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烛的诗句

烛的诗句

2016-03-02 10:08:3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烛的诗句(共5篇)唐诗有关蜡烛描写的诗句有关蜡烛描写的诗句:《无题》“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银河吹笙》“月榭故香因雨发,风怜残烛隔霜清。”《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 ...

篇一:《唐诗有关蜡烛描写的诗句》

有关蜡烛描写的诗句:

《无题》“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

《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银河吹笙》“月榭故香因雨发,风怜残烛隔霜清。”

《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眼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处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板桥小别》“求仙欲上鲜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和孙林韦蟾孙省咏》“屏风临烛钟,捍拔倚香

《冬》“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明日》“天上参旗过,人间烛焰销。”

《槿花二首》“烧兰才做烛,劈锦不成书。”

《曲池》“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林灯灭烛时。

从来此地黄昏散,未信河梁是别离。”

《牡丹》“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烛可待熏。”

“蜡烛”在其他唐朝诗人中的应用:

杜牧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盈小扇扑流萤。”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王建:《华清宫感旧》“前明照罗衫泪,马上风吹蜡烛灭。”

《长门烛》“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

白居易 :《夜归》“归来未放笙歌散,画缄门开蜡烛红。”

《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红蜡烛前明似昼,清毡帐里暖如春。” 韩陓 :《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温庭筠 :《晚坐寄友人》“遗簪可惜三秋白,蜡烛犹残一村红。”

有关于黄昏的描写:

《代赠二首》“楼上黄昏欲望休,玉带横绝月中钩。”

《北青萝》“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楚泽》“夕阳归路后,霜野物声干.”

《楚吟》“楚天长短黄昏雨 宋玉无愁亦自愁。”

《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无题》“摆到荣回入暮霞,斑距嘶断七香车。”烛的诗句

《隋宫》“雨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幕鸦。”

《桂林路中作》“池暖五秋色,江晴有暮鸦。”

《访隐者不遇》“沧江白日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柳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秋。”

《菊》“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题鸦》“眼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浦云。”

《青陵台》“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郿坞抵陈仓,此地忌黄昏。”

“黄昏”在其他唐朝诗人中的应用:

杜牧的《宫词二首》:“银钥却收金锁台,月明花落又黄昏。” 陆龟蒙《和袭美悼鹤》:“争奈野鸭无数健,黄昏来占日栖枝。”

杜甫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白居易《暮立》“黄昏独立佛屋前,满地槐花满树蝉。” 杜牧 《鸦》“犹犹复翩翩,黄昏扬冷烟。”

杜牧《归葵》“长是江楼便伊健,黄昏犹待倚栏杆。”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仇。”

篇二:《古典诗词中灯烛意象》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灯烛意象

摘要:在封建文人心目中。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更是照亮诗人独特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既可洋溢起快乐壮丽的气氛:又可温暖着诗人的心灵,还可构成的优美意境,给予人安全而温馨之感;有时也可以觊觎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生活。灯是光明,是希望,是智慧,更是窥视封建知识分子内心独白和昭示封建社会秩序的一盏明灯。无灯的世界或暗淡的灯光则暗示着、象征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态。

关键词:灯烛 意象 审美意蕴 精神家园 诗情

已逝的文学巨匠巴金在散文《灯》中提到各种灯:“扫淡了黑暗的颜色”的半夜的“几点灯光”;在风雪之夜,给行人指路的“豆大”的灯光;哈里希岛上姐姐为远航的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的孤灯”;古希腊女教士照着情人夜泅海峡的“火炬”;给绝望的友人以生还的勇气和力量的“一盏油灯”„„这些灯光都是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赋予这些深刻内涵的当然不是巴金老人,溯源求本应从古典诗词中去寻找它的光亮。

