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形容老家诗词

形容老家诗词

2016-03-03 10:54:3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形容老家诗词(篇一)《诗词6篇》 1阅读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形容老家诗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形容老家诗词(篇一)
《诗词6篇》

1阅读下面这首送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答: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

3分)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

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3分)

答: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

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

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

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

量。(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①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

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

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1)“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 烟波隔。”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

(2)这首词与词人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属政治抒情词,在语言风格上,二者有

什么区别?(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

隔了归路。(2分)此四句用春山、烟波,象征家乡被金国占领、政局的险恶、词人执着追

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3分)

【解析】作者登楼而望,春山堆叠,茫茫烟波阻隔了归家之路。结合整首词的内容,句中的

“春山”与“烟波”象征了家园被敌侵占,国家政局飘摇动荡的局面,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在匡扶

国家社稷途中的种种阻隔。

(2)【答案】①此句承上启下(1分),由描写大好春光转而写怨春归去,牵动了词人被春

归触动的满怀愁与恨,从而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乡

的深沉悲痛。(2分)②全诗表现了词人因春归而想家、有家难归的痛楚;自家身世壮志难

酬的感叹;以及对国家悲惨命运的哀怨情绪,是作者一贯深沉悲壮的家国大恨。(3分)(注:

每种情感各一分。)

【解析】由前面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转入作者情感的抒发,此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肠

千结”的情感丰富,在全词中包含了国土沦落的悲愤,家园难归的悲痛,壮志难酬的伤感,

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等。

二:

(1)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春正好”的景象?(4分)

(2)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 红得像着了火的樱桃,白如雪般的花朵;春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土阶;春燕牵引着幼雏

飞翔,黄鹂轻啼呼朋引伴。(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

(2) 拟人。(或比拟、顶真)(2分)春深子规啼,牵动词人思归之心;(2分)中原失陷,抗金收

复困难重重,词人满怀愁恨。(2分)

注释

茶蘑:亦称酴醿,以色似酴醿酒而名。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花。一架:荼藦枝细长而

攀缘,立架以扶,故称一架。

龙孙:竹笋的别名。紫苔苍壁:长满青紫色苔藓的土阶。

乳燕引雏:母燕引着雏燕试飞。

流莺唤友:黄莺呼叫伴侣。

肠千结:以千结形容愁肠难解。

蝴蝶梦:庄子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人造以蝴蝶称梦。子规:亦名杜鹃。

译文

似火樱桃,如雪荼藦,映辉斗艳。春色正浓,喜见春笋破土而出。母燕引着雏燕试飞,黄莺

呼叫伴侣。春带愁来,不带愁去,令人伤怀。

登楼望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饮烟已经被山挡住了,家在哪里呢?古今家国之恨,向谁倾

诉。乡梦恐怕难以传到千里之外了,唯闻子规啼三更月。杜鹃声声劝归,人却难以归去。

赏析:

《满江红·点火樱桃》写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也没有其他材料可供参阅,但从此词的意境推

测,可能是辛弃疾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归之作。

此词描写词人因春归而想家的悲凉情绪,它以春景为媒介,充分体现了自家身世和国家命运

都很悲惨的感叹,是一首饱含政治色彩的上乘之作。它之所以流传下来,为人所喜欢,不仅

在于它饱含深情厚意,更在于作者在写词时不是枯燥地、直通通地诉说,而在生动鲜活的意

境描写中创造了幽远深邃的抒情境界。

上片即景伤春。词人的艺术触觉是十分敏锐的:词人既欣赏江南之春的美好,又痛惜江南之

春的不久长。在词人的笔下,暮春的景致使人眼花缭乱。“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二句,犹如彩色影片的特写镜头,园林之中灿烂的春色被推到读者的眼前。一株株樱桃,硕

果累累,红得像着了火;一架荼正盛开着白雪般的花朵,与火焰般的樱桃交相辉映,整个园

林红妆素裹,分外娇艳。“春正好”是一句简洁深情的赞语。春天好,好就好在生机勃勃。春

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土阶,蓬勃地向上生长;春燕牵引着初产的幼雏,在缓缓地飞翔;流莺

