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现代人写的古诗

现代人写的古诗

2016-03-16 10:37:2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现代人写的古诗(共7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现代人写的古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现代人写的古诗(篇一)
《当代人写古诗词》

临江仙•赠复读学生

人生路上无坦途,困难磨砺英雄。失意困难笑相迎,云帆重挂起,轻装上征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事竞成功。书山有路勇攀登,天道酬勤日,花开别样红。

江城子•岁末雪夜感怀

一朝浮沉两入海,空自哀,难释怀,十二寒暑,一念转成败。常思壮志凌云节,雄赳赳,气豪迈。

梦里不知身所在,腊梅开,飞雪盖,琼枝无声,任凭风刀快。须知难得扑鼻香,冻彻骨,红日来!

江城子•夜思

一度春秋事事休,仰天求,泪空流!暗思年年,红豆何时丢?忆想昨日共山盟,情脉脉,已难留! 今宵漫漫哀更久,轻挽袖,披貂裘,独游红楼,阅尽凡尘谬!试问人间多少事,对亦错,谁能纠?

江城子•无题

月隐寒纱风细细,夜凄凄,花满地。槐香漫道,怎奈伊人泣。前朝记忆今复现,临此景,思密密!

梦里常绎红尘事,青石壁,雨淅淅。四目初对,转瞬却离弃。倩影消逝似灰飞,欲轻拭,泪成溪。

江城子•大三的思考

三载瞬逝愁满肠,苦冥想,总茫茫。收获得失,自觉非明账。常忆昔日志踌躇,到如今,难想象。

深夜卧床思犹长,探前方,心彷徨。光阴似箭,绝古无能挡。唯效霸王当破釜,学夸父,赶朝阳。

渔家傲-重来

天接云纱接日幕,西陆欲来蝉声舞,去年今日此时节,闻此曲,凌云壮志正有数。仰望蟾宫蹲坐处,桂枝遥遥何人折,九霄外风云又起,我欲斗,乘风直飞象牙去。

江城子-矛盾

风牵清袖入园来,玉兰白,富贵开,桃笑柳闹,驱逐数瓮哀。何时苍降玲珑雪?杨花舞,正悠哉!

旧景一去新景代,思眉黛,更无奈,日随云去,空留人自待。仰天狂笑如钩月,欲斩桂,嫦娥在。

卜算子•迎接立冬

昨日树头繁,今朝枝头少,绿褪花残黄叶尽,冷风携冬到。

风冷又何妨,我辈迎风傲,待到来年春妙时,醉卧康庄道。

其三:晴空将至

寒雾漫秋晨,冰露浸肤深。

宁神待正午,晴云万里奔!

(希望找工作和考研的同窗好友,静心宁神,努力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晴空!加油吧!)

其二:蝉

气寒叶黄时,秋蝉孤鸣密。

云深又何妨,声剑劈天地!

其一:主沉浮

独立寒秋览苍穹,雨盖万籁势正宏。

为破黑云得晴日,仗剑倚天斩黄龙!

中秋节游蒙山有感

其一:

蒙山游

青山脚下天门开,青石路畔竹九排。

林荫小径潺潺水,晓月潭中鱼儿白。

连理塔前怀千古,大佛脚下念如来。

胜景依旧名匠殁,今朝能降几人才?

其二:

蒙山大佛

依山擎天坐千载,慈目凝神迎客来。

听尽众生虔诚愿,大道禅机变黑白。

其三:

山与佛

青山碧水清云天,神造金佛现人间。

净土净心山是佛,净心净土佛是山。

《无题》

金兰粉颊披玉绸,迎风一笑艳溢眸。

素妆数月悄无声,只为今朝香满楼。

望江南.夜思

梦一场,昨夜再重逢。望眼欲穿容难辨,如隔轻纱,千万层,心雨又蒙蒙!

惜春

柳芽初翘春风闹,鹊筑新巢喜上梢。

又是一年黄金时,黑发应知勤学早!

游中北大学二龙山有感

岁寒青松立二龙,独战风刀胆从容!

时间淘尽虚和假,真心永驻玉壶中!