古时之“灯”,都是用“盏”盛油,投“炷”点火的“油灯”。据说,熄烛时,不可卒然减去。应先启白大众:“诸大德!请敷褥,灯将熄矣。”也就是说,熄灭灯时,不可用嘴吹、不可用扇挥、不可用襟扑,应该从烧焦的灯炷折熄下去,多么诗意呀!可见,在士人心中,时刻燃烧着一盏神圣而庄重的明灯。同样,在士人的笔下,灯烛也一定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更是照亮诗人独特情烛的诗句

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

当漫漫长夜降临,一点灯光烛焰温暖着诗人的心灵。可以说,光明是灯烛最为基本,也是首先为诗人所注意的艺术品格。“终宵处幽室,华烛光灿烂”(韩愈《江汉答孟郊》)、“一船灯照浪,两岸树凝霜”(卢纶《送乐平苗明府》),不论是幽室中终夜燃烧、光芒灿烂的华烛,还是映照雪浪、明见秋树的船灯,都能穿透黑沉沉的夜色,带给诗人无限的喜悦。

灯烛是热烈的,灯烛映照之处,洋溢着快乐壮丽的气氛。“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张萧远《观灯》),一片灯火辉映天地,构成壮观的景色,唤起生命的激情。“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韩翊《赠李翼》)、“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商隐《无题》),夜烧红烛,欢饮达旦,比白日的宴饮更加快乐。在中国佛教里也奉施“明灯”,隐涵着一层以灯破暗,象征以智能除惑的深义。在中国人的心里,黑暗让人恐惧,往往和死亡联系在一起,所以就有了“续灯,无尽灯、长明灯”。灯火的光辉则是白昼的延续,是对黑暗的否定,应燃智慧灯。《古诗十九首》中“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种“秉烛以游”生活方式,就普遍反映着人性深处对死亡的抗拒、对生命的渴望。

浓浓夜色衬着一点烛红构成的优美意境是安全而温馨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彻夜不眠,喁喁诉说,不时剪去蜡烛结出的蕊花,这是漂泊异乡、归期无定的李商隐

对团圆的梦想。“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羌村》),杜甫千辛万苦逃出沦陷的长安,与以为自己早已不在人世的妻子相见,灯下相对,恍如梦中,这是多么辛酸而又幸福的时刻!北宋词人晏几道在其名作《鹧鸪天》中化用了杜甫这两句诗,表达与相爱的歌女久别重逢的感受:“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油灯)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多少次梦中相见,以至于真的相逢,反疑是仍在梦中。这些灯烛是外别重逢的见证,它们的光焰温暖迷离,给人梦境般的感觉。

数盏华灯觊觎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生活。李贺在《秦王饮酒》一诗中写到“仙人烛树蜡烟轻”,在秦王的夜宴上,美酒、歌舞、乐声排山倒海而来,制成仙人形的烛台或画上仙人像的蜡烛发出的烟不堪一夜重负,也蜡尽将歇、轻烟袅袅了。“仙人烛树”是隐喻连仙人都静立慑服于秦王的威势,即秦王雄霸天下,睥睨万世的豪壮,但却荒淫中霸占香醇美女,明月银云。“宫官烧蜡火,飞烬污铅华”(《追赋画江潭苑四首·其三》),写宫中猎骑尚早,天色尚暗,宫官烧起蜡火照明以助其行,而蜡烛扬起灰烬弄污了宫女的铅黛华妆。蜡烛繁复,灯火通明,不意灰烬污妆,喻褒于贬。他又有“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过华清官》),安史之乱中,玄宗弃长安逃入蜀中,华清官自此凋敝。看看银制的烛台上,曾经的灯光掩映的薄纱,却换成了带着受到玷污的黑乎乎的斑痕的旧纱,当年繁华热闹、侈靡之所却化作废弃之地,用“蜡火”之明反衬统治阶级永远难以抹不去的斑痕。

