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关于道德经的诗

关于道德经的诗

2016-03-19 09:59:4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道德经的诗(共5篇)道德经道德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德经的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 《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是哲学著作。至今广泛流传,迷人、有魅力。其原因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一、音韵之美 《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二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三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四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五十八章)。这些词句,不仅押韵,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韵美,也有旋律美。朗诵经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在音韵之美中体味深刻的哲理。

二、讲究修辞 《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 一)对偶。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三十九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六十三章)。对偶句子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二)排比。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鼓动力。《道德经》中排比句较多。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心妨”(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

新,少则得,多则惑”(二十二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十四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

(三)比喻。《道德经》中比喻亦多。如:“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六章),以玄牝喻“道”,生养万物。又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八章),通篇以水喻人,把水拟人化,赞颂得道者的高贵品质。再如:“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二十章)、“复归于婴儿”(二十八章),皆以婴儿喻道者的纯洁、天真、朴实无华。又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连用三个比喻,讲明从小做起的道理。这些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四)设问和反问。如:“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十三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二十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七十四章),这些设问与反问,增加了语言波澜,扣人心弦,起到了引人注意、思索的效果。

(五)联珠。联珠又叫顶真,是把前一句后边的词语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把语言连续说下去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又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联珠使语气连贯,结构严密,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有机联系。

三、语言精辟 《道德经》有些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至今是成语、格言、座右铭。如:“天长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欲”(十九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七十八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四十六章)。有的原句,今已演变为警句,广泛流传。如:“功成,名遂,身退”(九章),现为“功成身退”;“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现为“知白守黑”;“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四十五章),现演变出“大智若愚”;“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现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现为“知足常乐”;“宠辱若惊”(十三章),现为“宠辱不惊”。

中心思想

《道德经》的主题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解读,《老子》呈现出不同面相。两千多年的主流派是政体哲学或者管理哲学,如法家的韩非子就是从这个角度理解的。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他的理论基础是《道德经》;三国时期王弼也是这样,他从管理角度来解释《老子》;还有的从军事角度解读《老子》,比如《孙子兵法》;还有人说这是为人处世之道、生存之道,委曲求全,以柔克刚;《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从养生的角度来解读《道德经》,修炼元气然后得道;还有从成仙的角度来讲,中国的道教产生于三国,张鲁写《老子想尔注》,是后来五斗米教的经典。

《道德经》的思想解释,《吕氏春秋·不二》用了一个字为其定义,即“柔”字。《道德经》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通过《周易》、通过升华,以贵“柔”为核心,创造了完整的理想体系。用三个关键词概括《道德经》的思想体系:第一是“自然”,也就是事情本来的那个样子,自然之性,天生的。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生长,就达到了生命的最佳状态;第二是“无为”,不折腾,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事物的自然之性,这就是第三个词:“道”,“道”是规律,顺应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规律。

老子认为无形产生了有形,有形又分裂成为更复杂的东西,从而产生了整个有形的世界。道是宇宙的第一动力,它产生了宇宙世界之后并没有消失,并且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之中。因为道永远和这个元气的“一”在一起,万物能够发展、壮大、成功,就是要适应这种能量。老子认为每一个有形事物之所以能够发展就是使用了他内在的无形的宇宙动力,也就是“道”。

自然是事物的本性或天然状态,事物的自然本性产生的外在表现就叫做自然。“不学而能者,自然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自然而然,本来就是。每个事物生来都有自然之性,自然之性的展现就是这个事物的自然。在道家看来“自然”是万物的最佳状态,“道”通过万物的“自然”表现出来。

道与德浅析

《道德经》中的“道”可以与“德”联系起来理解。《道德经》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

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总论部分提出了修道的方法,后面大部分论述修道之“德”。道德经三字,提纲挈领,概括全文的内容。[3]

道经的内容很难理解,各个《道德经》的译本对其内容理解却相差很大。如德经的内容说成是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等等类别。老子的本意,应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对于《道德经》的内容,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见解。

古今中外,研究和注释《道德经》的人难以计数,以养生学、哲学、政治、兵法、自然科学等角度,众说纷纭。这些理解既有片面性,又有合理性。“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从某一侧面来理解,把它当成某一局部的东西,是盲人摸象,显然是片面的。从另一方面看,“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从这方面来理解,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一些人根据西方哲学概念,把“道”片面解释成“物质”、“精神”或“规律”。这些解释都不符合《老子》本义。“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只有正确理解了“道”,才能正确理解“德”,从而以此为钥匙,正确理解《道德经》全书。