现代人写的古诗(篇二)
《古典诗词距离现代人并不远》

核心提示:

李敬一认为,古诗词距离我们现代生活并不遥远,反而是渗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作为中国人,理应学习和珍惜中国诗词这个我们特有的文化名片。而在工作之余读读诗词,也是一种高雅消遣方式。

作为中国人就应该学习古诗词

文化周刊:“五四”以来,通俗文学在中国生根发芽直至壮大,因此很多人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学习古代诗词。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李敬一:如果你留意一下,很多外国领导和政要到中国访问时,一下飞机就要念几句诗词。

例如,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一下飞机,就吟了毛泽东《满江红》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下子拉近了两国的关系。美国前总统里根访华的时候用唐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俄罗斯现总统梅德韦杰夫做总理的时候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奥巴马在复旦大学演讲的时候引用了论语的话“温故而知新”。

外国领导人到中国访问言必称中国诗词,作为中国人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一点诗词吗?如果说外国领导引用诗词有点作秀的成份,那么中国领导人在这方面更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温家宝总理每年两代会的时候,信手拈来都是中国的古典名句。2003年:谈工作风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4年谈两岸关系:“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011年谈改革事业:“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此外,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特有的文化名片,譬如英国人以莎士比亚引以为傲,德国人以歌德引以为傲,法国人以雨果引以为傲。那么,我们中华民族能引以为傲,能向世界展示的文化是什么呢?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我们最不缺乏的就是传统的优秀文化,诗歌是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精美的文化名片,我们每个市民都有责任学习,继承并把诗歌发扬光大。 珠海人要有一点诗意

文化周刊: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从我们从小接受教育开始直至工作时所处的环境,都会明显感觉到我们与唐诗宋词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李敬一:古典诗词在当今社会中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它在不同的领域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诗歌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报纸上的新闻biaoti常常因为有了引用的古典诗词而变得生动形象。

我们看的电影里面也包含有很多国学文化。譬如《十面埋伏》的主题歌中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其实就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民间音乐家李延年写的《李夫人歌》中用的一句,“北国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来汉武帝听说了,一看果然是美人啊,就宠爱她,立为夫人了。

流行歌曲也有很多诗词的影子。像周杰伦的《菊花台》,徐小凤的《相见时难别亦难》等我们大众熟知的歌曲都引据古诗经典改编而来。唱歌背后有诗意,我们没有了诗歌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我们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歌曲更深一层的情感,就不能唱出其中的绵绵深情。 除此之外,我们出外旅游时,也需要一点诗词积累,才能领略旅游胜地风景秀丽迷人之美。比如说岳阳楼上面,你看看这个长对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杜少陵是谁啊?他的五言绝唱是什么?范希文两字关情,哪两个字?滕子京又是干啥的?你如果没有比较扎实的诗词修养,根本看不懂的。

文化周刊:作为现代人除学习欣赏外,到底该如何对待古诗词?

李敬一:古典诗词对现代人有重要的用处,学一点古典诗词可以受到教育,可能学到知识,可能得到享受。大家知道,诗词曲有分工的,诗言志,词写情,曲叙事。 诗言志,国家大事,忧国忧民,大抱负。因此,我们读唐诗,可以说它的负面作用小到可以忽视,正面作用怎么说也不过分。

此外,学诗词还可以得到享受,我们来分享诗词的艺术美,相当于去打一场麻将。像唐代大诗人杜牧说,读韩愈的文章,读杜甫的诗,真是一种享受啊,好比你身上痒了,找一个十五六岁少女给你挠痒痒。

珠海是一个宜居的城市,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城市,生活当中除了有压力、竞争,或是金钱和其他的东西,还应有一点浪漫的东西,还有一点诗意。

“诗是烈酒、词是清茶”,需慢慢品。很多现代人工作之余就搓麻将、打网球,或玩游戏,以此来消遣和排遣压力,但是否可以有另外一种消遣的方式呢?比如大家喝喝茶,谈谈琵琶,吹个笛子,吟唱一些诗词。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人们都很浮躁,压力很大,应该把自己放松一点,通过慢的享受来消遣

当今不是诗的时代

文化周刊:现代社会为何出不了大诗人?