呼朋引伴,娇音恰恰,就像奏响了一首首春之抒情曲。可是好景不长,恰如前人的名句“开

到荼花事了”所标示的,高潮一过,春姑娘就要回去了,想挽留也挽留不住。也许正是因为

预感到春之短暂,乳燕才飞得没有兴致,其翱翔之力“弱”了下来;那些自在的流莺,也因此

而歌声不畅,它们的啼音竟然使人有“怯”的感觉。燕之“弱”,莺之“怯”,其实都是词人感伤

春天心理的外化,辛弃疾这里则是满腹心事。对于一个政治理想落空、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

折的人来说,春归是象征着希望破灭。自然景观的变化和季节的无情推移,牵动了词人满怀

的愁恨,于是词人向春天发出了怨愤之语:“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这三句与词人

的名篇《祝英台近·晚春》的结拍“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用语和

含义都很相似,只是这里语调更为急促,意思更为直截了当一些。词人似在对空呼喊道:千

愁万恨,都是你春天给引出来的;如今你自个儿走得利索,却把愁留给人不管了,你可知我

已经愁肠千结,无法解开。这一串怨春之语,无理之极,然而有情之极,“肠千结”三字,尤

能夸张地表达出词人抑郁不堪的烦乱心绪。

词的下片,具体而细致地抒写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换头的四个三字句:“层楼望,春山

叠;家何在?烟波隔。”承“肠千结”一句而来,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

哀愁,而是怀念家山的深沉悲痛。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

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这春山、这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

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接下来“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二句,

愁怀浩渺,语意悲怆,英雄的孤独感拂拂生于纸面。所谓“古今遗恨”,按字面之义自然是指

从古至今的恨事,但怀古是为了伤今,因而这里的“古今”,偏重于指“今”。“今”之恨,莫过

于中原沦陷、祖国分裂之恨。

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向人们说明:词人之“恨”的内容,决非一般文人士大夫风花雪月的小恨,

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国大恨;而词人为雪此大恨而奋斗,响应都寥寥无几,此恨几乎无处可以

倾诉,这又是自己满腔愁恨之更深一层。紧接“蝴蝶”二句,化用唐人崔涂的“蝴蝶梦中家万

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一联而变其意。《庄子》上说,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来文人就将

做梦称为“蝴蝶梦”。千里梦,指自己的想家梦。子规的叫声像是在说“不如归去”。这两句,

是就情造境的哀婉之笔,以深夜不寐的痛苦情景,来将上文所抒写的内容进一步向广阔的时

空延伸。一个“不传”,一个“叫断”,是点铁成金之语,使得这两句比崔涂原诗更为凄切地表

达出思家念远之悲。还须指出的是,从词人的生平、思想及上文的“古今遗恨”等来综合判断,

这里的所谓思家,不是思念其江南地区的寓所,而是思念远在北方金人统治之下的山东济南

老家。全阕的结拍云:“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声声”,承“子规叫断”而来,可谓

善于呼应,构锁严密。“劝人归,归难得”二语,修辞学上称为“顶真格”,其作用在于文气贯

通地倾泻自己的苦痛之怀。这里以情语结束,但由于与前面的形象描写相联系,并且语意真

挚感人,所以这个结尾仍然富有韵味,令人对这位爱国志士有家难归的痛楚油然而生共鸣之

感。

辛弃疾的政治抒情词,就表达方式而言,可分为直抒与曲达两种。所谓直抒,是指张口畅谈,

议论之声滔滔不绝,悲壮之情,慷慨豪迈之志,全盘托出,没有半点含蓄,从不凭借外物,

不依靠比兴等手法。所谓曲达,是指心里有急切想说的话,但考虑到自己处境险恶,不敢将

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地畅快淋漓地说出来,而是凭借花鸟山水来抒发自己的忧愤。此词就是属

于后类.