中国美学在色彩上偏爱红色,追求光的柔婉朦胧。刘禹锡诗中所说“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抛球乐》),就代表着中国人的审美理想。诗人们往往把灯影摇红的情境与楚楚动人的佳人联系起来,“红烛影回仙态近,翠鬟光动看人多”(李郢《中元夜》),红烛美人相映,迷离婉约,以至于“洞房红烛”成为人们的爱情理想。苏东坡则直接将花比作美女:“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暄暖高烛笼罩着的海棠药就像浓妆艳抹的美人一样娇懒动人,充满着富贵优雅的情致。与此相关,“秉烛赏花”也是最为风雅、最具风韵之事。白居易的《惜牡丹花》: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凋谢的牡丹越发浓艳迷人,美丽而令人伤感。李商隐“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的名句无疑是受其影响,行将凋残的花朵在生命的最后瞬间,在红烛照映下,呈现出奇异的光华。红烛向外照亮的是枝上残花,向内照见的则是诗人对生命意义的咀嚼与领悟。

灯是光明,是希望,是智慧,无灯的世界或暗淡的灯光则暗示着、象征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态。唐代诗人元稹在惊闻挚友自居易贬谪消息后写了《闻乐天左迁江州司马》一诗: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暗风吹雨,携着寒气扑入窗棂,残灯无焰,在室内投下幢幢的黑

影。“残灯”在此处代表着诗人绝望的心情。其实诗中的残灯未必都是实有情境,有时只是一种虚写的意象。诗人的情感投射于外物,甚至会使外物固有的性质发生改变。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本来温馨宁和的灯烛,经常以“寒灯”意象出现: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灞上秋居》)

愁病相仍,别尽寒灯梦不成。

——朱淑真《减字木兰花·春怨》

这些灯光都透露出诗人寒冷、孤独和悲伤的心情。“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风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夜雨中的灯光,照着诗人流离辗转的身影,也见证着诗人寻觅漂泊的心灵历程。尤能表现灯烛悲剧意蕴的是“烛泪”,这类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晏几道《蝶恋花》

“蜡泪”一般比喻惜别伤离之泪。蜡烛燃烧时脂泪流溢,这是写实,但诗人赋予它人的感情,使原本无知的蜡烛人格化。流泪的蜡烛后面一定有一位饮泣的诗人,泪眼斑斑,映照出无数中国诗人流泪的心灵。

烛红悠悠、迷离朦胧,启发我们追溯这一意象背后深刻的历史内涵,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古典艺术的静照之中。

篇三:《论李商隐诗歌中“灯烛”等的凄冷意象》

论李商隐诗歌中“灯烛”等的凄冷意象烛的诗句

内容提要: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其诗歌以晦涩难懂为后人所铭记,多表现的是诗人的

心灵世界,正所谓言为心声。他的诗歌吸收了前人的多种写作手法,诗歌意象丰富。蜡烛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多次出现,它正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也表现了诗人特定的那种情感。本文就李商隐诗歌中的“灯烛”等凄冷意象进行其情感表达上的分析。

关键词:李商隐;凄冷;灯烛;意象

李商隐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晚唐抒情诗人。他才华横溢,是我国诗歌领域上一束色彩斑斓的奇葩。李商隐感情细腻,而多舛的命运让他体验了比一般人深切的多的人生坎坷和生离死别。李商隐还是我国古代诗人中十分注重意象美的杰出诗人,在流传下来的大量诗歌中,李商隐诗歌的意象无不体现出它的一种阴柔的美。有幻梦班的意象: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有凄迷伤感的意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多是选择那些纤细柔弱的物象来表达他心灵深处的细微情愫,如灯烛、蝴蝶、细柳、梦、嫦娥、枯荷、落花、夕阳黄昏、寒蝉孤鸿等染上悲剧色彩的诗歌意象。本文将从李商隐诗歌中“灯烛”这一意象入手,简析诗人借灯烛所表达的感情。