李敬一:诗人一定要经历磨难,现在的生活条件很优越,一台电脑一个键盘,打出来几个字“亲爱的,我爱你,爱你一万年”,这样的诗能否传承呢?什么叫磨难呢,冤枉你了,坐牢了,你很冤枉了,流放在大西北,看着苍天大漠,天啊,不公平啊,那才是诗人的作品,才可以引起共鸣了,这不是我讲过的观点马克思的观点:愤怒出诗人。

第二,诗人要敏感。太理智了,可以做革命者,可以做科学家,可以做哲学家,就是不能成为诗人。

第三,做诗人不讲道理。讲道理写不出来好诗,反而好诗都是不讲道理的话,很理智的话不是好诗。比方说我们形容一个女孩儿很漂亮,一头秀发很长,有1米长啊!不,有1米零1公分,这是好诗吗?如果有一个诗人说,白发三千丈,你见过三千丈的头发吗?显然不科学,但确是好诗。

第四,好诗都是通俗的。不要以为好诗都是很奥妙的。中国古典的名句都是很通俗的,通俗到让你不服气,你对这个诗人绝对不服气,这个诗我也写得出来,怎么让这个家伙写出来。“月是故乡明”,“家书抵万金”,怎么就让老杜写出来了呢?好诗是什么呢,就是写出人们心中所有却笔下所无。好像就是我的心里话,但偏偏是他写出来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定文学,王国维说:“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当今不是诗的时代,诗歌的鼎盛时期属于唐代。没有一个创作的环境氛围,没有相互之间的讨论切磋,就难创造出好的诗词来。诗是语言的艺术,它是有韵律、节奏、起伏等基本规律的,我们要写诗就要懂得诗词的格律,现在更主张普通读者爱好者年轻人写新诗,自由诗,在不受到诗词格律的束缚下大展手脚,更好流露表达自己的思路情感,否则有损创意,得不偿失。

互动

“我们不用担心诗词会灭亡”

听众:我特别喜欢唐诗宋词,常常跟老师一块一唱一和,探讨古诗词,我们学校有一个文学社,很多同学加入了都谈论小说,我想问老师你有什么高招,能让我向身边的同学宣传,让他们都爱上古典诗词呢?

李敬一: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中小学课本里传统文化的分量,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教诗词的一些基本规律,懂一些基本的诗词格律,能够欣赏古典诗词中的形式美。二是老师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老师在教书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讲解诗歌内容上要融入生活意境,只有提高了自身对艺术的欣赏水平才能够带领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中美的艺术。第三,全社会要提供多种多样的方式,创造文化氛围,老师、专家学者们可以

通过课堂讲座、报告等方式尽自己的努力做好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媒体也可以靠自己传播的优势,普及传统文化。

观众:唐诗宋词元曲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学符号,今天的现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文学符号表达和体现?

李敬一: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学主流形式。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或是引导潮流的一个文学样式,唐诗宋词元曲,为什么有这种样式引导潮流呢?有特定的政治文化的原因,我不多说了。今天我们会是一个什么时代呢?我们曾经经历过长篇小说,我们也经历过现代诗,或经历过电视,网络小说,手机小说。现在不是各领风骚数百年,是数十年是十年。每一个时代的样式,由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决定它,我们不用担心诗、词、小说的灭亡,一个文学样式的形成最终流传千古,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我们不用担心的。现在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很流行的,但到底会是什么样式呢,现在还是很难说。

听众: 9月份中华诗词研究院成立,在继承和发展的时候如何对待古诗词的格律呢? 李敬一: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作为一个诗词鉴赏者,一定要懂一点诗词格律,这是中国古典诗词很独特的一种美。古典诗词的美,表现形式美,包括格律美,很独特的,有规定的。我们作为每一个诗词爱好者鉴赏者,你不但要懂得诗所表达的意境、情感,要懂得艺术美,还要懂一点格律,如果不懂,就很难说你能够准确把握这个诗的艺术。

作为诗词的创造爱好者,想写一点旧体诗,古体诗,要叫做五绝七绝,你必须按照这些诗词的格律去写它。如果你的格律不是很严谨,你就不要叫五绝七绝。对于普通的学生和读者,没有必要很深入地研究诗词格律。