篇二:《[国学宗教]老子道德经通俗诗歌》

作者:藜杖徐步 提交日期:2007-6-6 19:39:00 近来中央十套百家论坛在播放《我读经典》系列,各位主讲人对孔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百家谈了自己的读书心得。看了也颇有体会,意犹未尽之余我就把父亲十多年前写的一本《老子道德经故事》从书架上取了下来。

十多年前的夏天,我父亲(他是一位教师)看我在暑假期间无所事事,一无长进,就让我看老子的道德经,那时候我上初中,哪有什么心思来看这种我认为的老古董的书,让我看道德经的原文,无疑是读天书,一点也不好理解。我父亲就在假期很有心思的在老子道德经原文基础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改编成诗歌,非常好理解,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我有幸作为第一读者,看了这本改编的道德经,非但不觉得枯燥,反而是读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现在我把我父亲改编的道德经通俗诗歌在煮酒论史中发表一下,希望大家和我一样能够在轻松有趣的语言中体会这两千多年之前的经典。

根据《史记》记载,老子担任过周朝王室管理图书的官员,后来见周朝衰落,就辞职不干,向西到了函谷关。守关的负责人请他著书,老子就答应了,留下来写了一部《道德经》。待到写成这部著作后,他就离去。从此无人知道他的去踪下落。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现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诗

我写《道德经》,“道”却难说清。

如用语言能表现,“道”的意义就不普遍。

问我怎么想,这也很难讲。

如用语言能说透,想法就要打折扣。关于道德经的诗

远古天地未分清,“道”的表现是“无形”。

自从“道”生万物后,“道”的表现才是“有”。

“无形”不是虚缥缈,从中可见“道”奥妙。

“有形”当然容易看,从中可见“道”开端。

“有形”和“无形”,本是同根生。

它们都是“道”,只是不同名。

“无形”、“有形”紧相连,含意深刻又悠远。

又远又深没有边,一切奥妙总开关。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诗

有丑才有美,有恶才有善。

事物万万千,都有对立面。

有和没有,互相产生,

难和容易,互相体现。

长的和短的,一比就知道。

高的和低的,相比更明显。

声音不相同,合拍就和谐,

前进和后退,相随而出现。

规律要牢记,万古永不变。

圣人懂得这规律,做事总按规律办。

从不瞎指点,从不乱发言。

万事生长不干涉,有了功绩不独占。

正因有功不居功,功绩长留在人间。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关于道德经的诗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诗

贤才真假难区分,何必招揽请上门。

自称“贤才”莫重用,人间从此少纠纷。

有了珍宝别夸耀,免得别人来偷盗。

有了珍宝别显示,免得别人乱心思。

圣人治国有方法,百姓思想先净化。

温饱要解决,名利别想它。

筋骨强又壮,才是好当家。

谁也别贪心,谁也别欺诈。

算有鬼心眼,让他不敢耍。

这才是“无为”的好办法,

定可以治国平天下。

第四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知子,象帝之先。

译诗

“道”啊“道”啊无踪影,它的作用却无穷,

“道”啊“道”啊真高深,生成万物老祖宗。

“道”的锋芒收起来,其它纷扰全解开,

“道”的光华含不露,宁可混同尘与埃。

“道”啊“道”啊真精湛,存在却又看不见,

不知它从哪里来,它比上帝早出现。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o yue)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诗

天地没有仁和爱,万物生长多自在。

圣人不讲仁和爱,百姓生活自安排。

天地之间啥模样?莫非是个大风箱?

空虚而又无穷竭,鼓动起来不停歇。

改令繁多行不通,清静无为是上策。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诗

“道”的变化无休止,万物生长从它始。

天地之根在这里,绵延不绝无尽期。

第七章

原文

天地之久。

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诗

天长地久啥道理?因为它不为自己。

圣人甘居众人后,才受拥戴当领袖。

他把自己置度外,反能保身不受害。

因为圣人不自私,所以才能成大事。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诗

让我先来作比喻,圣人和水差不离。

水能滋润万物生,不与别人争高低。

留在洼地也甘心,性质和“道”最接近。

圣人也是这个样,安居低处心深沉。

乐意和人交朋友,正直坦荡无私心。

说话必定守信用,掌权治国能安民。

做事尽能力,行动抓时机。

不和别人争,所以无过失。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能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译诗

说话做事别太满,适可而止保平安。

锋芒毕露难长久,满屋财宝谁能守?