一、李商隐生平给他的诗歌意象中带来的重要影响

文字是心灵的一种表达,李商隐说得上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宦之家。少年丧父,和母亲两人带着父亲的灵柩归故里。弱小孤男,撑持门面,家境困厄,李商隐16岁的时候就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到白居易的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然而,他科场不利,在仕途上始终郁郁不得志。后来得到王茂元的赏识,李商隐娶了他的女儿王氏。却因此卷入了“牛李党争”,但他没有因此而后悔与王氏的婚姻,事实上他与王氏的婚后生活十分幸福和谐,王氏虽然是一个大家闺秀,但却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妻子,一辈子照顾李商隐的生活起居。李商隐对王氏也有着很深刻的感情,所以说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的这种品德和风格也为他后来写作大量关于爱情的诗歌也有这很大影响。

总的来说,李商隐是一个家境败落,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悲剧性诗人,早年时虽然得到了各名士的支持,但却没有在本质上改变李商隐的一生,所以正是这坎坷的命运影响着李商隐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偏向于凄冷悲凉的事物。

二、李商隐诗歌中“灯烛”的意象

“烛”,从火。古代照明的火炬。据程树德《说文嵇古篇》及俞樾、章太炎等人考证。烛约出现在东汉末期。其雏形是以蜂蜡制成的“蜜烛”。《韩非子》中的“举烛者,尚明也。”;《古诗十九首》中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人无言咏物诗的兴起,蜡烛这一意象就进入了文学殿堂。1而在唐代的伟大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中,灯烛的意象也占据了很大的一席地。意象被诗人反复的选取正说明了该意象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性,它所表达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正是这样若隐若现的忽明忽暗的烛光,使我们触摸到了诗人内心中的伤感、凄凉、朦胧或者失落的心境。可以表达爱情,表达思念,表达离别,表达淡定和安稳。

李商隐的诗歌中,爱情诗占据了很大的一个部分,他的爱情诗很多是相思的痛苦和不知何时可以相会的无奈。烛是李商隐诗歌中常常存在的一种背景衬托物,那种低回抑郁的情绪,在朦胧的烛光下,真正达到心物合一。梦境般的烛光,是恍惚迷离的,爱和相思也如梦如幻,两者之间有着很微妙的联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中的这两句名句将诗人的思念之情与烛光这一意象完美的结合起来,这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将满腹的寂寞思念寄托在将来,表达人诗人与妻子王氏分开又不知何时可以再相见的无奈之情深刻的表达了出来。《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歌表达了诗人只有死了才不相思,才无相思之泪的人不死情不灭的至死方止相思的情感。东风无力碰上暮春时的百花凋零,春蚕到死才把丝吐尽,蜡烛烧成灰才宣告相思止步泪已干。用蜡烛的燃烧比喻相思的煎熬和痛苦。这诗句看似只是为了表达诗人的相思之苦,但在更深入的品读诗歌之后,会发现诗人想要表达的另外一种情感,那是一种不轻言放弃,不折不饶的坚定信念:“成灰泪始干”,也就是说在不成灰之前,相思不变。在表达苦苦情思的同时,更是一种誓言。暗喻着自己就像是这根燃烧着的蜡烛,只有等到蜡烛燃尽也就是结束自己的一生,才会停1 唐玄之,刘兴林.中国古代灯、烛原始.中国科技史料.1982年第2期.

止相思。就是这么一句话,千百年来引无数文人竞折腰。这烛泪所表达的那份对爱的执着和无休无止,那份坚定的信念给世人永恒的感染力,同时具有着深刻的悲剧意蕴。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2

这是一首艳情诗,是女主人思念情郎的诗歌,寄存了一种好景不常在之恨。“金翡翠”、“绣芙蓉”是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但笼上了蜡烛幽暗的光之后,美好的回忆成了思念的痛苦之源。反衬了室内无人的空寂寥。李商隐的艳情诗超脱了世俗之味,将生活上的原材料提升为情感上的琼浆玉露,使其臻于完美,李商隐的诗歌也因此显得隐晦难懂,令人费解。