3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

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片既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的实景,又写与妻子在

一起的温馨快乐的梦境,两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

(2)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这两句有声有

色地描绘了塞外冬夜天地空旷苍茫的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了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

寂寥。(意对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村兵后

南宋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6分)

阅读【答案】

1.描写的是一幅南宋时,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的残破景象。(2分)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

着。烟草茫茫,晚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3分)

2.①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②对侵敌的仇恨,③对战争的厌恶,④对百

姓的同情(6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小小桃树虽然失去了主人,但依然在春天里绽开了艳丽的红花;夕阳西沉以后,在烟雾缭

绕的野草间,偶尔飞过了几只乌鸦。只见有几处倒塌的房屋和院墙,围绕着被废弃的枯井;

要知道,这些原来都是住着一户一户的人家呀!刻画了战争之后村庄的荒芜。

2.刻画了战争之后村庄的荒芜,作者心存沦亡后的中原,心存流离中的百姓,反映了诗人关

心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几处败垣围故井” 只见有几处倒塌的房屋和院墙,围绕着被废弃

的枯井,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战争造成的,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怀示邻里① 北宋•陈师道

断墙着雨蜗成字②,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注]①时为元符三年(1100)春,作者落职居于徐州。②蜗成字:断墙上留有蜗牛爬过的痕迹,

弯弯曲曲如同篆字。③剩欲:即颇欲、很想的意思。

(1)诗中的那些形象的描写照应了标题中的“春”字,请分别指出来。(2分)

(2)尾联作结,照应春游未行之事,兼说今日所思所想。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5分)

答案

(1)蜗成字、燕作家、风翻蛛网、雷动蜂窠、未开花。(写对4个得2分,3个得1﹒5分,

2个得1分)

(2)“屡失南邻春事约(屡次失约,都未能与邻居同去春游赏花),只今容有未开花(现在

也为时不晚,或许还有没开的春花可供赏玩吧)”,(1分);由写以往“剩欲出门”却未作春

游,到写如今决定外出也为时不晚,诗势顿生波澜,隐约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意愿,(2分)

若作反复吟味,可知这两句暗含有诗人认为辅政出仕为时未晚,还可以有所作为的心情。(2

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许浑①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凉州词

王翰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①许浑(?-约858)晚唐诗人。②王翰,生卒年不详,唐朝开元盛世时期诗人。

1.清代学者马沅选编的《唐绝诗钞略》评《塞下曲》,说它“写得酸楚不可言”。结合全诗分

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2.王翰与许浑同样写战争的悲剧,请结合王翰与许浑所处的时代分析表达情感的不同点。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河北省模拟题答案(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

1.许浑的《塞下曲》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后两句诗人选择了一

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表达对牺

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以及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诗歌用白描手法,

四句诗只叙事,无议论,却在典型事件中自然流露情感。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很耐人

寻味。【一面是征人已经血洒疆场,一面是寄托着亲人深情厚意的寒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战士已喋血沙场,家人却捎来书信,寄出寒衣。人已死,衣何用?人

已死,家人犹自深深惦记。这样的悲剧、这样的悲情令人心酸,令人同情。

2.王诗虽然也写战争的残酷,但仍充满着乐观与豪迈,充盈着一股英雄气,而且这种豪迈气、

旷达气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还是借战士的诙谑口吻表达出来的,这与盛唐强大的国势是分

不开的。《凉州词》正是“盛唐之音”的代表。许浑身处晚唐,回纥、吐蕃经常侵扰边塞,

唐朝征战频频,且经常战败,将士百姓都有浓重的厌战情绪。这种情绪反映在诗歌中,其悲

情往往给人以一种异常酸楚与沉重的感觉,诗风因而也显得更加深沉悲凉。许浑的《塞下曲》

之所以令人黯然销魂,正因为它表达了晚唐时代人们厌战的心声。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形容老家诗词(篇二)
《关于家的诗句》

关于家的诗句

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

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的歌声。

家是马致远《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

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似箭归心;

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缕缕乡愁;

家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绵绵情思。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fén)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国风·召南·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汝)从!

