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上元夜诗歌鉴赏

上元夜诗歌鉴赏

2016-03-11 10:35:4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上元夜诗歌鉴赏(共4篇)诗歌赏析专练诗歌赏析专练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舟行 [明]吴承恩①②白鹭群翻隔浦风,斜阳遥映树重重。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注释】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 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1) 首句中的“翻”...

篇一:《诗歌赏析专练》

诗歌赏析专练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舟行 [明]吴承恩

①②白鹭群翻隔浦风,斜阳遥映树重重。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

【注释】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 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

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1) 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突显)了一幅充满生

机的画面。 (评分说明:“白鹭”、“水边”、“翻飞”、“充满生机”作为赋分点,缺一

项扣1分,扣完为止。)

(2)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

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评

分说明:“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1分,情感1分)

2、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1)“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更深”是夜深的意思。(“阑干”是横斜的样子)

(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诗句描写了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 表达了诗人惊喜(喜悦、喜爱)之情。

3、 野 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植物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4、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愉快(髙兴、愉悦等)。 “人意好”(“好”“意 好”)

(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

示例:“乱”。(1分)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繁花密林中 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

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意思相近,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5、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去雁(仅答“雁”不给分)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

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

6、 《塞下曲》(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①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单调、清冷 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

活的艰苦。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①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生活的艰苦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 化用典

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①7、 秋夜曲 张仲素

②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

水。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

限的关心之情。(,“思念”“关心”各1分)

8、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明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9、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与急

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10、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全文:雨停了,风住了,池边垂柳苍翠欲滴。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杨柳似有知,风雨中洗尽污浊,欣喜中乘风起舞。舞动时抖落一身水珠,洒向

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

明净(清澈)的状态(答山1点给1分)

(2)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

哪个季节的图画? 垂杨、荷叶,春季(答对1点给1分)。

1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燕子衔泥筑巢(1分,答:“燕子于飞”不得分),鸳鸯在恬然静睡(1分)。

(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满2分为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看到初春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喜

悦、闲适的心境之情。(答出“安适”、“喜悦”的意思即可)

12、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13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一种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参考:秋天的傍晚,山中空旷静寂,山雨过后,远山如洗,愈显苍翠。明月的清辉洒

落松间,淙淙的清泉轻流石上,竹林里隐隐传来一阵阵浣纱女归来的欢歌笑语,莲叶的摆

动下正有小渔舟缓缓穿行。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清静

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14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

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

非的感慨。”

15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①“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②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①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 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

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②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16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古诗鉴赏专题

(一) 野 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羡”与“醉”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2分)

2.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2分)

示例:“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噪”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受到

万物复苏的活力。“肥”写出了水草的肥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斜”写出了春风徐来,

麦浪波动的美好景象。

(二)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①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② 上祝明妃③ 。

【注】①与画眉,指与女伴一起梳妆打扮。②拂云堆,古地名,堆上有明妃祠。③明妃,

指舍身报国、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8.下列对诗歌前两句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C )

A.“作”字传神,既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表现出她“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

B.“画眉”借取《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的意境,反映了木兰女儿身的特质。

C.梦里,木兰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表明她想恢复女儿身,不愿继续“替爷征”。

D.诗人运用现实与梦境结合的手法,使木兰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真切,运笔巧妙。

9.诗歌后两句表达了木兰怎样的情感?(2分)

(1)思乡之情。(1分)(2)对王昭君舍身报国的敬慕之情。(1分)

(三) 元夜① [唐]崔液

玉漏银壶② 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诗歌鉴赏

[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

壶之法计时。

8.诗中“且莫催”一词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1分)

9. 9.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元宵之夜,没有哪一家人望见月亮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

灯火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意思相近即可)

(四) 渔家傲 咏梅 宋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①腻②。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③,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①琼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条。②腻:光洁细腻。③绿蚁:代指酒。

5. 发挥想象,用诗意的语言描绘“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的景象。(2分)

一片白雪覆盖大地,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那么光洁细腻。

6. “此花不与群花比” 的“比”字有何妙处?(2分)

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梅花傲霜斗雪,不与群花争艳(孤芳自赏)的姿态;抒发了词

人对梅花的情有独钟。

(五) 新 晴 (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9.第二句中“无人”写出了 的情境。(1分)

10.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 “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

修辞方法,(1分)写出了春风悄然而来的情景(1分),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1分)。

(六) 春思二首(其一) (唐)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歌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两个字是 愁和恨。(2分)

(2)开头两句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2分)“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

七.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末明初〕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①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② ,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②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1)请描绘“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句所呈现出来的画面。(2分)

飒飒西风,强劲地吹拂在洞庭湖渺渺茫茫的水面上,水面上的波纹荡漾而来,又急遽而去,仿佛湖面上起了皱纹。(内容1分,描写1分)