红烛在多数人的笔下都是爱情和离别之情的象征,而在李商隐的诗歌中,爱情少了一种麻烦,却多了一种恬淡,悠然自得。他的诗有爱的激烈到死方休的,同时也有淡然的,有着晶莹剔透之美的一小部分。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这是李商隐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一首小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前两句是写与友人欢聚畅饮的热烈场面,后两句是写夜深后,客散,诗人酒醒,当他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想到明日也许就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了,所以诗人油然而生一种想要留住美好事物之情,最终决定夜半秉烛赏花。这里的红烛其实只是一种照明的工具,但红烛的照耀下的群花更加艳丽动人,仿佛这些将要凋零的红花呈现出了一种奇异的光华。这光其实并不是红烛照耀的结果,也不是本就如此,只是诗人心里的一种感觉和心态。诗歌中表达出来的闲淡之感其实也暗藏了诗人悲歌的内心。为什么他会想要留住这美好的?是因为他在内心中认为花很快就会败落,所以才会想要秉烛而游,李商隐内心的凄凉是随处可见的。

灯烛是光的一种再生,本应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因为灯烛又是易于消逝之物,最终会光亮殆尽只剩一把灰,所以,以灯烛象征记忆,象征逝去的美景非2 李商隐,《无题》

常合适。灯烛的美学意义也在李商隐的意象运用中,在他的追思,幻想中,其价值不言而喻了。

三、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凄凉阴柔美

意象是诗歌的艺术灵魂,在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不仅有客观世界的事物,也有他虚拟出来的,在他的诗歌意象中,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东西都能让他信手拈来作为诗歌中的意象,并且他能根据自己的心情赋予意象不同的感情色彩。大量意象的使用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朦胧晦涩之感、多姿多彩的诗歌意境。正如上文提到过的。李商隐诗歌中的情感大多是凄凉悲催的,所以他所塑造的意象就带有了一种阴柔美。如李商隐十分有名的一首诗歌《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烛的诗句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人因锦瑟凄凉的声音产生了凄楚哀婉的悲凉情思,惆怅、向往、失望。他运用的意象并不是生边实在的物体,而是运用了典故。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本意在于阐述一种“均物我,外形骸”的道家哲理,而李商隐却借“蝶梦”之形象为自己所用,抒写了自己对于仕宦之途的追求梦想以及此梦想失败落空后的无尽感慨。“望帝春心托杜鹃”,用了望帝去国怀乡,魂化杜鹃,悲鸣寄恨的典故,李商隐对此加之引申,表达了一种追求、向往、执着之“春心”。而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则是化用了南海鲛人的故事,《博物志》卷二有说:“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如绩,其眼能泣珠。”“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句话是根据《长安志》的记载:“蓝田山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又名玉山。”《搜神记》记载:吴王夫差小女紫玉与韩重相爱,欲嫁未成,气结而亡。后韩重前往祭吊,紫玉显形,韩重欲抱,化烟而逝。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终生潦倒,对过去往事的一种追忆。这诗中的几个意象,将诗歌和诗人内心的幽怨凄凉表达的十分透彻。 李商隐诗歌中另外一种十分有特点的就是他的“柳”的意象。在他眼中,所有的柳都是柔弱的象征,是唯美的。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柔弱和柔美的柳产生了共鸣。如“依然五柳在,况值百花残。”在李商隐的咏柳的诗歌中,柳也是千变万化的:在颜色上可以是白的、绿的、金黄的。动态上可以是:婀娜、娉婷、垂

地、拂面等。还能有感情的无奈、牵恨、愁眉。3

总之,李商隐是晚唐一个运用大量的意象去表达自己情感的诗人,用诗歌来书写自己命途多舛、爱情悲伤、仕途不顺的诗人,他的诗歌多阴郁柔美,用阴柔的笔调呈现在我们面前,将他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留给了后世。他那穿越时间空间的意象的选择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本文认为他诗歌的风格用几个字来形容应该是—阴郁柔美,耐人寻思。