诗经·国风·郑风·东门之墠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诗经·国风·豳风‧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常棣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鹿鸣之什”是《诗经·小雅》中以《鹿鸣》为第一首诗的十首诗歌的总集。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南山有台

(台:通“薹”,莎草,又名蓑衣草,可制蓑衣。)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

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只:语助词。)

《小雅》,有的分为鹿鸣之什、南有嘉鱼之什 鸿雁之什 节南山之什 谷风之什 甫田之什 鱼藻之什等,有的分为鹿鸣之什、白华之

什、彤弓之什、祈父之什、小昱之什、北山之什、桑扈之什、都人士之什等。

这说明,古时小雅的篇目排列先后并不一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几篇诗排在一起并非有意,题目叫“之什”也不是指这一类诗就有相同的内容或形式。

小雅·祈父之什·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chū

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zhú

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fú

成不以富,亦祗以异。Zhī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凉州词二首 其二 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咏汉武帝(唐·王无竞)

汉家中叶盛,六世有雄才。厩马三十万,国容何壮哉! 东历琅琊郡,北上单于台。好仙复宠战,莫救茂陵隈。

春日寓感(唐·王延彬)

两衙前后讼堂清,软锦披袍拥鼻行。

雨后绿苔侵履迹,春深红杏锁莺声。

因携久酝松醪酒,自煮新抽竹笋羹。

也解为诗也为政,侬家何似谢宣城。

早行(唐·王观)

鸡唱催人起,又生前去愁。路明残月在,山露宿云收。 村店烟火动,渔家灯烛幽。趋名与趋利,行役几时休。

送辨聪上人还广陵 皎然

莫学休公学远公,了心须与我心同。

隋家古柳数株在,看取人间万事空。

形容老家诗词(篇三)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客发笤溪①

叶 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三)(6分)

5.(6分)

(1)诗句运mT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

(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竞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

㈢古代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6分,每小题各3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8.(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江南春天风光?请简要分析。(3分)

(2)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3分)

8.(1)答案:描写了江南早春风光:云蒸霞蔚,梅柳摇曳,春水荡漾,春和景明,黄莺啼唱,一池浮萍生机盎然,凸显出江南春天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特征。(评分要点:分析意象2分,指出特征1分。)

(2)答案:作者用“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了自己虽面对江南美丽春色,却因别家离乡、在外做官,对异乡的新春物候变化反而感到惊心的矛盾心情。(评分要点:紧扣“独有”“偏惊”作分析2分,指出游宦他乡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6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7━8题。

山歌

无名氏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东去九江途中的一个深夜,诗人细读元稹诗卷,写下这首诗。

7.这两首不同朝代的诗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在何处,作简要赏析。(4分)

8.这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 (2分)

(二) (6分)

7.两首诗都是反复使用一个字词的类迭修辞(1分)。第一首第二句通过“几家欢乐”与“几家愁”的对比来发问,这个问句的涵盖而极大。此诗三四句是二句发问的具体化,选择了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满足与欠缺来打动人心,引起共鸣。通篇连用四个“几家”发问,而不作答,发人深省,有悠悠不尽的情思。(2分)

第二首诗人从“点灯”到“灯残”,再到“灯灭”,巧妙从时间上交代他心事重重,通宵未眠。(1分)

8.第一首短短四句,道尽了世上苦乐,人世间的不平(1分)

第二首表达了诗人郁闷、凄苦、悲愤的感情。(1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5.(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本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4分)

(1)以动写静,或反衬。(1分)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1分)泉和鸟的声响反衬了环境的幽静。(1分)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心境的寂寞。(1分)

(2)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2分)首句描写了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的情形,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声写静,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抒发了他谪居中郁悒孤独愁苦的情怀。2分(原因2分,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点)

【诗歌鉴赏】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解

泠泠:拟水声,使人有夜凉之水的感觉

倚楹:靠着门柱

柳宗元生平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多么寂静的环境啊!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

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露" "月" "泉" "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

注解:

[1] 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时候。

[2] 觉(jiào):睡醒。繁露:浓重的露水。

[3] 临:面对。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4] 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

[5] 泠泠(ling 灵):形容声音清越。

[6] 逾(yú 余):更加。

[7] 时一喧(xuān 宣):不时叫一声。

[8] 倚( yĭ 乙):斜靠着。楹(yíng 营):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

[9] 言:说。

今译: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

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

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

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形容老家诗词(篇四)
《描写三峡人家的古诗词》

荆门浮舟望蜀江

李白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诗词名:虾蟆碚 作者:陆游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

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

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

清游自笑何曾足,叠鼓冬冬又解船。

郭沫若《再出夔门》诗:“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

陈毅元帅的“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西陵甲三峡,忘返兴犹稠

形容老家诗词(篇五)
《5诗词鉴赏》

杨万里:寒食雨中同舍人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

万顷湖光一片春,何须割破损天真?