有钱有势耍威风,自取祸殃难善终。

成功之后退下来,符合规律正应该。

篇三:《《诗经》《道德经》《论语》、屈原名句》

《诗经》:

 《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 《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 《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 《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老子《道德经》: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 为无为,则无不治。3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8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9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

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31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33

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41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

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46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47

 无为而无不为。48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58

 治大国若烹小鲜。60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4 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64

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67

 圣人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72

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3

 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77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78

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80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81 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81

《论语》: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阳货)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子曰:“君子不器。”(为政)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关于道德经的诗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

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 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泰伯)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宪问)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子罕)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 食不语,寝不言。(乡党)

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先进)

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 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 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 孔子对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 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

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子路)关于道德经的诗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

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

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 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季氏) 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阳货)

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子)

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

屈原: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离骚)

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九歌▪国殇)

篇四:《关于道德的诗歌》

篇一:道德的沦丧


作者:绿叶秋落


不能言语
默默在黑夜行走
不想随泼逐流
憔悴了容颜
那些年的童真
那些年的单纯
只活在记忆里
这个世界
让我何去何从
多少努力
只为利益
读不懂的三字经
咽不下的道德经
你玷污了
千年的道德品质
双眼充满了失望
身体渐渐被黑暗笼罩
心里还保留着
一份纯真


篇二:道德


作者:zjhhjl374572


有一根绳子
在空中旋绕
寻找目标
想去缚住
不中意的东西
使它就范

所有的人
所有的一切
口中喊着绳子
身子却躲得很远
喊是为了恭敬
躲是因为恐惧


绳子得意洋洋
几千年了
它缚住了数不清的东西
有新的
有旧的
还有死的


这根绳子
它傲慢而又固执
从不放过任何机会
至今还在空中飘荡
于是人们无奈地尊称它为
——道德


篇三:道德的葬礼


作者:中国当自强


道德,你是个什么东西?
怎么如此不堪一击!
道德,你为何那么脆弱?
无声无息撒手而去!


从你被淡忘的那一刻就已走向衰弱;
从你被戏弄的那一刻就已病入膏盲;
从你被蹂躏的那一刻就已无药可救;
从你被践踏的那一刻就已宣判死刑!


道德,你如果听得见:
我要骂上一千次,
直到声嘶力竭为止!
咒你为何这般绝情!


道德,你如果看得见:
我要将利刀擦入胸膛,
直到鲜血流干为止!
你只要还有一丝怜悯之心,
就快点滚回来!


道德,给你盖上一块遮羞布,
挡住那丑陋不堪的面孔!
假如天堂将你收留:
希望能好好反省,
净化你那肮脏的身躯。。。。关于道德的诗歌。。。


篇四:道德赤裸裸


作者:冷冷情


你是雨后含苞怒放的花蕾
为何你还没绽放却枯萎了
是谁,是谁如此狠心
栽掉你即将奔放的花蕾
我为你惋惜,我为你痛心


是谁藐视了你幼小的心灵
你没有愤怒,你没有抱怨
可你却无声无息的走了
我为你愤怒,我为世人悲哀


世人的冷漠无情
却要用你如花似玉的生命来诠释
世间的道德真情变味了
却要用你来做调料变回原味
可你,你让感动,你让震撼


世间的道德伦理赤裸裸
等待我们为他披上衣服
是你用生命为我们诠释
我愿为你落下两行热泪


篇五:当贫穷绑架了道德


作者:江玉中


三千人,一个
不大不小的村庄
却在一夜之间
支离破碎
原本的鸟语花香
也变得人去楼空

我不想为这个村庄去祈祷
也不想诅咒
看着那柔弱无力的炊烟
更不敢去想象——
像这样的图画
在今天的神州大地
究竟,还有多少?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
安居乐业是所有人的
期盼和向往
时代在前进
而公平的砝码
却在一味的倾斜
让那些原本就很脆弱的
荣辱和道德
正在一步一步的被蚕食、泯灭——
滑向罪恶的深渊