李敬一简介: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著名国学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播史方向的研究,著有中国文化史等著作,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主讲很多讲座。

现代人写的古诗(篇三)
《关于现代古诗创作》

关于现代古诗的创作

诗被称为“文学之祖,艺术之根”,是由诗人按照特定的韵律和音节要求,将丰富的情感凝练于方寸之间的一种艺术文体。“诗”与“歌”情同兄弟。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诗以言情,歌以咏志。”狭义上讲,诗诗一种文学体裁,但从广义来说,诗是人的感情在音乐上的升华。诗是音乐的美,艺术的美,哲学的美,宗教的美。来源于自然,作用于心灵。

诗人作诗,是对美的追求,是对情感的抒发。美与情感不分高低贵贱,诗与诗的区别仅仅是体裁与艺术层次。不论古体诗,亦或现代自由诗,诗的内涵没有高下之分。强辩美丑者,盲人摸象尔。 古体诗作为一种先辈中国人的经典之作,引得无数后人竞相模仿。像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就是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词”属于古诗中的“杂言,长短句”)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歌的变迁

古诗的创作主要有四大要素:押韵、四声、平仄、对仗。然而在不同的时期,古人对古诗的创作要求是不同的。南北朝之前,诗的题材多取自民歌,因此诗的格式是很自由的。按音律来讲,《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统称为“古体诗”。到了唐代,官方对科举中的诗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按照唐朝的官方语言,颁布了《唐韵》,明确地对诗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作出严格规定。无论科举或是民间诗作,都必须按照《唐韵》的要求成诗。此后的诗无论绝句亦或律诗,统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需要注意的是,《唐韵》的基础是魏晋时期兴起的音律书籍,参照则是唐代的日常用语。也就是说,虽然官方对诗作有严格规定,但是没有超出当时的“普通话”范围。这样不仅能快速形成一套对诗作的审美标准,也能在国内外快速普及这一文学体裁,提高民众对文化的需求。

唐代之后,地域和人民组成复杂,各种语言充斥与融合,政治上已经不具备推广统一的文化条件。因此,宋朝不仅在韵律上参照宋代口语特点重新编纂新标准《广韵》,而且在对诗作的创作上进一步降低要求,古体诗之一的“长短句”也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成为“词”。后来到了苏东坡的时代,更是脱离了词牌对配曲的束缚,成为古体诗与近体诗之外的一种文学体裁。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诗的创作不是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不论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创造力的发展,都会对诗的创作产生影响。到了现在,如果依旧抱着旧韵律来作古诗,只会让诗作不和谐,既死板,又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所以,现代人写古诗,应该按照现代的韵律,参考现在的语言。古代的韵律与格调,只适合用来研究古文学,于后世文学发展无益。

现代的诗作要求

一、押韵。

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押韵的目的在于达到声韵和谐,同类的音乐构成了回环效果,更容易激发人的情感。

上面说到了,古人对诗作的韵律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韵脚,必须在同一韵中。

例如:上平韵的第一韵“冬”(取第一字为标题)。

一冬:东通同桐童中忠终冲虫崇戎融丛公工功宫红鸿洪翁隆胧蓬蒙朦风枫冯雄穷

陈子昂 送魏大将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诗中,标记有下划线的字必须压同一韵“一冬”行,不得有例外。

《广韵》中对韵律的要求,分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共206韵部,上面的例子“一冬”,便是属于上平声的一个韵部。韵部即是押同一韵的字的集合。

现在在普通话中,不需要参考古人的标准了,但是为了韵律的美感,还是要讲究押韵。相对的,要求宽泛很多,只要是读音相同或相近的韵母都可以押韵。比如:eng、ing、ong,带这三个韵母的平声汉字就可以押韵,完全可以突破古人的标准,进行搭配混用。再者,古四声中的“去声”今天几乎已经不存在,不论诗创作还是诵读都可以无视“去声”字。

二、四声

古代的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实际上只沿用到宋代。宋代民族融合,政局不稳,语言自然优先适应大众需求,逐渐形成了类似今天汉语的新四声。到了宋朝灭亡,元朝建立,唐代的语言基本已经面目全非。到了近代,汉语基本已经形成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新四声,入声早就不复存在。