却将葑草分疆界,葑外垂杨属别人!

【说明】•诗中借西湖被长堤分割开来,比喻宋朝河山破碎,•抨击朝廷把半壁江山送给金朝。临安是南宋京寺人愤怒地说:•索性把京城再割让出去一半算了!

【解释】•①同舍人--一同做官的人。天竺--杭州西郊的山名,分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陆务观--陆游字务观,•是作者的好朋友。②何须--何必。•天真--指自然,本来的样子。这两句说:•那万顷西湖一片春色,何必分割开来。破坏了它原有的样子呢!③葑草--菰草或芦苇在水边串生一片,草根和泥土盘结在一起,日子久了,淤积成地,分疆界--北宋诗人苏轼在杭州做官时,疏浚西湖,把这种葑草堆积成一条长堤(后人叫苏堤)横垮湖面。分疆界指这件事。④这句说:堤外的垂杨给了他人。•这句的真正意思是抨击朝廷把江山一块一块奉送给金人,快要到了把西湖都割送出去的程度了。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选一首]

细草摇关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省)人。绍兴年间进士,在朝中 过秘书监等官,由于刚直敢言,被贬做一些地方官。•其中在永州零陵做县丞时结识了抗金名将张浚,思想上受到极大影响。绍熙元年(1190)辞官回家,对韩托宙弄权,十分忧愤,后成疾而死。他和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四大家,并且彼此是好朋友。他的诗被称为“诚斋体”,最大特点是新鲜活泼、轻巧俏皮,善于捕捉瞬息流动的事物景色,赋予新意,十分惹人喜爱。他是一位绝句能手,也是一位多产作家。

【说明】《暮热游荷池上》共五首,现选一首。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

【解释】•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依--我。•②披襟--敞开衣襟。拦得--挡住,承受。③碧伞-指荷叶。

杨万里: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青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说明】•早春雪后乍晴,人的心情也顿感开朗起来。举目了望,一片绚丽多采的山色,更给人增添了精神享受。

【解释】•①逐胜--寻求晴丽的天气、美好的景色。②软红--这里指红尘。

姚鼐:山行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水田放水声。

【说明】山村四月,春光明媚,耕锄破土,水声呆叮咚。一片劳动繁忙声伴随着山田秀色扑面而来。使人心胸豁然开朗。

【解释】①布谷--布谷鸟,即大杜鹃鸟,叫声好象催耕。②石树--山树。这句说:山上层层树木,林中小路蜿蜒。

姚鼐:夜抵枞阳

轻帆挂与白云来,棹击中流天倒开。

五月江声千里客,夜深同到射蛟台。

【作者介绍】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省)人。乾隆时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桐城派著名散文家,也写诗。诗风清新简洁。

【说明】这首诗写作者返回故乡的情景。一叶小船和白云一样轻快,划破水中的蓝天,沿江疾驶,把作者从千里以外一下子带到了家乡。整首诗把作者思乡心切的感情生动地倾诉出来,非常轻快明朗。

【解释】①枞阳--在安徽省南部长江边。公元一九四九年由桐城析为今县。从枞阳经菜子湖可以直达桐城。②棹--船桨。天倒开--水中的天空倒影。

③射蛟台--地名,在枞阳长江边。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克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可出墙来。

【作者介绍】•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省)人。生活在南宋理宗赵昀时期。能诗,擅长七言绝句。

【说明】•诗人前去游园,可惜主人不在,园门紧闭,只能从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领略园中春意。构思很新颖。

【解释】①不值--没有遇到。②怜--爱惜。屐齿--木底鞋下的两道 高齿。屐齿印苍苔木底鞋。苍苔--青苔。•③小扣--轻敲。柴扉--柴门。这两句说:•料想是主人爱惜园里的草地,不愿意让人乱踏;所以我敲了半天门也不来开。④这两句说:可是,满园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花早把它透露出来了。