(2)请联系“满船清梦压星河”全句的意境,赏析句中“压”的妙处。(2分)

八 迎 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8.用自己的话说说“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一句的意思。(2分)

天上飘着细细的春雨,燕子的小翅膀被淋得湿漉漉的,嘴上衔着的用来筑巢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

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C )(2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现的是春燕与人之间一种亲近和谐的关系。

B.首联写燕子秋去春来,筑巢于屋檐之下的生活习性。

C.颔联中“不下旧帘遮”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贫困窘,令人略感凄凉。

D.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自然朴实,笔调平易浅近。

九 示秬秸① 【北宋】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 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秬(jù)秸(jiē):张耒(lěi)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任太常寺少卿。

(1)诗中对两个儿子提出明确告诫,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1分)

(2)赏析下面诗句(3分)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空寂,衬托出卖饼儿生活的艰辛,流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的同情。

十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诗中一个“ 弄”字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1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

十一、柄柄芰① 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② 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不是路行人,怎谙③ 秋滋味。

【注】这是《水浒传》中的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歌。①芰(jì):古书上指菱。②蛩(qióng):这里指蟋蟀。③谙(ān):熟悉。

篇二:《高一诗歌鉴赏练习题》

高一诗歌鉴赏练习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

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①“今夜”点明时间,具体是指哪一天的夜晚?(1分)

②“何事转凄然”,表面上是询问,实际上诗中对“何事”说得非常清楚。请简要概括。(2分)

③“故乡今夜思千里”,对这一句,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为什么“愈

有意味”?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2)诗

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1)

(2)

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与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题:词中“彩笺与尺素”指什么?借此抒发怎样感情?又是如何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清 平 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具体阐述。(4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

(台湾)琦君

锦书万里凭谁寄?过尽飞鸿矣。柔肠已断泪难收,总为相思不上最高楼。

梦中应识归来路,梦也了无据。十年往事已模糊,转悔今朝兮薄不如无。

【琦君】(1918—2006),台湾女作家。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

承焘。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曾有《泪珠与珍珠》一文入

选高中教材。

(1)这首词的上阕表现了怎样的情景?(3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3分)

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天暮雪

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分析该诗中“渔翁”这一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刘克庄①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注:①刘克庄,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风豪放,多感慨时事之作。

词人是如何描绘太空、月宫景象的?这首词的末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诗中通过__________等细节,表现母爱之深,刻画母亲形象。 (2)根据诗末两句,分析“儿”的形象特点。

1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剪梅

(宋)醴陵士人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① 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 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②

注:①“宰相”:此指贾似道。“经量”:指贾似道“经界推排法”丈量田地。

②“山东、河北”:代指中原失地。词人以漫画的手法,完成了对宰相、臣僚、太守三种丑恶形象的刻画。请结合全词,对此进行赏析。上元夜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叠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1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应天长

韦庄

绿槐荫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这首词上片运用了动静交错和烘托反衬的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1)请写出本诗诗眼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其作为诗眼的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分析诗末“霜叶满阶红”这一环境描写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5、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阊门①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②,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③。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①阊门:苏州的西城门,也称吴门。②逐楼船:楼船,古代战舰。逐楼船,从军。③新烟:寒食节禁火,清明日重新生火。

(1)这两首诗,同是写苏州清明节的,作者所描绘的情景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同为即景抒怀诗,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试加以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暮春上元夜诗歌鉴赏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1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①颔联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②“狂歌五柳前”中“五柳”是什么意思?

③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结合这首诗分析这个特点。

答题指导:

1、 仔细审题:高考常考考点: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

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以动衬静(以

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

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

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

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

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⑤年华消

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②思亲念友 ③边关思乡 ④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高一诗歌鉴赏答案

1. 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诗题为“江南春”不专指某一处,所以只有用“千里”才能写出江南之广阔、深邃,才能与“四百八十寺”和谐一致。

2、①除夕之夜。②除夕之夜,独居旅馆寒灯影只,不免思念故乡和亲友。③不写自己思念故乡和亲友,而写故乡的亲友思念千里之外的“我”;巧妙地运用了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蓄。

3.(1)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交融;(2)闲适恬静。 4、答:①“彩笺与尺素”指书信。

②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时间是由夜到晓,地点是室内、室外而到楼上。

③表达这一内容时,主要有两点,一是借景写情。先是借槛菊之烟、兰草之露写愁写悲,为全词设置了一种浓重的悲凉氛围;再写自己睹物伤怀,见燕子双飞想到人的离散,最后借明月照不眠之人写相思之苦。二是运用拟人的方法。将菊之烟说为“愁”,兰之露曰为“泣”,明月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等等,其目的就是“物尚如此,人何以堪”! 5、(二)古诗歌鉴赏