前文也说过,现代人仿写古诗,必然要用到现代口语。追求古老且早已消亡的“古四声”,只是不合时宜的反古行为,根本不利于传播和鉴赏。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但鉴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结果,辨别四声很容易,这里就不再赘述。

三、平仄

古代诗人将四声分为平仄两类,其中,平声就是“平”,上声、去声、入声则是“仄”。按照汉语最终的演化,现在的“平”就是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声、去声。

要仿写古诗,就要先了解古诗的构成原理。这里以律诗为例。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它有以下特点: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

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律诗和绝句讲究“粘”和“对”。

“粘”指出句(单数句)和前一个对句(双数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对”指对句(双数句)和出句(单数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

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别,入声,属于“仄” )

这个例子只是对平仄的要求之一,类似的限制还有很多,对于作诗的人来说,平仄恐怕是最难的地方。有人就说了,既然现代人写诗,不必拘泥于古法,还讲究平仄做什么呢?

我们前面说过,诗是一种音乐美。平仄就是起到了音乐中高低起伏的作用,不分平仄的句子犹如痴儿说梦话,毫无美感可言。于是有人就总结出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样的划分很片面,有违平仄的要求,却给我们创作提供便利。在平仄混搭的基础上,自行决定平仄的位置,同时兼顾文字的内容、音乐的和谐。这样就考校了一个人的文学基础和音乐基础,决定了诗歌的艺术级别。

现代人写的古诗(篇四)
《现代诗歌鉴赏的方法》

诗歌鉴赏的方法

一、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也包括现代人写的旧体诗(包括诗词曲).新诗是"五四"新文学运 动的产儿,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的 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总的说来,一种讲究格律,谓之格律诗,一种比较自由,即自由诗.

自由诗形式自由,诗行可长可短,行数可多可少,可以押韵也可不押韵,可用标点也可不用 标点;格律诗在格律方面比较讲究,但不是像旧诗那样有固定的格式,大体说来,诗行要求 有比较整齐和谐的节拍,双数诗行的末一字要求押大致相同的韵;有的诗不分节,有的诗分 为若干节,分节的诗,各节的行数要大致相等.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最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进而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 含义,品味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 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具体说来,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 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 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说,新诗 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 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二)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 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 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 的实指性.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

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是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 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 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的认知活动。读者要借助诗歌的语言为媒介,把握艺术形象,感受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二、诗歌欣赏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捕捉诗歌深邃的意境美。意境被称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将诗的语言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进而唤起自己的情感。

(二)、品味诗歌含蓄之美。钱钟书先生曾说过:“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诗歌讲究的是曲折回环,不能把想说的全部说出来,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出来,给人以回味,这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正是其含蓄的内涵,也是我们需用心体会的地方。

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因此,欣赏诗时要善于通过反复吟诵等手段,很好地感受诗的音韵之美,领略其节奏之感。古诗的节奏很有规律,一般说来,五言诗每句三顿。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含蓄美和音韵美,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三、现代诗歌欣赏

首先:应该先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其次:斟酌其用词及句法构成。

再次:考虑“平仄”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顺口或是通顺。

最后:以自己的观点及认知,综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领会及具体章法;逐一点评。

针对第三及第四点个人意见讲解如下:

如何考虑“平仄”,先总体考虑其整首诗歌是否蹩脚,是否读起来不顺畅,那么肯定是其用词或是句子构成间存在矛盾之处。然后再逐句进行斟酌,推敲具体是哪里存在问题。 注:一首好的诗歌,不仅是给人一种美丽的氛围和意境,更是读起来都让身心愉悦,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效应,给读者以新的视角及态度。

四、如何鉴赏现代诗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现代诗则反映了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包括了“五四”时期始创和发展起来的新诗和现代人写的旧体诗。阅读大量的现代优秀诗篇,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大有裨益。那么,如何鉴赏现代诗呢?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见《语文读本》),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身内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要把握形象。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接着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

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99年高考阅读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品味语言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品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

五要分析技巧。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如上文所举例子中,《赠日本女郎》运用比喻和反复,《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雨中》运用拟人;《我爱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见,诗人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抒发丰富的情感的。