叶燮:客发苕溪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作者介绍】叶燮(1627-1703),号己畦,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做过宝应县官,因忤犯长官落职。工诗。写诗情理并重,一些绝句写得很有韵味。

【说明】这首诗写作者长期在外,乘船刚刚返回故乡。听到家乡口音,看到故乡景物,一种喜悦的心情不禁涌现出来。写得真挚动人。

【解释】①苕溪--在浙江省北部,经湖州(今吴兴市)注入太湖。这里代指湖州。题意是:从湖州作客回乡。②这两句说:长期在外作客的心情好象苕溪的水一样,急于回乡;所以趁着急流乘船回家了。③讶--惊奇。吴语--苏州话,批乡音。④故山--家乡的山。

于谦:平阳道中

杨柳阴浓水鸟啼,豆花初放麦苗齐。

牙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

【作者介绍】•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永乐进士,历任监监察御史和河南、山西等地巡抚,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得百姓爱戴。正统十中年(1449),瓦剌军在土木堡(在今河北省情来县东)俘明英宗朱祁镇,进逼北京,他议立景帝,固守北京,击退瓦剌,升兵部尚书,加少保。英宗复位后,以“谋逆罪”被害。他的诗气质刚正,明白如话。

【说明】这首诗是写他治理山西时出现的好年景。正统六年(1441)他上疏说:“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明史》说他在黄河一带,“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路,道无渴者”。诗里写的就是这一地区的情况。

【解释】①平阳--平阳府,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县。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说明】这首诗借石灰作比喻,倾诉自己为国忠诚清白,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意愿。从作者的一生言行看,这首诗成了他的真实写照。诗句铿锵有力,气势坦荡。

【解释】①千锤万凿--锤,锤打;凿,开凿。形容开采石灰极不容易。②等闲--平常。③浑--全。

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作者介绍】•虞集(1272-1348),字伯生,•蜀郡仁寿(今属四川省)人,侨居临川崇仁(今江西省)。元英宗、文宗时历任秘书少监、奎章阁侍书学士等。有诗名,并被目为文坛领袖。由于他身居朝中要职,很少接触社会生活加上元朝统治严厉,他的诗名大于实,但有的作品也写得不错。

【说明】•这首诗抒写了作者罹故土的感情,头一句直截了当点出元朝江山虽好,但不是自己的家。本诗由于是写给族成员的,出自肺腑,尤见真心。元朝统治者花了很大气力收买汉族知识分子,而作者又官运亨通,内心还是如此。这是当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一个曲折反映。

【解释】①至正--元顺帝第三次改换的年号,至正元年(1341)是辛巳。顺帝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他的统治十分残暴,改元反映了朝廷内外矛盾斗争的激烈。寒食--清明

节的前一天或二天,传统风俗清明节要扫墓祭祖,所以诗人借此机会和族人讲话。示--写给人看。②信美--的确不错。非吾土--不是我的家。虞集的原籍是蜀郡,五世祖是南宋孝宗时丞相虞允文。•③栖迟--游息。近百年--指自祖上出外侨居,大致近百年了。④山舍--指原籍老家,墓田--指祖坟。⑤不堪--难以。啼鹃--鹃,杜鹃。相传周朝时蜀国君主杜宁死后化为杜鹃,思念故国,整天啼泣。这里用杜鹃啼叫比喻诗人思念故土。这两句说:我的老家和祖坟都在那河水弯曲的地方,如今不知道怎么样了;我实在不忍在梦里吸 的啼泣声了。我在梦里也想着回到故乡去啊!)