当贫穷绑架了道德
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篇六:道德的呐喊


作者:金帛


农夫和蛇的寓言
刺痛了所有善良人的心
愈合的伤口
留下了无法抚平的疤痕
记忆
被流血的心冲淡
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温情和真情中传承
时代的进步
点燃了沉寂的人道精神
唤醒了枯萎的灵魂良知
然而
从南京的彭宇
到天津的许云鹤
一出出好人被讹的事件
让人感伤和怀疑
世风是否日下
助人为乐
匡扶正义
却心负流泪
燃起的热情
瞬间又冷酷起来
文明的进步
被扶不起的那些人践踏
良知在无奈中迷失
不和谐的音符
你是否听到了道德的呐喊


篇五:《关于梦的诗》

篇一:梦思
 

作者:林吉华
 

夜,漫过了朦胧的灯
树下,撒落月光
这或是,光的孤寂
一片凋落的枯黄的叶
它只是一滴悲秋的眼泪
 

窗台边的围栏,褪了颜色
却也围不住岁月
风是流浪者的脚
刮伤了脸庞,而疼痛
风也无所察觉,继续飘泊
 

风,停留在枝头那刻
木棉花娇红了脸
路过的女孩,许个愿吧
今夜,风是我的翅膀,我将坐落
你家窗台,轻扣你的梦
星星在你的梦里
闪烁着些思念
 


篇二:梦,能醒来吗
 

作者:刘恒武
 

一道闪电,
划破了寂静的天空。
 

风中的小草,
落满了一脸的伤痕。
 

黑黑的云团,磅礴的大雨;
咆哮的山洪。
 

一个乞讨的碗,
碎了!
 

梦,
能醒来吗?
 


篇三:梦回故里
 

作者:北岛
 

多少回魂牵梦绕
多少回思绪飘摇
梦里凯旋归来
盼望荣归故里
儿时的山村
一辈子的记忆
 

无论世事沧桑
无论生活坎坷
无论身处异国他乡
还是都市繁华似锦胜地风景如画
故乡的记忆
亲切悠长
故乡的思念
是香醇佳酿
 

在心灵最深的地方
有个梦的港湾
有个灵魂的天堂
那就是故乡


篇四:寻香入梦
 

作者:融华
 

清风伴明月
白云悠悠然
虽是孤灯影单时
仍可见湛蓝
卸去春料峭
暖意催容颜
花红柳绿入画卷
这风、这暖、这夜晚
这花、这香、这春天
已入梦帘。关于梦的诗。。。。。。。
 


篇五:梦中的蝴蝶
 

作者:海民
 

前世
你是我放飞的蝴蝶
正如放飞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紧紧攥在手中
 

我们的故事
被印在陶罐上
一代一代的流传
写在瓦片上的玫瑰
已寂寞地开放了一千年
我的肩头落满了灰尘
如果不曾相见
为何指尖还残留
你午夜的发香
如果你曾来过
为何年年花开
不见踪影
 

我写过那么多诗句
却找不到一个字
那个字
足可让我潸然泪下
泪光中
有一只蝴蝶翩翩起舞
朝我飞来
 


篇六:一个梦
 

作者:余痕
 

只因为,一个梦
背离了多少
又,舍弃了多少
无从知晓
疼痛,便是这一切的证明
 

走在路上
像是掉进了黑洞
仿佛又在寒风中
心在颤抖
一种歇斯底里
让这一个梦,在摇曳
 

无所适从
伫立,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般的无助
这般的压抑
梦想,如街角流浪的猫
仅此一个梦
 

鹭岛遥望对面
小金门岛上的灯塔
海边午后的迷雾
目光如此用力
也无法看透
时间慢慢的流逝
阳光穿透阴霾倾泻而下
灯塔如此耀眼
 

脚步踉跄
当信仰背负灵魂上路了
没有回头
泪水也往心里搁
就是这一个梦
一个理想的梦
 

创业路上孤独
我想,高处不胜寒
走着走着
才发觉只剩下一个人
一个梦

相关热词搜索:道德经的诗 有关于道德经的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道德经的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道德经的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0895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