诗词中的常见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 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二:表达技巧的作用:深化意境/主旨、意境深远/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富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凸显人物形象,强化情感,突出主旨,点题,画龙点睛。

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术语:准确、鲜明、形象、精辟、简洁、明快、传神、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四:常见描写角度:1.视觉:形、色; 听觉:声; 嗅觉:味; 态:静态、动态。

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由远到近;形、声、色兼俱;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

3.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解题 ★★

一: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文内容,举例分析。写出了„意象的„特点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起到了„作用。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抒情借景抒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手法托物言志 :《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托物寓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表正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现描写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手手法联想和想像(即虚实结合):“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法对比 ;白描

比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修辞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手法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反问;反语

3.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②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二:分析意境(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3.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②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此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答题步骤:

①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例: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①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②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它好在哪里?

2.★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为什么? 答:① 看,在诗中指回望只一“看”字。 ②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五: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为什么是全诗的关键? 人们认为某词是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原因?

2.★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词在诗中的寓意。 ②指出突出了什么主旨。

③从构思上考虑。也就是诗人是怎样把该词与主旨联系起来的。

3.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①“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②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③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六:鉴赏景物型

1.提问方式:此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的画面是如何展示的?

2.★答题步骤:

①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和写景的角度。②抓住主要景物具体描述画面,要适当展开联想与想象。 ③概括画面特征或分析思想感情。

3.例: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晚照。

问: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①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由近到远,富有层次感。②诗人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光粼粼,如细皱沙纹;然后是绿杨初醒,嫩黄浅翠,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 ③ 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七:体会诗句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2.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或抒情的,或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结合全诗进行。

3.★答题步骤:

①指明表现手法。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4.例: 谒 金 门 冯延已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举头闻鹊喜。

问:试简析“碧玉搔头斜坠”的好处。

答:①通过描写女子头上的装饰(细节描写)。②反映女子久等情人不来的心绪不宁和慵懒。 ③诗人没有直接刻画人物心理 ,而是借助形象的描写,因此使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令人产生无限遐。

八: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解答分析:诗歌的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要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答题步骤:

①逐句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4.例: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① 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② 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的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③ 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曦的诗相关热词搜索:关于晨曦的诗句 带曦的诗句 蝶漫晨曦的诗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曦的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曦的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7148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