六要重视诵读。鉴赏诗歌,无论是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还是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通过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可以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反复诵读,还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特别是讲究节奏的现代诗歌。

现代人写的古诗(篇五)
《古代爱情诗加现代人物描写》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虞美人 清 纳兰性德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 几番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平乐 宋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蝶恋花 宋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木兰花 宋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思远人 宋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红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蝶恋花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蚱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相见欢 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桃 夭(国风·周南) 原文 译文 桃之夭夭,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 灼灼其华。 花儿开得红灿灿。 之子于归, 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宜其室家。 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桃之夭夭,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 有蕡其实。 丰腴的鲜桃结满枝。 之子于归, 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宜其家室。 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桃之夭夭,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

其叶蓁蓁。 叶子长得密稠稠。 之子于归, 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宜其家人。 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关雎(诗经 周南) 关关雎鸠, 水鸟儿关关在歌唱, 在河之洲。 嬉戏在河内的沙洲上; 窈窕淑女, 娴静漂亮的好姑娘, 君子好逑。 在他心中泛起波浪。 参差荇菜, 青青荇菜短短又长长, 左右流之。 忽左忽右采摘忙, 窈窕淑女, 娴静漂亮的好姑娘, 寤寐求之。 日日夜夜把她想往! 求之不得, 几次三番没商量, 寤寐思服。 痛苦涨满了他的心房; 悠哉悠哉, 悠悠相思夜更长, 辗转反侧。 翻来覆去到天光。 参差荇菜, 青青荇菜短短又长长, 左右采之。 忽左忽右采摘忙; 窈窕淑女, 娴静漂亮的好姑娘, 琴瑟友之。 用琴儿对她诉衷肠。 参差荇菜, 青青荇菜短短又长长, 左右芼之。 忽左忽右采摘忙; 窈窕淑女, 娴静漂亮的好姑娘, 钟鼓乐之。 用钟鼓使她心欢畅。 无题(唐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卓文君《白头呤》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经典爱情古诗词大搜捕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往事已

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哎!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古人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曾经淮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描写男的:今年三十八岁,身段高而修长,有一管笔直挺起的鼻子,唇上蓄胡,发浓须密,一身武士服,体型匀称,充满王族的高贵气度。唯有一对不时眯成两道细缝的眼睛,透露出心内冷酷无情的本质。身材高大,面貌粗犷。皮肤粗黑不用说

,双眼细长而常常带上一种病态的黄色,使人不欲久看。虽然外貌粗犷豪雄,但头发和指掌都比一般人来得纤细冰蓝色的眼眸多情又冷漠,高挺的鼻梁,一身蓝色的锦袍,手里拿着一把白色的折扇,腰间一根金色腰带,腿上一双黑色靴子,靴后一块鸡蛋大小的佩玉。武功深不可测,温文尔雅,他是对完美的最好诠释。再加上整个人散发出一种迷人的王者气息,令人不舍得把视线从他脸上挪开。他美丽得似乎模糊了男女,邪魅的脸庞上露出一种漫不经心的成熟,樱花不经意的缭绕在他的周围,不时的落在他的发簪上,如此的美丽,竟不能用语言去形容。他似是充满缺点,偏又让人感到他是完美无瑕,这不单指他挺秀高颀的体格、仿从晶莹通透的大理石精雕出来的轮廓,更指他似是与生俱来的洒脱气质。冰冷孤傲的眼睛仿佛没有焦距,深黯的眼底充满了平静,乌黑的头发,散在耳边,耳钻发出幽蓝的光芒。俊美的不得不使人暗暗惊叹,他的身边围绕着一股冰凉的气息。端的那男子自有关爷之勇.浩浩中不失文雅秀气.九寸身躯足以顶天立地.令各位风尘女子望尘莫及.待字闺秀拂面难望面若中秋之月,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那身穿水墨衣、头戴一片毡巾的,生得风流韵致,自然是个才子。乌黑的长发一泻而下。 很奇怪的,寻常青年男子披头散发,总免不了要带几分疏狂的味道,可是他这样反而清雅以极,全无半分散漫,直让人觉得天底下的英俊男子合该都似他这般披散头发,才称得上是美男子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描写女的: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的脸冷若冰霜,酒红色长发微卷着披泻下来,显得有些慵倦和叛逆。细长的柳眉被她画上了深紫色,暗色的眼影下,被长睫毛盖着的褐色双眼烁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光,却深藏着不易察觉的忧伤,用冷酷深深掩着。那高窄的鼻梁,秀气中带着冷漠。她咬着几乎无一丝血色的唇,似雪的脸上显出几分苍白。举手头足间饶是温柔多情曹植:“含词未吐,气若幽兰”. 肤如凝脂,吹弹可破,如丝绸之光滑,芦苇之柔韧! 韦庄:“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那女子容色绝美,欣长苗条,垂首燕尾形的发簪,优美的娇躯