9、(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6、(1)借助“锦书”“飞鸿”等意象描写了一幅游子思乡图:两岸渺渺相隔,音信难递,词人柔肠寸断,泪水难受,不敢登上高楼远眺家乡。(2分)表达了词人思乡之情。(2分) 虚实相生。(1分)上片实写词人愁肠百结,归泪难收之痛;下片借用梦境渲染思乡之苦。(2分) (回答“借景抒情”亦可。) 7\答案:(1)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2)①“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②“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③“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意思答对即可) 8、[答案]诗中的渔翁因天“寒”已登返小船,却因为大雪弥漫遮住江路,忘记了回返的道路。这位渔翁索性坐睡舟中,任凭小舟随江流漂荡。由此可以看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

之情。

9、[答案]词人借助想象、比喻,描绘了太空浩瀚、澄澈的景色,月宫香风阵阵、众仙起舞的欢乐祥和的景象。词人在玩月的同时,由天上想到人间正经历炙热酷暑之苦,并由此想到百姓的生活之苦,表现了词人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10、答案:(1)缝寒衣、家信、怜清瘦、问苦辛

(2)因长期漂泊在外,未能承欢膝下,尽到照顾和安慰母亲的职责而十分惭愧,连颠簸之苦也不敢在母亲面前提及的儿子形象。

11、答案:词的上片描写“宰相”“说着经量,便要经量”,“说着”“便要”词语简单,但于此生动地刻画出了他凶狠毒辣而又极端蛮横的丑恶形象,而他的“臣僚”“头说”“尾说”为其呐喊,阿谀逢迎;地方官员却才“闻说”便“星夜”执行,跑东奔西,到处叫喊。其轻薄的举动,癫狂的劲头,真令人可笑而又可恨。所以说,词人用漫画的手法,完成了对宰相、臣僚、太守三种丑恶形象的刻画。

12、[答案]“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以抒写诗人的情怀作结。“朝”“岁”是单个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了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现了他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冷寒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13、答案:上片“黄莺语”是动,“深院无人”是静,以动写静,动静交错。画帘低垂,绣屏寂寞是以客观景物之静烘托主人公的起伏心潮;金凤起舞,兰香缭绕,是以客观景物之动反衬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孤零。

14、答案:(1)诗眼是“安闲”或“安闲一老翁”。理由:全诗紧紧围绕“安闲”二字展开,“卧迟”“睡美„„未起”等诗句都表现出老翁的安闲,此句也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与心境。

(2)①照应首句,使诗歌浑然一体。②运用反衬手法,夜带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自然环境的冷酷无情正是为了反衬老翁的“安闲”,突出老翁的清静淡泊。 15、答案:(1)张诗:耕夫被征,造成城外万顷良田野草丛生,城内炊烟稀少,少有人迹。吴诗:春风徐徐,人们纷纷出城踏青。日暮时分,游人散去,黄莺重又在杨柳间欢叫。 (2)张诗: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召募百姓”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吴诗:表现了对民俗民生的关注,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6、答案:(1)不能换成“见”。因为“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1分)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1分)而“见”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可以换,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篇三:《201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编》

2014年中考复习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野 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9.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与“ ”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2分)

10.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9.(2分)羡 醉 10.(2分)示例:“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噪”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活力。“肥”写出了水草的肥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斜”写出了春风徐来,麦浪波动的美好景象。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4分)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①。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②上祝明妃③。

【注】①与画眉,指与女伴一起梳妆打扮。②拂云堆,古地名,堆上有明妃祠。③明妃,指舍身报国、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8.下列对诗歌前两句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

A.“作”字传神,既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表现出她“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

B.“画眉”借取《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的意境,反映了木兰女儿身的特质。

C.梦里,木兰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表明她想恢复女儿身,不愿继续“替爷征”。

D.诗人运用现实与梦境结合的手法,使木兰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真切,运笔巧妙。

9.诗歌后两句表达了木兰怎样的情感?(2分)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8.(2分)C 9.(2分)(1)思乡之情。(1分)(2)对王昭君舍身报国的敬慕之情。(1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 完成8—13题。(15分)

上元夜①

[唐]崔液上元夜诗歌鉴赏

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8.诗中“ ▲ ”一词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1分)

9.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8.(1分)且莫催 9.(2分)元宵之夜,没有哪一家人望见月亮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灯火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意思相近即可)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5-10题。(17分)

渔家傲 咏梅

宋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①腻②。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③,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①琼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条。②腻:光洁细腻。③绿蚁:代指酒。