参考资料:

(1)余菲,李商隐诗歌中“烛”意象探析 ,文教资料, 2009年1月。

(2)王光英:浅析李商隐诗歌意象的阴柔之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3)唐玄之,刘兴林:中国古代灯、烛原始,中国科技史料 1982年第2期。

(4)陶文鹏,论李商隐诗歌幻想与幻境,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

(5)王明居,《唐代美学》,安徽大学出版社。

(6)文永成,感伤美浅论,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

(7)蒋均涛,《审美诗论》,巴蜀书社。

(8)李金宇,烛光灯影话义山,唐山学院学报 2004年12月第4期。

(9)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 中华书局。

(10)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岳》 麓书社出版发行。

(11)许瑶,《诗的情感与形式》 北京大学出版杜。

(12)贺新辉,《唐诗精品鉴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王光英,浅析李商隐诗歌意象的阴柔之美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篇四:《关于秋雨的诗句》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关于秋雨的诗句。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冯延巳<应天长>

4、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关于秋雨的诗句。??孟浩然<春晓>

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8、北山白云里,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0、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1、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13、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15、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白居易<中秋月>

16、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9、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20、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2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22、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白居易<长恨歌>

23、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24、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2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秋歌>

2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27、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王维<栾家濑>

2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篇五:《关于路的诗句》

1、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刘禹锡<九日登高>

2、要路豪家非往还,岩门先有不曾关。——曹松<山中>

3、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关于路的诗句。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白居易<初入太行路>

4、开目不见路,常如夜中行。——曹邺<偶怀>

5、来去腾腾两京路,闲行除我更无人。——白居易<京路>

6、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李商隐<桂林路中作>

7、渐入新丰路,衰红映小桥。浑如七年病,初得一丸销。关于路的诗句。——陆龟蒙<归路>

8、山路难行日易斜,烟村霜树欲栖鸦。——白居易<冬日平泉路晚归>

9、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崔涂<题授阳镇路>

10、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贺铸<横塘路>

11、欲路上事,12、荒村倚废营,投宿旅魂惊。断雁高仍急,寒溪晓更清。——李商隐<淮阳路>

13、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崔涂<晚次修路僧>

14、南见青山道,依然去国时。已甘长避地,谁料有还期。——司空曙<望商山路>

15、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白居易<板桥路>

16、出门行路难,富贵安可期。淮阴不免恶少辱,阮生亦作穷途悲。——戴叔伦<行路难>

17、步入招提路,因之访道林。石龛苔藓积,香径白云深。——戴叔伦<游少林寺>

18、万里路长在,六年身始归。所经多旧馆,大半主人非。——白居易<商山路有感>

19、柳脸半眠丞相树,佩马钉铃踏沙路。断烬遗香袅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李贺<沙路曲>

20、山川函谷路,尘土游子颜。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白居易<出关路>

21、北风送微寒,徒侣勤远征。忧人席不暖,残月马上明。()飘飘岐路间,长见日初生。重嶂晓色浅,疏猿寒啼清。——鲍溶<岐路>

22、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白居易<邓州路中作>

23、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皇甫冉<长安路>

24、青门有归路,坦坦高槐下。贫贱自耻归,此地谁留我。——刘驾<青门路>

25、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白居易<社日关路作>

26、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皇甫冉<长安路>

27、门前向城路,一直复一曲。曲去日中还,直行日暮宿。——陆龟蒙<门前路>

28、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杨越。空城客子心肠断,幽闺思妇气欲绝。——宝月<行路难>

29、停骖问前路,路在秋云里。苍苍县南道,去途从此始。绝顶忽上盘,众山皆下视。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白居易<初出蓝田路作>

30、衡门亦无路,何况入西秦。——曹邺<入关>


烛的诗句相关热词搜索:梅兰竹菊的诗句 赞颂梅兰竹菊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烛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烛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7504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