玉体,身着浅绿色的罗衣长褂,在烛光散射下熠熠生辉,弥漫着仙气,淡然自若,清逸脱俗,犹如不食烟火,天界下凡的美丽仙女。 风髻露鬓,淡扫娥眉眼含春,皮肤细润如温玉柔光若腻,樱桃小嘴不点而赤,娇艳若滴,腮边两缕发丝随风轻柔拂面凭添几分诱人的风情,而灵活转动的眼眸慧黠地转动,几分调皮,几分淘气,一身淡绿长裙,腰不盈一握,美得如此无瑕,美得如此不食人间烟火 细致乌黑的长发,常常披于双肩之上,略显柔美,有时松散的数着长发,显出一种别样的风采,突然由成熟变得可爱,让人新生喜爱怜惜之情,洁白的皮肤犹如刚剥壳的鸡蛋,大大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会说话,小小的红唇与皮肤的白色,更显分明,一对小酒窝均匀的分布在脸颊两侧,浅浅一笑,酒窝在脸颊若隐若现,可爱如天仙玉手轻挑银弦,双手在古琴上拨动着,声音宛然动听,有节奏,宛如天籁之音,过了许久,结束了这首曲子的弹奏,缓缓站起一袭大红丝裙领口开的很低,露出丰满的胸部,面似芙蓉,眉如柳,比桃花还要媚的眼睛十分勾人心弦,肌肤如雪,一头黑发挽成高高的美人髻,满头的珠在阳光下耀出刺眼的光芒,鲜红的嘴唇微微上扬,好一个绝美的女子忽然外面传来清脆的笑声,听似甚远,霎忽便到了门外,众人眼睛一亮,厅门开处,走进一队少女,前面四人,提着碧纱灯笼,后面四人,左右分列,拥着一位美若天仙的少女,杏黄衫儿,白绫束腰,秋水为神,长眉人鬓,笑盈盈的一步步走来。 卓一航走过经堂,拾级登殿,忽见一个妙龄少女,匆匆走出,颜容艳丽,美若天人,虽是惊鸿一瞥,也觉意夺神摇。那少女长眉人鬓,秋水横波,金环束发,红绫缠腕,美艳之中,透着一股令人心颤的杀气1.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2.仇恨,像怪兽一般吞噬着我的心,使我不思饮食,坐立不安。 3.辛辣味呛得我直翻白眼,恨得牙根直发麻,手指骨节痒,想揍他一顿。 4.他怒不可遏地吼叫着,这声音像沉雷一样滚动着,传得很远很远。 5.看着这景象,愤怒的人群如同涨满河槽的洪水,突然崩开了堤口,咆哮着,势不可挡地涌进了大厅。(只会神态的,只能能帮多少帮多少了。呵呵!) 外貌:、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2、看上去,杜老师也就30来岁,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

现代人写的古诗(篇六)
《中国古诗词1》

现代人写的古诗(篇七)
《第二节 现代诗歌鉴赏》

学科: 语文 年级:高三

版本:备战版 期数:1312

本周教学内容:第二节 现代诗歌鉴赏

一、考纲要求

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二、知识结构

1.现代诗歌的范畴、类别。

2.现代诗歌的鉴赏要点。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也包括现代人写的旧体诗(包括诗词曲)。新诗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儿,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总的说来,一种讲究格律,谓之格律诗,一种比较自由,即自由诗。