5. 发挥想象,用诗意的语言描绘“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的景象。(2分) ▲

6. “此花不与群花比” 的“比”字有何妙处?(2分)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5.(2分)一片白雪覆盖大地,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那么光洁细腻。(答出一句给1分,意对即可)(若是翻译亦可,但必须要写出“琼枝”和“腻”的注释,引导学生关注注释) 6. (2分)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梅花傲霜斗雪,不与群花争艳(孤芳自赏)的姿态;抒发了词人对梅花的情有独钟。(一点1分,意对即可。只答出修辞手法不得分。)(1.梅花特质的点写“遗世独立”“卓尔不群”“俏也不争春”等均可;2,情感部分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赞美之情也可,若结合诗句写“表现造物主对梅花的偏爱”等也可。)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4题。(15分)

新 晴

(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9.第二句中“无人”写出了 ▲ 的情境。(1分)

10.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9.(1分)安静(幽静)(意对即可) 10.(3分)“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写出了春风悄然而来的情景(1分),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1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4题。(15分)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春思二首(其一)

(唐)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歌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两个字

是 ▲ 和 ▲ 。(2分)

(2)开头两句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2分)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9.(4分)(1)(2分)愁 恨(2)(2分)“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写法1分,内容1分。意同即可)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末明初〕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①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②,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②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1)请描绘“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句所呈现出来的画面。(2分)

(2)请联系“满船清梦压星河”全句的意境,赏析句中“压”的妙处。(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8.(4分)(1)飒飒西风,强劲地吹拂在洞庭湖渺渺茫茫的水面上,水面上的波纹荡漾而来,又急遽而去,仿佛湖面上起了皱纹。(内容1分,描写1分) (2)“压”,将清梦化无形为有形(化虚为实)(1分),与 “满船”相应,言清梦之多之重(1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3题。(15分)

迎 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8.用自己的话说说“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一句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现的是春燕与人之间一种亲近和谐的关系。

B.首联写燕子秋去春来,筑巢于屋檐之下的生活习性。

C.颔联中“不下旧帘遮”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贫困窘,令人略感凄凉。

D.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自然朴实,笔调平易浅近。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8. 天上飘着细细的春雨,燕子的小翅膀被淋得湿漉漉的,嘴上衔着的用来筑巢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2分,每句1分) 9.C(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5分)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示秬秸①

【北宋】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秬(jù)秸(jiē):张耒(lěi)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任太常寺少卿。

(1)诗中对两个儿子提出明确告诫,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1分)

(2)赏析下面诗句(3分)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8.(4分)(1)(1分)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2)(3分)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或:运用比喻,将“霜”比作“雪”),表现了环境的清冷空寂,衬托出卖饼儿生活的艰辛,流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的同情。(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4分)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3分)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诗中一个“ ▲ ”字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1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8.(3分)(1)弄(1分)(2)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

意。(2分)(每处1分,意对即可)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题。 (16分)

柄柄芰①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②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

不是路行人,怎谙③秋滋味。

【注】这是《水浒传》中的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歌。①芰(jì):古书上指菱。②蛩(qióng):这里指蟋蟀。③谙(ān):熟悉。

9.诗歌着力描绘“秋滋味”,烘托出宋江怎样的心情?选择恰当的一项( ▲ )(2分)

A、凄凉苦涩 B、寂寞难耐 C、洒脱浪漫

10.请简要说出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的原因,并写出他们逃离后直接投奔了何人。(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9.(2分)A 10.(2分)宋江杀死了阎婆惜,官府追缉得很紧(1分),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后投奔了柴进(1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8—12 题。(17分)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1)本诗多处妙用虚词,其中“ ▲ ”一词表达了强烈的反诘的语气,凸显出“秋柳”的无奈之情。(1分)

(2)请简要分析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2分)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8.(4分)(1)(1分)如何(2)(2分)诗中借春柳之荣(繁盛得意),写秋柳之衰(憔悴零落),突出了秋日之柳的处境凄

惨(表达了对秋柳悲叹之情)。

篇四:《登岳阳楼阅读答案_登岳阳楼翻译赏析_作者陈与义》

<登岳阳楼>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陈与义。其全诗如下: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登岳阳楼阅读答案_登岳阳楼翻译赏析_作者陈与义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译文]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鉴赏]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登岳阳楼阅读答案_登岳阳楼翻译赏析_作者陈与义。“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不禁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仿佛是音乐的变奏,这两句诗似乎是在重复上面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不同了。“登临吴楚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是一种过渡,是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在这里,诗人的主体形象不经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诗中,他在思索,在徘徊,在融情入景,在借景抒怀。
经过前面的蓄势,诗的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远望,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无可奈何。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不堪忍受。诗意至此,已经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把感情推向了极致。
诗的最后一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此时,诗人已届四十,到了不惑之年,所以言“白头”;不说伤今,而言“吊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而“老木苍波”更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上元夜诗歌鉴赏相关热词搜索:上小楼 隐居诗歌鉴赏 八上诗歌鉴赏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上元夜诗歌鉴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上元夜诗歌鉴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9371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