元好问: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选2首,2-1)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拓跋氏,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金朝著名文学家和诗人。金宣宗兴宗时进士,做过南阳令;哀宗天兴初年入翰林,知制诰。金亡后不再做官。善写绝句,一些作品反映了家国命运和民众苦难,感情沉挚,风格刚健。

【说明】•这两首诗写在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五月,下距金朝灭亡只有半年了。此时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被蒙古兵围困两年后已经失陷。元好问也被蒙古兵拘管在京郊青城,后又从青城北渡聊城(今属山东省)。两首诗写于从青城去聊城途中,描述了蒙古兵的掠夺行径和战后的凄惨景象,抒发了人的悲愤。

【解释】•①癸巳--金哀宗天兴于年,这年是癸巳。也即南宋理绍定六年。②累囚--被拘留的俘虏,指被俘的金朝官兵民众。③旃车--用毛毡做围幔的车子,此指满载财物的蒙古车辆。④红粉--妇女。回鹘--指蒙古兵。⑤这两句说:被俘的妇女跟在蒙古兵马后面哭哭啼啼,可是你们还为谁如此恋恋不舍呢?(汴京城抢劫得什么都没有了啊!)

元好问: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选2首,2-2)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解释】•①桑梓--古代常在宅旁载种桑树和梓树,人们就用“桑梓”来代称故乡。龙沙--泛指北方沙漠地区。这句说:几年战乱,故乡就变成不毛之地了。②河朔--黄河以北地区。河,黄河。朔,北方。这里代指金朝统治区域。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选1首]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说明】•这首诗把含苞待放的海棠花那种娇艳欲清新可人的姿态,非常细腻逼真地表现了出来。

【解释】•①赋--作诗。②笼--笼罩。豆颗--形容海棠花苞一颗一颗象豆子一样。•③胭脂--指红色。蜡痕新--谓花苞光泽娇嫩。④殷勤--情意深切。花梢--花蕾的尖端。这句说:露

水情意深切地停留在花尖上,不愿滴下来似的。⑤生红--深红,指花瓣。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憧憧,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作者介绍】•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最市)人。唐宪宗时,曾任监御史。在宦途中时升时降,一度官居宰相,后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他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也积极提介新乐府运动。他和白居易的文学观战相同,诗的风格也接近。•写了不少讽谕诗和抒情诗,在艺术创作上有一定的造诣。

【说明】和白居易曾在许多方面作过共同斗争,因此,当他得知白居易在政治上遭到打击的消息时,怎能不辛酸难受呢!这首诗也正表达了他们之间这种深厚、真挚的感情。

【解释】•①乐天--白居易,字乐天。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以--官名,州刺史的助理。•②无焰--形容灯光暗淡。憧憧--晃动不定。•③君--指白居易。谪--降职。④垂--将。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说明】•这首诗通过行宫今昔衰盛的对比,从一个侧面抨击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诗中一连用了三个“宫”•字,不仅不显得累赘,反而更加强了诗的感染力。

【解释】•①行宫--皇帝离京外出行幸时居住的宫室。•②寥落--冷落。③这两句是说行宫的衰败现状。•④这两句说:玄宗时的宫女,现在头发都白了。她们正闲聊着当年玄宗外出行幸时的故事。

袁宏道:大堤女

文窗斜对木香篱,胡粉薄施细作眉。

贪向墙头看车马,不知裙着刺花儿。

【说明】湖堤旁那座房子虽然雅致,可是关不住一位少女的心。她的心一直跟着那大堤上的车马奔去,以致于把手中的针线活都忘掉了。

【解释】①文窗--雕花的窗子,木香篱--花树做成的篱笆。②胡粉--脂粉。③不知--忘记。裙着--这里是裙子的意思。着,本指“穿”。这句说:她向外看得出神,把手中的绣花都忘掉了。

形容老家诗词(篇六)
《古诗词 文档

形容老家诗词(篇七)
《古诗词专题练习》

1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形象有哪些特点?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这个形象的?(4)

2长干曲 崔颢

(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二)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此两首诗,各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

3点绛唇

蹴(踏)罢秋千,起来慵(懒散,倦怠地)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chǎn,除)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4)

4玉阶怨·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释]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

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5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客店)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分析人物形象(6)

6浣溪纱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享受;享用 )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7鹧鸪天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带)万夫,锦襜(chān战袍 )突(猛冲的)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chuo四声整理;整齐;谨慎)银胡簶(银色的箭袋,这里指箭) ,汉箭朝(一大早)飞金仆姑(箭)。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染黑)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8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形容老家诗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怎样去形容老家的老 形容女子的诗词 形容女子的经典诗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形容老家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形容老家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7762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