自由诗形式自由,诗行可长可短,行数可多可少,可以押韵也可不押韵,可用标点也可不用标点;格律诗在格律方面比较讲究,但不是像旧诗那样有固定的格式,大体说来,诗行要求有比较整齐和谐的节拍,双数诗行的末一字要求押大致相同的韵;有的诗不分节,有的诗分为若干节,分节的诗,各节的行数要大致相等。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最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进而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具体说来,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说,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二)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 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

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例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解析:答案D。此题考查的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对表达技巧的体味和分析。A、B、C三项着眼于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文字表达技巧,均正确。D项是考最后一节,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这点题的诗句已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因此,这里的“我”绝不能再指喻体“鸟”,而是抒情主人公自己了。

例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杜运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每双眼睛在渴望着,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

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

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泊,他们来了!

为着撕人心肺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

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

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

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1948年于新加坡

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B.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D.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2000年春季高考题(京·皖卷)]

解析:答案C。此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包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A、

B、D三项考查的是诗歌中的形象,形象所包含的寓意,正确。而C项中“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显然是不够全面的。因为“雷”在诗歌中已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它成了一种力量的象征,破的是那个黑暗的社会,第二、三节显然就是那个社会的反映 。

本周强化练习: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2.请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春 水

冰 心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A.“墙角的花!”这是一个称呼语,好像有人用一种温和的语调叫着花儿的名字,但绝不是单纯的枯燥空洞的称呼,而是蕴含着一种温情,一种希冀。

B.“墙角”一词在全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点明了花的生长环境,暗示了花“孤芳自赏”的客观原因,为后面对花的温婉劝诫作了铺垫。

C.“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句话形象地展示了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的自然和心理两种空间。自然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任意改变,而心理空间能依据感情载体的不同心理感受而变化。

D.作者对于花草怀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既借小花以自伤,又借小花来述理,达到了刘勰所说的“喻巧而理至”的艺术境界。

3.阅读《温泉关口墓碑铭》,回答问题。

温泉关口墓碑铭

(希腊)西摩尼德斯

过路人,请传给斯巴达人

为了听从他们的嘱咐,我们躺在这里

对这一墓碑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表达给人一种口吻感觉,十分平易亲切,本色天成。

B.本诗的原旨是殉难者对活着的人们的富于民族意识的嘱咐,而诗人的表现却反起一笔来写。

C.诗人将生者和死者摆在同一坐标体系中,使诗的精神空间陡然增加起来,丰富起来了。

D.诗人注重语言,开头就将战争拉近,便于用写实的手法描写战争。

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一座桥比她更平常/人群中也许不能引来目光的瀑布/没有一座桥比她更神奇/通过后,你才能破译/世界与人生的许多秘密/

A.这首诗以“桥”这一意象喻指人民教师,准确形象。

B.这首诗以物喻人,赞美了一种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

C.这首诗托物言志,想象丰富,构思新奇。

D.这首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无穷。“平常”与“神奇”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鲁 迅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选自《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5号

A.这首诗一开头,诗人就说“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这里的“黄昏”是指特定的历史时期,诗中的“梦”正如《呐喊·自序》中“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的“梦”一样,是指一种希望,一种理想。

B.这首诗中“前梦黑如墨”“后梦墨一般黑”指在那“风雨如磐”的黑暗年代各种各样的人所做的诸如“恢复汉宫威仪”、“反清革命”等好梦,这一个又一个的“梦”,没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的彻底否定。

C.结尾两行和全诗主旨游离,诗人身处黑暗之中,就像在没有窗户的“铁屋子”里“身热头痛”,快要闷死了,因而极力呼唤“你来你来!明白的梦”,表明了诗人对光明的热切期待。

D.这首与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同时发表的新诗,突出的特色是以梦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一些想法,全诗既有具体的感性形式,意境含蓄但不朦胧;又有深刻的理性内容 ,直白却不是说教。

6.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

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

C.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

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整齐,韵律和谐。

7.对下面一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光 明

朱自清

风雨沉沉的夜里,

前面一片荒郊。

走尽荒郊,

便是人们的道。

呀!黑暗里岐路万千,

叫我怎样走好!

“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

让我好向前跑!”

上帝慌着说:“光明?

我没处给你找!

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追!”

1919.11.22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现代人写的古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现代人写的古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0309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